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起名 > 公司起名

骂人的名字(骂人的名字不带脏字)

时间:2023-10-01 13:47:27 作者:伸手挽明月 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最古怪的4个姓氏,男女无论怎么取名,听起来都像是在骂人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程褚卫、蒋沈韩杨……”

《百家姓》是我国传统启蒙的作品之一,姓氏文化在我国传承已久,传承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

姓名是一个人的代号,而每个姓氏则是一个家族传承的代号。

《百家姓》中的记载的常见姓氏有五百多个,然而据不完全统计,如今的姓氏大约有五千余个,其中有许多姓氏十分罕见。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不仅是在传承中逐渐衰败,更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姓氏出现了“起名难”的问题。

例如说:中国最古怪的4个姓氏,男女无论怎么取名都像是在骂人。不信看完后你来试一试。

故事还要从我国姓氏的起源开始说起。

01 姓氏地起源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一直处在一种男性女卑的状态当中,姓氏文化,也是跟随父姓,女子嫁人也是以夫君的姓再加上自己的姓,称为某某氏。

可是。在封建社会之前,一直是以母系氏族为主的,姓氏称为也于此不同。

在上古时期,中华大地上均已母系社会为主,因为女性掌握着繁衍生息的决定权,因此实行的也是一妻多夫制。

那时,子女跟随的自然也是母性,姓代表得是母亲的宗族,氏代表的则是父亲的家族。

例如说:最早的八大姓氏,比如姬、姒、姚等等都是女子旁。

哪怕是“姓”这个字,本身也是由“女”跟“生”构成的,象征着由女子所生。

后来,由于社会的进步,男子的社会责任与所从事的劳动量加大,社会地位逐渐提升,因此母系社会逐渐转化成了父系社会。

此后,子随父姓的习惯也一直延传至今。

如今虽然没有明确规定子女姓氏应该跟随父母的哪一方,但是大多数还是会习惯性的,沿用父姓。

姓作为见证一个家族的历史,联系宗族间的血缘关系,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比如“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这句话就是一种很好地体现。

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古老姓氏逐渐断了传承。

这一切因为实在是不好起名,在当下这个时代,这些姓氏起的名字,不是不好听,就是听上去像骂人,就比如“死”、“鬼”、“刁”、“睾”。

02 起名难的四个姓氏

“死”这个姓氏,在如今看来是十分罕见的,许多人穷极一生可能都结识不到一个姓“死”的人。

这个姓氏最早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相传是由鲜卑族的姓氏演化而来的。

众所周知,“死”这个字在我国的文化体系当中,象征着终结、结束、失去生命的意思。

这并不是一个很受欢迎的字,因此无论与那些字进行搭配、组成名字都有些尴尬,所以取名十分不易。

而“鬼”这个姓氏,则与“死”姓类似,寓意都不讨喜。

较为庆幸的是“鬼”在姓氏当中的读音为weǐ同伟,因此如果是单单读起来,还是比较顺口的,但是写起来就比较尴尬了。

不过“鬼”这个姓氏可是大有来头,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相传这个姓氏起源于夏带的通灵师,因通宵占卜之术,又神鬼莫测,因此才有了这个姓氏;另一种说法则是,这个姓氏起源于姜氏、炎帝衍之鬼氏的母系任姒之后鬼臾区,因此鬼氏之人,皆尊鬼臾区为先祖。

可悲的是明明是一个在上古时期十分尊贵的姓氏,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列入了起名难的大军,逐渐衰败了。

然而,要说最可悲的,还是“刁”姓。

与其他三个姓氏相比,姓“刁”的人还是较为多一些的,不过“刁”姓可是起源于姬姓的,而且在商周时期还曾是国姓,只不过最开始是“雕”字,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改为了“刁”字。

现在一提起“刁”这个字,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刁蛮”“无理”“蛮横”等意思,虽然又“刁德一”这个名人,但是也着实不好起名,因此姓刁的人也越来越少,曾经的国姓,逐渐没落。

