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草惊蛇。
草惊。
唐朝时,当涂县县令王鲁贪婪无度,干了不少贪赃枉法的事,却让手下人出面,自己则装作清白的样子。手下人见县令贪婪,也纷纷效仿,敲诈勒索,无恶不作,老百姓对此十分不满。
有一次,一个年轻人因为房基地问题与邻居张三发生纠纷,来到县衙。谁知守衙的士卒却索要进门钱,年轻人只得拿出几文钱才得以进入。但没走多远,又被一个人拦住,喝斥他们私闯公堂。年轻人辩称是来请县令公断纠纷,但那个人认出他是县衙主簿,便将其拉到一边,向张三递了一锭银子。主簿收下银子,转而恶狠狠地斥责年轻人,说他小题大做,惊动了王大人。年轻人回到家中越想越气,便串联了其他受到主簿敲诈的人,写了状子,递到县衙。
这天,王鲁正在县衙里批阅案卷,他打开一张状纸,上面揭发主簿的违法行为,王鲁不禁大吃一惊,赶紧往下看,越看越心慌。状纸上列举的大部分事情都是他暗中指使主簿所为。王鲁想:如果追究此事,自己也难逃干系。不过,幸好这份状纸被他及时发现,以后要多加小心了。于是,他随手写下八个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意思是说:虽然你们告发的是我的下属,但我已经感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就像打草惊动了草里的蛇一样。写完后,王鲁便将这份状纸压了下来。
感谢关注!
11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22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包括以下内容。
一、“踔厉奋发”的“踔”误读为zhuō
2022年,“踔厉奋发”频频出现于文件报告、新闻媒体、宣传横幅中。“踔厉奋发”的“踔”常被误读为“zhuō”,正确的读法是chuō。“踔”是个多音多义字:读chuō,有跳跃、疾行等义,引申指超越、远胜的样子;读zhuō,有卓然特立之义。“厉”指振奋;“踔厉”形容精神奋发有为。“踔厉奋发”还常被误写为“戳力奋发”。“戳”指用力刺,引申有刺激、指责等义;“戳力”讲不通。
二、“天和核心舱”误为“天河核心舱”
2022年7月和11月,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先后完成与天和核心舱的交会对接,形成“T”字基本构型,天宫空间站建设迈出了关键一步。媒体报道相关新闻时,常把“天和核心舱”误为“天河核心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曾举办空间站征名活动,核心舱最终被命名为“天和”。“天和”本指自然和顺之理、天地之和气,包蕴天地自然与人类和谐统一之意,充分彰显中国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的理念。“天河”则指银河。
三、“连花清瘟”误为“莲花清瘟”
在说到防疫药品时,“连花清瘟”常被提及,但往往有人把它误为“莲花清瘟”。其中“连花”二字分别指该药品成分中的连翘和金银花,二者均有清热解毒的功能,以此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药物颗粒,可清瘟解毒、宣肺泄热,对流感病毒等起抑制作用。“连花清瘟”的成分里不含“莲”。
四、数量减少误用“倍”
新冠病毒不断迭代,研究人员发现,如今奥密克戎毒株的传染性明显增强,而致病性显著下降。媒体报道相关新闻时,常出现这样的表达:奥密克戎致病力比原始毒株下降四十倍。“下降四十倍”的说法明显不妥。“倍”作量词时用在数词后,表示增加的是跟原数相同的数;某数的几倍就是某数乘以几,如二的三倍是六。量词“倍”一般用于数目的增加,而不用于数目的减少。如果硬要用于数目的减少,减少一倍数值便成为零,如何“下降四十倍”?规范的说法应为:下降到四十分之一。
五、“天然气”误为“天燃气”
