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又名飞鼠、仙鼠。蝙蝠是自然界中和蟑螂一样的BUG般的存在:集强大的生命力、科研价值、药用价值、生态价值于一体。
蝙蝠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为什么说蝙蝠是自然界中的毒王?蝙蝠的价值是什么?怎么正确看待这个神奇的物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全网最详细的蝙蝠知识科普,让大家正确认知这一种伴随着人类生活了上万年的动物。
蝙蝠到底飞禽还是走兽?我们讲“飞禽走兽”,那么蝙蝠到底是“飞禽”还是“走兽”?蝙蝠最神奇的地方是它是“飞兽”:唯一会飞的哺乳动物。
蝙蝠不属于鸟类,而是属于哺乳动物:哺乳纲中的翼手目。是哺乳动物中仅次于啮齿动物的第二大种族。我们平常说的“蝙蝠”,实际上指的就是“翼手目”。
翼手目与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翼手目的动物在四肢和尾之间覆盖着薄而坚韧的皮质膜可以像鸟一样鼓翼飞行。蝙蝠的胸骨进化地向鸟儿一样,进化成龙骨突,发达的胸骨组织让蝙蝠能适应空中飞翔,成为了唯一会飞的“兽”。
蝙蝠是分布最广泛的一种动物,全世界各地均有大规模分布,在热带和带地区最多,共有将近1000种。
所有的翼手目都是夜行动物,有发达的听力和回声定位系统。蝙蝠在发出声音的同时,不会影响其呼吸。
蝙蝠的起源根据化石研究和对动物起源的研究,科学界普遍认为蝙蝠出现于距今5300万年的始新世。实际上很多小体型的哺乳动物都出现于那个时间,大部分的灵长目动物和海洋动物也都是那个时期开始起源的。
翼手目的分类根据体型可以分为大蝙蝠亚目和小蝙蝠亚目,根据食性也可以分为食果蝠和食虫蝠。而大蝙蝠亚目,甚至是我们人类(灵长目)的近亲。
现代生物学家认为,蝙蝠的祖先很可能是某种古老的会飞的鸟类,应该在蝙蝠出现前就已经存在了。所以蝙蝠的真正起源,应该是和蟑螂老鼠这一类生物的起源时期不相上下。
自然界中的毒王:为什么蝙蝠被称为毒王?说到为何蝙蝠被称为毒王,就不得不先科普蝙蝠那广泛的食性。
蝙蝠的食性非常广泛,从昆虫到动物,从植物到血液,都是蝙蝠的“食谱”。我们平常见到的小型蝙蝠,主要食物为蝇类、甲虫、青蛙和动物血液为主。
蝙蝠的庞大饮食系统,让蝙蝠体内携带大量的病原体。最恐怖的如:狂犬病毒、SARS病毒()、MERS、埃博拉病毒和马尔堡病毒等超过4100种恐怖的RNA病毒。
蝙蝠为何携带如此多病毒却从不生病?生物界免疫力天花板蝙蝠是自然界中携带细菌和病毒最多的物种,几乎全部病毒都可以通过蝙蝠作为中间宿主而传播,但蝙蝠却几乎一生中都不会生病。为什么蝙蝠的免疫系统如此强悍?到目前为止科学技术依旧没有完美的解释可以说明这种情况,但科学届对此普遍有两种说法。
1.蝙蝠进化出了能抑制病毒发作的超高体温。蝙蝠的体温可以达到41℃,这种体温在其他动物身上,都已经足以令其发烧致死了。猫科动物体温高,但是超过39.5摄氏度就已经算发烧了。基本上没有病毒可以承受蝙蝠41℃的体温,因为大多数病毒在高温下不易复制。但这种说法也有反对的声音,愿意就是马尔堡病毒和埃博拉病毒在41℃时也不影响其复制发展。而且蝙蝠冬眠的时候,体温变低也依然不会被病毒侵袭。
2.蝙蝠自身强大的免疫系统。科学家对哺乳动物和蝙蝠的基因研究发现,哺乳动物体内存在一种基因,这种基因是生命体抵抗病毒侵袭的重要保障。而蝙蝠体内,这种基因比其他动物更多。不仅如此,其他哺乳动物体内的防御基因只有在生命体受到威胁时才会被激活,而蝙蝠体内的这种记忆终身处于激活状态!也正是由于这种修复能力极强的基因大量存在于蝙蝠体内,使得蝙蝠被病毒感染依旧不会致病!