此外,与以上的三个相比,“睾”这个姓可是十分尴尬,甚至许多原本行“睾”的人,纷纷改成了同音字“高”。

不过,这个姓氏可是极富荣耀的,因为它可是起源于皋陶,那可是与尧舜禹并提的圣人。

可惜,发展至今也逐渐没落了,甚至许多“自家人”都纷纷主动改姓,这也使得现在很难再见到姓“睾”的人了。

03 姓氏的重要性

以上的四个姓氏虽然在如今看来略有古怪,但是在很久以前,都是十分荣耀的姓氏,说是大姓都不为过。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姓氏都加入了“起名难”的行列,毕竟谁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有一个听上去悦耳、寓意美好的名字呢?

当然,中国人的孝道文化理念十分深刻,认祖归宗是刻在每个人心中的信念。

因此哪怕是人们将自己的姓名更改,在一些家庭当中,还是会将族谱保留。

“树长千尺不忘根、人行千里莫忘本”总是要记得自己的“本家”的。

更何况,姓氏是为何一个宗族之间,血缘关系的最重要的保障,如果一个人放弃了自己的姓氏,无异于要从自己原本的亲属家族中脱离,成为一根浮萍,若非被逼无奈,又有谁会那做呢?

中国最博大精深的骂人体系,打遍天下,比废话文学更上头

歇后语

一种神奇的语言形式

通俗接地气

简短而不失含蓄

俏皮而不失霸气

如果说

成语给人的感觉

像一记重拳

砰的一声直击人心

那么歇后语给人的感觉

就像一套连环招

先在人前,跳上一段广播体操

待到别人松懈

再猛地给他来上一脚

精彩的歇后语

往往能骂人于有形

让人听完又完全生不起气

现代歇后语分两部分

前部起“引子”作用,像谜面

后部起“后衬”作用,像谜底

它的原理是从

对象、动作、状态

或者是某段故事中

引申出想说的话

歇后语这玩意儿

早先是野路子出身

多是口口相传

所以没多少资料记载

歇后语的演变历史

就像一本连招带字的武功秘籍

研究的学者们

如同武侠里的两个派系

各有各的练法

剑宗一派

关注点在于秘籍上的字

他们从“歇后语”的字面意思出发

寻找历史的足迹

歇后语

按古时的概念

真正的含义是

只说前面的部分,后面便歇掉不讲

比如《论语》里

有“友于兄弟”的典故

用来形容兄弟之情非常浓厚

三国时期

曹植的《求通亲亲表》

就把“友于兄弟”后面的二字歇掉

只用“友于”来指代“兄弟”

这是比较早的“歇后”的用法

今之否隔,友于同忧。——《求通亲亲表》

唐朝时

有个叫郑綮(qǐ)的人

爱从自己写的诗里设点小心机

隐晦地讥讽时事人物

他的诗叫做“郑五歇后体”

綮善为诗, 多侮剧刺时, 故落格调, 时号郑五歇后体。——《旧唐书》

另外

唐代的李涛

曾写过一首诗

惭无窦建,愧作梁山。——《答弟妇歇后语》

诗句上句是“窦建德”(一个人名)

故意歇去了“德”字

下句为“梁山伯”(一个知名人名)

歇去了“伯”字

而诗句的原本意思是

惭无德,愧作伯

要表示自己的惭愧

不配做弟妇的大伯

但偏偏难以启齿

绕了个弯子

到了宋代

终于有人为歇后语下了定义

洪驹父云:世谓兄弟为友于,谓子孙为诒厥。歇后语也......自东汉以来多有此语。——《野客丛书》

明代时

有这样两句歇后语

分别歇去了“水”字和“酒”字

(搁这做完形填空呢)

