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一般地,古代铜器铭文字少意广,翻译起来较为困难,歧义更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西汉御史大夫张中镇墓兽铭文有“黄似翁正”之句,该铭文左侧《少府颂》和右侧《御史大夫赞》是西汉经学大家刘向、刘歆父子,按照汉成帝和西汉朝廷意旨,为得年早逝的御史大夫张中撰写的一篇“微言文”性质的祭诔文。因此,其中的“黄”似乎也有“微言隐义”之所在。关于“微言文”,详见《浅议古代微言隐义及微言文》。
张中青铜九头狮镇墓兽铭文:黄似翁正(右起第3列)
01 政治政事意义
张中镇墓兽铭文“黄似翁正”之句,其中对于“黄”字的解释,古代一词多义,是张中政斗镇墓兽中铭文中最为“春秋笔法”的用词。
张忠从小做少史、黄门郎,及其所拥有的黄德正统观念,是继承先辈及父亲那样的官吏正长传统。即张忠做黄门侍郎是按古代世官制、任子制办法,是因父辈先祖之官德,也是承继父辈嫡传长子祖荫,就像其祖辈般修身正心,正直正派,处事公正;他仪表堂堂,匡扶社稷。又像翁仲那般刚毅勇猛;在黄道吉日横艾日超越祖先委任黄阁御史大夫,执掌国政黄钺权柄,官位正统,程序合法,符合黄德正统,人心所向众望所归。他虽然得年早逝,但其英灵像秦朝翁仲那般威武雄壮,护卫汉主,又像乘黄、飞黄之神一样羽化成仙,永远福寿齐天。
1、汉代黄德、黄钟、正德
特别是西汉今文经学谶讳兴起之后,借由五行黄土黄色和黄老之称喻指“黄德”,又叫正德、文德,是汉代今文经学“天命论”、“再受命”、“五德终始”等谶纬思想的典型代表。
西汉时期,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指导思想下,特别是在董仲舒《春秋繁露》的推动下,今文经学盛行,受朝廷的支持,属于官学,当时各经(“五经”、“六经”)博土均由今文经学派把持。因此,天命论、再受命、黄德、正德、文德思想盛行,并成为西汉治国的主要指导思想。竟然连董仲舒著述《春秋繁露》都有一番故事。古文经学家刘歆的《西京杂记》云:“董仲舒梦蛟龙入怀。乃作《春秋繁露》词。”
古文经则是“在野巨儒”的私学。古文经学也要想争为官学,以期取得与今文经学相对等的地位,直到西汉末年哀帝、平帝时期,经古文经学大家刘歆的争取,才设古文经博士,以与今文经博土并立。从而打破今文经学家垄断学术乃至政治舞台的局面,这自然为今文经学家所不容。因故,今古文经学之争实际上已远远超过了正常的学术之争的范围,而成为政治统治的需要在经学领域的延伸。
(1)黄德土色
古代的色彩之黄,专指五德土色,又称“华色”,是五行之一。古代帝王封墓葬土五色土最上层的就是黄色土。从黄帝、夏、商、周、秦到汉代,黄帝为土德黄色,夏为以木德青色,商为金德白色,周为火德赤色,秦为水德黑色,汉为土德黄色。
《史记.封禅书》云:“黄帝土德,黄龙地潢见。夏得木德,青龙止于郊,草木畅茂。殷得金德,银自山溢。周得火德,有赤乌之符。”
《汉书.郊祀志》云:“赞:汉兴之初,庶事草创,唯一叔孙生略定朝廷之仪。若乃正朔服色郊望之事,数世犹未章焉。至於孝文,始以夏郊,而张仓据水德,公孙臣、贾谊更以为土德,卒不能明。孝武之世,文章为盛,太初改制,而儿宽、司马迁等犹从臣、谊之言,服色数度,遂顺黄德。彼以五德之传从所不胜,秦在水德,故谓汉据土而克之。
刘向父子以为帝出於震,故包羲氏始受木德,其後以母传子,终而复始,自神农、黄帝下历唐虞三代而汉得火焉。故高祖始起,神母夜号,着赤帝之符,旗章遂赤,自得天统矣。昔共工氏以水德间於木火,与秦同运,非其次序,故皆不永。由是言之,祖宗之制盖有自然之应,顺时宜矣。究观方士祠官之变,谷永之言,不亦正乎!不亦正乎!”
