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历史书籍中,曾经记载过一个非常特别的群体,他们就是长着“反骨”的人,很多人在看到这个词之后,往往都会觉得,这群人只是比较特别,和当时的传统社会格格不入吧。他们的有些行为,确实是异于常人,经常会给身边的人带来各种各样的麻烦,但是他们的行为在自己看来,却是非常正常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长着反骨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他们又有什么特别的性格特征。
因为反骨而被人杀害既然要了解反骨,那么我们需要先从一个实例进行分析,历史上最著名的长有反骨的人,应该就是三国演义中的魏延。他是蜀国后期的一位大将,在军中拥有绝对的权利,但是为人也十分的骄傲,在当时的蜀国,他认为唯一比自己厉害的就只有诸葛亮一个人。而诸葛亮在临死之前,军中失去的顶梁柱,他担心国家会因此混乱,有些人出来肆意谋反。他最担心的一个人就是魏延,所以一开始他就提前做了准备。
因此他就让杨仪和费祎,在自己死之后带着蜀汉大军缓缓撤退,安排自己的爱徒姜维,还有魏延留下来断后,这样的决定,其实也就意味着诸葛亮把大权暂时交给了杨仪和费祎两人,如果说魏延不同意的话,就让马岱将他杀掉。如果要为三国时期的将领排名的话,魏延这个人绝对是排在前面的,他是蜀国后期难得的猛将,不仅武力高强,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带兵能力,想要杀掉他并不容易,而且诸葛亮也担心,杀掉这个人,会不会引起军心混乱。所以他当时就抛出了一个理由,说魏延长了反骨。
诸葛亮坚信,如果自己要直接杀掉魏延,不仅他手下的士兵不同意,就连皇帝也不会同意的,所以他必须找到一个非常合适的理由。对于反骨这个词,自古以来人们就是非常忌讳的,尤其是皇帝,长有反骨的人本来就很容易做出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说叛变。果然,诸葛亮死之后,对于的移交,魏延极其不满,这位历史上的猛将也就被马岱斩杀于马下。
其实诸葛亮不愿意信任他,这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因为当时蜀国的国力极弱,魏延加入蜀国的时间也很短,如果说仅仅是因为他有实力,就把蜀国的交给他,不仅众人不服,而且也不利于蜀汉国家的江山社稷,很有可能突然某一天就带着所有人投奔魏国了。之前刘备活着的时候,因为惜才,所以把魏延留了下来。但是如今刘备死了,魏延在军中也就没有了靠山,最终死在诸葛亮的手里也很正常。
到底什么是反骨?那反骨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呢?从医学的角度来看的话,他其实所指的就是我们的枕骨,从我们的后脑勺开始算起,一直到我们脖子的部分。一般来说我们的后脑勺都是比较平整的,这样在睡觉的时候才可以得到更好的休息,但是有一些人就比较特别,他们的后脑勺有严重的凸起,看上去非常的饱满,因此也就有了反骨这样的说法。
同时大家也觉得,这种脑袋比较大,骨头比较特别的人,一些小心思肯定也比常人多,而且思考事情的方式也比较特别,他们的成长往往会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就是对国家有着巨大的贡献,要么则会成为很难对付的恶徒。所以我们平常生活中遇到一些做事风格比较奇怪,性格固执的人,都会把他们称为“长了反骨”,他们做的事情常人往往无法理解,而且你越反对他,他就越不服气。而这种性格到底是好是坏?其实也是要分具体情况的。
