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起名 > 姓名运势

琰圭(琰圭图片)

时间:2023-10-02 06:27:56 作者:心若向阳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诗词启蒙|笠翁对韵(十灰):车其磊(注释)

笠翁对韵

上 卷

十灰

春对夏,喜对哀。大手对长才①。风清对月朗,地阔②对天开。游阆苑③,醉蓬莱④。七政对三台⑤。青龙壶老杖⑥,白燕玉人钗⑦。香风十里望仙阁⑧,明月一天思子台⑨。玉橘冰桃,王母几因求道降⑩;莲舟藜杖,真人原为读书来⑪。

【注释】

①大手对长才:大手:“大手笔”的略语,指工于文辞有大成就的人,即写作诗文的高手。唐僧鸾《赠李粲秀才》:“飒风驱雷暂不停,始向场中称大手。”长才:出众的才能,优异的才能。 唐白居易《答杜兼谢上河南少尹知府事表文》:“亚理以明慎选,专领以展长才。”

②地阔:有的版本作“地辟”,从词性与文义来说,作“地辟”更为恰当。辟,开。今有成语“开天辟地”(亦作“天开地辟”),指盘古氏开辟天地、创立世界之事,或比喻有史以来。

③阆(làng)苑:传说中仙人的住处。唐王勃《梓州郪县灵瑞寺浮图碑》:“玉楼星峙,稽阆苑之全模;金阙霞飞,得瀛洲之故事。”

④蓬莱:传说中的神山,泛指仙境。《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勃海中。”

⑤七政对三台:七政:通常指北斗七星。因七星各主日、月、五星,故称“七政”。《史记·天官书》:“北斗七星,所谓‘旋(同‘xuán’,北斗七星中的第二星)、玑(北斗七星中的第四星)、玉衡以齐七政’。” 三台:星名。《晋书·天文志上》:“三台六星,两两而居……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为司命,主寿;次二星曰中台,为司中,主宗室;东二星曰下台,为司禄,主兵。”

⑥青龙壶老杖:指壸公赠费长房竹杖,后竹杖化为青龙之事。事见《太平广记·神仙十二·壶公》:“壶公者,不知其姓名也。……常悬一空壶于屋上,日入之后,公跳入壶中。人莫能见,唯长房(即费长房,东汉术士,《后汉书》有传)楼上见之,知非常人也。……房忧不得到家,公以一竹杖与之曰:‘但骑此,得到家耳。’房骑竹杖辞去,忽如睡觉,已到家。家人谓是鬼,具述(详细陈述)前事,乃发棺视之,唯一竹杖,方信之。房所骑竹杖,弃葛陂(长满葛藤的山坡)中,视之乃青龙耳。”意为东汉费长房从壶公学仙,未成辞归。壶公送给他一根竹杖,让他骑着回家。费长房骑着竹杖片刻就到了家。到家后,他把竹杖扔在长满葛藤的山坡中,后来察视,发现竹杖竟然化为青龙。此事《后汉书·方术列传下·费长房》和东晋葛洪《神仙传·壶公》亦有所载。

⑦白燕玉人钗:典出东汉郭宪《洞冥记·卷二》:“神女留玉钗以赠帝,帝以赐赵婕妤(即赵飞燕,汉成帝妃子。婕妤,读jié yú,宫中嫔妃的等级称号)。至昭帝元凤(汉昭帝年号)中,宫人犹见此钗。黄諃(读chēn)欲之。明日示之,既发匣,有白燕飞升天。后宫人学作此钗,因名玉燕钗,言吉祥也。”意为西汉成帝时,有神女进一燕钗,帝赐赵婕妤。昭帝时宫人碎之,化白燕飞去。白燕:金丝雀一类的鸟,古代以为瑞鸟。

