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配对 > 名字配对

1929年中国大事件(中国1929年发生的重大事件)

时间:2024-01-17 04:01:45 作者:相见陌路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1929,中央军委遭破坏事件始末

中央军委遭史上最大破坏

1929年8月24日下午,上海暑气蒸人,行人稀疏。走在马路上,不一会儿就觉得汗流浃背。下午,两点敲过,在六大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政治局候补常委兼军事部部长的杨殷,中央政治局委员、农委书记、中央军委委员兼江苏省委军委书记彭湃,中央军委委员兼江苏省军委委员、秘书颜昌颐,中央军委军事部兵士科科长邢士贞,以及上海总工会纠察队副总指挥张际春,先后跨入苏州河南岸新闸路613弄经远里12号一幢独门独院的石库门屋子里。他们是来商讨江苏省委紧要的军事问题的(当时江苏省委管江苏、安徽、浙江及上海的工作——笔者注)。

新闸路613弄经远里12号中央军委旧址

开会的时间已到,但常驻军委机关的秘书白鑫却不知去向。只有他的夫人忙前忙后,沏水泡茶。不一会儿,白鑫匆匆赶来,他抹了把脸,招呼领导们到二楼入座开会。但大伙儿刚刚坐定,一队全副武装的英国巡捕赶来,将前门后门堵得严严实实,入屋抓人。他们把全部与会人员铐上带走。不幸之中的万幸是,原定要来参加会议的实际负责人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因临时有事未能赴会,躲过了一劫。

这是中央军委成立以来所遭受到的最大的一次破坏。

中央军委一楼开会处

中央文献研究室主编的《周恩来传》中提到:1926年12月周恩来离开广东赴上海,担任中央组织部秘书和中央军委委员。他到上海第一个落脚处是拉菲德路的拉菲坊,即今天离思南公馆仅一步之遥的复兴中路复兴坊内。据聂荣臻在他的回忆录中讲:曾派聂荣臻、王一飞、颜昌颐等26人在苏联学习军事,1925年9月奉命回国。“分配的结果,我和叶挺、熊雄、张善铭、江德福、杨善集等12人到南方;李林、范易等到北方;王一飞、颜昌颐被留在做军委工作,由王一飞负责。据我所知,这就是最早的军委了”(摘自《聂荣臻回忆录》)。

为了筹划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中央成立了“特别委员会”,成员共8位,包括陈独秀、彭述之和罗亦农等。每一位成员都标注了他们当时在党内担任的职务。在提到周恩来时,第一次明确说明他当时担任的是中央军委书记。

1928年7月,中国在莫斯科召开了第六次代表大会,组建了新的领导机构。担任中央军委书记的是周恩来,军事部长是杨殷。现在,中央军委的领导机关却遭到如此巨大的破坏,这确实是中国重大的损失……

就在警车呼啸而去的那一瞬间,天一下子暗了下来,狂风四起,大雨如注……

白鑫叛变

当天晚上,周恩来就知道了中央军委机关被破坏的消息,而且知道出卖他们的叛徒是中央军委(军事部)秘书白鑫。白鑫,黄埔一期生,曾经在海陆丰工作过,与彭湃相识,还参加了南昌起义。1929年初,他被彭湃调到上海,担任中央军委的秘书。白鑫在新闸路经远里租屋居住,独门独户,这儿也成了中央军委的日常办公场所。

周恩来之所以能这么快查获这些信息,得益于他的助手、中央特委的陈赓成功策反了军统驻上海的特派员杨登瀛(又名鲍君甫——笔者注)。周恩来批准陈赓花重金为杨登瀛买了轿车,并配备特科成员连德生做他的司机兼保镖,党员安娥当他的秘书。以后陈赓回忆道:“当时在上海的特务机关,实际上掌握在我们手里。”由于工作上的联系,再加上杨登瀛出手阔绰,他和英捕房的兰普逊、帮办谭绍良成了好朋友。但凡英租界发生了什么事,准备抓什么人,几乎没有杨登瀛不晓得的。但这一次白鑫的叛变,是通过他在南京被服厂当厂长的哥哥直接联系上了上海市党部情报处长范争波,范争波又直接与英租界当局政治部联系,让捕房出警抓人,跳过了兰普逊这一环节,造成了中央军委机关的大破坏。

中央军委旧址二楼窗口所对着的邻居住宅

周恩来连夜将陈赓找来,让他去找杨登瀛,希望通过他与英捕房的联系,准备花重金将他们保释下来,不要引渡到手里。但杨登瀛认为,彭湃是全国著名的领导人,国民政府悬赏3万大洋缉拿,此事又是市党部托办的,将彭湃等交保释放几乎没有可能。不过他表示,可以通过关系掌握杨殷、彭湃引渡后,通过囚车押送到龙华警备司令部的准确时间,安排在囚车的必经之路枫林桥劫车。周恩来思虑再三同意了。他还特别关照陈赓,让中央特科每一个会打枪的成员都动员起来,再找几个中央军委的同志,安排他们到枫林桥劫车……

彭湃,1896年出生在广东海丰。他家有1000多亩土地,有佃农1500余人。彭湃自己讲:“我家男女老少不到30口,平均每一个有50个农民做奴隶。”但他的生母周凤却是贫苦农家的女儿,当过婢女,16岁嫁到彭家为妾。

