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天蝎座

内助之贤是什么生肖(内助之贤是什么生肖)

时间:2024-01-27 09:25:05 作者:依稀久忆 来源:网友投稿

本文目录一览:

十二生肖与命相之说

生肖鼠

甲子年生(1924、1984)甲为木,子为鼠,所以是木鼠之命,纳音为海中金,屋上之鼠。

甲子年出生的人,学业上不会有多大的成就,做事往往会有始无终,男大,女人夫长,女人十分伶俐聪明,乃是贤能之命。

丙子年生(1936、1996)丙为火,子为鼠,所以是火鼠之命,纳音为涧下水,田内之鼠。

丙子年出生的人,胆量较大,有权柄和谋略,早年平平,中年成就晚景大好。女人大多有饶舌絮聒之命,一定要控制言行,因为言多必失,应安分守己才可。

戊子年生(1948、2008)戊为土,子为鼠,所以是土鼠之命,纳音为霹雷火,仓内之鼠。

为人计算聪明,精通文武,早生儿女客,迟生保平安,夫妻和顺,有财帛之命,晚年大兴旺相,女人贤良,具发达之命。

庚子年生(1960、2020)庚为金,子为鼠,所以是金鼠之命,纳音为壁上土,梁上之鼠。

为人尊重安稳,一生衣禄无亏,持家有权柄,遇事逢凶化吉,有贵人提拔,女人具兴旺相家之命。

壬子年生(1972)壬为水,子为鼠,所以是水鼠之命,纳音为桑松木,山上之鼠。

为人幼年有灾,中年已是租用,男招好妻,身闲心苦,多喜多忧,兄弟少力,六亲冷淡,凡事自做自为,女具贤能之命。

生肖牛

乙丑年生(1925、1985)乙为木,丑为牛,所以木牛之命,纳音为海中金,海内之牛。

乙丑年出生的人,非常得慷慨大方,喜爱春风,见事则多学少成,幼灾父母,九流中人,夫妻无刑,儿女不孤,六亲少靠,乃是贤良、纯和之命。

丁丑年生(1937、1997)丁为火,丑为牛,所以火牛之命,纳音为涧下水,湖内之牛。

丁丑年出生的人,为人和气,一生都衣禄无忧,初年财禄常在,晚景有乘骨肉,头见女吉,迟生则好。夫妻和顺,女人往往会旺夫,具有持家贤良之命。

己丑年生(1949、2009)己为土,丑为牛,所以土牛之命,纳音为霹雷火,栏内之牛。

为人口快心直,通文艺,有才能,衣禄不少,男再娶,而女再婚,均在有花烛重明之嫌。后来夫妻和顺,百年偕老,具晚年发福之命。

辛丑年生(1961、2021)辛为金,丑为牛,所以金牛之命,纳音为壁上土,路途之牛。

为人心性温和,初年有惊恐之厄,虽有衣禄财帛,进退骨肉少力,晚景福寿绵长,女具血财旺相之命。

癸丑年生(1973)癸为水,丑为牛,所以水牛之命,纳音为桑松木,栏外之牛。

为人衣禄不少,财帛早年不聚,一生尊重,不惹是非,父母难依,骨肉少靠,夫妻和顺,儿子见迟,女宜过房之命。

生肖虎

丙寅年生(1926、1986)丙为火,寅为虎,所以是火虎之命,纳音为炉中火,山林之虎。

丙寅年出生的人,往往多学少成,心性不容易不定,口硬心软,身闲心直,手足不停,利官近贵,女人乃是贤良聪慧之命。

戊寅年生(1938、1998)戊为土,寅为虎,所以是土虎之命,纳音为城头土,过山之虎。

戊寅年出生的人,为人猛烈,性格喜怒无常,反目无情,早年十分勤俭,离祖发达,聪明伶俐,守其和平,懂得以礼待人,晚年会有良机降临,主有幸福之命。

壬寅年生(1962、2022)壬为水,寅为虎,所以是水虎之命,纳音为金泊金,过林之虎。

为人口快心直,有时不藏,男女早婚不宜,夫妻刑克,儿女见迟,初年做事颠倒,中年晚年财帛足用,女人持家,牲畜兴旺,具晚年发福之命。

甲寅年生(1974)甲为木,寅为虎,所以是木虎之命,纳音为大溪水,立定之虎。

为人诚实,一生利官近贵,家道兴宁,衣食足用,财帛多聚,父母有刑,男人怕妻,女人管夫,命硬三分,切忌过刚。

庚寅年生(1950、2010)庚为金,寅为虎,所以是金虎之命,纳音为松柏木,出山之虎。

为人心性急,有口无心,易好易怒,反复无常,衣食丰足,但财物早年耗散不聚,晚景丰隆,女人有内助旺相之命。

生肖兔

丁卯年生(1927、1987)丁为火,卯为兔,所以是火兔之命,纳音为炉中火,望月之兔。

丁卯年出生的人,为人手足不停,身心不闲,一生衣禄不缺,性情乖巧,聪明懂事,但做事却经常有始无终,男人是有福之命,女人则天生禀性喜静,一生安然有幸。

己卯年生(1939、1999)己为土,卯为兔,所以是土兔之命,纳音为城头土,山林之兔。

己卯年出生的人,一生衣禄充盈,自然逸闲,不受人欢,六亲冷淡,骨肉难为,妻娶年长,配偶和合,女人与邻相处较和睦,乃贤达长寿之命。

辛卯年生(1951、2011)辛为金,卯为兔,所以是金兔之命,纳音为松柏木,蟾窟之兔。

为人心直口快,有志气权柄,利官近贵,身闲心不闲,六亲少靠,自立成家,少年劳碌,晚年大利,女人有操持家庭兴隆之命。

癸卯年生(1963、2023)癸为水,卯为兔,所以是水兔之命,纳音为金泊金,山林之兔。

为人酒食不少,福禄有余,凶中化吉,早年财帛不聚,多收多支,晚景兴隆,女人中年及晚年具只有牺牲利益,方能保持之命。

乙卯年生(1975)乙为木,卯为兔,所以是木兔之命,纳音为大溪水,得道之兔。

为人志气轩昂,计谋巧妙,一生近贵则百事如意,文武皆通,女人福寿无亏。

生肖龙

戊辰年生(1928、1988)戊为土,辰为龙,所以是土龙之命,纳音为大林木,清温之龙。

戊辰年出生的人,喜爱春风,往往可压倒众人,利官近贵,骨肉刑伤,儿女不孤,女人大都温良贤达,略显唠叨,但心事极好,主招好夫之命。

庚辰年生(1940、2000)庚为金,辰为龙,所以是金龙之命,纳音为白腊金,恕性之龙。

庚辰年出生的人,为人性格和气,劳碌一生,得官近贵,名利双全,衣食足用,中年十分平顺,晚年则会大兴,女人大都具有勤俭操持之命。

壬辰年生(1952、2012)壬为水,辰为龙,所以是水龙之命,纳音为长流水,行雨之龙。

为人劳碌,手足无停时,早年难守,财来财去,不聚财宝,有虚无实,晚景发财发福女有操持旺财之命。

甲辰年生(1964、2024)甲为木,辰为龙,所以是木龙之命,纳音为覆灯火,伏潭之龙。

为人衣食丰足,一生清闲,早年平平,中年丰厚有余,骨肉六亲难靠,对自己所想事业经营,甘年间可以发达。

丙辰年生(1976)丙为火,辰为龙,所以是火龙之命,纳音为沙中土,天上之龙。

为人聪明伶俐,四海春见,一生衣禄无穷,身闲心劳,好交朋友,中年事业兴隆,晚景财旺,女具贤能命。

生肖蛇

己巳年生(1929、1989)己为土,巳为蛇,所以是土蛇之命,纳音为大林木,福气之蛇。

己巳年出生的人,聪明伶俐,有功名之分,夫妻相处和谐,感情良好,做事如意,男人大多喜欢出风头,做事善有计谋,英敏之才,乃是福厚之命,女人则一生衣食无忧,待人真诚。

辛巳年生(1941、2001)辛为金,巳为蛇,所以是金蛇之命,纳音为白腊金,冬藏之蛇。

辛巳年出生的人,为人十分有计谋,遇事能随机应变,可成大事,一生衣食足用,命中会有贵人扶助,中年和顺,老年则运财发福大,乃有长寿之命。

癸巳年生(1953、2013)癸为水,巳为蛇,所以是水蛇之命,纳音为长流水,草中之蛇。

为人聪明伶俐,财谷聚而复散,主近贵人,中年风霜,具晚景荣华贤良之命,女人具兴旺相家之命。

乙巳年生(1965、2025)乙为木,巳为蛇,所以是木蛇之命,纳音为覆灯火,出洞之蛇。

为人气象端正,且喜好春风,只是命带指背煞,为善不彰,救人无功,做功不得好,早年子妇刑克,晚得安宁,女人有发达,相夫益子之命。

丁己年生(1977)丁为火,巳为蛇,所以是火蛇之命,纳音为沙中土,溏内之蛇。

为人利官近贵,禀性刚强,不顺人情,兄弟情长,事业显荣,女人容貌美丽,衣食不足,有贤达起家之命。

生肖马

庚午年生(1930、1990)庚为金,午为马,所以是金马之命,纳音为路傍土,堂里之马。

庚午年出生的人,没有城府,心直口快,利官近贵,一生衣禄丰盈,男柄传家,性性较固执,是受人敬佩之命。女人则荣夫益子,有秀气之命格。

壬午年生(1942、2002)壬为水,午为马,所以是水马之命,纳音为杨柳木,军中之马。

壬午年出生的人,生活勤俭,父母刑伤,灾厄可折,早年即使有财,也难以积聚,晚景尚可,但一定要注意积蓄,以防旱乏,女人大都有兴家贤能之命。

甲午年生(1954、2014)甲为木,午为马,所以是木马之命,纳音为沙中金,云中之马。

为人和气,喜好春风,交朋结友,利官近贵,遇凶不为凶,可逢凶化吉,骨肉少靠,女人口快能言,多出风头。

丙午年生(1966、2026)丙为火,午为马,所以是火马之命,纳音为天河水,行路之马。

为人清闲,初处财帛耗散,宜作手艺功夫生意,不力求名,兄弟各自成家,后运发财兴旺,女人又清奇巧妙之命。

戊午年生(1978)戊为土,午为马,所以是土马之命,纳音为天上火,厩内之马。

为人志高气宽,一生衣禄自然,容貌端正,性格温良,少年多灾,骨肉有刑,女人姐妹少靠,由相夫兴旺之命。

生肖羊

辛未年生(1931、1991)辛为金,未为羊,所以是金羊之命,纳音为路傍土,得禄之羊。

辛未年出生的人,非常有志气,性格宽厚,少年多灾,头见女吉,生男有刑,夫妻和顺,女人懂得持家之道,促进家业兴旺,男人则有建家立业,名显富贵之命。

癸未年生(1943、2003)癸为水,未为羊,所以是水羊之命,纳音为杨柳木,群内之羊。

癸未年出生的人,心直口快,办事利索,虽善救人且不求回报,但却往往因此而招惹是非,最好莫管他人之事,有财无为,财来财会,应重物质,造基础。女人大都是贤德之人,善于持家,万年平安。

