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2005年12月24日,原“海协会”会长、“汪辜会谈”主角之一,为促进两岸和平统一做出重要贡献的汪道涵同志,因病在沪离世。
回顾汪老的90载风雨人生,不禁令人肃然起敬、万分感慨。从革命者到建设者,再到的卓越开拓者,他的人生写满了传奇与辉煌。
1915年3月27日,汪道涵出生在安徽省嘉山的一个革命家庭。父亲汪雨相是晚清时的秀才,27岁时曾只身远赴日本攻读教育学。在日本留学期间,深受先生的革命思想熏陶,秘密加入“同盟会”,至此开始投身于革命事业。
汪雨相身为“同盟会”元老,在的领导下参加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爆发之后,作为教育界代表他坚决支持学生的爱国运动,并投身于“爱国反帝”浪潮之中。汪道涵作为家中的长子,深受父亲的影响和熏陶,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自幼便树立了革命理想。
1932年,汪道涵从南京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攻读机械学专业。当时的华夏大地,早已陷入一片战乱之中。在国难当头之际,汪道涵积极参加上海学生的爱国运动,但不幸的是他身为进步学生代表,遭到了的非法逮捕。
入狱之后汪道涵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始终没有改变革命意志,后经父亲汪雨相保释,以及党组织的积极营救才脱离险境。出狱后他利用假期回乡之机,组织青年读书会、街头演出队,积极开展抗日募捐活动。
1933年春,年仅18岁的汪道涵加入。此后一直到卢沟桥事变爆发之际,他始终坚守党的信仰、积极宣传抗日救亡思想,在他的影响下一大批进步青年,纷纷加入抗日阵营。在此期间汪道涵曾历任战地服务团团长、县长和地委委员等职。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之后,汪道涵毅然决然地带领全家奔赴延安,汪雨相夫妇非常支持儿子的做法,带领一家老小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之中。经过几个月的跋山涉水和艰难险阻,终于在同年冬抵达延安,受到了林伯渠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
1940年至1949年间,汪道涵在组织的安排下,赶赴淮南地区开展工作。曾先后担任过嘉山县长、县委书记,以及淮南行署副主任、地委财经部长等职。后来又被调至苏皖边区政府,历任财政厅和建设厅副厅长,还曾任职于华中和山东两大军区的军工部长和政委。
组织基于汪道涵在工业和经济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又将他升任为安徽省财办主任、财政厅长。新中国成立之后,汪道涵先后在杭州、浙江等地的财政部门工作,后期还曾任华东工业部部长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等职。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叶,汪道涵历任外经委第一副主任、外经部副部长,以及国家进出口委和投资管理委员会副主任。1980年之后,调任上海市委开始担任书记、副市长等职,为改革开放时期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87年,72岁的汪道涵被调入中顾委。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他开始担任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1991年“海协会”成立之后,他成为了第一任会长。1993年4月27日,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促成了第一次“汪辜会谈”,为海峡两岸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双方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合作,这一切都离不开汪道涵的努力。1998年10月,汪道涵和辜振甫的双手再一次跨越海峡紧紧相握,第二次“汪辜会谈”正式开启了两岸的“政治对话”。