古人说到天地,往往以南天门和南北极象征天上玉帝世界和极乐世界和天地之门;以地狱黑洞象征冥界,故往往以“天地玄黄”来形容。
《坤卦》“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坤文言》“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说卦》“震为雷,为龙,为玄黃。”
天之色玄,地之色黄,是古代天文观测的记录,也反映了古人的天地阴阳宇宙观。独体为文,合体为字,文字是从上古刻画符号发展而来,究其本源,以助于更好地理解“天玄地黄”之义。
《周礼 考工记》:“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青与白相次了,赤与黑相次也,玄与黑相次也。”
《说文解字》:“黄,地之色也。从田从炗,炗亦聲。炗,古文光。”黄,从田从炗。炗, 。“炗”是“光”的古字,《尔雅》、《广雅》直接将“黄”与日光相联系。
《尔雅·释名》:“黄,晃也。”《广雅·释言》:“晃,晖也”。“晖”的本义就是阳光,“黄、晃”与之同义,因此“黄”就是日光。《说文解字》:“光,明也。从火在人上,光明意也。炗,古文。”积热之气生火,火之精为日,火在人上,自然是阳光照人的意思。甲骨文的黄,作 ,与“光”同形,明显也同义。黃字,甲骨文还作 ,西周早期作 ,可以看作 ,简化后,分别加了田和方形。天圆地方,方属地,字形会意,就是阳光照在大地和人的意思。
《说文解字注》:黄“地之色也。玄者、幽遠也。則爲天之色可知。易曰,夫玄黃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黃。从田。土色黃。故从田。”土色黄,不准确,应该是指黄色阳光,阳光照在大地上,故用黄代表天施地受,天阳地阴,阳光照大地就是阳与阴相交于大地之义,阳清阴浊,阴阳气交故曰“天玄地黄”、“天地之杂也。”而《易经·说卦》又曰“震为雷,为龙,为玄黃。”震为阳动,阳之动正是阴阳二气相杂的结果,故曰“震为玄黄。”
(2)黄似翁正,黄德与正德首尾相应。
古代黄德也是“正名”、“正德”的一种体现,与天命相对应。古时天子皇帝改朝换代(常以“今***,或新***,作为文章的起始)都要改变正(正月)朔(初一)。所谓“正”,就是一年开始的那个月,即正月。朔,就是每月开始的那一天。“改正朔”,树正色,表示帝王受天命,使全国各地一律遵守新的规定,并时常以年代纪元方法体现出来,如“横艾年”、“商横年”等等,故下文有“措新君横”之名。
因为前任御史大夫尹忠因河决不忧职而自杀。张忠由少府接任御史大夫之职,就是在建始四年前29年“十一月”子月壬戌 “横艾日”,改头换面,焕然一新,自然不能与前任尹忠“同日而语”,故曰“新君”。
①正德、正朔,建正,即国绪正统之色。
汉代蔡邕《独断》云:“三代建正之别名:夏以十三月為正,十寸为尺,律中太簇,言万物始簇而生,故以为正也。殷以十二月为正,九寸为尺,律中大呂,言阴气大胜助黄钟宣气而万物生,故以為正也。周以十一月為正,八寸為尺,律中黄钟,言阳气踵黄泉而出,故以為正也。”又云:“汉天子正号曰皇帝。”
十一月,按古代十二地支分别对应的五行归属为“子”。正(月)是一年的开始,子则是十二地支的开始,其对应的五行为水。汉初曾经采纳张苍和叔孙通的意见以水德为正德。后来儒学家董仲舒、刘向强烈建议,才改为土色黄德,东汉以后又以为红色火德。古人认为,十二地支周而复始的循环中,五行之气各有萌生、旺盛、消亡的互生互克过程。
东汉《论衡.物势》云:“子,亦水也。”地支子方位正北,是属水的,但“水生于申,壮于子,死于辰,三辰皆水也。”本来五行属金的地支申,也兼有了水的属性。所以张忠按古代卜措方式择官,就成了督导校尉王延世治理黄河洪水灾害的官员。
蔡邕六世祖蔡勋,好黄老,平帝时为郿令。王莽初,授以戎连率。勋对印绶仰天叹:“吾策名汉室,死归其正。昔曾子不受季孙之赐,况可事二姓哉?”
