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地球上的科学小故事#
阴历是按照月亮的圆缺即朔望月安排大月和小月,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 29.5306日,是月相盈亏的周期,阴历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这样一年12个月共 354天。阴历的月份与季节没有关系,因而就出现了矛盾。如农历年某年春节为大雪纷飞的冬天,年的春节就会在季节上提前 11天,第16个农历年就会出现在赤日炎炎的夏天。因此古人用闰月来解决这个矛盾,以保证农历年的正月到三月为春季,四月到六月为夏季,七月到九月为秋季,十月到十二月为冬季,也同时保证了农历岁首在冬木春初。现在通行的是 19 年7闰的方法,即19年中设置7个闰月,大约隔一两年一闰。具体闰哪个月需参照二十四节气,如果某一个月只有一个节气,那么该月就要置闰了。
各个不同月相的名称是什么?
在农历的每月初一,为“新月”或“朔”。新月过后,月亮渐渐移出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区域,这时我们开始看到月亮被阳光照亮的一小部分,形如弯弯的娥眉,所以这时的月相叫“娥眉月”。这种“娥眉月” 只能在修晚的西方天空中看到。
到了农历初八左右,从地球上看,月亮已移到大阳以东90° 角。这时我们可以看到月亮西边明亮的半面,这时的月相叫“上弦”。上弦月只能在前半夜看到,半夜时分便没人西方。
上弦过后,月亮一天天变得丰满起来,我们可以看见月亮明亮半球的大部分,这时的月相叫“凸月”。
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时,叫“望月”或 “满月”。
望月之后,月亮继续东移,月亮上升的时刻一天比一天迟,同时月亮的明亮部分也一天比一天少,到了望月后七八天,月亮又以明亮半球和黑暗半球各一半朝向地球,又成了半圆的形状,这叫作“下弦”。它依次经历凸月、下弦月和娥眉月几个阶段后,又重新回到新月的位置。我国习惯上把下半月的“娥眉月”称为“残月”。
#地球上的科学小故事#
阴历是按照月亮的圆缺即朔望月安排大月和小月,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 29.5306日,是月相盈亏的周期,阴历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这样一年12个月共 354天。阴历的月份与季节没有关系,因而就出现了矛盾。如农历年某年春节为大雪纷飞的冬天,年的春节就会在季节上提前 11天,第16个农历年就会出现在赤日炎炎的夏天。因此古人用闰月来解决这个矛盾,以保证农历年的正月到三月为春季,四月到六月为夏季,七月到九月为秋季,十月到十二月为冬季,也同时保证了农历岁首在冬木春初。现在通行的是 19 年7闰的方法,即19年中设置7个闰月,大约隔一两年一闰。具体闰哪个月需参照二十四节气,如果某一个月只有一个节气,那么该月就要置闰了。
各个不同月相的名称是什么?
在农历的每月初一,为“新月”或“朔”。新月过后,月亮渐渐移出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区域,这时我们开始看到月亮被阳光照亮的一小部分,形如弯弯的娥眉,所以这时的月相叫“娥眉月”。这种“娥眉月” 只能在修晚的西方天空中看到。
到了农历初八左右,从地球上看,月亮已移到大阳以东90° 角。这时我们可以看到月亮西边明亮的半面,这时的月相叫“上弦”。上弦月只能在前半夜看到,半夜时分便没人西方。
上弦过后,月亮一天天变得丰满起来,我们可以看见月亮明亮半球的大部分,这时的月相叫“凸月”。
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时,叫“望月”或 “满月”。
望月之后,月亮继续东移,月亮上升的时刻一天比一天迟,同时月亮的明亮部分也一天比一天少,到了望月后七八天,月亮又以明亮半球和黑暗半球各一半朝向地球,又成了半圆的形状,这叫作“下弦”。它依次经历凸月、下弦月和娥眉月几个阶段后,又重新回到新月的位置。我国习惯上把下半月的“娥眉月”称为“残月”。
特级历史老师用了2个月时间归纳整理的古今中外时间对照表,包括古、今、中、外的时间单位、计时方法以及之间的各种换算方法,体统、详细、全面,方便、查询、记忆!不敢说最全,但是,可以说比一般的对照表要全面的多,只要看完这篇文章,就知道是不是系统全面了?
