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摩羯座

邹姓的历史名人(邹姓的历史名人有哪些简介)

时间:2023-12-29 23:38:21 作者:横行天下 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黄县邹姓历史悠久,在元代曾出过一位名叫“邹世闻”的人物

“邹”,是胶东半岛的常见姓氏,在很多县市区都有成规模的分布。其中,龙口市的邹姓人口就不在少数。根据该市市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统计,邹姓在龙口市20个乡镇(当时的区划)皆能见到,分布相当广泛。

龙口市旧称黄县。黄县邹姓不仅规模较大,历史也相当悠久。虽然如今不少邹姓村庄的谱系只能追溯到明代,但在正史当中,却可以找到元代黄县邹姓人物的记载。

这位人物名叫“邹世闻”,其事迹在《新元史》《浙江通志》《杭州府志》《山东通志》等史料当中均有提及。其中,《杭州府志》记载道:

“邹世闻,字闻远,登州黄县人,袭授百户,戍海宁,遂为海宁人。张士诚陷浙西,见元官从贼者,世闻切齿,骂不绝口,元亡不食而死。”

从以上记载不难看出,邹世闻原籍登州黄县,后因长期在浙江的海宁县任职而入籍当地。元朝灭亡后,他殉节而死,堪称一位忠臣。

其他史料的记载与《杭州府志》大同小异,只不过增加了邹世闻在海宁的政绩(宽驰盐禁,不与民争利),以及他的妻子李氏的情况(后来和丈夫一同绝食殉节)。

这些资料乍得一看,似乎并无特殊之处。但仔细品味其中的字眼,也能得出一些有价值的线索。其中,“袭授百户”这句话尤其值得分析。

所谓“袭授百户”,即邹世闻的“百户”官职是世袭而来。也就是说,在他之前,黄县邹氏家族已经出过了其他的“百户”。而结合元代历史背景和当时胶东其他“世职”家族(曾受蒙元官职的还有姜氏、刁氏、隋氏、牟氏等)的情况来看,黄县邹氏应属地方望族。而望族的地位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的,以此推测,邹姓可能在宋金时期乃至更早的时候就已经在黄县扎根了。

可惜后来经过历史变迁,加上传世族谱资料有限,至清末时期,黄县邹姓的具体渊源就已失考。邹世闻所在的家族是何时迁居黄县?在当地还有没有后人?有的话都分布在哪里?这些问题都已经难以获取答案。

上世纪三十年代,黄县官方在修撰县志时,虽曾尝试进行梳理,但也没有解开上这些谜题。县志当时共提到了三大支邹姓人,其中一支在位庄邹家(分出大宋家、大李家、北乡城等支系),相传为明天启年间由“云南”迁来;另一支世居城东十里铺,曾出过进士(邹子俊);还有一支在西关店子街,多以经商而致富。而在列举了这些邹姓之后,县志又加了这样一句话:“诸邹是否一族未详。”

从县志的记载来看,位庄邹家这一支的迁来较晚,与邹世闻家族的年代不符。比较而言,“世居”城东十里铺的那支邹姓人倒是有些可能。只是年代太久、资料太少,到底是与不是,终究是难以下结论了。

如果属于这4种姓氏,你不一定是炎黄子孙,有可能是蚩尤的后人

上古时期,蚩尤与炎黄联军大战于逐鹿。骁勇的蚩尤一方,曾九次打败炎黄联军,但三年之后终究还是为炎黄所败,蚩尤本人也落得一个身首异处的结局。而在探究蚩尤败亡的原因时,太史公司马迁对蚩尤有"诸侯相侵伐,蚩尤最为暴"之语,认为蚩尤凶残、凶暴,而反观黄帝则恰恰相反,推行仁德,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之下,一时间黄帝不仅有众多部族辅助,还有风后、应龙、常先、大鸿、力牧、旱魃、仓颉等英才辅佐,风后更是发明了指南车,如此才打败了蚩尤。在后世的传承之中,出于胜利后掌权的需要,蚩尤也逐渐成为了邪恶的代表,而被排斥。至于胜利的炎黄部落,则成为了正朔,也藉由此炎黄子孙也成为了华人的自称。

