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耶诞西亚,圣诞济宁。孔孟之乡是中华圣人荟萃之地。伏羲生于泗水雷泽,中华民族的始祖母华胥氏是泗水人,中国最早的伏羲庙在微山两城;黄帝生于曲阜寿丘,太昊故地与少昊陵毗邻,现存宋代官祭黄帝的景灵宫遗址;孔子生于曲阜,为至圣先师;孟子生于邹城,是为亚圣;复圣颜回、述圣子思生于曲阜,宗圣曾子生于嘉祥;和圣柳下惠生于兖州;匠圣鲁班生于曲阜;酒圣少康生于任城……
西方的圣诞节是耶稣的诞辰,除了少数极其虔诚的教徒之外,台湾、香港等地一直用“耶诞节”来描述这个节日。耶稣公元元年出生于西亚伯利恒,比出生于东方圣城曲阜的孔子晚551年,也比佛陀晚五百多年。
耶诞西亚,圣诞济宁。孔孟之乡——山东济宁地区一带是中华圣人荟萃之地。伏羲生于泗水雷泽,中华民族的始祖母华胥氏是泗水人,中国最早的伏羲庙在微山两城;黄帝生于曲阜寿丘,太昊故地与少昊陵毗邻,现存宋代官祭黄帝的景灵宫遗址;孔子生于曲阜,为至圣先师;孟子生于邹城,是为亚圣;复圣颜回、述圣子思生于曲阜,宗圣曾子生于嘉祥;和圣柳下惠生于兖州;匠圣鲁班生于曲阜;酒圣少康生于任城、中兴夏朝;书圣王羲之生于临沂,是金乡郗鉴的东床快婿……
下面,我们梳理了一下生于孔孟之乡济宁的中华“十二大圣人”,让我们记住并纪念身边的这些圣贤的诞辰,扣问中华文明的源头,感受传统文化的底蕴:
人文初祖——伏羲
历史上,农历五月十三被称作是华夏始祖伏羲的诞辰。相传伏羲的母亲华胥氏外出,无意中看到一个特大的脚印,好奇的华胥氏用她的足迹丈量了这个大脚印,不知不觉感应受孕,怀胎十二年后,伏羲降生了。
伏羲出生地在今山东省济宁市的泗水县古雷泽,今华村水库一带,其地为古代华族祖居地,伏羲之母华胥氏因诞伏羲,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母”。今全国各地都有伏羲庙,其中最早的伏羲庙,当属与伏羲生地泗水相距不远的济宁市微山县两城乡的伏羲庙,还有济宁邹城郭里镇的伏羲庙遗址。无论从民间传说、文献记载、实物存证等各方面来看,伏羲故里都应该是在东方圣地——山东济宁一带,而不是近年来在靠节庆活动炒作的沸沸扬扬的其他地方。
伏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或人文初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伏羲的成就非常多,对中华民族产生了深远影响:
创立八卦,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
教民作网用于渔猎,提高了人类的生产能力。
变革婚姻习俗,倡导男聘女嫁的婚俗礼节,使血缘婚改为族外婚。
始造文字,用于记事,取代了以往结绳记事的形式。
发明陶埙、琴瑟等乐器,创作乐曲歌谣,将音乐带入人们的生活。
将其统治地域分而治之,而且任命官员进行社会管理,为后代治理社会提供借鉴。
人文始祖——黄帝
黄帝的诞辰是农历三月初三,即上巳节,是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史记·五帝本记》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黄帝居于轩辕之丘”。至于具体出生地点,史学界并没有统一的观点。比较公认的说法是,黄帝生寿丘、都有熊、葬桥山。
寿丘,在今山东济宁曲阜,其地尚存景灵宫遗址,是宋代公祭黄帝的庞大建筑群,今存巨碑等遗址。其旁即为少昊陵。
有熊,在今河南新郑,应是黄帝定都的地方,而非生地。
桥山,在今陕西省黄陵县,有黄帝陵。
据大量的历史记载和文物佐证,黄帝统一天下,奠定中华,肇造文明,惜物爱民,被后人尊为中华人文始祖。
黄帝的创造发明:
数学:隶首作数,定度量衡之制。
军队:风后衍握奇图,始制阵法。
音乐:伶伦取谷之竹以作箫管,定五音十二律,合于今日。
衣服:元妃嫘祖始养蚕以丝制衣服。
医药:与岐伯讨论病理,作《黄帝内经》。
文字:命令仓颉始制文字,具六书之法。
铸鼎:在荆山(位于陕西中部)铸鼎,分华夏为九州。
水井:井的发明,古人也归功于黄帝。
其他:舟车、弓矢、房屋等之发明。
华夏至圣——虞舜
虞舜诞辰(农历九月二十七)。舜,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舜帝生于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自古以来,泗水县一直有历山,有雷泽,有民间传说,有历史记载,有关于舜的大量遗迹。时期的国学大师王献唐考证:舜帝故里在泗水。
孝感动天故事