先提示一下,这篇文章有点长,耐心看完不后悔。
九个字总结:“系统”、“全面”、“看完不后悔”。
这些与时间有关的常识,适用于小学、初中生、高中生的平常考试,也适用于中考、高考、考研,国考等,参加工作后,平时写文案、写文章等都能用上,用途广泛。是一份难得的好资料,感兴趣的可以保存备用。
平时在翻看、查阅古书时,由于记不清楚古代时间、各种时辰、五更、甲子、三元九运等名称、以及古代常用时间计法和现代的时间对应关系,阅读和研究时带来很多麻烦。为了个人方便,利用2个月时间,查找有关历史资料,归纳梳理编辑了这些《古今中外时间对照表》,再遇到时间方面的问题就可以一一对照解决,很简单,很轻松,一目了然。现在已经加快了我的阅读和研究的速度,感觉效果不错,实用很方便,今天分享给朋友们,了解古今中外时间单位,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了解古代时间与现在时间是如何对应的。
一、现在时间单位概念和之间的换算关系
1、长于年
(1)银河年(GY),也称为宇宙年,是太阳系在轨道上绕着银河系中心公转一周的时间,估计在2.25亿至2.5亿“地球年”之间 。
(2)千年,是跨越一千年的时间跨度。在阳历中,如果一个年份可以被1000整除就被称为千年(或者那个年份之后的一年),如2000年或2001年都可被认为是新千年。在2000年全球庆祝新千年到来时,就发生了有关到底2000年还是2001年才是新千年开始的争论。一派观点认为,由于阳历历法从公元1年开始算起,因此公元1年至1000年是第一个千年,而第二个千年开始于1001年,这样推算下去,2001年才是新千年的开始。
(3)世纪,一个世纪是一百年,通常是指连续的一百年。当用来计算日子时,世纪通常从可以被100整除的年代或此后一年开始,例如2000年或2001年。这种奇数的纪年法来自于耶稣纪元后,其中的1年通常表示“吾主之年”(year of our lord),因此第一世纪从公元1年到公元100年,而20世纪则从公元1901年到公元2000年,因此2001年是21世纪的第一年。不过,有人将公元1世纪定为99年,而以后的世纪则为100年,如果按照这种定义的话,2000年则为21世纪的第一年。
(4)年代,我们把一个世纪分为10个单位,1个单位10年,每10年叫做1个年代。同时年代也常适用于用公元纪年。一个世纪为100年,依次按每10年为一个历史时期进行划分为10个年代,依次分别叫做10年代,20年代,30年代......90年代,100年代。
2、年,是与地球在轨道上绕太阳公转有关事件再现之间的时间单位。
一般而言,年的长度取为太阳在天球上沿黄道从某一定标点再回到同一定标点所经历的时间间隔。由于所选取的定标点不同,年的定义也不同,通常有:近点年=365.25964日
恒星年=365.256363004个平太阳日(≈365日6时9分10秒)
回归年(贝塞尔年)=365.242199174日(≈365日5小时48分45.5秒)
交点年=346.62003日(346日14小时52分52.9秒)
1984年起,天文学上采用儒略年(不可和历法上的儒略历相混淆)作为统一的年的时间单位,规定为365.2425日,与回归年相比每3000年误差1日。
现代公历里,平年一年为365天(包含52周1天),闰年一年为366天(包含52周2天)。
(1)贝塞耳年
恒星年是以天球上固定的点(如遥远的恒星)为参照物的运动周期,用于天文而不是历法。
(2)回归年
回归年是太阳中心在黄道上连续两次经过春分点(或秋分点、冬至点和夏至点)的时间间隔,即太阳连续两次直射于北回归线(或南回归线)的时间间隔。因此,回归年又称“季节年”。回归年稍短于恒星年,其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应用于日食,月食的推算。
(3)近点年
地球绕日运转的轨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地球中心连续两次经过轨道上的近日点(或远日点)的时间间隔,是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周期。这是近点年的定义。由于近日点和远日点的前移(每年东移11秒)其长度为:T=365.25964日比恒星年长0.00328日,近点年也是日地距离变化的周期,又是整个地球接受太阳辐射能数值发生变化的周期,不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
(4)交点年
交点年是太阳沿黄道连续两次经过同一黄白交点所需的时间,其长度为346.6200日。由于黄白交点每年西移20°,因此,交点年相应地比恒星年短。约短20日。交点年又称食年,因同日食,月食的成因有关,故名。
3、季度
人们俗称的“季度”,就是把一年平均分成四份,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一年可以分为四个季度,每个季度历时3个月。第一季度:1月-3月;第二季度:4月-6月;第三季度:7月-9月;第四季度:10月-12月。
4、月
月球是历法中的一个时间单位,照理说,他的长度应该与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自然轨道周期相当,但传统上都是以月相变化的周期作为一个月的长度,也就是一个月(太阴月)的长度是会合月(朔望月),大约是29.53日。对出土文物符木的研究推断,在旧石器时代的早期,人类就已经会依据月相来计算日子。迄今,会合月仍是许多历法的基石。一年分为12个月;中国农历一年也为12个月,农历的闰年为13个月,多出的一个月称为闰月。
5、旬
旬 ,本义是十日。旬的概念从夏朝开始已经存在,在甲骨文中就有旬字。中国古代天干纪日,每十日周而复始,称一旬。因此专门用一个“旬”字来表示这个时间概念。中国人仍然使用旬来表示十天这个时间。一月可以分为三旬,分别为上旬、中旬和下旬。同时旬也可以作为十岁讲。如:八旬老者等。