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面临西方国家的严厉制裁,国际能源市场动荡,天然气价格暴涨。相关报道中,“天然气”常被误为“天燃气”。天然气通常指产生于油田、煤田和沼泽地带的天然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等。而“天燃气”只能理解成自然燃烧的气体,世界能源体系中不存在这种气体。汉语中有“燃气”一词,义为用作燃料的气体,天然气便属燃气。“天然气”是“燃气”,但不是“天燃气”。
六、“不负众望”误为“不孚众望”
2022年12月18日,卡塔尔世界杯决赛,阿根廷队击败法国队夺得冠军,梅西不负众望,率领阿根廷队捧起大力神杯。有媒体在报道相关新闻时,把“不负众望”误为了“不孚众望”。“负”指辜负;“不负众望”即没有辜负众人的希望、期待。“孚”读fú,指令人信服,如“深孚众望”便指使大众非常信服,享有很高的威望。“不孚”指不能使人信服,“不孚众望”只能理解成不能使大众信服、辜负了大家的期望。这显然和赞扬梅西的本意大相径庭。
七、“英国女王”误为“英国女皇”
伦敦时间2022年9月8日,英国白金汉宫证实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当天去世,终年96岁。相关报道中,不少媒体把“英国女王”误成了“英国女皇”。英国的全称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其国家元首称“国王”。伊丽莎白二世为英国国王乔治六世的长女,1952年2月6日即位,1953年6月2日加冕,是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世称“女王”。“女皇”则指女性皇帝,英国没有皇帝,自然也没有“女皇”。
八、“终止”误为“中止”
2022年11月3日,第77届联合国大会再次以185票赞成,2票反对,2票弃权的压倒性多数通过决议,要求美国终止对古巴的经济、商业和金融封锁。在相关报道中,有媒体将“终止”误为了“中止”。“终止”表示结束、完全停止,而“中止”表示事情没有完成而中途停止。“中止”还有继续的可能。联合国要求美国“终止”对古巴的封锁,是希望美国“结束”其行为,而非让其行为“中途停止”。
九、“霰弹枪”误为“散弹枪”
2022年7月8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奈良市进行演讲时胸部中枪身亡。有多家日本媒体援引警方的消息称,安倍晋三被人用霰弹枪击中。在相关中文报道中,有媒体把“霰弹枪”误为了“散弹枪”。“霰”指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常为球形或圆锥形。“霰弹枪”简称“霰枪”,是一种能将许多弹丸(或小箭)成束射向目标的后装滑膛枪,能进行不需精确瞄准的喷撒式射击。“霰”过去曾读sǎn,后统读xiàn。“霰弹枪”不能写成“散弹枪”。
十、“莘莘学子”的“莘莘”误读为xīnxīn
“莘莘”应读shēnshēn,形容众多;“莘莘学子”指众多学生。“莘”另读xīn,为药草名,即细辛,也作地名,如莘庄(属上海)。“莘莘学子”的“莘莘”,常被人误读为xīnxīn。2022年夏,某著名高校一块写着“悻悻学子,前程似锦”的宣传板引起社会关注。“悻悻学子”显系“莘莘学子”之误。此处“莘莘”被误为“悻悻”,当是弄错了“莘莘”的读音,进而写了别字。“悻”读xìnɡ,“悻悻”形容恼怒怨恨、愤懑不平;“悻悻学子”不可能是宣传板想要表达的意思。此外,“莘莘学子”本是众多学子组成的群体,类似“这位莘莘学子”“两名莘莘学子”“众多莘莘学子”等说法,都是错误的。
来源: 中国新闻网
汉字如何通过自然具象来表述万物生长变化过程的?
答案在草本植物。
地上生植物按照汉字构成应用属性可分“草生、木生、竹生、禾生”四大类。
如果严格按照植物学分类,“竹生、禾生”植物也是草本生植物。
那么,
地上植物初生,思维汉字为什么会在草本植物初生自然具象来表义?
草生植物大多为一年生植物,
其生长期经过“初生、成长、开花、结子”四个时期,
这过程在一年四季之内循环完成,
这种一年生植物自然生长现象是非常易于人来观察的。
这里举例说明,汉字如何表述草本初生在破甲前后过程的——
【草初生- 破甲前后期的汉字】
草初生从破甲开始,
之前处于草初生“蒙蔽”期,
之后草初生“萌芽”期。
01
甲生- 破甲初生时
破甲出土,草初始生。