汪道涵曾先后娶过两任妻子,生育了六个子女,身为一位性格谦和、学识渊博的学者型领导,他在教育孩子方面特别有心得。在汪道涵的六名子女中,除了次女汪芸在特殊时期遇难之外,其余五名子女都在不同的领域,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尤其是长子汪致远,在1988年第二次授衔时,被授予解放军中将军衔,子承父业继续为国家和军队做贡献。汪道涵不仅是一位老革命家,还是一位儒雅、理性的学者型领导,晚年时曾担任过多所名校的大学教授,由他主讲的经济管理学等课程,深受学生们的青睐。
2005年12月24日,为祖国统一鞠躬尽瘁,深受两岸人民敬仰的和平统一使者,促进发展的重量级人物汪道涵,病逝于上海。回顾他的90载人生,简直充满了太多的传奇和辉煌。
姓氏名望
行政界
汪广洋:字朝宗,汉族,江苏高邮人,元末进士。明初著名诗人。官至左丞相(明朝开国时)、右丞相、谏官、参政,明朝洪武时期官员。
汪踦:哀公十一年齐国伐鲁,汪踦挺身保卫国家而战死。
汪华:(公元587~649年)号英发,徽州绩溪瀛州汪村绩溪人(今安徽绩溪),唐朝时期因功封越国公
汪藻:公元1079~1154年),字彦章,饶州德兴人(今江西德兴),著名南宋文学家。
汪伯彦:(公元1071~1141年),字廷俊;祁门城里人(今安徽祁门)。著名宋朝大臣、宰相。
汪大燮:(公元1860~1929年),原名尧俞,字伯唐,一字伯棠;钱塘人(今浙江杭州)。著名清朝大臣。
汪 洋:(公元1920~2001年),陕西横山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汪精卫:字兆铭,清末著名革命义士,曾有“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豪言壮语,日军侵华时期,摇身一变而成为最大的汉奸头子,后死于日本。
汪 易:(公元1916~1995年),原名王善德;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汪乃贵:(公元1905~1991年),安徽金寨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汪少川:(公元1915~2002年),安徽金寨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江西弋阳人。原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中顾委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汪克明:(公元1906~1994年),湖北阳新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汪洪清:(公元1911~1990年),湖北汉阳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汪祖美:(公元1915~1993年),江西上高野市乡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汪家道:(公元1916~1992年),安徽霍丘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汪振凯:江西弋阳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汪运祖:(公元1915~今),湖北黄安人(今湖北红安)。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汪敬煦:(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二级陆军上将。
汪汉国:揭阳九斗埔人(今揭西美德村)。著名全国劳模。1951年在潮汕组织第一个农业互助组,任组长。
汪多志:(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二级陆军上将。
汪国祯:(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台湾省“国防部”督察部督考官。
汪启疆:(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台湾省三军大学海军指挥学院院长。
汪兴度:(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台湾省中山研究院副院长。
