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排盘 > 奇门遁甲

香港中银大厦风水大战(香港中银大厦风水大战楼顶气场)

时间:2024-01-19 17:50:08 作者:若即若离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中银与汇丰的风水斗法背后,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1

今天,讲一个爱国至深的名人故事。

他是享誉世界的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

这位在现代建筑的历史上被称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大师”的建筑泰斗,

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2

贝聿铭1917年4月生于广州,原籍江苏,祖上贝家是吴中人才辈出的名门望族,在金融、医药、银行多个领域均有地位。

贝聿铭祖父贝理泰就是清末著名的金融家,而贝聿铭父亲贝祖诒则是中国银行的行长。

贝氏全家福(左一是贝聿铭)

贝聿铭小时候先是在广州成长,而后,他的父亲被任职香港中国银行行长,于是,贝聿铭全家迁居到了香港。

贝聿铭年少时与家人的合影 左一

在贝聿铭10岁的时候,全家又迁回上海。

一直在他18岁前,大部份时间都生活在上海。

当然,他也会抽很多时间,回到苏州,在自家园林(狮子林)玩耍。

他的童年既丰盛也多彩,更是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

也许,也因此,爱国情结,成为一种执念,贯穿了他一生。

少年时代的贝聿铭,在狮子林

贝聿铭在18岁登上了前往美国的轮船。

他先是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建筑学院学习,然而,贝聿铭对当时过于传统保守的宾大建筑系颇为失望,仅仅两周之后转到麻省理工学院,硕士时是选择当时建筑思想更为创新活跃的哈佛,拜读于当时作为建筑学系主任的格罗皮乌斯门下。

就读硕士期间就创作出极具设计感的上海艺术博物馆,融合了东西方的设计,被格罗皮乌斯称之为“我见过的最精致的学生作品。”

年青时代的贝聿铭 右一

从哈佛毕业后,贝聿铭开始了自己的建筑职业生涯,贝聿铭的设计才能,可谓是极出众,创作了多个知名建筑项目,且获奖无数,得到了美国建筑同行的高度认可,甚至在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还把当年定为“贝聿铭年”。

贝聿铭与玻璃金字塔

3

只是,在贝聿铭内心深处却始终有一个遗憾,那就是一直没有在中国的土地上,设计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建筑项目。

然后,他终于等来了机会,1982年的时候,香港中银大厦筹建。

他父亲是中国银行的行长,再加他卓越的建筑名声,他拿下这个项目轻而易举。

这个项目,他决定要出彩完成,因为意义实在是太重大。

其一,父亲贝祖贻是中国银行香港分行的创立者之一,此项目不出色,似乎也无法向父亲交待;

其二,也是最关键的,1997年香港将会回归祖国,中银大厦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象征着香港美好的未来前景。

而生于中国的他,在中国土地上创造出让世界瞩目的建筑作品,是他的责任也是使命。

只是,当时港英政府拨给中银大厦的位置,是香港中环位置极小、交通较差、环境荒凉的一块地皮。

而且,在中银大厦选址相隔两条街的地方,还有一座由英国建筑设计师诺尔曼·福斯特设计的汇丰银行大厦。

中银大厦建成之后,业界同行势必会将两栋大厦进行一番比较。

然而,汇丰银行大厦修建时有庞大的10亿美元预算作后盾,中银大厦的建筑资金却只有1.3亿美元。

如何让中银大厦在香港中环的众多高楼间脱颖而出?

如何让中银大厦外形独特、壮观,又富有生命力?

顶着巨大压力的贝聿铭,终还是因童年的经历与遇见而迸发出灵感:

他小时候常在园林玩,园林里的竹子不但笔直挺拔,还象征着希望、节节高升。

在他设计中银大厦时,他认为竹子最能代表华人,最能代表祖国,在即将回归祖国的香港的土地上,建造摩天大楼,运用竹节的概念,是最好不过的选择。

于是,中银大厦建筑设计创意确定,从1982年到1990年正式启用,落成历经了近8年。

中银大厦模具

4

中银大厦可谓是实现了贝聿铭要在中国土地上创作出惊艳作品的目标,这幢大厦以霸气大气的外形和高尚深远的寓意,成为了香港的新地标。

就连对手汇丰银行大厦,在中银大厦启用后,都显得相形见绌。

香港中银大厦

据说中银大厦落成后,汇丰银行业绩突倒退,股价一落千丈!