乙午年生(1955、2015)乙为木,未为羊,所以是木羊之命,纳音为沙中金,敬重之羊。

为人容貌端庄,少年勤于从事,初年平顺,兄弟少靠,子息不孤,立家兴隆,晚年大有财聚,女人有持家相夫益子之命。

丁末年生(1967、2027)丁为火,未为羊,所以是火羊之命,纳音为天河水,失群之羊。

为人喜怒不常,一生口舌灵便,名利有分,衣禄尚足,骨肉疏远,子息见迟,女人晚景兴旺,有助夫益子之命。

己末年生(1979)己为土,未为羊,所以是土羊之命,纳音为天上火,草野之羊。

为人口快舌硬,衣禄自来,前程贤达,得贵人所钦敬,则财款相旺,百事荣昌,强公胜祖,朋友尊重,乃旺相之命。

生肖猴

壬申年生(1932、1992)壬为水,申为猴,所以是水猴之命,纳音为剑锋金,清秀之猴。

壬申年出生的人,聪明性巧,有机谋但善变,和气春风,功名有分,男人招贤德之妻,姿性英敏,多受不爱,女人则大多相貌艳丽,具有富贵之命。

甲申年生(1944、2004)甲为木,申为猴,所以是木猴之命,纳音为井泉水,过树之猴。

为人衣禄不少,心性温柔,出入压众,初年颠倒,晚年利达,邢家丰隆,夫妻和顺,儿女见迟,女人操持兴旺,有荣禄之命。

丙申年生(1956、2016)丙为火,申为猴,所以是火猴之命,纳音为山下火,山上之猴。

为人衣食足用,交易买卖,利路亨通,生财有道,牛田有分,早年劳碌,晚景兴旺,女人具持家旺相发达之命。

戊申年生(1968、2028)戊为土,申为猴,所以是土猴之命,纳音为大泽土,独立之猴。

为人性急,做事反复,一生劳碌辛苦,利官见贵,儿女刑伤,财帛足用,女人贤良晓事,具子息不孤之命。

庚申年生(1980)庚为金,申为猴,所以是金猴之命,纳音为石榴木,食果之猴。

为人一生手足不停,名行清高,利官近贵,明矾指背煞,做好不得好,救人无功劳,立志姓贾,六亲冷淡,女具晚景兴隆之命。

生肖鸡

癸酉年生(1933、1993)癸为水,酉为鸡,所以是水猴之命,纳音为剑锋金,楼宿之鸡。

癸酉年出生的人,心直口快,为人公正,处事公平,一生口便去利,命藏衣禄,平稳足用,六亲冷淡,为人平和,不贪不取,晚景时会时运兴旺,女人大都有旺夫兴家立世之命。

乙酉年生(1945、2005)乙为木,酉为鸡,所以是木猴之命,纳音为井泉水,午唱之鸡。

为人心直口快,志气轩昂,衣禄足用,福寿双全,兄弟虽有,难为得利,六辛和睦,女人兴财绵远,平稳之命。

丁酉年生(1957、2017)丁为火,酉为鸡,所以是火猴之命,纳音为山下火,独立之鸡。

为人好春风,多情重恩,利官近贵,除年劳碌,身闲心苦,晚景家道兴隆,女人具清秀命格,伴夫伴财,老岁吉昌。

己酉年生(1969)己为土,酉为鸡,所以是土猴之命,纳音为大泽土,报效之鸡。

为人心性聪明,衣禄有足,六亲难靠,儿女早见,做事如意,百事皆通,凡事宽量,女人计较多变,无灾厄之命。

辛酉年生(1981)辛为金,酉为鸡,所以是金猴之命,纳音为石榴木,笼藏之鸡。

为人一生伶俐,精神清爽,口舌能辩,高人敬重,财帛足用,六亲冷淡,骨肉情疏,女人贤德,有操持兴家之命。

生肖狗

甲戌年生(1934、1994)甲为木,戌为狗,所以是木狗之命,纳音为山头火,守身之狗。

甲戌年出生的人,心直口快,经常处于忙碌之中,不权柄智谋,名声远播,福禄有余。女人大都有旺夫和生财之命。

丙戌年生(1946、2006)丙为火,戌为狗,所以是火狗之命,纳音为屋上土,自眠为狗。

为人豪杰和顺,招财得宝,自立家业,前运辛劳,晚年荣华,女人具血财旺相之命。

戊戌年生(1958、2018)戊为土,戌为狗,所以是土狗之命,纳音为平地木,进山之狗。

为人和气,自营自立,早年颠倒,财谷耗散,晚景得财,宜拜师学艺术,方能业立而成功,财源广进,利路亨通,女人具养育中平之命。

庚戌年生(1970)庚为金,戌为狗,所以是金狗之命,纳音为钗钏金,寺观之狗。

为人快活,丑年有灾,利官近贵,做事敏捷,百事如意,勤俭励业,福在晚年,只是犯之被杀,救人无功,女举贤能兴旺之命。

壬戌年生(1982)壬为水,戌为狗,所以是水狗之命,纳音为大海水,顾家之犬。

为人一生好行善事,东来西去不住不停,多劳多管,衣食不缺,贵人提拔,谋事称意,早年平常,晚年兴旺,女性善良,具贤良之命。

生肖猪

乙亥年生(1935、1995)乙为木,亥为猪,所以是木猪之命,纳音为山头火,过往之猪。

乙亥年出生的人,性格温顺,然幼年多灾,父母有刑,但并无大害,夫妇和顺,可携手到老,存心中正,中年末岁会财谷兴旺,于女有克,应以见迟为好。

丁亥年生(1947、2007)丁为火,亥为猪,所以是火猪之命,纳音为屋上土,过山之猪。

为人性巧聪明,自立自营,儿女有刑,见运方好,生平好做善事,财源旺相,女人衣禄平稳,主有天才之命。

己亥年生(1959、2019)己为土,亥为猪,所以是土猪之命,纳音为平地木,道院之猪。

为人巧计伶俐,衣食安稳,骨肉少力,六亲冷淡,而女早见刑克,夫妻和顺,女人清闲,具晚年发达之命。

辛亥年生(1971)辛为金,亥为猪,所以是金猪之命,纳音为钗钏金,圈养之猪。

为人不惹闲事,百事谋求皆顺,但早年不聚财物,晚景多遇良机,可谓荣华富贵之命。女人具发福立业之命。

癸亥生人(1983)癸为水,亥为猪,所以是水猪之命,纳音为大海水,林下之猪。

为人刚直,不顺人情,财谷不缺,六亲疏远,自立权衡则晚景胜前,乃兴家创业之命。女人持家,牲畜兴旺,具福寿绵长之命。

成语故事-内助之贤

晏婴是战国时齐景公的宰相,躯体不甚高大,据云长不满六尺(相当现在四尺三寸)但他很有才干,名闻诸侯,有一天晏婴出门,坐看车子,由他的御者(马车夫)驾车。那位御者的妻子很贤淑,当御者驾看车子,经过自己家的门口时,他的妻子在门缝里偷看,看见她丈夫挥看马鞭,现出洋洋得意的样子。 当天晚上她丈夫回家时,她就责他道:“晏婴身长不满六尺,当了齐国的宰相,而且名闻天下,各国诸侯都知道他,敬仰他。我看他的态度,还是很谦虚,一点也没有自满的意思;你身长八尺,外表比他雄伟得多,只做了他的驾车人,还洋洋得意,显得很睛傲的样子,所以你不会发达,只能做些低贱的职务,我实在替你觉得难为情啊!” 御者自从听了他妻子的话后,态度逐渐转变了,处处显得谦虚和蔼,晏婴看见御者突然谦和起来,觉得很奇怪,问他的原因;御者就把妻子所说的一番话老老实实地告诉晏婴。晏婴为他听到谏劝,能够马上改过,是一个值得提拔的人,于是推荐他当了大夫的官。 由这内助之贤的故事,后人把它引伸拙来,恭维人家有贤淑的妻子。今日一般人对妻子能够帮助丈夫,使丈夫的事业、学业、品格方面都有了进展,增加丈夫在社会上的地位,就称他有内助之贤。

《幼学琼林》全文 译文(三)

《幼学琼林》是骈体文写成的,全书全部用对偶句写成,容易诵读,便于记忆。全书内容广博、包罗万象,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书中对许多的成语出处作了许多介绍,读者可掌握不少成语典故,此外还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著名人物、天文地理、典章制度、风俗礼仪、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鸟兽花木、朝廷文武、饮食器用、宫室珍宝、文事科第、释道鬼神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书中还有许多警句、格言,至今仍然传诵不绝。

卷一·武职

【原文】 韩柳欧苏(01),固文人之最著;起翦颇牧(02),乃武将之多奇。 范仲淹(03)胸中具数万甲兵,楚项羽(04)江东有八千子弟。 孙膑(05)吴起(06),将略堪夸;普滔(07)尉缭(08),兵机莫测。 姜太公有《六韬》(09),黄石公有《三略》(10)。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毛遂讥众、碌碌无奇。

【注释】 (01)韩柳欧苏:唐代文学家韩愈、柳宗元,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苏轼。 (02)起翦颇牧:指秦国大将白起、王翦,赵国大将廉颇、李牧。 (03)范仲淹:北宋时任延州知州防御西夏,治军严整,西夏人谓其:“胸中有百万甲兵”。 (04)项羽:于秦末年起兵,率江东八千子弟渡江作战。 (05)孙膑:战国时齐事家,著《孙膑兵法》。《孙膑兵法》内容可参考劝学网兵法部分 (06)吴起:战国时魏事家,善于带兵,著有《吴子兵法》。《吴子兵法》内容可参考劝学网兵法部分 (07)穰滔(ráng jū):田穰苴(生卒不详),又称司马田穰苴,春秋末期齐国人,战国时齐事家,著有《司马法》。《司马法》内容可参考劝学网兵法部分 (08)尉缭:战国是魏事家,著有《尉缭子》.内容可参考劝学网兵法部分。 (09)六韬:兵书,有文、武、龙、虎、豹、犬五部分。相传为姜太公所著。内容可参考劝学网兵法部分 (10)三略:兵书,相传亦为姜尚所著,汉代黄石公加以完善,传与张良。内容可参考劝学网兵法部分

【译文】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是文人中最著名的人,白起、王翦、廉颇、李牧是武将中的多奇智的人。 范仲淹能文能武,胸中有数万甲兵;项羽渡江作战时,带过来八千江东子弟。孙膑和吴起,用兵的谋略值得人们夸赞;穰苴和尉缭,用兵的计谋敌人难以猜测。 姜太公曾经写过《六韬》,黄石公曾经写过《三略》。韩信领兵打仗,兵越多越好,没有限制;毛遂助平原君说服楚王后,讽刺同去的其他人碌碌无奇。

【原文】 大将曰干(11)城(12),武士曰武弁(13)。 都督称为大镇国,总兵称为大总戎。 都尉(14)即是都司,参戎即是参将。 千户有户侯之仰,百户有百宰之称。 以车为户曰辕门(15),显揭战功曰露布(16)。 下杀上谓之弑,上伐下谓之征。 交锋为对垒,求和曰求成。

【注释】 (11)干:盾牌。 (12)城:城墙。 (13)武弁:弁(biàn),头巾。武士是士卒中的头目,犹如巾是戴在头上的衣服一样。 (14)阃:[kǔn],本意郭门,借指领兵在外的将帅或外任的大臣。 (15)辕:用车围出的营门。古代君王出行扎营时,用两车车辕相对作门,称为辕门。 (16)露布:后魏时,每次作战胜利,就在旗上写下战功,名为露布。

【译文】 大将保卫国家叫“干城”,武士头戴武冠,称作“武弁”。都督又可以称作“大镇国”,总兵又可以称作“大总戎”。“都阃”即是都司的别称,“参戎”即是参将的别称。统领千户的将领叫做“户侯”,统领百户的长官叫做“百宰”。用相向的车辕交接成半圆形的门称作“辕门”,展示战功的捷报称作“露布”。臣下刺杀君王,就叫做“弑”;君王讨伐臣下,就叫做“征”。交锋又叫“对垒”,求和又叫“求成”。

【原文】 战胜而回,谓之凯旋;战败而走,谓之奔北。 为君泄恨,曰敌忾(17);为国救难,曰勤王。 胆战心寒,比敌人慑服(18)之状;风声鹤唳(19),惊士卒败北之魂。 汉冯异(20)当论功,独立大树下,不夸己绩;汉文帝尝劳军,亲幸细柳营(21),按辔徐行。

【注释】 (17)鸦:愤恨。 (18)慑服:因畏惧而屈服。淝水之战中前秦的军队被打败,逃跑途中,听到风声与鹤的叫声,都以为是晋兵追杀。 (19)风声鹤唳:前秦苻坚率兵进攻东晋,大败而逃,溃退中听到“风声鹤唳”,都以为是追兵赶来了。 (20)冯异:东汉光武帝刘秀手下的大将。大将们都坐在一起评论功劳,唯独冯异立在大树下,因此被称为大树将军。 (21)细柳营:《史记·绦侯周勃世家》:文帝之后六年,以周亚夫为将军,军细柳。’。汉文帝时,刘礼驻守灞上,徐厉驻守棘门,周亚夫驻守细柳。文帝去各军慰劳,到灞上和棘门军营,都可直驰而入,但去细柳军营,守营兵士却不让他入内。兵士通报周亚夫之后,放文帝一行进营,并叮嘱他们不可在军营中驾马快跑,于是文帝只好按步徐行。周亚夫军纪严明,防守谨慎,文帝称其为“真将军”,灞上、棘门军不过是儿戏。见《汉书·周亚夫传》。后以“细柳营”称誉纪律严明的军营。

【译文】 打了胜仗归来,就叫“凯旋”;打了败仗逃走,就叫“奔北”。替君王抵抗所愤恨的敌人,叫“敌忾”;救社稷于危难之中,叫“勤王”。“胆战心寒”,是形容敌人惊恐畏惧的样子;“风声鹤唳”,是形容士兵溃败逃跑时疑神疑鬼的样子。 东汉的冯异在别的将领论功时,总是独自站在大树下,不夸耀自己的战绩;汉文帝亲自去慰劳军兵时,细柳营军纪严明,他只好牵着马的缰绳慢慢前行。

【原文】 苻坚自夸(22)将广,投鞭可以断流;毛遂自荐才奇,出囊便当脱颖(23)。 羞与哙等位(24),韩信降作淮陰;无面见江东(25),项羽羞归故里。 韩信受胯下之辱(26),张良有进履(27)之谦。 卫青为牧猪之奴,樊哙为屠狗之辈。 求士莫求全,毋以二卵弃干城之将(28);用人如用木,毋以寸朽弃速抱之材。 总之君子之身,可大可小;丈夫之志,能屈能伸。 自古英雄,难以枚举;欲详将略,须读武经(29)。

【注释】 (22)苻坚自夸:前秦苻坚出兵东晋前,号称自己兵力有百万之众,投鞭于江,足以断流。结果为东晋所败。 (23)脱颖:赵平原君要带二十人去楚国当说客,找了十九人,还差一人,于是毛遂自荐,平原君说:“贤士处世,就像是锥子放在布袋中,末尖马上可以看见,而先生在我这里三年,还没有听说你做了什么事情。”毛遂说:“那现在请让臣处于布袋中吧。如果早让臣处于布袋中,早就脱颖而出了。”颖,本义指禾穗的末尖,这里指锥子的末尖。 (24)羞与凰等伍:汉朝建立后,韩信被封为楚王。刘邦忌惮其势盛,找借口降其为淮陰侯。一次韩信到樊哙那里,樊哙自称臣子,并用王的礼节迎送他。韩信出门,笑曰:“生乃与我等为伍!” (25)无面见江东:项羽曾率八千江东子弟渡江作战,后来兵败乌江,乌江亭长请他渡江,项羽不肯,说无颜面见江东父老,于是拔剑自刎。 (26)胯下之辱:韩信少年时喜欢佩剑,淮陰有个年轻的无赖屠夫当众侮辱他说:“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韩信看了他很久,就从胯下钻过,众人都笑韩信怯懦。 (27)进履:指张良为黄石公穿鞋而得书之事。 (28)求士莫求全:战国时,子思曾向卫侯推荐苟变为将,说他可以指挥五百辆战车。卫侯认为苟变为吏时曾吃过百姓两枚鸡蛋,不可重用。子思就说:“圣人官人,如大匠之用木,取所长,弃其短。君以二卵弃干城之将乎?”卫侯听取了子思的意思,任他变为将。卵:鸡蛋。 (29)武经:古代兵书总经。即《武经七书》,北宋朝廷官方颁行的兵法丛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教科书。它由《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七部著名兵书汇编而成。

