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虎

民国年号对照表(民国三十八年怎么算)

时间:2024-01-15 06:24:24 作者:几分真心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中华纪年表

清:宣统灭亡是从1911年。中华元年就是1912年。

元年:1912年

二年:1913年

三年:1914年:

四年:1915年

五年:1916年:

六年:1917年

七年:1918年

八年:1919年

九年:1920年

十年:1921年

十一年:1922年

十二年:1923年

十三年:1924年

十四年:1925年

十五年:1926年

十六年:1927年

十七午:1928年

十八年:1929年

十九年:1930年

二十年:1931年

二十一年:1932年

二十二年:1933年

二十三年:1934年

二十四年:1935年

二十五年:1936年

二十六年:1937年

二十七年:1938年

二十八年:1939年

二十九年:1940年

三十年:1941年

三十一年:1942年

三十二年:1943年

三十三年:1944年

三十四年:1945年

三十五年:1946年

三十六年:1947年

三十七年:1948年

三十八年:1949年

从38年(1949年)退出大陆,逃到台湾,继续用年号,从此大陆在无年号。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人民币中的纪年和公元纪年的双年号纸币

现在我们所使用的人民币流通币(包括流通纸币和流通硬币),以及用来收藏的人民币纪念币(包括普通纪念币、贵金属纪念币、纪念钞),在钱币的正面或背面都是有一个公元纪年的发行年号。

奥运钞

比如第五套2019版五元流通纸币(年号2019年),白三花流通硬币里的2019版白菊花一元(年号2019年),2022版第二轮生肖虎普通纪念币(年号2022年),2008年北京奥运会纪念钞(年号2008年),1985年熊猫金银铜套币(年号1985年)等。

1985年版熊猫12.7克精制铜币

这些人民币中,我们所看到的不管是流通币还是纪念币,上面的年号都是用公元纪年的方式.但是在建国前后发行的人民币第一套流通纸币中,很多版别其实都是有两种纪念方式的年号的,一般在纸币的正面为纪年(中华xx年),背面为公元纪年(19xx).

第五套2019版20元

包括最早发行的人民币——和央行同龄的双年号(中华三十七年及1948年)灌田与矿井十元券,这张1948年12月1日央行成立当天发行的第一种人民币,就是有纪年和公元纪年两种年号同时出现在一张纸币上面的。

第一套灌田与矿井十元

同时还有很多第一套早期版别纸币都是这样纪年和公元纪年同时出现的双年号纸币,如双马耕地一千元(38年和1949年),正阳门五百元(38年和1949年),万寿山一百元(37年和1948年)等。

第一套双马耕地一千元

这主要是由于1949年10月1日前,国名都还没有确定下来,甚至有传闻当时确定国名的时候还有人提议继续沿用中华的国名,以便于继承在国际上的地位,比如在联合国的五常地位等。

第一套正阳门五百元

至于纪年方式更是没有确定,但人民币还要继续发行,只能先采用之前的纪年和国际通用的公元纪年两种纪年方式并用。而1948年底到1949年初的时候,战争还未停止,人民币的发行更是解放一地区,发行一地区,这也是造成第一套流通纸币版别品种较多较杂乱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一套工农像一元

甚至于,到了1949年11月5日发行的驮运一百元纸币,上面的年号还都是38年和公元1949年并用的情况。

第一套驮运一百元

另外,还有就是前几年和纪年一起被币商热炒的部分人民币面值中的“贰”字两横问题,也是这时期最常见的情况,因为不止是“贰”字两横在上还是在下,还有“、”点在下面的呢(排云殿贰佰元)。

第一套排云殿贰佰元

其实这在当时都是正常情况,只不过是当时汉字书写方式和字体还没有开始规范化的结果,和纪年一样,都是特殊时代的特殊产物罢了。

收割贰佰元

而不是那些币商们热炒的所谓“人民币上竟然带纪年的年号,这是错版钞”、“人民币上面'贰‘字两横书写方式不对,这也是错版钞’”等情况。

第一套推煤车贰拾元

当然了,这种纪年和公元纪年的双年号同时出现在同一张纸币上面的情况只存在于早期(1948年底到1949年底)第一套流通纸币中,从1950年开始的后期第一套流通纸币的发行中,就不再有这样的情况了,统一为公元纪年的年号。

第一套牧马图一万元

而后来的第二套流通纸币以及第一套流通硬币,还有更晚的贵金属纪念币和普通纪念币以及纪念钞里,更是再也没有出现过这种纪年和公元纪年并存的双年号的情况了。

说一说中国古代重要的纪年法——年号

读中国古代史的时候,总是绕不开年号,尤其是读二十四史。小编一开始读史书的时候碰到年号也是一头雾水,后来学会边看史书边用工具书,用公元纪年法比对,渐渐地时间清晰起来,在脑海里形成了一条时间和人物的数轴,艰深晦涩的史书变得变得浅显易懂了。那么年号怎么回事?小编来说一说。

