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风水 > 住宅风水

满族有多少人口(满族有多少人口2023年)

时间:2024-01-19 15:40:07 作者:往事如风 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清朝核心满族才几十万人口为何可以统治上亿人口200多年?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文章/历史卓文君

作者/历史卓文君

提到清朝,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应该就是晚清时期,清政府的无能和行径了,以至于人们都忽略了清朝前中期的强大。如果你仔细研究会发现,清朝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清朝黄龙旗

清朝是由满族建立的我国封建主义制度下的最后一个帝制,也是历史上最后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存在时间最长的朝代,区区不足几十万人口的满族竟能统治人口多达上亿的汉族人民和其他民族长达二百多年,他们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一、建立汉蒙八旗制度

公元一六一六年,女真族首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与明朝争夺天下。之所以选择后金作为国号,是因为他们是金朝女真族的后裔。后金建立后,四处吞并周边势力,袭扰明朝边境,不断发展壮大。最终于一四年入关,成功取代明朝,成为天下的统治者。

努尔哈赤

然而,少数民族毕竟有着人口不足的先天缺陷,面对有着近亿人口的汉族人民以及其他民族,清王朝为了能够稳定统治,确保王朝能够延续下去,制定和采取了许多的制度和方法。

早在后金刚建立的时候,为了方便管理,努尔哈赤便为女真族设立了八旗制度。所谓八旗制度,就是将人口和军队按照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种颜色不同的旗帜区分开来,以此来编户入籍,每旗设旗主一人。其中,镶黄旗最为尊贵,其成员大多是皇亲国戚或者和皇帝有血缘关系的人,由皇帝直接统领,因此,皇帝既是镶黄旗的旗主,又是整个八旗的统治者。后经发展又将镶黄旗、正黄旗和正白旗列为上三旗,凌驾于其他五旗之上。

八旗制度

而在夺取全国之后,清朝又仿照满八旗的形式,在原有的基础上,设立了汉八旗和蒙八旗。旗主皆为臣服于清朝统治的汉族和蒙古族将领。

汉八旗和蒙八旗的设立,大大提高了清朝统治者管理其他民族的办事效率,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王朝的统治基础,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有百姓不服从满族统治的现象的发生。

骁勇善战的八旗军

而且设立汉八旗和蒙八旗,在维护基础的同时,还增强了清朝的军事实力。到了康熙时期,满八旗早已变得腐化堕落,没有了昔日的骁勇。以至于吴三桂反清造反的时候,满八旗的战斗力根本不足以与之一战,还是依靠汉八旗和蒙八旗的军队,才平定了这场战争。

二、大力发展经济,给民众以富足的生活

我国古代是以农耕为主的农业社会,农民是最大的社会群体,有着尤其重要的地位。纵观历朝历代的农民大起义,无一不是因为时局不稳,百姓饥寒交迫,吃不饱肚子,实在生活不下去了,才造的反。要是百姓都能富足,吃得饱,穿得暖,社会能够安定,鬼才愿意造反。

农耕社会

前明之所以灭亡,其中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注重民生,对于老百姓艰苦的生活现状视而不见。明朝末年,各种气象灾害和自然灾害频发,地里的作物产量低下,导致社会生产力和劳动力严重不足,老百姓吃不饱饭,很多人被活活饿死,人们为了活命不得不走上造反的道路。像李自成的大顺军,全都是由农民组成的。

明朝灭亡的教训就在那里摆着,清朝统治者深谙这个道理,于是大力发展经济和农业。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是万事之本,只要经济搞好了,其他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经济发达了社会自然就能安定。因此,清朝着力于发展经济,历任君主都勤勤恳恳,精于治理天下,为此,清朝还制定了近乎于苛刻的皇子培养制度,从小便培养未来继承人治理天下的能力。