6、周
星期,又作周或礼拜,是古巴比伦人创造的一个时间单位,一个星期为七天。
星期的起源应该是连系著月亮的周期,因为七天大约是月亮一周的四分之一。
后来犹太人把它传到古埃及,又由古埃及传到罗马,公元3世纪以后,就广泛地传播到欧洲各国。明朝末年,它也随教传入了中国,因而称为礼拜。
一星期的七天是从拉丁语直接转变过来的,拉丁语中星期日为“太阳日”,星期一为“月亮日”,星期二为“火星日”,星期三为“水星日”,星期四为“木星日”,星期五为“金星日”,
星期六为“土星日”;法语直接采用拉丁语的名称,只是将星期日改为“主的日”;因为五颗行星的名称都是古罗马神话中的神的名字。英语将其中几个换成古日尔曼人神话中的神,如星期二变为日尔曼战神“提尔”的日子,星期五变为日尔曼女神“弗丽嘉”的日子,星期三变为日尔曼神“奥丁”的日子、同样地星期四也是日尔曼神“索尔”的名字;俄语和斯拉夫语言中,已变成“第一”、“第二”日……。
在中国,可能是在8世纪时透过明教的传入,使中国有了新的观念,并以“七曜”来分别命名。日曜日是星期天,月曜日是星期一,火曜日是星期二,水曜日是星期三,木曜日是星期四,金曜日是星期五,土曜日是星期六。中国在成立后改称星期,其中的“星”字便是指这七曜,但在日本、韩国和朝鲜仍沿用此名字。
中文世界教会常以“礼拜一”、“礼拜二”、…称呼星期诸日。受其影响,一般民众也这么用,亦将“礼拜”一词等于“周”。如“下周”等于“下礼拜”。
广东话(广州话)、吴语和闽南话口语也以“礼拜一”、“礼拜二”…方式称呼星期,星期日则称为“礼拜日”,简称“礼拜”。闽南话口语并未使用如“拜一”的简称。
7、候
古代把五天称为“一候”;
现在气象学上仍沿用:~温(每五天的平均温度);
全年有二十四节气,七十二侯。
8、日
日是计量行星自转一周的时间单位。口语中常俗称天。
一个太阳日约等于24小时;
一个恒星日等于23小时56分4.09894秒;
(1)太阳日
太阳日有两个概念,其一是民俗学的概念,说的是太阳的生日。为农历六月十九,黄历上有记载。其二是指中国古代“七曜”中的“日曜日”,与西方的星期日暗合。在天文学中太阳日的指的是:地球同一经线相临两次面向太阳所用的时间。
(2)恒星日
连接一个地方正南正北两点所得的直线为子午线,子午线和铅垂线所决定的平面是正南正北方向的子午面。某地天文子午面两次对向同一恒星的时间间隔叫做恒星日,恒星日是以恒星为参考的地球自转周期。
在天文学上,定义恒星日的不是具体的恒星,而是黄道对于天赤道的升交点,即白羊宫第一点,就是北半球的春分点。但是春分点在不断的西移(岁差),所以天文学上的恒星日与太阳日还是有区别的。
恒星日短于太阳日。
9、小时
小时是一个时间单位。小时不是时间的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时间的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是秒),而是与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相协调的辅助时间单位。除闰秒外,一小时一般等于3600秒,或者60分钟,或者1/24天。在英文或数学中常用“h"表示。
10、分
分又称作分钟,是时间的量度单位。分的英语是minute,原意是“微小”的意思,也表示min。刻=15分钟、字=5分钟(闽南广东地区用法)。
11、秒
秒是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符号是s。有时也会借用英文缩写标示为sec.。
国际单位制词头经常与秒结合以做更细微的划分,例如ms(毫秒,千分之一秒)、us(微秒,百万分之一秒)和ns(纳秒,十亿分之一秒)。虽然国际单位制词头虽然也可以用于扩增时间,例如ks(千秒)、Ms(百万秒)和Gs(十亿秒),但实际上很少这样子使用,大家都还是习惯用60进制的分、时和24进制的日做为秒的扩充。
12、短于秒
(1)分秒(decisecond),是比秒小而且比厘秒大的单位,是一秒的十分之一(0.1秒),简称ds。
(2)厘秒(centisecond),是比分秒小而且比毫秒大的单位,是一秒的百分之一(0.01秒),简称cs。
(3)毫秒(millisecond),是一种较为微小的时间单位,是一秒的千分之一(0.001秒),简称ms。典型照相机的最短曝光时间为一毫秒。一只家蝇每三毫秒扇一次翅膀;蚊子二十毫秒振翅一次;蜜蜂则每五毫秒扇一次。由于月亮绕地球的轨道逐渐变宽,它绕一圈所需的时间每年长两毫秒。在计算机科学中,10毫秒的间隔称为一个jiffy。
(4)微秒(microsecond),即百万分之一秒(10的负6次秒),简称μs。光在这个时间里可以传播300米,大约是3个足球场的长度,但是海平面上的声波只能传播1/3毫米。高速的商业频闪仪闪烁一次大约持续1微秒。一筒炸药在它的引信烧完之后大约24微秒开始爆炸。
(5)纳秒(nanosecond),即一秒的10亿分之一(10的负9次秒),简称ns,又名“毫微秒”,常用作内存读写速度的单位。光在真空中一纳秒仅传播30厘米(不足一个步长)。个人电脑的微处理器执行一道指令(如将两数相加)约需2至4纳秒。另一种罕见的亚原子粒子K介子的存在时间为12纳秒。
(6)皮秒(picosecond,)即纳秒的千分之一(10的负12次方秒),简称ps,又名“微微秒”,最快晶体管的运行以皮秒计。一种高能加速器产生的罕见亚原子粒子b夸克在衰变之前可存在1皮秒。室温下水分子间氢键的平均存在时间是3皮秒。
(7)飞秒(femtosecond),也叫毫微微秒,即10的负15次秒,简称fs。是标衡时间长短的一种计量单位。1飞秒只有1秒的一千万亿分之一,即1e−15秒或0.001皮秒(1皮秒是,1e−12秒)。即使是每秒飞行30万千米的光速,在一飞秒内,也只能走0.3微米,不到一根头发丝的百分之一。可见光的振荡周期为1.30到2.57飞秒。一个分子里的一个原子完成一次典型振动需要10到100飞秒。完成快速化学反应通常需要数百飞秒。光与视网膜上色素的相互作用(产生视觉的过程)约需200飞秒。
