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大地势
北京历来被风水学家称为“山环水抱必有气”的理想都城。其西部为太行山脉,北部为燕山山脉。两山脉在北京的南口(关沟居庸关)会合形成向东南巽方展开的半圆形大山湾,山湾环抱的是北京平原。 在地理格局上,“东临渤海,西依太行,北靠燕山,南控中原”。利于发展和控制的战略。
北京湾
明清北京城的格局
明朝永乐朱棣欲迁都北京,在元大都基础上统筹营建北京城和皇宫,以及城内水系。1420年建成,遂迁都北京。后嘉靖年间又增筑外城等建筑,形成如今的格局。总得来说就是:中轴对称、四四方方、“凸”字轮廓、“回”型都城。
明清北京城
今日北京地图详解
中轴对称: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全长7.8公里的老北京中轴线,重要建筑全在这条线上,如前门大街、正阳门、毛主席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国旗、、故宫前三大殿后三大殿、景山等。东西城门或名称彼此对称,如东四和西四、东单和西单、东直门和西直门等。
四四方方:古代城市建设皆讲究方正,尤其都城,更是讲究“天圆地方”、“正南正北”、“坐北朝南”的理念。
“凸”字轮廓:内城+外城=“凸”。正是如今的北京二环路。
“回”型都城:
外城,明中期修了一半没钱了就放弃了,外城有七门,如图蓝色圈圈。
内城,有九门,东西北各开两门,南侧有三门,如图红色圈圈。正是如今的地铁2号线。
皇城,南有北有地安门,东有东安门西有西安门;一说南到“大明门”“大清门”,就是现在毛主席纪念堂的位置。(参考本人主页文章:毛主席纪念堂位置是封建时期的“国门”)
宫城,即紫禁城。开四门,午门、神武门(玄武门)、东华门、西华门。外侧有独立的护城河。
北京城的营建按照风水及天象修建,尤其紫禁城,对照天象中的三垣四象二十八星宿规划,蔚为壮观。此外,在城南有天坛,城北有地坛,城东有日坛,城西有月坛,彼此遥相呼应!
北京是一个极具魅力的城市,
更与我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可你是否知道
北京古城墙为什么缺了个角?
故宫的皇帝卧室为什么那么小?
簋街为什么是餐饮一条街?
······
关于这10大秘密,
就算是世代北京人也未必知道!
1
北京城门到底有多少?
老北京有一种说法: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 其中「内九外七皇城四」指的是内城、外城和皇城的城门,共计 20 座。
但是北京城的城门真的只有 20 座吗?其实不然,除了这 20 座城门之外,北京还有龙脉口四门、宫城四门和近代四门,也就是说:北京城共有城门 32 座。
内城九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阜成门、东直门、西直门、安定门、德胜门。
外城七门: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广渠门、广安门、东便门、西便门。
皇城四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
龙脉口四门:中华门、端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
宫城四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近代四门:和平门、复兴门、建国门、水关门。
现在的北京城,除了正阳门城楼和箭楼、德胜门箭楼、城楼、端门和宫城四门之外,其他城门早已不复存在。
2
皇帝卧室为什么那么小?
受各种影视剧的影响,大家往往觉得皇帝的卧室一定非常宽敞。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去过故宫养心斋的小伙伴儿们应该都知道:皇帝的卧室并不比平民百姓的大多少,也不过 10 平方米左右而已。
而且在历史上,历朝历代的皇帝卧室也多小于 10 平方米,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有一种说法是「屋大人少,是凶屋 」「房子大吸走人气」,所以皇帝为了保存体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只能住在狭小的空间里。
这句话一点不假。人体的散发出来能量,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气。
当一个人用了那么多能量去填充一个大房子的空间时,它对于身体损害是可想而知的。身体能量消耗多了,自然体质变弱了。工作起来无精打采,差错也就在所难免,判断力下降,倒霉事也就接踵而来。那么一个房子多大面积才算好呢?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卧房在15平方米左右,最多的不要超过20平方米为好。住在超过20平方米以上的房间里,会生不出孩子。也许这不是绝对真理,但在某种意义上是正确的。其实这也就是人体能量消耗太多,身体素质下降,影响生育。土地不肥沃,当然也就种不出庄稼来了。
苏州十大园林和广州四大名园里的豪族卧室也大都在10平方米左右。
但是真的是如此吗?故宫的专家说,皇帝的卧室面积较小,真正原因是为了保暖。因为在明清时期,北京的冬季气温普遍低于 -10℃,远比现在的北京要寒冷得多。
而北方民居的特点也是房子低矮狭小,比例大小适中,冬天太阳可以照进室内,正房冬暖夏凉,庭院是户外活动的场所。
3
故宫最秘密的地方在哪?