而农业则是立国之本,只要让老百姓都能吃得饱饭,他们自然不会出现。于是清朝大力发展农业,注重各种灾害的治理和防治。劝课农桑,积极推广高产作物,鼓励生产。每年的春天,皇帝还亲自以身作则去农田里劳作。

雍正皇帝耕织图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代君主的不懈努力,清朝出现了我国古代史上最后一个繁荣时期“康乾盛世”。该盛世的出现,使民众的获得感有了保障,有力地维护了清朝的统治,稳定了社会安定,巩固了满人的统治基础。

三、八股取士 以汉治汉

清朝的统治者吸取了前车之鉴金朝和元朝的教训,注重缓和民族矛盾,尽量不去压榨和残害其他民族,反而着重提拔其中的优秀人才,以汉治汉。

早在皇太极时期,满族的统治者便意识到,要想彻底征服中原,仅仅依靠本族的力量远远不够,还得依靠被统治的对象——汉人的帮助才行。于是,皇太极对于投诚来的汉族官员大力提拔重用,每逢打仗时俘虏的汉族将领,他也是尽量劝降,为己所用。

清朝大臣上朝

应该说,皇太极的做法收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如早期投靠清朝的李永芳,洪成畴,尚可喜,孔有德,耿仲明,吴三桂等人,后来皆成为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为清朝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夺取天下之后,清朝统治者还大力笼络汉人中的士族豪绅,许以高官厚禄或丰厚报酬,使其作为代理人,由他们来帮助自己管理土地和百姓。并且利用汉人传统的科举制来挖掘人才,提拔拉拢地主士绅。

科举制延续至清朝时,已经存在了一千多年,其所考的内容较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而且性质和作用也与之前不可同日而语。

科举考试

科举制自明朝以来开始试考“八股文”,即历史上有名的“八股取士”。所谓“八股”,即考试内容全部围绕四书五经等经史子出题,对答的时候必须要引经据典,以古人的口气来答题,在这种严格体制的要求下,举子们的自由发挥被限制,无法发挥丰富的想法,为了逢迎主题,不得不写一些对清朝统治有益的话。

而且八股文所考的内容多是些陈篇旧章,或是些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严重脱离实际,跟不上时代。没有多大实用性,以此为题所考出的举子秀才等并不见得能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所被录取的对象也大多是以地主世绅以及他们的孩子为主。

考试放榜日

在这种体制下选出来的举子,自然而然成了满族在中国统治汉人的代理人,他们与满族一起,构成了最强大的利益集团,这是满清可以几十万人统治汉人上亿人的关键。

四、“文字狱”,清朝的愚民政策

除此之外,为了限制国民的思想,维系王朝的统治,清朝还大兴文字狱,这是一种与八股文相配套的愚民措施。文字狱其实也是自很早就已经存在,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时代。明朝时,朱元璋为了加强统治大兴文字狱,到了清朝时则愈演愈烈。所谓的文字狱,就是因为在文章中出现敏感词汇,而被过度解读或者被别有用心者借文章的内容故意陷害作者,而制造的冤案。

文字狱

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文字狱实际上就是清朝统治者为了维系统治,禁顾民众思想所推行的一种酷刑手段,有清一代因文字狱而被含冤抄家,问斩或诛九族的文人墨客数不胜数,其中不乏如查嗣庭、胡中藻、庄延龙等学识渊博的官员。

因言获罪的文字狱

应该说,文字狱确实帮助清朝维系了统治,成功限制了民众的思想,但这种做法还是有不弊端的。它限制了文化的发展,阻碍了文明的进步。由于一味的墨守成规,导致清朝的思想文化严重落后,只能稳步于现状,无法向前发展,而与此同时,西方的资本主义萌芽已经悄然萌发,这也导致了清朝在国际上被西方反超,为后来清朝一直被西方侵略,只能签订各种丧权辱国的条约,埋下了伏笔。