反骨并不是天生的其实在很多人的眼中,一个人性格不够好,这是天生就决定的。从某种程度来说,遗传确实有很大的影响因素,但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们做出一些叛逆的行为,有时候其实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毕竟所有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不会辨别善恶的,都是在父母的教育之下,以及他们成长的环境影响,才慢慢的把他们的性格塑造了起来。
所以我们今天一直都在说,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说父母从小对于孩子就只有惩罚,没有鼓励和关爱,那随着时间的推移之下,孩子内心自然就会产生一种反抗的心理,等到青少年时期,这种反叛也就积极的表现了出来,而家长们只会觉得孩子是越来越不听话。本来是家长的过错,他们却把孩子的问题推给了“反骨”,在他们眼中,孩子有这些奇怪的,不合常理的做法,完全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原因。但实际上,是因为错误的教育方式,才导致了孩子内心一直缺乏安全感,他们这些奇怪的做法,也只是在找寻内心的安全罢了。
成为别人眼中的异类可能也是因为性格上的缺陷,所以他们往往都喜欢一个人待着,别人也很难能够猜透他们内心里到底在想什么,特别的不合群。偶尔和他们待在一起,也觉得他们的想法特别奇怪,时间长了,他们自然也能了解到别人对他们的看法是什么样的,他也不想去刻意的讨好别人,所以只能坦然的接受别人的看法,以自我的态度和想法去选择生活方式。这种孤僻的性格,也让他们变成了社会中真正不合群的人,在这个时候他们会做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也是很正常的。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长有反骨的人虽然性格孤僻,但是他们内心的想法,往往会比同龄人更多,也显得比同龄人更为的成熟。他们和同龄人之间往往没有太多的交谈,而是更喜欢和一些成熟的人去交流。因此,如果他们能够接纳社会,接纳别人,他们其实能有很大的成就。
提起反骨,大家最先想到的两个出处,其一应该就是《三国演义》中被“卧龙先生”诸葛亮一口咬定脑后生反骨,最后不明不白被人一刀取了首级的蜀国大将——魏延。
其二便是一众香港影视作品中多有出现的一句台词——“反骨仔”,也就是粤语中同义的“二五仔”,主要用来形容叛徒与内奸。
碍于古代封建迷信的荼毒,在加上这二者的传播和宣传,才使得“反骨”渐渐成了那些精神叛逆,不忠不义之人的代名词。
那么实际意义上上的反骨到底是什么呢?
反骨,人人都有?
每个成年人的体内都有206块骨头,“反骨”就是其中的一块,学名——枕骨。
枕骨上面突出处,称为\"脑杓\",下面耳后突起者,名\"完骨\",只有枕骨凸起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反骨“。
而所谓的”脑后生反骨“,其实并不是身上多长了一块骨头,只是枕骨凸起,一种生理现象罢了。
这样看来,中国历史上的头号”反骨仔“魏延死的确实很冤。
但是经过现代脑科学证明:突出部位的大脑神经正是主管人的逻辑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部分。
这部分发达的人,逻辑思辨能力极强,一般都非常聪明,具有自我意识,天生不听话,特立独行,不轻易听信他人,当他发现自己比别人的能力、见识、手段都更高一筹之后,自然就不甘屈人之下,不甘落人之后。
这也正好符合了魏延桀骜不驯,目中无人的自大性格,也为他之后的祸事买下了伏笔。
反骨,是福是祸?
