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福气的人,最是让人羡慕,他们的人生旅途通常很顺利,即便是遇到困难,也会有人相助,化险为夷。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福气越多越好,以改善自己的运势。那么,福气要如何积累?
第一种:传播正能量
传播正能量,是一种行为的善,在激励他人的同时,自身也获得了福气。
一方面,能够传播正能量的人,首先自身就是十分积极向上的,他们在面临压力、面对困难的时候,总是以积极的心态,努力寻找突破困境的方法。
而拥有正能量的人,更有机会获得贵人的帮助,因为他们更愿意帮助一个积极上进的人,而不希望帮助一个扶不起的阿斗。
另一方面,所谓行善积德,经常行善之人,会有深厚的福德,自身运气也不会差。而传播正能量,激励他人,也正是行善的一种方式。
第二种:给别人一个微笑
这是一件很简单但是有很少有人做的事情,比如你接到别人的传单,给别人一个微笑,这是一种尊重,也是一种礼貌,也给别人一份信心和支持。
而当你给对方微笑的时候,也会收获对方的微笑,这是善,是互相传递的,正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还有句常用的话叫“伸手不打笑脸人”,微笑,也是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东西,真诚的微笑,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第三种:百善孝为先
中国自古以来都强调的一句话:百善孝为先。这是行善的最前提。孝敬父母,是心善之人必备的品质。
父母是天下最大的福田,他们赐予我们生命,养育我们成人;他们把人生的绝大部分时间和经历都花在儿女的身上,这些恩情,是用一生都无法回报的。
一个人,如果对欠有莫大恩情的父母都不仁不义,又何谈对其他人行善呢?这样的人注定是没有福报的,不仅得不到家里人的支持,还会遭到周围人的唾弃。如此一来,就别谈什么调运改命了。
第四种:引导别人向善
在你能达到的能力下,让更多人的人向善、行善,这是一种大善,因为你不仅帮助了自己,帮助了别人,还通过一个人帮助了更多的人。这样乐于助人,广结善缘的人,必定是有福报的,一生定会有贵人相助。
第五种:祝福你所遇见的人
祝福你所遇见的人,祝福老人、孩子、父母、女人、痛苦的人、贫穷的人、富贵的人等等,看到任何人都在心中默默地祝福她,这是一种心善,只有心中有善意,才能真正用心做善事,才能将自己的善意传达给他人。
01:在高考时,刚好遇到熟悉的题目,说明老天在帮你,让你前程似锦。
古人云:“万般皆由命,半点不由人。”
这个世间有太多的事儿是无奈的,那不是凭我们一己之力可以改变的,其实一切都是命运安排好的。
但是不管这么说,我们也要做到“尽人事,听天命。”要尽所有的努力,至于结局由天定。我们所能期待的就是无愧于心而已。
这世上没有一个人是不渴望,掌握自己的人生和命运的。有的人一出生就在富豪家庭当中;而有些人虽然有一肚子的才华,可能只能被埋没,这就是人的命运的好坏之分。
有二个同学参加高考,平时成绩好的那个学生,只考上一所普通大学,原因是试卷中的作文题不符合他平时的经历,因此,在考试时没有得到超常的发挥。
一个作文题的分数,超过语文总分的三分之二,一个考生如果作文没有写好,语文自然就不能考好,语文没有考好总分数线自然也降下来了。
而另一位同学,平时学习成绩虽然只是一般般,但是他在平时的生活经历和学习方面,恰恰符合作文题的内容;所以,他的作文写得特别棒,得到超常发挥。
作文写好了,语文的其它题都不在话下,自然也考好了。分数线自然上去了。而且刚刚好达到名牌大学要求的分数线,于是直接过关了。
这就是说明“万般皆由命,凡事不由人”的道理。面对结果,顺其自然就好,坦然去接受命运的安排,然后走好下一步。
02:找工作时,在不知不觉中,偶遇好老板,得了一份满意的工作,说明老天在帮你。
《增广贤文》中有一句话:“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当一个人不走运的时候,花了很大的精力,做了很多的努力,但是结果并没能如愿。
当一个人走好运的时候,不经意的事情,反而能很顺利地得到好结果。
用道家的话说,就是指顺其自然,凡事不可强求。
俗话说:“有福之人不用忙,无福之人忙断肠”。
一个运气好的人,出门找工作,总能遇到好的老板,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这说明一个道理,就是你遇到贵人了。
一个运气不好的人,因为遇不到贵人的相助,就不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即使你想要努力把某件事做好,但,就是无法顺利地完成。
姜子牙年轻的时候总是不走运,做什么事情都不顺利。当他到了七十多岁时,才开始时来运转,遇到了贵人周文王,他们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几年后终于建立了八百年的周王朝。姜子牙也被封为齐王。