1917年彭湃东渡日本,在早稻田大学就学,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归国后,他于1923年加入中国。彭湃一心想和农民交朋友,让农民摆脱贫苦的生活。他脱下洋装,穿上粗布短衫,赤脚下田帮佃农干活。但农民见了他,还是毕恭毕敬地称他为少爷,久而久之他明白了,要想唤醒农民,首先需要革自己家的命。他把分家所得500亩的地契当众统统烧了,把土地全部分给了农民。然后组织农民成立了海丰总农会,打土豪分田地,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广东省总农会。他还在广州成立第一届中国农动讲习所,校址设在越秀南路53号惠州会馆,他被任命为第一届农讲所主任,被称之为“中国农动之王”。他所写的《海丰农动报告》,由周恩来题写书名,被瞿秋白称之为革命者的必读书。

彭湃烈士在沪革命活动地点纪念碑

1928年7月党的六大在莫斯科召开,彭湃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他奉命转移到上海后,住在大西路百禄里一个简陋的小户内,担任中央农委书记、江苏省军委书记,受周恩来直接领导。

与全国著名的彭湃相比,杨殷似乎要低调得多。这或许与他的工作有关,他是中国政治保卫工作与情报工作的创始人之一。杨殷1892年生于广东香山翠亨村,与先生同一个村庄,因而很早就加入了同盟会,担任过大元帅府参军处副官。1913年领导人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刺,21岁的杨殷义愤填膺,他只身来到上海,在上海青帮的掩护下,在外白渡桥附近设伏,趁袁世凯驻上海镇守使郑汝成的马车经过时,掷出手中炸弹,将郑汝成炸成重伤,自己潜入理发店,装作理发,平安脱险。

1922年底,他加入中国,长期从事工人运动,是著名的省港大罢工的主要领导人,负责大罢工的保卫工作,首创在工人罢工中建立武装的工人纠察队。广州起义爆发前,他让党员黎胜打入敌广州市公安局当特别侦缉,又先后策反了敌公安局局长朱晖日和公安局秘书长的司机陈添、梁暖,吸收他们入党,他们均与他单线联系。因掌握了不少情报,起义取得胜利。广州起义后,他担任人民肃反委员,处决了一批分子。当起义总指挥张太雷不幸中弹牺牲后,他又继任广州苏维埃代理主席,负责善后,最后关头才带领十几位赤卫队员,巧妙地突出了包围圈,前往海陆丰与彭湃会合。

1928年6月,杨殷赴莫斯科参加六大,并在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候补委员兼军事部长。会后回国赴上海在工作。一路上他风尘仆仆,到江苏、山东、安徽等地部署军事力量,领导武装斗争。作为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左膀右臂的杨殷与彭湃被捕,怎么能不让周恩来心急如焚?

彭湃(左)、杨殷两位烈士

8月27日晚,陈赓接到杨登瀛送来的密报,说是载着杨殷、彭湃等5人的囚车将于28日上午递押到龙华警备司令部。周恩来随即布置红队及从中央军委其他部门抽调的人员共20余人到枫林桥设伏准备截车营救,并让特科将秘密保管的20把崭新的驳壳枪取出使用。

那天,党组织派人将枪装在小皮箱内,用机器脚踏车送到同孚路的特科机关,特科同志发现上的润滑油还没有擦去,便马上去找煤油来擦枪,然后才上车出发。在车上放了一个三脚架,架上摆着个箱子,假装是去拍电影外景。到预定地点等了很久,却没有看到敌人的囚车经过。原来,因擦枪耽误了时间,敌人已经把彭湃等押到龙华了。

营救失败了。

狱中传递出的烈士遗书

黄慕兰,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女子。她1907年出生在湖南浏阳,19岁入党。20世纪80年代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2017年去世,活了110岁。

1929年8月她奉组织派遣到上海恒丰纱厂当学徒,组织纱厂工人举行罢工。结果他们8名工人骨干一齐被捉,从南市区公安局转押到龙华警备司令部看守所,关在一间可住10来人的大牢房里。这里原先关押着一位江洋大盗的妻子,她是花了钱主动要求进牢照顾丈夫的,顺便帮看守们洗涤缝补衣服,有时还可为关押的犯人洗洗衣服。黄慕兰请那位大嫂打招呼,让她也可在各间牢房串串门,替犯人做点杂活。

黄慕兰在晚年撰写的自传中写道:8月28日早晨,突然一大队宪兵开进牢房,随后押进了5名,看样子他们都受过重刑,但拒绝了狱警的搀扶,缓慢地拖着脚铐,走进监狱深处关押重犯的单人牢房。突然,黄慕兰认出了其中一位竟是彭湃,因为她在大革命高潮时的广州听过彭湃在农动讲习所的演讲。彭湃似乎也认出了她,缓缓点了下头,走了过去……

黄慕兰人长得很瘦小,又假装是个一字不识的学徒。她很快与彭湃取得了联系。她告诉彭湃看押犯人的警察中有一位班长是广东人,参加过海陆丰农会。还告诉他通过秘密领导的互济会的工作,已和狱中的下层兵士达成了默契,只要他们从牢中传出信送到互济会开设的一家铺子,就能收到5块钱的酬劳。而当时士兵的月饷只有3块钱。于是通过“不识字”的黄慕兰,先后有彭湃的两封信送到互济会铺子。

第一封信写道:

(一)尽量设法做到5人通免死刑;(二)上条不能做到,则只好牺牲没有办法之安、揆二人(安,即孟安,彭湃化名;揆,即孟揆,杨殷化名——笔者注)而设法脱免余无口供之三人;(三)运动丘哥谋迁脱(丘哥指兵士——笔者注);(四)调查现在炮兵营之张庸言(沈夕峰知道),看有无变动及希望,因白亦知此人;(五)指导慕兰从中活动;(六)调查及注意王干臣方面之关系及实情。