【译文】 苻坚自夸兵多将广,把马鞭投入长江就可以让江水断流;毛遂推荐自己有过人的才能,像锥子一样处在布袋中,锥尖一定会露出来。 韩信被贬为淮陰侯以后,对与樊哙等人为伍感到羞耻;项羽兵败之后,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所以不肯渡过乌江。 韩信曾经受过胯下之辱,张良曾经谦恭有礼地给黄石公拾起鞋子并帮他穿上。卫青曾经做过牧猪的奴隶,樊哙曾经以屠狗为业。 君王选拔人才不要太苛求,不要因为两个鸡蛋的小事而放弃能护卫国家的大将;君王任用人才要像木匠使用木头一样,不要因为一丁点的腐烂就放弃栋梁之材。 总之,一个人想做君子的话,要能做大事,也能做小事;一个人想做大丈夫的话,一定要做到能屈能伸。自古以来的英雄才俊真是数不胜数,要想详细知道作战的谋略,必须熟读《武经七书》。

卷二·祖孙父子

【原文】 何谓五伦(01),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何谓九族(02),高、曾、祖、考、已身、子、孙、曾、玄。 始祖曰鼻祖,远孙曰耳孙。 父子创造,曰肯构肯堂(03);父子俱贤,曰是父是子。 祖称王父,父曰严君。

【注释】 (01)五伦:又称五常,即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种人际关系。古代社会注重名分,每个人必须遵照自己在五伦中所处的地位,恪守伦理道德,恪尽义务,做到君敬臣忠,父慈子孝,夫唱妇随,兄弟弟悌,朋谊友信。 (02)九族:与本人有亲缘关系的所有宗支族系。一说“自高祖,下至元孙,凡九族”,一说“九族者,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03)肯构肯堂:父亲肯设计房子,儿子肯建造房子,形容子承父业。

【译文】 什么叫做五伦?就是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什么称为九族?就是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 家族的始祖称鼻祖,远代的孙子叫耳孙。父子创业由儿子继承叫做肯构肯堂;父子都有贤名 叫是父是子。 祖父又称作王父,父亲也可称为严君。

【原文】 父母俱存,谓之椿萱并茂(04);子孙发达,谓之兰桂腾芳(05)。 桥木高而仰,似父之道;梓木低而俯,如子之卑。 不痴不聋,不作阿家[gu]阿翁[gong];得亲顺亲,方可为人为子。 盖父愆(06),名为干蛊(07);育义子,乃曰螟蛉(08)。 生子当如孙仲谋(09),曹操羡孙权之语;生子须如李亚子(10),朱温叹存勖之词。 菽水(11)承欢,贫士养亲之乐;义方(12)是训,父亲教子之严。

【注释】 (04)椿萱并茂:椿即椿庭,指代父亲;萱即萱草,指代母亲。椿庭长寿,萱草茂盛,椿萱并茂意为父母长寿健康。 (05)兰桂腾芳:芝兰和丹桂一起散发芬芳,比喻子孙昌盛显达。兰指芝兰,桂指丹桂,兰桂比喻子孙。 (06)盖父愆:弥补父亲的过错。 (07)干蛊:《易经》中有“干父之蛊”之句,意为儿子能干好而父亲不能干好的事。 (08)螟蛉:梗梗常将螟蛉的幼虫捉去当食物,古人误以为蜾蠃是将螟蛉收为义子,因此用螟蛉称义子。 (09)孙仲谋:孙权,字仲谋。曹操与孙权交战,孙权这边舟船、器仗、军伍整肃,曹操见之,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犬耳!” (10)李亚子:后唐庄宗李存勖,小名亚子。李存勖善战,曾率兵攻破后梁夹寨,后梁太祖朱温叹曰:“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李存勖之父)为不亡矣!至如吾儿,豚犬耳!” (11)菽水:菽,豆类的总称。菲薄的饮食,形容生活清苦。 (12)义方:处世的规矩,多指家教。

【译文】 父母都健在称做椿萱并茂;子孙都发达,譬如芝兰桂树先后散发芬芳谓之兰桂腾芳。子肖其父,桥树高而上仰,好似做父亲的尊严,梓木低而下俯,如同做儿子的卑恭。 不装聋作哑就不能当公公婆婆;顺从父母的心意,得到父母的赞许,才称得上尽了为人子的本分。 掩饰父亲的过失叫做干蛊,养育别人生的儿子叫做奸枉。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是曹操赞羡孙权的话;生子须如李亚子,这是朱温感慨自己儿子不如李存勖的话。 用菽水来博取尊亲的欢喜,让老人颐养天年,这是贫穷人家奉养父母的天伦之乐。训以义方,父亲应当教育子女做人的法则规矩,这是贤父爱护儿子的心意。

【原文】 绍箕裘(13),子承父业;恢先绪(14),子振家声。 具庆下(15),父母俱存;重庆下(16),祖父俱在。 燕翼贻谋(17),乃称裕后(18)之祖;克(19)绳祖武,是称象贤之孙。 称人有令子,曰鳞趾(20)呈祥;称宦有贤郎,曰凤毛(21)济美。 弑父自立,隋杨广(23)之天性何存;杀子媚君,齐易牙(24)之人心何在。 分甘以娱目(25),王羲之弄孙自乐;问安惟点颔(26),郭子仪厥孙最多。

【注释】 (13)绍箕裘:继承父辈的事业。后用箕裘比喻父辈的事业。 (14)恢先绪:把先辈的事业发扬光大。 (15)具庆下:古时填写履历,父母俱存的,书“具庆下”;若母亡父在,书“严侍下”;父亡母在,书“慈侍下”;父母俱亡,书“永感下”。 (16)重庆下:指祖父母、父母都健在。 (17)燕翼贻谋:像燕子用羽翼照顾乳燕一样给后代留下谋生之道。《诗经·大雅》:“贻厥孙谋,以燕翼子。” (18)裕后:能让后代富裕。克绳祖武:能继承祖辈的事业。 (19)克:能,胜任。绳,继承。《诗经·大雅》:“昭兹来许,绳其祖武。” (20)麟趾:麒麟的脚趾,比喻宗室贵族的子弟。 (21)凤毛:凤凰的毛,比喻先人的珍贵风采。 (22)济美:继承先人的事业并发扬光大。 (23)杨广:隋炀帝,据说他毒死自己的父亲隋文帝,自立为皇帝。 (24)易牙:战国时齐国人,善于烹饪,他把自己的儿子杀了,烹给齐桓公吃,从而得到桓公重用。 (25)分甘以娱目:王羲之曾写信给友人,说自己率子孙游玩,“有一味之甘,割而分之,以娱目前”。 (26)问安惟点颔:唐代大将郭子仪有八子七婿,孙子也有数十个,每次孙子问安,他都不能分辨,只是点头而已。

【译文】 绍箕裘是说继承父辈的事业,才能够昌盛后嗣,把先辈的事业发扬光大,方不辱父母的声名。 重庆下是父母都健在的代称;重庆下是祖父母及父母皆在堂的意思。善为子孙计谋,称为燕翼;能继承先贤的子孙叫做象贤。 夸奖别人有佳儿称为麟趾呈祥,如同麒麟有趾,显出他仁厚的祥瑞;赞扬官宦有贤郎称为凤毛济美,家中有了佳儿,好像凤凰的羽毛,可以助文彩的华美。 杨广杀了自己的父亲而登上皇位,他的天性何在?易牙烹了自己的儿子给齐桓公吃 ,他的人心何在? 王羲之牵子抱孙,每有美味食品,都分给儿孙们吃,常享天伦之乐;郭子仪孙子众多不能尽识,每次问安只能点头示意。

【原文】 和丸教子(27),仲郢母之贤;戏彩娱亲(28),老莱子之孝。 毛义捧檄(29),为亲之存;伯俞泣杖(30),因母之老。 慈母望子,倚门倚闾(31);游子思亲,陟承陟孽(32)[zhì hù zhì qǐ]。 爱无差等,曰兄子如邻子;分有相同,曰吾翁即若翁(33)。 长男为主器(34),令子(35)可克家(36)。 子光前曰充闾(37),子过父曰跨灶(38)。 宁馨(39)英畏(40),皆是羡人之儿;国器(41)掌珠(42),悉是称人之子。 可爱者子孙之多,若螽[zhōng]斯(43)之蛰蛰;堪羡者后人之盛,如瓜瓞[dié](44)之绵绵。

【注释】 (27)和丸教子:唐朝柳仲郢的母亲教子有方,她用熊胆和成丸子,让儿子在夜间读书时嚼食,用以提神。 (28)戏彩娱亲:春秋时楚国的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时还穿着五彩衣,学婴儿啼哭,假装跌倒,逗父母高兴。 (29)毛义捧檄:东汉的毛义为了养活母亲,接受檄书去做官。母亲过世后,他就辞官回家。 (30)伯俞泣杖:汉代人韩伯俞是位孝子,一次他犯了过错,母亲拿棍子打他,他哭起来,母亲问他以前为何不哭,他答曰:“他日俞得罪,笞尝痛。今母之力衰,不能使痛,是以泣也。”见汉代刘向《说苑》。 (31)倚门倚闾:战国时,王孙贾在齐湣王身边做侍臣,湣王因乱出走,下落不明。王孙贾回家,母亲对他说:“你平时如若晚归,我倚门而望;你晚上出去不回来,我倚闾而望。你既然是大王的侍臣,竟然不知道他去哪儿了,那你还回家干什么?”见《战国策·齐策六》。后以“倚门倚闾”比喻长辈对子女的盼望和爱护。 (32)陟新陟屺[zhì hù zhì qǐ]:登上有草木的山瞻望父亲,登上无草木的山瞻望母亲。陟,由低处向高处攀登。岵,有草木的山。屺,无草木的山。《诗经·魏风·陟风》:“陟彼岵兮,瞻望父兮;陟彼屺兮,遥望母兮。” (33)吾翁即若翁:楚汉战争时,项羽抓到刘邦的父亲,以烹杀其父要挟刘邦,刘邦说:“我和你同时受楚怀王之命,结为兄弟,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你要烹杀他,请分我一杯羹。” (34)主器:掌管祭器,后代指长子或太子。 (35)令子:称别人家的好儿子。 (36)克家:继承家业。 (37)充闾:喜气充满门闾。据说晋代贾充出生时,他父亲认为他以后会带来有充满门闾的喜气,于是给他起名为充,字公闾。 (38)跨灶:马的前蹄之上有空处,名为“灶门”,骏马奔驰时,后蹄落地的印痕在前蹄印痕之前,即为跨灶。常用来形容儿子超过父亲。 (39)宁馨:即宁馨儿,意为“这样的孩子”,常用来赞美孩子或子弟。 (40)英畏:形容人英俊威武。 (41)国器:国家的栋梁。 (42)掌珠:掌上明珠,指极为疼爱的人。 (43)螽[zhōng]斯:螽斯是一种昆虫,繁殖力强,善鸣。古人常用瀚斯之多比喻子孙之众。《诗经·周南·瀚斯》:“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44)瓜瓞[dié]之绵绵:比喻子孙繁衍,相继不绝。嗯,小瓜。

【译文】 为了教育儿子,柳仲郢的母亲和熊胆为丸,使仲郢夜嚼以佐勤苦,她的贤德于此可见。为使双亲愉悦,老莱子七十多岁了,还穿着五彩衣服做婴儿状,他的孝心实在可感。毛义捧着仕官的公文而高兴,为的是使母亲快乐;韩伯俞受了杖责忽然哭泣,这是因为母亲年老体衰,打在身上不觉得痛。 慈母盼儿归来,有时站在门口有时站在巷口张望等候;游子思念亲人,屡屡登山眺望故乡。家中的长男才能主管祭祀的礼器,家中有了佳儿,才能承继祖先的事业。 父亲望他的儿子光宗耀祖可以称为充闾;儿子的才能胜过他的父亲称为跨灶;宁馨、英畏都是用来称羡别人的儿子超凡脱俗;国器、掌珠都是用来赞美别人的儿子才能卓著极受钟爱。 最可爱的是子孙众多,好像波斯一样,团团集聚在一起。赞美子孙昌盛繁衍,好像瓜子一样绵绵滋生。

卷二·兄弟

【原文】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 须贻同气之光,无伤手足之雅。 玉昆金友,羡兄弟之俱贤;伯埙[xūn]仲篪[chí](01),谓声气之相应。 兄弟既翕[xī](02),谓之花萼(03)相辉;兄弟联芳,谓之棠棣(03)竞秀。 患难相顾,似鹡鸰[jí líng](04)之在原;手足分离,如雁行(05)之折翼。

【注释】 (01)伯埙[xūn]仲篪[chí]:兄长吹哨,兄弟奏篪,音声相和。形容兄弟和睦相处。埙:一种用陶土烧制的吹奏乐器。篪:古时用竹管制成的乐器。 (02)翕[xī]:和好,一致。 (03)花萼、棠棣:比喻兄弟。 (04)鹡鸰[jí líng]:一种鸟的名字,常用来比喻兄弟。《诗经·小雅·常棣》:“鹡鸰在原,兄弟急难。” (05)雁行:像大雁一样并行,引申为有次序的排列,常用来借指兄弟。

【译文】 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的是兄弟。必须保持同胞的情谊,互致同气连根的荣光,切莫损伤手足的交往与情分。 玉昆金友比喻兄弟皆具才能贤德;伯埙仲篪形容兄弟间意气相合亲密无间。 兄弟和睦友爱谓之花萼相辉;兄弟都才华横溢流芳于世,称作棠棣竞秀。兄弟间患难与共,彼此顾恤喻为鹡鸰在原;手足分离则如同飞雁被折断了翅膀一样。

【原文】 元芳季方(06)俱盛德,祖太丘称为难弟难兄;宋郊宋祁(07)俱中元,当时人号为大宋小宋。 荀氏兄弟,得八龙(08)之佳誉;河东伯仲,有三凤(09)之美名。 东征破斧(10),周公大义灭亲;遇贼争死(11),赵孝以身代弟。 煮豆燃萁(12),谓其相害;斗粟尺布(13),讥其不容。

