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张文艳
清晨,比预想的要暖和得多,踏着朝阳,驱车向海青镇许家村行驶。
两三年前,曾经几次去过海青镇,对那里江南风情的建筑“颜值”记忆犹新,那里曾有一条著名的海青古道,连接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市)到青州,海青得名也是由此而来。一条古驿道,百里贸易场,出诸城向正南到日照县界120里,清代设过十一铺,经过桃林铺、石桥铺、河水泊铺、辛店铺等,到两城、日照,接通海州,直通往来,方便贸易。当然,除了陆路,还有一条海陆线,就是从东南到宋家口,乘船水行到江南。明清时期,这条古道繁荣异常,宋家口、董家口商船不到三五日即可抵达淮扬。
再行古道,与苏轼擦肩,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他自杭州到密州(今诸城)任职时经过海青,是他挚爱的茶叶留住了他。“且将薪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戏作小诗君勿笑,自古佳茗似佳人”,苏轼爱茶,是味觉之瘾,更是情怀之深。
下高速了,思绪回转。
静谧的乡村公路上,几辆农用车辆缓慢行驶着,农忙已过,收获的玉米等正在晾晒,是该歇息一下了。
沿着正在修建中的国道,拐进了海青镇许家村,此行的目的,还是寻踪姓氏流转,海青镇许家村的许氏故事,便从这座不大却被乡情填满的村庄开启。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许姓的起源。
目前,比较一致的说法是许姓出自我国古老的姓氏之一姜姓,《许氏起源》(王道生和李立新作)中提到,炎帝神农氏是其远祖,因尧舜时代的著名贤人许由而得姓。也就是说,许由是许氏的始祖。许由一作许繇,字武仲,一字道开,是上古时代一位高洁之士。相传尧帝要把君位让给他,他推辞不受,逃于箕山下,农耕而食;尧帝又让他做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到这些世俗浊言。许由也因此成为古代隐士中最早名声显赫的一位。据传他曾做过尧、舜、禹的老师,后人因此亦称他为“三代宗师”。晋皇甫谧《高士传》记载:“许由,字武仲,阳城槐里人也”,阳城槐里的地望,在今河南省登封市箕山一带。许由死后葬于箕山,故箕山也叫许由山。《史记·伯夷列传》中司马迁就曾说过:“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可以说,登封箕山及颍水流域的许昌市鄢陵县等地是许姓的祖居地。
许氏得姓之后,便开始了漫长的迁徙历程。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中对这一点有明确的论述:“四岳是姜姓,后来发展为四个分支,即齐、吕、申、许。‘许,太岳之胤也’,在今河南许昌县。传说许姓的始祖许由,居颍水之阳,在今河南登封市。司马迁说:‘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也在这个地方。后来的许国应是从这里迁去的。”
西周初期,周武王灭商,东夷族诸国大多臣服于周王朝。周武王大封灭商有功之国及部族,封姜姓炎帝后裔四岳后人吕族的一支功臣文叔(吕叔)于故许城(河南许昌市张潘镇古城村),建立了姜姓许国,以统治原东夷许部族的遗民。姜姓许国在西周后期(即郑国未东迁之前)疆域最大,地处中原之中,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几百年后的公元前481年,魏国趁楚伐宋之际灭许国,后楚国又攻魏国夺许地,此时国君为许元公之子许男结。亡国后,许国人遂迁移至中原以及江南,以国为氏,故为许氏,即许姓。
