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品牌强国工程 来源建新排名
2023工程设计企业品牌榜(综合甲级)由城市建设与建工建材品牌大数据研究与评价专业机构-建新网科技(建新排名)、品牌价值评估机构-建审认证,联合《世界财经》杂志(全球发行期刊)、国宏新型城镇化发展联盟(全国性一级社团组织)、中国建设品牌网(C1TV.NET)、C1BC建设传媒集团(中国首家工程建设国际传播机构)、C1TV建审传媒、建新国际通讯社(建设行业国际通讯社)及80余家海内外媒体联合发布。领先品牌将入选国宏新型城镇化发展联盟中国建设·品牌强国工程,向海内外采购商推介。
2023工程设计企业品牌榜(综合甲级)品牌综合评价指数是利用建新网科技·建工建材品牌大数据平台、建审传媒品牌舆情监测平台进行大数据统计分析,通过品牌价值评估机构-建审认证机构进行品牌价值评估,具体指标可参考《T/GHLM006-2023 工程设计企业品牌评价标准》(试行),主要指标在后文展示。
2023工程设计企业品牌榜
(综合甲级)
2023工程设计企业品牌榜(综合甲级)采用的是建新品牌指数评价法,评价指数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
一级指标为企业品牌硬实力指数、企业品牌软实力指数。
二级指标:
企业品牌硬实力850分,主要包括:
①企业品牌存续时间(总分100分,自成立时间计算,每年1分);
②企业年报公示员工数量(总分100分,每人0.05分);
③企业注册工程师数量(总分200分,每人0.2分);
④企业业绩数量(总分200分,每个0.2分);
⑤企业项目获奖情况(总分200分,国家级奖项每个1分、省级奖项每个0.5分、市级奖项每个0.25分);
⑥行业专业贡献情况(总分30分,主要考察参与国家、行业、地方、团体标准规范等,每个0.5分);
⑦企业专利情况(总分20分,主要考察登记有效的国内专利、国际专利、软件著作权);
⑧企业创新情况(总分20分,主要考察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精特新企业认定等);
⑨硬实力减分项:行政处罚或负面舆情(最多减50分)。
企业品牌软实力150分,主要包括
①企业及负责人社会/行业/专业形象评价(总分30分);
②企业自媒体运营情况评价(总分60分,主要考察公众号、视频号运营情况);
③企业官方网站运营情况评价(总分30分);
④企业品牌宣传册或宣传片评价(总分30分);
⑤软实力加分项:企业品牌第三方媒体报道舆情评价(最多加50分)。
根据2023工程设计企业品牌榜(综合甲级)结果分析,全国共有91家工程设计企业拥有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数量较多的省份是北京23家、湖北11家、天津8家、上海7家;企业性质央企76家,地方国有企业11家,民营企业3家,中外合资企业1家,其中上市企业5家;品牌价值大于50亿的有43家。
2023工程设计企业品牌榜(综合甲级)将由国宏新型城镇化发展联盟(全国性一级社团组织)向发改、住建、财政等主管单位、建设业主采购单位、投资机构、金融机构送阅;通过《世界财经》杂志(全球发行期刊)、建新国际通讯社(建设行业国际通讯社)、C1TV建审传媒及80余家海内外媒体机构在海内外传播,向世界讲好中国建设的故事。
《世界财经》杂志(全球发行期刊)将专刊发布本榜单及上榜企业介绍,欢迎扫码报送企业资料。
可通过以下方式扫码登记获取2023工程设计企业品牌榜(综合甲级)品牌硬实力软实力指数详细报告、品牌价值评估证书、品牌价值提升报告。
2023年9月30日,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长江三角洲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一直备受瞩目。自2010年加入联合国“创意城市网络”以来,上海以其“设计之都”的城市形象逐渐深入人心。在建筑、时尚、工业、数字和服务等各个设计领域,这座城市一直走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前沿。
设计的力量从不可小觑,它是产业链中极具增益的一环,有助于人们过上更幸福的生活。因此,设计被视为上海发展战略的关键词,该城市计划在2030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的“设计之都”,以打造独特的城市名片。这里不仅是人类生活场景的样板,还是新兴文明的孵化器。
第二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WDCC)应运而生,这场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盛会在富有创意设计氛围的黄浦滨江区开幕。今年的大会以“设计无界 造化万象”为主题,呈现了开幕式、主场和海外活动、三场峰会、十个设计领域的近百场高峰论坛、发布盛典、时尚秀演和设计嘉年华活动,以及全城、海外和线上的联动活动。
这次大会不仅有助于上海树立城市品牌形象,还为世界设计领域的交流分享提供了宝贵的平台。
作为WDCC的主题论坛,国际建筑设计高峰论坛汇聚了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其中包括同济大学吴志强教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李兴钢老师、南京大学张雷教授、扎哈哈迪德建筑实务所中国总监大桥谕老师、华建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蔡淼老师等。他们围绕城市更新、绿色低碳、数字化等主题,交流建筑设计在城市发展建设宏大图景下的探索与实践。
建筑设计是城市文化的载体和精神的象征,也是繁华都市中烟火气与浪漫并存的产物。在国际建筑设计高峰论坛上,各位专家学者分享了不同的建筑设计理念,涵盖传统与未来、生活与科技等各个方面。他们强调了设计应以人的尺度为准,建筑设计师需要倾听市民的需求,并绘制相关的空间和数据进行分析,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李兴钢老师分享了建筑现代性的特征,强调了建筑与自然交互和技术与诗意的链接。他的理念包括环境形式、人作天工、结构场域、叙事空间和胜景情境,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理想的空间范式。他还展示了建筑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形式,强调建筑对自然环境的尊重。
张雷教授强调了设计的自由和平凡之美。他鼓励从平凡生活中获取设计灵感,并将生活场景融入到建筑设计中。他认为,设计不应局限于高大上的标签,而应歌颂平凡之美。
大桥谕老师展示了如何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建筑设计,以实现净零排放和可持续发展。他提到了AI虚拟世界与物理空间的融合,揭示了未来建筑设计的新可能性。
蔡淼老师强调了人与城市的相互依存关系,城市的发展与居民的生活密不可分。他以上海的公共文化建筑为例,展示了这座城市的历史演变和文脉延续。他强调公共文化建筑在城市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中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对城市文脉的保护作用。
设计贯穿于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在。一座有温度的城市应该充满着设计的痕迹,不仅仅是高楼大厦的标志,更是为人类文明不断增光添彩的力量。在建筑设计和其他领域,我们期待看到开放和包容的姿态,为未来的世界注入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