这一封信,说明彭湃对凶残的派已不存任何幻想,在身陷囹圄的时候,惦记的是党的事业,考虑的是别的同志的安全。

8月30日,彭湃已经知道自己随时可能被处决,又和杨殷一道写了第二封信:

冠生及家中老小(冠生即周恩来——笔者注):

我等此次被白害,已是无法挽救。张、梦、孟都公开承认,并尽力扩大宣传。他们底下的丘及同狱人,大表同情。尤是丘等听我们话之后,竟大叹气而捶胸者。我们在此精神很好。兄弟们不要因为弟等牺牲而伤心,望保重身体为要。余人还坚持不认。

揆、安

这一封一百余字的最后遗言,字字千钧。

(黄慕兰在龙华监狱中与彭湃等人的联系与传递信息,除见于她的自传外,在党史人物研究会编写的《党史人物传》中,第三卷彭湃、第十九卷杨殷中,均有所记载 ——笔者注)

现在,这两封信都珍藏在中央档案馆。

当天下午,杨殷、彭湃、颜昌颐、邢士贞4人被带到龙华警备司令部内的旷地秘密杀害了。颜昌颐,湖南人,1898年出生。1922年加入中国。他曾赴法勤工俭学,1924年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后调到苏联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参加过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南昌起义及海陆丰武装起义。1928年11月来上海,在中央军委工作,直至牺牲。邢士贞,山西人,1903年出生,1927年4月加入。1929年任中央军事部兵士科科长,直至牺牲。张际春因是黄埔一期生,曾伪善地表示自己不杀黄埔学生,被判处10年徒刑。

杨殷、彭湃、颜昌颐、邢士贞四烈士塑像

当晚,周恩来就获悉杨殷、彭湃等4位同志遇害的消息。他以的名义奋笔写下了题为“以群众的革命斗争回答的”的告人民书。

11月11日深夜,一直窝藏在霞飞路和合坊43号上海市党部情报处长范争波家里的白鑫,跨出家门,准备潜逃去意大利时,被十余特科成员前后堵住。只听一阵枪响,不过一分钟,白鑫与范争波的弟弟范争洛以及三个保镖被当场击毙。范争波身中六枪,侥幸逃生。

1930年8月30日,机关报《红旗日报》专门出版了“纪念彭湃、杨殷、颜昌颐、邢士贞四烈士遇难周年”的特刊,周恩来以“冠生”的笔名深情写道:他们的战绩不可磨灭!它犹如一团火,“照耀在千万群众的心中,熔成伟大革命的推动之力,燃烧着每一个被压迫的群众的热情,一齐奔向革命的火原!”

栏目主编:黄玮 文字编辑:许云倩 题图来源:本文照片由作者提供

题图为中央军委旧址历史照片

来源:作者:吴基民

历史上的今天——12月2日

历史上的12月2日

主要事件:

1: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波拿巴在巴黎圣母院加冕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

2:1869年12月2日——美国西雅图市(City of Seattle)建立

3:1929年12月2日——中国古生物学家裴文中在北京西南的周口店,发现了第一个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猿人头盖骨化石。这一化石被称为“北京猿人”

4:1942年12月2日——在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的主持下,美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原子反应堆

5:1982年12月2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心脏移植成功

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波拿巴在巴黎圣母院加冕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

拿破仑·波拿巴(法语:Napoléon Bonaparte,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即拿破仑一世(Napoléon I),出生于科西嘉岛,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历任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1799年-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1804年-1815年)。

拿破仑于1804年12月2日加冕称帝,把共和国变成帝国。在位期间称“法国人的皇帝”,也是历史上自查理三世后第二位享有此名号的法国皇帝。

对内他多次镇压势力的叛乱,颁布了《拿破仑法典》,完善了世界法律体系,奠定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秩序。对外他率军五破英、普、奥、俄等国组成的反法联盟,打赢五十余场大型战役,沉重地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制度,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他在法国执政期间多次对外扩张,发动了拿破仑战争,成为了意大利国王、莱茵联邦的保护者、瑞士联邦的仲裁者、法兰西帝国殖民领主(包含各法国殖民地、荷兰殖民地、西班牙殖民地等)。在最辉煌时期,欧洲除英国外,其余各国均向拿破仑臣服或结盟。形成了庞大的拿破仑帝国体系,创造了一系列军政奇迹与短暂的辉煌成就。

拿破仑于1814年退位,随后被流放至厄尔巴岛。1815年建立百日王朝后再度战败于滑铁卢后被流放。1821年5月5日,拿破仑病逝于圣赫勒拿岛。1840年,他的灵柩被迎回法国巴黎,隆重安葬在法国塞纳河畔的巴黎荣军院(巴黎伤残老年军人院)。

23岁时的拿破仑

担任意大利军司令的拿破

拿破仑加冕大典

1869年12月2日——美国西雅图市(City of Seattle)建立

西雅图(Seattle),始建于1869年12月2日,得名于西雅图酋长。位于美国华盛顿州西北部的太平洋沿岸,普吉特海湾和华盛顿湖之间,西临奥林匹克山脉,东临华盛顿湖,该市距离加拿大与美国边境约174千米。总面积为369.2平方公里,共下辖塔科马、奥林匹亚、斯波坎、贝尔维尤、奥本五个区域。该市河流、森林和湖泊广布,属温带海洋性气候,该市人口约为478万(2016年),华裔约占全市人口的3.45%。