(8)阿秒(attosecond),又名阿托秒、渺秒和微微微秒,相当于10的负18次秒,简称as。是可测量的最短时间,中性π介子的寿命。如果宇宙的年龄几百亿年,那么10的负18次相当于其中的1秒。科学家是用阿秒来对瞬时事件进行计时的。 研究人员已经用稳定的高速激光产生了仅持续250阿秒的光脉冲。
(9)仄秒(zeptosecond),即10的负21次秒,简称zs。
(10)瞬间(jiffy),物理学上约是10的负24次秒的3倍。(3e−24秒)
(11)幺秒(yoctosecond),即10的负24次秒,简称ys。0.3ys是W及Z玻色子的寿命,23ys是氢的同位素的半衰期。
平时常用的时间单位名词
一刹那 1秒
一弹指 10秒
一柱香 5分钟
一盏茶 10分钟
一刻钟 15分钟
一小时 60分钟
一时辰 120分钟(2个小时)
时间差求法:
北京时间,准确地说是指在东经120度所在地区的当地时间,由于北京大约在东经117度左右,故此北京时间12:12才是标准的北京当地时间的12点正。而或东或西的不同地区就要根据当地所在区域内的东经度数推算。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一周(360度),需24小时,每4分钟1度(1度距离相差4分钟,“东加西减”原则)。其他地区,依此推算即可。例如:当北京时间12:00时,黑龙江东半部(东经130度)就是12:40,{12:00+(130-120)×4分=12:40};西藏西半部和新疆中部(东经90度)就是10:00,{12:00-(120-90)×4分=10:00}。东经120度北京时间12点与其他地区所在东经度数时间对照表:
现在时间单位计算明细表
二、我国古代计算时间的方法
1、仿制的古代计时器–铜刻漏
古人说时间,白天与黑夜各不相同,白天说“钟”,黑夜说“更”或“鼓”。又有“晨钟暮鼓”之说,古时城镇多设钟鼓楼,晨起(辰时,今之七点)撞钟报时,所以白天说“几点钟”;暮起(酉时,今之十九点)鼓报时,故夜晚又说是几鼓天。夜晚说时间又有用“更”的,这是由于巡夜人,边巡行边打击梆子,以点数报时。全夜分五个更,第三更是子时,所以又有“三更半夜”之说。
(1)时以下的计量单位为“刻”,一个时辰分作八刻,每刻等于现时的十五分钟。旧小说有“午时三刻开斩”之说,意即,在午时三刻钟(差十五分钟到正午)时开刀问斩,此时阳气最盛,阴气即时消散,此罪大恶极之犯,应该“连鬼都不得做”,以示严惩。
(2)刻以下为“字”,关于“字”,广东广西的粤语地区仍然使用,如“下午三点十个字”,其意即“十五点五十分”。据语言学家分析,粤语中所保留的“古汉语”特别多,究其原因,盖因古中原汉人流落岭南,与中原人久离,其语言没有与留在中原的人“与时俱进”。“字”以下的分法不详,据《隋书律历志》载,秒为古时间单位,秒以下为“忽”;如何换算,书上没说清楚,只说:“‘秒’如芒这样细;‘忽’如最细的蜘蛛丝”。
(3)古时计时工具有两种,一是“日晷”,二是“漏”。日晷是以太阳影子移动,对应于晷面上的刻度来计时。日晷不用说了,大家应该在北京故宫里和观象台上见过。漏是以滴水为计时,是由四只盛水的铜壶组合,从上而下互相迭放。上三只底下有小孔,最下一只竖放一个箭形浮标,随滴水而水面升高,壶身上有刻度,以为计时。原一昼夜分100刻,因不能与十二个时辰整除,又先后改为96,108,120刻,到清代正式定为96刻;就这样,一个时辰等于八刻。一刻又分成三分,一时辰共有二十四分,与二十四个节气相对。注意,这分不是现时的分钟,而是“字”,在两刻之间,用两个奇怪符号来刻,所以叫做“字”。字以下又用细如麦芒的线条来划分,叫做“秒”;秒字由“禾”与“少”合成,禾指麦禾,少指细小的芒。秒以下无法划,只能说“细如蜘蛛丝”来说明,叫做“忽”;如“忽然”一词,忽指极短时间,然指变,合用意即,在极短时间内有了转变。
(4)十时辰制
出现于先秦。昼夜各五分。据《隋书.天文志》,昼为朝、禺、中、晡、夕;夜为甲、乙、丙、丁、戊(后用五更来表示)。即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五更三点”相当于现在的早晨3时又72分钟,即4时12分,“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晚上11时又96分钟,即0时36分。
(5)十五时辰制
其名称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还、铺时、大还、高舂、下舂、县(悬)东、黄昏、定昏。参阅《淮南子.天文训》。
(6)百刻制
即把昼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产生与漏刻的使用有关。可能起源于商代。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几经反复,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
(7)刻———古代用漏壶计时。
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所以“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1时 43.2分旧小说有"午时三刻开斩"之说,意即,在午时三刻钟(差十五分钟到正午)时开刀问斩,此时阳气最盛,阴气即时消散,此罪大恶极之犯,应该"连鬼都不得做",以示严惩。阴阳家说的阳气最盛,与现代天文学的说法不同,并非是正午最盛,而是在午时三刻。古代行斩刑是分时辰开斩的,亦即是斩刑有轻重。一般斩刑是正午开刀,让其有鬼做;重犯或十恶不赦之犯,必选午时三刻开刀,不让其做鬼。皇城的午门阳气也最盛,不计时间,所以皇帝令推出午门斩首者,也无鬼做。
(8)刻制
