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由于我国古代长期处于一种父系社会的大环境下,
因此从古至今我国都流行的重男轻女的思想,男性的社会地位远远高于女性,
而女性更多的作为男性的附属品而存在。
虽然现如今人们的思想和认知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但是重男轻女的思想依旧影响着许多人,尤其是一些偏远山区的人。
有一些人发自内心地认为只有生儿子才算是给家里添丁添福,
而生女儿就是给别人家生了个媳妇,是赔钱货,早晚都要离开这个家。
但是,一部分人也改变了自己的思想观念,
尤其是受到如今经济状况的影响,很多人开始觉得生女儿比生儿子更好。
根据我国最新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我国的00后人数大概在1.46亿左右,
这其中男女比例出现了严重失调的状况,男婴的数量比女婴的数量高出1300万左右。
按照这种情况继续发展,在未来可能会有许多男性找不到女朋友。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这其中与重男轻女的思想脱离不了关系,
虽然如今社会上在不断宣扬男女平等,女性能顶半边天等口号。
也会在政策上落实男女同工同酬,女性与男性享有同样的权利,能够参政议政。
同时额外享有产假。
虽然有这些政策的存在,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女性依旧得不到社会大众的平等对待,
例如近些年来女生都在宣扬穿衣自由,就是因为女性只要穿得光鲜亮丽,就会被诟病,
会被说的是华而不实的花瓶,甚至会被男性侮辱。
重男轻女心里来源于人类集体潜意识繁衍生息是任何物种存在的最终目的,而生儿育女,
实际上也是人类潜意识当中的终极目标,从古至今重男轻女的思想始终存在。
并且在人类的进化和发展过程中,演变成了一种集体潜意识。
集体潜意识最早由著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流派的领军人物卡尔·荣格提出,
也可以被称作是集体无意识。
在人类不断繁衍和进化的过程当中,经过历代经验的累积,
集体经验会成为人类内心底层的精神沉积物,处于人类的精神底层,是所有人类共同拥有的。
而大多数人在一生当中都无法意识到自己的意识当中存在着这个部分。
而集体潜意识主要源于遗传。
例如,人们目前能够意识到的一种集体潜意识,便是情结的危害,
站在进化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讲,这实际上就是父系社会以及重男轻女思想的现实表现。
幸福的家庭:生男生女都一样为什么总是有家庭执着于要生儿子呢,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也是父母爱情的结晶,
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孩子通常承载着更多人的愿望。
例如爷爷奶奶想要抱孙子的愿望,家里长辈想要延续香火的愿望等等。
这也导致许多女性,只是想要让婆婆和老公高兴,让自己的爸爸和妈妈满意,
并且堵上其他人的悠悠之口,才执着与生儿子。那么,难道生女儿的家庭真的不幸福吗?
在重男轻女的家庭当中,女性的家庭地位远不如男性,
不仅要受制于老公,还会被婆婆无限地压榨。婆婆作为老公的母亲,是婆婆感情的寄托。
当女性生下儿子的时候,感情会自然而然地从老公身上转移到儿子身上。
而他儿子结婚的时候,婆婆的内心会产生一种儿子被抢走了的感觉,
并且对儿媳妇充满敌意。
这是因为儿媳妇突然加入家庭,影响了她在家中的地位,而为了平衡自己的内心,
她们很有可能会选择对儿媳妇恶语相向。这实际上就是心理学当中的代际传承。
生女儿的家庭更幸福心理学家根据这个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实验结果显示,生儿子的家庭父母在儿子17岁到30岁这个期间的幸福程度明显更低。
此外普林斯顿大学曾经对于许多老年人进行了类似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老人在晚年期间都希望自己能够有一个女儿,因为女儿照顾父母的几率更大也更为细心。
因此,并不是只有生儿子的家庭才会幸福,而如今女性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生男生女都一样,生女儿的家庭也可以很幸福,
只要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睦,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就能够得到最幸福的生活。
The End -
作者 | 汤米达
编辑 | 后海
参考资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00后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引发了社会广泛的关注。
在这个背景下,一些人普遍认为有儿子的家庭一定会幸福。然而,幸福并非仅仅取决于子女的性别。
一、00后男女比例失衡的原因与影响
社会偏好男孩的传统观念:长期以来,社会普遍存在着偏好男孩的传统观念,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男女比例的失衡。
这种偏好可能源自于男性传承家族血脉、负责养老等观念的影响。
单独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将生育控制在一个孩子的范围内。
这可能导致一些家庭更倾向于选择男孩,希望继承家族的财富和传统。
科技进步与性别选择技术的应用:科技的进步为人们选择子女的性别提供了技术手段。
一些家庭可能会通过性别选择技术来确保自己拥有一个男孩。这也加剧了男女比例失衡问题。
儿子带来的影响
期望的传承与责任感:对于一些家庭来说,拥有儿子可能使他们感到有传承家族血脉的责任感。
儿子在社会上被普遍认为是家族的延续和传承者,这也给予了父母更多期望和责任感。
家庭经济压力的增加:在一些传统家庭中,养儿育女需要承担很大的经济压力。
由于男性在社会中通常被期望承担家庭的经济责任,有儿子的家庭可能面临更大的经济压力。
家庭教育观念的改变:有儿子的家庭可能对教育存在不同的期望和要求。
男孩在一些传统观念中更加注重面子和成就,在教育方面可能会有更高的期望和要求。
有儿子的家庭是否一定幸福?