为了化解中银大厦外形如刀的“刀刃”带来的杀气,汇丰董事局找了风水大师为汇丰银行大厦布局,先是在大厦地下大堂做了个电扶梯,形成“龙吸水格局”,然后又在楼顶摆出两门大炮,炮身长十米有余,炮口赫然直指中银大厦,与中银形成“刀炮之战”,以图化解中银的“杀气”。

就在中银大厦与汇丰银行“刀来炮往”的博弈中,香港政府又把两家银行中间的空地卖给了李嘉诚,李嘉诚计划在这里建造自己的集团中心大楼。这可让李嘉诚煞费了苦心,一面是三棱尖刀的中银大厦,另一面则是坦克大炮严阵以待的汇丰银行,这中间的楼该如何盖呢?

最终在风水师的建议下,将中间栋楼设计成为四方台盾型,高度上也巧妙地避开了“刀炮”相对的位置,也抵挡了外部的伤害,并且全部使用的防弹玻璃,于是长江集团中心大厦也拔地而起。

中银大厦、汇丰银行大厦、长江集团中心大厦、这三栋大厦一直是香港维多利亚港最亮丽的风景线。

中银大厦、汇丰大厦、长江集团大厦

贝聿铭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在当时严苛的地理环境和重重压力下,实现了中国人自己设计高楼的愿望。

时至今日,犹如竹节一样节节攀高的中银大厦,依然矗立在香港最中心的地方,充分展示了“中国人的雄心”。

5

而后,贝聿铭又先后接手了中国这片土地的北京香山饭店,苏州博物馆新馆,澳门科学馆等世界瞩目建筑项目,每一个项目都精妙绝伦,独具匠心。

北京香山饭店

苏州博物馆新馆

上图为澳门科学馆

他把他的遗憾转化为一个梦想,并漂亮实现了。

他给三个儿子分别取名,“定中”,“建中”,“礼中”,寓意安定中国、建设中国、礼仪中国。

他无时不刻都牵挂着故土,每当在国外被问及是哪里人时,他总是自信又骄傲地回答:“我来自中国苏州。”

他投身建筑事业70年,美国虽是他的事业起点,也大部份时间都在美国,而他的设计项目更是遍布中美法德等全球各地,但他在《筑梦天下》说:

“对我来说,中国印记从未完全消失。现在我在美国住了七八十年,仍然觉得自己是中国人。不是很怪吗?我给了自己新的外表,但内心的一切早就存在了。”

贝聿铭回苏时与贝氏亲友的合影

对贝聿铭而言,他的家乡中国,那里的风俗传统,那里的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甚至于时令美食,如此种种都浸润在贝老先生的生命里,并根扎于他的灵魂里。

曾有人评价贝老:“贝聿铭是一个难得的跨文化样本,他从东方和西方两种截然的文化土壤中汲取了精华,又游刃有余地在两个世界里穿越。”

贝聿铭获终身成就奖

从法国巴黎卢浮宫前的玻璃金字塔,

到卡塔尔多哈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再从香港中银大厦到北京香山饭店,苏州博物馆,

贝聿铭用了一个多世纪的时间,

倾其一生,

向世人呈现,

最美、最极致的设计。

也向世人展现,

最恢宏,最柔韧的华夏文化。

谨以此文致敬大师——贝老!

我们与贝老有着同样的情怀:

此生无悔入华夏;来生还在种花家!

本文为“藏花度”原创,抄袭盗用必究。

如果您认为我的文章还可以,不妨点个赞,转发一下,感谢!

香港中银大厦的风水秘闻,看贝聿铭如何化解风水难题

风水是建筑师在设计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最典型的事例就是美籍华裔设计师贝聿铭在设计香港中银大厦时所遇到的“风水风波”。

高达351米总共有70层的香港中银大厦是香港的标志性建筑。在看过设计图纸后,中国银行给贝聿铭发去了电报,对大厦立面展现众多加了框的巨型“X”形钢架深表忧虑。因为在中国,“X”意味着遭殃,只有罪犯的名字上才打“X”形的大叉。