学术界
汪曾祺(1920.3.5~1997.5.16):江苏省高邮市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汪伦:唐代有泾县人,大诗人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他热情招侍,李白因赋《赠汪伦》。
汪应辰:(公元1118~1176年),初名洋,字圣锡;信州玉山人(今江西玉山)。著名宋朝大臣、
诗人、散文家。
汪元量:(公元1241~1317年后),字大有,号水云;宋末钱塘人(今浙江杭州),著名南宋诗人。
汪 中:(公元1744~1794年),字容甫;江都人(今江苏扬州)。著名清朝学者、骈文学家。
汪文升:(生卒年待考),长洲人(今江苏苏州)。著名清朝诗人、书法家。
汪士铎:(公元1814~1889年),字梅村;江苏江宁人(今江苏南京)。著名清朝历史地理学家。
汪士慎:(公元1689~1759年),字近人,号巢林,别号溪东外史、晚春老人;扬州八怪之一。
汪由敦:(公元1692~1758年),字师茗,号谨堂,晚又号松泉居士;著名清朝军机大臣,以办理公文敏捷干练而著称,也善于书法。
汪中: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早年因曾经助书商贩书,所以遍读经史百家和天文历算,所作《哀盐船文》被杭世骏所叹赏,从此文名大显。
汪 硕:揭阳县京溪园美德村人(今揭西)。著名国家《军事理论》编辑。
汪国真:(1956-2015),北京人,当代诗人、书画家。
航海界
汪大渊:江西南昌人。著名元朝航海家。
艺术界
汪延讷:(生卒年待考),著名明朝戏曲作家。
汪应辰:(1118-1176),初名洋,字圣锡,信州玉山(今江西省玉山县)人。南宋官吏、诗人、散文家。
汪元亨:字协贞,号云林,又号临川佚老。散曲家
医学界
汪 昂:(公元1615~1695年),字仞庵,安徽休宁西门人。著名清朝医学家。
香港女星庄思敏上月卷入JPEX案,并称成为苦主之一损失50万,早前她火速由马来西亚回港协助调查。最近她已身在内地拍摄电影,日前畅游苏州街时更语出惊人指想做,近日就转到杭州做直播带货,其间绯闻男友汪小菲更不断送上厚礼,未知是否知道她最近损失不菲,要哄她开心。
庄思敏昨日(11日)上传直播时获汪小菲送上虚拟打赏礼物嘉年华的视频片段,并写上“很久没有出现的…嘉年华”。如以一个嘉年华就要3,000人民币推算,只见她至少5次获赠,还未计算其他打赏,折合港币已过万元,难怪庄思敏笑逐颜开,不停比心送香吻,又卖乖大赞汪总厉害。
如沐春风的庄思敏之后又叫汪小菲到杭州找她,又称自己也可以到对方的餐厅支持,其后还贴心地叫汪小菲先睡,并指自己还在开直播,现在不能睡。
评论区一众cp粉大赞:“庄小姐是网友最看好的菲嫂、头一次见小菲哥这么大方刷4个嘉年华、兰姐说过来看你的视频啦!兰姐很喜欢小姐姐哟。”还有网民指庄思敏做汪太太挺合适 长相看着舒服,庄思敏性格很好,原生家庭很重要等。
庄思敏年初时被拍到与汪小菲在香港见面并传出绯闻,她亦大赞汪小菲是做实事的人,可以请教他工作上的事,并透露有与他交换电话号码。网民都大赞她与汪小菲合衬,纷纷留言指:“还是庄小姐适合小菲哥、这个长相贵气,比大饼脸强一万倍、他俩般配,这女孩看起来就很善良、两人赶紧结婚吧,再生个娃,别让汪再想着大曲线了。”
汪小菲日前在直播中坦承自己还爱着前妻大S,更透露想复婚,引起网民热议,而还是有不少网民则认为庄思敏比大S更配得上汪小菲。不过,庄思敏今日却再分享几条视频,穿上睡衣的她悉心挑选战衣,并指自己与一位男性约会,另一段视频则见她原来约了另一位娶了台湾女星郭碧婷的人夫向佐,两人会体拍视频,在户外切磋功夫。
1955年-1965年新中国第一次授衔,被授予少将或以上军衔的统称开国将军,有1614位开国将军,家族文化延续了几千年,是中华文化根本,对促进中国社会的和谐、稳定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汪姓开国将军有多少?
汪姓起源于安徽的汪芒氏的汪姓和山东以邑为姓的汪姓,是我国早期历史上汪姓在南北方繁衍的中心地带。其中北方的山西省境内发展成了一大望族。宋代以后,汪姓迅速繁衍起来,成为我国南方的一个典型大姓。当代汪姓的人口已近430万,列在全国第五十六位,汪姓在人口上比谭姓要多,虽然汪姓开国将军数量和军衔不如谭姓,谭姓有13位开国将军、一位大将、五位中将和7位少将。汪姓开国将军都是少将,但汪姓诞生了一位正国级开国将军,汪姓开国将军并不逊色于其他姓氏。
汪姓有多少开国将军呢,汪姓开国将军大全,告诉你答案!
