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饭饭妈
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买东西也特别的方便,基本每周都会去超市一次,超市里琳琅满目的产品数不胜数,吃的喝的大家都可以随心所欲买到自己喜欢的,而零食这种食品,基本都是每个家庭里都必备的,尤其是有小孩的家庭里,去超市多少都会买点零食给孩子吃。
这不昨天刚去超市采购回来,路上遇到豆豆妈妈就聊了几句。
豆豆妈妈说:她刚带孩子去看牙医回来。
我问豆豆妈妈:孩子牙齿怎么了?
豆豆妈妈说:豆豆最近老喊牙疼,去医院检查了,医生说豆豆有轻微的龋齿情况,让她要注意口腔卫生等。
我开玩笑说:豆豆你是不是经常吃糖,把牙吃坏了呀?
豆豆说:他不喜欢吃糖。
后来豆豆妈妈说,豆豆龋齿不是吃糖造成的,平时也很少吃糖。听到这个答案蛮意外的,由于自己是当妈的,遇到孩子各种问题都会想了解一下,所以就刨根问到底,跟着豆豆妈妈去了她们家,一路上豆豆妈妈跟我说明了,导致宝宝出现龋齿的各种原因,我整理了一下,下面分享给大家。
导致宝宝出现龋齿的罪魁祸首,真不全是“糖果”的错,这个锅糖果可不全背!
很多家长都以为孩子只有吃多了糖果,才会导致孩子蛀牙或者出现龋齿的情况,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但听了豆豆妈妈说后,才知道真不全是“糖果”的错,这个锅糖果可不全背。虽然糖果是甜食,确实会引起蛀牙的可能,但除了糖果之外,细菌也是导致孩子出现龋齿的最大“元凶”,尤其是那些喜欢把自己吃过的食物给孩子吃的家长,或者是孩子吃一口,家长吹一口又给孩子吃的习惯,大人的口腔里面有细菌,这样的方式容易把细菌传染给孩子,从而容易引起孩子出现龋齿,所以家长不要一味的觉得是糖果的问题,其实问题在于自己本身的习惯。
不得不说现在的孩子出现各种各样的口腔问题也是蛮普遍的,所以平时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口腔问题,帮助孩子养成刷牙的良好习惯,保护好孩子的牙齿,还有就是这几件事情家长要重视!
家长嘴巴吃过的东西不要给还吃,也不要帮助宝宝吹凉,或者共用餐具
很多老一辈的人带娃,给还吃东西的时候,怕孩子烫到,都会用自己的嘴巴尝试温度,或者怕宝宝不好吞咽食物,还会嚼烂了喂给宝宝吃,其实这样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大人的口腔里面有残留细菌,这样的喂养方式容易把细菌传染给孩子,孩子就容易得龋齿了。还有就是餐具不要共用,自己用自己的那一份,共用餐具也是会间接把细菌传染给孩子的。
如果担心食物太大,可以在煮的时候,切小块一些,或者用专用剪刀将食物剪碎一些也可以。以前的带娃方式现在不可取了,爸爸妈妈们也要跟老人交代清楚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尽量不要给孩子吃容易粘粘牙齿的食物
容易粘粘牙齿的食物从字面上就能知道会粘粘牙齿,而这类食物通常也更容易把食物残渣残留在牙缝里面,如果孩子没有刷牙,或者处理不干净的话,就容易破坏孩子的牙齿,比如糖果、汤圆、年糕之类的食物都是比较粘的食物,经常食用的话,会在不同程度上破坏牙齿,所以家长尽量不要给孩子吃这样的食物,另外,像年糕之类的食物,孩子吃了也不容易消化,容易增加孩子肠胃负担呢,父母要重视哦。
让孩子养成刷牙的良好习惯
刷牙是我们每日必须做的一件事,它不单单能帮助我们保护牙齿,而且还能去除口腔里面的细菌,帮助我们预防一些疾病的出现,让孩子养成刷牙的习惯,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孩子龋齿的出现。小的宝宝不会刷牙,父母可以让孩子漱口,或者用手指牙刷帮助孩子清理口腔卫生,等宝宝大一些了,就可以让宝宝模仿大人刷牙的方式,自己刷牙了,刷牙的习惯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养成的,父母要耐心。
发现孩子出现龋齿一定要及时治疗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牙齿坏了没事,等到了换牙的时候,又是一口新牙,所以就会对孩子的龋齿不管不顾。其实,龋齿属于一种细菌性的疾病,而且龋齿的细菌是会传递的,如果发现龋齿不及时治疗,其他的牙齿可能也会“遭殃”,所以如果发现孩子出现龋齿,一定要及时治疗,早治疗,孩子早受益,说真的,看到满口的龋齿也是挺可怕的,你也不想你家孩子以后满口龋齿吧。
-----------------------
一分钟认识我:亲爱的,我是饭饭妈妈,孩子怎样才能长高些?孩子什么时候上幼儿园?孩子辅食吃什么更营养?