西雅图在航天、计算机软件、生物信息科学、基因科学、电子设备、医疗设备、环境工程等方面处于领导地位。西雅图是一个表演艺术的中心。西雅图交响乐团有上百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出版唱片最多的交响乐团之一;西雅图被认为是垃圾音乐的诞生之地,也是油渍摇滚的诞生地。本区知名人物众多,如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等。2016年,该市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3008亿美元。2026年世界杯足球赛的16个举办城市之一。

考古学挖掘表明美洲原住民至少在四千年前来到西雅图地区聚居,在欧洲殖民者首次来到时,当地的原住民(之后被称作度瓦米许)在西雅图已在普吉特海湾的依利雅特湾附近建立了至少十七个村落。

1792年5月,乔治·温哥华在探险旅途中来到了西雅图地区,这也是来欧洲人的首次来到西雅图地区。

1851年,由路德·M·柯林斯(Luther M. Collins)领导的一个大型队伍到达西雅图的度瓦米许河河口,并在同年9月14日正式宣布归属他们;同年9月27日,柯林斯队的一些成员在前往他们宣布占领的土地与丹尼队的三名侦探员碰过面;9月28日,另一探险队丹尼队宣布占领阿尔基点;在丹尼队的部分成员占领阿尔基点后,剩下的成员在从同年11月13日的一个暴风雨天,从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划船到了此地。

1852年4月,白人移民将居民点转移到依利雅特湾(Elliott Bay)。

1853年5月23日,绘制成城市的第一幅地图。

1865年至1867年,西雅图是一个镇。

1869年12月2日,开始正式成为一个市。

1889年11月11日,华盛顿州加入联邦,成为美国第42个州。自此,西雅图隶属于华盛顿州,并成为该州的最大城市。

19世纪末,淘金热为西雅图带来了一个短暂的小小的发展。

20世纪初,造船业为西雅图带来了繁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雅图的经济受益于波音航空工业商业所带来的发展兴旺。

1929年12月2日——中国古生物学家裴文中在北京西南的周口店,发现了第一个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猿人头盖骨化石。这一化石被称为“北京猿人”

北京猿人(拉丁学名:Homo erectus pekinensis)生活在远古北京周口店,属于直立人,会使用天然火和打制工具(石器),是原始人群时期的典型代表。

1929年,中国考古学者裴文中在北京周口店的龙骨山上的山洞里发掘出了一个完整的头盖骨化石,这就是名震世界的北京人。

他们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打制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森林茂密,野草丛生,猛兽出没,北京人将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把树枝砍成木棒,凭着极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进行艰难的斗争。

在这样险恶的环境里,只靠单个人的力量,无法生活下去。因此,他们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这就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北京人在白天制造工具,采摘果实,猎取野兽,到晚上返回龙骨山的山洞里,边烤火边休息,边用简单的语言加上手势交谈。 北京猿人用下肢支撑身体,直立行走,上肢与现代人的双手相似,捕食野兽。

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化石和用火遗迹最丰富的遗址。北京人是世界上内涵最丰富,资料最齐全的直立人。先后发现五个比较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和一些其他部位的化石,还有大量的石器和石片,共十万件以上。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发现于北京周口店,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使用打制石器,已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有些学者认为,当时已会制造骨角器。除狩猎外,可食的野果、嫩叶、块根,以及昆虫、鸟、蛙、蛇等小动物也是日常的食物来源。在北京人住过的山洞里有很厚的灰烬层,最厚处达6米,灰烬堆中有烧过的兽骨、树籽、石块和木炭块。表明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研究发现,北京人通常几十人结成一群。寿命很短,大多数人在14岁之前就夭亡了。

这处遗址是1921年8月由瑞典的地质学家安特生和美国、奥地利的古生物学家师丹斯基发现的,1927年起进行发掘。1929年12月2日,中国考古学者裴文中在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发掘出第一个完整的头盖骨化石,他兴奋地断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骨。1936年,贾兰坡接替裴文中先生主持周口店的发掘工作并于1936年11月连续发现三具“北京人”头盖骨,震惊了国际学术界。此后,考古工作者在周口店又先后发现五个比较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和一些其他部位的骨骼化石,它们分属40多个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个体。还有大量的石器和石片等物品,共十万件以上。文化堆积层内有成堆的灰烬、烧骨和烧焦的朴树籽,以及动物化石100多种。这个被称为“北京人之家”的周口店遗址,是我国发现的资料最丰富的古人类遗址,也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

周口店遗址“北京人”复原像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北京人分布点——龙骨山

1942年12月2日——在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的主持下,美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原子反应堆

核反应堆,又称为原子能反应堆或反应堆,是能维持可控自持链式核裂变反应,以实现核能利用的装置。核反应堆通过合理布置核燃料,使得在无需补加中子源的条件下能在其中发生自持链式核裂变过程。严格来说,反应堆这一术语应覆盖裂变堆、聚变堆、裂变聚变混合堆,但一般情况下仅指裂变堆。

曼哈顿计划期间,人类第一台核反应堆由著名美籍意大利物理学家恩利克·费米领导的小组于1942年12月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建成,命名为芝加哥一号堆(Chicago Pile-1)。该反应堆是采用铀裂变链式反应,开启了人类原子能时代,芝加哥大学也因此成为人类“原子能诞生地”。

早在1929年,科克罗夫特就利用质子成功地实现了原子核的变换。但是,用质子引起核反应需要消耗非常多的能量,使质子与目标的原子核碰撞命中的机会也非常之少。

1938年,德国人奥托·哈恩和休特洛斯二人成功地使中子和铀原子发生了碰撞。这项实验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它不仅使铀原子简单地发生了,而且裂变后总的质量减少,同时放出能量。尤其重要的是铀原子裂变时,除裂变碎片之外还射出2至3个中子,这个中子又可以引起下一个铀原子的裂变,从而发生连锁反应。