草初生以地面为界,以种子壳皮为限,
描述草种胚破甲初生自然现象。
【甲】
破甲出土(草芽菜甲一时生);
【甲】
会意独体文,
一颗种子破甲壳出土,破壳、出土露芽。
甲骨文图形 ,
“一”表示土地或带壳种子,
“丨”表示地上草生物,
初生芽,象草(屮) 生出地上;
金文图形 ,
象草(屮)种子生出壳皮上,
象草(屮)种子带壳生出地上。
本义:
1、壳皮、甲壳;
2、始,第一,始生,甲第;
3、草芽菜甲,草初生物;
4、破甲。
【汉字生长思维位置关系】
【甲】- 草初生。
甲初生之后为【乙】;
“甲、乙”草初生自然现象差别—
“甲”生种子带壳出土,
“乙”生种子壳皮脱落,种子生长尚未分叶成丫,豆瓣尚未分开。
破“甲”之后,
种子的壳皮脱落了,
露出小尖芽曲曲艰难而生,很柔弱
就是“乙”——
【乙】-
乙乙而生;
【乙】
象形独体文,
一颗种子破甲壳出土,破壳、出土露芽,乙乙而生。
甲骨文图形 ,
“丨”表示地上草生物,初生芽;
金文图形 ,
象草(屮)种子生出壳皮上,
象草(屮)种子带壳生出地上。
本义:
1、草初生柔弱屈曲,生长艰难貌;如,乙乙。
2、第二,次一等;如,天干第二位;
3、同“一”,如,太乙。
【乙】- 草初生。
甲初生之后为【乙】;
“甲、乙”草初生自然现象差别—
“甲”生种子带壳出土,
“乙”生种子壳皮脱落,种子生长尚未分叶成丫,豆瓣尚未分开。
【乙】-
处于草甲初生之后自然【萌芽】状态,
处于草【甲】初生后,草初【生一】阶段。
草甲初生之前现象状态字-【蒙蔽】,
草甲初生之后现象状态字-【萌芽】。
02
蒙蔽- 破甲初生前
【蒙】 -
草(艹)生冡(同“蒙”)覆盖在地下,
草生种胚尚未出破壳出土。
形声会意合体字,
艹冡为蒙,从艹,冡(měng)是声也表义。
“冡”,冃,
【艹】生处于【冡】昧时,
艹处于“无知未明”黑暗时。
-【艹】,表示草类属性,
【 mǎo(通“冃”)】表示处于覆盖地面下
或种子壳皮内的“无光、暗昧、未明”状态;
-【豕】表示比喻在【 mǎo(通“冃”)】内艹孕生物—
既往外拱动却又“无知、未知、不知” 的【(冃)】外自然世界。
本义:
蒙昧、无知、不知、未明;
如,组词:蒙昧、蒙蔽
【冡】- 同“蒙”,会意,【冡】=【(冃)+ 豕】
【豕】- 猪象形独体文。- 猪自然本性:
1、猪嘴长,猪嘴往前拱- 拱地、拱物、觅食,往前突--
俗语说: 猪(嘴)往前拱,鸡(爪)往后扒。
2、猪无知蒙昧,俗语:笨猪、蠢猪。
-【豕】在(冃)中往外拱出,豕拱不出(冃)。
【(冃)】覆盖住豕,(冃)外不知(冃) 中豕。
【冡】合体会意:“无知、未知、未明”。
【蒙】,处于蒙昧无知之状
草破甲初生之前,
“艹”从【蒙】到【蔽】--
进入草初生之前【蔽】状态。
【蒙】之后,就是【蔽】——
【蔽】
草(艹)生如【㡀、敝- 破巾败衣】覆盖在地面上,
地面、种皮破裂,将生尚未生出。
【蔽】- 形声会意合体字,艹敝为蔽,艹形敝声;
【敝】- 败衣破巾,
【敝】=【㡀(bì)+ 攵(pū)】=【(巾+( 丷+八 表示破洞))+ 攵】,
-【㡀(bì)】衣败巾破,在【蔽】中表示种皮壳破、土地面破裂。
此时草(艹)尚未生出土上,土地表面已出现破洞裂缝。
二者合一,
尚处于待生草种子状态,种子壳皮出现裂缝,
隐隐约约看到草即将初生出壳。
本义:蔽蔽小草。
【蔽】,
描述一株草初生,
地面土破初生草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描述众多草初生,
地面有初生出土的也没有出土的。
草初生从“蒙”昧生态到蒙“蔽”生态。
引伸为
万物初生从“蒙昧、未知、无知、未明”生长
成为“蒙蔽、若有若无、若隐若现”的状态,
从“无”到“有”的过渡状态。
从“蒙”到“蔽”,
二者合一,就是“蒙蔽”
03
萌芽- 破甲初生后
【萌】-
草(艹)生显明。
【萌】
- 会意合体字,
艹明为萌,萌生艹明显。
艹,表示草本;
“明”,日月天明,日月光明;表示显明。
二者合一,
“萌”,指“艹”可显见天“明”;
表示 初生“艹”破甲出土显“明”地面上、甲壳外。
- 破甲出土,萌萌而生。
本义:
萌生,萌芽。
“萌”,
草(艹)生见天明,草(艹)生已显明地面上。
以此,引伸
指天地万物刚刚初生的状态,萌萌的。
【“萌”生前后位置汉字】-
“萌”生前期是破“甲”,
“萌”生之后是露“芽”,
也就“萌芽”啦!!
