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狗

通过身份证号码查行踪(通过身份证号码查行踪轨迹)

时间:2024-01-01 20:13:05 作者:气宇轩昂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一出租车司机确诊,牵出200名密切接触者!用手机短信能查个人行踪

出租车司机,每天都在接触不同的人。近日,杭州有一名出租车司机被确诊为新冠病毒肺炎。

摆在大家面前的问题是,在他被感染的这几天里,到底接触了哪些人?这个连他自己也回答不了的问题,杭州公安利用大数据,找到了答案:200人!最近,余杭公安刑侦大队徐小华副大队长最近就在做这件事:通过大数据研判,努力做到一个不漏地找出“密切接触者”,截至目前,他们已累计分析出密切接触者1236人。

一名出租车司机确诊

大数据找到200多名密切接触者

前几天,徐小华研判了一个相对特殊的确诊患者,这是个出租车司机,中年人。

当时他心里也咯噔了一下,相当于一个从事特殊行业的患者,接触的人肯定复杂的。抽调了10个队员来对付,还安排了专门的视频员。考虑到出租车里有监控,民警穿着防护服,从他车里去拷过来。

倒推司机前14天轨迹,民警找出了200余名接触对象,接下来几天里24小时连轴对所有接触对象逐一确认。大多数是乘客,而且通过手机支付的,我们可以根据运营公司的订单数据准确定点找人,有9名乘客是付现金的,我们也找到了,都由相关部门采取了隔离观察措施。

蔬菜公司老板莫名感染,祸起5天前

2月3日左右,有一个传递来的线索,确诊患者是一名从事蔬果批发销售的老板。我们当时不明确他的感染源,第一次排查他的密接的时候,也没有排出来。

到第二次,通过大数据发现,大概五天以前有几个非公司人员在他们公司出现过,谈业务来的。我们一个个访问过去,其中发现一个人,他也已经住院了,是另外一个区的确诊患者,而且发病时间比那个老板早10天左右。

感觉最头疼的是,有些密切接触者记不牢、说不清自己的出行轨迹,这意味着民警的排查工作量要大大增加。这也难怪,换做是别人,几点几分到哪里,见过谁,几个人,要讲得清清爽爽确实困难。

这种情况,只好派队员去实地访问,比方说,这个人某个时刻在店里进出,到底接触了哪些人,可能接触的所有人都要排进来。

寻找看不到的危险

人的记忆是不可靠的

4小时内必须找出第一批密切接触者

43岁的徐小华从警22年,在刑大工作18年,也算是公安大数据工作最早的一批实践者。

人的记忆有时候并不一定可靠的,仅仅依靠确诊病例的记忆去访问、排查可能被感染的人员,一定会产生很多盲点。也许只是与陌生人短暂的一次近距离接触,都可能存在传播危险。况且,有人会由于种种原因说谎、瞒报,这会使我们的工作很被动。全面梳理、核实每一个确诊患者发病前14天、336小时的轨迹,找出感染源和密切接触者,快速“排雷”,才能避免有人继续“踩雷”,也为相关部门落实隔离措施提供依据、争取时间。不管接到线索是什么时间,4小时内必须找出第一批密切接触者。这是我给团队定的标准。中午前,要出第二批密接者,到天黑前,再出第三批。一个人基本上出三批。

为了提高研判的准确性,我们要对研判结果通过逐一电话回访核实。每人每天打电话不下50个,有的细节要通过跟多个当事人之间反复的询问核实,才能印证。

当然有些人可能想不起来自己这几天到底去过什么地方。别急,小编了解到,现在利用手机就可以查询自己的行踪了。小编找朋友测试了一下,确实有用!

个人轨迹查询方法

一、电信手机用户查询法

编辑短信CXMYD#身份证号码后四位到10001,授权回复Y后,实现“漫游地查询”,可查询手机号近15天内的途径地信息。

二、联通手机用户查询法

手机发送:“CXMYD#身份证号码后四位”至10010,查询近30天的全国漫游地信息,便于返工辅助排查。

三、移动用户查询法

编写CXMYD,发送到10086,再依据回复短信输入身份证后四位,可查询过去一个月内去过的省和直辖市(无地市)。每人免费一天查询10次。

来源:杭州日报、浙江在线

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

最新!河南新增确诊15例,湖北累计确诊超5万例最新最全!2月12日河南各地新增确诊病例信息最高奖1万元以上!郑州市民发现这种行为,请立刻举报!紧急扩散!高铁保洁员检测呈阳性,急寻接触者!乘车轨迹公布

不要随意泄露自己的身份证号!从你的身份证号可以得知这些信息!