二十四史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一般由皇帝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多用帝王王侯纪年法,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此后形成制度。历代帝王新登基或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从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到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前后一共2050年,年根据《中国历史纪年表》的统计,中国的年号一共是500多个。

汉武帝刘彻

我国最早的年号为建元,为汉武帝即位第一个年号。《史记·孝武本纪》载:“其后三年,有司言元宜以天瑞命,不宜以一二数。一元曰建元,二元以长星曰元光,三元以郊得一角兽曰元狩云。”建元年号被一些人认为并不是汉武帝一即位就定名的,而是有官员为了讨好皇帝,认为“改元宜应天瑞,当用瑞命纪元,选取名号”,在武帝元鼎三年时新作出来,再往前追加所定的,据清朝赵翼的《二十二史札记》考证,年号纪年是在汉武帝十九年首创的,年号为“建元”(前140年—前135年)。

《汉书》上记载说,那年十月,汉武帝出去狩猎,捉到一只独角兽白麟,群臣认为这是吉祥的神物,值得纪念,建议用来记年,于是立年号为“元狩”,称那年(前122年)为元狩元年。可是,过了六年,又在山西汾阳地方获得一只三个脚的宝鼎,群臣又认为这是吉祥的神物,建议用来纪年,于是改年号为“元鼎”,称那年为元鼎元年。后来,人们把这记录年代的开始之年称为“纪元”,改换年号(或帝王纪年时代改称元年)叫做“改元”。

宋仁宗赵祯

一般改元从即位的第二年算起,也有一些从本年年中算起。一个皇帝在位时,也可以多次改元。明朝以前的皇帝多数都改元两次以上,一个皇帝的年号也可以有多个。例如汉武帝有11个年号,武则天在位15年有13个年号,加上垂帘听政实际掌权21年共18个年号,创下中国古代帝王年号之最。唐高宗李治在位35年,有14个年号,宋仁宗赵祯在位42年,有10个年号,也有皇帝在即位时使用前一代皇帝的年号,例如五代时期后梁的“乾化”年号、后晋的“天福”年号、后周的“显德”年号。

宋代年号通宝钱

中国年号的使用情况非常复杂。同一时期并存的,往往各有年号。还有的一年之中数次改元,几个年号重叠使用。也有自己不建年号,而沿用前朝或其他的年号。例如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的天福年号用至九年,改为开运元年。3年后,后汉刘知远称帝,不自建年号,也不沿用开运年号,而是追承天福十二年。还有许多年号在不同时期重复使用。例如建元就有5个时期在使用。还有因为避讳或者其他原因,一个年号有不同写法,例如唐殇帝的唐隆年号,又写作唐元、唐安、唐兴。

李氏朝鲜时期发行的常平通宝钱

在中国历史上的一些藩属国,通常会延用天朝年号,如朝鲜、琉球为中国藩属时,亦用中国帝王年号,是一种对天朝效忠的表现。以古代朝鲜为例,明朝亡之后,除与清朝文书往来,内部官方文书俱用明朝年号,改用中国干支或国王在位纪元,至于民间仍有坚持采用崇祯年号者,甚有直到崇祯三百余年者,与郑氏一直采用明朝永历年号,极为相似。

明宣宗时期的青花高杯瓷

年号被认为是帝王正统的标志,称为“奉正朔”。一个使用另一个的年号,被认为是藩属、臣服的标志之一。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中国的时期。五代十国时,闽国、楚国使用后梁、后唐年号,吴越国使用唐、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的年号。也因此,许多地方割据势力、少数民族,以及人民起义也常常自立年号纪年。

武则天

年号的字数一般为两字。有少数三字、四字乃至六字者。比如王莽的“始建国”,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太平真君”,武则天的“天册万岁”,“万岁登天”“万岁通天”,宋太宗“太平兴国”。最长的要数西夏景宗李元昊的“天授礼法延祚”。西夏中国历史惠帝李秉常的“天赐礼盛国庆”,据统计数目在数百以上。梁启超的统计是316个;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历史纪年表》的统计是500多个。

大明万历青花大碗

有些年号是根据两个前代年号合并而成,如贞元取自贞观开元,隆兴取自建隆绍兴,淳熙取自淳化雍熙,绍熙取自绍兴淳熙,庆元取法庆历元祐、开禧取自开宝天禧等。

明朝清朝基本上一世一元制,当然明英宗前期是正统,因为土木堡之变失位,后来南宫复辟,年号改为天顺。清朝皇太极即位时年号为天聪,改国号为清后改元崇德。在明清时期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例如嘉靖皇帝、崇祯皇帝、康熙皇帝等。