谓友人曰:“请以歇后语为寿,曰: 君子之交淡如。友应声曰: 醉翁之意不在。

——《雪涛谐史》

虽说现在的歇后语

也有只说前半的,歇去后半的

比如

白花蛇这是千里送鹅毛!红呼呼的取个吉利!——老舍《方珍珠》

从大体上讲

古代歇后语

和现在的区别还是很大

气宗一派

另辟蹊径

由秘籍上的招式入手

从歇后语的内容出发

寻找相应俗语的最早出处

一通操作

追溯到了先秦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他们还在宋代的《沧浪诗话》中

找到一种“风人体”的诗体

在形式和结构上

十分接近现代的歇后语

(风人体)上句述其语,下句释其意”——《沧浪诗话》

但问题又来了

虽说气宗一派的研究成果

有现代内味了

他们解释不清楚

为何歇后语会叫“歇后语”

而不直接叫别的名字

不得不说

现代歇后语

以它混乱的身世

成功难倒了众多学者

其实

如果用四个字来形容现代歇后语

那就是究极混血

如今的歇后语

部分是成语沿用

部分是俏皮话

部分是谚语或譬解语......

到后来

有人将现代歇后语

称为新歇后语

这也算和古代的歇后语做了区分

而现代歇后语的意思

也就被重新理解为——

说完前面的部分,稍微歇一歇,再说后面的

形式上就都统一起来了

歇后语

作为通俗接地气的语言形式

一直有着很旺盛的生命力

尤其在四大名著中

多处可见

《西游记》里

猪八戒别的不行

说起歇后语倒是专业

比如第六十一回

孙悟空把骗来的扇子搞丢了

八戒感慨道

大海里翻了豆腐船

——汤里来,水里去

还有第九十三回

猪猪被沙僧嘲讽没人要时

如此安慰自己

皮肉粗糙,骨骼坚强

——各有一得可取

《红楼梦》里

尤三姐面对偷娶了尤二姐的贾琏

怒不打一处来

突突突连说了几个歇后语

辗转腾挪之间致敌死命

一通输出可谓是酣畅淋漓,大快人心

(尤三姐)指着贾琏笑道:“你不用和我花马吊嘴的,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见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好歹别戳破这层纸儿。你别油蒙了心(一点不清醒),打量我们不知道你府上的事。”

*那时的歇后语没有破折号

歇后语之所以能广为流传

是因为它通俗

在老百姓的歇后语里

管你是神是鬼

一样说得

-

王母娘娘当大姨——攀高枝

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阎王爷贴告示——鬼话连篇

直到现在

歇后语依然勃勃生机

听说一些的有才网友

是长江后浪推前浪

一节更比一节强

融合了当代时事人物,影视,科技

已经走在歇后语的前列腺上了

① 谐音

被窝里放屁——能文(闻)能武(捂)

太监开会——无稽之谈

吴京踩了周杰伦——京踩杰伦(精彩绝伦)

② 逻辑+想象力

老头坐摇摇车——装什么孙子

王八买西瓜——滚的滚,爬的爬

八二年的龙井——老绿茶了

斑马的脑袋——头头是道

癞蛤蟆跳悬崖——想当蝙蝠侠

今日互动

分享一句你喜欢的歇后语

(或者让朕看看爱卿们能造出什么稀奇古怪的歇后语)

[1]王昊昕. 汉语歇后语幽默语用效果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

[2]董敬. 基于关联理论的汉语歇后语意义构建的认知分析[D].渤海大学,2016.

[3]沈双喜. 歇后语新探[J]. 当代修辞学,1986(1):51-52.

[4]朱东礼,朱锡眉.歇后语探源[J].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03):55-56.

[5]李升薰.试探歇后语的来源及其命名问题[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02):61-65.

8副“骂人”对联,不带一个脏字,骂得真过瘾

结婚时,可以送一副祝福的对联,

贺寿时,可以送一副赞美的对联,

新店开张,也可以挂一副喜庆的对联。

对联,一般都是带有祝福赞美的意味,可,还有的对联,可以骂人。

不信,你来看看。

8副“骂人”的对联,让你大开眼界。

01

讽李鸿章联

李鸿章是安徽合肥人,他官文华殿大学士时候,任户部尚书的是翁同龢。

翁是江苏常熟人,户部尚书的职位相当于今之财政部长,古称“大司农”。

有人撰一联云:

宰相合肥天下瘦;

