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别不信!人死了之后并不是没有意识,还能听到亲人们说话!
小时候就经常想一个问题,人死了之后还会剩下什么?有人说是灵魂,而这又不是仪器能够检测到的东西。电影里面常常会有一个画面,一个人死了之后,灵魂出窍,能看见生前的自己,能看见躺在病床上的自己,还有围绕在我们身边的病亲人,还能重新在自己的记忆里面再游览一遍。这些一直是电视文学作品里面的桥段,到底是不是真实可信,还有待科学考究,不过最近没有对这个课题有了最新的发现。
他们发现,人死了之后并不是没有意识的,而是依旧可以听到亲人们说话,但是是身体依旧死亡了,心跳也已经停止了。换句话来说,这意味着,你在死去的那一瞬间,你的确感受到自己被宣判死亡。
“濒死体验”是一种最新的心理疗法,想通过让你达到死亡的状态,去感受那段历程,从而让你对自己人生产生不一样的想法,更有直接影响了生活,比如原本对生活没有任何迷恋的人,想轻生的人,在经过濒死体验之后,就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渴望。那些走过一趟回来的人是这样说这段经历的,他们觉得自己真的要死了,然后过往的一切历历在目,像放电影一样重新在面前展现,直到有一刻,特别不甘心,不想自己的人生就这样结束了,于是获得了改变。这在国外,现在是很流行的心理疗法。
研究人员山姆·帕尼亚博士(Dr Sam Parnia)发现,经历过死而复生的人,大都会有一群白色的医护人员在救自己性命的场景,包括身边的人和他们的对话也清晰可见,甚至每个人的动作神态,衣服细节都像刻在他们的脑子里一样。
其实,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在人体正常死亡的时候,脑细胞还在存活,脑细胞是可以独自存活半个小时之久,也就是这段时间,你依然会有思维活动,对于你而言,你依旧处于活着的状态,直到脑细胞真的死亡那一刻,我们就会明显的感受到生命的边缘,在边缘上,我们的感觉就是灵魂出窍一般。也有人认为,这是频死体验的人的想象,没有科学依据,到底是不是真死,真死了之后是什么感受,没有人知道。
死亡一直是中国人常常避讳的话题,其实不知道死亡,根本无从生,我们国家的死亡教育其实是很欠缺的,大家都很害怕去讨论死,觉得这会带来厄运,其实能认清死亡,可以说就能认清自己,然后才能建立世界观,否则也只能是混混沌沌,不知今日何年。
说到底,灵魂,其实是我们浪漫化死亡,我们把死亡说成是可以延续的东西,你并不会因为死亡而一无所有,相反,你会因为死亡,而获得你的灵魂。而其实那些伟大的灵魂都藏匿在文字里面,藏在了经典的作品里,文学作品,艺术作品都是每一个作者生前的灵魂的一部分。
所以在当下活着的年纪,好好去珍惜自己的亲人,去好好的面对、呵护以及关心他们,给他们更好的环境。
每个人都会经历生死,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死离别是常事,在我们民间有很多讲究,一般人死了会去哪,是我们常常困惑的问题,那么,死后能找到阴间亲人吗?
