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木。木,遥立东方,自带光芒。木的本义是树木,古与扶桑关系密切。扶桑花色鲜艳,花大形美,全年可开花、盛夏尤繁茂。传说中,那东方之太阳常于扶桑之下喷薄而出,火热地拂过扶桑的枝桠花叶。木,便扬起了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的力量。
作者:管弦
木姓,也于木的敦厚、踏实、睿智之中,不断演绎精彩,焕发流光。
木立东方扶桑有个简单直白的名字——大红花木的出现,带来的是蓬勃生机。
扶桑花扎根在厚实的土地上,向天空伸展翅膀,挥洒出一片繁茂,沉笼成一裘绿荫。
在古代,木和树不同义。木指树木,为名词;树指种植,为动词。“木”是一个象形字,字形颇像树木,上为枝叶,下为树根,初见于商代甲骨文,经过金文、篆书、小篆、隶书、楷书的演变,“木”字也经历了从图形化、线条化到笔画化的流程,至今仍一目了然地象形。
木,代表东方,很早就与太阳、扶桑依依相牵。在中国古典核心哲学阴阳五行学说中,五行“木、火、土、金、水”对应着五方“东、南、中、西、北”,木对应的是东。据传,在古代的东方大海,太阳神车驾升起的地方,有两棵相互扶持生长的大桑树,人们把这桑树称为“扶桑”“神木”。
《楚辞》中有“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的诗句,东汉文学家王逸对此的注释是:“日出,下浴于汤谷,上拂其扶桑,爰始而登,照曜四方。”汤谷即旸谷,是古代神话传说中太阳升起的地方。《山海经·海外东经》也说:“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东晋文学家郭璞注释说:“扶桑,木也。”
于是,“东方闻有扶桑木,南土今开朱槿花。想得分根自晹谷,至今犹带日精华。”透过宋代诗人姜特立的《佛桑花》,艳美的扶桑与彤红的太阳,渲染出明媚的气息,温暖了从古至今的流金光华。
扶桑又名佛桑、朱槿、赤槿、日及。汉代学者编撰的志怪小说集《海内十洲记》说到她时,略显夸张:“多生林木,叶如桑。又有椹,树长者二千丈,大二千余围。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为扶桑也。”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就说得实在些:“东海日出处有扶桑树。此花光艳照日,其叶似桑,因以比之。”他在《本草纲目》中介绍得也详细:“扶桑产南方,乃木槿别种。二枝柯柔弱,叶深绿,微涩如桑。其花有红、黄、白三色,红者尤贵,呼为朱槿。”明末清初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亦说:“佛桑,枝叶类桑,花丹色者名朱槿,白者曰白槿。”因为扶桑以红色花居多,朱槿这个名字也用得较多,在中国岭南、马来西亚等地,她还有个简单直白的名字:大红花。就像我们童年时对所有不知名的红色花朵的统称,念到她时,笑容常常不由自主地映上脸颊。
作为锦葵科木槿属常绿灌木,扶桑常常舒展在道旁、池畔、墙边、亭前、院落,仪态万方。木,也有了格外俊美的模样。在古代儒家文献《尚书·洪范》的五行归类中,木特征鲜明,“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曲直”指树木的生长形态,枝干枝桠能曲能直,向上向外伸展扩张。由是,凡具有沉着、生发、曲直、自如等作用、趋势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木。
所以,木,生来就光明舒展。木姓,也深得木之荣光。
木得得姓端木端木赐的名字,就体现了他的一生木姓最早是由端木这个复姓延伸而来的。延伸的过程,也真像木之本性,说起来话长。
端木出自西周初期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的老师鬻熊之后端木典,是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的。据《端木氏家谱》记载,鬻熊有二个儿子,长子熊丽,次子侸叔(端木侸)。侸叔生儿子典,典以父亲的名为姓,为端木典,端木典就这样成为端木氏得姓之始祖。其后几世没有可以考证的史料,直至西周末期,才有端木典的后裔端木舒的记载。端木舒七世孙端木赐,就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高徒——子贡。端木赐第九代孙端木肇为避秦始皇焚书坑儒之祸而改名,去端留木改为木姓,隐于鲁国,形成了木姓。