携带大量病毒,自身却不受感染,永远生龙活虎,分布广泛,这就让蝙蝠成为了“病毒最理想的运输车”——吸食了蝙蝠血液的昆虫随着移动又把病毒逐渐扩散开来,或随着其他动物的接触病毒进行传播。
蝙蝠的科研价值,我们人类的瑰宝蝙蝠是自然界中如此可怕的“病毒运输车”,可是千万不要误会蝙蝠,蝙蝠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可怕并不是它们的错。对于正确认识蝙蝠的科学家来讲,蝙蝠不仅不可怕,而且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众所周知,蝙蝠的回声定位系统,直接促使人类发明了雷达和声纳。蝙蝠在运动过程中依靠发出超声波和接收反射回的超声波,进行前方环境的判断和目标的方位。雷达的发明,在人类科技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正是雷达的发明广泛应用于飞机,才让夜间飞行变得如此安全。而目前回升系统的研究,也正渐渐被用于辅助盲人的日常生活。
除了科研的价值,在二战期间蝙蝠被用作军方武器。二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制造了一种由蝙蝠携带的燃烧弹,由蝙蝠在敌方上空盘旋并且丢下燃烧,对敌方造成大量损失。这是因为借助蝙蝠夜行性,以及蝙蝠可以承受超过体重3倍的负荷的原因。要知道我们的飞机,承载能力和蝙蝠比起来简直就是微乎其微。
设计师们还通过蝙蝠的身体结构,设计了一系列蝙蝠主题的产品,最被大家广泛认知的就是吸血鬼、蝙蝠侠和蝙蝠车等形象。作为唯一会飞的人类的近亲,蝙蝠的蝠翼,也是新型飞行器的研究根据。
蝙蝠在科研的价值,可远远不如它们的医学价值要高。
蝙蝠的医学价值:从传统中医到当代研究看来,蝙蝠全身都是宝《本草纲目》就有过对蝙蝠药用价值的明确记载,其粪便被称为“夜明砂”,到现在为止也是中药中常用的成分。
《肘后方》记载:蝙蝠有“治久咳上气,十年、二十年,蝙蝠除翅、足,烧令焦,末,饮服之”的治疗方案。
在中医学上,蝙蝠有“化痰止咳,利尿消肿,软坚散结,益肝明目,祛风镇惊”的功效,其粪便“夜明砂”有明目,去翳,散血消积,消瘰疬的功能。
蝙蝠不仅在中医上有广泛的应用,在现代医学上,蝙蝠强大的自愈能力和病毒抵抗能力,也是医学家们研究的重点工作。现代医学普遍认同:如果攻克蝙蝠的基因的秘密,将为人类健康和疾病抵御工作带来跨世纪的发展,目前看来,蝙蝠是唯一一种可以抵抗狂犬病毒的生物。
流行性乙型脑炎、肿瘤和几乎全部的病毒预防,都是蝙蝠的医学研究课题。
所以蝙蝠并不可怕,不仅不可怕,它们还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帮手。
可怕的不是蝙蝠,而是我们的眼光蝙蝠在大多数人眼里,是恐怖的象征,从西方的“吸血鬼”形象,到02年的SARS肆虐,再到目前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无一不和蝙蝠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人说,既然蝙蝠传播如此多的病毒,为什么我们不消灭蝙蝠呢?这是一种很无知也是很可笑的观点,我们应该正视蝙蝠带来的利弊。