但事实上,关于蚩尤与黄帝、炎帝之间的战争,更像是"兄弟阋于墙"的故事,这当是在中国范围内两大部族之间相互征服、合并的过程。而蚩尤本人虽然落败,但这也并不妨碍他也当属华夏民族祖先之一的史实,在有限的记载之中,黄帝部落、炎帝部落、九黎部落当都是从伏羲、女娲分解出来的部族。

炎帝甚至与蚩尤同族,只不过因为纷争,才引发战争结果炎帝为蚩尤的九黎部落所败,才有了后来的与黄帝联合,并打败蚩尤的结果。当然有碍于上古时期缺乏文字记载、实物资料,这些说法的准确性上也是存疑的。不过,我们几乎可以确定的就是如果你属于这四大姓氏,便可能不是狭义上的炎黄子孙,而是蚩尤的后人。

第一个姓氏便是黎。作为九黎部落的首领,在蚩尤领导下九黎部族为黄帝所败后,虽然为炎黄部落收服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九黎部落仍旧据有黄河下游、长江中下游地区,而"黎"就是"九黎"的缩写,更是九黎部落对自己传统的延传。蚩尤便是以黎为姓,由是如此他们的后裔也延传了黎姓。

第二个和第三个姓氏便是邹、屠。在南北朝时期梁代萧绮录记的《拾遗记》说:"轩辕去蚩尤之凶,迁其民善者于邹屠之地,迁恶者于有北之乡。起先以地命族,后分为邹氏屠氏。"

也就是说在黄帝部落取得胜利之后,曾经为了去除蚩尤部落之凶,将九黎部落之中良善者迁往了邹、屠之地,将凶恶的迁往了有北之地。而在这其中邹氏、屠氏便因地命族,于是邹氏、屠氏形成。当然这种说法并不唯一,还有一说就是邹姓是蚩尤部族融入炎黄部落之后,两族通婚形成的新姓;至于屠姓,则有许多人认为根据现在屠姓多居于四川等地的事实,推测乃是蚩尤领导下的九黎部落在不断的扩张兼并之中,收服了以屠为姓的部落,而在对待被收服的态度上,这个部落大部分人都选择了改姓黎姓,只有少部分则保留了传统的屠姓。以此,才延续至今。

第四个姓氏便是蚩姓。关于蚩姓,在《明伦汇编·氏族典》记载:"蚩氏,蚩尤氏之后也。"也就是说这一姓氏的由来,当属于蚩尤的直系后代为主。虽然黄帝在打败了蚩尤后有将其身首异处,甚至有取其器官之举,但作为仁主,黄帝或许并未斩尽杀绝,而且有碍于当时的社会组织结构,或许也没有斩尽杀绝的能力。蚩尤后人得以保全,如今的蚩姓,大多聚居于四川。

而在蚩尤的认同上,也有很多学者、专家指出,蚩尤应该是苗族的祖先;而且在蚩尤所率的九黎部的迁移之中与瑶族、羌族都有着匪浅的关系。

当然,我们要说的一点就是人们对于蚩尤的看法,也一步步的公正起来。1992年时,任昌华先生提出了"三祖文化"的概念,蚩尤也第一次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与黄帝、炎帝并排。

其实无论我们姓氏为何,祖先为谁,我们都是一个整体,都是中华儿女。之所以要探讨祖先朔源,更多的则是出于学术价值以及对祖先的崇拜。

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冯志亮解析百家姓:邹姓的历史起源与发展传承

  冯志亮,笔名禾子尼,号渤海居士,北京大学特聘教授,著名品牌推广人、姓氏文化学者、姓名学专家、当代著名诗人、修谱师、网络新闻营销奠基人和发展者。

  冯志亮先生是中国易经文化馆馆长,中华百家姓博物馆馆长,中华姓氏研究院院长,北京姓氏文化馆馆长,北京风水博物馆馆长。冯志亮先生现担任华夏易经研究会副会长兼北京分会会长,中华儒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北京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青年发展促进会荣誉会长,东方孝道文学院荣誉院长。