故宫最秘密的地方不是即将开放的皇家冰窖,而是武英殿浴德堂的东次间后室。虽然它外观与故宫内其他建筑的外观基本没有区别,都是红墙金瓦。
但是当走进里面之后会发现,仿佛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一样。在这里,红墙变成了白砖,卷棚式屋顶变成了瓮顶式屋顶,整个一个阿拉伯式建筑,你会下意识的怀疑自己是否还在故宫。
这座建筑就是故宫中最神秘的所在——土耳其浴,它是故宫中仅存的两座元代建筑之一。另一座一说大家肯定都知道,就是护裆萌狮所在的断虹桥。
这座土耳其浴在元代曾是大内崇天门外元大都留守司衙门的浴室。在明代曾是皇帝斋戒沐浴的地方,据说明仁宗驾崩之后尸体就是在这里清洗的。到了清代,武英殿成为御书处,这里也被改成了蒸纸处,供印刷书籍蒸熏纸张之用。
4
古城墙为什么缺个角?
北京古城墙始建于元代,建成于明代,沿用于清代至,经历了七个世纪之久。现在的古城墙除了零星残存的几处,已经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二环路。细心的小伙伴可能已经发现了:古城墙没有西北角,也就是二环路没有西北角,西直门路段就像方形桌子一样被砍去了一角。
关于古城墙为什么会奇怪的缺失一个角,历来有两种说法:
一,明朝建筑北城墙时,西北角曾修建为直角,但因地处车公庄-德胜门断裂带,所以屡建屡塌,最后出于无奈,只能修建为斜角。
二,明朝修建北京城时,积水潭比如今面积更大水更深,如果要修成直角的话会非常不便,于是按照地形折向西南,形成了现在看到的缺角。
不知道小伙伴们更信服哪一种说法呢?
5
中轴线竟然是歪的?
北京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直线距离约 7.8 公里,是北京城市东西对称布局建筑物的对称轴。
作为元、明、清三朝皇权至上和大一统思想的标志,北京中轴线是最突出「正」和「中」的地方。
然并卵,这条有着 730 年历史的中轴线并非大家想像中的那么正南正北,而是向逆时针方向倾斜!
经准确测量显示:北京中轴线从逆时针方向与子午线有一个 2 度多的夹角,地安门向西偏离子午线 200 多米,鼓楼向西偏离子午线近 300 米。
北京中轴线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倾斜呢?
因为在我国古代,建筑学与风水学上都讲究,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王侯将相,在建阳宅时都要遵循抢阳之论,即将坎宅的正房由坎位(休门)偏转乾位(开门)2 度 3 分。
所以北京中轴线与子午线 2 度多的夹角根本就是人为主动造成的。古人的智慧真是让妞儿叹服得五体投地啊!
6
北京城的水陆双龙到底在哪?
科学家们在仔细观察了北京城的鸟瞰照片,又翻阅了大量的相关史料之后,得出结论:明清北京城的风水布局中隐含着两条龙,一条陆龙,一条水龙。陆龙俯卧、水龙盘卧,匠心独运,蔚为壮观。
水龙比较明显,南海是龙头,湖心岛是龙眼,和北海构成龙身,什刹海是龙尾,摆向西北方向。
如果说水龙比较粗糙,那么陆龙就要精细多了。
是龙吻,外金水桥是龙虬,东西长安街是两条龙须,太庙和社稷坛是两颗龙眼,故宫是龙身,四座角楼是四只龙爪,景山、地安门大街、钟鼓楼是龙尾。
而正阳门恰似一颗龙珠,让俯卧在中轴线上的陆龙形成了一个金龙衔珠的布局,心思极恐,极富匠心。
7
颐和园中的福山寿海图见过吗?
