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梵语:Ksitigarbha),因其“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所以得名。据佛典记载,地藏菩萨在过去世中,曾经几度救出自己在地狱受苦的母亲;并在久远劫以来就不断发愿要救度一切罪苦众生尤其是地狱众生。因此,地藏菩萨同时以“大孝”“大愿”被世人广为弘传,并且成为汉传佛教四大菩萨之一。
随着唐朝佛教对外交流的扩大,地藏信仰传至日本,并逐渐成为日本流传甚广的民间信仰。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日本地藏菩萨还成为了夭折早逝婴孩的守护神。
微博截图
微博截图
为人父母者,最伤心的莫过于孩儿离世。加拿大卑诗省(British Columbia)的纪念花园“幼灵花园”(Little Spirits Garden),专为安葬夭折婴孩及抚慰伤心的父母而设。设计者说,设计理念源自“地藏王菩萨”。
纪念花园位于皇家橡树公墓(Royal Oak Burial Park cemetery),于2012年成立。园内有约400个小屋,每间小屋都是夭折婴孩的灵位。他们的父母无需为此付费,花园的营运成本由市民捐献。
加拿大幼灵花园(图片来源:Little Spirits Garden Facebook)
加拿大幼灵花园(图片来源:Little Spirits Garden Facebook)
花园的设计者比尔(Bill Pechet)曾在日本居住两年,其间认识到地藏信仰。在日本,人们会为夭折孩子而建造细小的地藏菩萨像。这些菩萨像通常安置于寺庙内,节日期间,父母就会给菩萨像戴上亲手编织的小帽子。比尔说:“这些菩萨像实在发人深省,这样温柔和美丽!”他希望加拿大可以建设相似的设施,佑护夭折孩子,于是跟约瑟夫(Joseph Daly)一起设计了这座纪念花园。
微博截图
在日本佛教中,地藏王菩萨是孩子的守卫者,能够接引逝世的孩子往生善道。人死后的归宿,取决于他生前的行为,早逝的孩子未能在这一生积累善业,未必可以投生善道,而身为孩子的守卫者,地藏菩萨能够接引逝世孩儿往生善道,可慰解历经丧儿之痛的父母。
(图片来源:Little Spirits Garden Facebook)
农历七月二十九,为地藏王菩萨圣诞。
地藏王菩萨发大愿,
救度一切罪苦众生,
尤其是地狱众生,
跟娑婆世界因缘甚深。
诵《地藏经》,礼敬地藏王菩萨,
称念地藏王菩萨名号。
庄严祥瑞,法喜充溢,
悲智切愿,感应灵验。
绍兴府萧山县有一户人家,主人生性十分老实,他的父母年纪已经很大了,因为家中清贫,都快到三十岁那年,年迈的父母才给他找到了个媳妇成家,没成想这进门的媳妇却不是个省油的灯,对其父母并不孝顺,轻则冷言嘲讽,重则谩骂推搡。这主人更是惧内,不敢劝阻其妻,一家人都要看她脸色度日,十分的无奈心酸。那老太太本就有些旧疾,再加上气结难解,没过多久便郁郁而终了,临死前尤不放心其丈夫,生怕他一人受气后更无处诉苦!那老太太死后,她的儿媳并不伤心,反而一副若无其事的模样,只是稍微有所收敛。
老太太死后两三个月,她的儿媳又原形毕露,经常因为一些小事的不如意,便恶言辱骂其公公,有一天,她因琐事大骂了公公一顿,出门的时候,忽然从天上掉下了什么东西,落在了她的头上,用手抹下来一看,才知是鸟儿的屎。待她左右看时,只见一只麻雀停在树上不停的叫唤,仿佛像是在骂人的样子,儿媳大骂一声,这该死的鸟儿!只好自认倒霉。没过几天,儿媳又因琐事骂了公公几句,出门时,那只麻雀又将屎拉在她的头上,没奈何!只得再骂了那鸟儿一次。直到有一次,儿媳同公公争吵时动了手,待她出门时,鸟儿却迎面向她撞了过来。儿媳大惊,并没有见过如此大胆的鸟。遂用手使劲将它一掌拍在地上,当即毙命。
又过了几月,儿媳对待公公依然没有改变,她出门时,总会看见一条颜色鲜艳的蛇跟着她,她走,蛇也走,她停,蛇便也停下来,用眼睛盯着她看,一动不动。她十分害怕,却并没有觉悟。有一次,她在院中与自己的公公发生争吵,这时候,那条蛇不知从何处窜了出来,直奔她而去。儿媳大惊,慌忙拿起立在墙边的扁担一下打了下去,那蛇躲避不及,当场毙命!经过这些事后,儿媳并没有反思,而是认为这是其公公带来的晦气,让自己跟着也倒霉,越加的不孝,经常做好饭菜后,锁上厨房,将饭菜端到房间独自食用。其夫只好将她剩下的饭菜包好,偷偷送去给他的父亲充饥。
又过了一年多,那时,萧山县虎患,有不少人被老虎伤了性命。稍微去远点的地方,大家都结伴而行。有一次,儿媳要去一个较远的亲戚家。有一段路常有老虎出没,等过路之人有三四十人了,方才启程,走到半路的时候,忽然从林中跳出来一只老虎,众人都跑,那儿媳也跑,只是那老虎却十分奇怪,不追别的人,偏偏独追她。儿媳最终被那老虎赶上一口咬毙。也不知老虎将她尸身拖往何处?只怕是骸骨难寻。作死作恶之人真是难以阻止,警钟敲了无数,你若再不听时,那么下一声,定是丧钟!