1939年1月,用中子引起铀原子核裂变的消息传到费米的耳朵里,当时他已逃亡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费米不愧是个天才科学家,他一听到这个消息,马上就直观地设想了原子反应堆的可能性,开始为它的实现而努力。费米组织了一支研究队伍,对建立原子反应堆问题进行彻底的研究。费米与助手们一起,经常通宵不眠地进行理论计算,思考反应堆的形状设计,

1942年12月2日曼哈顿计划期间,恩利克·费米的研究组人员全体集合在美国芝加哥大学Stagg Field Stadium下方的一个巨大石墨型反应堆前面。 这时由费米发出信号,紧接着从那座埋没在石墨之间的7吨铀燃料构成的巨大反应堆里,控制棒缓慢地被拔了出来,随着计数器发出了咔嚓咔嚓的响声,到控制棒上升到一定程度,计数器的声音响成了一片,这说明链式反应开始了。 这是人类第一次释放并控制了原子能的时刻,这个反应堆被命名为“芝加哥一号堆”(Chicago Pile-1)。

人类第一座核反应堆的设计者:费米

核反应堆内部

核反应堆透视图

费米手持一原子模型

1982年12月2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心脏移植成功

世界第一颗人造心脏移植由威廉-迪弗律兹医生主持

1982年12月2日,61岁的巴尼-克拉克博士成为第一位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的心脏病患者。克拉克是西雅图地区退休的牙医师。该年12月,由盐湖城犹他大学医学中心威廉-迪弗律兹博士领衔的外科小组,为他完成了7.5小时的人工心脏移植手术。

在进行手术前,克拉克因心脏衰竭而久卧病床,并且面临死亡的威胁。现在克拉克靠一颗贾维克7号橡胶金属制成的人工心脏维持生命。贾维克7号的名字是取自发明者罗伯特-贾维克博士。贾维克7号取代心脏的两个心室,使血液流到肺部及全身,它会使动物维持生命长达数个月,但从未用于人体内。

不久后,人工心脏左边部分开始失效,在医生们换掉人工心脏左边后,医生说克拉克正在开始逐渐恢复。

人工心脏的使用始于1953年,至1965年美国外科医生迈凯尔-贝克才首次成功地在动物体内移入人工心脏,来辅助心室的运作。

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一场改变世界的经济大灾难

1929年的股市崩溃经济大萧条:一场改变世界的经济大灾难

你知道吗?在近百年前,世界上发生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大灾难,它让无数人陷入了贫困和绝望,也改变了世界的历史进程。这场灾难就是1929年的大萧条。1929年经济萧条是二十世纪最严重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它从美国股市崩盘开始,影响了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经济萧条的景象是令人心酸的,有些人甚至选择了自杀。

在美国,失业率高达25%,有1400万人失去了工作。许多人无法偿还贷款,被迫搬离自己的家园,住在用废弃材料搭建的棚屋里。

大萧条是什么?它是怎么发生的?它又有什么影响呢?今天,我就来给你讲讲这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首先,我们要回到1929年10月24日,那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在那一天,美国纽约的华尔街股市突然暴跌,引发了一场恐慌性抛售。在短短几个小时内,股票价格跌到了历史最低点,许多人一夜之间失去了他们的全部财富。这就是著名的“华尔街股灾”。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美国的股市会崩盘呢?这不是很奇怪吗?美国不是世界上最富有和最强大的国家吗?它不是在20年代经历了一个繁荣和幸福的时期吗?

其实,美国在20年代的繁荣是建立在一个巨大的泡沫之上的。这个泡沫就是过度信贷和股市投机。让我来给你解释一下。

在2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迅速,工业和科技进步显著,汽车、电影、广播等新兴产业兴起,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为了满足人们对消费品和投资品的需求,银行和金融机构大量发放贷款,让人们可以用很低的利率借钱买东西或者买股票。这样一来,人们就可以用很少的钱赚到很多的钱,感觉自己很富有。

但是,这种情况并不可持续。因为人们借钱买东西或者买股票,并不是基于他们真正的收入或者财富,而是基于他们对未来的预期或者幻想。当这些预期或者幻想被打破时,泡沫就会破裂。

而打破泡沫的导火索就是1929年9月份开始出现的一系列不利因素。比如:

美国农业遭遇了严重的危机,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减少。

美国工业也出现了生产过剩和需求不足的问题,工厂开始裁员和减产。

美国银行和金融机构也面临着资金紧张和信用危机,无法继续提供贷款。

美国政府也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刺激经济或者救助市场,反而提高了利率和关税。

这些因素导致了股市信心动摇和价格下跌。当股价下跌到一定程度时,人们就开始恐慌,纷纷抛售股票,想要挽回损失。但是,这样做只会让股价下跌得更快,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最终,股市崩溃了。

股市崩溃的影响是什么呢?它不仅仅是美国的问题,而是全世界的问题。因为美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它的经济危机会波及到其他国家和地区。让我来给你举几个例子:

在美国,股市崩溃导致了银行破产和信贷紧缩,人们无法偿还贷款,被迫搬离自己的家园,住在用废弃材料搭建的棚屋里,被讽刺地称为“胡佛村”。失业率高达25%,有1400万人失去了工作。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下降,许多人挨饿和冻。[图片]是一张著名的照片,拍摄于1936年,展示了一位农民母亲和她的孩子们在加利福尼亚州的贫困生活。