小伙伴儿们都去过颐和园吧,有多少人知道里面暗藏着一幅福山寿海图呢?
根据七代皆为清代皇家建筑设计总管的「样式雷」透露,当年为了给慈禧老佛爷祝寿而修建颐和园时,皇帝下令要在园林中体现「福、禄、寿」三个字,雷家第七代雷廷昌巧用心思,最终完成了任务。
他设计了酷似寿桃的昆明湖,寿桃的歪嘴是偏向东南方向的长河闸口,寿桃的梗蒂是西北角西宫门外的引水河道。最令人称奇的是,斜贯湖面的西堤构成了桃体上的沟痕。
湖中十七孔桥则被设计成龟状,十七孔桥就是龟颈,寓意长寿。
而万寿山下濒临昆明湖北岸的轮廓线,则恰似一只蝙蝠,振翅欲飞。蝠同福,寓意多福。
昆明湖北岸的轮廓线,明显地呈一个弓形,弓形探入湖面的部分,形成蝙蝠的头部。弧顶正中凸出的排云门游船码头,像是蝙蝠的嘴。
向左右伸展的长廊,恰似蝙蝠张开的双翼。东段长廊探入水面的对鸥舫和西段长廊探入水面的渔藻轩,适成蝙蝠的两只前爪。
而万寿山及山后的后湖,则共同构或了蝙蝠的身躯。
8
1号线的终点站真的是苹果园?
细心的小伙伴儿可能已经发现问题了,那就是苹果园站的编号竟然不是 101,而是 103。这也就是说在苹果园前面可能还存在两个地铁站。
没错,事实上确实存在另外两个不为知之的地铁站——福寿岭站(编号102)和高井站(编号101)。
福寿岭站入口
福寿岭站亦称地铁技校站,位于苹果园站西北方向福寿岭村的北京市地铁技工学校北侧,车站构造与苹果园站基本相同,目前地面出入口仅有一个尚可使用,其他三个入口中有两个被水泥和各种杂物封死,另外一个被从内部锁住。
福寿岭站站台
高井站亦称北京军区站,位于西山北京军区联勤大院内,车站构造与苹果园站完全不同,而是按照战备需要修建,有专人把守,戒备相当森严。
高井站站台
停靠在车站的通勤列车
除了这两个地铁站,其实 1 号线还有两个没有编号的地铁站——黑石头站和三家店站,它们和福寿岭站、高井站一样,均是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中最早建成的车站。
黑石头站位于北京西山中的黑石头村附近,是一个地面车站,但已经废弃,没有列车在此停靠。黑石头站有东行、北行两条分支,可连接铁路网。
废弃的黑石头站
三家店站是一条纯军用线,修建目的是为了战争爆发时可以将国家领导和高级军事人员安全快速转移。其实这种专供领导避难的地下线很多国家都有,只是我们小老百姓很难见到,所以带着很多神秘感。
9
牛街真的有牛?
牛街位于城区,北起广安门内大街,南至南横街,是著名的美食一条街。
这里聚居着大量的回族穆斯林,同时也拥有北京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清真寺——礼拜寺。
牛街是北京唯一以牛为名的大街,为什么牛街这么「牛」呢?难道这里真的有很多牛?
其实以前的牛街并不叫牛街,而是叫榴街。因为早先聚居在这里的穆斯林喜欢种植枣树和石榴树,所以他们就把东西走向的两条长街叫做枣林前街和枣林后街,把南北向的街叫做榴街。
但是时间长了之后,人们觉得说起「榴街」不如「牛街」顺口,再加上回民们多从事养牛、贩牛、屠牛和售牛肉行业,所以就改口叫牛街了。
后来因为牛街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较为安定,慈禧老佛爷还特意在1902年颁诏将牛街改为太平街,但始终未获穆斯林的认同,所以牛街一名沿用至今。
虽然现在牛街已经没有牛了,但是牛街的牛气在北京依然是独一无二的。
10
簋街为什么是餐饮街?