在当今社会,随着离婚率的逐年攀升,越来越多的孩子不得不面临父母离异的现实。在这些孩子中,因为缺少父爱而导致心理问题的案例屡见不鲜。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探讨父母离婚、缺少父爱对青少年心理产生的影响及解决方法。
案例背景:
小杨(化名)是一个 15 岁的初中生,他的父母在他 9 岁时因感情不和而离婚。离婚后,小杨跟随母亲生活,而父亲由于工作原因,很少与他见面。因此,小杨的成长过程中,父爱严重缺失。
随着小杨渐渐长大,他开始意识到自己与同龄人的不同。在学校里,他很少与同学们交流,总是独自一人。回到家中,他也很少与母亲沟通,整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小杨的成绩也逐渐下滑,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母亲见状,十分担忧,但无论她怎么努力,都无法走进小杨的内心世界。
案例分析:
小杨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父母离婚:父母离婚对小杨的影响非常大。父母的离异让他失去了一个完整的家庭,失去了父爱,让他感到非常孤独和无助。
2. 缺少父爱:小杨的父亲由于工作原因,很少与他见面。这让小杨在一个缺乏父爱的环境中长大,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 沟通障碍:小杨与母亲之间的沟通存在很大的障碍,导致他无法向母亲倾诉自己的烦恼,也无法得到母亲的关爱和支持。
4. 自卑感:小杨在与同学们的交往中发现自己的不同,他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产生了自卑感。
5. 学习压力:随着学业的逐渐加重,小杨对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压力,导致他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解决方案:
针对小杨的情况,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几个解决方案:
1. 家庭关爱:小杨的家庭应该给予他更多的关爱,让他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他的母亲应该尽量抽出时间来照顾他,与他进行沟通,了解他的想法和需求。
2. 心理咨询:小杨应该接受心理咨询,帮助他解决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他理解自己的感受,找出问题的根源,并给予他合适的建议。
3. 建立支持网络:小杨可以加入一些青少年团体,找到一些和他有类似经历的朋友,互相支持和鼓励。
4. 培养兴趣爱好:小杨应该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如运动、绘画、音乐等,以分散注意力,减轻心理压力。
5. 学习方法指导:针对小杨的学习问题,可以请教老师或请家教为他提供学习方法指导,帮助他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习压力。
总结:
父母离婚、缺少父爱对青少年心理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作为家长、学校和社会,我们应该给予这些孩子更多的关爱和理解,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健康成长。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离婚家庭的孩子的心理健康,为他们提供及时的心理援助,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
这几天写了几篇古代相术的文章,聊聊古人(恐怕当代仍不乏其人)特别热衷于相面算命的趣事。有趣的是,不仅对于人类自身,我们的祖先对于一贯敬畏的“老天爷”也没放过,经常“妄自揣度”天意。
人类揣测“天意”最常见的就是总结出了很多气象谚语。今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古人有云:小雪系“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之意。我所在的河南地区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核心地段,有关气候气象的古谚语基本都产生在这个地区。以我此地多年的生活经历,这些谚语有时候还很准确,但是在现代科学技术的观照下,我们发现,那种“准确率”只是一个不太严谨的中等概率事件。
比如,古谚云:“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今年的“立冬”是在农历十月十四,按这句民谚说法,现在中原大地应该覆盖一层薄薄的小雪,华北平原等地区日最低气温已经稳定低于0℃、最高气温不高于10℃。
然而并没有。今天郑州气温5—13℃,明天7—17℃。
古人“妄测天意”的另一个重要用途是忽悠或者吓唬皇帝,要么天降祥瑞,要么上天示警,通过这种手段“公布”上天对本届皇上的考核结果。这种事,绝大多数是居心叵测的大臣制造的祥瑞或附会的灾象,个别时候是皇帝自己设计出来的。
历史上最有名的当数宋真宗,为了封禅泰山,不惜伙同大臣制造“天降旨意”的闹剧,说是哪儿哪儿出现了“天书”——老天爷写的条幅,让咱们去祭天祀地,为此还在景德五年把年号改作“大中祥符”,折腾得民穷财尽。
回过头来再说人的事。宋真宗承继父祖事业,稳稳做了皇帝,而那些“平民”想当皇帝、实现阶层跃升的话,不得不借助上天的“旨意”。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刘邦还是基层公务员的时候,经常请假回家种地。有一天他和吕后——当时还是吕氏——与一双儿女正在耕田,走过来一个老人借水喝。老人端详着吕后说:“夫人,您可是天下的贵人啊。”吕后又请他给两个孩子相面。老人看了以后将为汉惠帝的刘盈,以及将来时的鲁元公主,说都是富贵之相。并说:“您之所以能得富贵,是因为这个男孩儿。”说完就走了。这时刘邦从别处过来听说此事,赶紧追上老人,问自己的面相。老人说:“夫人和孩子的相都随您,您的面相贵不可言。”《史记》说:“及高祖贵,遂不知老父处。”
这种老头经常出现历史书中,而且常常是“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是个很有趣的现象。
汉高祖智慧非常
《冰鉴》在谈到“富贵之相”时说:五行相生相克,如果是相生,人只能会富,而如果是相克又相生的话,比如,“金与火仇、有时合火,推之水土皆然。此逆而合逆者,其贵非常。”可以出将入相,甚至荣登大宝。
我们可以看出,这种神之又神的言辞多半是故弄玄虚,也是预留退步——不管你今后事业前途如何发展,相学家都可以游刃有余。
闲言少叙,进入正题。
如果真有这么一个神乎其神的相学大师或者算命先生,把你从上学到步入社会,学业和事业的每一步,你生命中每一个重要节点都准确地告诉你,换句话说,你将可以过一个透明的、毫无悬念的人生,你会甘心命运的安排吗?你愿意过这样的生活吗?