在欧洲,股市崩溃也引发了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欧洲国家的出口受到美国需求下降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美国资本撤回的影响。欧洲国家之间也出现了贸易保护主义和货币竞争。欧洲国家的物价飞涨,货币贬值。德国是最受影响的国家之一,其通货膨胀率达到了惊人的水平,一张面值1000亿马克的钞票只能买一块面包。[图片]是1932年德国柏林的一个场景,一个男孩用一车的钞票换取一块面包。

在亚洲,股市崩溃也加剧了国内外的矛盾和冲突。日本利用中国的薄弱和混乱,发动了侵华战争,占领了东北三省,并进一步扩张到华北和华中地区。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抗日斗争,但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这些都是1929年股市崩溃引发全球性经济危机的一些影响。你可能还想知道,这场危机是怎么结束的呢?它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教训呢?

其实,这场危机并没有很快结束,而是持续了十多年,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才有所缓解。这场危机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教训。

1929年大年初一,红四军生死存亡时,毛主席亲自提枪冲锋大败敌军

前言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再一次来临,喜气洋洋的味道弥漫在空气之中,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每当这个时候,小编都忍不住想知道100多年前的毛主席是怎么过年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吧!

图|毛主席

春节是难得的畅快时

毛主席的出生地在湖南省韶山冲南岸的上屋场,尽管这是十分的贫穷落后,但是却是一处山清水秀的世外桃源,在这里,毛主席度过了自己的整个童年与青年时光,16岁之前,毛主席从来没有离开过这里。

是母亲文七妹26岁时诞下的第三个孩子。由于前两个孩子都在襁褓中夭折,给文七妹造成了很大的打击,为了能够让儿子平安的长大,文七妹干脆带着孩子回到了唐家坨老家,在老家观音庙里叩拜了一块巨石认作干娘,并且给儿子取名为“石三伢子”。因此,毛主席的童年几乎是在外公外婆家度过的。

文家是历史悠久的书香门第,三国时期魏国的大将文聘以及南宋的民族英雄文天祥都是文家祖先中赫赫有名的人杰,到了近代虽然没落,但是家中的书香文化却是从未断过,的八舅文玉钦就是一个非常注重节操,为人正直的读书人,在家乡开设有一间蒙馆,专门进行启蒙教育。

图|少年

在外公外婆家的这段时间,对年幼的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在读书与成才的方面,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毛主席很小的时候就向自己的八舅要求读书,但是八舅认为还没有到开蒙的年纪,就只让他进行旁听。

即便如此,聪明伶俐的毛主席依然是很早就开始了读书识字,外婆家的藏书室以及八舅的书斋就成了毛主席儿时的第一座图书馆,其中包括四书、五经、唐诗宋词、百家经典以及明清小说等等经典著作。

直到九岁的时候才回到了韶山冲自己的家中,父亲毛顺生将儿子送到了离家最近的私塾中读书,而这也是毛主席真正意义上学习生涯的第一站。私塾老师对年少的十分的满意,对于他的聪明好学更是非常欣慰。

老师不止一次地对毛顺生说道:“令郎有朝一日一定会明登高科,光宗耀祖。”然而,精明能干的毛顺生对于这些话却是丝毫没有奢望,他的想法非常的简单而又实际:“种田人家的子弟,不稀罕功名利禄,只要算得几笔账,写得几句来往信件,就可以了。”

图|的父亲毛顺生

于是,在9岁到13岁的这四年时间里,每年都换一个私塾,对于那种封建制度下的陈旧教育,难以接受,再加上父亲让他学习的初衷基本上已经实现,于是在13岁到15岁这两年的时间里,干脆就停了学,白天做着大人的工作,晚上帮助父亲记账。

停学回家之后,只要一有闲暇的时间就读书,而毛顺生本就不愿意他读书,希望他能够务农,现在更不希望看见他读书了,为了不让父亲看见自己读书,就用一个棉被将窗户罩起来,偷偷读书。

1909年,停学3年之后,终于又得到了重新入学的机会,父亲输掉了一场官司,山林被别人霸占了去,趁此机会向父亲提出要走出韶山冲去学习读书的要求,输掉官司的父亲这才同意儿子再次出去读书。

外出进行学习的对于读书更是如饥似渴,只要一有闲暇功夫就会读书,在春节这个可以完全由自己支配时间的假期里,更是不可能就此放过读书的机会,各种经典著作拿来既读,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接触到了郑观应的《盛世危言》以及冯桂芳的《校邠(bin)庐抗议》等关于改革、革命先进书籍。

图|毛主席在长沙求学时期

据有关资料的记载,1915年与1916年的春节时分,毛主席曾多次寄信给友人进行借书和还书,也正是这些书,不但让毛主席看到了一个不同于封建社会的崭新时代,更让毛主席开始对政治上有了一些思考。

毛主席后来回忆中说道:“有一天,我忽然想到,这些小说里边都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就是里面没有种地的农民,人物或是勇士、或是官员、或是文人学士,从来没有农民当主角,对于这件事情,我整整纳闷了两年。”

春节收获珍贵的爱情

1918年8月,从湖南师大毕业的在朋友的劝说下只身来到北京,主持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的准备工作,由于生活的拮据,一到北京之后就马不停蹄地开始找事做以维系生活,幸得李大钊先生的帮助,在北京大学的图书馆谋得了一份助理员的职务,每个月的薪水为8块钱。

