来源:两高法律咨询
导读
虽不理解但着实震惊
每天都有借钱给网友的债权人来求助
网友跑路,讨债无门
这里@所有慷慨借钱给网友的债权人
先别问怎么追回钱
速去腾讯查把对方身份信息查明白再说
怎么查?
鉴于此类“立案难”的案件太多了
法院不得不出手——
以发布《律师调查令》的方式
准许立案申请人调取对方的身份信息
广东省佛山市XX区人民法院
律师调查令
(2023)粤×民调令×号
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本院收到×××诉×××民间借贷纠纷一案的立案申请。原告因客观原因无法取得有关证据,向本院提出调查取证的申请。为查明案件事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经本院审查决定,现指定广东林和律师事务所×××律师来你单位处收集、调查以下证据:微信号×××的微信实名认证信息;微信号×××的微信实名认证信息。代理律师:×××(性别:男,律师执业证编号:××××××××××××)请你在核对持令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所函并确认无误后,向持证律师当场提供上述指定证据材料。证据不宜提供原件的,可以提供复印件,并注明与原件核对无异。在提供的证据材料上须加盖起证明作用的单位骑缝印章,注明材料的总页数并由经办人签名。当场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应当在收到律师调查令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提供。所调取证据可由代理律师转交签发法院,也可另行送至签发法院,由此产生的复印、邮寄等费用,由持令律师承担。接受调查单位或个人认为调查令指定提供的证据或者信息属于《关于在民事诉讼中实行律师调查令的规定》第七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可以在收到调查令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向人民法院书面申请撤销该调查令。依据法律和司法解释规定,有义务协助律师调查令实施的单位或个人,应当积极协助持令律师收集、调查证据。无正当理由拖延、拒绝协助调查的,人民法院可根据情节轻重,依照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对有协助义务而拒不协助的单位及公职人员,人民法院可向有关主管部门通报情况,也可向有关机关提出予以纪律处分的司法建议。本调查令有效期限为:2023年6月1日至2023年6月16日。此令。广东省佛山市×××区人民法院联系人:×××,联系电话:0757-××××××地址:广东省佛山市×××街道×××法院立案庭
广东省佛山市×××人民法院二0二三年六月一日
在腾讯总部调查对方微信支付流水、微信实名注册信息等的办法
1、律师持调查令上门调查
在支持调查令的省份(具体规定请参照案件所在省高院出台的关于律师调查令的相关规定)可以由法院开调查令给委托律师,执业律师持有效证件+律师调查令,在调查令有效期内来现场办理。不支持邮寄。
接待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996号松日鼎盛大厦附楼一楼。上班时间:工作日早上9:30-12:00,下午14:00-17:30。
2、法院发函来查
所需资料:协助查询函或协助查询通知书、两名工作人员工作证、执行公务证复印件。
邮寄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10000号腾讯大厦转调证中心收。0755-86013676
实际流程:
1、进入副楼一层(腾讯法务)前台,持律师证进行登记后,再进入左边办公室等待即可。
2、腾讯法务会跟律师核实证据情况,出具《文件签收回执》,然后将调查结果(一般为7个工作日)直接邮寄给法院,不会给律师。《文件签收回执》律师带回后交给书记员。腾讯公司将在七个工作日将所调取的对方的身份证号直接通知给法院,然后法院收到后直接通知律师。
来源:江苏新闻
“只要在App中输入手机号码,就能知道对方的定位,你还不赶紧下载?”家住南通市区的王先生在某短视频平台刷到这个广告,心动之下下载了该款App,并充值了118元,却没想到自己被“忽悠”。
近日,法院审理了南通警方破获的一起系列案件,而王先生也只是众多受害人之一。南通警方查明,团伙用所谓“黑科技”骗得全国各地多名被害人共计4700多万元。
王先生在下载这款App后,App提示需要充值成为会员才能使用定位功能。于是,他充值118元成为会员。但是,当他输入想定位的人的手机号码时,App上弹出界面显示,“双方均安装该App并且添加好友,对方同意后才能显示对方位置。”王先生意识到自己被骗了,立刻报警。
一场骗局浮出水面。
接报后,南通警方通过细致调查,发现有大量用户投诉,均反映这款APP不具备所宣传的功能,但诱导用户进行充值。民警顺藤摸瓜,通过大量工作,全面摸清了该团伙的套路伎俩和犯罪流程,并在广东抓获官某、黄某等7名犯罪嫌疑人。
经查,2020年12月起,官某、黄某等人利用公司员工、朋友身份等信息,在深圳市注册多家公司,以公司名义上架“闪电定位”等多款定位类App,这些App的核心功能都需要用户付费使用。然而,只要花钱就能如此轻易定位到想定位的人吗?事实并非如此。这些App的前置条件为“定位需要双方下载授权同意。”此外,这些公司还上架了几款数据恢复App,不过恢复数据的前提条件是用户需对数据有备份或缓存才可进行恢复。官某等人在推广宣传时,将前置条件的提示语置于隐蔽处,误导、引诱被害人下载并充值。