俗话说得好”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总有些骨骼清奇的“反骨仔”想要干些大事,而这些人,也基本都上了各朝各代官府的必杀名单。
其中明太祖朱元璋就是典型。
通过史记和一些流传的画像,我们可以知道,朱元璋的脸型其实有点像一种武林中人的独门兵器——圆月弯刀。
而他凸起的额头,则刚好符合反骨的另一种说法,就是额前反骨,民间俗称“锛儿头”。
头角峥嵘,古人用这个词语来形容一个人气度不凡、才能出众,所以朱元璋从草根逆袭成为皇帝,这段不折不扣的传奇经历,也就成了论证这个观点的最佳证据。
不仅如此,相学上讲:腮骨不起,庸庸碌碌,腮骨大起,豪吞之辈。
也是明明白白的指出,类似“脑后生反骨”这类骨相惊奇的人,往往都有过人之处。
当然,在远离了封建迷信的现在社会,脑后生“反骨”对我们的最大影响,大概就剩下晚上睡觉时,老会被硬枕头的硌疼的脑袋了。
在我们的历史书籍中,曾经记载过一个非常特别的群体,他们就是长着“反骨”的人,很多人在看到这个词之后,往往都会觉得,这群人只是比较特别,和当时的传统社会格格不入吧。他们的有些行为,确实是异于常人,经常会给身边的人带来各种各样的麻烦,但是他们的行为在自己看来,却是非常正常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长着反骨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他们又有什么特别的性格特征。
因为反骨而被人杀害既然要了解反骨,那么我们需要先从一个实例进行分析,历史上最著名的长有反骨的人,应该就是三国演义中的魏延。他是蜀国后期的一位大将,在军中拥有绝对的权利,但是为人也十分的骄傲,在当时的蜀国,他认为唯一比自己厉害的就只有诸葛亮一个人。而诸葛亮在临死之前,军中失去的顶梁柱,他担心国家会因此混乱,有些人出来肆意谋反。他最担心的一个人就是魏延,所以一开始他就提前做了准备。
因此他就让杨仪和费祎,在自己死之后带着蜀汉大军缓缓撤退,安排自己的爱徒姜维,还有魏延留下来断后,这样的决定,其实也就意味着诸葛亮把大权暂时交给了杨仪和费祎两人,如果说魏延不同意的话,就让马岱将他杀掉。如果要为三国时期的将领排名的话,魏延这个人绝对是排在前面的,他是蜀国后期难得的猛将,不仅武力高强,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带兵能力,想要杀掉他并不容易,而且诸葛亮也担心,杀掉这个人,会不会引起军心混乱。所以他当时就抛出了一个理由,说魏延长了反骨。
诸葛亮坚信,如果自己要直接杀掉魏延,不仅他手下的士兵不同意,就连皇帝也不会同意的,所以他必须找到一个非常合适的理由。对于反骨这个词,自古以来人们就是非常忌讳的,尤其是皇帝,长有反骨的人本来就很容易做出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说叛变。果然,诸葛亮死之后,对于的移交,魏延极其不满,这位历史上的猛将也就被马岱斩杀于马下。
其实诸葛亮不愿意信任他,这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因为当时蜀国的国力极弱,魏延加入蜀国的时间也很短,如果说仅仅是因为他有实力,就把蜀国的交给他,不仅众人不服,而且也不利于蜀汉国家的江山社稷,很有可能突然某一天就带着所有人投奔魏国了。之前刘备活着的时候,因为惜才,所以把魏延留了下来。但是如今刘备死了,魏延在军中也就没有了靠山,最终死在诸葛亮的手里也很正常。
到底什么是反骨?那反骨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呢?从医学的角度来看的话,他其实所指的就是我们的枕骨,从我们的后脑勺开始算起,一直到我们脖子的部分。一般来说我们的后脑勺都是比较平整的,这样在睡觉的时候才可以得到更好的休息,但是有一些人就比较特别,他们的后脑勺有严重的凸起,看上去非常的饱满,因此也就有了反骨这样的说法。
同时大家也觉得,这种脑袋比较大,骨头比较特别的人,一些小心思肯定也比常人多,而且思考事情的方式也比较特别,他们的成长往往会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就是对国家有着巨大的贡献,要么则会成为很难对付的恶徒。所以我们平常生活中遇到一些做事风格比较奇怪,性格固执的人,都会把他们称为“长了反骨”,他们做的事情常人往往无法理解,而且你越反对他,他就越不服气。而这种性格到底是好是坏?其实也是要分具体情况的。