图|青年时代

和现在的“北漂”几乎没有什么两样,初到北京的同样为了一处栖身之地而困苦不已,只能暂时借住在鼓楼后豆腐池胡同9号,自己的老师杨昌济先生的家中。

对于,杨昌济喜爱有加,对于自己这位爱徒的欣赏杨昌济不加以任何掩饰,而这种欣赏在不知不觉中竟然传递给了自己已经年满18岁的女儿——杨开慧。

“在最美好的年纪,遇到了最美好的彼此”。不知不觉中,这一对年轻人双双坠入了爱河,杨开慧在自己的日记中这样写道:“不料我也有这样的幸运,得到了一个爱人!我十分的爱他,自从听到了他的许多事情,看到了他的许多文章,我就爱上了他。”“我看见了他的心,他也完全看见了我的心。”

这一年的春节,是第一次在北京度过,而这也是这一生中最浪漫、最甜蜜的一个春节。

女儿心中的秘密又怎么能够逃脱得了父母的双眼,尽管杨昌济夫妇对于两个人的交往十分的赞同,但是却还有着一些顾虑,毕竟比杨开慧大了整整8岁。后来,随着两个人爱得越来越深,杨开慧更是向自己的母亲表示:“我是为母而生之外,也是为他而生。”杨昌济夫妇这才打消了所有的顾虑。

图|杨昌济

1919年春天,因为母亲病重,不得不回到湖南服侍病重的母亲,面对与心爱之人的别离,杨开慧满怀着不忍分别的情愁前来送行,希望他能够随时来信。

回到长沙后没几天就收到了杨开慧的来信,此时,信中的称呼已经成了一个字:“润”(的字是润之),而在给杨开慧的回信中,称呼同样是一个字:“霞”(杨开慧乳名为霞)。

1919年12月,率领着湖南“驱张”代表团再一次北上北京,这时候,杨昌济由于病情加重,住进了医院,杨开慧终日服侍在父亲的身边。安顿好之后,就立马来到医院看望自己的老师。

此时的杨昌济明显消瘦了很多,但是精神状态还不错,看到自己的爱徒,杨昌济憔悴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一旁的杨开慧更是欣喜不已,看着分别了大半年的恋人,杨开慧的心中的情愫难以用言语来形容。

图|杨开慧

一天,杨开慧发现晒在院中的白衬衣破了,于是就将它取下来亲自进行缝补,而这一幕恰好被杨母看到了,她高兴的告诉丈夫:“开慧帮润之缝补衬衣了,她还从来没有补过衣服呢。”躺在病床上的杨昌济,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自知将不久于人世的杨昌济,将喊到了自己的床前,用颤抖的手将山上的怀表取了出来,递给了,杨昌济说道:“润之,这块表跟了我很多年,现在送给你做个纪念吧,你和开慧的事情我全都知道,我现在将她托付于你...开慧尚且年轻幼稚,你要多多照顾她。”

强忍着悲痛,站起身来看着老师与师母,隆重且坚定地答道:“老师、师母,请放心!”说完之后,深深地向恩师以及师母鞠了一躬。

1920年7月,在上海受陈独秀所托,回到湖南秘密筹建长沙主义小组。一回到长沙之后,立即就赶到了福湘女中,寻找自己的恋人,久别重逢,让两人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图|与杨开慧

这一年的秋冬之际,为了革命事业再一次离开恋人的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思念恋人的相思之苦,让诗意大发,于是,写下了这一生中唯一的一首纯粹的爱情诗《虞美人·枕上》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晚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杨开慧收到这一首充满了爱意的词之后,内心无比的激动,这一年的冬天,杨开慧夹着一包书,来到了的宿舍之中,没有花轿,没有嫁妆,没有婚房,更没有媒妁之言,两位年轻人自由的结了婚。

新春佳节散尽家财

和杨开慧结婚之后,共同的革命理想让两人双双投身于革命事业,不仅如此,对自己亲人的人生选择同样有了新的想法。

1919年春,(右一)和母亲文七妹(右二),弟弟毛(左二)、毛泽覃(左一)

1921年2月,回到韶山冲度过春节,当时,的双亲已经故去,家中只剩下了二弟毛夫妇以及三弟毛泽覃、小妹毛泽建。大年三十的晚上,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守岁。

闲聊中,二弟毛说起了家中遭坏人抢劫的事情,不失时机地劝说二弟和自己一起投身到革命中去,说道:“家里的房子可以给别人去住,家里的田地也可以给别人去种,我们欠别人的钱全部还清,别人欠我们钱一笔勾销。”

的超前想法,让二弟毛一下子迷惘了起来,他问道:“大哥,难道父亲辛辛苦苦留下来的家业,就要败在我们的手上了么?”

说道:“这没什么了不起了,今天我们败了这个小家,是为了建设新中国这个大家,舍得舍得,败小家,建大家,这有什么不好的?”

经过好几天的考虑之后,毛最终还是按照大哥的意思进行了处置,散尽家财,还清了欠款之后,带着妻子离开了韶山冲,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小妹毛泽建正式解除了自己的包办婚姻之后,与毛泽覃一起来到长沙读书,也投身到了革命之中。

图|毛泽建

必须让战士们吃上年夜饭

战乱年代,战争才是革命家的主旋律,从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之后,一直到长征胜利到达延安,整整十年的时间里,毛主席的春节里只有行军打仗。

1929年除夕这一天,红四军来到江西大柏地山区,部队已经断粮一天了,后方的部队还在紧追不舍,誓要拿下这一支部队才肯罢休,两者之间的路程相距不过三个小时,情况十分危急。

行军休息的时候,担任前卫开路部队的一些战士们纷纷来到第3营的党代表罗荣桓的面前,说道:“天天被敌人这么撵着打,这都年三十了,还要往哪里走?党代表,向上级反映反映,打一仗吧!不打掉敌人嚣张的气焰,我们别想安生。”

罗荣桓当即向军部反应了战士们请战的意愿,听了汇报之后,和朱德当即召开会议,顺应军心,果断作出决定:“这一仗必须要打,以振军心!”