五、闭关锁国,国门紧闭

清朝的历代统治者都有一个通病,就是盲目自大,以天朝上国自居,不将任何国家和外国的东西放在眼里,总是以俯视的姿态来看待其他国家。

乾隆皇帝像

要说其中的代表应该就是乾隆皇帝了,18世纪末,英国使者马加尔尼奉英王之命率领使团访华,希望能够和大清国建立正常平等的商贸关系,然而,乾隆竟然说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之类的话来,语气中带着对英国的蔑视,由此可见,清朝统治者的盲目自信已经到了自负的程度。

马戛尔尼访华

另一方面,清朝统治的二百多年间,民族矛盾始终没有被彻底解决,反清势力此起彼伏,清朝也进行过多次镇压,许多人为此远渡重洋,去海外囤积实力。鉴于这种情况,清朝颁布了海禁政策,严禁人们出海。正是出于对民众出海凝聚抗清力量的恐惧,使得清朝统治者将国门紧闭。

闭关锁国的政策,一方面安定了王朝的统治,安定了社会局面,保障了清朝商贸不受外来势力冲击,并且成功抵御了当时正在兴起的殖民扩张运动;另一方面,也使得清朝愈加的封闭,远远落后于世界上的多数国家,致使许多先进的文化知识和教育无法被传播进来,国民整体素质严重落后,导致了清朝后来一系列被侵略,被压迫事件的发生。

被侵略的大清朝

评价

满清统治者为维系统治所做的一系列努力,使得这个仅有几十万人口的少数民族成功统治拥有上亿人口的其他民族的中国近二百七十多年,这期间也使得满族人口得到了发展。应该说,这是其政策的成功。然而,其中有一些做法,却是有利有弊,甚至是弊大于利的,如文字狱和闭关锁国。

从清朝统治者的角度来看,文字狱的设立,虽然保障了王朝的统治,但若从中华民族的整体来看,它造成了大量人才的流失,在中国的文化史上是一场浩劫;而闭关锁国政策所带来的影响则更为恶劣,它限制了中国的发展,阻碍了民族的进步,使中国在世界发展史上迟滞不前,在世界民族之林中,长期处于落后地位。应该说,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造成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点击“关注”,每天第一时间获取精彩内容。

清朝核心满族才几十万人口为何可以统治上亿人口200多年?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文章/历史卓文君

作者/历史卓文君

提到清朝,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应该就是晚清时期,清政府的无能和行径了,以至于人们都忽略了清朝前中期的强大。如果你仔细研究会发现,清朝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清朝黄龙旗

清朝是由满族建立的我国封建主义制度下的最后一个帝制,也是历史上最后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存在时间最长的朝代,区区不足几十万人口的满族竟能统治人口多达上亿的汉族人民和其他民族长达二百多年,他们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一、建立汉蒙八旗制度

公元一六一六年,女真族首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与明朝争夺天下。之所以选择后金作为国号,是因为他们是金朝女真族的后裔。后金建立后,四处吞并周边势力,袭扰明朝边境,不断发展壮大。最终于一四年入关,成功取代明朝,成为天下的统治者。

努尔哈赤

然而,少数民族毕竟有着人口不足的先天缺陷,面对有着近亿人口的汉族人民以及其他民族,清王朝为了能够稳定统治,确保王朝能够延续下去,制定和采取了许多的制度和方法。

早在后金刚建立的时候,为了方便管理,努尔哈赤便为女真族设立了八旗制度。所谓八旗制度,就是将人口和军队按照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种颜色不同的旗帜区分开来,以此来编户入籍,每旗设旗主一人。其中,镶黄旗最为尊贵,其成员大多是皇亲国戚或者和皇帝有血缘关系的人,由皇帝直接统领,因此,皇帝既是镶黄旗的旗主,又是整个八旗的统治者。后经发展又将镶黄旗、正黄旗和正白旗列为上三旗,凌驾于其他五旗之上。