如果您有这些育儿困惑,请关注我吧!
过年回老家,邻居3岁的小女孩来家里玩,小姑娘长得白白净净,性格也乖巧,很讨人喜欢。
但她张嘴一笑,豆苗妈就被吓到了:好几颗牙上都是黑黑的龋洞,有些还残缺不齐,简直触目惊心。
邻居也很苦恼:“我也很少给她吃糖,怎么牙齿长得这么难看?”
其实,长龋齿是因为口腔中的细菌积累多了,口腔里的糖在致病菌的作用下产生了酸,时间一长,酸就会破坏牙齿,形成龋齿。
除了吃糖,生活中的这些坏习惯也容易导致长蛀牙,我们一定要注意防范。
01生活中的“隐形糖”很多爸妈认为,只要少给孩子吃糖,就不会长虫牙。
可实际上,生活中还有很多“隐形糖”,也会偷偷地腐蚀孩子的牙齿,比如说日常生活中所吃的米饭、面包、馒头、土豆、水果等,这些食物中都含有大量的蔗糖和碳水化合物。
针对这种“隐形糖”,豆苗妈建议,每次喂食后,可以用干净的湿纱布或毛巾擦拭宝宝的牙龈,清洁牙齿。
02喝夜奶为了给宝宝提供足够的能量,母乳和配方奶中都有大量的糖分。
而很多孩子都有喝夜奶的习惯,宝宝睡得正迷糊,常常含着一口奶就睡着了。
这时,有一定粘稠度的奶液就容易附着在孩子的乳牙上,经过一晚上,在孩子的嘴里产生了大量的酸,把白白的乳牙泡成了黑黑的蛀牙。
豆苗妈建议,孩子添加辅食后,尽量慢慢戒掉孩子喝夜奶的习惯,不让奶残留在嘴里过夜。
03喝果汁美国儿科学会建议,1岁以前不要让宝宝喝果汁,特别是不要用奶瓶喝果汁。
大部分果汁的含糖量都在10%以上,比如最常见的苹果汁、橙汁,含糖量不比可乐少。
宝宝经常喝果汁,或长时间含着果汁,牙齿一直泡在糖里,就可能引发严重的蛀牙。
如果宝宝嘴馋,可以用吸管喝一点,但不要多喝。
04嚼食喂宝宝有些家长可能觉得孩子的咀嚼能力不强,吃不了硬的、大块的食物,常常把食物放在自己的嘴里嚼碎后,再喂给宝宝。
但就在嚼的过程中,大人嘴里的细菌就会粘附在食物上,传染给宝宝。这些细菌也容易引发龋齿,甚至导致胃炎、呼吸道感染。
所以,豆苗妈提醒大家,千万不要嚼食喂宝宝。平时也尽量避免亲宝宝的嘴,不要将宝宝的辅食勺子放入自己的嘴里。
也有人说,乳牙蛀了没关系,长大后不也会换掉吗?
正常情况下,孩子在6个月就开始长牙,但要等到12岁恒牙才完全萌出,这意味着:乳牙最长可以陪伴孩子10年!