木姓,也像极了扶桑,虽然花儿朝开暮落,但却花期较长、前花落了后花开、插枝即活、绵延不绝,她美得细致、浓烈、长久。那明艳的花、那长出花瓣且顶端点缀着金黄粉屑的蕊连同绿意盈盈的叶,还都很实用,治疗痈疽腮肿效果好。李时珍说:“取叶或花,同白芙蓉叶、牛旁叶、白蜜研膏傅之,即散。”扶桑的茎、根也都可以入药,有清肺化痰、凉血解毒、利尿消肿等功效。
端木赐像端木赐(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也同扶桑的美丽与实用相和,一直受人瞩目。端木赐字子贡,卫国人(今河南鹤壁市浚县)。孔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端木赐是孔子弟子中最富裕的,也是把学与行结合得最好的。他在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游刃有余。孔子曾评价他的商业才能:“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臆则屡中。”意思是说颜回在道德上差不多完善了,却穷得丁当响,连吃饭都成问题;子贡不被命运摆布,依据市场行情做买卖,意料总能和事实相符。民间也尊“富贵而能谦恭守礼”的端木赐为儒商鼻祖,他留下来的诚信经商风气被称为“端木遗风”。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不但以相当的笔墨对这位商业巨子予以肯定,还记载了他的政治才能:“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彊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作为春秋政坛上的一位重要人物,端木赐历任鲁、卫诸国宰相,曾经游说吴国,出师敌齐以存鲁,让五国局势发生巨大改变。
不过,对于端木赐的“子贡”之字,历史上有不同说法。西汉文学家刘向在《说苑》中将端木赐之字称为“子赣”,指出“子贡乃子赣之误”。他说,“子赣”之字是端木赐为鲁国宰相时,鲁公所赐,因“赣”字的古读音为gòng ,而被后人讹为“子贡”。汉朝典籍《石经》中也有描述:“贡应作赣”。唐代经学家陆元朗的《经典释文》亦云,端木赐字子赣,凡作子贡者,亦皆后人所改。
一个人的命运,常常早就浓缩在姓名里。姓名,往往体现了其家庭背景,预示和展现着其人生发展轨迹。端木赐的名字,就体现了他的一生。当年,端木赐的父亲端木巨“匡君,称卫之贤大夫”,端木赐的母亲蘧氏“天性贤良,仁慈端庄……怀孕十月,梦神赐宝玉”,他们遂为所诞之子取名端木赐。端木赐得上天恩赐和家庭厚爱,“木”之淳朴,“贡”之“赐予”,强化了他的天赋,助长了他的运势。
后来的赣姓和贡姓,都奉端木赐为得姓始祖。还有很多端木姓、端姓、木姓后裔,也奉端木赐为先祖。其实,若对木姓、端木姓追本溯源的话,其得姓始祖应为端木典。
可见,端木赐和木之扶桑一样,受人喜爱。
木姓延绵纳西族有了第一个汉姓自端木赐之后,木姓家族有系统的族谱,繁衍、迁徙昭然有序,家族昌盛。
到了宋代,出现了官至浙东帅府参谋的木楹,“百姓称颂其德政”。还有南宋嘉熙年间进士木天骏,“历官建昌守、大理宗丞,教授永州时,阐明张栻(号南轩)理学,颇有成就”。尤其值得一提是南宋孝宗朝的首位状元木待问。
木待问(1140-1212年)是浙江永嘉(今温州市)人,字蕴之。他从小聪明好学,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状元及第,历任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著作郎、知州等。绍熙四年(1193年)出任宁国知府(今安徽省宣城)时,正值荒年,他一心赈灾救济,深得人心。木待问长于诗文,工于书法,著有《抱经集》3卷和书法《谦施贴》,他与诗人杨万里等人是至交,常常互赠诗词往来。
木姓,是颇得木之扶桑插枝即活的习性的,开枝散叶,生生不息。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木姓不仅是汉族有,白族、藏族、独龙族、纳西族、僳僳族等少数民族也有,来源各不相同。