八旗制度

而在夺取全国之后,清朝又仿照满八旗的形式,在原有的基础上,设立了汉八旗和蒙八旗。旗主皆为臣服于清朝统治的汉族和蒙古族将领。

汉八旗和蒙八旗的设立,大大提高了清朝统治者管理其他民族的办事效率,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王朝的统治基础,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有百姓不服从满族统治的现象的发生。

骁勇善战的八旗军

而且设立汉八旗和蒙八旗,在维护基础的同时,还增强了清朝的军事实力。到了康熙时期,满八旗早已变得腐化堕落,没有了昔日的骁勇。以至于吴三桂反清造反的时候,满八旗的战斗力根本不足以与之一战,还是依靠汉八旗和蒙八旗的军队,才平定了这场战争。

二、大力发展经济,给民众以富足的生活

我国古代是以农耕为主的农业社会,农民是最大的社会群体,有着尤其重要的地位。纵观历朝历代的农民大起义,无一不是因为时局不稳,百姓饥寒交迫,吃不饱肚子,实在生活不下去了,才造的反。要是百姓都能富足,吃得饱,穿得暖,社会能够安定,鬼才愿意造反。

农耕社会

前明之所以灭亡,其中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注重民生,对于老百姓艰苦的生活现状视而不见。明朝末年,各种气象灾害和自然灾害频发,地里的作物产量低下,导致社会生产力和劳动力严重不足,老百姓吃不饱饭,很多人被活活饿死,人们为了活命不得不走上造反的道路。像李自成的大顺军,全都是由农民组成的。

明朝灭亡的教训就在那里摆着,清朝统治者深谙这个道理,于是大力发展经济和农业。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是万事之本,只要经济搞好了,其他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经济发达了社会自然就能安定。因此,清朝着力于发展经济,历任君主都勤勤恳恳,精于治理天下,为此,清朝还制定了近乎于苛刻的皇子培养制度,从小便培养未来继承人治理天下的能力。

而农业则是立国之本,只要让老百姓都能吃得饱饭,他们自然不会出现。于是清朝大力发展农业,注重各种灾害的治理和防治。劝课农桑,积极推广高产作物,鼓励生产。每年的春天,皇帝还亲自以身作则去农田里劳作。

雍正皇帝耕织图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代君主的不懈努力,清朝出现了我国古代史上最后一个繁荣时期“康乾盛世”。该盛世的出现,使民众的获得感有了保障,有力地维护了清朝的统治,稳定了社会安定,巩固了满人的统治基础。

三、八股取士 以汉治汉

清朝的统治者吸取了前车之鉴金朝和元朝的教训,注重缓和民族矛盾,尽量不去压榨和残害其他民族,反而着重提拔其中的优秀人才,以汉治汉。

早在皇太极时期,满族的统治者便意识到,要想彻底征服中原,仅仅依靠本族的力量远远不够,还得依靠被统治的对象——汉人的帮助才行。于是,皇太极对于投诚来的汉族官员大力提拔重用,每逢打仗时俘虏的汉族将领,他也是尽量劝降,为己所用。

清朝大臣上朝

应该说,皇太极的做法收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如早期投靠清朝的李永芳,洪成畴,尚可喜,孔有德,耿仲明,吴三桂等人,后来皆成为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为清朝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夺取天下之后,清朝统治者还大力笼络汉人中的士族豪绅,许以高官厚禄或丰厚报酬,使其作为代理人,由他们来帮助自己管理土地和百姓。并且利用汉人传统的科举制来挖掘人才,提拔拉拢地主士绅。

科举制延续至清朝时,已经存在了一千多年,其所考的内容较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而且性质和作用也与之前不可同日而语。

科举考试

科举制自明朝以来开始试考“八股文”,即历史上有名的“八股取士”。所谓“八股”,即考试内容全部围绕四书五经等经史子出题,对答的时候必须要引经据典,以古人的口气来答题,在这种严格体制的要求下,举子们的自由发挥被限制,无法发挥丰富的想法,为了逢迎主题,不得不写一些对清朝统治有益的话。