【注释】 (06)元方季方:东汉陈实有子陈纪字元方、陈谌字季方,两人皆以才德著称。元方的儿子长文与季方的儿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问于陈实,陈实说:“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意思是两人的才德难分高下。见《世说新语·德行》。 (07)宋郊宋祁:北宋人,宋仁宗天圣二年(公元1024年),两人同时考中状元,时人称他们为“大宋小宋”。 (08)八龙:东汉的荀淑有八个儿子,都很有才能,时人称他们为荀氏八龙。 (09)三凤:唐朝河东人薛收和堂兄薛元敬、族兄薛德音都很有名,被称为河东三凤。 (10)东征破斧:周武王死后,周成王年幼,由周公代摄朝政,武王的弟弟管叔和蔡叔不服,于是勾结外人发动叛乱。周公兴师东征,把斧子和刀都砍坏了,最后大义灭亲,杀掉了叛乱的管叔和蔡叔。 (11)遇贼争死:西汉末年,战乱不断,饿狼遍野,人们以人为食。有一伙强盗抓住了赵孝的弟弟赵礼,要把他吃掉,赵孝知道消息后,把自己绑起来去见强盗,要代弟弟去死,强盗被赵孝的行为震惊和感动,于是放了他们。 (12)煮豆燃萁:魏文帝曹丕继位后,嫉妒弟弟曹植的才华,想杀掉他,于是令他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不然性命不保。曹植略一思索,作诗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用煮豆燃萁比喻兄弟间互相残杀。 (13)斗粟尺布:汉文帝的弟弟淮南王刘长谋反,事败后被流放到蜀地,绝食而死。百姓作歌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

【译文】 汉代陈元方、季方皆有美盛之德,他的父亲难于分出其上下。宋代宋郊、宋祁都中状元,时人号为大宋小宋。 汉代荀淑育有八子并有才名,赢得八龙的佳誉;唐代薛收与薛德音、薛元敬叔侄三人齐名,有三凤的美名。 周公为了社稷大义东征三年,杀了叛乱的弟弟;汉代赵礼遇贼,赵孝欲代弟而死兄弟俩为此而争执。 煮豆燃萁比喻骨肉兄弟自相残害;斗粟尺布讥讽兄弟之间互不相容。

【原文】 兄弟阋墙,谓兄弟之斗狠;天生羽翼,谓兄弟之相亲。 姜家大被以同眠(14),宋君灼艾而分痛(15)。 田氏分财(16),忽瘁庭前之荆树;夷齐让国(17),共采首陽之蕨薇。 虽曰安宁之日,不如友生;其实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注释】 (14)大被以同眠:后汉姜肱,家世名族,肱与二弟仲海,俱以孝著闻。常共卧起,及各娶妻,兄弟相恋,不能别寝。形容兄弟十分友爱。 (15)灼艾而分痛:宋太祖之弟赵匡义一次病得厉害,太祖亲为其烧艾火治病。匡义感觉疼痛,太祖取艾自灼,以示分痛。喻兄弟友爱。 (16)田氏分财:隋朝时有田真、田庆、田广兄弟三人,在各自妻子的鼓动下商议分家,并计划将堂前的紫荆树也一分为三。次日清晨,紫荆树开始枯萎,兄弟三人见状,深为感动,决定不再分家,从此和睦相处,紫荆树也重新枝繁叶茂。 (17)夷齐让国:伯夷、叔齐是商朝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欲立叔齐为国君,但叔齐认为兄长伯夷比自己贤良,应该传位于伯夷。可是,伯夷自称不如叔齐,也拒绝继位。二人相让不下,于是一起离国,投奔周文王。当时文王已薨,武王正准备伐纣,伯夷、叔齐认为武王伐纣是不义之举,于是又不食周粟,采薇首陽山下,最终饿死。

【译文】 兄弟感情生变,互不相容在墙根下争斗称为兄弟阋墙。兄弟阋墙尚可同御外来的欺侮,天生羽翼则是指兄弟为手足,如上天赐予的羽翼,生来便需互相扶持,共同抵御外来的仇敌。 后汉姜肱天生友爱,做了长枕大被兄弟同眠;宋太祖因弟弟有病灼艾觉痛,便也灼艾以分痛。 隋朝田氏兄弟分家产,屋前紫荆树忽然枯萎;商末伯夷、叔齐互相让位,商朝亡后共同避居首陽山,采薇菜而食。 虽然说安宁的日子,兄弟不如朋友亲密,但在世上却没有什么比得上兄弟之间情谊的深重。

卷二·夫妇

【原文】 孤陰则不生,独陽则不长,故天地配以陰陽;男以女为室(01),女以男为家(01),故人生偶以夫妇。 陰陽和而后雨泽降,夫妇和而后家道成。 夫谓妻曰拙荆(02),又曰内子(02);妻称夫曰藁砧[gǎo zhēn](03),又曰良人(03)。 贺人娶妻,曰荣偕伉俪(04);留物与妻,曰归遗细君(26)。 受室即是娶妻,纳宠谓人娶妾。

【注释】 (01)室:妻室。家:家庭。 (02)拙荆、内子:古时丈夫对自己妻子的谦称。 (03)藁砧[gǎo zhēn]、良人:古时妻子对自己丈夫的称谓。 (04)伉俪:指夫妇。 (26)细君:对妻子的谦称。

【译文】 只有陰不能创造生命,只有陽也不能养育万物,所以天地陰陽须调和而后才会降下雨露;男子娶了女子才能组合成家庭,女子嫁给了男子才有了自己的家,夫妇和睦协调,家道方算有成。丈夫对人称自己的妻子为内子又称拙荆,妻子称丈夫为良人。 祝贺别人娶妻说偕伉俪;留物给妻子叫遗细君。受室是说自己娶妻,纳宠是说人家买妾。

【原文】 正妻谓之嫡(23),众妾谓之庶。 称曰尊夫人,称人妾曰如夫人。 结发系是初婚,续弦(24)乃是再娶。 妇人重婚曰再醮(25),男子无偶曰鳏居。 如鼓瑟琴,夫妻好合之谓;琴瑟不调,夫妇反目之词。

【注释】 (23)嫡:古指正妻或正妻所生的儿子。 (24)续弦:古代用断弦比喻丧妻,续弦指再娶。 (25)醮[jiào]:古代举行婚礼时酌酒给人的一种仪式,后来指女子嫁人。

【译文】 称人家正室为尊夫人;称人家的纳妾叫如夫人。 结发是指初次结婚,续弦是妻死再娶的别称。妇人再嫁称做再醮;男子丧偶称为鳏居。 如鼓瑟琴比喻夫妇感情和谐;琴瑟不调是说夫妇反目不和。

【原文】 牝[pìn]鸡司晨(05),比妇人之主事;河东狮吼(06),讥男子之畏妻。 杀妻求将(07),吴起何其忍心;蒸梨出妻(08),曾子善全孝道。张敞为妻画眉(09),媚态可哂;董氏为夫封发(10),贞节堪夸。 冀郤[xì]缺(11)夫妻,相敬如宾;陈仲子(12)夫妇,灌园食力。 不弃槽糠(13),宋弘回光武之语;举案齐眉(14),梁鸿配孟光之贤。

【注释】 (05)牝[pìn]鸡司晨:母鸡打鸣报晓,常用来比喻妇女掌握朝政。《尚书·牧誓》:“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 (06)河东狮吼:北宋人陈季常,自称龙丘先生,喜好宾客,蓄纳声妓。但他的妻子柳氏非常凶妒,所以,他的好友苏东坡给陈季常写了首打油诗:“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见宋洪迈《容斋三笔·陈季常》。后以“河东狮吼”来形容妻子凶悍。 (07)杀妻求将:战国时齐国攻打鲁国,鲁国想起用吴起为将,但又担心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于是吴起杀掉自己的妻子,取得了鲁国的信任。 (08)蒸梨出妻:相传曾参对后母非常孝顺,一次他的妻子给后母吃的梨没有蒸熟,曾参就把妻子休了。 (09)张敞为妻画眉:汉宣帝时的京兆尹张敞与妻子恩爱情笃,每天都为他的妻子画眉毛,而且技艺十分娴熟。有人认为张敞轻佻不雅,有失体统,抓住这点弹劾他。宣帝询问张敞,他说:“自古夫妇之间有甚于画眉者。”于是宣帝不再追究,并将他们树为夫妻恩爱的典范。 (10)董氏为夫封发:唐朝人贾直言被贬岭南,生死难料,他劝妻子改嫁,妻子执意为他守节,并将头发用帛封起来。二十年后贾直言回家,董氏的头发依然封包如故。 (11)郤[xì]缺:郤缺之父郤芮在晋惠公时为大夫,因反对晋文公归国而被杀。晋文公即位后,郤缺因是罪臣之子,不得入仕,于是跟妻子躬耕于冀野。一次,晋文公的大臣胥臣路经冀野,看见郤缺在田里锄草,其妻送饭到田间,二人相敬如宾,很受感动。胥臣回去以后,向晋文公推荐郤缺,说他是有德君子,可以治民,于是晋文公任命郤缺为下军大夫。 (12)陈仲子:名定,也叫陈仲,田仲,於陵中子等,是战国时的著名贤士,他不愿做官,为人灌园,自食其力。 (13)不弃糟糠:光武帝刘秀想把自己的姐姐嫁给宋弘,让宋弘休了他的妻子,宋弘回答说:“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婉言谢绝了光武帝的“美意”。 (14)举案齐眉:东汉初年的隐士梁鸿,其妻孟光非常贤惠,她给梁鸿端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显示对丈夫的尊重。后用来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译文】 牝鸡司晨是说妇人掌权干预外事;河东狮吼讥讽丈夫畏惧妻子。 蒸梨不熟便离弃妻子,曾子能善全孝道;杀了妻子以求将位,吴起怎么狠得下心肠。 张敞为妻子画眉,儿女的情态真是可笑;董氏当着丈夫的面,把头发封住,其贞节实在值得夸耀。 冀邑郤缺夫妇在田间耕作,仍能相敬如宾;陈仲子夫妇替别人灌园谋生,自食其力不仰赖其兄。 同吃糟糠的妻子,不可抛弃,宋弘真是一位有节义的丈夫;每次送食举起的案总和眉齐高,梁鸿喜得互相尊敬的贤妇。

【原文】 苏蕙织回文(15),乐昌分破镜(16),是夫妇之生离;张瞻炊臼[jiù]梦(17),庄子鼓盆歌(18),是夫妇之死别。 鲍宣之妻(19),提瓮出瓮,雅得顺从之道;齐御之妻(20),窥御激夫,可称内助之贤。 可怪者买臣之妻,因贫求去,不思覆水难收(21);可丑者相如之妻,夤[yín]夜私奔,但识丝桐有意(22)。 要知身修而后家齐,夫义自然妇顺。

【注释】 (15)苏蕙织回文:十六国时前秦刺史窦滔因罪被戍流沙,其妻苏蕙织《回文璇图诗》赠给他。 (16)乐昌分破镜:南朝陈灭亡时,乐昌公主与丈夫徐德言将铜镜一分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将来相认的信物。后来他们果然破镜重圆。 (17)张瞻炊臼[jiù]梦:商人张瞻在外,梦见在舂米的臼中煮饭,就找王生解梦。王生说,臼中无釜,是“无妇”的意思,他的妻子可能已经亡故了。张瞻回家一看,果然如此。 (18)庄子鼓盆歌:庄子的妻子死后,他不仅不悲伤,而且敲着盆唱歌。 (19)鲍宣之妻:东汉鲍宣清苦好学,他的老师把女儿许配给他,妆靡甚盛。鲍宣对妻子说:“吾实贫贱,不敢当札。”他的妻子就换上粗布衣裳,跟他一起推车回家。回家拜见公婆后,他的妻子就提着瓦罐出去打水。 (20)齐御之妻:齐国丞相晏子的车夫的妻子,一次见到丈夫为晏子驾车,洋洋自得,就对他说:“晏子不过六尺高,就做了齐国丞相,你身高八尺,做驾车的奴仆,是安于贫贱罢了。”于是车夫注意修身,谦虚向学,后来晏子推荐他做了大夫。 (21)覆水难收:汉会稽太守朱买臣,未入仕时穷困不堪,靠卖柴度日。相传他的妻子嫌他穷困离他而去,在买臣为官之后,以前的妻子又来找他,希望重归于好。买臣以泼出去的水不可能再收回来为由拒绝了她。 (22)丝桐有意:西汉时临邛大户卓王孙邀请临邛令、司马相如等宴饮。当时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新寡在家,司马相如佯装应临邛令之请,用丝桐做的琴弹奏《凤求凰》以暗示卓文君。文君听后动情,就连夜与司马私奔,去了成都。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译文】 乐昌公主分破镜,苏蕙织锦回文,这些都是说夫妇生离的悲怅。张瞻梦见在臼中做饭,庄子鼓盆而歌,说的都是夫妇的死别。 鲍宣的妻子出身富家,仍亲自提瓮汲水,这样顺从的内助自可称贤。齐国丞相晏子的车夫的妻子激励他虚心向学,可称得上是贤内助。 朱买臣的妻子当受责备,贫困时求去,富贵后又要回来,却不想想泼出去的水是很难再收回来的;司马相如的妻子真丢人,听见琴声挑逗,竟在半夜里私奔而去,因为听到的琴音很是有意。要知道提高自身品德的修养,而后才能治理好家庭;丈夫对待妻子有礼仪情谊,妻子自然会顺从谦恭。

喜欢请点关注,

免责声明:文章素材和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同时文章仅代表本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国古代称呼常识