贝聿铭接受了中国银行的意见,十分精细地把“X”形架隐藏起来,并把暴露在外的部分改变成类似佛教中的吉祥符号——万字符的形象,这才皆大欢喜。

虽然贝聿铭充满诗意地将中银大厦形容为雨后春笋,但大厦建成后,人们还是议论纷纷,因为风水师说,大厦像一把寒光四射的尖刀,有许多尖角和刀刃一样的楞线。正对着这些尖角和楞线的建筑纷纷感到了不安。

这个故事听起来似乎充满了迷信和荒诞的色彩,但是这仅是站在科学的角度看,如果从文化和美学的角度看,就会发现风水并不是荒诞不经的。从上面的故事,我们至少看到了风水的美学价值和对心灵的抚慰价值。

譬如,从科学的角度看,中银大厦的“X”形钢架是合理的,但是它忽略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在中国“X”形的符号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而风水师却会注意到这些。如果说“美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那么忽略了中国人文化心理的东西,在中国人的眼中不会是美的。可以说风水是从文化的角度对科学的一种平衡和校正。

许多西方人惊叹中国建筑分布所呈现出的美,其实这种美的形成跟中国人讲究风水密切相关。尽管风水主观不是为了美,但是客观上风水成为中国人建筑规划的美的标准。

风水另一个重要的价值是对心灵的抚慰作用。譬如,科学不可能说,中银大厦像尖刀,正对着不好。但从心理感受上看,每天正对着一个巨大的明晃晃的尖角或者一条刀刃般的楞线,是会让人感到不安的。而风水能解决这样的问题。

给你一块风水宝地你该怎么设计?评香港中银大厦的一场风水战争

无论什么时候,如果有建筑师在方案中提到“风水”两个字,大部分人都会回以一种瞬间秒懂的眼神:

这是一股神秘的力量~

一场风水战争

1985年,建筑大师贝聿铭受邀担当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总部大楼的设计师。

彼时,Mr.PEI已经享誉国际,而香港还没回归大陆刚刚改革开放,所以作为甲方的中银会随便改大师的方案吗?

当然会。

而且绝不手软。

因为这事关风水。

据《贝聿铭传》描述:中银发来电报,对建筑正面展现的众多加了框的巨型“X”结构深表关注。因为“X”意味着遭殃,已判罪的犯人脖子上带着牌子,上面写有已经打过叉的他们的名字。甲方虽未明确表态自己是否相信风水,但他们担心,一旦大楼风水不好,就会影响储户和房客的积极性。

再牛的大师也是乙方。

虽然贝大师苦口婆心的解释这是必须的力学结构,只有这样才能撑起整座大楼。但他还是从善如流地把原来显现于外的“X”结构藏了起来。

然而,尽管许多“X”被藏了起来,但依然控制不了风水的力量。

1990年,中银大厦刚落成,对面汇丰银行的业绩就突然下滑,股价大跌。汇丰同样认为这是中银大厦的“杀气”所致,于是在楼顶架起两座“大炮”。意思是,你有刀我有炮,who怕who。(我为什么有点想笑.jpg)

但事情并没有结束。

1995年,李嘉诚的长实集团准备在中环兴建总部大厦,结果从政府那拿到的土地位置居然恰巧在中银和汇丰之间。

正是左有刀,右有炮,李超人就是钢筋铁骨也扛不住。

虽然请的也是全球横着走的建筑大师——西萨·佩里,但刀炮无眼,建筑大师干不过风水大师。

最终,佩里大师在各路风水大师的指点下特意将建筑设计成形状四四方方的盒子形,整栋大楼就像是一个四面的盾牌,既能挡住中银的刀锋,又能抗住汇丰的炮火。

而且在整体高度上特意降低。佩里说,大厦的高度是李嘉诚亲自订下的:“要高过旁边的汇丰银行,但要矮过另一旁的中银大厦。如果在中国银行及汇丰银行的最高点划一条斜线,长江集团中心就在这条斜线之下。”刚好符合风水学中“宁让青龙高千丈,不让白虎抬头旺”的说法。

至此,这场全港最贵钻石地段的风水大战才算稍稍平息。

当然,在我等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眼里,这里只是香港最具标志性的建筑天际线。

它们时尚璀璨、千姿百态,怎么和印象中的封建糟粕不太一样呢?