而且八股文所考的内容多是些陈篇旧章,或是些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严重脱离实际,跟不上时代。没有多大实用性,以此为题所考出的举子秀才等并不见得能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所被录取的对象也大多是以地主世绅以及他们的孩子为主。

考试放榜日

在这种体制下选出来的举子,自然而然成了满族在中国统治汉人的代理人,他们与满族一起,构成了最强大的利益集团,这是满清可以几十万人统治汉人上亿人的关键。

四、“文字狱”,清朝的愚民政策

除此之外,为了限制国民的思想,维系王朝的统治,清朝还大兴文字狱,这是一种与八股文相配套的愚民措施。文字狱其实也是自很早就已经存在,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时代。明朝时,朱元璋为了加强统治大兴文字狱,到了清朝时则愈演愈烈。所谓的文字狱,就是因为在文章中出现敏感词汇,而被过度解读或者被别有用心者借文章的内容故意陷害作者,而制造的冤案。

文字狱

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文字狱实际上就是清朝统治者为了维系统治,禁顾民众思想所推行的一种酷刑手段,有清一代因文字狱而被含冤抄家,问斩或诛九族的文人墨客数不胜数,其中不乏如查嗣庭、胡中藻、庄延龙等学识渊博的官员。

因言获罪的文字狱

应该说,文字狱确实帮助清朝维系了统治,成功限制了民众的思想,但这种做法还是有不弊端的。它限制了文化的发展,阻碍了文明的进步。由于一味的墨守成规,导致清朝的思想文化严重落后,只能稳步于现状,无法向前发展,而与此同时,西方的资本主义萌芽已经悄然萌发,这也导致了清朝在国际上被西方反超,为后来清朝一直被西方侵略,只能签订各种丧权辱国的条约,埋下了伏笔。

五、闭关锁国,国门紧闭

清朝的历代统治者都有一个通病,就是盲目自大,以天朝上国自居,不将任何国家和外国的东西放在眼里,总是以俯视的姿态来看待其他国家。

乾隆皇帝像

要说其中的代表应该就是乾隆皇帝了,18世纪末,英国使者马加尔尼奉英王之命率领使团访华,希望能够和大清国建立正常平等的商贸关系,然而,乾隆竟然说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之类的话来,语气中带着对英国的蔑视,由此可见,清朝统治者的盲目自信已经到了自负的程度。

马戛尔尼访华

另一方面,清朝统治的二百多年间,民族矛盾始终没有被彻底解决,反清势力此起彼伏,清朝也进行过多次镇压,许多人为此远渡重洋,去海外囤积实力。鉴于这种情况,清朝颁布了海禁政策,严禁人们出海。正是出于对民众出海凝聚抗清力量的恐惧,使得清朝统治者将国门紧闭。

闭关锁国的政策,一方面安定了王朝的统治,安定了社会局面,保障了清朝商贸不受外来势力冲击,并且成功抵御了当时正在兴起的殖民扩张运动;另一方面,也使得清朝愈加的封闭,远远落后于世界上的多数国家,致使许多先进的文化知识和教育无法被传播进来,国民整体素质严重落后,导致了清朝后来一系列被侵略,被压迫事件的发生。

被侵略的大清朝

评价

满清统治者为维系统治所做的一系列努力,使得这个仅有几十万人口的少数民族成功统治拥有上亿人口的其他民族的中国近二百七十多年,这期间也使得满族人口得到了发展。应该说,这是其政策的成功。然而,其中有一些做法,却是有利有弊,甚至是弊大于利的,如文字狱和闭关锁国。

从清朝统治者的角度来看,文字狱的设立,虽然保障了王朝的统治,但若从中华民族的整体来看,它造成了大量人才的流失,在中国的文化史上是一场浩劫;而闭关锁国政策所带来的影响则更为恶劣,它限制了中国的发展,阻碍了民族的进步,使中国在世界发展史上迟滞不前,在世界民族之林中,长期处于落后地位。应该说,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造成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点击“关注”,每天第一时间获取精彩内容。