幸福因素多元化:幸福并非仅仅取决于子女的性别,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家庭幸福有赖于相互间的关爱、支持、理解和沟通,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与平衡。
个人期望与社会压力的平衡:有儿子的家庭可能会面临来自社会的期望和压力,但家庭成员对此如何应对及其期望的平衡,将直接影响到家庭的幸福程度。
子女教育的成就与家庭满意度:子女的成长和教育成就往往是家庭幸福的重要因素之一。
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如果能够在学业、品德等方面取得良好的发展,都会给家庭带来幸福感。
个人心态与家庭氛围的影响:家庭中个人的心态和态度对于家庭幸福起着重要作用。
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能够增强家庭的幸福感,而负面情绪和冲突则会对家庭幸福产生负面影响。
多面观察:
平等意识与性别教育:家庭应该树立平等意识,不因子女的性别而有所偏爱,并进行正确的性别教育,培养男女平等的观念。
关注个体需求与差异:家庭应该关注每个孩子的个体需求和特点,并给予他们公平的机会和发展空间。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应该得到父母的支持和关爱。
社会问题的根本解决:解决男女比例失衡问题需要从社会层面着手,加强性别平等教育,打破传统的男性优势观念,促进社会对女性的尊重和平等。
00后男女比例失衡并不仅仅影响家庭幸福,孩子的性别只是幸福程度的一个方面。
幸福与否取决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质量、教育观念、个人期望和家庭氛围等多个方面。
在促进性别平等和家庭幸福的过程中,需要重视个体需求的平等对待,培养正确的性别观念,并从社会层面解决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一个更加平等、和谐和幸福的社会。
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统计,我们来看看我们国家的人口情况。男性人口达到了723,339,956人,占总人口的51.24%。而女性人口约为688,438,768人,占总人口的48.76%。综合比例来看,每100个人中大约有105个男性。
如果我们细看31个省份的数据,我们会发现有两个省份,辽宁和吉林,女性人口比男性人口稍微多一些。另外,河南和黑龙江这两个省份的男女人口差距相当小,基本持平。其余的省份中,男性人口稍微多于女性人口。其中,广东省的男女人口差距最大,约为773.71万人。
这些数据反映了我们国家人口结构的一些特点。虽然男性人口总体上略多于女性人口,但差距并不是很大。而涉及到省份之间的差异,可能与不同地区的经济、文化、社会因素有关。所以,这种性别比例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该以客观的态度看待这些数据,而不带有主观的偏见。
31个省份男女人口一览图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认知的不断进步,许多糟粕思想都已经被我们抛之在后,
但是,某些思想对于人类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
即使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和变化,依旧有人会受到一些糟粕思想的影响,例如重男轻女。
重男轻女在古代曾经流传了上千年,男尊女卑的时代虽然已经过去,但却依旧有人深受其害。
至今为止,不少人认为,只有生了儿子才能给家中添福添财,
只有生了儿子才能够延续香火,给自己的家庭长脸。
认为生下的女儿未来注定要嫁到别人家去,而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所以生女儿就是赔钱货。
虽然随着人类认知的不断发展,我们开始倡导男女平等,
甚至现在有不少人认为生女儿比生儿子好。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自从2010年之后,我国的人口出生率开始逐年降低。
并且男女比例开始严重失调。现如今2000年之后出生的人口大概是1.46亿人,而其中男性人数比女性多出1300万。
试想这些孩子到了适婚年龄之后,结婚恐怕会成为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如今社会上的大多数人认为,导致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的主要原因,
还是许多人依旧受到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
虽然现代人人倡导男女平等,无论在国家层面还是在社会层面都表现出了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公平。
但是,在许多人的潜意识当中,女性依旧是社会当中的弱势群体,也就是男性的附属品。
一、 重男轻女心理源于人类集体潜意识
繁衍后代实际上是人类潜意识当中的本能,也是延续人类种群的终极目标。
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西方国家,重男轻女的思想都已经流传千年之久,
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不断受到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
已经形成了一种集体潜意识,换句话来讲,人们只是在下意识地重男轻女。
集体潜意识指的是人类在发展和进化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集体经验,
这种经验会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存在于个体的内心,
被人们普遍拥有,有一些集体潜意识是个体终其一生都无法意识到的。
而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目前能够被人们清楚意识到的集体潜意识就是情结,
这也是最直观地能够体现重男轻女思想的表现。
二、 幸福的家庭:生男生女都一样
我们总是好奇为什么那些重男轻女的家庭总是要生出一个儿子才肯罢休。
孩子作为夫妻爱情的结晶,难道还有男女的区别?