⑧望仙阁:南朝陈后主所建的阁楼。《南史·后妃传下·张贵妃》:“至德二年,乃于光昭殿前起临春、结绮、望仙三阁。高数十丈,并数十间。……内有宝床宝帐,其服玩之属,瑰丽皆近古未有。每微风暂至,香闻数十里,朝日初照,光映。……后主自居临春阁,张贵妃居结绮阁,龚、孔二贵妃居望仙阁,并复道交相往来。”

⑨思子台:汉武帝时太子刘据因受人诬陷而自杀,后武帝知其冤,作思子宫,并建归来望思之台于湖县(古县名,西汉初年置,旧址在今河南阌乡县西南)。《汉书·武五子传》:“上怜太子无辜,乃作思子宫,为归来望思之台于湖(指湖县)。天下闻而悲之。”

⑩“玉橘冰桃”二句:玉橘:即“白橘”。相传周穆王会王母于瑶池,食碧藕白橘而得长生。事见《太平广记·神仙二·周穆王》:“又登群玉山,西王母所居,皆得飞灵冲天之道。而示迹托形者,盖所以示民有终耳。况其饮琬琰(琬圭与琰圭,比喻晶莹美好的事物)之膏,进甜雪之味,素莲黑枣,碧藕白橘,皆神仙之物,得不延期长生乎?”冰桃:相传西王母曾降临汉武帝宫中,享帝以紫芝、仙桃。详见本书上卷“五微”第三段注释⑧。王母:即西王母。

⑪“莲舟藜杖”二句:指太乙真人降天禄阁,燃藜杖,照刘向读书之事。《天平广记·感应一·刘向》:“汉刘向,于成哀(西汉成帝、哀帝)之际,校书于天禄阁,专精覃思(深思。覃,读tán,深广)。夜有老人,着黄衣,藜杖扣阁而进。见向暗中独坐诵书,老人乃吹杖端,烂然火明,因以照向。说开辟已前事,乃授《洪范》五行之文。向裂衣及绅(撕下衣服衣带),以记其言。至曙而去,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闻金卯之姓(即刘姓。‘刘’的繁体字的左边乃‘金’‘卯’二字合成),有博学者,下而观之焉。’乃出怀中竹榜,有关天文地图之事。子歆(即刘向之子刘歆),从向授此术。”或传太乙真人乃乘莲舟而来,故曰“莲舟藜杖”。藜杖:用藜茎制成的手杖。真人:指太乙真人。

【译文】

春与夏相对,喜与哀相对。文辞高妙与才能优异相对。风清与月朗相对,地辟与天开相对。游玩于阆苑仙境与醉饮于蓬莱仙山相对。北斗七星与三台六星相对。十里香风自望仙阁中飘出,一天明月在思子台上照耀。因为有人求取长生之道,西王母数次带着玉橘、冰桃降临人间;为了给刘向照明读书,太乙真人乘着莲舟、扶着藜杖来到天禄阁中。

朝对暮,去对来。庶矣对康哉①。马肝对鸡肋②,杏眼对桃腮③。佳兴适④,好怀开⑤。朔雪⑥对春雷。云移鳷鹊观⑦,日晒凤凰台⑧。河边淑气迎芳草⑨,林下轻风待落梅。柳媚花明,燕语莺声浑是⑩笑;松号柏舞,猿啼鹤唳总成哀⑪。

【注释】

①庶矣对康哉:庶矣:庶,众多。矣,助词。语出《论语·子路》:“子适(往,到……去)卫,冉有仆(动词,驾御车马)。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再,增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意为孔子到卫国去,冉有为他驾车子。孔子说:“人口真是众多啊!”冉有说:“人口已经很多了,下一步应该怎么做呢?”孔子说:“使他们富裕起来。”冉有说:“已经富裕了,下一步又该怎么做呢?”孔子说:“教育他们。”康哉:康,太平,安定。哉,助词。语出《尚书·益稷》:“(皋陶)乃赓(继续)载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意为舜的臣子皋陶继续歌唱道:“君王贤明啊,群臣贤良啊,一切事情都和乐安定啊!”

