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在某个时间内眼皮会突然跳动起来,无法控制,短则数分钟,长则数星期。当人们眼皮在跳的时候,我们第一时间就会说看左眼还是右眼跳,因为民间有“左眼跳财,右眼跳灾”之说。有人问,眼皮一直跳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眼皮跳怎么办?在我回答问题之前,提醒大家,其实眼皮跳绝大部分是生理现象,大家不要过度担心,只是少部分有疾病问题,大家如果怀疑有疾病问题一定正规医院就诊,不要自行对号入座,避免不必要烦恼。
眼皮跳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1)生理性的刺激反应:如睡眠不足、用眼过度、用电脑时间过长、紧张、熬夜、劳累、较长时间在强光或暗光下工作等,可使眼皮乏力而跳动起来。此外,吃了刺激性食物和药物也可引起眼皮跳。不过,只要脱离了这些外界刺激,适当休息就可恢复。如果眼皮跳动比较厉害,可以做眼部操来缓解。
2)眼部疾病:角膜炎、结膜炎、屈光不正、近视或远视或散光又没有戴合适的眼镜、眼内异物、倒睫等都可导致眼皮跳。此时要到医院进行检查确诊。在未查明原因前,不要随意点滴眼液。
3)眼部受到压迫:支配眼部肌肉的神经纤维受到了不良刺激或是压迫,如眼晴受撞或遭打击,眼睑内的轮匝肌受到刺激,也会出现眼皮跳动现象。这种原因造成的眼皮跳,持续时间长,眨眼幅度大,很难自愈,要立即到医院检查治疗。
4)与全身性疾病有关:如植物神经紊乱、眼部营养不足,眼睑眼轮匝肌的纤维部分受到影响而突然产生反复颤动、痉挛现象。有些慢性疾病也会导致眼皮不自主跳动。面肌痉挛,眼皮也会不自主跳动,但与单纯的眼皮跳有明显的区别。因此,眼皮跳还要鉴别是否与面肌痉挛或其他疾病有关,以及时对症治疗。
眼皮跳怎么办?
1)要注意观察眼皮跳是双侧还是单侧、是逐渐减少还是增加,有没有发展至面颈部。
2)还要注意有没有眼部感染、眼睑内翻倒睫等情况。眼皮跳大多可以在短时间内自行消失。若是偶发的眼皮跳,可以通过休息、保持情绪稳定和适当的按摩等来缓解。
3)但如果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就必须到正规医院专科就诊:眼皮跳动持续一周以上、有进行性加重的趋势、伴有单侧或双侧面肌抽搐、伴有颈部肌肉抽搐、曾有面瘫病史、伴有眼部感染或眼睑内翻等症状。
总之,“左眼跳财,右眼跳灾”之说,毫无科学依据。眼皮跳,根本无关祸福,实际上是身体疲劳的信号或某种疾病的征兆。一旦出现了眼皮跳,最重要的是查明原因,及时治疗。
#清风计划# #辟谣#
人的眼睛、严格说是眼皮会不由自主的跳动,有时跳几下,而有时却跳个不停。以下对眼皮跳动进行时辰分析吉凶:
子时:23点——01点前
左眼:意外之喜降临,会有不错好运,你的心脏要强一点,别兴奋过了头。
右眼:有人请你吃饭,可以省下一笔钱,但是这个人的目的不明,你要多多斟酌。
丑时:01点——03点前
左眼:家中最近很麻烦,大小事困扰着,不知该怎么办,短期内一筹莫展。
右眼:有人思念你,有可能是家中长辈,相互牵挂太久了,有空打电话关心一下吧。
寅时:03点——05点前
左眼:会有朋友自远方而来,狠狠吃你一顿!如果你并非别有所图或手边闲钱多,接到朋友电话一定要装忙。
右眼:家人有机会得到意外之财,例如忽然中了奖,也有可能丢掉的钱又找回来了。
卯时:05点——07点前
左眼:贵人贵客报到,让你生命重现曙光,多留意忽然出现在你身边;很久不见的右眼:平安顺利,不必太过担心可能发生危险的状况,吉人自有天相,安心睡觉吧。
辰时:07点——09点前
左眼:人际关系会变好,许久不见的朋友再次相逢,可能捎来不错的喜讯。
右眼:钱财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流失掉,花了许多冤枉钱。
巳时:09点——11点前
左眼:会有好处可以捞,目前的你颇有利用价值,别人都会让你三分。
右眼:开车小心,提醒家人多注意平安,危险出现在四周。
午时:11点——13点前
左眼:长期耕耘总算有了结果,你可以松一口气,准备享受成果吧。