《二十四孝》中第一孝就是舜的故事。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只要是他劳作的地方,便兴起礼让的风尚;“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制作陶器,也能带动周围的人认真从事,精益求精,杜绝粗制滥造的现象。他到了哪里,人们都愿意追随,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聚即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四县为都)”。尧得知这些情况很高兴,赐予舜絺衣(细葛布衣)和琴,赐予牛羊,还为他修筑了仓房。
舜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中华文明的奠基者,历代君王治国的楷模,孔子、孟子推崇备至的圣人。据说,当今舜的后裔有一百多个姓,如姚、虞、陈、胡、袁、田、王、孙、车、陆等等,总人口两亿多人。
酒圣——少康
杜康又名少康,夏朝人。杜康造酒,开辟了源远流长的华夏酒文化的源头。三国时,曹操吟咏出了“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千古绝唱。故而后人称杜康为“酒圣”。
据西汉刘向所辑战国史书《世本》卷一记载:“辛女仪狄始作酒醪,以变五味,杜康造秫酒。”东汉许慎着《说文解字》里记载:“杜康作秫酒,以善酿得名,盖抑始于此矣。”
据民间传说和史料记载,杜康又名少康,夏朝人,是夏朝第五位国王,生卒年不详,相子,攻杀寒浞,复兴夏朝。在位21年,病死,葬于阳夏。据《史记·夏本纪》文献记载,夏朝第四位国王帝相在位时,发生了一次,帝相在中被杀,那时帝相的妻子后缗氏已身怀有孕,当时顾不得失去相的悲痛和王后的尊严,急忙随宫女从狗洞中爬出,逃到娘家有仍氏部落(今山东省济宁市东南)。第二年,生下了少康。济宁古城任国、仍国,为有仍氏古国。所以说少康的出生地是在山东省济宁市。
少年时候的杜康以放牧为生,放牧时从家里带来的饭食挂在树上,常常忘了吃。一段时间后,少康发现挂在树上的剩饭变了味,产生的汁水竟然甘美异常,这引起了他的兴趣,就反复琢磨,有意识地进行效仿,不断改进,终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酿酒工艺,从而奠定了杜康中国酿酒业开山鼻祖的地位,他所造之酒也被命名为“杜康酒”(《说文解字》注:“杜,甘棠也”)。
少康中兴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出现以“中兴”二字命名的时代。少康是中国夏朝的第六代天子,其父相被敌对的寒浞派人杀死。少康是遗腹子,凭借个人魅力,得到有仍氏、有虞氏的帮助,广施德政而得到夏后氏遗民的拥护。经过周密的策划,少康通过用间、行刺等手段,以弱胜强,最终战胜寒浞父子,中兴夏朝。
和圣——柳下惠
柳下惠(前720—前621),展氏,名获,字子禽,一字季,春秋时期鲁国柳下邑(今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故县,一说为山东省泰安市新泰柳里村)人,鲁孝公的儿子公子展的后裔。“惠”是他的谥号,所以后人称他为“柳下惠”。有时也称“柳下季”。他担任过鲁国大夫,后来隐遁,成为“逸民”。柳下惠被认为是遵守中国传统道德的典范,他“坐怀不乱”的故事广为传颂。《孟子》中说“柳下惠,圣之和者也”,所以他有“和圣”之称。柳下惠还是中国柳姓的得姓始祖。
“坐怀不乱”故事 鲁国人柳下惠,姓展名禽,一次出远门的晚上住在都城门外。当时天气严寒,忽然有一位女子来投宿,柳下惠恐怕她冻死,就让她坐在他怀中,用衣服盖住她,一直到第二天天亮也没有发生越礼的事。当代,人们还用“柳下惠”或“坐怀不乱”来形容男子在两性问题上的作风正派。柳下惠也因此被认为是遵守传统道德的典范。
孟子对柳下惠非常推崇,《孟子》一书曾把柳下惠和伯夷、伊尹、孔子并称四位大圣人,认为他不因为君主不圣明而感到羞耻,不因官职卑微而辞官不做;身居高位时不忘推举贤能的人,被遗忘在民间时也没有怨气;贫穷困顿时不忧愁,与乡下百姓相处,也会觉得很愉快;他认为自己和任何人相处,都能保持不受不良影响。因此,听说了柳下惠为人处世的气度,原来心胸狭隘的人会变得宽容大度,原来刻薄的人会变得老实厚道。孟子认为像柳下惠这样的圣人,是可以成为“百世之师”的。
至圣先师——孔子
孔子诞辰日指纪念孔子诞辰的节日,为夏历八月廿七或阳历9月28日。全称孔子诞辰纪念日。
孔子生于春秋时期的鲁国,即今天的山东济宁曲阜,曲阜既是孔子故里,也是黄帝故里。
西元纪元的9月28日作为孔子诞辰日,历来存在争议。孔子诞辰确实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崔东壁在《洙泗考信录》中曾做过考证,据《春秋谷梁传》定为鲁襄公二十一年冬十月庚子,为今之8月21日;《孔庭纂要》说是8月27日。此外还有西元的10月9日、10月3日,等等。中国古代祭孔,都以每年农历八月二十七作为孔子诞辰。期间,政府曾定夏历8月27日作为教师节,后又把它换算为西元9月28日。这已为传统习惯,人们从心理上已经认可它。