其实一个人能否遇到机遇,还要看你的能力和运气。人的一生中,无论是谁,都会走一些弯路。
当你在人生的某一阶段,经历挫折低谷时,忽然出现贵人相助,那么你就是走好运的开始。
生命中,贵人不需要多,有几个就够,遇见了就是你前世修来的福气。也说明老天在帮你。
03:在寻找伴侣时,刚好遇见爱你的人,那是天成的缘分。
“前世之修,今生之缘,茫茫人海,遇见你,不是偶然,而是冥冥之中的注定,是上天安排的缘分。”
所谓缘分,就是遇见了该遇见的人。
所谓福分,就是能和有缘人共享人生的悲欢。
缘分深的人相见恨晚,从此不离不弃。
缘分浅的人即便有幸相遇,却也是擦肩而过。
所以说,缘分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刚好遇见爱你的人,那是天成的缘分。
白易居《长恨歌》中有一句话:“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是人们对爱情美好的期许,也是一句忠贞不渝的誓言。
相传混沌之初,玉皇大帝的一个女儿流落人间,因其父为玉皇,人们称其女为玉女。她降生在两江之交的地方一一雅砻江与金沙江汇合处的一户农家。
玉女长得十分美貌,不仅天资聪慧,而且心地善良。她与邻居的田姓小伙子自幻一起玩耍,一起放羊,一起长大成人。
后来当地的头目抓走了玉女,田姓小伙子得知后,邀约了几个村子的伙伴前去要人,闹得天翻地覆。
这场人间争斗又被玉帝得知,玉帝派出天兵天将,要人间交出玉女。这时,小伙子趁乱救出玉女,二人逃到金沙江边,天地为媒,结为夫妻。
玉帝要玉女返回天庭,玉女不从,于是玉帝降洪水于金沙江淹死了二人。洪水退去后,江边长出了连理枝。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现实中往往有很多爱情,经不起考验。
经得起考验的爱情,都是生死不离的人。人生有了爱情就有崛起的希望。
一个真正爱你的人,反而会推着你持续走向高处。两个人的日子越艰苦,反而感情越好。
04:一个人能幸运地躲过灾难,必有后福,说明上天暗中在帮忙。
俗话说:“天佑善人,吉人自有天相。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善良的人,老天也会保佑他,让他逢凶化吉,躲过灾难。这也是人们常常所说的,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道理。也代表着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个人命不该绝的时候,上天会给他一条生路。反过来,果报到了,即使你遇到贵人帮助,还是躲不过去的。你不在那个地方,也会赶着去那个地方的。
比如突然出现了地震,幸运的人恰好离开家乡在外地。而不幸的人,也许恰恰从外地回到家中,无法躲过劫难。
一位大爷和一名中年男人,在路边店铺前下象棋,这时大爷对面走来一位老太太,手里拎着东西,突然间滑倒在地上;大爷看到立即起身上前搀扶老人,另一位也起身跑过去查看老人有没有跌伤。
但是,就在他们两人刚下棋的上面,有一个花盆“砰”的一声从天而降,刚好砸在大爷先前坐的地方。泥土和花盆碎片四溅,把在场的人都吓呆了。
这一切仿佛在冥冥之中,都是老天安排好的一样。因为大爷的善意和热心助人,竟然逢凶化吉了。
05: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上天给你关上一扇门时,也会给你开一扇窗。
古代塞北的一老汉家的马,跑到长城外面胡人那边去了,乡亲们安慰他,他说这不一定是坏事,几天后走失的马带了几匹烈马回来。
老翁认为这不一定是好事,果然不出所料,他的儿子因骑胡人的马摔断了脚。
但是,老翁认为这不是坏事,过了几天后战祸来了,老汉儿子因腿伤,而不用参加战争,从而躲过了战祸。后来发现去参加战争的人十之八九都牺牲了。
当一个人感觉境况不顺的时候,也许要仔细考虑一下,自己是不是钻进了牛角尖里。无论遇到的是福还是祸,都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要超越时间和空间去观察问题,要考虑到事物有可能出现的极端变化,因为福祸在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也是在互相转变的。也许只有跳出这个圈子,才能看到更加广阔的未来。
不要为了一棵树而放弃整片森林。因此,命运即我,我即命运,无论人生再难,也要勇敢去面对。仅此而已。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原文】余问曰:然则数可逃乎?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诗书所称,的为明训。我教典中说: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夫妄语乃释迦大戒,诸佛菩萨,岂诳语欺人?
