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情况,那就是大街小巷里的药店越来越多了——各隔1-2个路口就有一家药店,各大药店仿佛“遍地开花”一般。
A市市民张先生感叹,最近家门口突然冒出了一家又一家药店,上个月街口处才开了一家,没想到距离20米不到的转角处,又新开一家。他细数了一下,发现以小区为中心,一条300米的街道,就有4家药店。
与张先生类似感受的市民不在少数,B市的徐先生同样发现,以前找一个药店,起码要30分钟,现在好像5、6分钟就会看到路边有一家药店,感觉到处都是。
为什么药店越开越多?难道是开药店很赚钱吗?今天小九就带带大家了解一下。
一、国内药店越来越多,药店很赚钱吗?可能不少人都能直观地感受到,街道上的药店是越来越多了……尤其是各大连锁的几家药店,药店越来越多,难道是因为很赚钱么?
实际上,药店数量的增长情况和利润成反比。
据国家药监局统计,截止到2021年第三季度末,中国药店总数达58.65万家,较2020年末新增3.26万家。虽然药店增加,但市场还是那么大。
据中国药店价值榜调研,2021年,大型连锁药店的销售额有超过4成增长在5%以下,其中18.18%为负增长。
一年以上老药店,增长额从从上年度的13.81%腰斩至7.38%,毛利率从上年的28.97%回落至28.89%,净利润率在1%以下的企业从2020年的8.89%上升为16.39%,大部分企业其实仍在亏损。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药店数量的不断增加呢?
首先,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慢性病人群每年递增,而这些人群的用药,都需要依赖线下药店;其次,针对医疗领域的改革推进,从长期看,药店将承接一部分医院的压力,成为慢病的主要支撑。
此外,目前药店呈现大连锁争相并购局面,老头药店的优质资源稀缺,依然值钱,这也导致不少企业加码开药店。
那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药店又是通过什么手段赚钱的呢?
蛋糕虽然大,但市场面基本饱和,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为了带动销量,各药店可谓手段百出,满额促销、0元购、加送好礼等层出不穷。除了折扣外,还会时不时免费提供血压、血糖测试,以提高客户的回头率。
保健品等非药品也是药店的收入来源,可以发现很多药店都会把保健品放在醒目的位置,而且受到疫情影响,保健品的业务增长喜人,增速达到55.42%。
二、3种药早已被“禁用”,尽早远离部分药物在国内或国外已经被限制使用,还有部分药物不良反应较大,所以大家在使用的时候也要多谨慎……
1、安乃近
2020年3月10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公示停止的安乃近注射液、安乃近氯丙嗪注射液、小儿安乃近灌肠等含有安乃近的药品生产、销售和使用。
安乃近在上世纪60-80年代一直被用作于退烧药。但随着临床发现,安乃近的不良反应不断显现,包括血液系统严重不良反应,过敏反应,以及皮肤损害、胃肠损害等,甚至还出现过死亡风险。
考虑到用药安全性,安乃近已经被多个多家所禁用。
2、甘草片
复方甘草片大家一定不陌生,在不少止咳化痰药,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而在复方甘草片的成分表中,可以看到含阿片粉成分,其实就是,只是放在药中的成分比较微量。但阿片类药物成瘾性较强,如果没有专业指导服用,很容易不知不觉多吃。
即便是没有上瘾,甘草片中的甘草酸也不安全,研究发现其可能会造成高血压、水肿等症状,对血管和心脏健康造成威胁。
3、利巴韦林
利巴韦林又叫病毒唑,很多人认为是抵抗病毒的神药。确实,这种药物主要是用于治疗丙型肝炎,以及重度呼吸道病毒感染方面的疾病,但实际上这种药物的副作用并不低,临床发生它可以致胎儿畸形。
目前美国已经禁止孕妇使用该药物,我国也对该药物的安全性问题进行过相关的通报。
三、药店也会有黑幕!3个陷阱要避开央视315晚会曾曝光药店,挂靠医师证、药师证等现象。因此如果大家去药店的时候,碰到以下3种情况,要提高警惕——
陷阱一:极力推荐高利润的药
很多人会遇到这种情况,药店的导购会很热情地给你推荐更好的药,但这些药并不一定是对症的药,有可能只是利润更高而已。
因此遇到类似的情况,不妨问问导购还有没有其他厂家生产的同类药品,若导购一直踩低其他家,这时候就要当心了。
陷阱二:保健品当药卖
这比卖贵药更可怕,保健品的包装盒上一般会有明显的“蓝帽子”标着保健食品。而保健食品是不能治病的,更不能替代药品,如果拿保健品充当药品,那绝对不靠谱。
陷阱三:处方药随便卖
药品一般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这些在药盒上都有明显标识,处方药是需要经过医生诊断,拿到处方才能购买的。
若一家药店随便把处方药卖给客户,那一定就是只管挣钱,不管消费者死活的黑店。
那大家平时应如何分辨“好”、“坏”药店?