被尊奉为“至圣先师”的孔子,在中华文明的进步史上,至少有五大贡献。
一是文献学上的贡献。我国传世的第一部文学作品《 诗经》,是由孔子整理成书的。
二是史学上的贡献。孔子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春秋》的作者。
三是哲学上的贡献。《易》是大道之源,也是中国哲学之源。伏羲始作八卦是第一阶段,周文王由八卦演为六十四卦是第二阶段,孔子作《易传》是第三阶段。孔子是使《易》转向哲学,从而引发了易学革命的第一人。
四是政治上的贡献。孔子从“仁者爱人”出发,他的政治理想,一是实现“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一是实现“天下有道”的“小康”社会。这是孔子为中国人设定的两个理想社会的目标。
五是教育上的贡献。孔子创办民营学校,高举“有教无类”的旗帜,冲破了教育上的不公,是教育面向平民的第一人。孔子先后培养了“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是中国模范教师第一人。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被尊为“万世师表”。孔子在教学活动中,选编了《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教材;传授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艺;将弟子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进行教育。孔子在其丰富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论。
亚圣——孟子
孟子的诞生日,《孟子世家谱》的记载是:“孟子讳轲,周威烈王四年鲁共公五年四月二日巳酉(即今之二月二日),孟子生。”清雍正本《三迁志 年表》和光绪本《重簒三迁志》也都据此说,定孟子诞生日为四月二日。这“今之二月二日”即为如今通用的阴历(农历,夏历)二月二日,而“四月二日”是周历四月二日。
孟子生于战国时期的邹国,即今山东省济宁市的邹城。
其实,原先孟子故乡的人们祭祀孟子时都在农历(阴历、夏历)二月,只是近年来祭孟子时疏忽了周历和夏历的差异,只看到《孟子世家谱》上记载的孟子诞生日的正文“四月二日”,而没有注意括号中的“二月二日”,致使祭祀孟子的日期整整延后了二个月。如今,为了对孟子的尊崇起见,我们认为应当恢复在孟子诞生日——每年阴历二月二日祭祀孟子,而中华母亲文化节也须相应改在每年阴历二月二日举办。
孟子的主要思想:
民本思想 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
仁政学说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仁,据孟子解释,就是“人心”。怎样才算是仁呢?根据《孟子》一书可以概括为:第一、亲亲。孟子主张统治者要“与百姓同之”,“与民同乐”。第二、用贤良。“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滕文公上》)“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公孙丑》上)“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明其政刑。”第三、尊。孟子公开宣扬“民为贵”、“君为轻”的口号,提倡在一定的范围调和统治者和劳动人民的关系。第四、同情心。要求统治者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恩办法来治民。认为这样做便能得到人民的欢迎和拥护,从而达到“无敌于天下”。第五、杀无道之者,也是仁,而且是最大的仁。孟子要求对一切残民以逞的暴君污吏进行严正的谴责,力图把现实的社会发展到“保民而王”的政治轨道上来。
易子而教 对教育方法的改进,孟子很推崇“易子而教”的传统教育方法。他认为,“父子之间不责善”,易子让别人来教育,既能从严要求,也能保持父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不伤害感情。