蝙蝠对与生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蝙蝠是农业害虫的重要清除者。蝙蝠在美国,每年为农业挽回230亿美元的农业损失;在得克萨斯州无尾蝙蝠每晚100多吨昆虫;1只蝙蝠每小时能捕获1000只蚊子,大量减少了西尼罗河病毒、黄热病毒等以昆虫为媒介的病毒传播;印度尼西亚政府利用蝙蝠工程每年为可可种植节省7.8亿美元的除虫经费。蝙蝠是自然界中重要的播种者。热带森林常遭山火侵袭,而蝙蝠正是森林再生的重要种植者,森林被毁后的第一批自然播种的先锋种子,不是来自鸟类,而是95%以上来自蝙蝠。蝙蝠的粪便是自然界中洞穴微生物的重要能量来源,而这些洞穴微生物,对改进洗涤剂、药物和垃圾处理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和自然生态价值。蝙蝠是植物授粉的重要工具。我们最常剪的水果榴莲,在果园种植中主要依靠蝙蝠授粉;非洲草原的面包树、所有的商业香蕉、数百种的龙舌兰和仙人掌等也主要依靠蝙蝠授粉。人类食用的70%以上的热带水果,都是通过蝙蝠作为主要的传粉媒介。蝙蝠不仅不会伤害人类,还是人类健康保护社会繁荣的重要保障。蝙蝠是和人类有好生活上万年的物种,任何文献都不曾有过蝙蝠主动伤人的记载。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的蝙蝠,被公认为最安全和宝贵的邻居,捕食大量害虫的同时,吸引的大量观光客为美国每年带来百万美元的收入,并且从未伤害过任何一名游客。其实蝙蝠是一种非常和善的动物:它们没有攻击性,对自然和生态有着重要帮助,小时候的蝙蝠其实长相非常可爱,人工饲养的果蝠不携带任何病毒,也被用于盘中餐。人们根本没有必须要因为病毒去对蝙蝠赶尽杀绝。
正确认识蝙蝠,管住嘴才是最大的健康保障如今疫情的恐怖笼罩全世界,民间出现不少呼声要求”灭绝蝙蝠“”灭绝流浪动物“等等,实际上蝙蝠真的恐怖吗?看完此篇文章后,我们才知道,其实蝙蝠和其他所有动物一样,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传播疾病不是蝙蝠的错,而是那些肆意食用野生蝙蝠的人类的错误。与其灭绝蝙蝠,管住自己的嘴,拒绝食用野生动物才是重点。
任何一个物种都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馈赠,正确对待生命,才是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违反自然原则的捕食和猎杀,注定为人类带来恶果。
我是动物作者@板栗和酥饼是只鸟,推广自然知识和维护生态环境,始终是我们动物科普作者的重要工作,谢谢各位读者的支持和关注,祝大家身体健康,平安过年@青云计划。
武冈人关于蝙蝠的童年记忆
作者:舟子
如果不是因为2020年的疫情,我会很少想到蝙蝠这个东西。
毕竟这个东西,有点丑,有点吓人,而且近几十年我确实是很少见了。
我现在打捞起来的有关蝙蝠的记忆,全是十来岁以前的事情。
在我们月塘,蝙蝠它是不叫“蝙蝠”的,它有一个别名:盐老鼠。
月塘人之所以叫蝙蝠为“盐老鼠”,是因为当时有很多人相信,蝙蝠,是会偷家里的盐吃的,因为长得像老鼠,所以叫“盐老鼠”。
有儿时的小伙伴曾经信誓旦旦的同我讲过,有次在他家的盐罐里,天动黑的时候,曾经发现过几只偷盐的“盐老鼠”,有几只见人马上就飞走了,有一只可能吃的盐太多,咸死在盐罐里了。
儿时月塘乡下人家吃的盐,还是散装的粗盐,不像现在的精制盐,有好看塑料袋一小包一小包的装着。家屋里所说的盐罐,就是用些大小不一的粗陶的坛子来盛盐,有的有盖子,有的没盖子,就算有盖子,也有掀了盐罐忘了盖的时候。也许,这就给了盐老鼠偷盐吃的机会吧?