  称呼是一种文化现象,从一个时代的称呼中,我们可以窥见一个时代的风貌。称呼也是一面镜子。称呼的变化是文化的变化,同时也被视为历史文化的折射。  中国人的称呼,实质上就是一部中国文化的发展史,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的沉淀与变迁。中国人的称呼是宗法、习俗、等级、地位、声望等的反映,尊长、后辈、上级、下属各有各的一套称呼,谁也不能逾越。从称呼中我们可以看到国人对宗法礼制、尊卑长幼等礼法习俗的重视,对官职、科举的表示方式。古往今来,中国人的称呼既反映出了人们对于成功的观念,又透射着一种“自卑下之道”的“谦恭精神”,这种人生精神,必定要在人们的语言、称呼中体现出来。

  1、宗族称谓  祖上:  最早的祖先称为始祖。后世的皇帝一般以他们可知的祖宗作为始祖,如宋朝以僖祖作为始祖。后世的人在修家谱、作家传时,也往往喜欢攀附古代的名人为自己的始祖。如曹操、曹植、曹睿祖孙三代就分别把曹振铎、姬姓、虞舜称作曹氏家族的始祖。  太祖:  始封之君也就是王朝的建立者为太祖。如三国魏以曹操为太祖,唐以李渊为太祖,宋以赵匡胤为太祖,明以朱元璋为太祖,清以努尔哈赤为太祖。太祖是一朝的开国之君,所以他的太庙百世不迁。  祖宗:  是对始祖及先世中有功德者的尊称。从我国汉始,凡是创业的国君死后,他们的庙号一律为祖,如汉称刘邦为高祖,唐称李渊为高祖等等。凡是有功德的帝王死后,他们的庙号一律称为宗,如汉称文帝刘恒为太宗,唐称李世民为太宗等。  子嗣、太宗、小宗:古代宗法制度规定,同一始祖的嫡系长房继承系统为大宗、余子为小宗。  宗子:  大宗的嫡长子叫宗子。对大宗来讲,他是家长;对于小宗来讲,他是族长,宗子继承始祖的爵位,主持始祖庙的祭祀。  世子:世子也就是太子,古代的“世”与“太”字意义相通。  支子:古代把嫡长子以外的其它儿子称为支子。  嫡子:  古代把正妻所生的儿子称作嫡子。同时也指正妻所生的长子。嫡子有继承父亲地位的权力,在社会地位上远远高于庶子。  别子:古代把诸侯嫡长子以外的儿子都叫别子。  庶子:  古代把妾所生的儿子称作庶子,庶子的地位比嫡子低,不能承奉祖庙的祭礼和承袭父祖的地位。  嗣子:  无子而以他人之子作为儿子,既为嗣子。嗣子一经礼法认可,地位与亲子等同。古代礼法对嗣子问题,有明确的规定。一、必须是同姓。二、必须是同宗的支子。三、辈分必须相当。  公子:  诸侯王(公)嫡长子以外的其它儿子称为公子。另外诸侯的女儿也可以称作公子。  考妣:  父母又称为考妣。后多指已死的父母,即亡父亡母。  继父:  生父死后,母亲再嫁之夫称为继父。  八母:  八种身份不同的母亲,即指嫡母、继母、养母、慈母、嫁母、出母、庶母和乳母。  嫡母:  妾的子女称父之正妻为嫡母。对于嫡母,服制是斩衰三年。  继母:  父亲的后妻称为继母,对于继母,服制也是齐衰三年。  养母:  过继儿子称收养他的母亲为养母。对养母服制是斩衰三年。  慈母:妾所生之子,其母死后,其父令别的妾抚育,此别妾就是此子的慈母。  嫁母:  亲母因父亲死后再嫁,称作嫁母。为嫁母服齐衰杖期。  出母:  被父亲休弃的生母称作出母。为出母服齐衰杖期。  庶母:  父亲的妾称为庶母。士为庶母服缌麻。  乳母:  父妾之中曾乳育己者称她为乳母。为乳母服缌麻。  九族:  九族所指,说法不一。一说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孙、子、己身、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一说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即: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儿之子(外孙)、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姊妹、儿子);母族三即:母之父 (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从母子(娘舅);妻族二是岳父、岳母。  2、亲属称谓  古代将凡血缘相近的同姓本族和异性外族都称作亲属。具体称谓如下:  高祖父(母):曾祖之父(母)。  曾祖父(母):祖之父(母)。  祖父(母):父之父(母)。  父母:父,母。  己身:自己本代。  子:子。  孙:子之子。  曾孙:孙之子。  玄孙:曾孙之子。  来孙:玄孙之子。(下五世指从本位起,下主立孙)  世父 (伯父) : 父之兄。  叔父:父之弟。  世母 (伯母) :世父之妻。  叔母(婶) :叔父之妻。  姑(姑母):父之姊妹。  姑父:姑之夫。  从祖祖父(伯祖父、叔祖父) :父之伯叔。  从祖祖母(伯祖母、叔祖母) :父之伯母、叔母。  从祖父(堂伯、堂叔) :父之从兄弟。  从祖母(堂伯母、堂叔母): 从祖父之妻。  族曾祖父(族曾王父) :祖父的伯叔。  族曾王母:祖父的伯叔叔妻子。  族祖父(族祖王父): 族曾祖父之子。  族父:族祖父之子。  族兄弟:族父之子。  嫂:兄之妻。  弟妇:弟之妇。  从子(侄):兄弟之子。  从女(侄女):兄弟之女。  从孙:兄弟之孙。  甥(外甥出):姊妹之子。  私:姊妹之夫。  女婿(子婿、婿): 女之夫。  中表(姑表) :父之姊妹之子女。  外祖父(外王父):母之父。  外祖母(外王母):母之母。  外曾王父:外祖父之父。  外曾王母:外祖父之母。  舅(舅父):母之兄弟。  舅母(妗子):舅之妻。  从母(姨母、姨):母之姊妹。  姨父:姨母之夫。  中表(姨表):姨之子女。  从舅:母之从元弟。  从母兄弟、从母姊妹(姑表兄弟姊妹、姨表兄弟姊妹):母之兄弟姊妹子女。  外舅(岳父、岳丈、丈人、泰山、岳翁):妻之父。  外姑(岳母、丈母、泰水):妻之母。  姨(姨子):妻之姊妹。  妻侄:妻之兄弟之子。  舅(嫜、公):夫之父。  姑(婆):夫之母。  姑嫜、舅姑:夫之父母(俗称公婆)。  伯叔(大伯、大叔子):夫之兄弟。  小姑子:夫之妹。  娣妇:夫之弟妇。  姒姆:夫之嫂。  娣姒、妯娌:古之弟妇与嫂的简称。  亲家:妻之父母与夫之父母之间的婚姻。具体地说,夫之父为姻,妻之父为婚。  娅,连襟(襟兄、襟弟):两乔两婿互称。  古今亲属称谓杂谈  如何称呼自己的亲属,在称呼自家的亲属时,我们常会听到或见到“家、舍、亡、先、犬、小”这几个字。  [家]:  是用来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长的活着的亲人,含有谦恭平常之意。如称己父为家父、家严,称母为家母、家慈,称丈人为家岳,祖父为家祖,以及家兄、家嫂等等。  [舍]:  是用来谦称比自己卑幼的亲属,如舍弟、舍妹、舍侄、舍亲,但不说舍儿、舍女。  [先]:  含有怀念、哀痛之情,是对已死长者的尊称,如对已离世的父亲称先父、先人、先严、先考,对母尊称先母、先妣、先慈,对祖父称先祖,等等。  [亡]:  用于对已死卑幼者的称呼,如亡妹、亡儿。对已故的丈夫、妻子、挚友,也可称亡夫、亡妻、亡友。  [犬]:  旧时谦称自己年幼涉及不深的子女,如犬子、犬女等。  [小]:  对人常用来称己一方的谦词,如自称自己儿女为小儿、小女等。  [六亲]:  六亲即六种亲属。对六亲的说法,历来众说纷纭,大致有以下几种,一说指父子、兄弟、姊妹、甥舅、婚媾、姻亚。二说指父子、兄弟、夫妇。三说:指父母、兄弟、妻子。四说指父母、兄弟、从父兄弟、从祖兄弟、从曾祖兄弟、同族兄弟。五说指外祖父母、父母、姊妹、妻三弟之子、从父母亡子女之子。隶巍,指父、母、兄、弟、妻、子,是现代比较通行的说法,现代汉语中六类也泛指亲属。  古代兄弟排行称谓: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父之兄称“父”,父之次弟称为“仲父”,仲父之弟称为“叔父”,最小的叔叔称“季父”,后来父之弟都统称为“叔父”。  古今妻子称谓:我们现在称男人的配偶为妻子。而从古至今,对妻子的称呼竟有近四十种之多。  小君、细君:最早是称诸侯的妻子,后来作为妻子的通称。  皇后:皇帝的妻子。  梓童:皇帝对皇后的称呼。  夫人:古代诸侯的妻子称夫人,明清时一二品官的妻子封夫人,近代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  荆妻: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又谦称荆人、荆室、荆妇、拙荆、山荆、贱荆,有表示贫寒之意。  娘子:古人对自己妻子的通称。  糟糠:形容贫穷时共患难的妻子。  内人:过去对他人称自己的妻子。书面语也称内人、内助。尊称别称贤内助。  内掌柜的:旧时称生意人的妻子为“内掌柜”,也有称“内当家”的。  太太:旧社会一般称官吏的妻子,或有权有势的富人对人称自己的妻子为“太太”,今有尊敬的意思,如“你太太来了”。  妻子:指的是妻子的儿女。早期有“妻子”、“妻室”,也有单称妻,有的人为了表示亲爱,在书信中常称贤妻、爱妻。  老伴儿:指年老夫妻的一方,一般指女方。  娘儿们、婆娘、婆姨:有些地方称妻子为娘儿们,或婆娘,或婆姨。  堂客:江南一些地方俗称妻子为堂客。  媳妇儿:在河南农村普遍叫妻子作媳妇儿。  老婆:北方城乡的俗称,多用于口头语言。  老爱:因称老婆太俗语,称爱人拗口,所以取折衷的方法叫老爱。  继室、续弦:妻殁再聚约。  家里、屋里人、做饭的:都是方言对妻子的称谓。  女人:一些农村称妻子为女人,或孩子他娘。贱内、贱媳:古人对妻子的谦称,  爱人:男女互称。  老马子、后头人:河南农村对妻子的称呼。  右客:湖北鄂西山区对妻子的一种称呼。  伙计、搭档:现代都市流行的对妻子的俗称。  参谋长、内务部长:现代人对能干持家贤惠妻子的尊称。  附: 旧时对妾的称呼有“侧侄”、“偏房”、“小星”、“如夫人”、“妇君”等。  古今对丈夫的称谓 我们对女子的配偶称作丈夫。此外对丈夫的称谓还有丈人、君、外子、官人、老公、爱人、当家的、前面人、掌柜的、外面人、郎君、老伴、老头子、那口子、男人、老爱、那位老板等。  古今对父母的称谓:父母又称高堂、椿萱、双亲、膝下、考妣等。  古今对夫妻的称谓:夫妻在古今有结发、鸳鸯、伉俪、配偶、伴侣、连理、、百年之好等。  “鸳鸯”:原指兄弟,我国古代曾把鸳鸯比作兄弟。鸳鸯本为同命鸟,双栖双宿,所以古人用它来比喻兄弟和睦友好。后用鸳鸯来比夫妇,始于唐人卢照邻。  “丈夫”小考:丈夫在古代并非指女子的配偶。古代男子二十岁时,举行冠礼,称为丈夫,这是一种古时礼仪。另外,古代把人长八尺的魁梧男子称作丈夫。在春秋战国之交,“丈夫”的词义扩大了,不仅指成年的男子,而且还指男性的小孩甚至男婴。  “娘子”小谈:娘子是丈夫对妻子的一种爱称,在元代以前,称妻子为“娘子”是不对的。宋代之前,“娘子”专指未婚的少女,意同今天的姑娘。  到了唐代,唐玄宗后期好声色,宠杨贵妃,杨贵妃在后宫中的地位无与伦比, 宫中号称为“娘子”。这里的娘子,显然已不是指少女了,但也不能理解为是对妻子的称呼。  到了元代,社会上已普遍称呼已婚妇女为“娘子”。到了明代,一般习惯称少妇为“娘子”,而且带有娇爱的味道。  随著称妻为“娘子”的流行,一般妇女也就称为某娘了,如称接生婆为“老娘”。称巫婆为“师娘”,称为“花娘”,称男女关系不清的女人为“夫娘”,以及鄙称妇女为“婆娘”等等,通称她们为“娘们”。  什么叫“丈人” ,“丈人”现在通常指称岳父。但在古代“丈人”就不仅指岳父了。  一、“丈人”是对老者和前辈的尊称。  二、“丈人”指家长或主人。  三、“丈人”是女子对丈夫的称呼。  四、“丈人”'代表岳父。  “结发”的含义:我国古代,年少之时结为夫妻,称为结发。后因以“结发”为结婚,指原配夫妇。  “连襟”趣话:在我国民间,通称姐妹们的丈夫为“连襟”,“连襟”的来历与我国著名的诗人杜甫、洪迈有关。  较早在笔下出现这个词语的是杜甫。他晚年寓居川东,结识了当地一位姓李的老头子,叙论起来,两家还是拐弯抹角的亲戚。两人很合得来,三天两头书信往来或一起聊天喝酒,后来杜甫要出峡东下湖湘,写了首《送李十五丈别》的诗,回忆叙述结交经过,有一句是“人生意气合,相与襟袂连”。这只是形容彼此关系密切,它还没有后来的那种关系。  北宋末年,洪迈有个堂兄是石泉州的幕宾,不很得意,妻子的姐夫在江淮一带做节度使,写荐书推荐去京城供职,洪迈这位堂兄很感激,托洪迈替写了一份谢启,里面便有“襟袂相连”一句。而比洪迈还早一些的马永卿,在所著《懒真子》里提及,江北人呼友婿为“连袂”,也呼“连襟”,和洪迈写的谢启相对照,可见宋朝时,“连襟”这个称谓就已通行,并具有与现在相同的内容了。  岳父、岳母称呼的由来。古代帝王常临名山绝顶,设坛祭天地山川,晋封公侯百官,史称“封禅”。唐玄宗李隆基一次“封禅”泰山,中书令张项做“封禅”使。张把女婿郑镒由九品一下提成五品。后来玄宗问起郑镒的升迁事,郑镒支支吾吾,无言以对。在旁边的黄幡绰讥笑他:“此乃泰山之力也。”玄宗才知张项徇私,很不高兴,不久把郑镒降回原九品。后来,人们知道此事,把妻父称“泰山”。又因泰山乃五岳之首,又称为“岳父”,同时,又把妻母称为“岳母”。  “东床”的缘来:东床指女婿。东晋时郗鉴让门人到王导家去物色女婿。门人回来说:“王家少年都不错,但听得消息时,一个个都装出矜持的样子,只有一个年轻人,袒腹东床,只顾吃东西,好像没听到我们说话一样。”郗鉴一听忙说:“这个人正是我要物色的好女婿!”这个年轻人就是后来的大书法家王羲之。以后,人们就称女婿为“东床”。  3、礼俗称谓  君:周代称诸侯为君。君在天子之下,大夫之上,指的是诸侯。秦统一天下后,称皇帝为君。君还是战国、秦汉时期贵族、功臣的封号。如齐国田文号盂尝君,魏以子无忌号信陵君,汉郦食其号广野君,刘敬号奉春君,君后来又引申为对男子的尊称,故父和夫也可称君。  臣:上古指男隶。后来“君”与“臣”对举,臣包括因君外的任何人。后“臣”引申为对己的谦称。  士:商、西周、春秋时统治者的最低层及其成员。周天子有天下,诸侯有国,卿大夫有家。家是卿大夫的统治区域,担任家的官职的通常是士,称为家臣。士大夫受过教育,有知识、有才能,因此,后来逐渐成为知识分子的通称,在军事上、政治上、外交上形成不可忽视的力量。战国时代的士大体分为四类,一类为学士,如庄子、荀子等。一类为策士,如苏秦、张仪,即所谓纵横家。一类为方士或术士。最下的一类为食客,这类人有士之名,无士之实,多是贵族的鹰犬。  民:上古时把奴隶称作民。或称黎民、群黎、苗民、众人、庶人、庶民,通称庶民。臣与民在上方都是奴隶,但有区别:臣是柔顺驯服的奴隶,民是暴戾难以驾驭的奴隶。  奴隶:为奴隶主劳动没有人身自由的人,常被奴隶主任意买卖甚至杀死。“工”、“奴”、“奚”、“臣”、“妾”等都是奴隶,小臣、仆侍、妾婢、阍人(看门人)、寺人(宦)等是从事家务劳动的奴隶,金工、车工等是从事工业生产的奴隶,大量的则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奴隶。  君子:古代对贵族男子的通称。又泛指有道德的人,君子常常和小人或野人对比。此外,妻称夫也叫君子。  百姓:古代对贵族的总称。商代的奴隶主是贵族,总称为“百姓”(因为当时只有贵族才有姓),商王是贵族的最高代表,自称为“余一人”,周代仍有这种称号,战国以后,“百姓”为平民的通称,与“民”为同义词。  黎民:平民也称黎民,亦即“众民”的意思。