1、汪洋少将: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人。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汪洋1937年奔赴延安,被选送到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投身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他率部首批入朝参战。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2、汪易少将:原名王善德,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水观镇人。1933年参军,参军了长征,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总后勤部司令部副参谋长、参谋长,北京军区后勤部部长、军区副司令员。
3、汪乃贵少将: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人。1928年参军革命,1933年他28岁时是红四方面军主力红4军10师的师长,当时红4军有3个师,另两个师的师长是11师师长陈再道(上将),12师师长张才千(中将)。1954年12月~1964年5月任贵州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4、汪少川少将: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人,1932年参军,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建国后,历任苏北军区、江苏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军政委,建筑工程部第一副部长兼政治部主任,四川三线指挥组副组长,效能部副部长兼政治部主任。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5、少将(1916年—2015年),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来自方志敏的红十军,1934年红十军进入赣南苏区,被编入红一方面军。1955年,时任公安部队政委的被授予少将军衔,1973年,少将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此后还担任了中央副主席、中顾委委员。
6、汪运祖少将(1915年—2015年),湖北省黄冈市黄安(今红安)县人。1931年参军, 曾任江苏省军区政治委员、南京军区后勤部政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2015年,汪运祖少将在南京逝世,享年101岁。
7、汪洪清少将,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人。1931年参军,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任河南省军区商丘军分区司令员,许昌军分区司令员,河南省纺织工业管理局副局长。汪姓开国将军,只有他参加了1931年的宁都起义。
8、汪克明少将,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汪克明少将1951年入朝作战,担任19兵团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部长、干部部副部长。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汪克明任北京军区军事检察院检察长。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9、汪家道少将,安徽省六安市霍丘县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30年参军(红四方面军第25军),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和长征。建国后任第五兵团师长,副军长,黑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兼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1971年-1977年担任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0、汪祖美少将: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人。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30年参军,历经历次反围剿战斗和长征。解放后,担任任铁道兵团第1师副师长、代理师长,1950年率部入朝。曾任任第二铁道兵学校校长、铁道兵司令部副参谋长、顾问。
汪姓开国将军虽然只有十位,全是少将军衔,但是汪姓有和汪运祖少将2位百岁开国将军,江西籍汪姓开国将军是开国将军中的代表性人物,百岁开国将军中,是唯一的正国级,少将也是近代汪姓历史名人。
我国只有三位少将担任过正国级,、、少将都是1916年出生,而少将是他们三人当中唯一的百岁开国将军。1988年,和一起被授予上将军衔,2011年和结伴而去,享年95岁。
本期话题:汪姓历史上,您还知道哪些脍炙人口的人物?欢迎您给出答案,请给汪姓开国将军点赞!
晚年的毛主席,身边有其多个信任的警卫员,而便是其中的一个。东兴不仅是警卫员还是8341部队的一把手,他一生碧血丹心追随红军部队,也目睹了数次中国革命转折性历史,为其一生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
然而,功名成就后的,晚年却褪去所有光环,毅然过起了悠闲隐居生活:喜欢打台球,写写毛笔字,清闲自在。当然,过日子也有不顺心的时候,那就是因其胃出血而做过多次手术。
成为最信任的人
1947年,虽已是春天,但延安大地上依然是冰天雪地。而距离延安千里之外的正在与得力干将胡宗南秘密计划一场阴谋,他们预率领大部队前往延安,并妄想一举歼灭在陕北延安革命根据地的人民解放军。
得知消息的地下特派员,立即汇报给了在延安的。当时,无论从部队的数量还是作战、,人民解放军都处于劣势,为此,与中央数名领导人召开紧急会议,最后,一致决定暂时撤离延安: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于是在03月18日,解放军部队一切准备妥当准备撤离。这时,组织安排带领一个骑兵分队和数名中央警卫团团长,火速赶往延安王家坪,并全力保护毛主席等中央干部。
而胡宗南部下刘戡骑着战马,正率领4个半旅的军队,从距离王家坪只有10公里的平桥地区向解放军部队包围而来。
在这生死攸关时刻,却迟迟不肯离开,任弼时眉头一皱有点生气地对说:“赶紧动身跟上大部队,说不准一袋烟的功夫,敌人就会把此地包围了!”
“莫慌!我要亲眼看到敌人才走。”有点舍不得放弃延安革命根据地。在一旁的周恩来也急忙说:“要不然这样,派一个人替你完成这件事?”