他们将App客服设置成自动回复等方式,拒不给发现被骗的被害人退款。App因投诉被市场下架后,官某等人对App更换“马甲”重新上架,继续通过同样手段实施。他们分工合作,逐渐形成了包括App源代码开发、封装上架、推广宣传、应对投诉在内的一条完整产业链,采取上述方式共计骗得4795万余元。
“现在,大家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离不开手机,手机里存储的电子数据信息、文件要是被删除影响很大,不少人都急于恢复;还有一部分人出于各种目的,想知道他人的具置,跟踪定位的市场需求也很突出。”案发后,官某供述了开发App的“灵感”。
官某供述:“我们的收费标准一般是几十元钱,最多100元钱出头,不算多,大部分人发现被骗了也懒得追究。”很多被害人下载定位类App的动机不纯,想用这种软件实施盯梢、窥探隐私等违背道德和法律的行为,所以即使发现被骗也只能“哑巴吃黄连”。
经崇川法院审理,官某等人利用虚假广告实施,数额巨大,应当以罪定罪处罚,最终判处官某等人有期徒刑12年到5年不等。
警方提醒
定位是假,骗钱是真!非法获取他人定位属于违法行为,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
“定位软件”的广告与服务不可信,所谓的“手机定位”都是陷阱。
寻找丢失手机或寻人时务必采取合法方式,切不可病急乱投医,更不要相信网络上没有可靠来源的虚假信息,避免遭受财产损失。一旦发现自己被骗,请及时报警!
来源|南通公安
个人信息泄露、贩卖等现象突出已成为犯罪黑色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许多电信网络方式都以获取被害人隐私信息为先决条件和必经步骤,因此,广大人民群众把好个人信息保护的第一道关口,从源头杜绝隐私外泄对于避免财产损失至关重要。
应对方法
① 要保护好个人身份信息。在非必要情况下,不向陌生人提供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家庭住址、职务等重要信息。不将身份证照片或号码保存在手机中。
② 要保管好个人账户信息。在相关网站输入账号、手机号码、查询支付密码等重要信息前要谨慎核实域名真实性,不点击可疑链接,不连接来历不明的无线网络,不扫描非正规渠道获取的二维码,谨防钓鱼陷阱。
绝不出租出售“两卡”千万不要认为没有直接参与行为就不算犯罪。在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行为的情况下,仍出售银行卡、手机卡,为他人提供便利,就涉嫌构成违法犯罪,情节严重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应对方法
广大群众要保持警惕,不轻信他人,不贪图小利,绝不出售、转让、出租、分租、出借或者购买银行卡、支付账户(微信、支付宝等),以免给不法分子提供“作案工具”。否则,5年内将会被暂停银行账户非柜面业务、支付账户所有业务,还会在个人征信上留下污点,影响贷款办理等业务。
*若发现出售、出租、出借电话卡、银行卡等犯罪行为,要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
加强账户安全管理一些电信网络案件反映出部分群众银行账户管理存在明显漏洞,因此,提高银行账户安全性,给自己的账户上好“锁”,是风险防范的关键一环。
应对方法
① 为银行卡、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设置复杂程度较高的密码;
② 不在其他任何网站上设置与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相同的用户名和密码;
③ 不向任何人透露或转发短信验证码及其他形式的动态密码。
提高金融安全意识被害人金融知识不足或风险意识薄弱是多数电信网络最终得逞的直接原因,因此,提高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认知能力及自我保护能力,是群众防骗避损的核心应对之策。
特别是近年来电信网络的被害人群更加广泛,逐渐从老年人、受教育程度较低群体向中青年、高学历、高收入人士蔓延,加强金融知识学习已成为每一位群众的必修课。
应对方法
① 群众应密切关注媒体报道和网络曝光的案件,了解近期出现的作案手法,并提醒家人亲友提高警惕。
② 对电信运营商通过短信推送的安全提示信息,以及公安机关通过网站、公众号不定期发布的风险防范要点,应认真研读并牢记。
培养良好支付习惯电信网络尽管无孔不入且真假难辨,但只要群众时刻保持警惕,养成良好支付习惯,把控住对外转账汇款的最后一道关口,仍可有效避免资金损失。
应对方法
① 接到熟人通过短信、微信、微博、QQ、邮件、语音等形式发送的转账请求,或询问银行卡、网银密码等重要信息时,要通过电话核实确认;
② 陌生人或长期失联的“熟人”要求汇款时,须保持谨慎多方求证,遇到可疑情况及时向公安机关、银行、电信运营商等机构咨询;
③ 如确需向对方转账,应尽量选择次日到账方式并于事后再次核实,如有异常及时申请撤销;
④ 具有移动支付习惯的消费者应选择安全性较高的支付产品,并下载安装正版应用软件;
⑤ 避免在与移动支付软件绑定的银行卡中存放过多资金以便分散和锁定风险。
来源:昆明反电信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