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化中的俗语作为民间百姓的经验之谈往往让人记忆犹新,尤其是前些年农村依旧热闹的时候,人们总会在农忙过后围坐在院子听老一辈讲那些书本上没有的传闻和故事,他们讲得声情并茂,让小时候的我们总是津津有味、意犹未尽。现在回想起来,这些口口相传的故事无不体现了老百姓淳朴善良的心境与导人向善的育人情怀。其中不乏一些看似诙谐幽默,实则寓意深刻的地方性俗语。比如这句“宁要麒麟子,不要化骨龙”,其中末尾一句便是来源于古时候的粤地民俗。而这句俗语也是教导我们在教育后人的时候应当有所准备,避免到老一场哭。
麒麟和龙都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古代神兽了,两种都是祥瑞的化身,从古至今都有极高的声望。但是此处所说的麒麟子和化骨龙在人们心中似乎有着不同的看法,主要还是因为这条龙和我们传说中的青龙和应龙有着本质的区别,因其特点和人性的一个弱点极为相似,从而古人才以此龙比喻,所以确切的说人们并不是讨厌这条龙,而是具有与其特性相似的人。
要弄清楚古人为什么放着神兽之首不要,选择次之麒麟呢?首先我们看下什么是麒麟子,在古代八字预测学中就有提到麒麟子一说,并对什么样的格局可得麒麟子也作想了详细的说明,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超前智慧。八字学中有一种叫做时上一位贵的四柱,大意是说如果七杀出现在时柱的天干地支当中,且全局独一,随后又在年月柱上出现能够制约七杀的食神,再外加此人本身强旺,那么此人必得麒麟子。而降生的时间一般在此人的中年或晚年,所以民间才有“时上七杀本无儿,运至官乡得子奇”的说法,人们常说的晚子英奇便是此意,也是民间麒麟送子的由来。而麒麟子在民间素来都是英奇杰出之才的美誉,是富贵临门,大吉之兆,相传孔子便是麒麟子。
麒麟子珍贵,龙做为神兽之首,其子当更珍贵才对,为何此处遭人嫌弃?这龙古代粤地叫化骨龙,常以此来做谦称代指子女,和我们常说的“犬子”有异曲同工之妙。古人此处说的化骨龙就是传说中的饕餮,它的来历众说纷纭,大致有两种一说是龙生九子之一,一说是缙云氏之子,不过大多推崇前一种说法,此处就不细表了。饕餮大家并不陌生,传闻其是凶恶贪食的怪物,不仅永远吃不饱还只进不出。古人根据这一特点引申为那些肆意挥霍只出不进的子女,所以才有了“不要化骨龙”一说。
总的来说古人此言还是颇有道理的,前有麒麟子振兴家族,后有化骨龙败家无底洞,这也是那句“富不过三代”魔咒的根源。古人是想借此让我们能够重视后代的培养,即使没有麒麟子也不要养成了化骨龙,否则不仅很难安度晚年,甚至可能鸡犬不宁。而孩子成长的关键就在于父母的言传身教,就如同小树苗如果有人精心呵护就一定能够经受住风雨而长成正直参天大树,反之便很可能在风雨的吹打下东倒西歪难成栋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