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的形式和内容
一、什么是家谱?
家谱作为中华几千年历史发展传承而来的文化表现形式,虽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因各种因素而编写形式有所不同,在编写体例、记载范围、记载内容和编修重点会有所不同,但其格式规范基本上是相同的,是统一的一套完整体系。一般来说比较完整的家谱大致包括以下内容:谱名、谱序、谱例、谱论、恩荣录、像赞和遗像、姓氏源流、族规家法、祠堂、五服图、世系图、传记、谱系本记、族产、契据文约、坟茔、名迹录、任宦记、年谱、艺文、字辈谱、领谱字号、续后篇、捐修人员等。大多数家谱在内容格式上可能只用到其中部分内容,但各家族家谱格式中的都要用到其中谱序、凡例、姓氏源流、族规、祠堂、世系图、传记、字辈谱、捐修人员等主要部分。
二、为什么要写家谱?
目的是记载自己家族的光辉史,以及记载家族的历史和发展,增强家族和集体认同感,增强族人或同姓氏人的亲情联系,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等。另外,家谱也是具有一定文学、社会、史料价值的,可以作为正史的有益补充,作为以后重要的历史研究资料。
一般是家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家中德高望重的人提出,我们是不是该写家谱了。大家一致决定好,然后如果祠堂的钱够,那就直接从祠堂拿钱,开始写家谱。如果祠堂没钱,那就大家捐钱。如果是家族第一本家谱,那就由德高望重的人决定辈分什么的。
现在有很多人没有家谱了,可能是由于迁移或者其它原因造成的,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可以两种办法解决,一是回到原来的祖籍,请家谱;另一种就是重修家谱。
三、家谱的形式
家谱的主体形式,叫世系图,长这个样子:
世系图分为宝塔式图谱、树系图谱、线性图谱和牒记式图谱(无图,曾以是以文字叙述先人事迹)
树系图谱
线性图谱
四、家谱的主要内容
一般家谱的主要内容有:
1、谱序: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2、凡例:主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一般而言,一些家谱在每一次续修时都会订出若干条适合社会潮流与需要的规则,以作为修谱时所要遵循的原则。
3、姓氏源流。意思就是同一族姓的来源、迁移等。中国上下五千年,渊源古老,如果没有家谱,后人就很难搞清楚。每套《家谱》都认清自己姓氏源流,这样才能世世代代承继,也能将族系根缘流传千百年。中国家谱素来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明清以来各家谱也大多有记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称姓氏源流,或称宗族源流。它主要是用来记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间关系甚至改姓的原委等。
4、写清堂号。堂号名称一般取自于郡号名,或者是史祖自创。一般来说,堂号多取自于郡号名,郡是秦、汉时期对行政区域的建置, 郡号名又取自于郡名,或诸侯国名, 地方府、州、县名。如任氏的“五知堂”(知恩、知道、知命、知足、知幸)。也有很多姓氏同为一个堂号的,比如:王,胡 这两个姓的郡望都是“清河堂”。自创的,例如:杨氏的“四知堂”寓意“天知、地知、我知、子知”的为人风范。 很多重修家谱的情况,只能用自创堂号。
5、家训、族规。 很多家谱中,都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流传到后世了,比如我们熟悉的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家规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名称各异,种类很多,诸如家规、家戒、家法、家礼、族规、族约、祠规、戒谕等。
家训大致包括了以下内容:
(一)、注重家法、国法(二)、和睦宗族、乡里(三)、孝顺父母、敬长辈(四)、合乎礼教、正名分(五)、祖宗祭祀、墓祭程序6、祠堂。记载宗族、家族祠堂修建的历史,介绍祠堂的建筑规模、地理位置,堂号及来源,收录有关祠堂的碑文、诗文、祠联、祠匾、祠堂图,建祠捐资人名,记录祠堂内神位世次、配享、附享、祭祀情况等。