道德伦理 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他认为“仁、义、礼、智”是人们与生俱来东西,不是从客观存在着的外部世界所取得的。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性善论 孟子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他的人类性善论。“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告子》上)孟子认为实行“仁政”的最重要的动力,完全仰仗于君子大发“仁心”。孟子以子思的“思诚之道”为依据,提出了“尽心”、“知性”、“知天”等观点,从而形成了一套含有主观唯心主义成分的思想体系。
复圣——颜回
颜回于公元前521年4月25日辰时出生于春秋末期的鲁国曲阜,即今山东省济宁市的曲阜。颜回字子渊,十四岁拜孔子为师,此后终生师事之。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极富学问。《论语·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雍也》)。不幸早死。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孔庙四配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
颜回素以德行著称。严格按照孔子关于“仁”“礼”的要求,“敏于事而慎于言”。故孔子常称赞颜回具有君子四德,即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他终生所向往的就是出现一个“君臣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宁”的无战争、无饥饿的理想社会。
颜回一生没有做过官,也没有留下传世之作,他的只言片语,收集在《论语》等书中,其思想与孔子的思想基本是一致的。后世尊其为“复圣”。
颜回通过自己讲学授徒,传授儒学六经;通过协助孔子整理古代典籍,逐渐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形成了儒家的一个宗派——颜氏之儒。
《韩非子·显学》指出:自孔子死后,儒分八派,“颜氏之儒”是其中的一派。后世儒学专家大多认为韩非子所说的颜氏之儒,是指颜回弟子在继承颜子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学支派。
元文宗封颜回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时罢封爵,止称“复圣”。明陈镐纂清孔胤植重纂《阙里志·弟子职》:“元文宗至顺元年,加赠“兖国复圣公”。《明史·礼志四》:“其四配称: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
宗圣——曾子
曾子(前505年10月12日—前435年),名参,字子舆,春秋时鲁国南武城(今属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人。十六岁拜孔子为师,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一生积极实践和推行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
曾子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是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丰富的思想道德修养。编《论语》、著《大学》 、写《孝经》、著《曾子十篇》,后世尊奉为“宗圣”,是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
曾子是儒家正统思想的正宗传人,他把孔子的思想和学问授给弟子,又将孔子的言行整理成《论语》,上承孔子之道,下开思孟学派,对孔子的思想一以贯之。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乃至中华文化史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
曾子的主要思想:
修齐治平 被列为“四书”之首的《大学》,开宗明义提出了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人为贵 这正是儒家思想的特点。《曾子·大孝》说:“天之所生,地之所养,人为大矣。”认为人是天地间最伟大的,“天地之性为贵”(《孝经》)。
不苟权贵 曾子声言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论语·泰伯》)在“志”与“道”面前,形、利、心皆可忘记,官位又算得了什么呢?