第一,看店有没有执业药师驻店;
第二,是否随意可购买到处方药;
第三,是否极力推销利润高的药;
第四,会不会把保健品硬是说治病药;
第五,买药首选大型连锁店,更有保证;
第六,购买时,要仔细看字号、批次、厂牌等标识;
第七,降压药、降血糖药以及抗生素药物,不建议在药店购买。
药店越来越多,方便了不少市民的同时,也加大了竞争性,希望大家能够长个“心眼”,货比三家,不要钱多花了,病却没有起效,那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参考资料:
[1]《越开越多的药店……》. 中国药店.2022-04-08
[2]《注意!这5种药在香港和国外都禁用!国内还有很多人在吃!含维 C 银翘片等》.光明网.2018-08-09
[3]《药店原来是这么坑你的!业内资深人士曝光“药店潜规则”》.生命时报.2017-08-18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现在药房越来越多,不是因为太挣钱所以入局者多,而是因为我想把你干死,你也想把我干死,所以大家都在扩大规模。如此卷下去,很多中小连锁的经营风险是越来越大。我作为一个为药房提供电商软件和代运营服务的资深人士,大致谈一下自己的判断:
第一、药店顾客上门率肯定是逐步下降的,O2O的占比将越来越高。去年上下半年各一波疫情已经改变了人们的购药习惯,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在美团、饿了么、天猫、京东、拼多多上买药。顾客第一次网上购药通常是被迫的,如封控不能出门、身边药房缺货等原因,但他只要体验过一次,就很容易成为网购的长期用户。
第二、药店的高毛利时代正在终结,必将难以维持现在的药店运营成本。大量的药店如果找不到降本增效的办法,将很困难。
第三、大多数中小连锁药房老板,都会面临“不做电商等死,做电商早(找)死”的困境。我认识很多药房的老板,真替他们焦虑。因为这个两难的选择,时机已经慢慢流过了十年,现在没有可选择的余地了————
第四、药房的O2O到底怎么做?或者说我们为什么就做不好?这个问题才是需要立刻思考的。我的答案是:做不好是因为老板没有躬身入局。
第五、医药电商B2C模式对于仍未进入的连锁药房来说,已经没有太多机会了。O2O还存在1-2年的机会。
以上判断欢迎同行批评指正,或者关注我一起讨论。我也会经常将我的所见所闻或感悟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药店为何从所谓暴利行业,变成了薄利的流通行业?