宣统帝溥仪

宣统为清朝第十二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年号,也是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最后一个年号。宣统,寓意“宣告天下王朝大统”,有为王朝统治的正当性辩护之意,自1909年启用至1912年2月12号后废除,1917年6月底,在张勋拥戴下1917年7月1号第二次登基,通电全国改六年为宣统九年。

辛亥革命后,中华废除年号纪年,而改用纪年。虽然在袁世凯称帝时使用过“洪宪”的年号,而爱新觉罗·溥仪在担任满洲国执政和皇帝时分别使用过大同和康德的年号,但是通常不为中国正统史书所承认,而认为中国皇帝的最后一个年号为清末的“宣统”。

日本宽永通宝钱

年号制度发端于中国,后来朝鲜新罗在6世纪、日本在7世纪后期、越南在10世纪都因为中国的影响,开始使用年号;古代越南、大韩帝国时期的朝鲜以及高丽、蒙古国建国初年受到中国影响,都曾使用过年号。目前仍使用年号的是仍保持君主制的日本。中国大陆、香港、澳门、以及韩国、越南因为已经废除君主制已经全面废止年号。另外中华所用的纪年和朝鲜使用的主体纪年也常被误认为是年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使用西方公元纪年。 而也有少数人提出为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丰富世界纪年文化多样性,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恢复年号的建议。

元朝至正通宝钱币

现在流行收藏热,其中古代钱币就是收藏热门,自秦始皇统一货币以来,圆形方孔铜钱为主要货币,秦流行半两钱,唐以前为五铢钱,唐流行开元钱,从宋朝开始帝王年号与国家货币紧密联系起来,每次皇帝改元一般都铸造新币种,把皇帝年号深深的烙印在钱币之上,比如崇宁通宝,万历通宝等等。年号钱币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深深的影响着中国的经济和文化。

年号,作为五千年的中华帝国时代中国皇帝的专有产物,伴随着现今文明社会,早已成为历史,但年号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它是中国历史中的精神文化遗产。

作者 孟力

范旭仑丨“二十一年阴历除夕”是公元1932年2月5日

范旭仑

纪元的月、日,用的是公历(公元或西元)。“除夕”,以干支纪年的阴历有,公历没有;除夕在公元哪一年,就是那一年的阴历除夕。比方说,今年除夕的“春晚”,就是“2021年春节联欢晚会”——谁会认作“2020年阴历除夕的春晚”?

钱锺书《石语》的“二十一年阴历除夕”,即“二十一年”里的“阴历除夕”,二十一年二月五日,公元1932年2月5日。

最干脆的证明(假如需要证明的话)是“石语”及郑孝胥“近来行为益复丧心病狂”的钱注:“按时一二八沪战方剧。”“一二八”,二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除夕近在眼前。“方剧”(there being a very sore battle),现在进行时(The Present Continuous Tense)。果真“二十一年(1932)阴历除夕是1933年1月25日”,“一二八沪战”已过去近一年,何“方剧”之有?

还有一个“外证据”。毕树棠《日记摘抄》(《艺文杂志》第四卷第十一号):“二十一年十二月五日。晚间钱锺书君来访。议论风生,多真知灼见……又谓尝与陈石遗相过从,陈有‘黄节之诗,才薄如纸’之语云云。”“黄节”云云正《石语》所记“清华教诗学者,闻为黄晦闻,此君才薄如纸”也。冒孝鲁《小极无俚取蒹葭楼诗阅竟漫题一律》(《同声月刊》第二卷第六号)的“轻诋从渠嘲纸薄(某君谓晦闻翁才薄如纸)”,亦必闻诸中书君。

钱锺书《起居注》卷十四

“二十三年阴历除夕招余与中行同到苏州度岁也”之妄,钱锺书《起居注》卷十四已足勘破:“[二十三年阴历]大除夕至正月五日。人事碌碌,略观杂碎书,日听说《三国志》而已。四日送霞妹赴丹阳,五日大人、牛弟赴沪。”钱先生本打算1934年2月14日去苏州给陈衍拜年——《起居注》卷十四二十三年一月一日《上石遗丈书》豫言“旧历新正,当造府请安”,可想不到在苏州的未婚妻突然于旧历腊月二十五“赴平,不待新正”,钱先生“失神落魄”(二月四日),也没心思专程去看陈衍了。

窦瑞敏《1934年除夕钱锺书是和陈衍在苏州度岁的吗?》(《上海书评》2021年6月11日)好像把某年当成帝制的年号,“阴历除夕”都“换算错了”。

责任编辑:郑诗亮

校对:张艳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