古代一昼夜划为十二个时辰,又划为九十六刻。
一刻约15分钟。
古代计时器–铜刻漏---计时单位
2、“时”即时辰,等于现代的两小时。
(1)中国古代一昼夜分十二个时辰,亦即两个小时一个时辰。白天人们可看太阳、日晷或计时的“铜壶滴漏”之类东西判断时间,夜晚则不知时间了,于是由专人看着 “铜壶滴漏”,按照时辰打鼓告诉民众。古人规定,逢戌时(约合现在晚上七点至九点钟)开始,叫做“起更”,也就是“一更”;二更是亥时,即合现在夜晚九点至十一点钟;三更是子时,即夜间十一点至凌晨一点……五更是最后一更,已到寅时,即黎明前的三点至五点钟。
(2)古代一昼夜分为12时辰和现代时间的对应关系
【子时】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古时尚有午夜、子夜、夜半、夜分、宵分、未分、未且、未央等别称;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 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二十一时至二十三时(21点到23点),此时正是夜阑人静之夕,故又称人定,还称夜夜。
古代十二时辰与现代时间名称对应表
3、更: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更,
古代五更与时辰、现代时间对应关系
夜间时辰, 五更 ,五鼓, 五夜, 现代时间;
黄昏 , 一更 ,一鼓, 甲夜, 19-21点;
人定 , 二更, 二鼓, 乙夜 , 21-23点;
夜半 , 三更, 三鼓 ,丙夜, 23-1点;
鸡鸣 ,四更 , 四鼓 ,丁夜 , 1-3点;
平旦 ,五更, 五鼓, 戊夜, 3-5点;
从晚上7点开始起更,一更约两小时,三更就是11时至1时。古代夜间击鼓报更。所以用鼓作为更的代称。所以三更也叫做三鼓(戌时~寅时(19:00~次日5:00)点:古人一更又分五点,一点合24分钟。三更四点,就是半夜12时36分。
刻:古代用漏壶计时,一昼夜共100刻,一刻合14分24秒(约十五分,所以一个时辰有八刻),因此“顷刻”指很短的时间。
字即5分钟,字下有“秒”忽“等,具体计算不详
五更时间对照表
4、甲子循环--六十甲子
(1)一甲子,源自中国古代纪年法,一甲子有六十年,此外,人们也用一甲子来表示年岁,如“他已有一甲子的寿命了”或“今日是他一甲子诞辰”等。
(2)中国古代纪年法,用天干地支组合,甲乙丙丁子丑寅卯等组合起来恰好共60个,甲子也就是第一个组合,组合顺序是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每60个一循环,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顺序两两相配,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个组合,称六十甲子。 古人用天干地支来表示年、月、日、时。年月日时就象四个柱子一样撑起“时间”的大厦,所以称为四柱。
(3)十天干和十二地支进行循环组合:甲子、乙丑、丙寅......一直到癸亥,共得到60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如此周而复始,无穷无尽。年月日时都是60一个循环。60在时间领域是个奇妙的数字。不但中国古人用60作为循环,来自西方的计时法中,一分钟是60秒,一小时是60分钟。同样,一天24个小时,和中国传统的每天12个时辰(时辰也就是大时,两个小时为一个大时)对应,中国用5天作为一个时辰的大循环,所谓“五日一候”,共是60个时辰。下面列出(4)六十个干支组合(称为六十甲子):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5、三元九运,是中国划分大时间的方法,
(1)古人把20年划分为一运,三个20年也就是三运,形成一元。三个元运就是上元、中元、下元,每一元三个运,合称为“三元九运”。
(2)三元九运每一元为60年,即干支纪年的一个循环,又叫一甲子。而年份的划分按照干支历是以立春节气为岁首的,并非公历的1月1日或夏历(农历)的正月初一。
(3)“三元九运”,分别是:
三元 —— 上元、中元、下元
上元 —— 一运、二运、三运
中元 —— 四运、五运、六运
下元 —— 七运、八运、九运
(4)三元九运之间的列对应关系如下:
上元一运甲子癸未二十年,配合一白,叫一白运。
上元二运甲申癸卯二十年,配合二黑,叫二黑运。
上元三运甲辰癸亥二十年,配合三碧,叫三碧运。
中元四运甲子癸未二十年,配合四绿,叫四绿运。
中元五运甲申癸卯二十年,配合五黄,叫五黄运。
中元六运甲辰癸亥二十年,配合六白,叫六白运。
下元七运甲子癸未二十年,配合七赤,叫七赤运。
下元八运甲申癸卯二十年,配合八白,叫八白运。
下元九运甲辰癸亥二十年,配合九紫,叫九紫运。
(5)三元九运的年份对应。为了让大家明白,现将最近“三元九运表”列出:
上元
一运1864年--1883年(甲子年至癸未年)
二运1884年--1903年(甲申年至癸卯年)
三运1904年--1923年(甲辰年至癸亥年)
中元
四运1924年--1943年(甲子年至癸未年)
五运1944年--1963年(甲申年至癸卯年)
六运1964年--1983年(甲辰年至癸亥年)
下元
七运1984年--2003年(甲子年至癸未年)
八运2004年--2023年(甲申年至癸卯年)
九运2024年--2043年(甲辰年至癸亥年)
注意:以上公历年份和干支历年份只是大概对应关系,公历和干支历的年份起点不同
通过这个实例,应该看看明白了。
“三元九运”计算时间明细表
6、古代“二十四”个时辰与养生
(1)时辰养生歌诀
总结一首歌诀,有助于您更好地遵照12个时辰来养生:
寅时天亮便起身,喝杯开水楼下行;
定时如厕轻如许,卯时晨练最宜人;
辰时看书戏幼孙,巳时入厨当灶君;
午时进餐酒少饮,未时午休要抓紧;