撰文 | 王枻坤
编辑 | 龚 正
在一些追求小清新的年轻人想着开瑞幸、喜茶、蜜雪冰城等加盟店之外,一些有医药行业背景与关系网的年轻人,则想着开一家药店来创业。
药店是一个观感矛盾的行业。很多人从身边感知现在的连锁药店越开越多,疫情期间一个口罩卖几十元,似乎让药店赚了不少钱。但若询问药店业者,很多又严正表示这行已经从10几年的所谓暴利行业变成了毛利稀薄的流通行业,疫情三年甚至亏了本。再加上现在各地医保改革,依赖医保收入的药店经营更受影响。有业者用一句话形容了这行的现状:大型医药连锁在全国攻城略地,谋的是利,讲的是资本故事,小老板创业者们做这行谋的是生。进入这一行,一定要谨慎。
#01
多因素导致药房开成了门对门
这次过年回东北锦州老家,令王霄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家楼下又开了三家药房。至此,方圆500米已经有7家药房。
“看来药店生意好,不赚钱怎么会开这么多家。”这一度让王霄觉得,开药店或可以成为未来创业的一个选择项。
作为王霄父亲的朋友,2009年回到营口生活的陈澈,到现在已经在当地开了13家药店。他劝说王霄:“千万不要只看到这行的表面。”
陈澈是医学世家出身,当初选择开药店,一是专业背景,二是当年地区药店还不多,他认为这行有发展可图。
说起这几年药店数量的变化,陈澈表示:“想都不用想,肯定多得去了。因为太多,生意并不好做。疫情感染高发期间,虽然布洛芬零售价炒上了天,但实际上进货价也很昂贵,进货量大家都在抢也有限。药店卖贵了,消费者会投诉发国难财,索性后来干脆向街坊邻居免费发扑热息痛,至少我并没有像大众想的那样发了财。”
▲ 图 | 王霄老家的药店
在湖北武汉,杨海是一位经营有30多家连锁药店的小老板。从东北到中部,互不相识的杨海与陈澈对行业的感受差不多。
“现在武汉的药店数量是成倍增长,药店密度已经夸张到背靠背程度。好地段,你开一家,竞争对手就要和你对开,看谁先活下来。”
这些业内人士介绍,市面上的药店越开越多,有这样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首先是2017年,被称为中国医药分离元年。这一年,我国开始全面贯彻医药分家改革。当中的核心一点是:取消药品加成、挂号费、诊疗费,设立医事服务费。
这项改革带来的诸多结果之一是,患者拿药的方式开始分化。有人会在医院进行病情诊疗并开药,有的则会携带处方到药店开药,形成“处方外流”。
2021年,随着“双通道”政策的施行,越来越多合规的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被纳入医保定点,这为患者去药店买药提供了更大方便。对不少药店的经营而言,医保是一块重要的收入。
还有两个时间点分别是2011年以及2021年,全国不少地方相继取消了“药店500米限制”(半径500米内,如已有3家药店,新药店不得入驻)、“350米间距”等规定。
这些政策制定之初,是为了防止药店扎堆经营,均衡医药资源,但在后来实操过程中,衍生出了地段性垄断、审批寻租等问题。后政策陆续松绑,这为药店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市场环境。
陈澈与杨海的个体感受,也在行业统计中得到了验证。
行业数据显示,2018年开始,中国零售药店数量每年都以超过5%的速度递增。2018年-2021年,中国零售药店数量每年增加3万以上。2021年比2017年增加了13.6万间,增长了30%。
现在开药店所需的相关手续和流程,各地略有不同,但总体日益透明化、规范化。“当然如拥有一些医疗关系人脉,肯定推进地更加快一些。”陈澈说。
据介绍,开药店的主要门槛在于法定代表人或者企业负责人,应该具备执业药师资格。需要办理《营业执照》《药品经营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证》《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等证照,一般店内配置3-5人,其中一名是执业中药师、一名是执业西药师。
药店在员工资质、内部分区等方面都有相关要求。尤其后期想要申请医保的,前期就要按照各地要求、做好药店经营面积等方面的规划。