在古代对于阴间的记载中有黄泉路和孟婆汤,但其中还有一个高高的石台要跨过,那便是发出阵阵阴光的望乡台。这个望乡台是人死后与阳间亲人见面的地方,但不是真的见面,只是投胎前最后望一眼在世的亲人。
根据记载,望乡台是南无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体恤众生不愿死亡、惦念家中亲人的真情实意,发愿而成。当死后的人当走到了望乡台,几乎就没有还魂的可能了,阳间的肉身这个时候也差不多都到了入柜装殓的时候了。
这个望乡台的目的是为了让已故的灵魂能够最后一眼看看自己的家乡、亲人、朋友,以及自己死亡的身躯。之后便走向转世之路。这个望乡台目的是告诉世人,不要等到后悔莫及才留下悔恨的眼泪。
这就是古人构想中的已故之人与在世之人见面的方式,至于死后在阴间能找到亲人吗?这个问题从古至今是没有对这方面有任何的说法。
阴间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活人所生存的.空间叫做阳间,而死人的空间被叫做阴间,在中国古神话和道教典籍中有着大量关于阴曹地府、鬼魂的记载。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雷蒙德·A·穆迪曾研究过并记录下的人死后49天的全过程,认为人死后确实有灵魂的存在,但是对于地狱和天堂则没有任何说法。
在我国上古神话中,也记录了阴间的样子,当人死后到达阴间有13站要走,分别是土地庙、黄泉路、望乡台、恶狗岭、金鸡山、野鬼村、迷魂殿、酆都城、十八层地狱、供养阁、鬼界堡、莲花台、还魂呀。
另外还有十殿阎王、牛头马面等等,而在西方文化传说中有得则是牛头人,人马,长角有翅膀的恶魔,堕落天使,惩罚恶人等等。
不过以上这些都是古时候人们对于死后的构想,是凭空虚造的,实际上鬼魂和地府等都是不存在的。人一生赤条条来去,生前死后皆是空。
中国有句古话说,生前做好事会上天堂,而做坏事的话会下地狱遭受酷刑,这句话一直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细细想来,这可能是正统思想用这句话来劝诫人们多做好事,少做恶事,如果恶事做多的话在死后也会经历各种各样的痛苦磨难。中国古代一些认知认为,人在死后会聚集到一个地方,可以看到之前自己死去的亲人们,也就是说人死后可以与自己的亲人团聚。
不过,更多的人认为人死后是不会和亲朋好友相聚的,因为从迷信角度来讲,人们知道,人在死后会过奈何桥,喝孟婆汤,这是人们心目中认为人死后在地狱所要做的事情,很多人从迷信角度上讲也认为人死后不会和之前的亲友相聚,可能是因为人已死,就要走上奈何桥,喝下孟婆汤,重新转世投胎了,这个时候没有办法去寻找当时已经先死去的亲友们,这也是不能在当时到地下与亲友们相聚的原因吧,站在迷信的角度上讲是这样,其实站在科学角度上讲也完全不可能在死后与亲人好友在地下相聚。
事实上,从材料科学的角度来看,并不存在作为实体的“灵魂”。虽然现代科学尚未了解生命活动的起源和详细过程,但早就知道生命也是物质的一种组织和进化形式。至少在宇宙早期,我们都是氢和氦的简单元素。比如人的呼吸等动作会引起人体素质的变化。谁能孤立一个濒临死亡的病人而不去抢救和关怀,权衡他临终时的状态变化?这种违背基本伦理的实验是不能进行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没有真的死去,而是会以另外一种方法延续下去。如今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的探索,阴间的概念也跟随着人类思维的变化,逐渐由具体变得缥缈起来了。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了,许多死者都是会进行火化,火化之后就不会像埋在地里那么麻烦。人在去世以后并不会被世界抹去,不管是后人持续传承,还是原子持续循环,他们一直都在。每一个人到了一定阶段都是会死的,如果真的存在阴间、存在魂魄,也要看每个人身前的因果报应。从宗教的角度来看,人死后在阴间是有亲人的,但是能否找到则是一个未知数了。因为每个人,都会受自己在世时做的事情的影响,各有去向,能否找到看缘分,比如说好人逝世可以上天堂,坏人死了被贬下地狱以及因果循环,六道轮回,认为人死后会投胎,进入六道轮回等等。所以可能每个人在死后会受到不同的因果报应,会去不同的地方被净化。
总之现在活着的人尽量做对自己问心无愧,对世人留影响,对社会有用之人,不要做尽死不瞑目之事,也算是愧对有生之年没有留下遗憾,就算真正的那一天来临,也不狂来人间一趟,没有白活,死而无憾!对此你怎么看,请评论区留言,说说你们的看法。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文章导语:
人们常常疑惑,为什么要在亲人去世后烧头七?头七是否真的能够让灵魂回家看望?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追溯头七的起源,以及为何它演变成了有关灵魂存在的一种说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将思考科学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未知事物的理解。
在探讨头七的由来之前,我们必须了解它的背景。头七是指一个人去世后的第七天,这一天被认为是他们在家中停留一夜的时候,以祝福和保佑家人。然后,他们将投胎转世。这就是丧葬文化中的头七。
不过,头七并非一成不变的传统,而是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和传承。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那时医疗技术不发达,也没有现代的生命迹象检测仪器。当时,人们判定一个人是否已经死亡,主要是通过"手指探鼻息"的方法,即用手指试探死者鼻子下是否还有呼吸。如果没有呼吸,就会判定为死亡,然后进行下葬。
然而,这种方法在春秋战国时期遭遇了一次有趣的挑战。根据《扁鹊仓公列传》的记载,当医者扁鹊路过虢国时,发现虢国太子正遭受丧子之痛。经过详细了解,他发现太子并非真正死亡。扁鹊采用针石刺激太子的穴位,使他苏醒过来,而此时已是太子死去的第七天。这个故事让人们开始怀疑,或许有些人在第七天之后也能够复活。因此,停尸七天然后进行下葬的传统逐渐形成,后来衍生出了"烧头七"的说法。
然而,这并不是头七的唯一来源。头七后来演变成涉及灵魂存在的说法,其中有两个主要原因。首先,封建社会的思想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头七在封建思想的外包装下逐渐远离了其原始含义。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开始相信,人死后仍然拥有灵魂,并且在头七时会回家看望家人。
其次,佛教六道轮回的影响也不可忽视。人们在亲人去世后会感到悲伤,难以释怀。有些人希望他们的亲人像太子一样在第七天复活。尽管活人死后第七天复活的例子稀少,但这种期望仍然存在。当这一期望未能实现时,一些人为了寻求心灵上的安慰,开始相信亲人的灵魂在某种程度上回到了家中。佛教六道轮回的教义进一步加强了这一观念。
或许有人会提出质疑,如果人死后没有灵魂,那么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该如何解释呢?事实上,科学一直在不断发展,未来可能会解答目前无法理解的问题。那些看似无法解释的现象可能只是人们凭空臆想的产物,而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在这个世界上确实存在着许多令人困惑的现象,这些现象超出了我们目前的科学认知。然而,正是科学的不断进步和探索,让我们有望逐一解开这些谜团。对于头七和灵魂的问题,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一些人坚信头七能够让灵魂回家看望,而另一些人可能更愿意将其视为传统习俗,与科学认知相互共存。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尊重不同的信仰和观点,同时保持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在科学和传统文化之间,或许存在着更多未被揭示的奥秘,等待着我们的探索。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民间丧葬风俗特别的地方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前面说了民间大殓风俗(见《亲人去世难免痛哭,但忌讳眼泪滴到尸体上,迷信说法不可信但怕人》一文),没有说完,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接着聊。
在收殓时,如果亡人有配偶健在,就要注意了,会有特别的风俗和小动作。
如前文说到的,在棺材底上铺“寿席”时,如果死者的配偶健在,要把席子割一半留下,待以后配偶然去世时使用,寓意是夫妻将来到阴间还睡一张床上。
这是过去福建等地的风俗,而更多地方要为阴阳两隔的夫妻“断感情”,不要让亡人有想头。
在盖寿被前会有小动作,不少地方会放“绝情”之物,让亡人不要“纠缠”生人。
有的地方会将熟鸭蛋、小石头放进棺内。这什么意思?鸭蛋在民间看来,有辟邪的属性,熟鸭蛋放进去,是希望亡人死心,不要牵挂丈夫(或妻子),除非熟鸭蛋能孵出小鸭子,石头能烂掉,只有到那一天,夫妻才会相见。
对放的“绝情”之物,有的地方是放熟鸡蛋、酱油面或其它不可生之物,意思都是一样的。
放蛋时有的地方主事者还要说话——
放鸭蛋时说——“这只鸭蛋面入棺,若会孵出鸭子仔,翁婆才当来相见!”