右眼: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还好机率不高,继续保持警戒才好。
未时:13点——15点前
左眼:你可能在打赌或玩麻将时输了不少钱,别输光了才来后悔。
右眼:有好事发生,但属于微不足道,你也不会很高兴的那种小事。
申时:15点——17点前
左眼:忽然想起什么事情吗?快点去做,当下想到的,最容易成功了。
右眼:异性缘佳,你的贵人就是异性,他们对你,比同性宽容多了。
酉时:17点——19点前
左眼:为人辛苦为人忙,好在有收获,帮别人也是在帮自己。
右眼:刚认识的朋友就可以熟得不得了,和他们多混熟点会很不错。
戌时:19点——21点前
左眼:有人指派工作给你,不要想太多,快点答应,其他的问题会自然会迎刃而解喔!
右眼:得意忘形了吗?小心小人随时准备落井下石,你别太嚣张。
亥时:21点——23点前
左眼:享受合家团圆、多方肯定,再加把劲,你会做得更漂亮。
右眼:提防官司纠纷,你要不口舌冒犯人,要不就是弄坏东西!
眼皮跳星期大占卜
有没有发觉今天的眼皮跳过?是不是有点紧张呢?大家都说:“左跳财,右跳灾”好像有些太笼统,下面是按照星期来占卜你的眼皮跳:
星期一:左眼跳,今天有事情要发生!
右眼跳,平常事,不要紧。
星期二:左眼跳,心情会很愉。
右眼跳,会发生不快的事。
星期三:左眼跳,有人喜欢你!
右眼跳,有事会让你生气。
星期四:左眼跳,有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右眼跳,今天对任何事都不能插手。
星期五:左眼跳,有人在想念你。
右眼跳,将发生一件幸福的事。
星期六:左眼跳,这几天会暴露你的秘密。
右眼跳,近期会得到礼物。
星期日:左眼跳,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
右眼跳,有好运气。
注:
时辰:
一个时辰在农历记时中跨2小时,故一天共12个时辰。
子时: 23点 --凌晨1点 丑时: 1 点 --凌晨3点
寅时: 3 点 --凌晨5点 卯时: 5 点 --凌晨7点
辰时: 7 点 --上午9点 巳时: 9 点 --上午11点
午时: 11点 –下午13点 未时: 13点 --下午15点
申时: 15点 –下午17点 酉时: 17点 --下午19点
戌时: 19点 --晚上21点 亥时: 21点 --晚上23点
在乡村里曾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左眼皮跳是福,右眼皮跳闯祸,它虽无科学根据,有时却很灵验。
在我身上也曾多次发生过这样的事,至今让我深感此语的灵验,并难以忘怀。
以前发生的事暂且不讲,先说一下今日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早晨我刚起床,右眼皮就一个劲地突突直跳,想到那句眼皮跳的俗语,心里就一下子紧张起来,唯恐今日会有祸事降临到自己的身上。
上午去县城里办事时,就小心谨慎,步步为营。幸好一切都顺利,并无祸事发生,可是右眼皮还是一个劲地跳,浑身绷紧的神经仍旧不能放松下来。
下午时,天气突变,刮起了冷风,偏偏这时一个乡镇中的初中校长打来电话,要我赶紧去他们的学校里处理一笔生意上的业务。
我推脱不掉此事,就不得冒着眼皮跳跳要带来的险境,及寒风的吹袭,开着车去了他们的学校里。
到那里后要办的事情还算顺利,这时一颗悬着的心才放松了下来,觉得自己终于躲过了此劫。
办完事后,离开那所学校约有五六里路,我还拿着手机给母亲打电话。那部手机对于我非常重要,它是我的信息库,我生意中所有的往来业务信息都储存在其中,及所有的家人,朋友,客户的电话和手机号码都也存储在那部手机中的卡上,由此我一直把它视若自己身体中的某些重要器官,从而对它呵护有加,形影不离。
打完电话后,我小心的把它放进了自己的上衣兜里,可是就在我又行进了十多里路,停下车要给一个朋友打手机时,它却不见了踪影,同时右眼也停止了跳动。令人困惑不解的事,在那一段路上我并没有接触任何人,手机是不会被别人偷去,可是在车上我也没有找它,难道会它凭空蒸发了吗?