司农常熟世间荒。

李鸿章曾任军机大臣,为官时,亲属家人跟着沾光,所以说“宰相合肥天下瘦”。

此联把他们的官职和籍贯都写在里面,不但字面对得十分工整,而且上下联都有双关意思,因此成为脍炙人口的对联。

此联主要是讽喻李鸿章,翁同龢有些冤枉。

翁是咸丰状元,光绪帝的师傅。在1894年至1895年的中日战争中,他是反对李鸿章求和,并支持康有为的维新变法的。他也不能算是贪官,论理不该“陪斩”。

02

纪晓岚骂庸医联

据说纪晓岚曾被庸医骗过,所以,最恨庸医。

他拟了一副集句联:

不明才主弃;

多故病人疏。

这两句联语是取自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一诗的。原诗句是:“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纪晓岚各颠倒了一个字,便成了嘲讽庸医的绝妙之作。

“才”谐音“财”,嘲其医术不够高明,而为财主所弃也。出的问题太多,所以病人也疏远了他,真是对庸医的绝佳讽刺了。

03

讽洪承畴联

洪承畴本是明朝将领,崇祯时,曾任蓟辽总督,抵御清兵。

崇祯十四年(1641)与清军在松山会战,第二年,松山陷落,洪承畴被俘,降清。

降清后,他曾书门联:

君恩深似海;

臣节重如山。

第二天,有人在对联两边各加上了一个字,变成了:

君恩深似海矣!

臣节重如山乎?

只加一个虚词,便将原来的意思翻过来,变成了深刻的讽刺。

此联骂洪承畴受了明朝的大恩,却变节降清,做了大汉奸。

04

讽秦桧联

秦桧是南宋时的奸臣。

他构陷岳飞谋反,将岳飞下狱,韩世忠为岳飞讨不平,质问秦桧,岳飞有何罪。

秦桧说:其事“莫须有”。

韩世忠气愤地说:莫须有何以服天下?

后来,岳飞含冤而死,而秦桧被永远地钉在了耻辱柱上,在岳飞庙前,还有秦桧跪像。

秦桧之后,民间流行这样一副对联:

人从宋后羞名桧;

我到坟前愧姓秦。

宋代以后,再也没有人起名叫桧了。

作为秦姓后裔,见到先祖跪地遭人唾骂,“愧姓秦”油然而生。

05

讽刺主考官联

清代科举考试,弊端层出不穷。

康熙年间,一次江南乡试,正主考姓左,副主考姓赵,他们受贿将富商程某等数人录为举人。

落第的考生不服,便把一尊财神塑像抬到文庙,又将科场大门上的“贡院”匾额,改成“卖完”二字,当作横批。

然后在大门两旁,贴出一副对联:

左丘明两眼无珠;

赵子龙一身是胆。

这样一闹,左、赵二人,都受到严惩。

此联用典奇妙,切合二主考姓氏,痛骂左某“两眼无珠”,录取不才;又揭发赵某“一身是胆”,贪财枉法,真是妙。

06

钟耘舫讽秀才联

号称“对联天子”的四川文人钟耘舫,才华盖世,从来不屑与权贵往来。

一日,善于巴结逢迎的当地秀才朱某来钟家提出比赛对联,并出上联道:

大丈夫半截人身

“大丈夫”三字的下部均可截下“人”字,意在讽讥钟耘舫莫以“志士”自足,“大丈夫”亦是凡人,没什么了不起。

钟耘舫早想教训一下朱某,于是略加思索了一下,对道:

朱先生三个牛头

这“朱先生”三字的半截都为“牛”字之头,对联的意思是提醒朱某不要一味攀附权贵,甘当权贵的“憨牛”。

07

秀才骂贪官

传说明朝末年,湖北襄阳有一个进士,补缺做了知县。此人为官甚贪,搜刮民脂民膏,苛捐杂税,弄得百姓怨声载道。

一年春节将临,贪官在家门口贴了一副对联,吹嘘自己的政绩,联曰:

爱民若子

执法如山

老百姓见了无不嗤之以鼻,其中有个姓杜的秀才,更是气愤至极。

杜秀才稍一沉思,便在上下联后各添了一句,改成了:

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

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岂为山乎。

原对联经秀才这么一改,撕掉了贪官“廉明清正”的假面具,暴露了贪官污吏狰狞的面目,骂得真是痛快。

08

解缙讽刺秀才

明初大学士解缙因擅长对对联,被人们誉为“对联大师”。

一天,有个秀才,要来与他比试比试。

两人一对阵,这个秀才便摇头晃脑地念道:

牛跑驴跑跑不过马;

鸡飞鸭飞飞不过鹰。

解缙听了,感到这个秀才可鄙可笑,当即就写了一副对联送给他: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副对联,把那个搬弄是非又无真才实学的秀才描绘得惟妙惟肖,想嘲弄人的人反被嘲弄,秀才狼狈不堪,无言以对。

中国古代著名的十句“脏话”,骂人不吐脏字,个个经典

中国的古代社会,严格算起来大约有4600年,当然是从三皇五帝的早年历史开始计算的,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类的发展水平越来越高,从文字的产生到简单的交流,从战争冲突到和平演化,可以说相互之间不断地磨合完善。

在我们看来,古人是相当重情重义,相处的时候也会相当把握尺度和分寸,家人之间彬彬有礼,夫妻之间举案齐眉,可以说是相当的融洽,文人墨客闲暇之余还会赋诗一首,表现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可以说是相当惬意。

但是这终究只是我们所理解的其中一方面,古人也是人,是个人就会有七情六欲和喜怒哀乐,也就是说,和我们一样在生活之中会受到一些情绪的驱使和控制,但是古人同样有自己的释放方式。当然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天下缟素。

一般人闹情绪的时候虽说不会随便乱杀人,但是骂几句还是可以的,当然,古代在骂人方面也是相当讲究的,文化人在骂人的时候可以真正做到骂人不带脏字。接下来为大家展示古代文人骂人的话语,没点文化还真听不懂。

古人的文雅骂人

这第一句就出自唐代最著名的诗人,诗仙李白,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李白作为一个对于作诗已经到了出神入化,信手拈来的集大成者,在用诗句骂人方面依旧拥有很高的造诣。

这句话就出自李白笔下,仅从诗的名字来看就是知道在骂人,名字是嘲鲁儒,直接从题目开始骂,直接言明我就是要骂山东的儒生,这句诗的意思是,既然你这么看不清现在的局势,还不如回家种地去。

这句话很好地体现出李白压根就看不起那些皓首穷经,舞文弄墨的儒生,像极了我们现在最能卖嘴实际却干不出什么业绩的人,这种人真的不如回家种地,诸葛亮也骂这种人是笔下有千言而胸中实无一策。李白只是说得比较直接。

第二句出自苏轼,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苏轼原本拥有一腔热血,正准备大展宏图的时候,结果因为一点小事被抓进监狱,差点没命,于是说出了这句话,意思也简洁明了。

大意为我可不想陪你们这群小人在一块嘻嘻哈哈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老子不奉陪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第三句话出自聊斋志异,这句话可谓说得既隐晦,又明白,理解上已经和现代文差不多,原话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义廉,这句话表面看起来没什么,后半句还都是我国的传统礼仪,但是细品之下却发现少了点什么。

没错两句话最后都少了一个字七后面是八,廉后还有一个耻,也就是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忘八,无耻想不到古人也玩起了谐音梗,

第四句话出自诗经,其中不止有既见君子,云胡不喜的浪漫表白,同样有骂人的话,蛇蛇硕言,出自口矣,巧舌如簧,颜之厚矣。这句话可以说是连珠炮,意为只会夸夸其谈说大话,,只会花言巧语,厚颜无耻且行为卑鄙,可以说怼的人体无完肤。

第五句话比较简单,并且是一句反问,何不溺以自照?很多人可能会将其理解为溺水自杀之类的话语,其实不是如此,这句话的意思是你怎么不撒泡尿照照自己?即使在今天我们也时常听到,但是这句话却早就被古人使用过了,并且还说得如此文雅。