建国之后,满族人口普查竟然只有8万人左右,很多人都不敢承认

姓氏可谓是一个人的名片,中国一直都就有百家姓之说,而且,古时候小孩子的启蒙读物就是《百家姓》。汉族的姓氏我们都很熟悉,那么,满族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谈谈满族人的姓氏问题。

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是满族的故乡。满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以及后来的挹娄、勿吉、靺鞨和女真。满族虽然是少数民族,但是,他们的姓氏可不少,编一本《满洲百家姓》肯定没问题。清朝入关后,大概有六百多个姓氏。其中,比较尊贵的姓氏就是我们熟悉的满洲八旗。满族是游牧民族,姓氏大多来源于部落名,或者取山川、河流、图腾这些为姓。

例如:八旗之一的叶赫那拉氏就是叶赫部落的后人,而钮钴禄氏就是用部落图腾作为姓氏的,还有宁古塔、乌苏里这些则是以地域名为姓。这些姓氏不一定是由满族人后来所创造,也有可能是女真人的古姓流传下来的,且满清姓氏的三分之一都是《金史》中记载过的女真人的姓氏。女真族也曾经显赫一时,南征北战,一些蒙古族投降后金之后,便被称为“旗人”,他们的姓也成为了满洲姓氏中的一部分。

作为游牧民族的满族人,一般居住在水草丰茂的地方,方便放牧。这种原始的生活方式非常简单,所以,最初他们连姓都没有,只有一个名字作为称呼彼此的代号。但是,随着与外族人的联系变多,大家就发现一个问题:会重名啊!就比如说,一开始你家那片儿的人都喊你大郎,后来,你出村了,发现隔壁村的也叫大郎。这可咋区分呢?那么,你可以在名字前加上村子的名字,这后来就演变成了姓。

慈禧太后就是叶赫那拉氏的族人,叶赫是一个部落,那拉是一条河的名字,也是说:这个人是叶赫部落、那拉河边的人。

辛亥革命之后清廷覆亡,旗营解散,粮饷停发,八旗制度彻底垮台,对满族的影响是巨大的。八旗制度枷锁的打破,使满族从被少数贵族奴役、驱使和战争的生活中解放出来,但是,在军阀统治时期严重民族歧视的背景下,他们从赖饷而食转向自谋生计,这期间,则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过程。

这期间,一部分满族人一下从王公贵族变成了人人喊打的对象。最终,在这种大背景下,大部分满族人选择改成了汉姓。比如:我们熟悉的京圈格格之称的关晓彤就是瓜尔佳氏的后人,而皇族爱新觉罗则改姓“金”,素有大清帝国“佟半朝”之称的佟佳氏,则基本改为佟、童等谐音姓。

钮钴禄氏不仅是八旗之一的满族大姓氏,也是女真时代的大族。乾隆的亲生母亲原本是汉人,姓钱,雍正帝宠幸钱氏后,为避免满汉不通婚的尴尬,就说她是镶黄旗的钮祜禄氏。据史书记载,钮钴禄氏分布在松花江和长白山附近。在满族话中“钮钴禄”是狼的意思,先祖把狼作为图腾,后世就以“狼”为姓氏。

但是,钮钴禄氏是经过漫长的发展才最终以钮钴禄作为姓氏的。汉人对这个姓氏的称呼发生过很多次变化,辽国时,大家把“钮钴禄”称为“敌烈氏”,金国则称为“女系烈氏”,一直到明朝,汉人才称之为“钮钴禄氏”。大清灭亡后,钮钴禄氏族人有改姓“钮”的,也有姓“郎”的。