香港,为什么是一座风水的城市

香港处处充满西方的文化和色彩,可是香港人却对中国传统的风水命理文化笃信非凡,甚至可以说是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很多人相信,香港之所以繁荣,乃是得益于香港的好风水:维多利亚港风平浪静,东西两边都有山脉阻挡,好像一个大的聚宝盆。

不过在香港人看来,风水不是迷信,而是一种道地的商业文化,这种商业文化渗透进香港人的骨子里,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不论贫富、阶层、职位,从办公场所、生活起居、室内陈设到兴办公司、开张志禧、买楼装修等,香港人都要讲究一个风水,偏爱请风水先生“睇风水”。

香港的商家均在店堂里设有财神位,张挂着“镇宅七十二灵符”。据说这是根据中国古代传统仿制的灵符,一式两款,挂着它可以避难消灾,身心安泰,生意兴旺。而临街的店铺还会在门口靠墙处摆上神龛,店主人有事无事都要出来拜一拜。

香港的公司则大多挂有“通胜”挂历,老板们谈生意,大都会看日子,遇到大生意开张,更会设坛切烧猪,祈求神佛保佑。由于风水理论深受香港人的推崇,就连在香港的外国公司难免不入乡随俗,也纷纷兴起加入了风水学说的大军。

不仅普通小民相信风水,香港的富豪们更是津于此道,不亦乐乎。他们都配有自己的御用风水师,每月定期请风水先生上门,小到办公室的摆设、家居布置,大到经贸活动、起地盖楼,都要请出来测算,选点选向选择黄道吉日方能开工。

香港最有名气的一次“风水大战”,莫过于设计建立中银大厦。中银大厦由建筑大师贝聿铭所设计,整栋楼高300米,形状下大上小,以竹子节节拔高为形象理念,被贝聿铭充满诗意地形容为雨后春笋。可是大厦落成后,所占据的风水格局却给邻居带来了麻烦。

香港的风水师出来说,中银大厦像一把寒光四射的尖刀,有许多尖角和刀刃一样的棱线,特别是那贝氏特色的“三角式”顶端,犹如犀利的钢刀,刀锋一面对着港督府,一面直指汇丰银行,占尽风水之余。

于是,为了避开中银大厦那柄尖尖刀刃带来的坏运道,香港展开了一场风水大斗法:汇丰银行在它的楼顶上面架了两尊钢炮,比林则徐当年抗英用的大炮还大,炮口瞄准中银,意为“刀来炮往”;而港督府则是“以柔克刚”,在面朝中银的方向种了六棵柳树挡刹,并在花园里修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旋转喷水池,寓“时来运转”之意。

风水信仰为什么可以在香港长盛不衰?这与香港特殊的人文社会环境分离不开。

首先,香港的风水文化可谓是香港不同时期内地移民潮的产物。根据史籍和族谱的记载,最早迁徙香港的汉人是南宋一名叫彭桂公的客家人。南宋初年,彭桂公携子迁居至新界粉岭定居,至今其子孙已经繁衍了25代。元明时期,又有以邓、文、廖、侯、彭五大姓为代表的客家人迁移至新界,他们自成聚落,有土有财,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1842年香港开埠之后,越来越多的客家人来到香港发展,他们散处在港九各地,活跃在社会的各个阶层。一般说来,中国的风水理论定型于唐宋时期,并形成了以江西风水为代表的“形法派”和以福建风水为代表的“理气派”,理气派强调以“阴阳”、“卦理”论吉凶,传播于闽、浙、粤、赣等地区。所以,当作为风水信仰载体的赣、闽、粤客家人徙居香港,他们自然也带来了原有的风俗习惯和信仰文化,这应该说是香港风水文化盛行的基本原因。

其次,大众传媒的大肆渲染和公益机构的“风水行为”,也为香港的风水文化营造了社会氛围。香港的一些电台、电视台经常会请一些“相学专家”谈运程、看掌相或讲星座,深受香港人的欢迎,不少报章和杂志也专门辟有“紫微斗数论命”、“神机测字”或“易经占卜”等专栏。

由堪舆学家回答读者来信或以深入浅出的方式畅谈风水与命运,解答诸如“睡房布置不宜动”、“克夫克妻相”、“旺宅催财化煞”等问题,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而每逢新春前,各式各样有关年势运程的书籍更是犹如雨后春笋般霸满整个报档,据估计,每年全港运程书约有50多种,年销售量达40万本.