“萌”之后,就是“芽”;
【芽】-
草(艹)生显露小牙。
草初萌生,长出小嫩草芽。
【芽】
形声会意合体字,艹牙为芽,艹形牙声,
“艹”,表示草本初生;
“牙”,象口中两侧大牙形,牙从牙床中生长露出。
比喻象牙一样的物,象牙一样的物生长露出。
二者合一,
“芽”表示“艹”初生已露出象小“牙”的小草芽。
本义:
草芽,初生嫩芽。
【芽】,
艹初生出象牙一样的物“芽”露出地面,
此时草(艹)已生出地面上
草芽。
处于初生草状态,种子已破皮露芽,
看到草(艹)即将初生出壳露“牙”。
草初生破“甲”,“乙乙”而生,
之后长成小“丫”,
长成自然图文“乇、屮、屯”,
此初生期过程统称初生草“芽”。
“艹”初生从“萌”显,到露“芽”,
二者合一,
称为“萌芽”。
04
草初生
-- 一株草的汉字思维演绎过程
【草生过程】
【草】
屮、艹(艸),地上草生,
地上草类植物属性。
【生】
地上生出,
地上草(屮)生出,地上植物生出。
【草生时期】
按照草生植物自然生命周期,
草生种子经历--
初生期、丰长期、开花期、结子期之后,
又重新回到种子,进入下一轮草生周期。
生命如此往复,周而复始。
【草生四季】
按照草生植物一年四季生长周期,
草生种子经历--
春初生、夏丰长、秋实收、冬子藏之后,
第二年春天又开始播种,进入下一轮草生周期。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草生年复一年,周而复始。
关联阅读:
汉字植物:认知“花、华、荣、英、秀”之间汉字思维关系
汉字植物:“花”开绽放之后的样子——“花”模样的汉字描述
汉字植物:花将要败了——花枯萎败落有关的汉字表达
汉字植物课:大语文这样学,把与荷花有关知识及字词诗文一网打尽
汉字植物课:说说“草”化成“花”生长过程,学习汉字思维并识字
我是 @汉字谷主,欢迎关注!
【人字学习法、说文解字、汉字思维、快速识字、国际中文,汉字博物】
想提升自己的汉字教学能力!请关注本号,私信留言 :99
古诗读音异读系列之探讨
第三节 古诗词中“见”的读音◎南郭居士
前两节探讨了“斜”和“骑”在古诗词中的读音,这一节我们说说一个常见字“见”在古诗词中的读音。其实大家对“见”这个字的读音并无异议,难点只在该字在诗词里字义的判断上,意思判断对了,读音也就正确了。
小学时接触过一首诗,其实是一首北朝民歌: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老师讲,“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读(xiàn),是“现”(显露、显现)的意思。当时我想,既然这样,为什么不直接写成“现”呢?而且见(jiàn)牛羊不也对吗?后来才明白,原来这是一个通假字,在古诗词里要根据意思分析它的读音。正如“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该句中的“见”也是通假字,都通“现”,是“显现、显露”出来之意,因此读“xiàn”,不读“jiàn”。
在《夜书所见》(宋·叶绍翁)和《所见》(清·袁枚)题目中的“见”,“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中的“见”,都是“看见”“看到”的意思,并无“显现”之意,不是通假字,所以不读“xiàn”,而读“jiàn”。
这里需要简要解释一下通假字。所谓通假字,是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就是用读音或字形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例如:“女还,顾反为女杀彘。”(《曾子杀彘》)句中“女”就代表“汝”。另外我们还要注意区别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和假借字等不同的文言现象,初学者容易将其弄混,但这不属于本文讨论的内容。
现在言归正传。因“见”在平水韵里虽有两个韵部,但都是仄声,又不做韵字,因此在格律诗中就不存在平仄及押韵方面的矛盾。在词林正韵里都在第七部(仄),也不存在这方面的矛盾。我们前面讲过的“斜”出现在韵脚处时,还可以通过韵判断读音,“骑”有时也可通过平仄或者韵脚来判断读音。而“见”只有仄声,这反而给我们判断增加了一定难度,因此它在近体诗中的平仄押韵方面便不能给我们判别读音提供依据,我们只能通过其他途径进行判断分析。
“见”在古诗中读“ xiàn”时,大多意同“现”,意为“出现”,个别只有“现存”的意思。比如“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路转溪头忽见”“风吹草低见牛羊”等等。但在文言文中通“现”的意思就多了,比如:
暴露,露出来。动词。“图穷而匕首见。”“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展现,表露出来。动词。“信义安所见乎?”“才美不外见。”
现在。副词。“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
关于在诗词中“见”读(xiàn)的情行已经基本说清楚了,下面列举三个例子,诗中的“见”均通“现”:
饮酒·其五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曲江二首·其二
[唐]杜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我们知道,“见”读“jiàn”时,是“看到、接触、遇到、看出、会晤、见解”的意思,并且还作助词和姓。部分古诗词中则以“看见”之意者居多。