唐高宗时,朝鲜半岛百济国重归大唐,其族人中就有木氏。
回族中的木姓,据《中国回族大辞典》载,主要取自经名之首音,如“木八刺或木沙刺福丁之后裔,姓木。”纳西族中的木姓则由明太祖朱元璋所赐,很有故事。
明代以前,纳西人是没有姓的。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纳西首领阿甲阿得归顺朱明王朝。
在朝觐时,朱元璋问他要个什么姓,阿甲阿得脱口说想跟皇上一个姓,吓得旁边的官员赶紧使眼色,他便急忙改口说:“请皇上恩赐。”
朱元璋说:“你的心意我明白,从朱字中分出一个木,表明你是朱家骨干,木字上加人字就是朱,表明你是朱家人,就赐你木姓吧。”从此,纳西族便有了第一个汉姓:木。
得了木姓之后,阿甲阿得觉得木姓是皇帝赐的,就定为自己和贵族专用,对普通百姓也仿朱元璋之做法定为“和”姓,在“木”上戴个草帽、边上背个篮筐,表示为木姓贵族的奴仆、劳者。因而,纳西族有“官姓木,民姓和”之说。现在的云南丽江古城中留下的一座木府,即是当年木氏土司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其规模之大、装饰之奢华如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之感叹:“宫室之丽,拟于王室。”后人更有“北有故宫,南有木府”的说法。
丽江地区的木氏土司世袭了470余年共22代,为西南地区的稳定和与中原文化的融合作出了贡献,《明史·土司传》记载:“云南诸土官知史书,好礼守义,以丽江木氏为首。”
想来,扶桑常被喻为烈火般爱国爱家的感情,是热情爽朗的象征和安居乐业、兴旺发达的标志,真是有道理的。木姓,也始终与扶桑性情吻合。
扶桑之木,就这样挺立着,光芒万丈。
(原标题:生机勃发 木之荣光 )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20
柳 读音 liǔ部首 木 笔画数 9 五笔 SQTB参考:桺 栁 瘤 桞 橮 柳 (桺-栁-liǔ-名词)(形声。从木,丣(yǒu)声。本义:木名。枝条柔韧。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垂柳、旱柳、杞柳等)
⑴ 同本义 [willow]
柳属的一种落叶乔木或灌木,枝细长下垂,叶狭长,其中多种有重要经济用途,如作木材,编篮用柳条,或树皮用于鞣皮,其中少数(如白柳和垂柳)为观赏遮荫树木 桺,小杨也。——《说文》 折柳樊圃。——《诗·齐风·东方未明》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古诗十九首》柳花(柳树的花);柳黄(像柳树芽那样的浅黄色);柳陌花街(寻花买笑的场所);柳绿(柳叶的青绿色);柳眼(初发的柳芽);柳下(柳树之下;春秋鲁柳下惠的省称);柳火(榆柳之火);柳市(柳树成荫的街市);柳巷(植柳的里巷) ⑵ 垂柳枝 [wicker]多用以形容女子腰肢。
柳带(柳条);柳黄(春柳嫩条);柳浪(形容柳枝随风摆动的起伏之状);柳笼栲栳(柳条编成的笆斗之类的盛物器具);柳线(柳条细长下垂如线);柳意(柳丝飘拂的情韵);柳烟(柳树枝叶茂密似笼烟雾);柳丝(垂柳枝条细长如丝) ⑶ 比喻美女 [beauty]多用以指歌姬、娼妓。
柳夭桃艳(形容女子貌美);柳户花门(旧时称);柳市花街(旧指密集之处);柳巷花街(柳陌花街。旧指或聚集之处);柳阴子(方言。);柳弱花娇(形容女子苗条妍美) ⑷ 春天[spring]柳绿花红(形容春天的美丽景色);柳绿桃红(形容美丽的春景);柳烟花雾(形容春色迷蒙的景象);柳风(春风);柳思(春心;情思) ⑸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南方朱雀七宿的第三宿,有星八颗 [name of one of the 28 Consellations]柳星(二十八宿中南方朱雀的第七宿中的第三星) ⑹ 通“瘤”。肿瘤 [tumor] 俄而,柳生其左肘。——《庄子·至乐》 ⑺ 姓 柳liǔ⑴ 落叶乔木或灌木。
枝柔韧,叶狭长,春天开黄绿色花,种子上有白色毛状物,成熟后随风飞散,种类很多,有“垂柳”、“河柳”、“杞柳”等:柳条。柳絮。柳暗花明。
⑵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⑶ 姓。