眉头紧皱,转身朝敌人方向望去,正好就在其身后,对东兴说:“这个任务由你完成!你有没有勇气?”
不假思索地说:“必须完成任务!”,“好!给你一个连的兵力够不够?”又问。东兴低头思索了一会儿说:“一个排就够了,只要看见敌人我们马上就撤!”
“不能立即撤离!给了敌人嚣张的气焰,看见敌人露头要打他们!我会安排一个排的兵力,额外再加几个精锐骑兵,你多保重!”说完便消失在了转移的部队中。
留下来的率领一个排小分队,顺利完成了交代的艰巨任务,并有力保护了中央领导人的安全。此后,东兴受到格外赏识和信任。
累及伤胃
出生于年间1916年,在那个年代,全国的农民都受地主、土豪的压迫,而生于江西省弋阳县的东兴也逃不过。
到了1929年,便加入了震撼的土地改革,1932年,方志敏创建了远近闻名的红十军,东兴毅然加入并成为一名积极的红军战士,很快,其又成长为一名光荣的中国。
第二年,东兴便跟随红十军参加了中央苏区的最后两次反“围剿”战争。1935年,他开始一路追随红军部队走长征,而后,全国抗日,解放等战争都少不了其身影。
在解放战争期间,东兴逐渐成长为一名部队干部。1945年,七大候补代表中就有的名字。1947年,已担任某部队副参谋长的,组织上火速安排他保护中央领导人安全,也就有了开头的一幕幕。
从此,成了的警卫员,并率领中央警卫团与等中央领导人,长途跋涉,一起历经十几个县,三十多个村庄由陕北延安东渡黄河,最终,一年多后,革命队伍历经千辛万苦到达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
1949年,亲身经历了全国解放前夕,中央领导人从农村最后一个革命根据地—西柏坡向京城“赶考”的经历,也是中国革命重大转折历史之一。
期间,作为最为信任的警卫员,他为中央最高领导人处处排除险境,不分日夜地工作,有力保障了领导人的安全。
为此,毛主席跟旁人提起东兴时,主席脸上时常露出欣慰的笑容并说道:“做事谨慎细致,他在我身边,我就会毫无顾忌地干事情了。”
中央领导人成功完成“进京赶考”后,并住进了,当然在其中。因主席有夜里读书、写字、批示文件等习惯,使得东兴等警卫员也跟着作息时间不规律,这使得他们个个不仅睡眠不好,还时常感觉胃不舒服。
1953年盛夏,8341部队在宣布成立,隶属公安部第九局管理,而其顶头上司即为第九局局长。1955年,的军装上有了少将军衔标志。
到了1961年,举国欢庆共和国生日后,毛主席住处,金黄色的花朵铺满道路两旁,室内传来阵阵说笑声。
毛主席房间内,其挥舞着毛笔正在写王勃的《送别》,而站在一旁欣赏正是警卫员,随后,主席又写下了其著名的词《沁园春·雪》,随后,两幅墨宝一并赠予东兴。
进入1969年,已是53岁的汪老,在一天早上吃什么吐什么,还伴有鲜血。无奈,他去了医院就医,医生为他安排了胃镜,结果检查片子一出来,是慢性胃病并已到了出血的地步,医生建议他做切除胃手术。
很快,东兴的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一,躺在医院的他,看上去更加憔悴和消瘦了,主席得知后也多次去医院慰问。
晚年隐居生活
康复出院的东兴与主席的关系更加亲密了。1976年,伟人毛主席逝世后不久,身为8341部队最高管理人的,在中国革命道路的十字路口,又做出了一次卓越贡献。
在、等中央领导人的秘密计划下,不费一枪一弹,仅用半个多小时就将“”组织土崩瓦解。