放石头则说:“这粒石头入棺,海水若会干,石头若会烂,翁婆才当再相见。“
也有的地方,放这些东西是让亡人“死心”,不要回来找家人,让家人不安。此时会说,“鸭蛋若出仔,你再转来;石头若会烂,你再转来!”
对夫妻某一方先死的“情感处理”方式,有的地方不是放熟鸡蛋、石头一类的绝情物,而是行“分梳”礼。
在南方有的地方,如广州,死者若为女性,而丈夫健在,会给死者簪一朵花,放进棺内,这叫“死在夫前一朵花”。同时,会折断一把木梳,短的一段投入棺内,长的一段留给生者,此举动俗称“分梳”,谐音“分疏”,寓意分别。
如果死者是男性,妻室仍在世,则不要簪花,只要“分梳”即可。
(分梳)
上述是大殓时处理夫妻感情的特别风俗,不同地方的处理方式并不一样,但目的都一样,就是让亡人对生者“绝念想”,不要牵挂。
除了有配偶的有特别的讲究,收殓时还有一些地方要注意。
一般亡人脸上还会覆上面布,此布一般1尺2寸见方。亡人蒙脸风俗,据说起于清初,承蒙恩的明朝遗老死后要求这样做,意思是无颜去见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
随葬品也是在大殓时放入的。
死者在生前阳间生活用品、喜欢的东西都会放入,如梳子、镜子,金银器物、玉器等。
要注意的是,亡人生前身体上落下的东西也要放进棺内,老话说这是让死者落个整身子。如脱落的牙齿、剪下的指甲、头发等,都装入一个小红布袋,放入棺内。
特别是太监,死时一定要将“做男人根本”放进去的,在当初阉割时会风干,收藏好,等百年后入棺。
(老人准备的寿村)
有的地方会在棺内放两块砖做枕头,砖内刻写死者的姓名、世系、生卒年月日等,称为“合砖”,相当于墓志。有的地方称之为“内碑”,使用方法不同,有的地方内碑,男性置于脚下,女的放在头部。
据我了解,亡人的枕头很多地方并不用砖,而是使用俗称的“鸡鸣枕”。枕内塞有银纸、鸡毛、狗毛、茶叶什么的。这种枕头有“闹钟”功能,死者不至于在去阴间报到时忘了时辰,有鸡打鸣呢;也不至迷路,有狗带着呢。
有的地方会在棺内放“镇物”,如生铁、石块什么的。
大殓时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尸身进棺时一定要先让脚先进去,这叫“立进”,而不是躺着进去。
尸身放入棺中后,手里要拿东西的,一般手上要持桃枝,桃枝上还系打狗饼、粽子什么的。右手持扇子或是手帕。这在小殓时已准备了。
中国迄今在世最早的粽子,就是从棺内发现的。
1988年9月,江西德安发现一座宋墓中出土了一口完整的棺材,棺内女尸完好,棺内有大批比较完整的丝织衣物,包括袍、裙、裤等。在死者的右手上,考古人员发现了一支40公分长的桃枝,枝上系着两个粽子。
为什么桃枝上系粽子?桃枝是辟邪的,俗称“打狗棍”,如果没有桃枝,有的地方会用芦柴杆替代。
而粽子是为阴间恶狗准备的,哄骗恶狗,有吃的就不咬了。粽子有季节性,很多地方就是串饼子,俗称“打狗饼”。
反正不论放什么,死者忌讳空手。
有的地方讲究“左手执金,右手执银”,有钱的人家会让死者左手拿一个金元宝,右手拿一个银元宝。穷人也会让手拿铜钱、硬币什么的,即使一贫如洗之家,也会让死者手里握着手帕,或是放一饭团。
(金元宝)
(银元宝)
(注,部分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