点点“关注”不迷路,更多精彩故事,您可以第一时间接收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设备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这便导致我们对于个人信息是否还安全的问题进行多次讨论。当然随着各类不良事件的出现,该问题也一度受到很多群众的关注。

相对于表面的信息来说,身份证号码才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个人身份信息之一,所以泄露身份证号码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这也告诉我们不要在外面轻易泄露自己的身份证号,不然一些非法份子可以从上面得到诸多信息。

一、身份证的重要性

身份证是大家证明自己身份的重要依据,是中国人都用的一种证件,由各个地区的公安机关颁发。它是证明个人身份、行踪和法定权利的重要证件,是公民参与社会、行使各项权利的必要条件之一。

在我国尤其是现在全都是实名制的情况下,每个公民都必须拥有自己的身份证。在日常生活中,身份证号码还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如办理银行卡、购买车票、登记结婚等。

只有持有合法有效的身份证,才能享受到各种权利和福利,如参与各项投票、参加单位社保缴纳以及享受医疗保险等。身份证的意义十分重要,它不仅是公民证明自己身份的唯一依据,还是社会管理和治理的重要工具。

二、身份证号码显示的信息

身份证号码是我国公民证明个人身份的重要依据,由18位数字和字母组成。这些构成中包含了许多个人信息,如出生日期、性别、地址等。例如号码前6位是你出生所在地的位置;接下来的8位为出生日期,表示身份证持有人的是在这个点出生的。

再接下来的3位是出生顺序,表示在同一个地方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人的顺序;最后一位为校验码,用来检验身份证号码的正确性。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身份证号那么长,这便是它的原因所在。

在如此明确的情况下,这些信息一旦泄露将会给个人带来很大的损害。首先,个人财产肯定会遭到威胁,因为你的身份证号码可能被用来进行、等犯罪活动,如申请贷款、信用卡、手机卡等。

再者就是会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别人的身份信息进行虚假交易。如去银行开户、办等,从而导致你的个人信息被投放在各个平台上。还有一些人会受到隐私侵犯,如被各种短信电话骚扰,十分不利于日常生活。

三、如何保护证件信息安全

为了让自己的信息安全有效,我们在日常出行生活中一定要特别注意。如在一些柜台上进行各种交易时,要谨慎地保护自己的身份证号码,避免泄露。除开身份证号码以外,还有许多个人信息需要保护,如地址、各种密码等。

因为现在很多事件流程都可以直接在手机APP上进行,我们每个人的手机里都下载了很多软件。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账户信息,如银行卡、支付宝账户等,应该定期更换密码以提高安全性。

尤其是很多人因为对数字不敏感,在设置密码时会将跟自己有关的信息作为密码来存储。如果我们将身份证号码作为密码或者账号,那么就会存在被猜测的风险,应该及时升级密码强度,让密码复杂化,不易轻松被人猜到。

最后要强调的一点,也是很多人都常犯错误的一点。因为现在交易都网络化了,所以大家在进行网络交易时为了方便都会直接将证件号码直接保存。这可能导致信息被第三方泄露出去,当事人会经常收到陌生信息和电话等,这点也要谨记。

总结

各大地区的相关单位都会经常普及大家不要轻易的将身份证号码泄露出去,因为从身份证号码上面可以得出了很多信息。如基本的出生年月、户籍所在地以及如果你喜欢将生日等信息作为密码的话,那相关账户便存在危险。

每个人都应该自觉提升对信息保护的意识,保护好自己的身份证号码,不要让自己的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给自己造成不同的麻烦。千万不要掉以轻心,掉入别人的陷进。

一出租车司机确诊,牵出200名密切接触者!用手机短信能查个人行踪

出租车司机,每天都在接触不同的人。近日,杭州有一名出租车司机被确诊为新冠病毒肺炎。

摆在大家面前的问题是,在他被感染的这几天里,到底接触了哪些人?这个连他自己也回答不了的问题,杭州公安利用大数据,找到了答案:200人!

最近,余杭公安刑侦大队徐小华副大队长最近就在做这件事:通过大数据研判,努力做到一个不漏地找出“密切接触者”,截至目前,他们已累计分析出密切接触者1236人。

一名出租车司机确诊

大数据找到200多名密切接触者

前几天,徐小华研判了一个相对特殊的确诊患者,这是个出租车司机,中年人。

当时他心里也咯噔了一下,相当于一个从事特殊行业的患者,接触的人肯定复杂的。抽调了10个队员来对付,还安排了专门的视频员。考虑到出租车里有监控,民警穿着防护服,从他车里去拷过来。

倒推司机前14天轨迹,民警找出了200余名接触对象,接下来几天里24小时连轴对所有接触对象逐一确认。大多数是乘客,而且通过手机支付的,我们可以根据运营公司的订单数据准确定点找人,有9名乘客是付现金的,我们也找到了,都由相关部门采取了隔离观察措施。

