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庚子鼠年翩然到来。
上一轮的鼠年,是北京奥运的2008年,两轮之前的庚子年,则是国事蜩螗的1900年,北方的义和团运动导致八国联军出兵中国,清廷被迫签下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甲午战争(1894)、戊戌变法(1898)、庚子国变(1900)、辛丑条约(1901)、辛亥革命(1911),清朝末年的中国内忧外患,动荡飘摇,以干支纪年的甲午、戊戌、庚子、辛丑、辛亥,也随着这些重大事件载入史册。
干支为天干与地支的合称,为中国传统的纪时方式,取义于树木的幹(干)枝(支),因其分布有序。天干有十,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与十二支依次相配,构成甲子、乙丑、丙寅……直至癸亥共60对,每60为一轮回,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称为六十甲子或六十花甲。殷代卜辞已用干支纪日,秦汉之后才用以纪年、纪月,并以地支纪录时辰,现在农历的年份仍用干支表示。
天干的英文多采借译(loan translation,类似直译或逐字翻译),以Heavenly Stem(常用复数的Heavenly Stems)通行于世。地支的英文作法相同,以Earthly Branch(常用复数的Earthly Branches)为人所知。有些学者比较文言,以拉丁文派生的Celestial(天上的)和Terrestrial(地上的)分别替代Heavenly和Earthly。是故,天干的英文又作Celestial Stem(常用复数的Celestial Stems),地支的英文又作Terrestrial Branch(常用复数的Terrestrial Branches)。这些干支词语的英文,一般均把首字母加以大写。
作为合称的干支,其英译的标准答案是agenary cycle,字面为“60的周期”,反映了干支60一轮回的周期。agenary(“60的”,音标 [sɛkˈsædʒəˌnɛri])是个难词,为拉丁文派生的字眼:与six同源,意为“六”,-a-是个连接元音,gen为表“十”的成分,ary是形容词后缀。与agenary相关的字眼有agenarian(音标 [ˌsɛksədʒəˈnɛriən]),指的是60至69岁的“花甲之人”。
据我研究,早在1833年,《不列颠百科全书》(Encyclopaedia Britannica)在介绍世界各地的纪年法(chronology),讲到中国的干支体系时,用的就是agenary cycle。当今的网络《维基百科》(Wikipedia)也收录了中国的干支,同样用的是agenary cycle。
英文的百科全书早了好几步,英文的语文词典就要晚得多。迟至上一个鼠年的2008年,《牛津英语词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简称OED)才收录了干支的英文agenary cycle。OED在词源阐明,说英文的agenary cycle译自法文的cycle agénaire,最终为翻译中国的“干支”所得。
agenary cycle是“干支”的标准英译,不过agenary是个难词,运用时也可换成口语的60-year cycle。借译自“干支”的Stems and Branches也很常见,国际知名的学术出版社爱思唯尔(Elsevier)甚至出版了《干支全书》(The Complete Stems and Branches)。当然,干支是中国文化特有的,所以音译的Ganzhi也用,唯目前的使用情况仍不够普及。
个别的十干十二支只能音译,1833年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就是如此,只不过当时用的是早期的中文罗马字,现在当然得用汉语拼音。因此,日前逝去的己亥年,英文就是Year of Ji Hai。刚刚到来的庚子年,英文就是Year of Geng Zi。至于复杂一点的庚子鼠年,我们就调整一下词序,把它翻成Rat Year of Geng Zi。
曾泰元(东吴大学英文系副教授、原系主任)
【前言】据权威部门统计,67%的中国学生背单词养成了一个不好的习惯---背单词不听读音,没有按音节去记单词,导致好多单词不会读或读不准,背单词很吃力,背会的单词容易忘掉,如果你不想延续你的错误学习习惯,强烈要求你背单词、复习单词时听读音,改掉这个不好的毛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复习频率,保证学习效率。
高中英语课本11本书,共55个单元,包含了人教版高中英语11本书全部单元的单词读音,内容超全,该套音频是全国各个学校都用的标准音频资料,每年使用人数超过1000万!