至于开一家零售药店的保守起跳成本,陈澈说在营口这样的四线城市,120平方米的药店至少要30万元起跳,房租、装修以及进货成本占大头。
人员工资方面,店长每月基本工资1500-2000元,其余按营业额提成;中药师、医药师月工资也在2000元左右,中药师每月略高一点。
在武汉,杨海表示,在市中心繁华区,每平米租金一般在300-400元左右,按照60平米、每平米400元上限计算,仅租金这块每月上限就达到2.4万元,不算便宜。如果稍微次中心一点的区域,比如武汉光谷,每平米租金则会在150-180元左右。
#02
抢占市场,大型连锁围剿单体药房
目前,在我国的零售药店领域,参与者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大型上市连锁医药零售企业,一类就是中小型连锁或单体药房。
其中,行业总体趋势是连锁化、规模化、品牌化。
这背后有政策的支持,也有行业发展本身的内在逻辑。两类主体竞争的结果是,大型医药零售在全国攻城略地,中小型连锁或单体药房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先看政策。2021年10月,商务部发布了《关于“十四五”时期促进药品流通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该意见呼应的是我国实施健康中国的总体战略部署,以全面提升药品流通现代化水平,完善现代药品流通体系和流通效率为目标。
当中指出,到2025年,培育形成1-3家超五千亿元、5-10家超千亿元的大型数字化、综合性药品流通企业。5-10家超五百亿元的专业化、多元化药品零售连锁企业,药品零售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零售市场总额65%以上;药品零售连锁率接近70%。
可见,国家是很鼓励医药批发、零售企业做大做强的。
从行业来看,药店零售经过多年发展,正在逐步告别过去小而散局面,通过规模化、品牌化,来满足消费者更高品质、更具性价比价格的需求。
在政策与行业的双重背景下,这几年,大型医药连锁依靠自己的资金、品牌实力在全国拓店,旗下药店数量激增。
其中,国大药房、大参林、一心堂、老百姓大药房、益丰大药房、同仁堂、海王星辰等诸多已上市的药品连锁企业,都是其中代表。
▲ 图 | 老百姓健康药房
观察这几大企业这几年的发展脉络,通过直营+并购+加盟等多种方式,不断做大企业规模,是它们的共同方向。
比如,老百姓大药房(总部位于长沙)财报披露,近年一直通过直营加控股式收购等方式,来发展加盟店、联盟店、DTP药店(直接面向患者提供更有价值的、专业服务的药房)。
截至2022年上半年,该公司药房已经覆盖全国20个省,共计10009家,其中直营店7254家,加盟门店2755家。
益丰大药房(总部位于长沙)2022年半年报披露,公司在湖南、湖北、上海、江苏、江西、浙江、广东、河北、北京、 天津十省市共开设了 9200 家连锁门店(含加盟店 1516 家)。
报告期内,该公司净增门店 1391 家。其中,新开门店 546 家,并购门店 363 家,新增加盟店 584家,关闭门店102家。
大参林(总部位于广州)财报披露,截至2022年半年报,通过直营+并购+加盟方式,大参林在广东、广西、河南、江苏、江西、黑龙江等15个省份共有8896家连锁药店。
在这些大型药店零售企业的带动下,中国药店的连锁率从2011年的34.7%提升至2021年的57.2%(国家药监局数据)。
▲ 图 | 药店内饰
不过,与海外相比,我国药店的连锁率被认为还有增长空间,相较于美国、日本等成熟市场,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根据行业公开数据,美国药店的连锁化率从 1990 年的不到40%增至 2021年的90%,TOP3 连锁门店数量占据了全美药店数量的近37%。我国连锁率尚未到60%。
在这些大型连锁药店之下,诸如陈澈、杨海这类小型连锁药店,所面对的竞争压力就特别大,面临被大型连锁药店围剿吃掉、挤压关门、或者不得不加入其连锁体系的境地。
杨海表示,大型连锁药店一是在门店数上成规模。“它们常常会在市场上看竞对,谁在哪里卖得好,就在你的隔壁开店,还不止开一家,抢食市场。”