再次,香港风水文化的盛行,脱离不开一个相对包容宽松的环境。如此,算卜看卦、相命测字等风水习俗才有机会得以保存并壮大,乃至很多在内地已经消失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信仰,也能够在香港这块弹丸之地安身立命,如包山节、天后诞等。另一方面,香港人在追求商业效益最大化的同时,也开始借助风水学说抚慰心灵。

香港人生活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人人渴求做人上人,步入中产阶级置业安家。当富豪们长年拥有自己的御用风水师,因为相信风水而受益时,普通人士就更想借用外部力量助自己一臂之力,年年赚大钱,谋取人生的成功。而风水正是可以“夺神功,改天命”的重要元素,在香港人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香港顶级风水师蔡伯励:为霍英东选墓,一句话就让李嘉诚掏200万

亲爱的读者,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2006年年初,一位香港的风水大师应邀来到了李嘉诚亡妻的墓园,上下打量了些许之后,风水大师对着李嘉诚说:“迁坟可以,不过得200万!”

虽说李嘉诚当时已经是家财万贯的富豪,但是仅仅迁移一下亡妻的坟墓就要200万,这个数字在2006年也有些不可思议。

不知情的人认为风水大师狮子大开口,觉得李嘉诚有钱就可以好好捞一笔。

作为一名白手起家的商人,李嘉诚自然不会做赔本的买卖,他却觉得自己花这个钱很值。

风水大师一句“你亡妻死得凄惨”,无疑击中了李嘉诚的痛处,所以他才毫无怨言地拿出了两百万,事成之后还万分感谢这位风水大师。

可“风水”在社会大众看来就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东西了,甚至还带有封建愚昧的落后色彩。

这位风水大师身上究竟有着什么魅力,可以让李嘉诚都心悦臣服呢?

李嘉诚和其亡妻之间又发生了哪些事情,以至于风水大师断定其亡妻走得并不安详?

01

这位风水大师叫做蔡伯励,内陆或许对他知之甚少,但在香港他可是一个有头有脸的人物。

蔡伯励是香港的顶级风水专家,基本上他说什么别人就信什么。

但这位专家可不是那种招摇撞骗的江湖术士,他的推断都有着事实根据。

作为一名历法专家,这项家族手艺传到他这里已经历经了三代。

才刚刚二十出头的蔡伯励就从他父亲那儿,接手了拥有百年历史的广东真步堂。

广东真步堂发展至今,已经由蔡伯励的女儿继续接手。

与传统历法文化有着渊源的蔡伯励,其主编的《真步堂通胜》更是在2013年进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蔡伯励自己也因为对社会做出的贡献,获得了佛山市荣誉市民的称号,还有香港政府颁发的“金紫荆勋章”。

所以蔡伯励还真不是一个江湖骗子,靠着自家祖传的天文历法,他和许多达官贵人、社会名流都关系匪浅。

但22岁就从父亲手中借过真步堂的蔡伯励,之前可不曾想过自己会继承家业,成为一名职业的风水大师。

年少轻狂的蔡伯励,当时也觉得自家的天文历法有些“忽悠人”,算不上一份正经的行当。

而走上风水大师这条道路,蔡伯励其实还有些迫不得已。

蔡伯励于1922年出生在广东顺德,他的家境颇为殷实,祖父曾经在朝廷的钦天监任职。

钦天监是我国古代国家天文台,负责观察天象、颁布历法重任的官职。

清王朝覆灭之后,祖父自然也就失去了铁饭碗,回到了老家帮人看看相、算算卦。

毕竟是在钦天监待过,蔡伯励的祖父很有真才实学,在当地是一位小有名气的历法专家。

一些达官显贵也慕名而来,求着祖父堪舆墓地,真步堂也就逐渐建立起来。

祖父也将自己的全部学问都传给了蔡伯励的父亲,父亲也把天文历法当作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职业继续发扬广大。

但是传到蔡伯励这里时,在动荡时局中出生的蔡伯励,一心想要实业救国。

中国当时确实处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心里有着一腔热血的蔡伯励,自然是不愿意接受天文历法这种不着边际的东西。