《史记.叔孙通传》云:“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十月。”《索隐》小颜云:“汉以十月为正,故行朝岁之礼,史家追书十月也。”案:“诸书并云十月为岁首,不言以十月为正月。《古今注》示:‘群臣始朝十月’也。”
《吕氏春秋.顺民》云:“汤克夏而正天下”。《史记.汉兴以来诸侯年表》云:“厉、幽之后,王室缺,侯伯强国兴焉,天子微,弗能正。非德不纯,形势弱也。”
《史记.五帝本纪》云:“合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礼。”《集解》郑玄云:“协正四时之月数及日名,备有失误。”《正义》既见东方君长,乃合同四时气节,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齐一也。《周礼》云:“太史掌正岁年以序事,颁正朔于邦国。则节气晦朔皆天子颁之。犹恐诸侯国异,或不齐同,因巡狩合正也。”
《汉书.律书》云:“汉兴,北平侯张苍首律历事,孝武帝时乐官考正。”《汉书.扬雄传》云:“扬雄吊屈原,作《反离骚辞》:‘汉十世之阳朔兮,招摇纪于周正;正皇天之清则兮,度后土之方贞。’”
《宋书.乐志》云:“汉武帝虽颇造新哥(歌),然不以光扬祖考,崇述正德为先,但多味祭祀见事及其祥瑞而已。”《文选.魏志.武帝纪》载潘勖《册魏公九锡文》云:“君(魏武帝曹操)秉国之钧,正色处中。君龙骧虎视,旁眺八维,揜讨逆节,折冲四海。”《文选》载班固《典引》云:“盖以膺当天之正统,受克让之归运。……君臣动色,左右相趋。”
②三统三正。
《尚书.甘誓》云:“三正”,“怠弃三正。”三正指正德、利用、厚生三大政事。《史记.夏本纪》云:“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集解》郑玄云:“五行,四时盛德所行之政也。三正,天、地、人之正道。”
《汉书.律书》云:“三统者,天施,地化,人事之纪也。…… 其於三正也,黄钟子为天正,林钟未之冲丑为地正,太族寅为人正。三正正始,是以地正适其始纽於阳东北丑位。易曰「东北丧朋,乃终有庆」,答应之道也。及黄钟为宫,则太族、姑洗、林钟、南吕皆以正声应,无有忽微,不复与它律为役者,同心一统之义也。非黄钟而它律,虽当其月自宫者,则其和应之律有空积忽微,不得其正。此黄钟至尊,亡与并也。”
《汉书.路温舒传》云:“臣闻《春秋》正即位,大一流而慎始也……正始受命之统,涤烦文,除民疾,存亡继绝,以应天意。”
《春秋》首句云:“(隐公)元年春王正月”。《左传》曰:“元年春,王周正月,不书即位,摄也。”《公羊传》则逐字解释大做文章曰:“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陈其泰指出:《公羊》之意是:“《春秋经》首书元年,春王正月,不止是表示元年为纪年之始,以及采用周历作为确定春季和正月的依据,而是有更加深刻、更加重要的政治含义,这就是:以遵用周的历法表示尊奉周天子作为天下的共主的崇高地位;并且采用置于《春秋经》开篇首句这样突出的书法,更显示出它含有极其重要深刻的大义,有力地表明推崇一统于周天子。所以称为“大一统”。
《汉书.成帝纪》云:“盖闻王者必存二王之后,所以通三统也。昔成汤受命,列为三代,而祭祀废绝。考求其后,莫正孔吉。其封吉为殷绍嘉侯。”这里的“莫正孔吉”就是指孔吉最正。即最为正统合法,符合名份。《汉书.五行志》云:“君子之名,夫名以制谊,谊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正民,是以政成而民听,易则生乱。”
(3)黄帝之德的实质是黄能之德
什么是黄帝之德呢?黄帝之德就是天鼋之德,即天鼋之甲对于战争的作用和贡献这是天鼋黄帝崛起的原因。
“德”在甲骨文中是由“双人”和“直”组成,没有加“心”,“德”就是“得”,是得到……护育和帮助的意思。我认为,黄帝天鼋氏族族因龟(天鼋)而发达,他们对龟精心进行了研究,对龟的各方面都力求给予灵性的表达,所以产生了“身披鼋甲之人”的新“黄”字,用以表达神龟天鼋之“德”,天鼋黄帝因得“天鼋之庇佑”而君临天下,才是“黄帝之德”正确的解释。天鼋之德也就是黄能之德。