人教版高中必背单词及读音必修3第1单元take place 发生
beauty n. 美;美人
harvest n. & vt. & vi. 收获;收割
celebration n. 庆祝;祝贺
hunter n. 狩猎者;猎人
starve vi. & vt. (使)饿死;饿得要死
origin n. 起源;由来;起因
religious adj. 宗教上的;信奉宗教的;虔诚的
△seasonal adj. 季节的;季节性的
ancestor n. 祖先;祖宗
△Obon n. (日本)盂兰盆节
△grave n. 坟墓;墓地
△incense n. 熏香;熏香的烟
in memory of 纪念;追念
Mexico n. 墨西哥(拉丁美洲国家)
feast n. 节日;盛宴
△skull n. 头脑;头骨
bone n. 骨;骨头
△Halloween n. 万圣节前夕;诸圣日前夕
belief n. 信任;信心;信仰
dress up 盛装;打扮;装饰
trick n. 诡计;恶作剧;窍门
vt. 欺骗;
play a trick on 搞恶作剧;;开玩笑
poet n. 诗人
△Columbus Day 哥伦布日
arrival n. 到来;到达;到达者
△Christopher Columbus 克利斯朵夫•哥伦布(意大利航海家)
gain vt.获得;得到
independence n. 独立;自主
independent adj. 独立的;自主的
gather vt. & vi. & n. 搜集;集合;聚集
agriculture n. 农业;农艺;农学
agricultural adj. 农业的;农艺的
award n. 奖;奖品
vt. 授予;判定
△produce n. 产品;(尤指)农产品
rooster n. 雄禽;公鸡
admire vt.赞美;钦佩;羡慕
energetic adj.充满活力的;精力充沛的;积极的
look forward to 期望;期待;盼望
△carnival n. 狂欢节;(四旬斋前的)饮宴狂欢;嘉年华(会)
△lunar adj. 月的;月亮的;阴历的
Easter n. (耶稣)复活节
△parade n. 游行;阅兵;检阅
day and night 日夜;昼夜;整天
clothing n. 衣服
Christian n. 徒;信徒
adj. 教的;信教的
△Jesus n. 耶稣
△cherry n. 樱桃;樱桃树
△blossom n. 花
vt. 开花
as though 好像
have fun with 玩得开心
custom 习惯;风俗
worldwide adj. 遍及全世界的;世界性的
△ rosebud n. 玫瑰花蕾
fool n. 愚人;白痴;受骗者
vt. 干傻事;开玩笑
adj. 傻的
△necessity n. 必要性;需要
permission n. 许可;允许
△prediction n. 预言;预报;预告
△fashion n. 样子;方式;时尚
△Trinidad n. 特立尼达岛
△Carla n. 卡拉(女名)
△Hari n. 哈利(男名)
parking n. (汽车等)停放
parking lot 停车场
△Valentine’s Day n. 圣瓦伦廷节;情人节
turn up 出现;到场
keep one’s word 守信用;履行诺言
hold one’s breath 屏息;屏气
apologize vi. 道歉;辩白
drown vt. & vi. 淹没;溺死;淹死
sadness n. 悲哀,悲伤
obvious adj. 明显的;显而易见的
wipe vt. 擦;揩;擦去
△weave vt. & vi. (wove, woven)
(使)迂回
△herd n. 牧群;兽群
△the Milky Way 银河
△magpie n. 喜鹊
weep vi. (wept, wept) 哭泣;流泪
n. 哭;哭泣
△announcer n. 广播员;告知者;报幕员
set off 出发;动身;使爆炸
remind vt. 提醒;使想起
remind … of … 使……想起……
forgive vt. (forgave, forgiven) 原谅;饶恕
礼节大概是一种最具文化代表性的规矩,它缺乏明文规定,又会随着时代变迁而发生改变,因而学起来非常麻烦,遵守起来也并不容易,异域中的异乡人常常因为对礼节问题的误读和误解闹出文化笑话。
今年“拜错年”的是模特刘雯。
刘雯2018instagram拜年页面
大年初三,刘雯在社交网站上晒出一张和邓文迪的合影,配文“Happy Lunar New Year!!!”遂遭阵阵责骂声,借助平台提供的编辑功能进行修改,顺应改成“Happy Chinese New Year!!!”(缩写CNY)之后仍然没有平息舆论。