一、“福自己求”,往哪里“求”?
老和尚说:“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我们刚才讲“命”——体验嘛。说你的这个命怎么来的?是由你自己作的,自作自受,No Zuo No Die。你怎么作,你就怎么体验,叫“命由我作”。
“福自己求。”“福”是什么?“福”还是体验嘛,你关于幸福感的体验,这就叫“福”嘛。只不过是人们以为所谓关于幸福感的体验是那些物质——是人民币,叫关于幸福感的体验;说健康的身体是关于幸福感的体验;孩子听话;老婆和谐……以为这叫幸福感的体验,其实这些加起来都叫“幸福感”。
他说“福自己求。”你的福报哪里来的?福报自己求——来自于自己的求。“求”是什么意思?“求”可不是说我们跑到哪个地方,烧上香,磕上头,抱住人家的腿:哎呀,诸佛菩萨,您老人家大发慈悲,给我一个幸福吧!不是这个东西啊,你要这么觉得,那可能把诸佛菩萨出来讲法的意思理解错了。
他讲福哪里来的?福,来自自己的努力。这个“求”是努力或者追求,是这个意思。我们知道努力也好,追求也好,它有一个最基本的前提。这个基本前提是什么?找对方向。我们从小都学过这个成语——“南辕北辙”,都学过吧?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什么?方向不对,努力白费。你有没发现?
天呐!我勤勤恳恳一辈子,我努力奋斗一辈子,可能方向都出毛病了。所以你发现越努力离幸福越远。说到这个地方,扯一句闲话,实际上我们这一期生命——生命是一期一期的,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体验呐。好,你说每期每期的生命来干嘛了?体验。
干嘛要体验呢?你有没发现咱们这一期一期的生命,其实只有一个目的——实现越来越幸福的体验。这个话说的有点绕啊,我们把它说的大白话一点——我们为了实现越来越圆满的幸福感。是不是这样的?
我举个例子。你为啥跟你老婆天天吵啊?你跟她吵啥呢?因为不吵不幸福。对不对?我觉得吵完了,我可能就幸福了,可能就有了幸福感了。是不是?于是你就很努力地去吵,对吧?很努力地去吵,以为吵完了就更幸福了,结果吵完了发现还是不幸福;你认为是不够努力,于是你下次会更加努力地去吵,更加努力地去作,以为这么就获取了幸福感,不知道是离幸福感越来越远。
比如说,他出去违法乱纪、烧杀抢掠,出去做坏事呢……我都想不出词来。犯罪的,他为什么要去干这个事啊?他不就是以为他做了那个事,他就能获得幸福感嘛;只是他不知道越做这个事,离幸福感越远。可是他觉得是自己不够努力,于是他就更加努力地去做这个事,结果离幸福感越来越远。是不是这么一个道理?
你干嘛要学习呢?五天时间你干啥不行呢,干嘛要跑这儿学习?坐在这屋里,这么小,空气也不流通,热哼哼的,中午也休息不好,你来干嘛来了?你不就是想获得越来越多的幸福感嘛!
你为什么吃饭呢?你不就是以为我吃上,我就越来越幸福了嘛!对不对?你干嘛挣钱呢?你干嘛管孩子?你有没有发现,你的一切行动全都是指向越来越幸福的感觉。是不是这样?这就是生命的意义嘛!生命就这么点意义。
你经历的所有的事情;你要处理的所有的事情;你要面对;要解决的所有的事情,都是为了实现越来越幸福的感觉。古人讲这个就四个字——“离苦得乐”,离开苦难的感受,感受幸福。不就是这么个事嘛。
但是问题是什么?问题是你要解决离苦得乐,你得从离苦得乐的这个地方来解决,不能跑到别的地方去解决。什么叫跑到别的地方去解决呢?
举一个例子。网上超流行这一句话,我每次课上都讲这一句话,这一句话叫什么?这句话叫“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冷。”诸位,咱们现在都是家长,咱不是要往上说,就说咱自己就行。好,你是个当妈的,你为啥要逼着你家孩子穿秋裤?你看,这不就说了么——“我怕他冷呀!”好,“我怕他冷”这个是你的理由嘛。但是“我怕他冷”是分成两部分的哟,这个句子是分成两部分的,一部分叫“他冷”,另外一部分叫“我怕”。是不是这个道理?