7、世系图。世系图是家谱中的主体部分,又称为世系考、世系记等。这部分内容为所有家谱所共有,世系图用来清楚地记载每一个家族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繁衍发展。使用较多的世系图模式有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四种,欧式又称横行体,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 用起来很方便。苏式又称垂珠体,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用竖线串连而无横线连接,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宝塔式,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用横竖线连接,竖线在中间,家族人员少时在一张纸上非常直观,超出就有可能会造成不便和错误。
牒记式图谱:特点是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简约。每一种世系图表形式都各有特色,侧重不同。其中宝塔式随着流传发展,衍生出了多种形式,以树形图谱和线形图谱最为常见。树形图谱很象是一张组织结构图,看起来清晰美观,使用更普遍一些。编修家族世系图要做到易看易懂、世序分明、内容真实、语言简练。随着时代发展,现在很多家族在修撰家谱时,开始运用一些好的计算机软件来方便快捷地绘制编辑图谱,还可以融入一些现代审美的样式,是一种不错的发展。
不管采用什么样的世系图,通常都要记述以下内容:身之所出;姓名性别字辈生殁时间等;婚姻状况;子女状况等。
8、传记。家谱中的传记又称行状、行述、志略等,一般分为:列传、内传和外传等。列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功绩男子的传记;内传是记录家 族中有品行女子的传记;外传是记录家族中已出嫁有品行女子的传记。 传记中多配有该人的画像或关于该人的故事图画,用词以真实平朴为重,最忌溢美之词。这也是评价一部“家传”水平高低与否的重要标准。其体裁有传记、行状、寿文、贺序、墓志、祭文以及抄自史传中的资料,主要载录家族成员中德行高尚、功成名就或某些方面影响较大的人等的事迹和传记资料。
9、字辈谱。又称派语、派行诗、行第、派引、排行等,专门登载族内成员姓名排行的字语。
10、艺文。艺文是收录家族中名人所写的各类著述文章等作为主要内容,也收集本族人与外人的重要书信来函,以及经籍、表策、 碑文、书札等,有的还有版画、肖像画、版本作品、名家书法、歌曲等,从形式到内容都十分丰富。在这部分进行续补时,更需精心挑选,慎重录入,把最有价值和代表性的文献传给后代。
11、祖先图片、老照片、风水图等。这里的祖先图片、老照片好理解,其中风水图主要指祠堂图、墓土。祠堂是供奉先人的地方,所以在记载和刊载建物版图、描绘实状,甚至详记地理方位。 有的族谱中还要把故居和村庄图放上。
12、捐修人员。家谱的编修或续修,是家族中的一件大事,涉及族中许多人员,耗时耗力,需要较大的投入,故经常要动员全族成员捐款助修。一般修谱的惯例是: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近年不少地区家谱出现了十年一修甚至五年一修的情况,每次都是大手笔大开销,其背后多是攀比心理在作怪。劳民伤财,不可取。
说明一点,女孩可以上家谱吗?
古时认为,女孩是嫁给别人的,就是别人家的人了。当然也有例外,终身不嫁的女性,就有机会上家谱,当然,古代女孩子是没有权力拥有家谱的。
不过,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修家谱不应该再“重男禁女”,女孩保存家谱、传家谱和参与修家谱应该进入常态。
五、编修家谱的注意事项
家谱是中国几千历史传承下来的,自然会存在不少封建朝代的落后思想和陈规陋习,在编修家谱时,要注意摒弃一些不好的东西。重点是剔除旧家谱中的封建伦理道德思想和宗法观念,不能攀附假托。另外,现在社会是男女平等,再加上独生子女和少生优生,导致后代希少,这些都要求改变古代家谱中只有男孩才能正式记录入家谱的习俗,现在修家谱时,女儿的名字出生教育信息等生平也一样会详细地记录进家谱里面。
五、编修家谱的积极意义