但实际上,在大多数重男轻女的家庭当中,女性想要生儿子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外界的影响,
例如希望自己的婆婆和老公能够高兴,能够让自己的家庭挺直腰杆,
能够让那些议论纷纷的人闭嘴。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生一个儿子。
那么,生女儿的家庭难道就不幸福吗?
不久前某社交平台上出现了一条热搜名为“雌竞”,用于形容同性之间不良的竞争。
而令人们惊讶的是这个词出现在母亲与女儿之间。
甚至有人认为女性想要生儿子是因为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道理。
三、 据研究表明,女儿更能够让父母感受到幸福
一项针对家庭幸福感研究的结果显示,对比生儿子和生女儿的家庭,
在孩子出生至30岁期间,生女儿家庭的父母幸福感明显高于生儿子家庭的父母幸福感。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也从针对老年群体进行过类似的研究。
究结果显示,大多数人在晚年更希望自己能够拥有一个女儿。
因为女儿在晚年能够照顾父母的几率远远高于儿子。
所以,生女儿的家庭实际上幸福感更高,并不是生儿子就一定会幸福。
在古代所有人都讲究养儿防老,但是在现代,能够在晚年好好照顾父母的大多都是女儿。
无论是重男轻女还是养儿防老都已经不符合现代的时代发展了。
除此之外,现在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结婚已经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情,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男性人数远远高于女性。其次越来越高的物价让许多人对婚姻望而却步。
不是单身男性不想结婚,而是他们根本就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
这时大多数人会求助于父母,而父母就会掏出自己的全部积蓄来支持儿子。
在这里我们不倡导生男孩好还是生女孩好,因为性别从来不是评判一个人好坏的标准,
男女平等不应该只是嘴上说说,而是应该体现在现实的行动当中。
生儿子的家庭不一定会幸福,生女儿的家庭也不会不幸。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认知的不断进步,许多糟粕思想都已经被我们抛之在后,
但是,某些思想对于人类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
即使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和变化,依旧有人会受到一些糟粕思想的影响,例如重男轻女。
重男轻女在古代曾经流传了上千年,男尊女卑的时代虽然已经过去,但却依旧有人深受其害。
至今为止,不少人认为,只有生了儿子才能给家中添福添财,
只有生了儿子才能够延续香火,给自己的家庭长脸。
认为生下的女儿未来注定要嫁到别人家去,而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所以生女儿就是赔钱货。
虽然随着人类认知的不断发展,我们开始倡导男女平等,
甚至现在有不少人认为生女儿比生儿子好。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自从2010年之后,我国的人口出生率开始逐年降低。
并且男女比例开始严重失调。现如今2000年之后出生的人口大概是1.46亿人,而其中男性人数比女性多出1300万。
试想这些孩子到了适婚年龄之后,结婚恐怕会成为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如今社会上的大多数人认为,导致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的主要原因,
还是许多人依旧受到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
虽然现代人人倡导男女平等,无论在国家层面还是在社会层面都表现出了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公平。
但是,在许多人的潜意识当中,女性依旧是社会当中的弱势群体,也就是男性的附属品。
一、 重男轻女心理源于人类集体潜意识
繁衍后代实际上是人类潜意识当中的本能,也是延续人类种群的终极目标。
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西方国家,重男轻女的思想都已经流传千年之久,
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不断受到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
已经形成了一种集体潜意识,换句话来讲,人们只是在下意识地重男轻女。
集体潜意识指的是人类在发展和进化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集体经验,
这种经验会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存在于个体的内心,
被人们普遍拥有,有一些集体潜意识是个体终其一生都无法意识到的。
而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目前能够被人们清楚意识到的集体潜意识就是情结,
这也是最直观地能够体现重男轻女思想的表现。
二、 幸福的家庭:生男生女都一样
我们总是好奇为什么那些重男轻女的家庭总是要生出一个儿子才肯罢休。
孩子作为夫妻爱情的结晶,难道还有男女的区别?