“我怕他冷”,请问这件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他冷”还是“我怕”?是不是讲的很简单啦。那么你要解决的是“我怕”还是“他冷”?这不都很明白了嘛。你要解决的是“我怕”,可你有没有发现,你一辈子都在解决“他冷”,你在逼他穿秋裤啊:看你,不穿感冒了呀!快点,不行不行……你是这样的;你根本没有解决“我怕”,你用了一生的时间在解决“他冷”,最后“他冷”的问题解决完了,请问“我怕”这个问题有过纹丝的改变吗?
没有。所以“我怕”就一直在呀。他穿的少了你怕他冷,穿的多了你又怕他热。是不是这个道理?看没看明白,其实解决我们生命的幸福感要解决谁?要解决“我”呀,不是要解决别人呢,不是要解决事件。你有没有发现所有的人都在解决事件,所有的人都在解决一个道理,讲一个很有道理的道理——“我怕他冷呀!”可你维度搞错了,你要去解决“我怕”,没解决“我怕”始终全是问题啊。是不是这样子?
云谷禅师就说,“命由我作,福自己求”。命运哪儿来的?不都是你自己作的吗。说福报哪来的?福报都是你自己追求的,你自己努力的。
二、“真相”不与一切人事物对立
“诗书所称,的为明训。”“诗书”是什么?《诗经》《尚书》,“所称”《诗经》《尚书》上描述的这些,的的确确是明白的教训。“明”是啥意思?“明”就是了悟真相,我们讲明心见性,了悟真相,就这个东西。“明”,的的确确是让我们明白生命真相的教训。
很显然这个地方“诗书”并不仅仅是讲《尚书》《诗经》等等,它指的是经典。
经典有哪些?我们随便举几个,比如四书五经:《大学》《论语》《中庸》《孟子》等等,这是儒家的经典;道家的经典,比如说《道德经》《庄子》等等;佛家的很多经典,找了这么多经典都是干嘛?都是直指生命真相。
你有没有发现这个经书你拿过来一读,总是觉得欠了点儿啥。什么叫欠了点啥?就是不像读小说那么简单,小说拿过来一看简易明白,一读就全懂了;拿经书过来一读,你说懂吧也不能说懂,你说不懂吧,好像隐隐约约还懂得点。特别是看了翻译以后,拿译文看了以后好像是这么个道理,但是内心里又多多少少有那么一点点不踏实。是不是这样的?知道为啥不踏实吗?
这个里面就说到传统文化的事情了。用主席的话来讲,叫“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在讲什么?
很多人以为传统文化讲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很多人以为学了传统文化就回去给老娘洗脚;回去给我妈磕头……以为是这个东西,但是你翻遍经典,你见经典上讲过这种话题吗?回去洗脚、磕头、逢人就鞠躬,见过这种的吗?没讲过吧?可是好像很多人以为传统文化就是讲这个的。催泪,学传统文化学的全都哭的稀里哗啦,以为是那个。当然我没说不是那个。
别说你年纪大,其实你的思路好简单的,你跟小朋友一样。我小时候看电影、看电视、看戏,我总是会拉着我父母,说:“爸爸,爸爸,这个是好人还是坏人?”什么意思?就是这个人一上来,“咔”一劈两半,要么是好的,要么是坏的;要么是YES,要么是NO。我跟你讲,其实长大了也是一样。
长大了,我说:“他没有教我们给爹娘洗脚。”你说:“啊?那就是不给爹娘洗脚咯。”这不还是跟“好人”“坏人”的思路一样嘛,就是说大脑并不成熟,你知道吧?大脑并不成熟。
它并不妨碍别人“对”,它不是“这个”,并不妨碍别人不是“这个”;他是“这个”也不妨碍别人是“这个”。我这样讲好懂吧?跟“那个”没关系,我只说“这个”。再讲的白一点,如果真正在真相里面,我们是不和一切人、事、物对立的。因为你有对立就会有局限;有局限就不是真相,有局限就是“二”,它不是“一”。这个意思明白就行了。
三、“道” “德”的秘密
传统文化讲什么?没有讲洗脚、磕头,对吧?那干嘛我们还要学那些洗脚、磕头啊?这个里面涉及到传统文化讲的一个核心问题。