家谱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见证,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安排。号称是人生三大终极问题的“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自古以来一直困扰着众多的哲学家和宗教家,而家谱可能就是中国人以这样一种独特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轻松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我是谁——姓氏源流,我从哪里来——世系谱,我到哪里去——家族坟茔和祠堂。现代编修家谱仍然有着一定积极意义,可以增强家族和集体认同感,增强族人或同姓氏人的亲情联系,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等。另外家谱也是具有一定文学、社会、史料价值的,可以作为正史的有益补充,可以作为以后重要的历史研究资料。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炎黄同心,华夏一脉;血浓于水,叶落归根。中国家谱的延续也将在新的时代继续发挥其独特的文化传承作用。
那么,到底家谱该怎么编写?我们再来了解一些基本常识吧:
这个问题其实很复杂,简要说,其基本流程是:成立小组,解决资金等问题→确定族谱编写格式,正式编纂族谱→散谱、查谱→定期续谱。
家谱在编写之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首先就是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如家谱委员会,下设若干小组,然后确定什么时候编写,在哪儿编写,大概要多久,哪些人编,资金怎么筹集使用,如何采访等等。
以资金为例,资金来源是要是捐款和均摊,一般都将这两种个方式相结合。捐献主要是由家族中资金比较充足或者社会地位比较高的人进行捐款;均摊则比较简单,就是每户都要缴纳一定的款项,不同的宗族采取不同的方式,有的按照家庭进行,有的按照人丁捐款,通常都采取第二种。资金的使用主要是采访费用、印刷费用。
解决了后顾之忧,接下来的重中之重就是编写族谱。
修谱人以族长为主,兼及其他族人,族人身份有很多,可能有年长者、官员、学者、退休的老师、大学生、以及热衷于宗族事务的其他族人等。除了自家修谱以外,还有外姓修谱的情况。
修谱人
到具体的家谱编纂,要提前明确家谱的样式。从大的方面来看,主要包括两部分,即世系和非世系。
世系是最主要的部分,世系多采用欧式或者苏氏,又或者将二者结合。
世系,欧苏二体的结合,也是很多家谱采用的方式
非世系的部分包括序、凡例、家规、家训、字派、祠堂坟墓图、传记等。不同家族内容可能相差很大,有的家族非世系部分仅数页乃至数十页,可能不及世系的三分之一,而有的则多达几部,几乎与世系相当。
“序”包括新序和旧序,新序是新修谱是编纂的,旧序是以前修谱时所做的序,一般新序在旧序之前。
序言
“凡例”是家谱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谱例”、“例言”等多种称呼,与地方之中“凡例”类似。
“家训”“家规”约定族人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如果违反了相应的规约应该受到什么样的惩罚,都在家训、家规中言明。
凡例
“字派”,规定宗族字辈,一般会对字派进行一个简单的解说。
“传记”是记录家族成员事迹的传记,入传者多是给家族带来荣誉之人,既可以是为官一方官员,也可以是有义举、善举的族人,还可以是一些节妇、烈女等等。
“祠堂坟墓图”是家谱中为数不多的图,包括祠堂、墓地。
家谱撰修之后,除了部分藏在祠堂以外,大部分会编上字号,分发给各个支系,也叫散谱。散谱还有一个重大仪式,族人相应的也要有一个接谱仪式。
发谱字号
各个支系接谱之后,在特定的时期,还要将家谱带到祠堂进行检查,如果保管不严,出现破损等,还会受到惩罚。同时也会有“晒谱”等活动。
家谱,就是给您一个历史位置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是每一个人在人生过程中都要遇到的问题。孩童时代,疑问我是从哪里生出来的。成人之后,关心的是我的祖先是谁,为何生活在这里?而能准确、清楚回答这个问题的,只有家谱。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内容包括姓氏源流、家族迁徙、世系图录、人物事迹、风俗人情等。
一个人,无论他漂泊多远,总是忘不了他的家乡,因为那里有曾经养育他的亲人,那里埋葬着他的祖先。因此,家谱就是“根”的代名词,是中国人尊宗敬祖的一种信仰,是一种证明自己家族归属的身份证明,是一个人文化意义上的“身份证”。