  冯志亮先生还同时担任时代文学杂志社总编,中国名家杂志社荣誉总编,中国炎黄文化报文学总顾问,中国文化新闻报编委会副主席。冯志亮先生兼任中国姓氏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华北历史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传统礼仪促进会理事。冯志亮先生同时兼任北京汉文化研究院研究员,燕南艺术学院终身教授,北京海图书画苑首席文化顾问,中国诗词协会终身会员,中国诗歌协会会员。

  冯志亮先生还是挪威国立艺术家协会外籍会员,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客座教授,荷兰皇家文学院高级学术顾问。冯志亮先生的历史文学作品曾多次刊载于中国文联创办的《神州》《中国魂当代名人专访特刊》《中国当代文学家》《北京文化》等期刊。曾被中西文化联合会授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AAA宣讲人”荣誉称号。

  2013年冯志亮先生受聘为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与哲学系特聘教授,曾提出关于网络广告价值排斥论的“蓝海观点”。冯志亮先生涉猎广泛,书法绘画造诣深厚,并痴迷于文学历史,著有《渤海诗词集》《姓氏溯源与民俗探究》《怎样修家谱》《怎样编家史》《怎样写自传》《易经新解》《中国文化与中国历史》《厚葬微信微博》,以及《百家姓寻根手册》五百零四部,《中华姓氏家谱》三百余部。

  邹姓是中国第七十一位姓氏,在江西,湖南、四川分布最多。当今邹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总人口大约有394万。

  得姓始祖微子启,子姓,名启,世称微子、微子启,商王帝辛(纣)庶兄。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克商灭纣,封微子启于宋地立国,定都商丘,以供奉商汤宗祀。微子薨后,其弟衍继位,是为微仲。又传至其曾孙愍公,愍公有孙名考父,历仕宋国戴公、武公、宣公三朝,食采于邹邑。其五世孙叔梁纥时,以邑名邹为氏,是为邹姓。后世子孙尊微子启为邹姓得姓始祖。

  一、姓氏意义与原始图腾

  《说文》:邹,指春秋时鲁国驺县,即古时的邾娄国,颛顼帝的后裔受封在此。驺是主管宫室或为官府养马及驾车的人,刍,本义是割草,其甲骨文字形左边为一株断裂成两处的小草,右边是一只手,草是用来饲养牲畜的。是一种生活在北方的古兽这种兽到汉朝末已不见于文献记载,可能已经灭绝了。

  邹人应是善于猎驺和饲养马的氏族,以驺为氏族的原始图腾,并以之命名氏族和族徽,邹人所居邹字古文住的地称驺,建立了城堡的地方称为邹,最终建立邹国,出现邹姓。

  二、姓氏起源与发展传承

  邹姓主要有三个来源:姚姓、曹姓和子姓。

  第一支出自姚姓。姚姓出自有虞氏,始祖是舜,舜由于生于姚墟又姓姚。姚墟在今河南濮阳西的濮城镇,近山东郵城姚墟盛产桃,姚人以桃树为图腾,以兆为姓。兆即占卜时以火灸龟甲产生裂痕如象形兆字,舜擅长占卜,故以姚为姓,也称姚舜,因出自有虞氏族而称虞舜。姚舜之后有邹国,商朝侯国,故地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南的古邾城。春秋初为曹姓邾人所夺,北迁于今山东邹平南,后为齐国所灭,子孙以国名为氏,姚姓邹氏的历史至少有2500年。

  第二支出自曹姓。高阳氏颛顼之后。颛顼后裔祝融氏吴回,吴回之子陆终第五子安,曹姓。西周初,周武王封曹姓朱人的后裔曹挟于邾,即今山东曲阜东南南陬村,建立邾国,为鲁国附庸。公元前614年南迁到绎,即今山东邹城东南纪王城,也称邹战国中叶,楚宣王灭邾国,并迁人于楚的地,即今湖北黄冈西北,其后有邾、邹等氏。曹姓邹氏的历史有2300多年。

  第三支源自子姓,西周初周成王封纣王之兄微子于宋,是为公爵宋国,以奉商祀。微子启之弟微仲衍之曾孙为宋公,宋潘公生弗父何,弗父何生宋父周,宋父周生世父胜,世父胜生正考父、正考父食邑于邹,也称聊,在今山东曲阜东南,其后裔以邑名为氏子姓邹氏的历史有2700多年。