申时读报写诗文,酉时户外看流云;
戌时央视新闻到,闭目聆听好养神;
亥时过半快洗漱,子时梦中入画屏;
丑时小解一时醒,轻摩“三丹”气血盈;
脉络通畅心如水,一觉睡到金鸡鸣。
十二时辰对应的养生歌诀
(2)每个时辰应该如何养生
子时——睡觉保护阳气
半夜11点到凌晨1点的时候叫子时,这个时候是一天当中太极生命钟的阴极,按照阴阳消长的规律,这个时候阴气是最重的,而阴是主睡眠的,那么我们就要遵从这个阴阳的消长规律,在这个时候我们要处于熟睡的状态。
大家注意,不是这个时候我们才上床,而是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已经处在熟睡状态了。那么什么时候该上床呢?应该在10点半左右。子时的时候,是胆经值班。胆气在一阳生的时候,是刚刚长出来的阳气,还很微弱,我们要特别保护这个阳气,应该怎么保护呢?最好用睡觉来保护,所以夜半的时候,我们就不要再去跳啊唱啊的,而应该睡觉。这时候要开始养阳气,而养阳气要从它微小的时候就要保护它。
丑时——肝经造血时间
丑时是凌晨1点到凌晨3点的时候,是肝经值班。肝经是主生发的,这个时候的阳气比胆经值班的时候要生得大一点了。肝脏要解毒、要造血,就是在这个时候进行,所以半夜里,千万别去酗酒,千万别沉迷于游戏了。这个时候人体得休息,肝还要工作。有肝病的人多是爱熬夜的人,因为半夜肝要造血、要解毒,如果不给它喘息的机会,自然就容易发病。
寅时——号脉的最好时机夜里3点到夜里5点是什么时候呢?这时候叫做平旦。因为此时天气要开始平衡了,阴阳开始平衡了。此时肺经值班。此时,天刚刚亮,这时候中医号脉是最准的时候。我们可以看你的脉硬不硬,脉硬呢,40岁以上的人要考虑是否得了高血压;二三十岁的如果脉紧,可能是工作压力太大,还可能是有焦虑症。又紧又硬的脉叫做弦脉,如果是弦脉就要考虑你是不是有高血脂、动脉硬化了。
卯时——空腹喝水,排出毒素
卯时是大肠值班的时候,它是早上5到7点钟。12时辰养生有个重点,就是卯时起床后要喝一杯空腹水,有便秘的人这样做就可以帮助你减轻便秘。因为大肠在此时精气开始旺盛,大肠一鼓动,再加上你的水的帮助,大便就下来了,就能帮助你解毒。要知道大便里的毒占人体所有毒的50%。卯时气血流注于大肠经,卯时在天地之象代表天门开,代表二月,万物因阳气的生发冒地而出,故是排便的最佳时机。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寅时肺气实了,卯时才能正常地大便。
辰时——早餐营养要均衡
到辰时的时候,是胃经值班了。这个时候是7到9点,7点钟我们要吃早饭了,而这个时候是胃经值班,所以,胃在此时是最容易接纳食物的。早餐一定要有动物蛋白,要有一味荤,比如说你咸菜就泡饭就不行,得加上一点有动物蛋白的东西,要有一点肉,或者鸡蛋。
巳时——工作学习的第一个黄金时间
接下去上午9到11点是巳时,这时是脾经值班的时候。脾经是主消化的,这个时候,它要吸收营养。而这个时候也是大脑最具活力的时候,是人的一天当中的第一黄金时间,是老人锻炼身体的最好时候,是上班族最出效率的时候,也是上学的人效率最高的时候。所以,我们必须吃好早饭,保证脾经有足够的营养吸收,这样,大脑才有能量应付日常的运转。
午时——睡好午觉养阳气
午时11点到下午1点的时候,是心经值班。这个时候大家要注意,心经值班的时候我们要吃午饭、睡午觉,因为按照太极阴阳气化规律,这个时候阳气最旺。《黄帝内经》说,阴是主内的,是主睡觉;阳是主外的,主苏醒。午时是阳气最盛的时候,我们吃完午饭稍事休息继续工作,这个时候也出效率。阳虚的人这个时候就要好好地睡上一觉,最养阳气。那么阳气不虚也不盛,正常的人怎么办呢?我们午时只需休息半小时到一小时,养养我们的心经。因为我们的心脏很累,除非你是身体很强的人,你可以不睡午觉,一般的话我们还是要睡午觉。睡午觉要平躺,这样可以让大脑和肝脏得到血液,有利于大脑养护。《黄帝内经》有一句话,叫做“卧,则血归于肝”。你要平躺,这样血液才养肝。肝脏对人体有个重要的分布血液的作用,你睡午觉起来以后,肝脏就可以把血液输送到你的大脑,保证你的工作效率,所以午觉最好要平躺。平躺还有一个什么好处呢?就是保护你的颈椎、你的腰椎。人的骨架就像房子的柱梁,一天到晚地撑着身体,何其累也,所以你看年纪老的人,骨头的病就多。午睡躺下,颈椎可以得到休息,腰也可以歇一会儿,长此以往,你就不会得腰椎增生、颈椎病,也不会得坐骨神经痛等病,所以午时午休是很重要的。
未时——保护血管多喝水
午时过了以后,下午1点到下午3点,就到了未时,这时小肠经值班。小肠经把食物里的营养都吸收得差不多了,都送到了血液里边,血液里边就满满当当的,就像上下班时候街上的车,十分拥挤。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要喝一杯空腹水,或者是茶也行,这是用来稀释你的血液。因为人体这个时候血液营养很高,很粘稠,所以要稀释血液,这样才能起到保护血管的作用。
申时——工作学习的第二个黄金时间
未时过了就到申时了。下午的3点到下午5点之间,大家要注意了,这是我们的第二个黄金时间。这个时候小肠经已经把中午饭的营养都送到大脑了,大脑这时候精力很好,要抓紧工作,提高效率。
酉时——预防肾病的最佳时期
那么到了酉时,也就是傍晚的5点到傍晚7点,这时候是肾经值班,我们要再喝一杯水。这一杯水非常重要,它可以帮我们把毒排掉,还可以清洗你的肾和膀胱,让我们不得肾结石,不得膀胱癌,不得肾炎。
戌时——工作学习的第三个黄金时间
再往下,到了戌时,也就是晚上的7点到9点,此时是心包经值班。心包经值班的时候呢,我们的心气比较顺了。这个时候是我们一天当中的第三个黄金段,这个时间你可以学习,可以去散步去锻炼身体。但是,当心包经值班时间快结束时,可能是你散步回来以后,你需要再喝一杯淡茶水或者是水,让你的血管保持通畅。
亥时——准备休息
然后就到了亥时,亥时就是晚上的9点到11点,这时候应该休息,准备睡觉,或者是夫妻融洽等等,这都是最佳时间。到10点半你就一定要上床了。到此为止,12时辰养生就全部介绍完了。它的规律就是要按照经络和脏腑,还有阴阳气化来进行养生。