包含“柳”的词语◆ 柳暗花明 【liǔ'ànhuāmínɡ】
[ dense willow trees and bright flowers-feel hopeful in predicament ] 绿柳成荫,鲜花怒放。形容春天繁花似锦的美景例: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 柳编 【liǔbiān】
[ wickerwork ] 柳条编制手工工艺 也指该工艺的成品,如柳条帽、筐、篮等◆ 柳罐 【liǔɡuàn】
[ willow basket for drawing water ] 用柳条编成的罐状器具◆ 柳江 【liǔjiānɡ】
[ Liujiang River ] 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流,为西江支流。河道弯曲,多浅滩。◆ 柳眉 【liǔméi】
[ eyebrows of a beautiful woman ] 女子细长的眼眉例: 柳眉倒竖,二目圆瞪
包含“柳”的成语◆ 柳树上着刀,桑树上出血
【liǔ shù shàng zháo dāo,sāng shù shàng chū xuè】 释义: 比喻代人受过。 (Metaphor generation received.)◆ 寻花问柳 【xún huā wèn liǔ】
释义: 花、柳:原指春景,旧时亦指娼妓。原指赏玩春天的景色。后旧小说用来指宿娼。 (Flowers and willows: originally referring to spring scenery, formerly also referring to prostitutes. Originally refers to enjoying the scenery of spring. Post - old novels are used to refer to prostitutes.)出处: 唐·杜甫《严中丞枉驾见过》
诗:“元戎小队出郊坰,问柳寻花到野处。”
示例: 只等的红雨散,绿云收,我那其间寻花问柳,重到岳阳楼。(元·谷子敬《城南柳》楔子)
◆ 败柳残花 【bài liǔ cán huā】
释义: 败:衰败。残:凋残。凋残的柳树,残败了的花。旧时用以比喻生活放荡或被蹂躏遗弃的女子。 (Defeat: decline. Disability: withering. Withered willows, withered flowers. The old metaphor was used to describe a woman who lived a dissolute life or was ravaged and abandoned.)出处: 元·白朴《墙头马上》三折:“休把似残花败柳冤仇结,我与你生男长女填还彻,指望生则同衾,死则共穴。”
◆ 傍花随柳 【bàng huā suí liǔ】
释义: 形容春游的快乐。 (Describe the happiness of spring outing.)出处: 宋·程灏《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 残花败柳 【cán huā bài liǔ】
释义: 败:衰败。残:凋残。凋残的柳树,残败了的花。旧时用以比喻生活放荡或被蹂躏遗弃的女子。 (Defeat: decline. Disability: withering. Withered willows, withered flowers. The old metaphor was used to describe a woman who lived a dissolute life or was ravaged and abandoned.)出处: 元·白朴《墙头马上》三折:“休把似残花败柳冤仇结,我与你生男长女填还彻,指望生则同衾,死则共穴。”
示例: 我是个嫩蕊娇花,不比那残花败柳。 【明·无名氏《女贞观》第二折】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大家好,兰台今天要与大家分享一个令人惊讶的故事,关于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将军,以及他对华夏古文化的深刻痴迷。