袁黄,即知名人士袁了凡先生,就遇到了这样的事。
袁了凡少年体弱多病,按照母亲的意见,准备弃学就医。有一天,他在慈云寺遇到一位老人,仙风道骨、气度非凡,不自觉地向老人行礼参拜。老人自称姓孔,得到过邵雍真传,相面算命很准,对他说:“你是官场中人啊,明年就可以参加岁试当秀才了,为何不读书呢?”
袁了凡把老人领回家见了母亲。经过娘俩儿测验,老人的本领真不是吹的,无论什么事,一说一个准儿。
孔先生为袁了凡占卜了第二年的考试情况:县级童生考试第十四名,府考能够考到第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第二年袁了凡参加考试,三次考试的名次和孔先生占卜的完全相符。孔先生又为袁了凡占卜了一生运程,说,某年乡试考取第几名、某年补为廪生、某年成为贡生,成为贡生后的某年,当选为四川一个府县长官;做知县三年半以后,要辞职回家。“到了五十三岁那年八月十四丑时,你将会在家中去世,可惜你这一生没有儿子。”
袁了凡把孔先生的话一一记在心。从那以后,凡遇考试考核,他的名次和年份都不出孔先生之前算定的。
不过也有一次例外,本来命中注定要吃廪米九十一石(dàn,计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五斗后为贡生,才吃了七十余石,屠宗师即批准他补为贡生,正在疑惑,结果传来这个方案被上级驳回的消息,又过些年,另一位老师殷秋溟申请批准他入贡,刚好吃了九十一石五斗廪米。
从那以后,袁了凡确信“进退有命,迟速有时”,彻底躺平。他入选贡生到了京城,整整一年时间,“终日静坐,不阅文字。”
顺乎自然,努力奋斗,收获成功。
1569年,他回到家乡南京,到栖霞山中拜访了佛学大师云谷会禅师,两人对坐在一人小屋内晤谈,三天三夜没有合眼。
云谷问他:“一般人之所以不能入圣为贤,只因为妄念太多,自相纠缠。你坐了三天,不见起一妄念,什么原因?”袁了凡就把孔先生为他算定的命数讲给云谷禅师听,“荣辱死生,皆有定数,即要妄想,亦无可妄想。”云谷笑道:“我还以为你是旷达豪放的人物,原来也只是个凡夫俗子。”
袁了凡不服,向云谷请教。
云谷说:凡是人都不能做到澄心静虑、不起杂念,终究会被外部世界影响甚至束缚,要说没有一定之规,那不可能。但这是对凡人而言,那些极为善良之人或者巨奸大恶,这些所谓的定数都不可能拘束住他。你这二十年来,“被他算定,不曾转动一毫,岂非凡夫?”
云谷进而说:“‘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这是《诗》《书》等圣贤书籍里早有明言的;佛教经典也说:‘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不会骗人的。”
袁了凡还是不服,争辩道:“孟子说‘求则得之,是求在我者也。’但是道德仁义可以力求,功名富贵怎么能求得?”云谷说:“孟子之言不错,你自己解错了。你不见六祖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亦得功名富贵;内外双得,是求有益于得也。”
于是,袁了凡醒悟了。奋发踔厉,不受命运支配,活到七十四岁。不仅生了儿子,儿子也做到县令。
聪明的,你怎么看?
中国历史的“活神仙”冯道,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事奉十位君主,在相位二十余年。他有一首诗叫《偶作》,从世俗的角度阐述了因果报应的问题:
“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须知海岳归明主,未必乾坤陷吉人。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