蔬菜公司老板莫名感染,祸起5天前

2月3日左右,有一个传递来的线索,确诊患者是一名从事蔬果批发销售的老板。我们当时不明确他的感染源,第一次排查他的密接的时候,也没有排出来。

到第二次,通过大数据发现,大概五天以前有几个非公司人员在他们公司出现过,谈业务来的。我们一个个访问过去,其中发现一个人,他也已经住院了,是另外一个区的确诊患者,而且发病时间比那个老板早10天左右。

感觉最头疼的是,有些密切接触者记不牢、说不清自己的出行轨迹,这意味着民警的排查工作量要大大增加。这也难怪,换做是别人,几点几分到哪里,见过谁,几个人,要讲得清清爽爽确实困难。

这种情况,只好派队员去实地访问,比方说,这个人某个时刻在店里进出,到底接触了哪些人,可能接触的所有人都要排进来。

寻找看不到的危险

人的记忆是不可靠的

4小时内必须找出第一批密切接触者

43岁的徐小华从警22年,在刑大工作18年,也算是公安大数据工作最早的一批实践者。

人的记忆有时候并不一定可靠的,仅仅依靠确诊病例的记忆去访问、排查可能被感染的人员,一定会产生很多盲点。也许只是与陌生人短暂的一次近距离接触,都可能存在传播危险。况且,有人会由于种种原因说谎、瞒报,这会使我们的工作很被动。

全面梳理、核实每一个确诊患者发病前14天、336小时的轨迹,找出感染源和密切接触者,快速“排雷”,才能避免有人继续“踩雷”,也为相关部门落实隔离措施提供依据、争取时间。

不管接到线索是什么时间,4小时内必须找出第一批密切接触者。这是我给团队定的标准。中午前,要出第二批密接者,到天黑前,再出第三批。一个人基本上出三批。

为了提高研判的准确性,我们要对研判结果通过逐一电话回访核实。每人每天打电话不下50个,有的细节要通过跟多个当事人之间反复的询问核实,才能印证。

当然有些人可能想不起来自己这几天到底去过什么地方。别急,小编了解到,现在利用手机就可以查询自己的行踪了。小编找朋友测试了一下,确实有用!

个人轨迹查询方法

一、电信手机用户查询法

编辑短信CXMYD#身份证号码后四位到10001,授权回复Y后,实现“漫游地查询”,可查询手机号近15天内的途径地信息。

二、联通手机用户查询法

手机发送:“CXMYD#身份证号码后四位”至10010,查询近30天的全国漫游地信息,便于返工辅助排查。

三、移动用户查询法

编写CXMYD,发送到10086,再依据回复短信输入身份证后四位,可查询过去一个月内去过的省和直辖市(无地市)。每人免费一天查询10次。

来源:杭州日报、浙江在线、广州日报

你可能已经在网上被“曝光”了!记住这9点,保护好自己和家人!

你有没有接到过这样的电话?对方一上来就报出你的姓名、工作地址、住址……明明是初次通话,可对方已经对你的个人信息“如数家珍”。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如果你频繁接到这种电话,那么你的个人信息可能已经遭受了严重泄露。我们的个人信息是怎么样在不经意间泄露的?怎么样有效保护个人的信息数据安全呢?

01

个人信息数据有哪些?

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其价值与资本、技术、生产力等同,但长期以来很多人都低估了数据的价值,忽视了对个人信息数据的保护。在人民网开展的 2023 年两会调查中,68.7% 的网民投票给“App 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个人敏感信息一旦泄露,可能会危害到人身财产安全,影响个人名誉和身心健康。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从 2020 年 3 月发布的《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中能看出,个人信息分为 13 个类别,包括:个人基本资料、个人身份信息、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网络身份识别信息、个人健康生理信息、个人教育工作信息、个人财产信息、个人通信信息、联系人信息、个人网上记录、个人常用设备信息、个人位置信息和其他信息。

从分类中不难看出个人信息不仅包括姓名、联系方式、财产信息、身份证号、住址、人生物识别信息等个人基本信息,还包括行动轨迹、账号密码、网页浏览记录、交易信息等设备信息,几乎涵盖了个人从工作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些个人信息,是我们隐私的很大一部分,然而我们往往会在不经意间暴露这些数据,让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

02

这些情况

也会泄露个人数据!