核心问题其实是两个字,哪两个字呢?“道”“德”。“道德”这俩字,俩字是俩意思。
“道”是什么东西呢?“道”,我们用最直白的翻译,一个词——叫“真相”。那么真相是啥呢?如果我们描述真相的属性,它叫“真相”,它叫“道”,它叫“秘密”,可以这么说;如果描述它(“道”)的现象,它叫“觉”,它叫“一”,它叫“无限”,或者它叫“摩诃”,它叫“般若”……随便用什么词都行,它是那个东西。
但是你会发现这个东西是啥呢?它没属性。它没有属性就没有办法描述;或者说没有属性,它就可以用任何属性来描述,这个就比较麻烦,所以这个“道”很不好讲。
所以其实经典讲的是什么?经典讲的全是“道”。
但是我们学的是什么呢?我们学的那一部分就是“德”,比如给爹娘洗脚,给爹娘磕头,这是“德”。“德”是什么意思?“德”就是按照“道”去做。告给你应该怎么做,这叫“德”。
所以它是个两部分的东西,我们为啥读经典读不懂呢?因为经典一讲就是“道”,“无形无相”,里面没有给你描述具体的东西;所以你拿上文字一看,一看一个晕场,一看一个晕场……但是如果你是个明了“道”的,再一看,你就都知道怎么回事了。
这好比是啥呢?举这个例子。前两天在江西赣州,赣州是脐橙的原产地,当地的主办方老师带我们去山上摘脐橙。因为我不怎么吃水果,我也不知道,但他们吃水果,那个水果一吃:“哟,这个和街上买的脐橙的味儿不一样,这个好像比那个甜!”反正说不一样,怎么个不一样法呢?当地老师就讲,因为市场上卖的脐橙好多不是江西的,是把湖南、湖北的脐橙运到江西,然后再包装起来,再卖过来,所以你吃不到原装的。
我讲这段什么意思?如果有一个当地人,如果有一个江西人给你讲:哎呀,这个脐橙什么味。请问你知道不知道是什么味?不知道吧,你只有吃到才知道是什么味儿。
所以给你讲再多都没有用,只要你没吃到嘴里,给你拍成视频、放电影、讲视频,弄上二百个专家给你讲,没用;给你举二百个例子,没有用。除非你把脐橙往嘴里一放,专家什么的都不需要,只要往嘴里一放,OK,马上知道了。江西人跟你聊脐橙的味儿,你正好跟他聊,他说“甜的”,你说“酸的”,你俩说的都没错。懂不懂我这意思?你俩说的都没错,但是没吃过的——他说“甜的”,你也说“甜的”。不好意思,肯定有一个不知道。
所以说读经典是啥?你如果明了“道”,就是你尝过那个味儿了,你一吃,一聊,你就知道他说的是啥。但是你没吃过,你拿着这个东西干聊,聊不出东西来。知道我的意思了吧。
四、熏修,就有机会活出来
所以其实读经需要干嘛?需要我们对真相上有一个悟。
什么叫对真相上有一个悟呢?你老得合计合计,没事老得想:哎哟,什么是真相?真相是什么属性呢?老得合计合计,可能合计合计,合计到某一个点上,“嘣儿”那个东西就开了。一开以后,那个味道你就尝到了,你就知道:哦!原来是这个。你就明白了。比如说,我现在这么“哈哈哈”讲一大堆,对于你来讲,你听见的也不过是个道理,或者也不过是个知识而已。诸位能接收到我的意思吧?所以要好好体察体察,老琢磨老琢磨。
当然有人说:哎呀,我老琢磨,琢磨琢磨的就忘了。忘了怎么办?古人有一个词叫“熏修”,这词肯定听过吧。什么叫熏修呢?比如说,我这儿有一朵花,这个花发出芬芳的味道。它在这儿我在这儿,我也不接触它,但是我五天课讲下来,可能我身上就带着香味儿了,这就叫“熏”。就是我们天天泡在功课里熏,熏修,你就有机会。
不是你一听,说:我见过,我知道。很多人都是这样的啊,“这个课我听过,何老师我认识。”完了没事了,还是没反应。因为啥?缺少功课,缺少足够的熏。
所以其实《了凡四训》很了不起的地方在哪呢?这个里面有很多功课,有很多对照,就是我们生命中的那些样子,到他这儿来一对照:哎哟,他讲的那些毛病我们全有。一对照你就知道这是几斤几两,等于拿了一个PH试纸,那个颜色一过来,你就知道酸碱度是几了,就能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