反骨并不是天生的其实在很多人的眼中,一个人性格不够好,这是天生就决定的。从某种程度来说,遗传确实有很大的影响因素,但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们做出一些叛逆的行为,有时候其实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毕竟所有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不会辨别善恶的,都是在父母的教育之下,以及他们成长的环境影响,才慢慢的把他们的性格塑造了起来。
所以我们今天一直都在说,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说父母从小对于孩子就只有惩罚,没有鼓励和关爱,那随着时间的推移之下,孩子内心自然就会产生一种反抗的心理,等到青少年时期,这种反叛也就积极的表现了出来,而家长们只会觉得孩子是越来越不听话。本来是家长的过错,他们却把孩子的问题推给了“反骨”,在他们眼中,孩子有这些奇怪的,不合常理的做法,完全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原因。但实际上,是因为错误的教育方式,才导致了孩子内心一直缺乏安全感,他们这些奇怪的做法,也只是在找寻内心的安全罢了。
成为别人眼中的异类可能也是因为性格上的缺陷,所以他们往往都喜欢一个人待着,别人也很难能够猜透他们内心里到底在想什么,特别的不合群。偶尔和他们待在一起,也觉得他们的想法特别奇怪,时间长了,他们自然也能了解到别人对他们的看法是什么样的,他也不想去刻意的讨好别人,所以只能坦然的接受别人的看法,以自我的态度和想法去选择生活方式。这种孤僻的性格,也让他们变成了社会中真正不合群的人,在这个时候他们会做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也是很正常的。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长有反骨的人虽然性格孤僻,但是他们内心的想法,往往会比同龄人更多,也显得比同龄人更为的成熟。他们和同龄人之间往往没有太多的交谈,而是更喜欢和一些成熟的人去交流。因此,如果他们能够接纳社会,接纳别人,他们其实能有很大的成就。
提起反骨,大家最先想到的两个出处,其一应该就是《三国演义》中被“卧龙先生”诸葛亮一口咬定脑后生反骨,最后不明不白被人一刀取了首级的蜀国大将——魏延。
其二便是一众香港影视作品中多有出现的一句台词——“反骨仔”,也就是粤语中同义的“二五仔”,主要用来形容叛徒与内奸。
碍于古代封建迷信的荼毒,在加上这二者的传播和宣传,才使得“反骨”渐渐成了那些精神叛逆,不忠不义之人的代名词。
那么实际意义上上的反骨到底是什么呢?
反骨,人人都有?
每个成年人的体内都有206块骨头,“反骨”就是其中的一块,学名——枕骨。
枕骨上面突出处,称为\"脑杓\",下面耳后突起者,名\"完骨\",只有枕骨凸起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反骨“。
而所谓的”脑后生反骨“,其实并不是身上多长了一块骨头,只是枕骨凸起,一种生理现象罢了。
这样看来,中国历史上的头号”反骨仔“魏延死的确实很冤。
但是经过现代脑科学证明:突出部位的大脑神经正是主管人的逻辑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部分。
这部分发达的人,逻辑思辨能力极强,一般都非常聪明,具有自我意识,天生不听话,特立独行,不轻易听信他人,当他发现自己比别人的能力、见识、手段都更高一筹之后,自然就不甘屈人之下,不甘落人之后。
这也正好符合了魏延桀骜不驯,目中无人的自大性格,也为他之后的祸事买下了伏笔。
反骨,是福是祸?
俗话说得好”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总有些骨骼清奇的“反骨仔”想要干些大事,而这些人,也基本都上了各朝各代官府的必杀名单。
其中明太祖朱元璋就是典型。
通过史记和一些流传的画像,我们可以知道,朱元璋的脸型其实有点像一种武林中人的独门兵器——圆月弯刀。
而他凸起的额头,则刚好符合反骨的另一种说法,就是额前反骨,民间俗称“锛儿头”。
头角峥嵘,古人用这个词语来形容一个人气度不凡、才能出众,所以朱元璋从草根逆袭成为皇帝,这段不折不扣的传奇经历,也就成了论证这个观点的最佳证据。
不仅如此,相学上讲:腮骨不起,庸庸碌碌,腮骨大起,豪吞之辈。
也是明明白白的指出,类似“脑后生反骨”这类骨相惊奇的人,往往都有过人之处。
当然,在远离了封建迷信的现在社会,脑后生“反骨”对我们的最大影响,大概就剩下晚上睡觉时,老会被硬枕头的硌疼的脑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