刘雯除了“错误”地使用了“农历新年”外,还有一项问题在于她此前发的都是祝福大家“中国新年”快乐,成了明知故犯的罪过。
刘雯2016instagram拜年页面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建议实行新历,提议为临时参议院审议通过,次年就任临时大总统第二天,也就是1912年1月2日,发布《改历改元通电》,各省开始使用公历,与农历(阴历)并用。于是才有了“新年”和作为“春节”两个不同的新年。
关于“春节”用英语到底应该怎么讲,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似乎没有特别的讲究,涌入社交网络平台批评刘雯措辞的理论根据在于高晓松的文化普及。
高晓松关于Lunar New Year和Chinese New Year的“讲究”最早出现于2013年高晓松的电视节目《晓松说》,后又收录于次年出版的“晓松说历史上的今天丛书”之《鱼羊野史·第一卷》。
文字版的叙事是这样的:“我知道很多节日是可以共用的,并不是汉族专有的节日……春节,像这种历法上的节日,不是为了纪念某一个人的节日,我觉得可以共用,中秋节也是一个历法上的节日,因为月亮圆了,月亮照亮了中国,也照亮了韩国,我觉得是大家共有的节日。
“韩国的移民在美国,尤其在加州,他们每年不遗余力地呼吁、奔走,进行公关、游说等。美国每年到了春节的时候,包括市长、州长、总统都要发言祝贺,以前官方说叫Chinese New Year,祝贺中国新年,也就是春节。但由于越南、韩国移民不遗余力地努力,加之他们的人数越来越多,他们投的票也越来越多,影响了政府。最近几年美国的官方到了春节的时候,已经不叫Chinese New Year,而叫Lunar New Year,也就是农历新年。当然很多华侨非常愤怒,我觉得还好,我觉得有些东西本来就是我们各个民族共有的,有些东西是人类共有的。”
高晓松将关于这一天解读的落脚点放在了“月亮照着每一个民族,实际上大家可以共有。春节我认为也可以由东亚民族共有……互相尊重对方的文化,这是民族自己的选择,我觉得这是人类向文明进步的一个应有的姿态。”
这段落脚点在于倡导民族之间互相尊重对方文化的文字,会在若干年后成为批判的理论根据,在于高晓松的整个叙事导向在于“韩国的去中国化”问题,“汉城”改名“首尔”是表现,但笔锋一转,将问题指向本土之外的美国,引向了移民多元文化争端。
这种具有强导向性的写法,容易让阅读能力有限的读者将韩国本土“去中国化”和美国移民文化纷争混淆起来,并将后者解读为韩国试图在国际上取代中国的“去中国化”,进而将在美韩侨、越南侨胞主张用“农历新年”的称呼替换“中国新年”的称谓视为是韩国、越南取代中国文化地位的第一步。
加州迪士尼乐园春节活动宣传页面
高晓松所述的情况并非子虚乌有,从2004年开始,美国加州的韩侨社群和越南侨胞社群开始积极举办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新年活动,并开始以该民族国家在相似的时间举办主题类似的庆祝活动,呼吁官方及商业机构使用表意更多元的“农历新年”替换具有特定指向的“中国新年”。
许多位于加州的知名观光旅游景点,例如迪士尼乐园、环球电影城等大多使用“农历新年”作为春节活动的官方称呼,并在服务上顾及非华裔群体的需求,比如提供更有韩式、越南特色的餐饮等,但活动策划仍然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加州迪士尼针对戊戌狗年展开的春节活动主题是《花木兰》,环球电影城的主题则是《功夫熊猫》。
加州当地博物馆等公共场所也多使用“农历新年”,除了作为华人阵地的唐人街坚持使用“中国新年”外,许多商业场所也会并列使用两种称谓,从活动内容上看说“农历新年”有名无实也不为过。
严格地讲,越南和韩国的“农历新年”并不完全等同于“中国农历新年”。首先是习俗和庆祝方式完全不同,其次韩国使用的“农历”并不完全等同于中国的农历,韩国会不会和中国同一天进入农历新年完全取决于韩国使用的新月在协调世界时和中国使用时间之间的关系,有可能同时,也有可能是后一天。
中国春节并不存在被韩国新年、越南新年取代之虞。中国春节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更广、名声更响、影响力更强、参与者更多、更具深厚的文化底蕴,本应更有自信应对多元文化的挑战。多个国家在同一时间段以自己的方式过节,在异地他乡主张自身民族文化独立性也无可厚非,即便发生纠纷也是局限于一定范围内的冲突。
高晓松也承认春节是具有共享性的,以最大恶意揣测他人实在和春节所倡导的文化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