许氏后人名人众多,涉及各行各业,武将自不必多说,春秋战国时期出过许伯、许钧等将领,东汉文学家许慎更是如雷贯耳,他的《说文解字》至今都是经典作品……尤其要提一下清末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的许景澄,他字竹筠,生于浙江嘉兴,同治年间进士。1880年开始外交生涯,他曾被清政府任命为驻法、德、奥、荷4国公使。
他与青岛的渊源要从德国侵占胶州湾说起。战争以后,外国兵舰多次侵入胶州湾海域,清朝军队防不胜防。1869年,德国人李希霍芬到山东游历,调查这里的资源物产。随后,德国政府还多次命令远东舰队司令棣利斯调查山东半岛的形势。
这一切震惊了清廷出使德国大臣许景澄,他于1886年3月13日在《条陈海军应办事宜》中,主张将胶州湾辟为海军屯埠,以防未然。他强调,“山东之胶州湾宜及时相度为海军屯埠”,“该湾形势完善,又居冲要,似为地利之所必争。应请由南北洋大臣会同察看,渐次经营,期于十年而成巨镇”。应该说,许景澄的提议很有见识,指出了海军兵力布防的要害,若提议能够施行,北洋水师就将获得旅顺、威海之南又一个重要的海军基地,为此,李鸿章还特地安排水师统领丁汝昌、总兵琅威理少校到青岛进行实地考察,虽然他们意识到在此建立军港十分重要,还绘制了“胶州澳图”,但苦于经费已被挪用,计划只能夭折,所以青岛才最终被德国侵占……
站在许家村委会的乡村记忆博物馆前,叩开了许姓故事探寻大门,一段段往事扑面而来,许家村自古有崇德尚文、耕读传家的风气。汩汩的甜水河,孕育着二十三世许姓人,河水奔流向前,繁衍生生不息。
原创作品,禁止转载
张文艳
清晨,比预想的要暖和得多,踏着朝阳,驱车向海青镇许家村行驶。
两三年前,曾经几次去过海青镇,对那里江南风情的建筑“颜值”记忆犹新,那里曾有一条著名的海青古道,连接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市)到青州,海青得名也是由此而来。一条古驿道,百里贸易场,出诸城向正南到日照县界120里,清代设过十一铺,经过桃林铺、石桥铺、河水泊铺、辛店铺等,到两城、日照,接通海州,直通往来,方便贸易。当然,除了陆路,还有一条海陆线,就是从东南到宋家口,乘船水行到江南。明清时期,这条古道繁荣异常,宋家口、董家口商船不到三五日即可抵达淮扬。
再行古道,与苏轼擦肩,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他自杭州到密州(今诸城)任职时经过海青,是他挚爱的茶叶留住了他。“且将薪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戏作小诗君勿笑,自古佳茗似佳人”,苏轼爱茶,是味觉之瘾,更是情怀之深。
下高速了,思绪回转。
静谧的乡村公路上,几辆农用车辆缓慢行驶着,农忙已过,收获的玉米等正在晾晒,是该歇息一下了。
沿着正在修建中的国道,拐进了海青镇许家村,此行的目的,还是寻踪姓氏流转,海青镇许家村的许氏故事,便从这座不大却被乡情填满的村庄开启。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许姓的起源。
目前,比较一致的说法是许姓出自我国古老的姓氏之一姜姓,《许氏起源》(王道生和李立新作)中提到,炎帝神农氏是其远祖,因尧舜时代的著名贤人许由而得姓。也就是说,许由是许氏的始祖。许由一作许繇,字武仲,一字道开,是上古时代一位高洁之士。相传尧帝要把君位让给他,他推辞不受,逃于箕山下,农耕而食;尧帝又让他做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到这些世俗浊言。许由也因此成为古代隐士中最早名声显赫的一位。据传他曾做过尧、舜、禹的老师,后人因此亦称他为“三代宗师”。晋皇甫谧《高士传》记载:“许由,字武仲,阳城槐里人也”,阳城槐里的地望,在今河南省登封市箕山一带。许由死后葬于箕山,故箕山也叫许由山。《史记·伯夷列传》中司马迁就曾说过:“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可以说,登封箕山及颍水流域的许昌市鄢陵县等地是许姓的祖居地。