学习着一些新知识和西方传来的新技术,蔡伯励立志要成为一名实业家。

学习能力强的蔡伯励,如果不是因为时局,或许他如今就是一名鼎鼎大名的实业家了。

随着抗日战争拉开序幕,中国境内到处都是硝烟,蔡伯励没有办法完成自己的志向。

但好歹他的家境还过得去,即便是在战火纷飞的岁月,依然能够吃饱饭,免于流离之苦。

在跟着父亲躲避战乱的过程中,蔡伯励不免要接触到自家的天文历法知识。

经常听到父亲提起,耳濡目染的蔡伯励对历法推算的看法也就逐渐改变了。

虽然那时他还听不明白父亲说的一些什么子丑寅卯的事情,但蔡伯励认为父亲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是在夸夸其谈,招摇撞骗。

不能随意外出的蔡伯励,家里最多的就是祖父留下的关于天文历法的书籍。

闲来无事去翻阅这些书籍的蔡伯励发现,祖父对于一些日食月食还有天象的记载,其实都有着科学依据。

被激发出好奇心的蔡伯励年开始慢慢向父亲询问起了历法推算方面的问题,慢慢熟悉了历法知识后,蔡伯励认为老祖宗留下的风水和历法确实有存在的价值。

逐渐发现自己家学渊源的蔡伯励,对天文历法的热情越来越高。

加上十几岁的他头脑也很灵活,没出几年便将父亲传授的知识尽数掌握。

父亲也就打算将自己的衣钵交给儿子,22岁的蔡伯励也就成为了真步堂的第三代传人。

平常一些算卦、占卜、看坟等事情,在蔡伯励眼里已经是小菜一碟了。

而在抗日战争结束,国内局势慢慢稳定之后,蔡伯励就打算离开自己的老家顺德,来到香港定居。

做出这样的选择,蔡伯励也有他的道理。上世纪五十年代,那时候大家都还比较推崇一些风水之说。

加上那时候沿海地区和香港之间的贸易往来很是密切,有着许许多多的生意人。

生意人自然都是要拜财神爷,求着财神爷保佑自己生意一帆风顺,声名鹊起的蔡伯励无疑就成为了一个香饽饽。

随着香港的经济贸易越发繁荣,来这里的商人也就与日俱增,蔡伯励根本不愁没有生意上门。

名气越来越大的蔡伯励甚至还成为了一些富豪的专门聘请的风水大师,在将蔡伯励奉为座上宾的社会名流中,就包括了李嘉诚。

在2006年年初让蔡伯励帮着自己亡妻庄月明迁坟之前,其实早在1990年,蔡伯励就为李嘉诚办成了一件大事。

也正是由此,李嘉诚才会对蔡伯励如此信任,将蔡伯励这位“神仙”的话奉为圭臬。

02

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投资房地产的李嘉诚,在1990年于香港购买了一块空地,打算在此修建长江集团自己的商业大厦。

为了让自己的集团总部和国际接轨,李嘉诚也邀请了著名的建筑设计师西萨来帮忙参谋。

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西方人,西萨可从不相信什么风水,其设计作品完全就是按照其灵感,并不受什么风水中的方位、造型限制。

所以在他看到李嘉诚还邀请了一名顶级风水大师来出谋划策时,西萨觉得这位风水先生禁锢了自己的设计思想,对其设计方案提出了许多限制。

大厦的高度、样式都必须按照蔡伯励的要求来设计,西萨原本的设计图被一改再改。

已经身负盛名的蔡伯励,此前帮过许多富豪看过地皮、测算过风水,这次任务对他来说依然是小菜一碟。

在大厦周围经过详细的考察之后,蔡伯励发现这块地方确实不错,不过有些特别之处。

这块地皮旁边还矗立着两座其他的大厦,他们的来头可不小,是两家银行总部大楼。

其中一座大厦是汇丰大厦,另外一座是中银大厦,长江集团的总部大楼绝对不能和这两座大厦过不去。

蔡伯励还提到,中银大厦才造型上看酷似一个短剑,如果不好好规划一下长江集团的总部大楼设计方案,势必会影响到李嘉诚之后的财运。

所以,蔡伯励对着李嘉诚说:“总部大楼必须比汇丰大厦高,但是又不能超过中银大厦,楼层数量定在62层最为合适!”

“而且为了不让应对中银大厦短剑的造型,总部大楼也不能设计成一些新潮的造型,必须是正正方方,可以防备袭击的四方台盾形!”