历史对于轩辕黄帝之德也有记载。《竹书纪年》说:“轩辕黄帝氏……有大蝼如羊,大如虹,帝以土气胜,遂以土德玉。”注引刘向《别录》:“邹衍言:黄帝土德,有蝼蛄如牛大,如虹。”。《史记.五帝本纪》也说,“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一直以“土德”来解释轩辕之德,都是“五德终始”的历史谬论所致。其实,对于黄人来讲,黄土也是黄能之一。也许黄人在进入中原之后产生了新的黄土崇拜,但其实质还是黄能崇拜,“土德”的实质还是黄能之德。
对于轩辕黄帝,还有崇拜黄云、黄龙的记载。黄帝以云纪,军队称云师,五官为五云,以黄云为中官,就是以黄云统领五官。黄帝御龙升天,驾驭的是黄龙。所以轩辕黄帝之德不仅仅是一个土德。把黄帝之德理解成黄土之德是错误的。
2、从职官角度看,表现为黄帝、黄门、黄阁、黄闼、正长,正卿等职官象征
在中国古代黄老道学之中,后土掌阴阳和天地人三才。由土地之本色黄,进而引申演化出与“人主”道德、官职、官府相通的黄德、黄帝、黄门侍郎、黄阁、黄裳、黄钺、黄德、黄钟之月,黄斗之日等执政时令、人事、职官、器物。前有黄帝西见黄子,问道广成子,受自然之经;后有张中先祖张良得道于黄石公,受《太公兵符》。
(1)黄通皇,这里指君主、皇帝。也是黄帝的代称和简称。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呼天体恒星为三垣,紫微处三垣之中的中垣,是星座上属帝王之所居。中垣有紫微十五星,也称紫宫。紫宫是天帝的居室,把未央宫称为紫宫,正是按照天人相应法则,仿效北斗之形而建。北斗意寓“君臣和谐,帝居紫宫,坐镇中央,临制四方”。因为它是人间皇帝的宫城。后世隋唐洛阳宫城紫微城、明清故宫名曰紫禁城即是这一来历。《尚书.洪范》云:“皇建其有极,敛时五福,用敷锡厥庶民。”
(2)黄阁,黄闼。指丞相、御史两府,因为古代其官衙大门漆成黄色,故称。
黄在该铭文又可作黄阁、黄(斧)钺解。黄阁指丞相和御史府;斧钺指天子帝王专器,或授之大臣权威之器。故中位属君位,正位,有黄德,为天正。
(3)黄门与正卒
黄即黄门郎;正,正卒17岁到23岁服兵役力役。这里指张中所任黄门侍郎是按任子制办法,以嫡传长子任子制择官方式继承父亲黄门郎传统,在正卒年龄之时。
因为张忠之父张缵在汉元帝时任黄门侍郎,故铭文有“黄似翁正”之谓。即张忠继续父亲之志,仍然担任黄门郎之职。因此,张忠政斗铭文与现代《张氏族谱》正相应证,这也是铭文的补佚作用。史实上,指张中出生(黄口),还有及任职少史、黄门郎、少府、御史大夫等时间和官职,以及所分管工作或属官的代称(黄阁、黄府)、属官(黄门侍郎)、部门(黄门)及制作器物(黄钺)等。
黄门郎,官名秦置,汉沿袭。即给事于宫门之内的郎官。宫禁之门黄闼,故称黄门郎或黄门侍郎,是少府或御史府的属官,也是帝王侍从官的通称,掌侍从皇帝,传达诏命。职责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及差遣。
黄门郎是古代官员晋升的桥梁,一般由年少士子童子担任。结合古代朝年,即上朝、做官的最低年限,一般为十二、三岁,如太子庶子、舍人、洗马、郎官之类。据《通考.选举.童科》记载,古时常选童子,秀异能通经者拜为郎,或凭父功(任子制)拜为郎。
《三国志.魏书.马朗传》云:“十二(岁),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入伍壮大,疑朗匿年,劾问。郎:‘朗之内外(内亲外亲),累世长大(大个头有遗传)。朗虽稚弱(年幼),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试童子郎有年龄限制:12岁,故马朗如此自白)’。”
(4)史书例举
史书中,这样的记载和事例时有发生。而早在汉武帝时,汲黯做过太子洗马。汉代太子洗马,比六百石。太子洗马是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员,官居三品。秦汉起始,做先马,后人可能误写,做“洗马”,从来留下千古悬念。正史王朝统一将官名做“洗马”,而不用“冼马”。明朝就经常有人嘲笑“洗马”一职为洗马的官,可见,洗意和现在相同了。《六韬》云:“赏及牛竖、马洗、厩养之徒。”洗马:一作先马。即太子侍从官。秦汉始置,太子出行时为先导。晋以后兼掌图籍。