家谱在连绵不断的家族史中给每个人一个有所归依的位置,以便在历史的倒影中看清自己,使囿于时代所限的单薄生命变得丰满,纸片般扁平的人生有了历史的厚重感。
浸润了血浓于水的寻根之情,不管过了多少年,会有人知道你,记住你,认可你,哪怕你再平凡卑微。无论赵钱孙李,还是周吴郑王,家家都有一本“账”,姓姓都有一部“书”。
家谱,抢救普通人的历史记忆
通过家谱,菲律宾已故前总统阿基诺夫人确认了祖籍在中国福建鸿渐村;香港船王包玉刚查到自己是包公后裔;朱棣文教授荣获诺贝尔奖时,就通过媒体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祖籍:中国江苏太仓;原来韩国也有孔子的后裔,是在韩国孔氏大宗会副会长孔树泳带着族人来曲阜寻根,通过一份家谱材料才得以确认……
华人寻根被称为“穿越时空的家族聚会”。每一个生命叶片,都因了“根”的滋养,而愈发油翠和充满生机。除了名人传记、大人物传记外,家谱让我们看到了普通百姓的家族变迁。
我们所有的先人都不会知道我们,但我们应该知道他们。通过寻根,能够看到一代代人的追求。
面对着这些祖先的名字,阅读着关于他们的记录,人们可以想象,父亲的父亲的父亲,曾经有过怎样的人生。虽然他们的故事早已湮没,但是他们的基因和血液,却流淌在后代身上。这种感觉,特别神秘和神奇。
不让“族人”变“路人”
以前不少年轻人听到老人讲过去的故事就不耐烦,看到家里的老物件儿就觉得过时,其实都是不明白这些东西所承载的家族文化和历史。城市生活现代化的进程,也进一步打散了失去聚居地、无枝可依的家族文化。
而家谱具有“聚其骨肉以系其身心”的作用。通过修撰家谱过程中的反复登门拜访,不断了解情况,追根溯源,寻祖问宗,加强了家族内部人员和家庭之间的交流沟通,增进了家族内部的彼此了解和信任,凝聚了人心,在族中崇尚亲热之气,倡导和睦之风。
今天,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甚至国门,难免有时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有了族谱联宗,本族同一血脉的同胞就能更进一步加深了解。人在他乡,路人不如乡人,乡人不如亲人,有了家谱,哪怕你走到天涯海角,也可能联接到那份血肉亲情,并且更温暖、更深厚。
家谱不再“重男禁女”:
近年来,我国民间开始出现重修家谱热,以寻找自己家族发展的“基因图谱”。比之情感、血缘层面的寻根,家谱的诸多价值正日益显现。
现代修谱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是,修家谱不再“重男禁女”。在封建社会,女人是进不了家谱的。而现在续修的家谱中,开始有新的时代特色,不但女性可以进入家谱,而且优秀的女婿也可以进家谱。在家谱中的位置和篇幅并不以地位论,而是以对社会的贡献来决定。
也许不是每个家族、每个人都还会去修谱,但渴望家谱并寻求来去归宿的人,却一直都有。
来源:任家学府家谱的编撰和前期的资料收集以及修谱经费的筹集,都是一个较为繁杂和耗费人力、财力、精力的过程,这也让许多想要修谱的族人,在了解以上的修谱工作后犹豫不决,甚至放弃修谱的事业,但其实,修谱制作流程总结下来,一共有以下八点。
修谱流程
一、族谱定位:寻根、留本、传承
经费问题:聘请和委任家谱研究会来编修家谱,是要支付费用的。提前想好捐助还是募捐形成。
二、绘制世系图
选用一张很大的绘图纸,将近五代老谱上所记载的人员按辈分全部画在纸上,一辈一辈用线连起来。每个人旁边写下来他们的字或名,这样查找起来就很方便了。
三、普查
普查就是将族人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下边我们来列出来以下表格:
四、整理资料
整理普查资料。根据普查资料撰写每位族人的条文;确定老谱的取舍范围;根据资料撰写源流考。
五、撰写序言
序言是一定要有的,它反映了本谱的内容思想和价值观。序言的撰写者可以是主编,也可以是本族有威望,有学时的人来做。
六、确定内容,初成文稿,改稿,订稿
谱名、编修人员名录、家族照片、凡例、谱论、祖先像赞、遗像、图片、姓氏源流、风俗礼仪、后记等。以上各项重点,根据家族情况自由选择录入内容,初稿形成后,由家族成员或者是编修委员会审核修稿,定稿。
七、排版印刷
八、颁谱仪式
在完成以上的修谱工作后,也就完成了一部家谱从前期的准备工作到最后的编印完成,在有修谱意向后,了解以上的工作,便能大大提高修谱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