总之我没有逃脱右眼皮跳跳带来的厄运,从而很邪门的丢掉了它。
对于此次的遭遇,我只能用眼皮跳跳的邪灵来解释。
#你们是否也有这样的经历##爆料#
生活中,每当遇到眼皮频跳,很多人总会念叨一句“左眼跳财,右眼跳灾”,却对眼皮频跳不止的原因不是很关心。其实,眼皮频繁跳动并不能预测吉凶,反而可能是“面部肌肉痉挛”等疾病的前兆,大家需要警惕。
眼皮跳动在医学上称为眼睑震颤,是神经或眼部周围肌肉受到影响而突然产生的。眼皮跳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如何辨别眼皮跳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
引起眼皮跳动的原因,包含过度劳累、紧张、眼睛本身的疾病或用眼不当、外伤及颅内病变等,这些因素可以刺激运动神经,导致肌肉收缩,从而引起肌肉跳动。
生理性眼皮跳一般比较轻微,如果是劳累过度,休息后就会好转。
病理性眼皮跳的原因则比较复杂,很难自愈,发展趋势是进行性加重。专家提醒,眼皮跳或嘴角抽搐都可能属于面神经的疾患,临床通常诊断为“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发作时有何症状?
“面肌痉挛”发作时,患者的脸会呈阵发性、快速且不规则的抽搐,随着病情发展,间歇逐渐缩短,可连动到嘴角甚至颈部,严重者呈强直性,致同侧眼不能睁开,口角向同侧歪斜,无法说话。常因疲倦、精神紧张、自主运动而加剧,但不能自行模仿或控制其发作。
“面肌痉挛”有哪些类别?
“面肌痉挛”主要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原发性面肌痉挛是由于颅内血管压迫面神经导致神经脱髓鞘引起的面部抽动。继发性面肌痉挛是由于颅内的肿瘤,炎症,粘连等因素使面神经损伤导致的面肌抽动。
“面肌痉挛”病因有哪些?
“面肌痉挛”的病因一般认为可能有三种:第一,可能是因面神经的异位兴奋或伪突触传导引起;第二,可能是由于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或脑瘤等对面神经根部的压迫所致;第三,极少数患者为外伤、肿瘤或外科手术后出现患侧面肌抽搐。
“面肌痉挛”患者有哪些注意事项?
1.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冷空气刺激,注意防寒,不用冷水洗脸,遇风、雨、寒冷时,注意头面部保暖。
2.饮食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粗粮、豆类、鱼类,避免辛辣、烟酒、咖啡、浓茶等食物。
3.适度运动,增强抵抗力。
4.避免情绪波动,保持心情轻松、愉悦。规律生活,劳逸适度,减少熬夜,保持充足睡眠。
眼皮频跳是人体健康的报警器,不可忽视,只有足够重视、及早预防、及时就医才能防患于未然。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