第六句话出自论语,我们应该没想到连至圣先师孔子也会有骂人的时候吧,但是这句话正是如此,绝不出其然,直译为不得好死或者死无葬身之地,这和曾经听过的非人哉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然这也有可能是孔子所举的后果型的例子。

第七句话出自韩愈,这可是位了不起的人物,千里马与伯乐就出自他的笔下,当然人家也是有脾气的,这句话是蜉蝣撼大树,可笑不可量,这句话的意思是,你就好比浮游生物想要撼动大树一样不自量力。

这种夸张型的骂人其实遇到了许多,比如三国之中王司徒在挑衅诸葛亮时候曾经说过,量尔等腐草之荧辉,安能比得上天空之皓月?这种夸张形式的运用其实不仅局限于骂人,比如赤壁赋中的渺沧海之一粟,寄蜉蝣于天地。

这句话也是很巧妙的感慨了人立于天地之间的渺小,并且频繁的使用蜉蝣这种类似于微生物的东西,可见古人的能力也是不弱的。

第八句话依旧出自孔子,但是很多人可能只记得前半句,朽木不可雕也,也就是说你这人已经无药可救了,就像一块烂木头,再怎么雕刻还是一块烂木头,没什么用。

但是这句话还有下半句,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这就比较重口味了,意思是有大粪的墙面是不能涂抹的,因为再怎么粉刷也是臭的。可以说是一句有味道的攻击性话语。

第九句出自左转,一旦翻译过来大家可能听过类似的话语,尔何知!中寿,尔墓之墓拱也,看到这句话提到坟墓,就知道这句话不简单,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是你在该死的时候死了,现在长在你坟头的树可能已经很粗了。

这句话可以说是非常损了,有点像我们现在说的,要不是我帮你,现在你坟头的草可能已经有二尺高了,虽说现在比较文明开化,但是古人要是阴阳怪气起来我们也不得不佩服。

最后一句话也同样出自诗经,都说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这句话就出自诗经的相鼠一篇,原话是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这句话主要针对的是那些没礼貌的人,也是相当的直白,就是说,人要是不知道礼仪,还不如赶快去死。

这句话现在经常理解为,长这么大连一点规矩和礼貌都不懂,不去死还能干什么呢?

总结

古人骂人的话语还有很多,甚至有些被我们加上了今天的意思,比如你何不有朝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意思为,你咋不上天呢?可见古人在骂起人来也是丝毫不留情面,并且还能做到不带脏字,果然是惹不起。

王杰怒骂香港歌坛:姓张的有什么资格称“歌神”

说起“歌神”,张学友可能是唯一一个让人信服的,哪怕是路人也不得不臣服于他的歌喉。然而偏偏有一个人就是不服,他可不认为张学友是“歌神”。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有“歌坛浪子”之称的王杰。

王杰在专访的时候谈到内地乐坛的现状,直言自己很是担忧,他认为如今的内地乐坛就是在走香港乐坛的老路,随便搞个名堂就能拿奖,这让他很是不满。

他觉得香港乐坛之所以会“垮掉”,就是因为长期以来的封王封神,什么人都能成王,什么人都能成神,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笑话。最后他还拿张姓歌神说事,说他要是“神”的话,那杨坤和韩红就是“佛”了,言辞可谓是相当激烈。

然王杰并没有明确指出这位“张姓歌神”究竟是谁,但用脚趾头都能猜得出来,除了张学友还能有谁呢?从这也能看得出,王杰是不满张学友封“神”的,或者说他根本没资格当“歌神”。

我们都知道王杰在歌坛的地位是无可辩驳的,巅峰时期的他可以一人硬刚四大天王,而丝毫不落下风,可惜遭小人暗算伤了嗓子,从此沉寂了20多年,再复出时,却已成为了某些黑粉口中的“老狗”。

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以王杰的地位和成就,他绝对有资格评判乐坛中的任何一个人,只不过他所认为的张学友不配“歌神”这个称号,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呢?是否言过其实了呢?

来源:搜狐娱乐

编辑:游越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