图|毛主席和朱老总

在部队行军的途中,早已注意到在当前位置与大柏地之间有一个名叫麻子坳的峡谷,纵深长达5公里,两侧都是高耸、茂密的山林,难以行军,只有沟底的一条小路勉强通行,是一个进行伏击战的绝佳场所。

然而打仗之前却是要先填饱肚子,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极为特殊的日子,决定无论如何要在打仗之前让战士们吃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而这一道难题,自然就落到了军需处处长的身上。

最后,军需处想到了一个既不违反纪律、又能够一解燃眉之急的好办法:部队前往已经离开家乡的农户家中,将老乡们留下来的物资全都收集起来,一一记录在案,留下欠条,留待以后来还。也正是这一顿“借”来的年夜饭,让战士们在除夕夜打足了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大年初一,毛毛细雨不住地下着,追兵最终还是走进了红军的埋伏圈,战斗打响之后,第3营迂回进攻,直接歼灭了敌军的指挥部,截断了敌军的退路,朱德大喜,下令全军发起猛烈的攻击。

图|朱德

但是,我军毕竟还是缺少子弹,火力薄弱的缺点逐渐显现了出来,战斗逐渐呈现出僵持的局面。在这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朱德率领着在半山坡上时刻准备着的独立营和直属队向山下发起冲击。

平时几乎不摸枪的此时也拿起了一把枪,带着警卫排向着敌军阵地冲了上去,身边警卫排的排长受了伤,仍然奋不顾身的向前冲锋,深深的明白,这一战是红四军的生死存亡之战,必须胜利。最终,红军以泰山压顶的气势全歼被围之地,缴获800多支。

这一战中还发生了一件颇为有趣的事情,为了弥补我军的不足,战士们还借来了老百姓过年放的爆竹,将它们放在桶里燃放,“噼里啪啦”的声音既迷惑了敌军,又迎来了新一年的首胜。

而这一个特殊的春节,毛主席同样终生难忘,数年后,毛主席再一次来到大柏地,这一天恰好雨过天晴,天边彩虹高挂,群山翠绿,生机昂扬,看着那一处处弹孔,回忆起那一战的凶险,毛主席心潮澎湃,当即做了一首词,名为《菩萨蛮·大柏地》: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图|毛主席

毛主席的年夜饭吃中午剩饭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大事相比于从前更忙了,热乎乎的年夜饭也成为了毛主席与家人难得的相聚时光。但是,一辈子勤俭节约的毛主席就算是吃年夜饭,也是简单至极。

的厨师康辉回忆时说道:“毛主席的生活十分俭朴,要求也很简单,不管是元旦还是春节,他的家宴总是三荤两素一个汤,他一般说,一顿饭有一个肉菜,一个蔬菜,就够了。毛主席对工作人员的脾气也很好,发脾气都是冲着干部发,饭里吃到了沙子,也从来不说话。”

对于毛主席的年夜饭,厨师程汝明更有发言权,程师傅在毛主席的身边工作了22年的时间,但是对于年夜饭,程师傅却表示没有什么特殊的记忆,毛主席从来不会对吃饭提出什么特殊的要求,元旦、除夕等等节日,都是程师傅多做几个毛主席平时爱吃的菜来表现出过节的气氛。

图|毛主席

有一年除夕,程汝明记得非常清楚,他为毛主席的家宴做了不放酱油的红烧肉、腊肉、苦瓜、辣椒圈、鱼头豆腐、盐水鸡、扒双菜以及一小盆过年必备的三鲜馅饺子,等到饭菜全部上桌之后,毛主席却是要求工作人员将中午的剩菜也一起端上来。

这一天的晚饭是难得的团圆饭,毛主席也并没有像平时一样,边吃饭边看文件,而是一家人吃完饭之后,才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之中,继续批阅起了文件,这一天的晚上,毛主席同样工作到了很晚才休息。

1962年春节,三年困难时期刚刚过去,毛主席在私人宴请了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为了缓解尴尬的气氛,毛主席还特意请了几位名流来作陪,这一场宴会的桌上除了能够撑点场面的葡萄酒之外,剩下的就是湘味的辣椒、苦瓜以及豆豉等一些小菜,尽管食材简单至极,但是这一场新年酒宴却是宾主尽欢。

1976年春节,这是毛主席度过的最后一个春节,但是,这一年的春节却是让人难以高兴地起来,周恩来总理的离世,让本就寒冷的冬天更添上了一份悲意。天空星光暗淡无比,只有昏黄的灯光在一直坚持着。

这一年的春节,毛主席身边只有几位工作人员相伴,年夜饭同样极为简单,只有毛主席最爱的武昌鱼和一点点米饭,而这就是毛主席的最后一顿年夜饭。

图|毛主席

吃完年夜饭之后,毛主席来到客厅之中,头靠在沙发上静静地休息,听着窗外传来的爆竹声,毛主席低哑着声音对工作人员说道:“放点爆竹吧,你们这些年轻人也该过过节的嘛!”于是,工作人员将之前准备好,又担心影响毛主席休息又藏起来的爆竹,重新拿了出来。

听着外边的爆竹声,毛主席的脸上也流露出了一丝丝的笑容,而这就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最后一个“平平淡淡”的春节。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