古代有官名“诸子”,掌教戒诸侯卿大夫的庶子。西周时置有“庶子官”,掌诸侯、卿大夫庶子的教育。对于张中来说,从政斗镇墓兽铜器铭文“黄似翁正、菊以席弄”解读,应该也是比较和参照萧育、冯野王、史丹这种办法,先做少史、太子庶子,后任黄门郎。《后汉书.杨终传》云:“ 《礼》制,人君之子(太子等)年八岁,为置少傅。教之书计,以开其明。十五置太傅,教之经典,以道其志。”
《后汉书.伏湛传》云:“父理,为当世名儒,以《诗》授成帝,为高密太傅,别自名学。湛性孝友,少传父业,教授数百人。成帝时,以父任为博士弟子。”
《汉书.王商传》云:“商父武,武无故,皆以宣帝舅封。…商少为太子中庶子,以肃敬敦厚称。”《汉书.史丹传》云:“自元帝为太子时,丹以父高任为中庶子,侍从十余年。”
《汉书.傅喜传》云:“成帝选喜为太子庶子。”《后汉书·百官志四》云:“太子中庶子,六百石。”《通典.职官》载:古时“天子庶子之官”,掌教导诸侯卿大夫之庶子。庶子即众子之意。有大事则帅众子为太子所用。因此秦汉以来,都以庶子为太子宫官之一。秦置中庶子。西汉有庶子,员五人,为太子太傅、少傅的属官。东汉有太子庶子、太子中庶子,为太子少府的属官。其性质与皇帝左右的侍中相似。
汉宣帝时期,萧望之曾任师傅,后来被冤屈而死,其子萧育以任子制办法任太子庶子,即专门陪太子读书,后又任郎官。庶子是官名。传古有“庶子”之官。太子庶子:官名。太子宫官。《周礼·夏 》
《汉书.萧望之传》云:“育,献以父(望之)任为太子庶子。元帝即位为郎。”《汉书.冯奉世传》云:“野王,少以父(奉世)任为太子中庶子。”
《后汉书.张酺传》云:“永平九年,显宗为四姓小侯开学于南宫,置《五经》师。酺以《尚书》教授,数讲于御前。以论难当意,除为郎,赐车马衣裳,遂令入授皇太子。”
3、黄通皇,指匡正,标准、杓榜。
《广雅.释言》云:“皇,正也。”《诗·豳风·破斧》云:“四国是皇。”《穆天子传》云:“皇我万民。”《礼记》云:“天子穆穆,诸侯皇皇,大夫济济,士跄跄”。这里比喻张中为汉室忠臣的象征。
4、黄中通理,正位居体,重视农政,保障供给
这里形容张忠在东平国勤于治国,务于农时,重视农政,保障供给,为东部楷模表率。从而为汉成帝所重用提拔,由东平相直接调往中央朝廷,成为少府,祭祀东君行东(春)郊礼、籍田礼,祈求农业丰收国家和皇室财政富足。详附表二十六。
同时说明,张中在前29年以少府之职,代理因“河决不忧职”而自杀的前任御史大夫尹忠二十多天时间里,受命汉成帝和朝庭赐予的政斗玺书,前往馆陶、东郡等地黄河金堤决堤灾区,调集军民,督导、协助校尉王延世三十六天内就治理洪灾成功,共同抗洪抢险,开仓济困,救民九万七千多人,受到汉成帝表彰,转任任御史大夫、关内侯,为东郡带来了福音。
①张中治河抗洪抢险,开仓济民文献依据
《汉书.沟洫志》云:“河果决于馆陶及东郡金堤,泛溢兗、豫,入平原、千乘、济南,凡灌四郡三十二县,水居地十五万余顷,深者三丈,坏败官亭室庐且四万所。御史大夫尹忠对方略疏阔,上切责之,忠自杀。遣大司农非调调均钱谷河决所灌之郡,谒者二人(张忠、王延世属官)发河南以东漕船五百艘,徙民避水居丘陵,九万七千余口。河堤使者王延世使塞,以竹落长四丈,大九围,盛以小石,两船夹载而下之。二十六日,河堤成。上曰:‘东郡河决,流漂二州,校尉延世堤防三旬立塞。其以五年为河平元年。卒治河者为著外繇六月。惟延世长于计策,功费约省,用力日寡,联甚嘉之。其以延世为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赐爵关内候,黄金百斤。’”
②张中“黄中通理,正位居体,重视农政,保障供给”文献依据
《易.坤、六五》云:“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对此,新浪网赵庚白学周易的博客解释说:译文:君子要懂得储存适当的黄谷是很普遍的道理,确定好仓库位置,储存地点要划片分解,将黄谷完好的保存在仓库里面,以便能够通达地向四方供给,开仓赈民的工作是最美好的。
注释:“黄”指仓里的黄谷。《元典章·户部·仓库》:“即目正是青黄不接之际,各处物斛涌贵。”
“中”合适,适当。《战国策·齐策二》:“是秦之计中, 齐燕之计过矣。”
“通”共同的,普遍的。《战国策·赵策二》:“子不反亲,臣不逆主,先王之通谊也。”
