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
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论坛)
发布2020年度青年科学家榜单
对推动科学发现前沿的
全球25位杰出青年研究人员进行表彰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易莉研究员入选榜单
易莉多年来致力于孤独症领域的研究
取得了多项重要原创性成果
一起来和小北了解吧~
易莉入选达沃斯论坛2020年度青年科学家榜单
“引发孤独症的原因是什么”一直被列为125个重大前沿科学难题之一。孤独症——这个难解的词语,对于易莉来说,也是她每天都在研究和思考的领域。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种以社会交往和交流障碍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一般发病于婴幼儿期,症状异质性较大且伴随终身。近20年来,孤独症患病率逐年升高,是导致儿童精神残疾的最大病种。孤独症呈长期慢性病程,约90%的患者病情持续终生,半数以上患者需要终生照顾和养护,给家庭带来巨大压力。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缺乏特异性的早期生物学诊断方法和特异性的治疗干预方法。因此,相关病理机制及其诊疗方面的研究,成为心理学、精神病学、神经科学的研究热点。
易莉针对孤独症儿童的核心障碍及其相关认知过程的机制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取得了多项重要原创性成果,在Child Development,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Developmental Science, Autism Research等发展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国际期刊上发表30余篇论文。
为筛查、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易莉致力于揭示孤独症的核心障碍的认知与神经机制,并为开发基于神经心理手段的新型孤独症早期筛查、辅助诊断和精准治疗技术提供科学依据,为摆脱当前孤独症临床所面临的诊断与干预的困境提供新的思路。
易莉课题组2019年发表于Child Development的研究运用眼动与行为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发现孤独症儿童可以表现出基本的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能够理解施暴者故意伤害或者破坏的意图,这不仅体现在口头报告中,也体现在内隐的瞳孔反应中。
同时,该研究也发现孤独症儿童的症状(对物体的局限兴趣)影响了他们的道德判断:孤独症儿童认为故意破坏物品的事件比故意伤害他人的事件更加严重,当他们看到一个物品被破坏时,他们感到更加难过。该研究不仅揭示了孤独症儿童的道德判断及其内隐加工机制,而且提示了孤独症症状对道德感发展的影响,对孤独症儿童道德发展的教育和高级社交技能的临床干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眼睛回避是孤独症患者的典型症状之一,即孤独症患者在社交场景中会避免直视他人的眼睛。该课题组2018年发表于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的研究发现,孤独症儿童的眼睛回避受到了面孔表情的调节:在看威胁性表情(生气表情)时,他们会持续出现更多眼睛回避。这说明孤独症儿童对眼睛——特别是威胁性面孔的眼睛——存在厌恶感,会引起他们的生理唤起以及不适感。为了降低不适感,他们选择回避看这些面孔的眼睛(如下图)。该研究不仅探究了孤独症眼睛回避现象的机制,为现有的孤独症面孔加工理论提供了有力的实证支持,对于临床诊断和干预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孤独症儿童对不同表情的面孔的眼睛回避现象(Wang et al., 2018,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但是,单纯研究眼睛回避现象是不够的,研究者还需要知道孤独症儿童对眼神信息的理解。眼睛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信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眼神的朝向信息(即眼神定向)。该研究组2020年发表于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的研究探讨了孤独症儿童在社交交互场景下对他人眼神定向的敏感性,发现孤独症儿童对他人眼神的朝向不敏感,很少追随他人的眼神朝向。
并且,与正常儿童相反,看他人的眼睛反而使孤独症儿童产生迷惑或者分心(如下图)。该研究说明了孤独症儿童对眼神的社会意义理解存在缺陷训练,提示了孤独症儿童对眼神朝向社会意义的理解的重要性。
孤独症儿童不仅对眼睛注视时间减少,对于眼神的社会意义理解也存在缺陷(Wang etal., 2020,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除了对孤独症的认知机制的探讨,易莉课题组还致力于开发基于神经心理手段的孤独症新型诊疗方法。如该课题组2016年的一项研究基于儿童对面孔的注视模式,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孤独症进行自动分类和识别,帮助开发孤独症新型诊断方法,解决孤独症诊断主观性强的问题(Li et al., 2016)。
结果显示基于面孔眼动扫描模式可以很好地鉴别孤独症和正常儿童,达到了很高的准确率(88.51%)、敏感性(96.55%)和特异性(87.93%)。其中,孤独症和正常儿童对面孔的注视差异大部分位于眼部,小部分位于嘴部区域(如下图)。这一研究为孤独症的早期识别提供了客观测量指标。相比传统测量,眼动技术具有时间短、更客观、更稳定、节约人力等优点,可以为开发孤独症的新型辅助诊断和早期筛查技术提供有力的依据和数据支持。
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基于面孔的注视模式来对孤独症进行自动分类和识别,达到了很高的准确率(88.51%)、敏感性(96.55%)和特异性(87.93%)(Liu, Li & Yi, 2016, Autism Reearch)
“希望能够真正帮助到他们”