因“黎”通“骊”,黑色,“黎民”因黑发而名。  黔首:黔首是战国时秦国及秦代对平民的称呼。黔,黑色。“黔首”,犹如黑头。据说秦商黑色,平时平民都用黑布包头,帮称“黔首”。  布衣:即“平民”,古代人富人穿丝,平民穿麻布,所以称“布衣”。  庶人:又叫“庶民”,西周以后对农业生产者的称谓。西周时庶人可作为被封赐的对象,其身份比奴隶高。春秋时,庶人的地位在士以下,工商奴隶之上。秦汉以后,泛指没有官的一般平民。  对自己的谦称类  鄙人: “鄙人”本意指发居于郊野之人。后古人用来谦称自己,表示地位 不高,见识浅陋。  臣:古人对自己的谦称。“臣”表示自谦,多有君臣关系在内。后采也完全表示谦称。  仆:旧时男子自称谦词。仆即奴仆,下对上,幼对长自称奴仆,借以表示对对方的敬重。  小可:宋元间人自称谦词。  小生:旧时晚辈对尊长称自己的谦词。  小子:旧时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自称的谦词。  晚生:旧时父人对前辈称己的谦词。  不肖:旧时男子自谦词。不肖原指子不似其父那样贤能,故男子在其父母死后多借以自称,表示谦恭。  不才:旧时男子自谦词。不才即没有才能,故借以自称,以示谦恭。  不妄:旧时男子对自己的谦称。不妄意为无才能的意思。  不敏:古人称自己不聪明,不敏捷,故自谦“不敏”。 晚生 后学 晚侍 年轻人在年长者面前的谦称。  在下:自称的谦词,古时坐席,尊长在上座,所以自称在下。  妾:旧时妇女自称的谦词。妾是旧时正妻之外的小妻、侧室、偏房,在家庭中地位极低,故妇女借以自称,表示对对方的敬重。  奴、奴家:旧时妇女自称的谦词。奴即表示不自由,从人役使的仆役,故借以自称,表示对对方的敬重。有时男子亦以之为谦称。  未亡人:寡妇的自称。  尊称类  父:古代对男子的尊称。“父”本义不是父亲,而是父系氏族社会中司火的长者,后成为对男子的尊称。大约至周代,“父”才成为父亲的别称。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甚至父亲对儿子说话,有时也以“公”相称,用来表示郑重或爱重。  子:古代尊称,男女皆可称之。学生对老师也称“子”。夫妻之间又互称“内子”和“外子”。  长者:古代尊称。指有德行受尊敬的人。  卿:古代尊称,古时使用较广,君称臣为“卿”,夫妻之间称“卿”或“卿卿”。  先生:古代尊称,多称师长、老人或有德行的人。  阁下:是旧时对一般人的尊称。常用于书信之中。原意也是由于亲属同辈间互相见面不便直呼其名,常常先呼其阁下的侍从转告,而将侍从称“阁下”,后来逐渐演变为对至友亲朋间尊称的敬辞。  足下:在古代称谓上,或同辈相称,都用“足下”,足下意为“您”。  麾下:是对将帅的尊称。  陛下:“陛下”的“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敢直口乎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对帝王的敬辞。  殿下:和“陛下”是一个意思,原来也是对天子的尊称。汉代以后演变为对太子、帝王的尊称,唐代以后只有皇子、皇后、皇太后可以称为“殿下”。  令尊:旧时称对方父亲的敬词。令有善、美之意,故用为敬词。  尊公:亦称“尊大人”、“尊大君”。旧时称对方父亲的敬词。尊与卑相对,指地位或辈分高,故用敬词,如“尊翁”、“尊驾”。  令堂:旧时称对方母亲的敬词。  令郎:旧时称对方儿子的敬词。原称“令郎君”。  令嗣:旧时称对方儿子的敬词,同“令郎”。  令子:旧时称对方儿子的敬词。  令爱:并作“令嫒”。旧时称对方女儿的敬词。  令正:旧时称对方嫡妻的敬词。  令兄:旧时称对方之兄的敬词。  令弟:旧时称对方之弟的敬词。  令坦:旧时称对方大婿的敬词。  仁兄:旧时对同辈友人的敬称。常用于书信。  贤兄:旧时对同辈友人的敬称,贤指德才之众,故用为敬词。  仁弟:旧时对同辈中青年者的敬称。师长对学生,年长者对幼子亦常以之为称,表示爱重。  贤弟:贤弟意为“仁弟”,贤有德行好、才能出众之意,故习以为敬词  4、古代交友的称谓  布衣之交:普通老百姓相交的朋友。  刎颈之交:哪怕砍头也不变心的朋友,又称为“生死之交”。  莫逆之交:意谓彼此心志相通,情投意合。  杵臼之交:指交友不嫌贫贱,亦称为“杵臼交”。  车笠之交:不以贵贱而异,友谊深厚。  忘年之交:年岁差别大,行辈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友。  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认的朋友。  竹马之交:形容小儿时天真无邪,亲昵嬉戏之状。  5、古代对媒人的称呼  媒人:撮合男女成婚的人,多为老年妇女充当。  月老:媒人之代称。  红娘:媒人之代称。取于元代杂剧《西厢记》中莺莺的婢女。  三姑六婆:指从事九种职业的女人。“三姑”即从事宗数活动的三种职业女人:尼姑、道姑、卦姑。“六婆”中“牙婆”指贩卖人口的贩子,“媒婆”指专门撮合婚姻的,“师婆”即区婆,“虔婆”指的鸨母,“稳婆”指接生婆,“药婆”职业不详。  6、古代对老师的称呼  师父、师傅:对老师的尊称。“师傅”原为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夫子:古代对老师的一种尊称,尤其流行于旧时私塾。  师长:教师的尊称。  外傅:古代对教师的特称。  博士:经学教师称“博士”。至唐朝时期,各专业学校更有“律学”、“算学”、“书学”博士之分。  教授:原为学官称谓,自宋始于宋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均设“教授”,以传授学业,后世相沿。  讲师: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的教师谓“讲师”。  助教:古代学官名。教师。西晋武帝咸宁四年设置,协助国子、博士教授生徒。南北朝、隋代相沿设置。唐代国子学、太学、广文馆、四门学等都设有助教。明、清两代,仅仅有国子监助教。为国子学(即后来的“国子监”)教师。  教渝:宋代京师所设小学和武学中的教师称谓,到元、明、清的县学照样设置。  教习:明朝人选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后,教师仍用其名。  经师:汉代以后历代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的教师称“经师”。  训导:明清时府设教授,州设学正,县设教渝,掌教育生员,其副职皆称“训导”。  先生:古时对“门馆”、“私塾”老师中年长者的尊称。  老师:原为宋元时期“小学”教师的称谓。  服务员的古代称呼:古代服务员被称为店小二,这是因为自宋以来直到民初,老百姓是没有名字的,只有上学才有学名,一旦做官,就有官名,古代服务员为平常百姓,所以被称为店小二,而店老板自然是店老大了。  7、皇族称谓  皇帝:中国在公元前22重年,秦王羸政统一六国后,自认为“德兼三皇,功高五帝”,称“始皇帝”,从此历代封建君主都称皇帝。  万岁:皇帝的代名词,一种说法认为在朝贺时对君主经常使用,久而久之,便成了皇帝的尊称;另一种说法认为是从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登华山后,由他开始用“万岁”自称,而相沿下来的。  天子:古代君王的尊称。夏、商、周代,天子的正号是王,如周武王即可被称天子;在秦汉至清代,天子则指皇帝。所谓“天子”,意指君主君临天下,犹天之子。  皇后:皇帝的正妻称皇后。秦汉以后历代沿称。  太上皇:帝王尊其父为太上皇;历代皇帝传位于太子,并自称太上皇;天子之父参与国政,称太上皇帝。  皇太后:皇帝的母亲称皇太后,秦汉以后历代沿称。  皇太子:皇帝所指定的继承人,一般为皇帝的嫡长子,但常有例外,由皇帝选定册立。清代自雍正以后不立皇太子。一般称预定继承君位的长子为“太子”。  贵嫔:妃嫔的称号。汉元帝时始置,原为妃嫔中之第一级。自魏晋至明均设置,但地位已经下降。  昭仪:妃嫔的称号。三国魏文帝时始置,仅次于皇后,晋及南北朝多沿置。  才人:妃嫔的称号。始设于晋武帝,自南北朝至明多曾沿置,唐制,才人初为宫中之正五品,后计正四品。  贵妃:妃嫔的称号。南朝宋武帝时始置,位次于皇后,自隋至清多沿置。  七子:女官名,位在美人、良人下,在长使少使上。  良人:西汉妃嫔的称号。  美人:妃嫔的称号。  贵人:妃嫔的称号。东汉位次于皇后,清代贵人已降在妃嫔之下。  世子:帝王示诸侯的正妻所生的长子,也称太子,清代则封亲王的嫡长子为世子。  孺子:太子妃嫔名,太子有妃、良娣、孺子,共三等,又古代贵族的妾也称孺子。  太孙:皇帝的长孙称太孙。历代王朝往往于太子殁后册立太孙为预定之皇位继承人。  公主:帝王之女的称号。始于战国,汉制规定,皇帝之女称公主,帝之妹称长公主,帝姑称大长公主,后历代大致沿用。  翁主:汉代制度,诸王之女称翁主,即后世的郡主。  附马:皇帝的女婿称驸马,非实官。清代称“额驸”。  帝姬:古代对皇帝女公主、姊妹、姑母等的称呼。  8、官场称谓  中国历代主要官职称谓  宰相:我国封建社会主管政事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意为君主的最高幕僚、百官的首长。  丞相:官名。长期以来丞相常用作宰相的通称,但宰相不一定是丞相。  太尉:官名。秦时的太尉为全国最高的军事长官。汉初与丞相、御史大夫合称三公,东汉又与司徒、司空并为三公。后代沿置,但一般为加官而无实权,至明代废。  御史大夫:官名。秦朝时始设,其位相当于副丞相。  侍郎:官名。汉武帝时始置的郎官,是常侍皇帝左右的近臣。  郎中:官名。始设于秦,在宫闱中掌皇帝宿卫。自隋代,为各司的主官,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部员。  卿:古代高级官员或爵位的称谓。  三阊大夫:官名。战国时楚国的三阊大夫,以掌王族中势力最大的昭、屈、景三姓子弟的教育事。  将军:官名。春秋时,诸侯以卿统率军队,始有将军的称呼。后用于都督军事的武官。  大将军:官名。战国时始置,汉代沿置,掌统征战,是将军最高称号。  太师:官名。古代三公之一(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以太师、太傅、太保为加官,仅示荣宠而无实职。太师还是辅导太子的官,称太子太师。  太傅:官名。古代三公之一,名同太师。西汉时把辅导太子的官称为太子太傅。  司马:官名。西周时始设。春秋、战国时沿用,掌管军政和军赋。汉代司马为兵部尚书的别称。隋、唐以后,司马地位有所削减。  巡抚:官名。始置于明太祖朱元璋,职能同于中央官员巡抚地方的“钦差大臣”。  总督:是管辖一省或数省军政的地方最高长官。  都督:汉末始设。三国时都督为率兵打仗的将帅,魏晋以后,都督成了驻地的刺史,成了辖区的军政总首长。  提督:清朝官居要职。一种为提督学政,又称学政、学台,掌科举大权;一种为提督军务总兵官,负责一个省的军务。  钦差大臣:明代由皇帝亲自派遣临时出外,办理重大事件的官员,称钦差大臣。  节度使:官名,武将统兵出战称总管,无事时镇守边地则称大都督。唐代,节度使权力不断增大,形成所谓“藩镇割据”。  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其二,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  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  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  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如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  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出师表》提到的郭攸之、费讳即是侍中。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 分掌各司事务。如《荆轲刺秦王》:“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此指宫廷侍卫。《张衡传》“公交车特征拜郎中”,“郎中”是管理车骑门户的官名。  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  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  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  太守:参见“刺史”条。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  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  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  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  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  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下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官职;门下省长官称侍中,下有门下侍郎、给事中等官职;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下有左右仆射等官职。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刑部(管司法刑狱,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各部长官称尚书,副职称侍郎,下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职。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官职的任免升降“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  (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  (2)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3)擢: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  (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