还有一个特殊情况,就是把“钮”的金字旁去掉,改为“丑”的,当然,这个姓可能不太好取名字。值得一提的是,丑姓是汉姓中原本就有的,一般认为是公孙丑后代的旁支。

乾隆时期的大贪官和珅并不姓和,他其实是钮祜禄氏的一员。一开始取汉名“善保”,后来,在私塾读书时,他的老师觉得这个名字过于粗俗,就给他重新起了个汉语的名字和珅。“珅”在古汉语中指美玉,“和”则有温和之意,取这个名字的寓意便是:希望他能同温和的美玉一般。

后来,由于大家忽略了他的姓,就以讹传讹称呼他为“和中堂”。非要较真儿的话,则应该称其为“钮钴禄中堂”才对,因为,和珅全名应该是钮钴禄和珅。

其实呢,并不是大清亡了之后,满族人才开始汉化名字,早在清兵入关前,就有了汉化的倾向。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儿子,他和他几个哥哥的名字满族风格明显,而皇太极的名字就明显不同了,有的人认为是取汉语“皇太子”的谐音,也有人认为是谐音“台吉”, 台吉在满语中也是太子的意思。

而皇太极的第九个儿子,也就是后来的顺治皇帝,直接取了个汉名——福临。皇帝都如此,底下人更不用说,也乐于取汉名。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种局面:一些人完全用满语做名字,一些人则用满语做姓,用汉语取名字。

抗战结束后的人口普查,满族人只有80000人左右,可能连实际人口的十分之一都没有。北京承认自己是满族人的不到三千,大多数人是贵族,没办法不承认。如今,时代发展了,讲究民族团结,满族人不再受到歧视,有的人就选择恢复自己的满姓。

现今,满族人口分布于全国各地,以辽宁、河北、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自治区、北京等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多,其他散居于新疆、甘肃、宁夏、山东、湖北、贵州等省区及西安、成都、广州、福州等大中城市。可以说,满族已经越来越壮大了。

参考资料:

【《满文老档》、《满族的姓氏发展》、《辛亥革命后旗人的悲惨处境》】

我国人口最多的十大民族排名

第一名:汉族

汉族:汉族是我国的主体民族,因汉王朝而得名。汉朝以前称“华夏”或“诸夏”。汉族还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自古对各种宗教信仰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有部分人信奉佛教、道教以及教新教、天主教等。民间尊崇孔子和儒学。 天命崇拜和祖先崇拜是汉族宗教的主要传统观念。几千年来,提倡以仁为中心,重视伦理教育。

汉族历来以勤劳、富于创造精神著称。汉族历史上的经济是以农业为主,兼营家庭副业,是一种典型的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汉族的农业生产在历史上素来发达,尤其以水利灌溉和精耕细作著称于世,汉族的手工业也有相当高的发展水平。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汉族人口数量为1284446389人。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国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286311334人。在台湾,汉族占总人口的98%;在香港和澳门,汉族分别占总人口的95%和97%。除中国两岸三地外,汉族在东南亚、北美洲和西欧也有较多分布。

第二名:壮族

壮族:壮族,又称为“僮族”,源于先秦秦汉时期汉族史籍所记载的居住在岭南地区的“西瓯”、“骆越”等,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1965年10月12日,根据当时的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提议,并征得壮族人民的同意,由国务院正式批准,把僮族的“僮”改为强壮的“壮”字。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壮族的人口数为19568546人。

壮族在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壮族分布,主要聚居在南方,范围东起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西至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北达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南抵北部湾。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壮族的主要分布区。

第三名: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简称“维族”。位于我国新疆地区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维吾尔族的族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游牧于我国北方和西北贝加尔湖以南、额尔齐斯河和巴尔喀什湖之间的“丁零”。也有人认为,维吾尔族的先世与匈奴有血缘关系。该民族以农业为主,种植棉花、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擅长园艺,有中国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有自己民族语言和文字,语言为维吾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分为中心、和田、罗布三个方言。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维吾尔族的人口数为11774538人。