易莉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2016年更名为“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硕士和博士毕业于美国杜克大学心理与神经科学系。2015年起,她回到北大,任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在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易莉开设了本科生课程“孤独症儿童专题研究”、研究生课程“儿童心理病理学”,担任2016级本科生班主任,还带领着5个博士生、1个硕士生开展多方面针对孤独症儿童的研究。
易莉(前排左二)与学生们
从事基础科研的易莉在与孤独症儿童的家长接触后,也会思考很多现实问题——
在长期的跟踪研究中,易莉对孤独症家庭的艰难处境有很深的感触:“如果家里有一个孤独症孩子,整个家庭基本都崩溃了。父母至少有一方必须要辞职,陪着这个孩子不停地做训练和干预。而且这种干预是终身的,因为孤独症现在还不能治愈。这对家庭是非常大的一个负担。而且有很多家庭因为这些压力离异了,母亲单独照顾孩子,又无法出去工作,生活特别困难。
“很多自闭症孩子的家长会问:‘那你这个研究对我有什么用呢?’其实这个问题真的很难回答。但他们非常非常需要帮助,甚至是你写一篇科普文章,告诉他们什么是真正科学的干预方法,什么是纯忽悠人的,对他们都很有用。我希望我的研究能真正帮助到他们。”
易莉实验室的婴儿眼动、近红外光学成像,以及机器人互动实验
由于年龄小的孩子行为差异很小,孤独症基本在三岁以后才能诊断出来。这是当代孤独症研究和治疗的一大难题。但同时,针对更小年龄的孩子的干预是更加有效的。如果能实现对婴儿的孤独症筛查,将对孤独症治疗产生重大影响。
“在孤独症界,人们会觉得,所有的东西最后都应该指向干预。我的领域注定了我会比较注重临床的问题。如果你真的能做出什么改变世界的成果,比发什么文章都要重要。”说出这句话,易莉没有停顿和迟疑。
-----
-----
人物简介
易莉,200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获学士学位;2007年获美国杜克大学心理与神经科学系发展心理学硕士学位;2009年获该系博士学位。2009年6月加入中山大学心理学系,先后担任讲师及副教授。2015年2月起任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9年,入选第四批国家青年拔尖人才计划。2020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成果奖。
主要从事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研究,目前研究方向集中于孤独症的社会认知障碍的机制、早期视觉注意、孤独症早期筛查和新型康复手段的研究。现为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 (SRCD)、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Autism Research (INSAR)、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ISSBD),以及Vision Science Society (VSS)会员。并担任Autism Research, Developmental Science, Cognition,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Journal of Child Language, Research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Journal of Cognition and Development, Scientific Reports, Plos One,心理学报,心理科学等期刊审稿人。
青年科学家榜单
世界经济论坛青年科学家榜单仅颁给40岁以下、对推动科学前沿作出贡献、助力改善人类健康、促进可持续发展、提升包容性水平、推动社会平等的青年优秀科学家们。
今年获得表彰的25位青年科学家研究领域涵盖未来疫苗、可穿戴生物传感器、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导航等领域,他们来自14个国家,其中5位来自中国。
燕归来 | 易莉:学问无遗力 工夫为生民
钟南山视频参会演讲!北京大学举行
“疫情重袭后的全球治理”理论研讨会
重磅!全国创新争先奖揭晓,北大荣获一块奖牌五张奖状
为“中国芯”弯道超车加速!
北大研究团队突破碳基半导体制备瓶颈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中心、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达沃斯论坛官网
编辑:黄时恩
排版:白雨琪
责编:谭诗颖
湿疹是一种以皮肤剧烈瘙痒、斑疹、丘疹为主要症状的皮肤炎症性疾病。对于湿疹病因目前还不完全清楚,但是大致可分为内源性、外源性两类因素。
引起发病的内因有很多,比如精神压力、过度的疲劳、慢性的胃肠功能疾病等导致内分泌失调、使人体的代谢出现问题,从而引起毒素停留在人体内不能排出。
外因包括季节交替、天气过于寒冷干燥或者炎热、阳光刺激、接触动物毛发、涂抹化妆品、吃了不清洁的食物等,只要涉及到接触皮肤的并且容易造成皮肤损害或者过敏的都可以诱发湿疹。
内、外两种诱发因素通常相互作用而导致发病,一般多见于抵抗力不足,身体尚未发育完全的儿童,成人也可见。
湿疹消炎药的选择:常见的炎症性疾病大多由细菌所引起,但有一类炎症并不是由于细菌引起,它是由于人体产生某些刺激性因子,刺激人体导致红肿、疼痛、瘙痒等,这类炎症医学上俗称为无菌性炎症,这类炎症不需要抗生素,只需要针对性运用一些阻断刺激因子产生的药物即可。
而湿疹也分有细菌性和无菌性,对于合并了细菌感染的湿疹,通常要使用一些含有抗生素的软膏涂擦治疗,比如易菲莎曲咪新乳膏等药物,它可快速消炎、止痒,从而缓解症状;而对于无细菌感染的湿疹,可选择不含抗生素的消炎止痒药,用药必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切勿乱用药。
预防调护: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通风换气,避免接触容易引起过敏的外界因素。多补充微量元素,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增强抵抗力,可减少湿疹的发生。
#健康科普排位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