二是在进货价上有议价优势。“你进价10元,他进价9元。一些药比如感冒药等,它可以为吸客亏本卖,外加送消费者一个鸡蛋,小型药店竞争不过它。”
当然,小型药店也可以选择加盟大型连锁药店。不过在陈澈看来,加盟并非赚钱的万灵药。
“如果加盟,一般120平米的药店,品牌方会要求店主配8000种药,但当中1000-2000种、甚至更多不会卖得很好,只有等着过期。品牌方追求的是品类大而全,至于经营如何,全靠店主自己。但如果是自己能主导的店,我选5000种药就够了,可以降低我的成本。”陈澈说。
杨海则表示,很多加盟药店挣的是返点的钱,一年销售额需要达到品牌方相关要求才能返点。达不到只好自己掏腰包去买,挤占现金流。
“所以从我的角度来看,整个医药零售行业处于恶性竞争状态,大家都在比低价、竞争白热化,并不算健康。”杨海说。
#03
开药店,从暴利行业开成了流通行业
一般老百姓隔着毛玻璃看药店,常认为这是一门刚需的好生意。尤其疫情三年,大众抢了不少医药物资,从高价口罩、高价抗原试剂、高价发烧药品,更是加深了老百姓的印象。
不过,受访的这些药店从业者却对此叫苦连天,称这是大众的误会。
陈澈表示,在营口一家100平米以上的店,一年销售额若以50万计,纯利率普遍只有10%左右,甚至更低,年纯利润大概在5万元左右;80-100平米的年纯利润大概在3万元左右,“还不如去当一个保安,来钱来得轻松。”
武汉一家大型连锁药店的负责人曾向《真故研究室》展示了各分店的一日销售额,在提供的10余家药店日销售额中,几乎95%以上的店日销售任务都未完成目标。
杨海则表示,在武汉,如果一家店的毛利率低于25%,大概率亏损;25%-30%之间,才有可能持平。
他也熟悉武汉的一般连锁药店市场。发展在中线以下的连锁药店,一般40%都是亏钱、60%赚钱;如果是中线的连锁药店,一般赚钱与亏钱的店铺比在5:5。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药店不赚钱呢?我们汇总了药品批发商、大型和小型药店零售商的声音。
一是药店数量快速增长,竞争激烈,导致投入和产出比下降。
10-15年前,药品零售市场是求大于供,市场保有利润。如今,药店开得过于密集,但同一时间患者需求是有限的,竞争导致利润率不断下降,房租、人工及运营成本却在不断上升,药店挣钱困难。
杨海强调,开药店也不能单看利润率,还要看营业额。即便做到100%利润,但营业额每天只能做到1000元,房租每月却在2万以上,仍然挣不到钱。如果要去人流量大的地方,比如医院旁边,营业额就算能上去,但势必成本也会大涨。
“所以现在有一种说法,药品零售根本不是暴利行业,而是流通行业。”杨海表示。
二是药店药品中真正有利润空间的药,多集中在儿童用药以及一些保健药品,而一些患者体量比较大的心脑血管用药,这个领域多是医保药、同时也有国家管控,所以基本上挣不到钱。
三是疫情三年,大众养成了出门戴口罩、勤洗手的健康生活习惯,导致感冒、发烧、咳嗽等这类常见病的发病率大幅度下降,购药需求减少。
再加上过去三年,全国屡有局部性封控,药店开门,一张小板凳放在门口,消费者也不愿意聚集、或者担心买药被弹窗,这都抑制了需求。
另外,即便全民感染高峰时期,虽然很多药比如美林在上海一盒卖到了400多元,很多人指责药店发国难财,但药店业者则称,这期间进货价飙涨、进货的数量却在大跌,能拿到手的药可能10瓶不到,卖贵了会有人投诉,风险太大,也根本就没挣钱。
四是京东、阿里等线上健康平台的竞争。随着全民医药知识积累,很多人患病后自求在线上购药,这也减少了在线下消费的需求。
▲ 图 | 线上购药平台
在医药零售行业摸爬滚打了10余载,陈澈现在对医药零售行业已经看得十分透彻。
“大型医药连锁行业谋的是利,小老板谋的是生。大型医药连锁疯狂开店,是因为即便开到了1万家,相比较于14亿人口,还有覆盖空间。另外它们目前不得不扩张店,因为它们走的是资本逻辑,多开一家店,就能拿到资本市场去给每家店估值,通过规模化扩张提升销售额,做高股价,套现机会特别多;小型药店连锁也在徐徐扩大店的数量,它们的逻辑是在目前薄利时代,通过扩大规模来挣多一点钱。比如,我虽然开了13家店,但很多都是店员持股合作搞事。”陈澈说。
从目前各大上市医药零售公司来看,也一定程度上验证了陈澈的观察。