蝙蝠到底会不会偷盐吃?当时我还没有上学,无法找到答案,所以小伙伴讲的这件离奇的事情,我无疑是很相信的。
后来读小学,学了一篇课文《蝙蝠和雷达》。现在又问了一下度娘,课文还在,摘录如下:
《蝙蝠和雷达》清朗的夜空出现两个亮点,越来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红一绿的两盏灯。接着传来了隆隆声,这是一架飞机在夜航。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的避开。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大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我已忘了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是小学三年级还是四年级了。阅读这篇小说明文最大的受益就在于化解了心中的疑团,原来盐老鼠就是蝙蝠,蝙蝠就是盐老鼠。至于飞机,我也是知道的,因为毕竟儿时月塘的天空中,总会偶尔有几只铁鸟飞过;但关于雷达,虽然听说非常神奇,我实在是无法理解了,但好像给我启蒙的德江小学的老师,也没怎么能给我解释清楚雷达到底是个什么玩艺。因为没有见过,所以无法具象,老师如此,学生也是如此。
读书最大的好处,就是能最大程度化解我们生活中的讹传。知道《蝙蝠和雷达》之后,我就已经非常不相信盐老鼠偷盐的说法了。因为有一天我看到月塘有户人家拆木屋,在屋檐的瓦下,竟抓出了一窝一窝的蝙蝠来。那些蝙蝠,全部倒吊在屋檐瓦下,它们白天竟然一动不动。拆屋的匠人抓到它们,立即无情地把它们摔在了地上,有些死了,有些半死不活,吱吱叫着,在地上痛苦挣扎。
看着这些痛苦挣扎的带翅膀的老鼠,我突然一下子脑洞大开,“盐老鼠”的“盐”字,月塘人应该从一开始就叫错了,或者是写错了,这个“盐”字,分明应该是“檐”字呀!蝙蝠,应该是屋檐下的老鼠,多么形象的称呼呀,这样一联想,突然就感觉一通百通了。再想到小伙伴说的盐老鼠偷盐,极有可能是莫须有的事情,是他凭空想象捏造出来骗我的吧!
小时候,月塘还有房屋密集的几大院子,什么黄家院子、周家院子、廖家院子、张家院子、李家院子。各个院子,都有大大的禾塘,就好像现在小型的村民广场。夏日的夜里,院子里的大人小孩,就搬了凳子坐在禾塘里乘凉,大人聊天,小孩打闹。有时逢快要变天的时候,异常的炎热,禾塘上空的蚊子很多,一团一团的蚊子在头上嗡嗡乱叫。这时,就会从院子木屋的瓦檐下,冲出一只只小鸟一样的黑影,不断地向着蚊子进攻,进攻。这时候,年长的老人就会告诉我们这些小孩,这是盐老鼠在吃闷子(月塘土话:蚊子)。蚊子越多,蝙蝠出动就越多。有好事的大小孩儿,有时就会找根长竹杆,对着空中乱舞乱打,偶尔也能打下一只两只蝙蝠来。这时,年长的大人就会骂他们,你这个鬼崽崽,可千万不要去惹它们,檐老鼠咬人没药诊的。
檐老鼠咬人没药诊,好像是我们月塘一句流传已久的老话了,记得小时候老人们都这样讲。但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有时我们小伙伴之间就会在一起掰扯掰扯。檐老鼠咬人没药诊,是说蝙蝠有毒吗?是说蝙蝠咬了人,人会中毒没解药吗?还是说蝙蝠无毒,咬了就咬了,不用药诊人就会好的呢?
如果我说,2020年以前,我是相信蝙蝠无毒的,咬了就咬了,不要用药诊,人也会好的,你会相信吗?事实上,小时候我们在月塘的青龙山上放牛,小伙伴们会经常打着手电或火把进管子山的洞里岩里探险和捉迷藏玩。那是个很大很长的岩洞,岩洞深处住了很多的檐老鼠(写到这里,我又怀疑,檐老鼠是不是岩老鼠的误写,蝙蝠也有可能是叫岩老鼠吧)。有一回不走运,有个打松油火把的小伙伴惹恼了岩洞深处的那群密集群居的蝙蝠,它们一下子铺天盖地向他冲过来,对着他一阵狂咬。他的两只耳朵,被蝙蝠咬得血淋淋的。但他没有看医生,没有吃药,没有诊就好了。现在,他还活着,2020年,他也没有感染什么冠状病毒。
2020年的时候,我又想起了咱们月塘的那句老话:檐老鼠咬人没药诊。我似乎突然一下发觉,必须要慎重细品老人们留下的箴言,重新定义这句老话背后真正的涵义了。
来源:舟子的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