  三、民族融合与基因融入

  外族融入邹姓的事件主要发生在三国,北宋和清初。三国时东南方的越族,北宋的西夏党项人、清初的满洲人中均出现了邹姓,但数量不多。

  四、历史迁移与人口繁衍

  先秦时期,邹姓主要活动在山东地区秦汉以后,邹姓很快迁到河南、湖北、三国两晋时,邹姓已挺进到陕西,南下渡长江人湖南、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唐朝时两次中原南下大移民,邹姓主体移人江南,福建、广东等地邹姓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清朝初期,邹姓进人台湾地区。

  宋朝时期,邹姓大约有13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7%,排在第九十六位邹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邹姓总人口的61.5%。主要分布于江西、江苏,这两省邹姓大约占邹姓总人口的75%;其次分布于福建、湖南,这两省集中了邹姓总人口的14%、全国形成了赣闽湘和江苏两块邹姓聚集区。明朝时期,邹姓大约有38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1%,排在第六十一位。宋元明600余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邹姓人口增长速度高于全国人口增长速度。

  明朝时期,江西仍为邹姓第一大省,约占邹姓总人目的38.6%。主要分布于江西、福建,这两省邹姓大约占邹姓总人口的48,6%;其次分布于广东、江苏、湖北、浙江、山东,这五省集中了邹姓总人口的36%。宋元明600余年,邹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除了人口急剧增加以外,其人口主要由北向南和东南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以赣闽为中心的江南邹姓人口聚集区。

  五、当代分布与姓氏图谱

  当代邹姓人口约有394万,为全国第七十一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从明朝至今600余年中,邹姓人口由38万增到近394万,增长了10余倍,邹姓人口的增加速度低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

  宋朝至今1000余年,邹姓人口增加率呈∧形,主要分布于江西、湖南、四川、广东、湖北五省,大约占邹姓总人口的50.8%;其次分布于江苏、山东、重庆、贵州、辽宁、安徽,六地集中了邹姓总人口的24.3%。江西为邹姓第一大省,大约占邹姓总人口的12.6%。全国形成了以赣湘鄂川为中心的邹姓聚集区。在600余年间,邹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主要由东南部向北回迁,同时由南部向西部的迁移也很明显。

  六、郡望堂号与楹联家训

  1、郡望堂号

  邹姓的郡望主要有范阳、邑等堂号中最重要的有范阳、碣石、讽谏等。

  “讽谏堂"典出战国时齐国邹忌。邹忌总观察到齐威王不能听进不同意见的话,因而他用心地对齐威王说:我的相貌不如城北的徐公,但当我问我的妻妾和朋友时,都说我比徐公漂亮。为什么呢?因为妻看重夫妻私情,妾当然是怕我,而朋友是有求于我,所以都夸我、顺我,让我高兴。我猜想王的左右对你也重私人感情,臣子们没有不怕你的,而齐国人民没有不对你有所求的。这样,他们不可能对你讲真话,你实际上受到的蒙蔽太深了,哪能治理好齐国呢?齐威王听了这种委婉曲折的谏议,恍然大悟,改变态度,制定鼓励说真话的政策,国家逐渐强大起来。

  2、宗祠楹联

  讽言谏君;碣石崇贤。

  士称德逸;里号宾贤。

  梁园昭雪;黍谷回春。

  鲁郡为钟灵地;邹鲁乃迁善乡。

  一篇漫咏梁园雪;六律能回黍谷春。

  3、族规家训

  敬天地,奉祖先;积善德,笃守身。

  孝父母,和兄弟;别夫妇,教子孙。

  悯鳏寡,恤孤弱;杜奢华,尚简朴。

  正颜色,执敬语;勤桑农,精文读。

  慎交游,戒淫赌;攻职业,择邻处。

  优奖劝,明赏罚;谨冠婚,重丧仪。

  秉师道,厚友信;递薪火,传古今。

  尊礼法,睦宗族;崇家风,承祖训。

  目前国内外的图书馆和其他单位正式公布收藏了邹姓族谱188部。

  七、姓氏名人与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人邹姓历代名人104名,占总名人数的0.23%,并列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九十位。邹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3%,并列排在第七十四位;邹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23%,并列排在第八十四位;邹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27%,并列排在第七十五位。