所以在长江集团总部大楼落成之后,社会公众觉得这座大厦的造型有些古板,和旁边其他造型各异的大厦相比,缺少了许多灵气。

在时尚之都香港,这样的设计说好听一些是庄严,但更多人觉得有些老气。

蔡伯励提出的62层的高度,其实也有古籍可以依据:“宁让青龙高千丈,不让白虎抬头望。”青龙白虎在风水中对应的左右两方。

而62这个数字甚好,在八卦中处在易经的泰卦,有着平安顺遂的含义,大吉大利。

介于汇丰大厦和中银大厦之间的高度,楼高62层,外形是个盔甲一样的四方台盾行,这就是如今长江集团总部大楼的设计思路。

远远望去,长江集团总部大楼和中银大厦、汇丰大厦处在一条斜线上,长江集团正好在斜线的中心处。

除此之外,长江集团大楼内部的诸多摆设也充满了风水的吉祥征兆,不能随意更改。

帮助李嘉诚设计其总部大楼,事成之后的蔡伯励,其名号也就越来越响亮了。

1999年这栋建筑落成,此时适逢李嘉诚迎来了自己的又一座人生巅峰,人逢喜事精神爽的李嘉诚也就把蔡伯励当成了自己的一位“贵人”。

之后,李嘉诚和蔡伯励的私交就越来越紧密了,很是信任蔡伯励的李嘉诚,对这位历法专家的话言听计从。

所以即便是在2006年年初,蔡伯励提出了200万的天价酬劳,才肯帮助李嘉诚亡妻庄月明迁坟,李嘉诚也说不出一个“不”字。

更何况,蔡伯励还对着李嘉诚说了一句:“你亡妻走得凄惨!”这让李嘉诚更是觉得自己愧对亡妻,内心难安。

李嘉诚和庄月明之间又发生了哪些故事呢?李嘉诚为何会心甘情愿花两百万为其迁坟?

03

李嘉诚早年其实家境贫寒,一直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对于李嘉诚来说,妻子庄月明是他生命中的“贵人”。

1939年6月,出生在广东潮州的李嘉诚,随着父亲来到香港,投奔舅父庄静庵。

父亲病逝后,为了养活自家的弟弟妹妹,十几岁的李嘉诚只好辍学来到了舅父的钟表公司,做起了小学徒。

到了抗日战争结束之后,李嘉诚出师了,他成为了一位钟表店的合格店员。

不过这个时候中国的形势已经趋于稳定,胸怀大志的李嘉诚也不再愿意继续看舅父的眼色过日子,他便在一家五金厂干起了推销员的工作。

1947年,由于个人业绩很是突出,年仅20岁的李嘉诚就被提升为塑料花厂的总经理。

有了一定积蓄之后,李嘉诚就开始计划着自己创业了,1950年,他用自己攒下的7千美金,创办了长江塑胶厂。

工厂取名为“长江”,这寓意着永不枯竭、浩荡长远。

但是才二十岁出头的李嘉诚,并没有什么办厂经验,开始的一段时间出了一些质量事故。

这些突发的意外极大地影响塑胶厂的生意,就在李嘉诚难以为继的时候,他的表妹庄月明挺身而出,拿出了自己的积蓄,帮助李嘉诚度过了难关。

随后,李嘉诚的塑胶厂生意就开始蒸蒸日上了,看准了商机的李嘉诚,靠着物美价廉的销售模式,打响了自己的品牌知名度。

到了1957年年末,原本的小工厂也变成了长江工业有限公司。

在李嘉诚创业最困难的那段时间里,庄月明一直在身旁陪伴着李嘉诚共度难关,毫无怨言。

他们二人也在1963年喜结连理,成为了一对正式的夫妻。

对于这桩婚事,起初庄月明的父亲庄静庵是极力反对的,他觉得李嘉诚不过是一个乡下来的穷小子,根本配不上他出自名门、端庄贤淑的女儿。

庄家在香港钟表界很有发言权,庄静庵是香港第一的钟表商人,创办了中南钟表有限公司。

庄月明从小更是接受着贵族教育,会多个国家的语言,父亲更是对她爱若珍宝。

对于李嘉诚这个穷亲戚,庄月明也没有嫌贫爱富,看到李嘉诚而第一眼,就觉得这个人很是亲切。

庄月明帮助着李嘉诚熟悉香港的风土人情,还教会他说香港话,甚至是英文。

这种青梅竹马的感情也就慢慢萌生,二人对彼此都有着好感。只是他们都知道,庄静庵是不乐意他们在一起的。

后来李嘉诚脱离了舅父庄静庵独自创业成功,庄静庵对李嘉诚的看法才有所改观。

到了1963年,李嘉诚已经35岁,一直苦苦等待李嘉诚,非李嘉诚不嫁的庄月明也31岁了。

那时,庄月明在两年前还拿到了香港大学文学学士的学位,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子。