许氏得姓之后,便开始了漫长的迁徙历程。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中对这一点有明确的论述:“四岳是姜姓,后来发展为四个分支,即齐、吕、申、许。‘许,太岳之胤也’,在今河南许昌县。传说许姓的始祖许由,居颍水之阳,在今河南登封市。司马迁说:‘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也在这个地方。后来的许国应是从这里迁去的。”
西周初期,周武王灭商,东夷族诸国大多臣服于周王朝。周武王大封灭商有功之国及部族,封姜姓炎帝后裔四岳后人吕族的一支功臣文叔(吕叔)于故许城(河南许昌市张潘镇古城村),建立了姜姓许国,以统治原东夷许部族的遗民。姜姓许国在西周后期(即郑国未东迁之前)疆域最大,地处中原之中,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几百年后的公元前481年,魏国趁楚伐宋之际灭许国,后楚国又攻魏国夺许地,此时国君为许元公之子许男结。亡国后,许国人遂迁移至中原以及江南,以国为氏,故为许氏,即许姓。
许氏后人名人众多,涉及各行各业,武将自不必多说,春秋战国时期出过许伯、许钧等将领,东汉文学家许慎更是如雷贯耳,他的《说文解字》至今都是经典作品……尤其要提一下清末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的许景澄,他字竹筠,生于浙江嘉兴,同治年间进士。1880年开始外交生涯,他曾被清政府任命为驻法、德、奥、荷4国公使。
他与青岛的渊源要从德国侵占胶州湾说起。战争以后,外国兵舰多次侵入胶州湾海域,清朝军队防不胜防。1869年,德国人李希霍芬到山东游历,调查这里的资源物产。随后,德国政府还多次命令远东舰队司令棣利斯调查山东半岛的形势。
这一切震惊了清廷出使德国大臣许景澄,他于1886年3月13日在《条陈海军应办事宜》中,主张将胶州湾辟为海军屯埠,以防未然。他强调,“山东之胶州湾宜及时相度为海军屯埠”,“该湾形势完善,又居冲要,似为地利之所必争。应请由南北洋大臣会同察看,渐次经营,期于十年而成巨镇”。应该说,许景澄的提议很有见识,指出了海军兵力布防的要害,若提议能够施行,北洋水师就将获得旅顺、威海之南又一个重要的海军基地,为此,李鸿章还特地安排水师统领丁汝昌、总兵琅威理少校到青岛进行实地考察,虽然他们意识到在此建立军港十分重要,还绘制了“胶州澳图”,但苦于经费已被挪用,计划只能夭折,所以青岛才最终被德国侵占……
站在许家村委会的乡村记忆博物馆前,叩开了许姓故事探寻大门,一段段往事扑面而来,许家村自古有崇德尚文、耕读传家的风气。汩汩的甜水河,孕育着二十三世许姓人,河水奔流向前,繁衍生生不息。
原创作品,禁止转载
视频加载中...
许姓(3)|争议:许由是许姓的来源吗?许由与太岳伯夷是不是同一个人?
许姓的第二个来源,出自姜姓,远祖是炎帝。唐朝的《元和姓纂》里说:“许,姜姓,炎帝四岳之后。”
东汉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在说自己的祖系时说:“曾曾小子,祖自炎神。缙云相皇,共承高辛。太岳佐夏,吕叔作藩。俾侯于许,世祚遗灵。自彼徂召,宅此汝濒。”
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说,我这个许家的后裔小子啊,祖先是炎帝神农氏。神农氏的后裔缙云氏辅佐黄帝,共工氏承奉高辛氏,是黄帝的诸侯。共工氏的从孙太岳辅佐夏禹,太岳的后裔吕叔被周武王封在许地,作为周朝的藩屏。我的祖先就这样世世代代奉祀不绝,把美好的品德传给后代。后来,祖先又从许地迁往汝南郡召陵县,从此就定居在汝水岸边。
神农氏画像(资料图片)
炎帝与黄帝的关系
炎帝神农氏是上古时期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