时刻一一时辰分为上时刻,中时刻,下时刻:一个时刻是多长时间,上时刻为时辰的前40分钟,中时刻为时辰的中间40分钟,下时刻为时辰的后面40分钟。
十二时辰--对应--养生表
三、外国的古代计时单位
(1)主要时间单位用词:刹那、念、瞬、弹指、罗预、须臾。
(2)之间换算关系
二十刹那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为三十须臾。
(3)根据印度《僧只律》中记载:“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为三十须臾。”
(4)据此可以推算:一天一夜以24小时计的话,有9600万个“刹那”,480万个“念”,24万个“瞬间”,1.2万个“弹指”,600个“罗预”,30个“须臾”。一昼夜有1440分=86400秒,一“须臾”等于48分钟=2880秒,一“罗预”等于2.4分钟=144秒,一“弹指”为7.2秒,一“瞬”为0.36秒,一“念”为0.018秒。
国外---印度计时法明细表
以上这些有关时间方面的常识,平时都用得上,把这些常识熟练掌握了,不会丢分,也不会搞错了,闹出笑话。
这些常识的掌握和记忆,不是不用太麻烦,需要把这里面的几张表的内容熟练掌握了,也就基本上没什么问题了。
今天把整理好的这些有关时间方面的常识分享给大家,可以节省大量的查询时间,可以直接运用。觉得不错,收藏保存备用,期待大家转发扩散,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谢谢][谢谢][谢谢]
月亮作为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自然少不了人类对它的观察和畅想,下面我们来看看月亮的8种形式变化,顺序为:新月、峨嵋月、上弦月、张弦月、满月、张弦月、下弦月、残月。
1、新月(朔月):地球上的人们正好看到月球背离太阳的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见月亮。《五洲夜发》
南朝|阴铿
夜江雾里阔,新月迥中明。
溜船惟识火,惊凫但听声。
劳者时歌榜,愁人数问更。
2、蛾眉月蛾眉月形状如同眉毛,故而得名。在地球上看西方天空,会看到一丝纤细银钩似的月亮。《暮江吟》
唐代|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3、上弦月:上弦月是指月亮上半夜出来,在偏西面出来,月面朝西的状态。《上弦月》
清初|陈恭尹
暮见中天月,幽人思几重。
池如开半璧,光渐远西峰。
候满疑珠蚌,衔幽笑烛龙。
乘时知进德,鉴影惜颓容。
4、张弦月(凸月):满月前的月相。月球圆面上绝大部分是明亮的。《山园小梅·其一》
宋代|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5、满月:天文现象中月亮变满、变圆就是满月。《满月》
唐代|张谔
社金流茂祉,庭玉表奇才。
竹似因谈植,兰疑入梦栽。
乌将八子去,凤逐九雏来。
今夜明珠色,当随满月开。
6、张弦月(凸月):满月后的月相。月球圆面上绝大部分是明亮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7、下弦月:下弦月是指只能看到月亮东边的半圆,所以叫“下弦”。《连夜书》
宋代|方回
斜向西南月半弯,五更正值毕叉间。
朝来骤有风兼雨,红晕饶添一大环。
8、残月:残月出现在东边天空,形状如银钩,它的“脸”是朝东的,即东半边亮。《宿京江口期刘昚虚不至》
唐代|王昌龄
霜天起长望,残月生海门。
风静夜潮满,城高寒气昏。
故人何寂寞,久已乖清言。
明发不能寐,徒盈江上尊。
每个月,跟随着月亮的变换形式,来和孩子讲解这些知识会更形象哦!
*本公众号致力于知识分享、科普教育,部分素材来自网络,图文无关,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八月十五,赏月之夜。
月亮承载了人们对亲友的记挂与思念,
古人为月亮留下了浩如烟海的诗词歌赋。
不仅圆月被人吟咏,
不同的月相都曾被写入古诗词,
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诗篇。
月有阴晴圆缺,
如果掌握了月相的变化规律,
就能从诗词中破解古人眼中的月亮。
这么酷的技能,一起来学习吧!
月相的变化
MOON
有规律
月亮的圆缺变化称为月相。
月球既有围绕地球的公转也有自转,同时又跟随地球绕太阳运动,因而月球既可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也可位于日地距离外侧。
月球与地球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2018年9月刊
月相变化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太阳照射月球的方向和地球上观测月球的方向。
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面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面之间存在约5度的夹角,太阳、月亮与地球通常并不在一条直线,因此,月球的明亮部分在人类看来就有周期性盈亏圆缺之别,即有不同的月相。
月相变化图
图源:《博物》2007年3月刊
各个阶段的月相也有不同的名字。农历每月初一,夜空中看不见月亮,称为朔月,朔在古文字中有开始之意。
与朔相对的是望,即农历每月十五的满月。十五满月最引人注目,所以自古便有祭月、拜月的习俗,中秋节的最早起源和祭月仪式相关。
古诗词中的月亮
MOON
长啥样?
相比于满月,纤细如钩的残月和新月别有一番韵味,同样值得观赏。
猜猜下面的诗词所描写的是什么月相呢?