簋街位于东直门内,西起雍和宫大街,东至二环,是北京饮食文化的代表和时尚餐饮的标志。
不了解簋街的小伙伴儿可能觉得簋街的历史很悠久,其实不是,它是 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才兴起的,而且跟青铜器「簋」没有一点关系。
那么为什么簋街会发展成美食街,而不是文化街、服装街呢?这里面还真有点故事。
由于清朝时的东直门专门用来往北京城内运送木材,所以慢慢地在东直门外形成了一片一望无尽的坟场,在东直门内形成了一条棺材铺和杠房街。
早先这里的小贩往往在后半夜蹲点叫卖,以煤油灯取光,远处看上去灯光朦胧,加上周围随处可见的棺材铺和杠房,很有些令人毛骨悚然的感觉,所以这里就被人称为鬼市。
市场大潮开始后,这里开了很多各行各业的商铺,但奇怪的是,几乎所有商铺都赔得很惨,甚至连唯一的国营百货商店也关门歇业了。
唯独开饭馆的生意非常成功,而且这里的饭馆在白天几乎没人光顾,到了晚上却车水马龙,异常繁荣。
随着夜市的形成,簋街在北京变得家喻户晓,很多人看到了背后存在的巨大商机,就连政府也是从开始的排斥强管到了后来的扶持,最后区商委还把这里命名为「东内餐饮一条街」。
由于「鬼」字终究不雅,所以区委工作人员就开始琢磨为鬼街改名,但是这里的老板们大都不同意,害怕因此坏了风水影响了生意。
一个机缘巧合,工作人员在字典里发现了这个和「鬼」字音同字不同的「簋」字,而且这个字还能和吃沾上边,于是便开始大肆宣传,并且还在东直门立交桥簋街一侧的桥头做了一个「簋」字的大铜像,于是就有了现在的簋街。
现在知道为什么簋街白天人少,晚上爆满,还24小时营业了吧。
来源:诗词享读
编辑:浅浅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风水术认为,一个的兴衰与一定的地气有关,这就是所谓的王气说。某个人要当上君王了,他的住宅及其祖坟上会出现异象王气,预示着他的爆发。如果有人破坏王气,他也就当不成君王了。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很相信这一套。秦始皇当政时,赋役繁重,民不聊生,他自感不稳,害怕有人会颠覆秦帝国。传说秦始皇东游到了江苏龙目湖,发现湖中有天子气,勃然大怒,命令赭衣徒凿湖中的长土冈,掘断其气。从此龙目湖一带就被人称为丹徒。这就是江苏丹徒县名称的由来。
《坪尘后录》记载,唐朝有个字号太白山人的院士,向金州刺史崔尧封报告说,金州北牛山有王气。当时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已经建立了大齐,年号金统。太白山人说,只要掘破牛山,黄巢就会自败。
崔尧封大喜,与州县主官商量,派遣几个县的上万民工挖牛山,挖了一个多月,挖出了一个石桶,桶中有一头黄兽和一把剑。崔尧封将此事报告给唐僖宗,僖宗封他为检校司徒,柏林侯。在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些例子说明风水师是如何极力讨好封建统治者的。
由于风水把王朝的兴衰与地气的好坏联系在一起,以致历代统治者在兴都立国时,无不重视风水的作用。
北京城原始聚落的形成,纯粹是出于地理位置上的原因,当时并没有考虑风水的作用,是个在自然优选的基础上生成的枢纽型城市。虽然它的某些选址特征与风水聚落的选址有一定的貌然暗合之处,然而后世文人为了封建统治的需要,对北京城的风水大加赞赏。
元代蒙古族巴图南为了劝忽必烈南下,极力赞誉北京的地势:幽燕之地,龙盘虎踞,形势雄伟,南控江淮,北连朔漠,且天子必居中,以受四方朝觐。忽必烈果然迁都北京。元代士人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中,对北京的宏观形势做有类似的描述:右拥太行,左注沧海,抚中原,正南面,枕居庸,奠朔方。
明初,朱元璋攻下北平,问大臣可否在此建都。翰林修撰鲍频及臣僚们说:胡主起自大漠,立国在燕,及是百年,地气已尽,南京兴王之地,不必改图。