《国语·晋语》中记载说:“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今陕西武功漆水河)成,炎帝以姜水(今陕西宝鸡清姜河)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记载炎帝、黄帝诞生地及其姓氏来源的史料。
意思是说,黄帝和炎帝都是少典的儿子,他们以成长地为姓,黄帝姓姬,炎帝姓姜。两个部落为争夺领地,展开了著名的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渐渐地融合成为华夏族,也就是汉族。
汉朝以后,华夏族被称为汉人,但“华夏”的称谓一直延续到现在,我们经常在文章中能看到“华夏儿女”等说法。
炎帝部族早期活动在渭水流域,后来向东迁徙,活动在今河北中部、河南、山东西部和湖北北部,也就是大家熟悉的中原地区。
炎帝后裔有缙云氏、共工氏和四岳
炎帝的后裔中,比较知名的有缙云氏、共工氏和四岳。
《史记·五帝本纪·集解》中说:“缙云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当黄帝时,在缙云之官也。”
缙云是黄帝时期的官名,黄帝用云的名字给官员们命名,春官叫做青云,夏官叫做缙云,秋官是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是黄云。炎帝有的后裔曾任夏官,所以被叫做缙云氏。
共工氏是高辛氏帝喾时期的诸侯,活动范围在今河南一带。共工氏因势力发展迅猛而强大,曾经不服帝喾的统治,反抗帝喾,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四岳,也称太岳、大岳,是掌管四时、方岳的官职。尧当政时,炎帝后裔伯夷成为祭祀太岳山神的大祭司,被称为太岳。因辅佐禹治水有功,被舜封为吕侯。
许文叔画像(资料图片)
周武王封文叔在许地建立许国
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四处寻访古时“三皇五帝”的后裔,希望他们能继续奉祀先祖。找啊找,终于找到伯夷的裔孙姜信。
唐朝的颜师古在《急就篇》中说:“太岳之胤,有姜信者,封于许国。”姜信,又叫文叔,周武王把他封为男爵级别的诸侯,封地在许(今河南许昌市),让他祭祀太岳,传承太岳的血脉。
受封后,文叔在许地建立诸侯国许国,建都在今许昌市城东20公里的张潘古城,成为许国的第一任国君。
按照当时的惯例,文叔被称为许文叔、许侯。因文叔是姜姓吕氏,又被称为姜文叔、吕叔。
许慎在说家世时,提到“吕叔作藩”,这里的吕叔,就是文叔。
文叔的墓冢,坐落在今河南许昌市邓庄乡桑树许村,这个村90%以上的人都姓许。每年,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是国外的许姓人,纷纷到这里寻根祭祖。
许国受封一事,有一个全新的说法
学术界的最新研究发现,对许国受封一事,又是一个全新的说法。
2008年,清华大学入藏了一批战国竹简,都是经史一类的典籍。在其中,有一篇《封许之命》,是周王朝分封许国的文件。
文件中显示,许国第一代国君叫吕丁(应该就是许文叔)。周文王时,吕丁已经担任了职务,“司明刑”,后来又“扞辅武王”,参与了伐纣的战事,立有大功。
许国是在周成王时被封的,典礼很隆重,赏赐有苍珪、秬鬯(祭祀用的香酒)、荐彝(祭祀用的礼器)、路车和4匹马。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的许国人姓姜不姓许。
后来,有人以许地地名为姓,但很少,基本上是自发的。所以,在许国还没灭亡时,晋国有许偃,郑国有许瑕,楚国有许伯,赵国有许钧、许历,魏国有许绾等许姓人。
黄勇/文
【下期关注】
请看许姓(5)。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视频加载中...