  最负盛名的邹姓历史人物

  战国齐相邹忌,哲学家邹衍;西汉文学家邹阳;北宋元丰进士、兵部侍郎邹浩;明朝学者邹守益,名儒邹亮,名臣邹元标,云南巡抚邹应龙;清朝科学家邹伯奇,画家邹一桂,革命家邹容;新闻记者兼出版家邹韬奋,中山大学校长邹鲁。

  八、寻根探源与宗族名胜

  游线一:山东省邹城市(发源地)正考父的食邑、曾经的邾娄国

  邹城市原名邹县,位于山东省南部,据史书记载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如今这里还存在和邹姓有关的遗址——邾国故城。这是战国时,鲁穆公改邾娄国为邹国的地方,也是邹姓的发源地。它位于邹城东南12.5公里,峄山镇纪王城村周围。邾国故城自春秋建立,至北齐迁徙共延续了1100余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代都城。

  虽然现在邾国故城只是一片废墟,但它是我国保存较为完整的东周时期都城之一,所以有着重要的考古研究和历史价值。另外这里还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孟子的诞生地,留有许多和他们相关的景点,也是值得一看的。

  交通参考:在邹城坐长途汽车到峄山下车即到,车票3元。门票:30元。特产:邹城大枣是山东三大枣系之一。

  游线二:福建省武夷山市(下梅古村)——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四堡乡)

  (一)福建省武夷山市(下梅古村)

  下梅村位于距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8公里处,是个以邹姓居民为主的古村落。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居住。南宋时,理学家朱熹曾在这里讲学。此后,村中名士迭山,斯文一脉,源远流长。

  明末清初,有邹氏兄弟经营茶叶发迹,聚居下梅,使下梅村成为武夷岩茶外销的集散地。据市志记载,这里最多时每日行舟达300余艘。邹地茶商在村中建豪宅70余幢,并斥巨资修了邹氏宗祠。从保留至今的古建筑的精美砖雕装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康乾盛世时下梅的繁荣景象。川流不息的溪水,布列溪畔的古街巷、古井、古码头、古集市、古朴民风,构成下梅小桥流水人家的典型南方水乡风格。

  交通参考:市区到下梅12公里(中巴或公交车3元/人),度假区到下梅8公里(包面的30元,公交车5分钟一趟,车票2元)。住宿:可住在市区或度假区(市区至度假区交通非常便利,平均5分钟一趟公交车或小巴互发,车费2元),二星级住房120~150元,三里级住房150~200元。另外,在当地的古民居家庭旅馆里住一晚是非常便宜的,只要30~40元左右就可以,还可品尝村民们的当地特色小吃,别有一番风味。

  活动:可以在当地感受武夷风情的剪纸工艺,和北方剪纸有着微妙的不同。还有舞龙、锁呐表演等节庆好戏也是当地的一大特色。特产:红菇:180~200元/斤、笋干(玉兰片):30~40元/斤、武夷岩茶:80~100元/斤。顺道游:武夷山风景区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

  (二)四堡多——邹氏聚居地古籍的故园

  连城县四堡乡是明清四大雕版印刷基地(另三个为北京、湖北汉口、江西许湾)的惟一幸存者,一颗不可再生的“中华文化明珠”。它的创立者邹学圣是宋代状元邹应龙的第12代孙,而近代著名的出版家邹韬奋则是邹学圣的第16代孙,可以说这一支邹氏是世代书香。

  四堡曾经是书籍的海洋,翻腾着壮阔的华夏文明。当年这里书坊林立,印刷书目种类繁多,有“垄断江南,行销全国,远播海外”之美誉。

  这里保存着目前最完整的古线装书和雕版印刷工具。现存100多处保存完好的古书坊,均建于明清时期,为典型的家族式书坊建筑。在这里可以当一回“先民”,穿着明清服装,亲自实践雕版印书过程。

  交通参考:从龙岩汽车站乘到连城县的汽车,每20分钟一趟,票价25元,从连城县下车后转车到四堡乡,车票5元,车程半个小时,也可以从龙岩直接到四堡乡,票价31元。门票:20元。顺道游:在四堡乡南部160公里处的永定土楼是个旅游热点。连城旅游见杨姓。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