但实际上,在大多数重男轻女的家庭当中,女性想要生儿子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外界的影响,
例如希望自己的婆婆和老公能够高兴,能够让自己的家庭挺直腰杆,
能够让那些议论纷纷的人闭嘴。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生一个儿子。
那么,生女儿的家庭难道就不幸福吗?
不久前某社交平台上出现了一条热搜名为“雌竞”,用于形容同性之间不良的竞争。
而令人们惊讶的是这个词出现在母亲与女儿之间。
甚至有人认为女性想要生儿子是因为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道理。
三、 据研究表明,女儿更能够让父母感受到幸福
一项针对家庭幸福感研究的结果显示,对比生儿子和生女儿的家庭,
在孩子出生至30岁期间,生女儿家庭的父母幸福感明显高于生儿子家庭的父母幸福感。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也从针对老年群体进行过类似的研究。
究结果显示,大多数人在晚年更希望自己能够拥有一个女儿。
因为女儿在晚年能够照顾父母的几率远远高于儿子。
所以,生女儿的家庭实际上幸福感更高,并不是生儿子就一定会幸福。
在古代所有人都讲究养儿防老,但是在现代,能够在晚年好好照顾父母的大多都是女儿。
无论是重男轻女还是养儿防老都已经不符合现代的时代发展了。
除此之外,现在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结婚已经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情,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男性人数远远高于女性。其次越来越高的物价让许多人对婚姻望而却步。
不是单身男性不想结婚,而是他们根本就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
这时大多数人会求助于父母,而父母就会掏出自己的全部积蓄来支持儿子。
在这里我们不倡导生男孩好还是生女孩好,因为性别从来不是评判一个人好坏的标准,
男女平等不应该只是嘴上说说,而是应该体现在现实的行动当中。
生儿子的家庭不一定会幸福,生女儿的家庭也不会不幸。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数据最全面、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人口普查。XXXX年X月X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
根据公布的数据,中国总人口为14.93亿人,比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增加了7.35%,是20世纪以来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其中男性人口为7.67亿人,女性人口为7.26亿人,男女比例为105:100。
在年龄结构方面,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8.7%,其中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3.5%。同时,青少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6.6%,儿童人口占总人口的2.3%。
在地区分布方面,东部地区人口最多,达到11.47亿人,占总人口的62.4%;中部地区人口为6.44亿人,占总人口的38.2%;西部地区人口为5.13亿人,占总人口的30.4%。东北地区人口最少,仅为7,028万人,占总人口的0.4%。
在民族分布方面,汉族仍然是中国最大的民族,占总人口的91.1%;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9%。各少数民族中,壮族、回族、满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土家族和藏族的人口数量均超过500万人。
此外,普查还显示了中国各地区的经济、教育、卫生等方面的情况。例如,东部地区的人均GDP最高,达到了11.7万美元;西部地区的人均GDP最低,仅为3.2万美元。同时,东部地区的城镇化率最高,达到了68.9%;西部地区的城镇化率最低,仅为51.8%。
这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对于中国政府制定经济、社会、人口等政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了解人口结构、分布和变化趋势等信息,政府可以更好地制定相关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人口普查也有助于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增强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来源:环球时报
伴随快速的市场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国正经历着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口流动。大量劳动力离开家乡,前往机会更多、收入更高的发达地区就业和生活,成为往返于户籍地和流入地之间的流动人口。在此过程中,他们的未成年子女选择留守家乡,或是跟随父母一起流动,形成规模巨大的留守儿童和随迁儿童群体。这些孩子成年以后,就是需要着重关注的流动人口二代。