维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周围的绿洲是维吾尔族的聚居中心。其中尤以喀什噶尔绿洲、和田绿洲以及阿克苏河和塔里木河流域最为集中。天山东端的吐鲁番盆地,也是维吾尔族较为集中的区域。天山以北的伊犁谷地和吉木萨尔、奇台一带,有为数不多的维吾尔族定居。此外,在湖南省桃源县和河南省渑池县,也有少量维吾尔族分布。

第四名:回族

回族:回族的族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学术界一般认为回族大致形成于明代,而元代是回族形成的准备时期,明代是回族最终形成的时期。各地回族还以不同的形式参加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五四运动和中国成立,为回族人民的彻底解放指明了方向。回族信奉伊斯兰教,每年要过三个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不包括台湾省)境内回族的人口数为11377914人。

回族是中国人口较多的一个少数民族,中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分布。宁夏回族自治区是其主要聚居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拥有回族人口186.25万,占全国回族总人口的18.9%。另外,回族人口在20万以上的地区还有:北京、河北、内蒙古、辽宁、安徽、山东、河南、云南、甘肃和新疆等。

第五名:苗族

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古老的民族,其历史有五千年之久。苗族先民最先居住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其祖先是蚩尤,“三苗”时代又迁移至江汉平原,后又因战争等原因,逐渐向南、向西大迁徙,进入西南山区和云贵高原。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湘西、黔东和川黔滇三大方言。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苗族的人口数为11067929人。

苗族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

第六名:满族

满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满族的历史较为久远有两千多年。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语言为满语,文字为满文。满族是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也是一个善于博收外来文化并融汇创新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风俗文化,满族岁时风俗,多与汉族相近,但又保持着不少满族特色。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满族的人口数为10423303人。

满族人口分布于全国各地,以辽宁、河北、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自治区、北京等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多,其他散居于新疆、甘肃、宁夏、山东、湖北、贵州等省区及西安、成都、广州、福州等大中城市。

第七名:彝族

彝族:我国西南的少数民族之一,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语言为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该民族支系繁多,居住分散,经济发展不平衡服饰穿着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统计,中国境内彝族的人口数为9830327人。

彝族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区)的高原与沿海丘陵之间,主要聚集在楚雄、红河、凉山、毕节、六盘水和安顺等地,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第八名:土家族

土家族:我国西南的少数民族之一,是一个历史悠久、能歌善舞的民族。有自己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接近彝语支,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统计,中国境内土家族的人口数为9587732人。

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鄂、渝、黔交界地带的武陵山区。湖南省的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永顺、龙山、保靖、古丈等县,张家界市的慈利、桑植等县,常德市的石门等县;湖北省主要分布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来凤、鹤峰、咸丰、宣恩、建始、巴东、恩施、利川等县市,宜昌市的长阳、五峰两县;重庆市主要分布在渝东南的黔江、酉阳、石柱、秀山、彭水等区县;贵州省主要分布在黔东北的沿河、印江、思南、江口、德江等县。

第九名:藏族

藏族: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是中国及南亚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有卫藏、康、安多三种方言。7世纪初期吐蕃建政之后,吐蕃与唐朝的接触日益频繁。10世纪到16世纪,是古代藏族文化兴盛时期。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根据《2021中国统计年鉴》,藏族总人口为7060731人,其中男性3518532人,女性3542199人。

我国境内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云南迪庆、甘肃甘南等地区。

第十名:蒙古族

蒙古族: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始源于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生计。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尽管这种生存方式在现代社会被弱化,但仍然被视作蒙古族的标志。鄂温克族和土族也有时被认为是蒙古族的分支。全世界蒙古族人约为1000万人。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其中中国境内蒙古族的人口数为6290204人。

在我国蒙古族大多数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部分则分布在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青海等省区。

综上所述,我国是一个有5000年悠久历史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创造了悠久和辉煌的历史,实践证明,在我国的社会历史的发展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只有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