《雪霁独登南楼》(节选)
宋·范成大
青帘闪闪千家静,黄帽亭亭一水横。
坐久天容却温丽,一弯新月对长庚。
点击查看月相▼
上蛾眉月
这里的“长庚”即金星,日落后出现在西方天空,称为长庚星。
一弯新月与明亮的金星紧紧相邻、相互辉映,这样美丽的天象一定出现在农历月初黄昏时刻的西方天空,所以这里的“一弯新月”指的就是上蛾眉月了。
浙江台州的弯月如钩。
有时会看到“躺着”的月亮,
这与观月地所在的纬度和季节有关
朔月之后几日,天空中出现的细细弯月为上蛾眉月。蛾眉月月出上午,黄昏时出现在西南方天空,月落上半夜,夜晚可见时间较短。其状弯弯似蛾眉,故得名。
黄昏时分,北京的白塔与蛾眉月
傍晚,弯弯的上蛾眉月会爬上西部天空,黄昏后短时间可见月落树梢的情景。写下“露似真珠月似弓”的白居易,看到的就是日落后出现在西方低空的上蛾眉月。
此时的上蛾眉月一般在45°以下至地平线的区间中,月面西部明亮。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点击查看月相▼
上弦月
诗人夜泊枫桥,面对江枫边点点渔火难以入眠,一片黑暗中突然月亮西沉,乌邪受惊啼叫。此时姑苏城外寒山寺悠扬的撞钟声传到客船上,正是夜半时分。
广州塔与上弦月
农历初七、初八,地月连线和日地连线成直角时,我们正好可以看到月球被太阳照亮一半,形如上了弦的弓,又出现在上半月,故称上弦月。
甘肃省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的晨间弦月
上弦月在正午升起,其月面朝西,黄昏时高悬于南方天空,弦在左,弓背向右,朝向西天的太阳。随着夜色渐浓,弦月也逐渐偏西,至黎明时分从西方地平线落下。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点击查看月相▼
满月
这首诗的月相可以从“元夜”“ 月上”“黄昏”六字中找到答案。“月上”是指月亮从东边升起,刚到柳树梢头,离地平线不远,方位自然是东方。“黄昏” 表明太阳已从西边下山。
满月下的宜宾东楼
农历每月十五、十六,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阳之间,日升月落,日落月出,通宵达旦可见。在地球上我们可以看到全部被直射阳光照亮的月球表面,也就是满月,或称望月。
中秋时节,北京颐和园内佛香阁及满月
诗中的月亮、太阳一东一西遥遥相对。“元夜” 即一月十五,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之时。
望月初升之时,一轮圆月从东方地平线上冉冉升起在柳梢头上, 圆圆的月亮最为美丽动人。皓月当空,银辉洒地,在花好月圆之时睹物思情,叫人怎不思绪缠绵。
满月升起在黄昏的香港天际线
满月因皎洁澄澈,状似银盘,象征亲人、友人、爱人的团聚、团圆,寄托着古人的思念、祝福和无限情思,在古诗文中最为常见。
通过类似的方法,我们还可以推断出,写下“一夜安排梦不成,月堕西窗晓”的程垓,看到的也是清晨从西方落下的低空满月。
倒映在海上的满月
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都是描写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即月出地平线(海上)的场景。
能够看到月出地平线(或海面)的时刻,只有满月时的黄昏。
满月之后到农历二十二左右,月相转为亏凸。
图为清晨伴月的南京紫峰大厦
《月夜》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点击查看月相▼
下弦月
《月夜》中的“更深”应是子夜过后,约四更时分,此时“北斗”和“南斗”已经横斜。月升上东南方天空,月光斜照,才有“月色半人家”,因此可判断为下弦月。
从徽州古城看月亮
满月之后月相转为亏凸,至农历廿二、廿三,变为下弦月。此时日、地、月三者之间的位置成直角三角形,月球的可视昼半球面积占月球表面积的四分之一,月亮的视形状是半圆,为下弦月。
在埃及的西奈山,日光下的三弦月
和上弦月相反,下弦月于午夜时升起,其月面朝东,清晨时分下弦月位于中天位置,高挂在南方天空,随着太阳升起,下弦月湮没在太阳的光辉之中。
《雨霖铃》(节选)
宋·柳永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点击查看月相▼
下蛾眉月
晨光未露,河岸清冷,微风吹拂,柳丝摇曳,一钩残月低挂在东边。
残月与酒醒时的晓风并存,说明作者是在黎明前见到的低空月牙。可推断日期应为农历月末,这正是农历廿五、廿六开始出现的下蛾眉月,又叫残月。
云南玉龙雪山月升景色
如果在清晨看到一弯明月挂在东部天空45°以下,月面东部明亮、月上树梢的情景,这就是下蛾眉月或者残月了。
四川稻城亚丁与残月
同理,杜甫“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中所描绘的,也是这个时候的月亮了。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点击查看月相▼
朔月
“月黑”无月写月,表明是初一或三十。漆黑无月的夜晚,用来渲染气氛。朔月即朔日(初一)的月相,又叫新月。
此日,月球和太阳位于地球的同一侧,三者几乎成一条直线,月亮进入隐身状态。月球与太阳同步起落,月球的昼半球正好背向地球,故彻夜不见月,通常在日食时才能觉察到它的存在。
农历月中,人们看到满月时
月球、地球、太阳的相对位置
图源:《博物》2007年3月
月相更替轮回的周期约为29.5天(29天12小时44分3秒),也叫一个朔望月,是月心连续两次通过地心与日心连线的时间,这个时长也是古代制定历法的重要依据。
赏月是中国持续数千年的文化传统。以天文学的方法为基础,我们可以把握到古诗词中诗人所描绘的月相形状以及出现时间。有了这层信息,便可以更准确地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继而仿佛可以跨越千年,与诗人同赏一弯明月。
今天,你打算和谁一起赏月呢?
【参考文献】
[1]陈海滢.新赏月时代来临 月亮有哪些瞬间值得欣赏?中国国家地理. 2018年6月
[2]黄英.诗里的月亮.博物.2007年3月
[3]宰予.月圆了 月半了 汉字中的月与肉.博物.2018年3月
[4]姜竹君.运用月相知识 欣赏唐诗宋词[J].地理教学,2001(06):40-41.
[5]包剑利.赏阴晴圆缺,悟地学之美[J].地理教学,2018(04):61-64.
[6]颜文景.吟诵古诗词 绘图析月相[J].地理教学,2014(09):42-44.
[7]杨伏修.结合古典诗词 明析月相规律[J].地理教学,2010(15):60.
中国国家地理视频号
大美中国,山河锦绣
本文创作团队
编辑:〇〇
设计:巍巍
图片:视觉中国、图虫
话题
你最喜欢哪句和月亮有关的诗?
月亮有哪些瞬间值得欣赏?
收藏15处最佳赏月地
自制望远镜带全家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