成年流动人口二代已占我国青壮年劳动力的一半以上,是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基于第五次、第六次和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测算显示,2020年我国有5.32亿人年龄在18-45岁之间,其中流动人口二代约有2.71亿,占比50.94%。与父辈相比,流动人口二代不仅从事传统制造业,在许多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中国已经进入一个“流动的时代”,流动人口二代的数量在未来只会进一步扩大。对未来流动人口二代规模的预测结果显示,到2030年,我国18-45岁人口中的流动人口二代占比将增至65.63%,10年内上升15个百分点。
流动人口二代可能面临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很大程度上将是我国青壮年劳动力的问题,也是关乎中国未来发展动力和可持续性的大问题。具体而言,成年流动人口二代面临以下困境:
一是心理困境。《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7-2018)》显示,随迁儿童和留守儿童的焦虑、抑郁和孤独感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流动人口二代。早年留守或随迁经历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很可能持续到流动人口二代成年以后,根据严重程度不同,其心理问题可以分为社会疏离感、道德失范和法律失范三个层次。
二是教育困境。流动人口二代的高等教育升学率要明显低于非流动人口二代。2020年,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只有25.6万名在流入地报名高考,仅占当年全国总数的2.39%。流动人口二代高等教育升学率低,与其早年留守或随迁经历过程中的教育获得紧密关联。对随迁子女来说,面临难以享受到流入地优质教育资源的“入学难”,以及绝大多数随迁子女难以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升学难”。流动人口二代成年后接受高等教育的概率也不高,大多进入专科、职业学校或直接选择务工。
三是就业困境。在地缘政治冲突、全球经济衰退等背景下,外贸、运输、餐饮、制造加工等很多行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成年流动人口二代群体就业不稳定性升高。与此同时,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增加了流动人口二代的就业难度。在产业升级转型过程中,数字经济、虚拟经济的蓬勃发展,多种新技术、新行业、新业态不断涌现,低技术含量、劳动密集型的岗位呈现减少趋势,普遍受教育水平较低的流动人口二代正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
四是婚姻困境。根据民政部数据,2018年,我国单身成年人口高达2.4亿,接近全国人口的1/5。婚恋的“内卷”困境使流动人口二代组建家庭变得更加困难。对于留守原籍的流动人口二代,在男多女少的性别失衡推动下,彩礼、酒席等婚姻费用不断抬升。对于仍处于流动状态的流动人口二代,如果在原籍地寻找对象,同样面临费用的问题;而如果在流入地寻找,他们在婚恋市场的竞争力往往相对较差。
应对流动人口二代成年后面临的问题,既要对症也要预防。对症,指的是针对当前已经成年的流动人口二代制定保护性的政策措施;预防即是面向当前仍处于留守或随迁的未成年流动人口二代,尽早采取预防性政策措施,防止他们成年后陷入类似困境。
对于成年流动人口二代,在政府的引导和资源支持下,依托用人单位、社区或工会等组织,负责本企业、辖区内流动人口二代的识别和帮扶。第一,动员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为流动人口二展适宜的技术指导与文化培训,帮助其更好融入流入地城市生活,适应产业技术的转型升级。第二,在流动人口二代集中的企业或社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活动,及时干预和缓解流动人口二代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压力与精神焦虑。第三,在企业不同部门或不同企业之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交友联谊活动,为解决流动人口二代面临的婚姻问题创造条件。
针对当前尚未成年、仍留守家乡或跟随父母随迁的流动人口二代,要着力于优化其教育与心理情况。第一,建议开发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系统,实现家校师生间的信息交互、情感交流,精准关爱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第二,切实解决好随迁儿童义务教育入学难、升学难问题。在逐渐增加公办学校学位供给的基础上,继续增加民办学校学位补贴数量,使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和获得民办学位补贴的比例持续增加。不断深化异地中考、高考制度改革,保障随迁子女公平的受教育权利。第三,建立多层次的留守儿童和随迁儿童心理健康保护网络。以省为单位,建立省级留守儿童、随迁儿童心理健康中心,在每个市建立分中心。构建全省心理健康指导、监护网络,形成留守儿童、随迁儿童心理档案库,动态关注流动人口二代心理健康。第四,进行恰当适度的新闻媒体宣传,营造关爱留守儿童、随迁儿童的良好氛围。(作者分别是国家级青年人才学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口与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口与健康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