“理”道理。《荀子·儒效》:“井井兮其有理也。”
“正”确定。《孟子·离娄上》:“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位”位置。《楚辞·屈原·涉江》:“阴阳易位。”
“居”储存。《汉书·张汤传》:“使吏案捕汤左田信等,曰汤且欲为请秦,信辄先知之,居物致富,与汤分之。”
“体”划分,分解。《礼记》:“体其犬豕牛羊。”
“美”美好,完善。《战国策·齐策》:“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中”内,里。《荀子·非相》:“五帝之中无传政。”
“而”通“能”能够。《墨子·非命下》:“桀纣幽厉……不而矫其耳目之欲。”
“畅”通,达。《韩非子·说林上》:“田成子与登台四望,三面皆畅。”
“于”向。“于”向。《列子·汤问》:“告之于帝。”
“四”《说文解字》口,四方也。八,别也。口中八象四分之形。
“支”供给,支付。欧阳修《请耕禁地札子》:“每岁仰河东一路税赋和籴、入中,和博斛斗支往沿边。”
“发”特指开仓赈民。《孟子·梁惠王上》:“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事业”事务,工作。《荀子·君道》:“故明主有私人以金石珠玉,无私人以官职事业。”
“美”美好的事物。王勃《滕王阁序》:“宾主尽东南之美。”
“至”形容事物的尽善尽美。犹言最好、最高、最大。《庄子·逍遥游》:“至人无己。”
5、黄似翁正与一大八小九狮头相对应
与符钮“九天”相对应,表示皇天伟大,创造天时五福,赐予天下万民。即《尚书》所云“皇建其有极,敛时五福,用敷锡厥庶民。”
从《易经》角度来看,九个狮头,即九首。《周易.乾卦第一》云:“乾卦象天……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吉。……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迭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夫‘大人’者,一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蜻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即大狮头,就相当于太极,或龙首、“大人”。八小狮相当于八卦或群龙、臣民。群龙出现,但没有首领,吉利。古代天子崇尚龙,常以“真龙”自谓,或称“大人”。只不过,在生之时,雕龙画龙崇龙,死后则用“兕(狮)”。
即所谓太极生两仪(前后符图),两仪生四象(四面:前后左右),四象生八卦(四方四角八小狮),八卦套九宫(八方加中央),继而在八卦九宫的基础上演变各种卦象。其所主导的八方九方,每个方向所对应的风水和事物都有不同。正如《汉书.律书》所言:“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天成象,就是器物灵魂和寓意,在地成形就是器物形状和规制。这里形容张中像汉成帝一样,身材高大,相貌堂堂,容貌甚伟。如皇土(美土);皇直(美好忠直);皇想(美好的怀念)。这里指张中容貌俊秀,性格皇直戆厚。史书记载,汉成帝也是容貌俊秀,故成为汉成帝的宠幸席弄之臣。与“菊以席弄”相对应。
《广雅.释诂.卷一》:“皇,美也。”《广雅.释诂.卷一》:“天、皇,大也。”《诗经.大雅.皇矣》云:“皇矣上帝,临下有赫。”《诗·周颂·烈文》云:“继序其皇之。”传:“美也。” 《诗·周颂·桓》云:“皇以间之。”《诗经.小雅.采芑》云:“朱带斯皇。” 《九章.哀郢》云:“皇天之不纯命兮,方仲春而东迁。”扬雄《法言.孝至》云:“尧舜之道皇兮,夏殷周之道将兮。”
《汉书.成帝纪》班固云:“赞:臣之姑充後宫为婕妤,父子昆弟侍帷幄,数为臣言成帝善修容仪,升车正立,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临朝渊嘿,尊严若神,可谓穆穆天子之容者矣!”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