笔者并没有统计,但据我所接触到的“见”,在古诗词中读(jiàn)的似乎要比读(xiàn)的多,而文言文中似乎又正好相反。下面三首诗和两首词中的“见”都是不通假而读(jiàn)即原意的例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清]纳兰容若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而下面三首诗中的“见”又比较特别,因此分别解释一下。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五代]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这首词的词牌名叫【相见欢】,其“见”读(jiàn),非通假。
清平调·其一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这首诗中“若非群玉山头见”中的“见”似乎有点争议,一些人说读(jiàn),一些人说读(xiàn)。看了两方的理由都合理,而且解释的都通顺,我自己也分别用通假和不通假试着解释了一下,结果还都能说通。不过看了一些网上的文章,认为诗中的“见”不通假的占多数,那么姑且我们还是少数服从多数吧。
舟夜书所见
[清]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这首诗也很有意思,标题中的“见”为原字,读(jiàn),而诗中的“见”却是通假字,读(xiàn),如果朗读的话我们就得注意了,中国汉字的魅力就在这些细节中显现。
当然,现代人已经不需要通假字了,因此我们写诗时也就直接用“见”的原意了,更无须有言自己诗中的“见”读(xiàn)云云。
附:
古诗读音异读系列之探讨◎南郭居士
前言
最近一个文友把她的《诗词300首录音稿》发我,要我帮助核对一下其中一些多音字或异读词的读音,她说这是一套小学生及幼小衔接启蒙用的识字卡片,我突然感觉此事重大,马虎不得,弄不好会误人子弟,于是便认认真真地核对起来。不过核对过程中,发现许多字的读音不统一,各有各的理由,甚至和该文友的观点也不是太统一,于是我觉得校注该录音稿出现了难度,已经有必要对古诗的读音做一些明确的时候了,本着负责任的态度,起码要表明我的意见。我觉得自己的观点必须明确,绝不能模棱两可,该怎么读应该说明自己的理由和依据,供读者参考。
无独有偶,曾有一篇《播音员请注意,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的帖子引起热议。“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衰”,念cuī还是shuāi?“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念xiá还是xié?“一骑红尘妃子笑”中的“骑”,念jì还是qí?“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野”,念yǎ还是yě?该帖指出,现在新版教科书上的注音是衰(shuāi)、斜(xié)、骑(qí)、野(yě),与大部分人印象中的衰(cuī)、斜(xiá)、骑(jì)、野(yǎ)已不同。
其实针对异读词的读音,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和广电部于1985年12颁发过《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2016年5月作出修订),它是关于异读词读音规范的最新的法定标准,是我们规范异读字读音的主要依据。然而,它依然满足不了我们读古诗的要求。因为它“不列出多音多义字的全部读音和全部义项”,且在字后注明"统读"的,表示此字不论用于任何词语中只读一音,这便是引发“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议论的最终溯源。
我随意查了一下“骑”字,《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注明“骑qí(统读)”,没有“骑(jì)”读音。又查了一下“斜”字,也未被列入。看来的确有必要对古诗中的一些字的读法做出明确探讨了。好在涉及古诗读音问题的字的数量并非很多,因此,针对此问题,下面我想通过一些具体的诗例,分节进行探讨并与读者商榷。
作者简介:
南郭居士,本名郭军,67年生人,陇南市武都工作,籍贯甘肃徽县。有近千篇文学作品在各类报刊书籍发表。著有《南郭词文》,并获第三届“中国金融文学奖”诗歌提名奖。合编有《雪藻兰襟精华诗词》、《清韵十二家》、《临屏精华诗词赏析》、《陇南青年文学年度诗歌精选2018-2019》等诗词选集。曾发起创建枫叶文学社并出期刊《枫叶》。撰写数十篇诗词理论方面的文章。获“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现代诗入围奖。作品入编第四届中国百诗百联大赛。被全国诗词家神州行组委会授予“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优秀诗词家”及“新时代诗书人家”称号。系中国诗歌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甘肃省作家、《诗刊》子曰诗社会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人,入编2022版世界名人录,中华文化旅游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武都区作协理事、区诗词学会副会长,陇南市诗词学会副秘书长,《陇南诗词》编审,《炎黄诗词》总编,《成州文学》顾问,雪藻兰襟诗词编审。原精品文化论坛总编,原《中国诗歌报》诗词创研中心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