  古代女子年龄称谓  我们都经常说:都是有“家室”的人了。但是到底什么是“家室”恐怕没几个人知道。女人有了男人了,出嫁了,就说明她有“家”了;男人娶了老婆,就可以说他有“室”了。这就是所谓的家室,所以有家,有室又可以指男女已经是结婚年龄了。  其实,有很多词语和年龄有关,后人就由它作为年龄的代称,我介绍几个对女子年龄的称谓:  度——小儿初生之时。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指2——3岁的儿童。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赤子、襁褓——泛指不满周岁的初生婴儿。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童龀——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髫龀”的。  垂髫——指儿童。儿童垂发叫髻。髫,指古代儿童犹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因而就用“垂髫”称幼儿或指人的幼童阶段。也有说“垂发”的,意思相同。  龆——儿童换牙。龆年:童年。  髫年——童年。  髫龄——童年。  稚——称年龄小的为稚。  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如牙牙学语,因亦指小孩过程子开始学话。  周晬——指婴儿周岁。  膝下——幼年,言子女幼年仅能依附父母的膝下。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孺子——儿童。也用作老人对年轻后生的称呼。  红颜——年轻人的红润容颜。代指少年。  黄口——十岁以下。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金钗之年——女子十二岁。  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少女。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及笄——笄,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  的女子。  舞象之年——少年十五至二十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处子——未出嫁的女子。  千金——对人家女儿的的敬称,多指未婚者。  待年、待字——指女子成年待嫁的年岁。  幼艾——指美貌的青年男女。《楚辞九歌少司命》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怨女——指年龄大而没有结婚的女子。  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  姥——年老的妇人。================================================================