述圣——子思
子思(约公元前483-前402年)姓孔名伋,他是孔子的孙子,一般认为他是曾子的弟子,也有人说子思出于子游氏之儒。《中庸》是子思思想的代表作。
子思是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受教于孔子的高足曾参,孔子的思想学说由曾参传子思,子思的门人再传孟子。后人把子思、孟子并称为思孟学派,因而子思上承曾参,下启孟子,在孔孟“道统”的传承中有重要地位。《史记·孔子世家》记子思年六十二(当为八十二之误),而生卒年则不详。按子思之父孔鲤,死于孔子之前,子思的年代当跟孔子的年代相当。子思在儒家学派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上承孔子中庸之学,下开孟子心性之论,并由此对宋代理学产生了重要而积极的影响。因此,北宋徽宗年间,子思被追封为“沂水侯”;元文宗至顺元年(1330年),又被追封为“述圣公”,后人由此而尊他为“述圣”。
子思提出的“诚”和与此紧密相连的五行说,是思孟学派思想的重要内容。“诚”是其思想体系的最高范畴,也是道德准则。子思说,“诚者天之道”,即“诚”就是“天道”,而“天道”即是“天命”。他还认为,天命就是“性”,遵循“性”就是“道”。也就是说,“诚”既是“天命”,也是“性”,也是“道”。
匠圣——鲁班
匠圣鲁班,姓公输,名般;又称公输子、公输盘、班输、鲁般等。春秋末期战国初期鲁国人(今山东济宁人)。“般”与“班”同音,古时通用,所以后世称他为鲁班。鲁班生于公元前507年(鲁定公三年、周敬王十三年)农历六月十六,卒于公元前444年(周贞定王二十五年)以后。
鲁班是我国古代有史书记载的最早的创造发明家,土木工匠之祖师、建筑师之鼻祖,被誉为“中国科技发明之父”。鲁班的一生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不光在建筑业,在航天业、军事科学、机械方面、民间手工艺品等,都有很杰出的成绩。鲁班对人类的贡献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中国当之无愧的科技发明之父。中国的所有工匠都以鲁班为祖师。
在全世界范围,无论是在北半球还是南半球,抑或东半球、西半球,只要有华裔工匠生活的地方,“鲁班”就是他们心中的神灵,受到尊崇,受到祭拜。鲁班庙、鲁班祠堂遍布海内外。每年6月,鲁班诞辰日前后,人们不约而同地演绎着那种“华堂建造六亲力,吉院落成百匠功”的良好祝愿。
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人,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将领——郗鉴的女婿,郗鉴是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人。王羲之的字吸取了魏晋诸家书法的精华,创立了独特的风格。他写的楷书,进一步摆脱了隶法的形迹,达到了独立完美的境地,其行书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人们称赞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公认他为“书圣”。
东床快婿的故事
王羲之的岳父郗鉴是济宁市金乡县人,东晋著名将领和书法家,都督徐、兖、青三州军事,功封高平侯。16岁时,王羲之被郗鉴选为东床快婿。
郗鉴有个女儿,年长二八,貌有貌相,尚未婚配,郗鉴爱女故要为女择婿,与丞相王导情谊深厚,又同朝为官,听说其家子弟甚多,个个都才貌俱佳。
一天早朝后,郗鉴就把自己择婿的想法告诉了王丞相。王丞相说:“那好啊,我家里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里挑选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同意。”
郗鉴就命心腹管家,带上重礼到了王丞相家。王府子弟听说郗太尉派人觅婿,都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寻来觅去,一数少了一人。王府管家便领着郗府管家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就见靠东墙的床上一个袒腹仰卧的青年人,对太尉觅婿一事,无动于衷。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对郗太尉说:“王府的年轻公子二十余人,听说郗府觅婿,都争先恐后,唯有东床上有位公子,袒腹躺着若无其事。”郗鉴说:“我要选的就是这样的人,走,快领我去看。”郗鉴来到王府,见此人既豁达又文雅,才貌双全,当场下了聘礼,择为快婿。“东床快婿”一说就是这样来的。
王羲之的书法风格
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后人评其书法“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王羲之书法影响至今,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颜真卿、柳公权,五代的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这些历代书法名家对王羲之心悦诚服,因而他享有“书圣”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