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说一,当下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也是一个流量社会。
许多人可以凭借自己的颜值,无形中获得了一种胜利,变得更加自信。
长的好看是一个人的外在美,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慢慢通过看一个人的外貌,尤其是他的面相,我们基本上可以判断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老祖宗留给我们很多比较实用的经验,“鹰钩鼻子三角眼,不是自己要躲远”是老一辈人耳熟能详的一句话。
同样,我们也应该知道,仅仅看一个人的外表是不全面的,或者说在当下的社会,长得好看并不代表你可以吃饱饭。
如何理解这句话老祖宗的这句话,流传到现在不是没有道理的。
虽然这句话看起来比较迷信,但是我们不可全信,也不能不信。
最起码可以把这句话,当作我们交朋友的第一道防火墙。
首先,我们明白,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同样,不同年代的人也会用不同的眼光来欣赏美。
这就要求我们把握时间范围,在正确的历史时间段内,分析这段时间的审美标准。
老祖宗总结出这句话的时候,这段时间距离我们比较远,我们把这句话放在历史上的封建时期,或者说放在时期也可以。
在这个时间段内,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并不高,玄学在人们心中占主流地位。
那时候,每一次人生阅历的增长,都是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很长时间后积累下来的经验。
人们通过这些经验和长辈的劝告,来做出自己的选择。
“鹰钩鼻子”是形容一个人的鼻子的,这个鼻子又什么特点。像老鹰的鼻子一样,鼻梁是向外凸出去一部分的,鼻尖是向下向里弯曲的。
由于鼻子形状的不同,整体上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不一样的。
鹰钩鼻,它整体上给人上轻下重的感觉。
鼻尖和两个鼻孔连成了一条波浪线,这条波浪线让鼻子底部看起来很重。
看一下当时的审美标准,正常的鼻子应该是偏向于瘦高形状的,而且鼻子的底部是近似扁平的。
“三角眼”是对眼睛的描述,正常人的眼睛就像飞机的机翼一样,就是一种非常符合流体力学的线条轮廓。
“三角眼”是说这个人的眼睛轮廓,像一个等边三角形,我们把靠近鼻子的眼角位置当作三角形的一个角,做一个倾斜的等边三角形边框。
如果说这个边框把你的眼睛包围住了,那你就是一个“三角眼”。
当然,这个三角形边框不是很大,它的边长大概是眼睛下沿总长度的一半,这样定性的形容可能会有更好的想象能力。
老祖宗为什么要选择眼睛和鼻子这两个器官呢,在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保守。
今天的衣服放在时期,你会发现很不适合当时的审美标准。
时期,男人的标准服装是中西装或西服,女人的标准服装是旗袍和裙子。
这是当时比较时尚的穿搭,其余的搭配以长裤和大褂为主。
你会发现当时人与人第一次见面,首先观看的是一个人的脸,其他的地方你也看不到。
所以一些人生阅历比较丰富的人,可以通过一个人的面相来判断一个人的性格。
久而久之,老祖宗就把眼睛和鼻子,当作识别一个人的参考点。
那么老祖宗为什么要人们尽量避开“鹰钩鼻”和“三角眼”的人呢,主要考虑的因素有三个。
第一,这两个面部特征不符合当时的审美标准。
就像找对象一样,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标准。
现在找对象的标准是你要有一个好工作,没有什么重大缺点,能养家糊口,有前途,还要求你低调会过日子。
同样,时期也有特定的标准。
在第一眼的面相上,“鹰钩鼻”和“三角眼”不符合大众人的眼光,人们第一眼不喜欢这样的人。
在此说明,这是当时大众化,普遍性的标准,并不代表所有人,毕竟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审美标准不合要求,人们就会远离这类群体。
第二,当时社会的信息交流不便利,很多人都只是在他们的一个小圈子里生活。并没有见过外面的世界。
拥有这两个面部特征的人,就好像外地人一样,他们会给人一种陌生感,感觉这类人不应该属于他们的圈子。
因此,人们比较反感这类人。
陌生感会在交谈中逐渐的消失,最后人与人之间变得很熟悉。
但总的来说,整体的社会趋势还是以反感为主。
第三个因素和迷信有点关系,人们认为“鹰钩鼻”和“三角眼”是老鹰和蛇的化身,这两个动物都比较冷血。
拥有这两个面部特征的人,一定是上辈子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才会长成这样,和这类人相处会给我们带来厄运的。
综上,老祖宗说,遇见有这两个面部特征的人一定要躲远。
这句话有当下的参考价值吗回到我们生活的时代,老祖宗说的这句话有用吗,难道凭借这句话就可以确定一个人的命运吗?
肯定是不可能的,毕竟人是可以改变的。
比如说艺人刘德华,典型的“鹰钩鼻”人物,比如说歌唱家周杰伦,典型的“三角眼”代表,他们现在的受欢迎度都很高。
所以,过去老祖宗的说法不完全正确,但我们要知道有这么一回事,不能把老祖宗的话完全忘记。
我们应该坚持问题导向,在当下的社会发展中,灵活的运用老祖宗的东西,来帮助我们高效率的解决现在的问题。
这是一种合理合法的正确道路。
所以,这句话放到现在仍然有一点准确度,但不是绝对的,不是一棍子打死的准确度。
我们用这种方法认识各种各样的人,只是认知了一个皮毛而已。
如果要客观的评价一个人的话,单靠这点东西是不准确的。
因此严格意义上说,这种识人术是不准的。
如果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人,我们不应该就此远离,而是最初保留一颗防御的心和他交流。
这是人与人之间第一次交往的常情,可以理解。
如果在后期的交流中,我们发现这个人不好,那么我们就认可老祖宗的这个说法。
如果这个人和我在后期的交流中很顺利,而且我们也基本熟悉了对方的品质,我们就说这个人是一个值得交往的朋友。
最后的话老祖宗的话放到现在不一定正确,我们要有自己的眼光和标准,在交往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朋友,这样才是一个符合当下社会的做法。
另外,我们也知道,老祖宗的识人标准以面貌为参考点,这本身就是不全面的。
在当下的社会,更长远的看,我们更多的是关注一个人内在的品质,况且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一些技术是可以改变我们的面相的。
所以,内在的东西才是我们最后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