中国传统礼仪称谓

  一、口头称谓语  古代称谓  中国号称文明古国,世人誉之为礼仪之邦、君子之国,即使是在唇枪舌剑的论  战中,我们的先人也同样讲究语言美。《礼记·仪礼》道:“言语之美,穆穆皇皇。”  穆穆者:敬之和;皇皇者,正而美。就是说,对人说话要尊敬、和气,谈吐文雅。  现在我们称呼对方的代词只有“你”和“您”,而古代,虽然有“汝,尔、若、而、乃”  等好几个称法,但是他们无论对长辈、平辈说话时,从来不用这些词,认为如此称  呼不礼貌。古人有多种多样表示尊敬的方法,大概有如下数种。  1、用“道德高尚”的说法称呼对方,如称人为“子、夫子、先生”等等。  2、从辈份上尊称对方,如称人为“父老、父、丈人、母、媪、老伯”等。  3、称对方的字、号。  4、称对方的身份时加上“贤、尊、高”等字眼。如“贤侄”、“贤婿”等。  5、用对方的部下来代称对方,表示由于尊敬的缘故,不敢直接指呼对方。例如,“陛  下”代称帝王;“殿下”代称皇后、太子;“阁下”、“足下”等代称一般人。  古代第一人称代词除了“我”以外,还有“余、吾、予、朕、台、卯”等。但古人对  长辈或平辈说话时,也不用他们而是毫无例外地用谦称。例如:  1、用“道德不高尚”或“不聪明”的说法来称呼自己。如自称“鄙人、小人、愚、愚弟”等。  2、“用辈份低”的说法来称自己。例如自称“小弟、小侄”等。  3、用“地位卑*”的说法来称呼。例如自称“臣、仆、在下、*子、牛马、自己下走”等等。  4、称自己的身份、职务,有时还加上“卑、小、贫”等字眼。例如自称“弟子、学生、  小生、贫僧、卑吏、卑职”等。  5、直呼自己的名。例如孔子自称“丘”。  古人的礼貌语言还表现在:凡是说到与对方有关的行为、人物、事情、物品时  ,大都要使用尊敬、委婉的说法,例如:  称别人的姓、名和字为“贵姓、大名、尊讳、尊字”等。  称别人年龄为“贵庚、尊庚、芳龄、高寿”等。  称别人的住处为“尊府、府上、尊寓、华居”等。  称别人的神态、相貌为“风采”等。  称别人的身体为“玉体”等。  称别人的亲属去世为“作故人、谢宾客、仙游”等。  同样地,说到与自己有关的人和事物时,也一律采用谦虚的说法。例如:  称自己的妻子为“*内、拙荆”。  称自己的孩子为“*息、犬子”。  称自己的朋友为“敝友”。  称自己的事情为“*事”。  称自己的意见为“愚见、愚计”。  把自己的官叫“待罪”。  向别人询问叫“拜问”。  回答别人称“上报”等等。  古汉语中还有一类很突出的词,叫“谦敬副词”。例如“蒙、窃、幸、猥、辱、敬、  惠、谨”等等。  这些谦敬副词,和上面所谈的尊称、谦称以及委婉语、讳饰语等等,都是我国  古代的礼貌语言,体现了我国古代语言美的优良传统。  交友称谓  人总是要交朋友的。自古以来,对交什么性质的朋友,都有明确的称谓。  忘年交:打破年龄、辈份的差异而结为好朋友。  忘形交:不拘形迹的缺欠或丑陋,结成不分你我的朋友。  君子交:指道义之交,即在道义上相互支持的朋友。  莫逆交:指彼此心意相通,无所违逆。  刎颈交:指友谊深挚,可以同生死,共患难。  贫*交:穷困潦倒时结交的朋友。  布衣交:彼此没有作官而结交。  患难之交:同经磨练而成为朋友。  至交:友谊最深的朋友。  世交:称世谊、世好,泛指两家世代交情。  故交:故旧、旧交、故人,泛指有旧的交情。  一面之交:仅仅相识,但不甚了解。  市道交:古时以做买卖的手段结交的朋友,因其重利而忘义,后称小人之交。  对人尊称  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  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  令郎(令子、令郎君、令嗣):尊称对方的儿子。  令爱(令媛):尊称对方的女儿。  令婿(令坦、令倩):尊称对方的女婿。  令媳:尊称对方的儿媳。  令正(令阃、贤阁,尊夫人):尊称对方的妻子。  乔梓:称人父子。  昆玉(昆仲):称人兄弟。  令侄:称人侄儿。  贤契:称自己的学生。  高足:称别人的学生。  自己谦称  家父(家严、家君):称自己的父亲。  家母(家慈):称自己的母亲。  家兄、家姐:称自己的兄姐。  舍北、舍妹:称自己的弟妹。  舍侄:称自己的侄儿。  内人(内子、内助、拙荆):称自己的妻子。  外子:称自己的丈夫。  犬子(豚子、犬儿、小子):称自己的儿子。  小女:称自己的女儿。  敝友:称自己的朋友。  常用敬词  请:有求于对方。  请问:请求对方解答问题。  赐教:请人给予指教。  高见(高论):称对方的看法,见解。  贵姓(尊姓)大名:询问对方姓中。  贵庚(芳龄):询问对方年龄。  高寿(高龄)用于问老年人的年龄。  尊府(府上、尊寓、华居):称对方的住处。  拜望:探望。  拜访:访问。  拜托:托人办事。  拜辞:告别。  敬请:恭敬地请求。  恭候:恭敬地等候。  光临:客人到来。  光顾(惠顾):商店欢迎顾客前来。  晚安:晚上道别。  奉陪:陪伴。(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的用“奉字”)  奉送:赠送。  奉还:归还。  奉告:告诉。  奉劝:劝告。  奉养:侍奉和赡养(尊亲)。  恭喜:祝贺对方已经取得成功。  雅正:把自己的诗文、书画、作品赠人时用此辞,表示请对方指教。  斧正(指正):请人对自己的诗文、书画、作品加以修改、指教。  常用客气语  恕:请求别人谅解,不要计较。  有劳:用于拜托或答谢对方帮助做事。  相扰:打扰。  难为:感谢对方的帮助。  久仰:敬仰思慕已久。  久违:很久未见。  劳驾:用于请对方做某事。  劳神:耗费精神。  借光:请人给予方便。  包涵:请人宽容或原谅。  指教:敬请指教。  多谢:很感谢。  失敬:责备自己礼貌不周。  失礼:自己感到礼貌不周。  失陪:表示因故而不能陪伴别人。  留步:请等一等或不必再送行。  二、传统称谓种种  我国古代很多文明称呼,至今还被运用。如:  将父母称为高堂、椿萱、双亲;  称呼别人的父母为令尊、令堂;  称别人兄妹为令兄、令妹;称别人儿女为令郎令媛;  自称父母兄妹为家父、家严、家慈、家兄、舍妹;  称别人庭院为府上,尊府;  自称为寒舍、舍下、草堂。  妻父俗称丈人,雅称为岳父、泰山。  兄弟为昆仲、棠棣、手足。  夫妻为伉丽、配偶、伴侣。  妇女为巾帼;男子为须眉。  老师为先生、夫子、恩师;  学生为门生、受业。学堂为寒窗;  同学又为同窗。  父母死后称呼上加“先”字,父死称先父、先严、先考;母死称先母、先慈、先妣;同辈人死后加“亡”字,如亡妻、亡兄、亡妹。夫妻一方亡故叫丧偶,夫死称妻为寡、孀;妻死称夫为鳏。  年龄的代称  古人对于不同的年龄,都有不同的代称。如:  总角:幼年的儿童,头发上绾成小髻髻。《礼记·内则》“拂髻,总角。”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后来就称儿童的幼年时代为“总角”。陶潜《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者无成。”这里的“白首”代称老年。  垂髻:也指儿童幼年。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所以“垂髻”代称儿童的幼年。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这里的“黄发”也代称老年。  束发:古代男子成童时把头发束成髻,盘在头顶,后来就把“束发”代称成童的年龄。《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归有光《项脊轩志》:“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成童:古时称男子年达十五为“成童”。《礼心·内侧》:“成童,舞象,学射御。”郑玄注:“成童,十五以上。”《后汉书·李固传》:“固弟子汝南郭亮,年始成童,游学洛阳。”李贤注:“成童,年十五也。”又,《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范宁注:“成童,八岁以上。”可见,成童到底是几岁,也有不同的说法。  及笄: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及笄”,也称“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仪礼·土昏礼》:“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礼记·内则》:“女子许嫁,……十有五年而笄。”则又指出嫁的年龄。《聊斋志异·胭脂》:“东昌卞氏,业牛医者,有女,小字胭脂,……以故及笄未字。”  破瓜:旧时文人把“瓜”字拆开,成为两个“八”字,称16岁为“破瓜”,在诗文中多用于女子。又因八乘八为六十四,也称64岁为“破瓜”。吕岩《赠张泊诗》:“攻成当在破瓜年。”  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所以主以“弱冠”代称20岁,弱是年少,冠是戴成年人的帽子,还要举行大礼。左思《咏友》诗:“弱冠弄柔翰,旧荦观群书。”  《论语·为政》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之语,后来就以“而立”代称30岁,《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成笃,年仅而立”;以“不惑”代称40岁,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以“知命”为50岁的代称,潘岳《闲居赋》序:“自弱冠涉乎知命之年,八徒官而一进阶。”以“耳顺”为60岁的代称,庾信《伯母李氏墓南铭》:“夫人年逾耳顺,视听不衰。”  古人又称50岁为“艾”,60岁为“耆”,《礼记·曲礼》:“五十曰艾,……六十为耆……”也可以泛指老年,《荀子·致士》:“耆艾而信,可以为师。”  古稀: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来就拿“古稀”为70岁的代称。  耋:《诗·秦风·车邻》:“逝者其耋。”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左传·僖公九年》:“以伯舅耋老,如劳,赐一级,无下拜。”杜预注:“八十曰耋。”  耄:《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桓宽《盐铁论·孝养》亦称“八十曰耄。”期熙:《礼心·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在也;颐,养也。”孔希旦集解:“百年者饮食、居处、动作,无所不待于养。”后来就拿“期颐”代表百岁。苏轼《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另有“丁年”之说,泛指成丁之年,即壮年,温庭筠《苏武庙》诗:“回首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可是成丁之年各个朝代规定不同,如惰朝以20岁为成丁,唐玄宗天宝年间以23岁为成丁。  陛下、殿下、阁下、足下  “陛下”、“殿下”、“阁下”、“足下”都是古人称谓上的敬辞。  “陛下”的“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来反映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  天子进言时,不敢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阶下的侍者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对帝王  的敬辞。  “殿下”和“陛下”是一个意思。原来也是对天子的敬辞但称谓对象随着历史的发展  而有所变化,汉朝以后演变为对太子、亲王的敬称。唐朝以后只有皇太子、皇后、  皇太后可以称为“殿下”。  “阁下”是旧时对别人的尊敬。常用于书信之中。原意是由于亲朋同辈间互相见面  不便呼其名,常常先呼在其阁下的侍从转告,而将侍从称为“阁下”的,后来逐渐演变  为至友亲朋间尊称的敬辞。  “足下”在古代,下称谓上,或同辈相称,都用“足下”。如《史记·项羽本纪》:“张  良入谢曰:'……谨使臣良奉白壁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足下。’”  以上这些敬辞,现在对外交往时(书信、宴会致词)还常常使用。  先生、小姐、女士  “先生”:始见于春秋《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注解曰:“先生指父兄而言  也。”到了战国,“先生”泛指有德行有学问的长辈。历史上第一次用“先生”称呼老师,  始见于《曲礼》。唐、宋以来,多称道士、医生、占卦者、卖草药的、测字的为先  生。清朝以来,“先生”的称呼在人们的脑海里已开始淡薄,至辛亥革命之后,“先生”  的称呼才又广为流传。  “小姐”:最实是宋代王宫中对地位低下的宫婢、姬、艺人等的称谓。到了元代,“  小姐”逐渐上升为大家贵族未婚女子的称谓,如《西厢记》中:“只生得个小姐,字莺  莺。” 至明、清两代,“小姐”一词终于发展成为贵族大家未婚女子的尊称,并逐渐传  到了民间。  “女士”:始见于《诗经·大雅·既醉》:“厘尔女士。”这儿的“女士”指有德行的女子,  和后来说的“千金”一样,用以对妇女和未婚女子的敬称。  妻子的种种称呼  小君、细君:最早是称诸侯的妻子,后来作为妻子的通称。  内子:从前丈夫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其根源出于旧观念,认为男子主外,女子主  内。  室人:多数是对别子的称呼。  拙荆、山荆:源出“荆钗布裙”,本是指东汉梁鸿妻子孟光相素的服饰,后人用作妻之  谦词。  荆妻、刑室:表示自谦,贫寒之意。  发室:原配妻子。  继室、续弦:因古人常以琴瑟比喻夫妻关系,故将妻殁再取称为“续弦”。  妾、姬、小妻、小星、如妻、如夫人、侧室、偏房、室、副妻等均为小老婆。  三、书信常用词语  (一)启始  惠书敬悉,甚以为慰。  顷接大示,如见故人。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近屡奉笺,至感厚谊深情。  接获手书,情意拳拳,至不欢愉。  数奉手书,热情诚挚之情,溢于言表。  日前曾奉尺牍,意其已抵左右。  捧读知已惠书,音容笑颜,历历在目。  昨得书笺,反复读之,深情厚意,感莫能言。  (二)思念  别后月余,殊深驰系。  睽违日久,拳念殷殊。  分手甚久,别来无恙。  故园念切,梦寐神驰。  握别以来,深感寂寞,近况如何,甚念。  鸿雁传来,千里咫尺,海天在望,不尽依依。  相距甚远,不能聚首,转寄文墨,时通消息。  别亦良久,甚以为怀,何日重逢,登高延企。  奉读惠书,宛如天外飞来,回首往事,不啻依稀如昨。  长怀盛德,聊吐愚衷,谨凭鸿雁之传,伫望白云之信。  (三)饮佩  大示拜读,心折殊深。  久钦鸿才,时怀渴谒。  德宏才羡,屡屡怀慕。  久慕英才,拜谒如渴。  顷读诲语,如闻金玉良言,茅塞顿开。  谨蒙诲教,疑或冰释,胜似春风甘霖灌顶。  恩师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泰山北斗,谁不思慕。  蒙惠书并赐佳作,浩如河汉,理至还必须真,拜服之至。嗣后如有所见,或有新作  ,望莫遗愚友之驽,尚请随时见示为盼。  先生德高望重,文才武略,贯古今之论,晓中外之文,下风引领,敢下拜嘉。  (四)问病  闻君欠安,甚为悬念。  顷闻您卧榻数日,心甚系念。  闻君甚念,无奈事务缠身,未能前来请安,恳请慎疾自爱。  知尊恙复发,恳祈暂停公务,苓参进,调养莫误,甚念甚念。  尊恙已大愈否?贵体新全,望珍摄自重,衣餐增适,动定咸宜。诸唯珍重,皮之不存  ,毛岂附焉,来日方长,亟望珍重。  尊恙愈否,念念。  欣闻贵体康复,至为慰藉。  重病新愈,望调养有序,节劳为盼。  闻君抱恙,不胜悬念,特函问候,祝早日康复。  (五)时令问候  春寒料峭,善自珍重。  阳春三月,燕语莺歌,想必神采奕奕。  炎暑日蒸,千万珍重。  盛暑之后,继以炎秋,务望尚自珍为盼。  秋色宜人,望养志和神。  秋风萧萧,至祈摄卫。  日来寒威愈烈火,伏维福躬无恙。  寒风苦雨,恳请厚自珍爱。  近闻贵地大风暴雨,家居安否,念念。  朔风突起,寒潮逼至,想寓中均安?  (六)祝贺  顷闻嘉讯,再祝鸿猷大展,万程。  欣闻……,谨寄数语,聊表祝贺与希望之心。  喜闻……,由衷快慰,遥祝前程似锦,万事如意。  谨具刀笔书谒,恭贺嘉事吉礼。  1、贺新婚  忽鸣燕贺,且祝新禧。  欣闻足下花烛筵开,奉呈薄礼,聊卺之仪。  附呈微物,聊佐喜仪,忽弃是幸。  喜闻你们有缘终成眷属,至为欣慰。  欣闻你们喜结良缘,无限欣慰。  近闻足下燕尔新婚,特此祝贺。  顷悉你不日西厢叙情,蓝田得玉,天成佳偶,谨祝和欢,白头偕老。  顷闻吉音,欣逢嘉礼,遥祝如鱼得水,并蒂花开,嘉贺嘉祝。  2、祝寿  ×日为先生××大寿,遥祝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恭祝延年寿千秋。  谨颂受寿家多,长命百岁。  喜贺福寿双全,恭贺全家安好,寿星永照。  3、贺生儿女  闻育祥麟,谨此恭贺。  闻尊夫妇喜添千金,热忱致贺。(贺生女)  弄璋之喜,可庆可贺。(贺生子)  弄瓦之庆,遥以致贺。(贺生女)  (七)致谢  大示诵悉,深感勤勤恳恳诲人不倦之意。  厚情盛意,应接不遑,切谢切谢。  奉报先生殷殷之谊,当俟异日耳。  感荷高情,非只语片言所能鸣谢。  承蒙谆谆忠告,铭感五衷。  承蒙见教,获益甚多,特上寸笺,以申谢忱。  承蒙惠赠各物,衷心感谢,不胜荣幸。  承蒙存问,且赠佳品,感恩不尽。  如此厚赠,实深惶悚,但来从远道,却之不恭,因即拜领。  (八)致歉  惠书敬悉,甚感盛情,迟复为歉。  奉读惠书,久未作复,罪甚罪甚。  惠书已悉,近因琐务,未即奉答为歉。  数奉台函,未暇修复,抱歉良深。  所询之事,目前尚难奉复,敬请宽裕为怀。  前事有逆尊意,不胜惭愧,万望海涵。  前事有负雅意,十分抱歉,尚希恕之。  见有睽异之处,幸在知己,尚希见宽降恕。  (九)拜托  冒味唐突干请,惟望幸许。  拜托之处,乞费神,不胜感荷。  谨布区区,尚希鉴明,费神相助。  所恳之事,若蒙慨允,将不胜感激之至。  特沥寸函布达,祈忽他言推诿。  为书请之,便中还请一询为荷。  乞赐……,以志厚谊。  鉴于此情,望您能大解善囊,尽力相助。  人生友谊,唯君多谊,切望惠泽大诿,鼎力为之。  岁月悠悠,与君多谊,还望滋润再三,泽被延绵。  (十)致哀  惊闻××作古,家失栋材,悲痛万分。  尊×猝去,深致哀悼,尚望节哀顺变。  前闻令×逝去,为之惨然,人死不能复生,尚望节哀。  闻悉××仙逝,不胜伤悼,足下遭此不幸,伤感必甚,恳请宽辟哀情,善自珍爱。  死者已矣,生者恳请多多保重。  希高年珍摄,勉抑哀思。谨函驰陈,藉申慰问。  惊承讣告,悲悼不已,凡在相好,无不同深惋惜。  (十一)赠物  奉呈薄资,尚望笑纳为幸。  区区小物两包,聊供途中之需,即乞晒纳。  所奉礼品虽微不足道,但物轻情意重,望勿嫌弃。  千里鹅毛,聊表寸心。  微物奉上,聊祝吉安,幸祈笑纳。  寄奉百元,聊佐薪水,为数甚微,将意而已。  (十二)请教  风雨同舟,愿闻明教。  倘蒙见教,没齿不忘,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倘承不吝赐教家,幸甚幸甚。  甚盼时赐物,匡我不逮。  得暇望时赐教言为祷。  一切恳请详示,万望莫以鄙陋而不堪教也。  苦有所得,祈随时赐示为盼。  倘有所闻,尚祈见告,俾资改进,不胜为盼。  (十三)商讨  愚直之言,尚祈嘉纳。  蒙雅爱,沥胆直谏。  叨称至好,故敢缄阻,草沥数行,请鉴纳。  相见以诚,请恕不谦。  微开之言,幸无见阔,不胜大愿。  叨在契末,斗胆直陈,伏维朗照,不尽缕衷。  吾敬先生,尤爱真理,故秉笔直陈,希原谅之为祷。  缘承下询,草复寸笺,种种尚须斟酌之处,尊意如何?  此等事本不累述,惟既屡承下问,慨然如感,遂略布鄙怀,万乞曲矛谅察为幸。  (十四)结束  匆此先复,余容后禀。  铁此布臆,余容续陈。  临书仓促,不尽欲言。  日来事冗,恕不多叙。  书不尽意,余言后续。  草率书此,祈恕不恭。  驰函寓意,伫望示复。  匆此草就,不成文进,原宥是幸。  忙中即书,言不由衷,不足之处,恕见谅。  礼貌用语  初次见面曰:久仰;  好久不见曰:久违;  请人原谅曰:包涵;  请人收礼曰:笑纳;  向人询问曰:动问;  表示谢意曰:多谢;  别人欲行曰:慢走;  请受邀请曰:赏光;  领受情谊曰:承情;  分手告别曰:回见;  晚上道别曰:晚安;  未能亲迎曰:失迎;  礼貌不周曰:失敬;  要求回信曰:赐复;  请人指教曰:赐教;  征求意见曰:不吝;  拜托答谢曰:有劳;  请人任职曰:屈就;  受人指教曰:叼教;  请主人别送行:止步;  自己作品给别人看:教正、斧正;  请求接受赠品曰:赏脸;  动问长辈年岁曰:高寿、贵庚;  有话对人说:打扰;  读者给编辑部:敬颂编安;  晚辈给长辈:顺颂安康;  长辈对晚辈:顺致安好;  平级机关间:特此函达;  “x x”之交  杵臼之交:交友不分贵贱;(《聊斋》) 布衣之交:普通百姓间的交往;(《廉蔺列传》)  莫逆之交:彼此情投意合;(《北史》) 刎颈之交:即使掉脑袋也不变心;(《廉蔺列传》)  再世之交:与人父子两代都结成朋友; 忘年之交:不计年岁长幼以才能德行为主的交往;  竹马之交:幼年男女之间的交往; 君子之交:看似平淡重在道义的朋友;  车笠之交:不以贵贱而异的朋友; 忘形之交:彼此以心相许不分形迹;  金石之交:交谊深厚、如金石般坚固; 金兰之交:友情契合,如同兄弟;  平昔之交:往日结交的朋友; 肺腑之交:无话不谈,推心置腹的朋友;  贫贱之交:贫困时结交的朋友; 诗文之交:以诗文往来结交的朋友  石交:交谊坚固; 款交:以真情相待。  “x x”之年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尚在襁褓,初知发笑,(婴幼儿); (2~3岁)  龆龀(tiáochèn):儿童换牙,长出新牙,(七八岁间);  髫年:女孩七岁  龆年:男孩八岁  垂髫:童子未冠,头发下垂谓之龆;  总角:角,小髻。总,束发上分,人之童年;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礼记》“人生十年月幼学”;  豆蔻:“娉娉婷婷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女子十三四岁;  舞勺之年:13~15  舞象之年:15~20  金钗之年:12岁(女孩)  及笄:《礼记》“女子十又五而笄”(结发为笄,表成年);  束发:男孩成童,束发为髻;  破瓜(碧玉年华):瓜拆开为“二八”,二八相加或相乘,谓女子十六或六十四岁;  桃李年华:20岁(女)  花信年华:24岁(女)  弱冠:《礼记》“二十曰弱冠”。男子二十结发加冠,体且未壮。  而立:《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成立:“成立之年,便增妻孥之累”,人之成年;  不惑:《论语》“四十而不惑”(明辨不疑)  强仕:《礼记》四十曰强仕;  知非:《淮南子》“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人之五十;  天命:《论语》“五十而知天命;”  及艾:《礼记》“五十曰艾”(发白如艾);  杖行:《礼记》“五十杖于家”  耆艾:《礼记》“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人之五六十岁;  花甲:人之六十;  耳顺:《礼记》“六十而耳顺”(耳闻其言,而知其微旨);  垂老:《垂老别》,人之将老;  桑榆:《后汉书》“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天黄昏,喻人之将老);  耆老:《国语》“六十曰耆,七十曰老,”人之六七十岁;  古稀:杜甫“人生七十古来稀”  迟暮:杜甫“迟暮少寝食,”人之将老;  皓首:《后汉书》“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眉寿:《诗经》“此为春酒,以介眉寿”(秀眉,寿者相称,人之长寿。  风烛:风中之烛、随时可灭,人之残年。  耄耋:“七耄八耋”,人之七八十岁;  鲐(tái)背:“九十鲐背”  白寿:“白”为“百”缺一,人之九十九。  寿民:“清代称百岁老人为寿民”  期颐:《礼记》百年曰期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