个人信息的泄露一般分为被动泄露和主动泄露两种。

其中被动泄露可能是个人被黑客攻击造成存储信息发生泄露,这种情况在我们的生活中比较少见。

生活中更多遇到的,是我们在不经意间把个人信息主动泄露出去。比如在互联网上分享出行的火车票、身份证照片;在没有辨别出来的钓鱼网站、恶意应用中填写个人身份信息、银行账户信息;甚至有些时候,在连接某些不安全的 WiFi 时,也会导致我们的个人信息被窃取。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案例一:在钓鱼网站填写个人信息

支付平台因其金融属性更是个人信息保护的重点。在 2023 年 3·15 晚会上就曝光了不法分子通过“ETC 卡禁用”“快递丢失理赔”等骗局,诱导消费者登录钓鱼网站实施。消费者在钓鱼网站上填写的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银行账户等信息,都被系统自动记录,为不法分子所用。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案例二:部分App暴露个人联系方式

2021 年 6 月,某出行 App 因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被国家互联网信息办通知下架相关 App,并处罚金 80.26 亿。出行、外卖类软件因为使用频次高,成为个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此前部分出行、外卖类软件违规搜集个人信息,部分司机和外卖员会利用顾客在平台上预留的电话进行电话骚扰。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不过,随着大部分平台实行虚拟号码代替真实号码,这类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然而,还是存在一些来源未知的 App,盗用个人联系方式的情况。所以在遇到来源未知的手机 App 时,请慎重选择是否填写个人信息。

案例三:晒网购包裹、网约车行程等个人信息

网购因便利、实惠等原因正逐渐改变人们的购物方式,但记载着消费者姓名、电话、住址等个人信息的快递包裹如果缺少注意,很容易成为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的源头。购物分子以快递退货退款、取消退还押金等名义,假冒客服致电或向用户发送虚假短信,诱导客户提供银行卡、手机号等重要个人信息,进而盗取卡内资金。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案例四:购物、购房时候的面部识别认证

之前一则“戴头盔买房”的新闻引发热议,之所以戴着头盔的原因就是要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因目前较多卖房销售部门都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某楼盘项目更推出了首次到访购房可享受折扣优惠,故某些消费者为避免被人脸识别系统拍到而选择戴头盔看房。最近在很多超市里流行的刷脸支付,会让客户毫无防备地暴露在人脸识别设备下,可能会侵害客户的个人生物信息安全。

03

个人信息泄露后的危害

个人信息遭到泄露后,可能就会被不法分子利用,使个人遭受侵害。

1. 人格尊严受到侵害

比如泄露个人的种族、民族、政治观点、性取向、疾病等个人信息,或者非法使用这些个人信息,会使个人遭受歧视或受到不公正的对待。

2. 自然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危害

泄露了个人的行踪轨迹,被不法分子知悉而导致受害人被杀害;泄露银行账户信息导致银行的资金被窃取等。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04

国家加大力度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其实国家一直都致力于保障个人信息安全。中央网信办在 2019 年要求 App 运营者在使用个人信息时,不得收集与所提供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应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示信息收集使用规则,并经个人信息主体自主选择同意;App 在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时,被要求采用更新隐私政策等收集使用规则并以推送消息、邮件、弹窗、红点提示等方式提醒用户阅读发生变化的条款,并需再次征得用户同意。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2021 年 11 月实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了个人信息的定义,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删除等处理活动进行了全流程规范,对大型互联网平台设定了特别的个人信息保护义务。《个人信息保护法》与《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民法典》和《数据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共同构建起个人信息保护的法治堤坝。

05

个人信息数据安全防范措施

作为个人,我们是自己信息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我们要学会为自己的信息安全“上把锁”。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保障我们的个人信息数据安全:

1. 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个人信息,多知道、多了解一些防范知识。

2. 网购最好去大型购物网站,来路不明的软件不要随便安装,App 应选择官方渠道下载,不轻易接收和安装不明软件,不随便点击聊天中对方所发来的链接。

3. 不要随便参加注册信息获赠品的网络活动,避免在网上或者街头参加一些需要填写真实身份、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的抽奖、竞猜、促销送礼品等活动。

4. 应尽量设置高保密强度支付密码,进行网上支付时,要慎重填写银行账户和密码,谨防钓鱼网站。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5. 注册时个人信息尽量不要写的太过详细,妥善保管、处理好包含个人信息的票据,如快递单、火车票、飞机票、保险单等。

6. 尽量不要在网络上通过视频、照片、文字等形式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家庭住处、单位地址、子女情况等信息,不添加不明身份的好友。

7. 公共场所尽量不使用不需要密码的免费无线网,关闭网络设置中 WiFi 自动连接功能,尽量使用流量以确保网络安全。

8. 不要随意扔弃或出售未经处理包含个人信息的手机。更换手机号码之前应记得清除卡上的联系人信息,并对绑定的银行卡进行解绑。

9. 如果因个人信息泄露造成了一些不利的后果,应注意保留相关证据,及时去公安机关报警。

注意个人信息保护,加强防范意识,才是对自己和家庭最负责的态度。

作者:金奋扬 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硕士、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高级管理咨询师

审核:于旸 腾讯玄武实验室负责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