许姓(1)|“许”字的本意为认可、应允,古代可能有一支叫许的部族
许姓的第一个来源,出自古人许由。
据学者考证,许由,又叫许繇,字武仲,又字道开,生于公元前2155年,是上古尧舜时期生活在颍水流域今河南登封市、许昌市一带的许部落首领。
许由道德高尚,高洁清节,才能突出,把许部落治理得井井有条。
如果往上追溯,许由的先祖又是谁呢?有学者考证说,许由的先祖是颛顼的后裔陆终,陆终有6个儿子,大儿子樊,被封在昆吾(古帝丘颛顼之墟),是为昆吾氏。
尧舜时期,昆吾氏部落的首领是许由。昆吾氏部落在夏朝末期被商朝灭亡,幸存的后裔迁徙到今河南许昌市一带。
许由画像(资料图片)
许由拒绝尧帝让位之请
《庄子·逍遥游》中记载说,许由的贤名远播天下,被当时执政天下的尧帝知道了。尧帝年岁已高,儿子丹朱能力平庸,他迫切地想要找个接班人。
听到许由的声名后,尧帝找来许由,想把天下让给他,二人进行了一番对话。
尧帝说:“日月都出来了,如果还不把火把弄熄,火把那点亮光光,跟日月的光亮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下了一场及时雨后,还要去灌溉庄稼,那对禾苗没有什么用。同志哥啊,你这么一个大能人,如果来治理天下,一定会把天下治理得更好,我就不用老是占着这个位置了。我今天把你找来,就是想把天下交给你来治理。”
许由说:“老弟啊,你把天下已经治理得很好了。我如果代替你,不是在占有你的名声吗?我现在其实过得挺好的,我不需要那些虚名。话说鹪鹩在森林里筑巢,占的不过是一个树枝;鼹鼠喝河水,不过是为了肚子能喝饱。天下对我来说,没有什么用。我看啊,这事就算了吧!即使厨师不做祭祀用的饭菜,管祭祀的人也不能越位代替他下厨房做菜。”
两人的对话,由此诞生了一个著名的成语“越俎代庖”。
古人说话就是喜欢卖弄文采,含蓄委婉,半天都没看懂说的是什么意思。换成现在,直截了当就几个字——“你来坐天下?”“不!”
位于许由山(箕山)山顶的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古高士、许氏得姓始祖许由冢(墓)(资料图片)
许由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隐士
尧帝好说歹说了半天,许由就是坚决不干。他跑到箕山隐居起来,耕地种菜,过着悠然自得的日子。
尧帝仍不死心,给你天下你不要,给你一个大大的职位你总可以接受吧?当时天下分为九州,尧帝想任命许由为九州长官。
许由闻听后,觉得这些世俗浊言把自己的耳朵弄脏了,二话没说,跑到河边去洗耳朵。
凑巧的是,许由的朋友,另一个隐士巢父牵着一头小牛在下游饮水,看到许由在上面蹲着洗耳朵。巢父很是奇怪,走上来问许由。
许由把自己洗耳朵的原因告诉了巢父,巢父一听,认为许由洗了耳朵的水从上游流到下游,把小牛的嘴弄脏了,赶紧牵着小牛走了。
这个故事被后人反其意而用之,就是成语“洗耳恭听”的由来。
许由洗耳的那条河,被称为洗耳河,在今河南汝州市境内,全长36公里,平均宽130米,流域面积约180平方公里。
许由和巢父作为当时的隐士,名气都很大,大家把他们并称为巢由或巢许,这也成了后世指代隐居不仕者的专用词语。
许由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隐士,被奉为隐士鼻祖。
河南登封市东华镇许由山(箕山)许由庙中高2.2米的许由汉白玉雕像(资料图片)
许由去世后,尧帝封他为箕山公神
作为著名的隐士,许由有很多故事。
东汉的蔡邕在《琴操·河间杂歌·箕山操》中说,许由在隐居的时候,夏天住在搭建的简陋木屋里,冬天则住在山洞中,饿了就靠山吃山,山上有啥果实、粮食就吃啥,渴了就跑到河边去喝水。
他没有任何杯器,经常用手捧着河水喝。有人看到他这么造孽,送给他一只瓢。许由用瓢喝完水后,挂在树枝上。风吹着树枝和瓢,发出声响。许由听得心烦,把瓢取下来弄坏。
这个故事后来衍变为成语“一瓢挂树”,表示高人与世无争的意思。
史料记载,许由是阳城槐里人,也就是今河南登封市东华镇槐里村。许由去世后,葬在箕山山顶。尧帝封他为箕山公神,“配食五岳,后世祀之。”后人又把箕山称为许由山。
在许由活动过的箕山周围、今河南许昌市一带,至今还流传着许多有关许由的传说,保存着大量有关许由的遗迹。槐里村生活着许多许姓村民,都说是许由的后代。
许由的后人取许由的名讳为姓,是为许姓。
黄勇/文
【下期关注】
请看许姓(3)。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