二人对爱情的执着和李嘉诚事业的成功最终让庄静庵改变了主意,同意了这门亲事。

功成名就的李嘉诚最终也抱得美人归,成功和庄月明结婚生子。

为了让自己的爱妻住得舒心,同时也是为了岳父明白他能让庄月明过上好日子,李嘉诚在1963年就花了63万港元买了一套花园洋房给庄月明。

一下子拿出63万港元对于李嘉诚来说并不容易,结婚之后庄月明也一直扮演着贤内助的角色,加入了长江工业有限公司。

会说英文、日文的庄月明,在事业上极大地帮助了李嘉诚,长江公司的员工谈起庄月明无一不是信服的。

1966年11月,二儿子李泽楷出生后庄月明就开始把重心转移到了家庭。

在家相夫教子的庄月明,此时仍然是公司的执行董事,可以参加一些大型事务的决策。

不过这时已经退居幕后的庄月明,相夫教子对她来说才是主要的任务,所以她也基本上不在外露面,李嘉诚在外人面前也很少提起她。

庄月明之后的生活就很低调了,不接受任何记者的采访。但这样一对青梅竹马的夫妻,却没有一个好的结局。

04

1989年12月31日,庄月明陪着李嘉诚在香港君悦酒店出席了新年晚会后,第二天下午,她的家人就发现庄月明心脏病发作身亡。

对于庄月明的死,外界一直有着争议,许多人都觉得年仅58岁的庄月明是死因是服用的药物过量。

而至于庄月明为什么会服用过量的药物,极大的原因或许是庄月明那时的精神状态已经很不乐观了。

60岁的李嘉诚身子骨很是硬朗,加上又是一个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他的身边从来不缺少各种各样的美女。

尽管李嘉诚一直没有闹出什么绯闻,但是长此以往,这些对于已经人老珠黄的庄月明来说好还是有着无形的压力。

李家人对这种说法极力反对,宣称庄月明就是死于心脏病,但是外界对于庄月明死亡的争议却没有因此而停息。

庄月明离世之后,李嘉诚也一直没有续弦的想法,他为爱妻在连臣角修建了一座墓园。

而在2006年1月30日,四名盗墓贼打上了庄月明墓地的主意,他们认为富豪李嘉诚一定给爱妻庄月明陪葬了不少金银珠宝。

虽然这四名盗墓贼并未得手,但是原本庄严肃穆的墓园被糟蹋得一片狼藉。

李嘉诚这时就给风水专家蔡伯励打来了电话,让他帮忙为庄月明迁坟。

蔡伯励这时就开出了200万的天价,理由就是庄月明死得凄惨,并不安详。

李嘉诚那时已经不太在乎这区区得200万了,内心愧对庄月明的他,并不想多生事端,只想让妻子好好安息。

虽然外界对于庄月明的死因依然众说纷纭,但是李嘉诚这些年一直孑然一身,几乎没有任何桃色新闻,这也足以证明他对庄月明的感情至深。

而蔡伯励拿到这笔钱后也没有用于个人消费,而是全部用来做公益。

2007年,蔡伯励创办了顺龙泽仁基金会,资助了许多贫困的家庭。

在帮庄月明迁坟一事完成之后,2006年10月,已经近乎半退隐的蔡伯励,还为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选择了一处风水宝地。

对于可以用国葬之礼下葬的霍英东,蔡伯励带着大女儿蔡兴华实地考察,最终将其墓地选定在了佛教坟场。

之后,真步堂就交到了蔡兴华手中,蔡伯励则开始了自己的退休生活,编纂起了天文历法相关的书籍。

热心公益的蔡伯励,也拿到了金紫荆勋章,他的著作《真步堂通胜》跟是进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8年7月,这位历法专家走完了自己的人生全程,享年95岁。

虽然还有许多人认为风水是怪力乱神之说,但是在蔡伯励老先生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鲜活的、与众不同的风水大师。

在传承传统文华的同时,蔡老先生还积极投身于公益,承担起了社会责任。这样一位风水先生值得我们尊敬!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