首先,兰台要对绍伊古的身世进行一些澄清。虽然有关绍伊古是中国人后裔的传闻,因为他出生在俄罗斯图瓦自治共和国,而图瓦族被误解为古代蒙古部落的一支,但根据专家的研究,图瓦族并非古代蒙古人的后裔,而是西突厥的一个分支。因此,不能简单地将绍伊古的祖先归类为中国人。
现在,让我们来探讨绍伊古将军是如何痴迷华夏古文化的。
绍伊古出生于1955年,他的父亲是图瓦族人,母亲则是从事畜牧技术工作的专家。在1977年,绍伊古毕业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工学院,专业是建筑工程。这段时间,他在西伯利亚的大型建筑企业工作,并逐渐升迁。
正是在这十年的建筑企业工作经历中,绍伊古对华夏古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他特别痴迷于中国古代的榫卯结构家具以及古代园林。
绍伊古曾是一名建筑师,他拼命搜集中国古代家具的资料,并多次利用休假时间前往莫斯科博物馆以及圣彼得堡冬宫博物馆,一整天都沉浸在古代中国家具的魅力中。他甚至考虑过到中国进修古代建筑学,但由于后来调往苏联政府部门工作,这一想法被搁置。
然而,机会终于在2015年降临到了绍伊古身上。作为俄罗斯国防部长,他参加了中国抗战胜利70年周年阅兵活动,并特地抽出时间参观了北京的紫檀博物馆,这家博物馆由“唐僧”迟重瑞与夫人陈丽华创办。
陈丽华,出生于满族大姓叶赫那拉氏,与慈禧太后有亲戚关系,对紫檀家具等“老物件”情有独钟。她于1999年斥巨资打造了世界上唯一的紫檀博物馆——中国紫檀博物馆,展示了珍贵的宫廷木器艺术精品以及明清家具等。博物馆还复制了老北京的16座城门和10座角楼,全部由紫檀木和阴沉木制成。
绍伊古在紫檀博物馆度过了大半天的时间,对博物馆内的紫檀家具赞不绝口。他因此与博物馆的馆长“唐僧”迟重瑞成了朋友,并在离开时留下了感谢的话语:“谢谢你们让我看到了如此精美的艺术品!”
虽然绍伊古将军并非古代中国人的后裔,但他对华夏文化的痴迷是显而易见的。他的住宅充满了唐代园林的风格,他对中国古代建筑和家具的喜爱也是真挚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文化没有国界,而热爱和欣赏文化的心情是可以超越民族和地域的。
对于绍伊古将军对华夏古建筑和家具的痴迷,你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
END
03、
绍伊古将军的痴迷之情并未止步于博物馆参观。回到俄罗斯后,他开始着手将自己的住宅打造成充满唐代园林色彩的精致之地。这座住宅不仅展示了他对中国古代建筑的深刻理解,还展示了他对华夏文化的深情厚意。
绍伊古将军的住宅内部布置着大量的中国古代家具,其中不乏精美的榫卯结构的家具,每一件都显露出浓郁的历史气息。他的住宅庭院也被精心设计,仿照古代中国园林的风格,融入了传统的池塘、假山、亭台楼阁等元素。在这个小小的天地里,他仿佛置身于古代中国的宫殿之中。
这座充满了唐代园林色彩的住宅不仅是绍伊古将军对华夏文化的致敬,也是他对古代建筑艺术的深刻理解的体现。他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之中,创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空间,让人仿佛穿越回了千年前的中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文化交流和跨越国界的友谊是宝贵的。绍伊古将军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华夏文化的热爱,同时也促进了中俄文化交流的深化。他的故事也鼓励我们更加开放地去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寻找共同之处,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友谊。
绍伊古将军的痴迷于华夏古文化,虽然不是他的祖先所传承的,但这份热爱和深情却是跨越国界的,让我们一起欣赏并尊重这种文化之美吧。
最后,请在评论区分享你对这个故事的看法和感受。
END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