从益丰大药房的2022半年报中不难看出,除2015年和2019年外,益丰药房其余年份的门店数同比增速,均超过营收同比增速。
这表示,单店运营效率还有提升空间。
单店运营效率的高低直接体现在店铺的日均坪效上,即每天每一平米店面积可以产出多少营业收入。
据益丰大药房财报,在有数据披露的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其直营门店日均坪效依次为59.2元/平米、58.83元/平米和56.56元/平米,整体呈下降态势。
▲ 图 | 益丰大药房2022年半年报
另外,国大药房也呈现出店越开越多,但净利润萎靡的情况。国大药房的毛利率约为25%,而净利润率仅约为1%。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11.5亿元,同比增长2.84%,实现净利润1.41亿元,净利润1.26%。
而上海医药的药品零售毛利率更显著低于国大药房,约为15%;华润医药旗下的药品零售分部的毛利率约为10%,净利润为负值。
据中国药店价值榜调研,2021年,大型连锁药店的销售额有超过4成增长的在5%以下,其中18.18%为负增长。
一年以上老药店,增长额从从上年度的13.81%腰斩至7.38%,毛利率从上年的28.97%回落至28.89%,净利润率在1%以下的企业从2020年的8.89%上升为16.39%,大部分企业其实仍在亏损。
时下,中国老龄化加剧,这是否也为中国药店零售带来市场助推。对此,受访业者皆表示,未必。在很多地方,有经济实力的老年人并不如想象中多。再加上如今医保改革,打到这部分人群里的医保费少了很多,这也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对于接下来发展,尤其2023年复苏之年,杨海持悲观态度。他认为,药店生意感染高峰期卖得有多好,2023年将会有多差。
“因为老百姓都把药囤够了,一时半会不需要,药店生意不是餐饮行业,不能给于乐观指望。”杨海表示。
▲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王霄、陈澈、杨海都为化名
- END-
数的爸爸是在医院药房工作的,小时候经常见他穿着白大褂在那切中药,那股浓浓的药香长大后一直忘不了。
因为打小就跟药产生联系,偶尔走在路上也会留意身边的药店,最近我发现广州的药店是越开越多了,主要连锁为主,光我住的附近就有5、6间,知名的不知名的,偶尔经过不少店都是门可罗雀,一进门营业员热情得不得了,拿个篮子一直跟你屁股后。有一次去天河区那边走访,发现连京东都插上一脚,看来这个行业也开始卷了。
这两天翻上市药企的财报,让我对开药店的利润有了一些了解,比如这家药店龙头2020年营业额是 145.8亿 。
这些收入主要来自二块:
其中零售占了 94.4%,零售就是自己开直营店卖药,批发占3.3%,批发就是自己采购药然后卖给非自己品牌的药店或加盟店。
截至2020年底该药企在中国有 6020家门店,其中加盟 315家。
把零售部分的收入除以直营门店数(6020-315=5705),得到平均每家直营店在2020年的营业收入是 241万,乘以37.89% 得到毛利润是 91万。
(37.89%在上文财报中有提及)
这里的毛利润要扣掉 店租、店员工资、水电费,剩下的才是利润,财报有提及总的营业面积,除以门店数得出平均一间店面积是 87平米,以挖数家附近为例,80多平米的店租要9000元一个月,一年是10.8万。
一般药店要配备2个店员,其中一个必须是执业药师,执业药师在广州的工资是 6-8千一个月,大致估算人力成本一个月至少要1.5万,一年是 18万。
水电费算1000元/月,一年是1.2万,扣除这些后一家直营药店一年到头挣的钱是 61万元(税前)。
但那是直营店,普通人开药店一般是加盟,加盟的话会被总公司薅一大层羊毛,挖数联系了上述那家药企的人员,填写加盟资料后一直没等到回复,估计是因为没执业药师资格,但通过财报和网上资料也可以大致估算加盟店的收入。
首先是毛利率,加盟的毛利率会少于财报里直营的37.89%,财报里批发的毛利率是14.9%,总部送药给加盟店也算批发,由于加盟店采购药品的成本是基于总部的批发价,可以推算出加盟店的毛利率是 27%。