更可怕的是,乳牙坏掉了,也会传染给恒牙。
因为每颗乳牙的下方都“埋伏”着相对应的恒牙胚,一旦细菌继续深入,侵蚀到底下的恒牙胚,就导致宝宝恒牙长不出,或者一长出来就有缺损,比如牙齿拥挤、地包天、龅牙等。
豆苗妈的话:其实,宝宝牙齿出现问题,很多都是小时候的忽视造成的。
想要宝宝拥有一口贝壳般的大白牙,爸妈们最好以预防为主,培养宝宝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不要等到出现龋齿才后悔莫及哦。
编辑|斐德洛 设计|橘子
现如今有龋齿的宝宝越来越多,不管是几岁的宝宝都患有或轻或重龋齿的情况出现。有一些宝妈对此就很好奇,平时也没怎么给宝贝吃糖,可为什么依然会出现龋齿,随着现如今宝宝患龋齿的概率日渐增长,到底又是什么原因怎么造成的呢?
家住广州的王妈妈家的宝宝,今年已经三岁了。但是妈妈发现宝宝的牙齿越来越不好,一开始还没有,也就没有当回事。可是后来,满嘴的烂牙,真是给王妈妈着急坏了,赶紧送往医院检查。王妈妈说,怕孩子长虫牙,一直没有给孩子吃糖一类的太甜的食物。怎么还能长龋齿那?王妈妈被医生告知,是因为王妈妈在照顾孩子的时候,不健康的不科学的照顾方式造成的。王妈妈在照顾孩子自己吃饭的时候,喜欢用筷子把饭用自己的嘴吹得凉一点,然后再给宝贝喂进去,但不知同时也把自己的细菌传给的宝宝。还有王妈妈平时喜欢吃粘稠的食物,有时候也会给孩子吃一点,导致粘稠的食物粘在牙齿上,时间一长生出了病菌。王妈妈平时也很少给宝宝刷牙,综合王妈妈各种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了三岁宝宝满嘴都是烂牙。宝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对孩子牙齿健康一定要多注意,多观察,及时就医。
那么宝宝想要拥有一口的好牙齿,宝妈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一些什么呢?以下几点,各位家长一定要重视。
1、尽量不要给孩子吃粘性食物,规范饮食习惯
粘性食物对牙齿的害处,相信大家都知道。像东北的年糕、豆包等粘性食物,在口腔里很难咀嚼的干净,有一部分食物残渣会在牙缝中存留。在孩子刷牙的时候也很难清理干净,时间一长口腔里残渣就会产生破坏牙齿的病菌,从而破坏孩子的牙齿。粘性食物还有像汤圆、糖果、果脯果肉、巧克力等,经常吃这些东西都会在不同程度上破坏牙齿,所以说粘性食物尽量给孩子少吃,或者尽量不吃。不仅仅粘性食物对牙齿伤害大,不健康的饮食规律也有很大的伤害。在饮食中,父母不要同孩子共用餐具,饭后进行餐具消毒处理。在食用饮料的同时尽量少食用,尽可能不要用吸管,而是用口径较大的杯子直接饮用,减少饮料在口腔里停留的时间。家长更别直接对嘴吹食物,不然家长口腔的细菌很容易传给孩子。
2、按时刷牙,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牙刷已经被我们生活使用了很长时间,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刷牙,刷牙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必须事。不单单成人们需要刷牙来清洁牙齿,保障口腔健康,孩子们也需要来刷牙,进行口腔清洁。通过刷牙,可以有效的去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残留物,积极达到杀菌的作用,保障口腔健康。不能自己刷牙的小宝宝就需要父母在医生的指导下,帮助宝宝清理口腔。不仅仅刷牙,还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到医院进行口腔检查,牙齿清洁等。
3、孩子患有龋齿时家长要及时就医
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牙齿的健康情况,发现孩子患有龋齿的症状,就要及时的就医治疗,这样可以降低患有龋齿的机率,降低孩子患病的风险。经过研究表明,一些父母患有龋齿也是可以遗传给孩子的,所以说,父母如果患有龋齿,孩子就有机率患病,家长一定要多注意,及早就医,降低患病风险。
父母想要孩子远离龋齿,不仅仅要让孩子少吃糖,还要家长重视以上三点。家长们为保护您孩子牙齿健康,从现在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