事后,大松一口说:“这次行动倘若有什么意外闪失,参与的人都得上断头台。”他再次亲身体会了中国革命道路之转折。
不久后,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职位由担任,而功名成就的他没几年便放弃了所有光环,并毅然选择了隐居生活。
此后,申请搬离,他和爱人协同秘书刘桂民,居住在北京西单东侧地带一个不太宽敞的胡同里,而不远处则是原副主席王震将军的住宅。
在汪老不大的四合院家中,分前后院,都走一个过道,前院是其秘书和工作人员居住,后院则是他和爱人的居所。
汪老的会客厅也很简单,靠近北墙是一个酒红色书柜,里面整齐地陈列了马列和书籍,西墙靠窗户处,挂着一幅字画,是毛主席亲笔题写并赠予他的王勃《送别》诗。
会客厅的东边是汪老的书房,四周是高高的书柜,里面多数是线装书籍,每本书封面上都有他亲笔写的书名。书柜中间是一个大大的写字台,上面放着一盏古式台灯,他每天便在书房里阅读书籍或其他资料。
汪老和爱人姚湘娥说:“这个小四合院里光秃秃的,没有一点生机,我们买棵梧桐树种上吧。”
姚湘娥高兴地说:“这院子要是再大些就可以多种几棵了,梧桐树可是象征着幸福吉祥、相伴到老的忠贞爱情。”就这样,一颗小梧桐树在大北京的小四合院里茁壮成长着。
汪老生活很有规律,早上起床吃完早饭后,便走进书房看“大参考”、报纸或读书等,下午会客,但是,他几乎不接待记者采访或其他闲杂人员,反而对党史研究员或家乡干部、父老乡亲很热情。
一次,京城的一位作家想采访汪老,而这时恰巧赶上从事编史修志工作的陈家鹦也要去西单胡同访问他,当这位作家得知汪老不随便见客时,便请求其秘书刘桂民说:“请您帮个忙,就说和陈家鹦有点关系。”这才使得作家“搭了顺便车”会见了他。
在不会客时,汪老会在下午三点多写写毛笔字,到了晚上七点准时看新闻联播,之后再打打台球,休息会儿便就寝了,他说生活有规律才有意义。
而每年到了毛主席诞辰,汪老既高兴又忙碌,一大早就会叮嘱爱人做长寿面,并开始张罗买菜等事情,忙活一上午,做好满满一桌子好吃的,喊上工作人员和秘书一起为主席庆祝诞辰。为此,汪老的一本《日记》,就是为纪念主席诞生100周年而写。
到了主席忌日,汪老便和爱人带上鲜花到毛主席纪念堂瞻仰伟人,每每此时,他脑海里便像放电影一样,逐渐浮现主席和自己昔日的一幕幕。
这样平淡而又惬意的隐居生活,汪老总是精神饱满而又充实,但是,也有不顺心的时候,那就是在早年因切除部分胃后,吃饭不是太多,还时常犯胃病,常年胃药不断。
汪老时常对夫人感慨岁月催人老,而他们一起亲手照顾的那颗小梧桐树仿佛还留有夫人的影子。
而后,汪老又多了一个爱好,每天早上围着梧桐树走上几十圈。失去爱人亲自照顾的他,或许是因为心情长期低落的原因,使其胃病再次严重,为此,女儿汪小燕带着父亲住进医院,医生再次为父亲做了手术。
出院后,汪小燕特意叮嘱父亲身边的工作人员,每天早上要为父亲煮小米粥以便养胃。2009年,已是93岁的汪老委派女儿汪小燕,参加在武汉某地区召开的纪念联谊会。
当工作人员问及汪小燕父亲身体状况时,汪小燕笑着说:“我父亲说他最大的本事就是能活,老爷子身体好着呢,他还经常关心时政新闻。”
汪老在古稀之年,精神却丝毫未减,正如的一句至理名言:人是要有点精神的!用在他身上最合适不过。到了2015年,已是99岁的汪老在北京因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