加盟店毛利率=1-(1-37.89%)/(1-14.9%)
假设加盟店运营出色达到直营店的平均营业额241万,则毛利润是 241*27%= 65万,店租、店员工资、水电费跟直营店一样,扣除这些则剩下 35万(税前)。
当然这里还有一些可以抠一下,比如去三、四线城市或县城开,店租可能只有4000元/月,店员工资也可以再减减,但小城市的人流量就没这么大了。
药店值得加盟么
基于我考察这么多生意来看,一个行业从直营到开放加盟,说明直营已经很难挖掘出太多利润,性价比不高,或者说竞争很激烈,需要通过加盟来迅速巩固自己的市场,因此对于普通人来说,大部分加盟都意味着天坑。
对于药店,则是在选址上几乎找不到空间,该开的地方都开了,比如上面提到的那家药企,6020间店只有315间是加盟,为了验证我跑了附近几条街收集信息。
1、距离地铁口100米的十字路口
该十字路口四条路大概200米的路段共有8间药店,都是连锁,其中一条路位置比较好,原因一个是小区密集,包括一片经济适用房和一片老旧小区(楼龄20年以上,老人多),另一个是路两边只有一边有商铺,竞争小。
数了下这条路,共有4间药店,离十字路口从近到远分别是 大参林、海王星辰、参泰林和济和堂。
观察到的顾客人数 大参林>海王星辰>参泰林=济和堂,走访时大参林有8个客人,海王星辰5个,另外2个都是0。
这家大参林生意一直很好,每次经过都很多老人在逛,对是逛,就跟逛超市一样!大部分人买药都是进去后问店员有没这款药,店员拿来买了就走,基本不会挪步,这家不一样,原因有2个,活动多以及会员制。
观察店门口,放了非常多日用品,纸巾、洗洁精等,买药满多少钱就送,那些逛药店的很多是为了凑金额(对老人管用),有喇叭循环播活动说明,店里也挂了很多类似超市那种活动招牌,扫码注册会员还送10只口罩。
比较特别的是这家店还有24小时买药窗口,另外3家都没有,疫情时半夜买退烧药要身份证,只能来这买。
除开活动比较多,这家店离十字路口最近店租最贵,24H售药意味着要请多一个愿意上夜班的店员,这些都是额外的成本。
我又进去海王星辰,让店员给我免费测一下尿酸。
店员是个20多岁小伙,跟他聊开药店的事,没想到他特别健谈,跟我说加盟的话前期投入50-70万,我问加盟后每年需要交管理费么,他说公司不赚这个的,一般通过批发药品赚钱,我又问店里是不是一定要招个执业药师,他说也可以不招,找挂靠一年给1-2万就可以。
这家店一共5个店员,前面那家大参林有7个,店生意好坏一般看店员人数就知道。
查了下京东,三诺的尿酸试纸平均下来都要4.8元一条了,他们这样搞免费测试不会血亏么?正疑惑另一店员拉住我,说你这尿酸严重超标,要买药吃了,随后拿出一盒药说100元40天的疗程,吓得我差点掏钱,还好忍住,好吧原来可以通过贩卖焦虑把4.8元给赚回来。
(挖数了解过自己尿酸只是超标一点点,每天坚持多喝水就能减下来)
观察这些药店的摆设,基本都是进门一排是保健品,隔壁是中药柜,中间放西药,后排放生活用品和冷冻药,原因从财报上也能发现,保健品和中药毛利率高。
又观察了下药品价格,以35ml的小儿布洛芬为例,大参林会员价15.5,参泰林17,济和堂20,海王星辰没货,大参林生意好的另一原因找到了。
我又跑去该十字路口另外一条路,那条路除了有2间药店,走到巷子里的城中村还有2间,真够卷的,不过巷子里那二间都只有1个店员,灯光很暗估计为了省电,生意应该很差。
城中村药店
2、远离地铁的小区
我心想地铁周边肯定卷了,但对于药店来说是不是常态?于是我跑去离地铁站2公里的一处小区看看,没想到一样卷。
小区很大有几个门,走了3个门,每个门口都有2间药店,而且距离很近。
连恒大这种房地产企业也介入药店,这让普通人怎么搞?一声叹息。
总结
卷指数:7分(满分10分,越高越卷)
感觉药店是个很卷的行业,一线城市基本每个犄角旮旯都开了,真的要搞只能去三、四线城市或县城(过几天去走访),开店前期投入高(50万以上),合规门槛高(药监局认证、执业药师等),回报不高(做的好一年30几万利润,上文提到的那家大参林估计翻倍,但非常难),除非自己就是执业药师,不然真的不建议去加盟。
另外还没了解过期卖不掉的药怎么处理,这块可能都是不小的支出。
感兴趣的大家可以讨论一起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