明成祖在靖难之役取得皇位后,臣僚们知他有意留在北京,于是又上疏说:伏惟北京,圣上龙兴之地,北枕居庸,西峙太行,东连山海,俯视中原,沃野千里,山川形势,足以控制四夷,治天下,成帝王万世之都也。
今天,明万历年间编修的《顺天府志》也肯定了北京作为首都的形势:燕环沧海以为池,拥太行以为险。枕居庸面居中以制外,襟河济而举重以驭轻,东西贡道来万国之朝宗,西北诸关壮九边之雉堞,万年强遇,百事治安。
南京城的形势在历史上也颇受推崇。朱元璋定都南京,很重视风水,有刘基等人相地,精心营建而成:上乃命刘基等卜地定,作新宫于钟山之阳;在旧城东白下门之外二里许,故不增筑新城;东北尽钟山之趾,延亘周回凡50余里,规制雄壮,尽据山川胜焉。
清代顾炎武等名士认为,天下为都者,莫过于北京、南京二地。其著作《日下旧闻考》引《杨文敏集》说:天下山川形势,雄伟壮丽,可为京都者,莫逾金陵。至若地势宽厚,关塞险固,总扼中原之夷旷者,又莫过燕蓟。虽云长安崤函之固,洛邑为天下之中,要之帝王都会,为亿万年太平悠久之基,莫金陵,燕蓟若也。
风水理论有个主要观点,就是天人合一。自从注入了天人合一思想后,风水就围绕着王朝统治进行。五行中央的土代表了君主,黄色也成了御用之色。为了说明上天垂象,把天象也套了下来:中央当然是紫微宫,中心就是紫微星,而皇帝当然就是紫微星下凡的地上代表,天上的星斗都围着紫薇星转。也正是因为封建统治者的参与,风水学说在中国流行千年而不衰。
来源:纪录片《中国风水文化 》
北京城是中国明清两代的政治中心,包括外城和内城,内城包括皇城,皇城包括紫禁城,这里曾居住过明清两朝二十四位皇帝。
北京城作为明清两朝的政治中心,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和皇家的尊严,其建筑风格和风水布局都是非常有讲究的,是经过无数风水大师严格筛选和层层把关,不容有一丝偏差。
北京故宫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南面为午门,北面为神武门,东面为东华门,西面为西华门。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风姿绰约的角楼,民间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之说,形容其结构的复杂。
古代皇城的修建用的是肯定是最好的工匠,保持最高水准。然而,从地图上看,故宫的中轴线并非正南正北,而是微微偏西。而且,紫禁城西北角并非方方正正,而是缺了一角。
从文化层面来看,古代历史上中国人都讲究中庸之道,几千年的发展之后中庸的意思有了许多含义,不偏不倚,处于中间地位,这是最基本的。在这样的思想下,普通大户人家盖房都要求方方正正,且左右一定要对称,更不用说代表皇家的皇城了。作为风水大师和顶级工匠,又怎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呢?
关于北京城轴线偏差和西北缺角的说法很多。
关于轴线偏移,史学家认为,北京城是在元朝期间开始兴建的,明朝初期在元朝基础之上扩建和改造的,如果追溯的话,应是是元朝在建造北京城时有一个说法,据史学家研究,古代君王信奉神权,固有“神权在上,地权在下”之说,皇权要让神权,所以北京城不会是正南正北,要偏离一些。
至于缺少西北角,有一种说法是紫禁城的设计原本是四四方方,但是当时的皇家要求更严格,要求对角线的相交一定要在金銮殿上。但由于明清两代,北京城频遭地震破坏,并且每次西北角都被震坍塌。
根据风水大师所说,北京内城西北角缺一块,外城东南角缺一块。这正好对应“共工撞不周山,天缺西北,地陷东南。”像紫禁城皇宫这样的代表天子的工程,其西北角必然也是有缺陷的。皇帝认为这是天意不可违,无奈之下,只得将西北角城墙往里缩。神奇的是,此后北京虽然经历数次地震,但紫禁城的新城墙却岿然不动,一直屹立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