②马肝对鸡肋:马肝:马的肝。相传马肝有毒,食之能致人死命。《汉书·儒林传·辕固》:“食肉毋食马肝,未为不知味也。”唐颜师古注:“马肝有毒,食之喜杀人,幸得无食。”鸡肋:鸡的肋骨。比喻没多少意味但弃之又觉可惜的事物。语出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时王欲还,出令曰:‘鸡肋。’官属不知所谓。主簿杨修便自严装,人惊问修:‘何以知之?’修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③杏眼对桃腮:杏眼:眼如杏,形容眼的形状很美。桃腮:腮如桃,形容脸颊粉红美丽。

④佳兴适:指“王子猷雪夜访戴”之事。典出《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即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之子)居山阴(古地名,今浙江绍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斟酒,饮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字太冲,西晋文学家)《招隐诗》。忽忆戴安道(即戴逵,字安道。学问广博,隐居不仕),时戴在剡(shàn,剡县,古地名,今浙江嵊州新昌县),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到,到达)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佳兴:好的兴致。适:往,到……去。

⑤好怀开:语出北宋陈师道《绝句》:“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 好怀:好兴致。

⑥朔雪:北方的雪。唐戴叔伦《吊畅当》:“朔雪恐迷新冢草,秋风愁老故山薇。”

⑦鳷鹊观(zhī què guàn):宫观名,西汉武帝所建。鳷鹊,传说中的异鸟。《三辅黄图·汉宫》:“建元(汉武帝年号)中作石关、封峦、鳷鹊观于苑垣内。”

⑧日晒凤凰台:晒:有的版本作“丽”。丽,过,经过。《淮南子·俶(chù)真训》:“夫贵贱之于身也,犹条风(东风,春风)之时丽也。”东汉高诱注:“丽,过也。”译文从“晒”。凤凰台:古台名,在今江苏南京市南。相传有三凤凰集此,人遂起台于山,谓之“凤凰台”。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⑨“河边淑气”句:与下句俱出唐孙逖《和左司张员外自洛使入京中路先》:“忽睹云间数雁回,更逢山上正花开。河边淑气迎芳草,林下轻风待落梅。秋宪府中高唱入,春卿署里和歌来。共言东阁招贤地,自有西征谢傅才。”淑气:温和之气。

⑩浑是:全是,满是。唐白居易《醉后题李马二妓》:“艳动舞裙浑是火,愁凝歌黛欲生烟。”

⑪“松号(háo)柏舞”二句:松号:指风吹过松树时发出的声音像在号叫一样。号,大呼,大叫。柏舞:指柏树随风摇摆好像在跳舞一般。鹤唳(lì):鹤鸣。唳,高亢的鸣叫。

【译文】

朝与暮相对,去与来相对。人民众多与国家安定相对。马肝有毒与鸡肋无味相对,眼美似杏与腮艳如桃相对。偶尔引发美好的兴致与难得具有舒畅的心情相对。北方的雪与春天的雷相对。白云飘过鳷鹊观,太阳照耀凤凰台。温和的气息轻拂着河边的芳草,轻细的微风吹落了林中的梅花。春天里绿柳成荫鲜花怒放,莺燕的啼鸣听起来好像充满欢笑;秋风中松树呼号柏树起舞,猿鹤的啼叫听起来好像带着哀伤。

忠对信,博对赅①。忖度②对疑猜。香消对烛暗,鹊喜对蛩哀③。金花报④,玉镜台⑤。倒斝对衔杯⑥。岩巅横老树,石磴⑦覆苍苔。雪满山中高士卧⑧,月明林下美人来⑨。绿柳沿堤,皆因苏子来时种⑩;碧桃满观,尽是刘郎去后栽⑪。

【注释】

①赅(gāi):完备。今有成语“言简意赅”,形容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而意义周全。

②忖(cǔn)度:推测,思量。语出《诗经·小雅·巧言》:“他人有心,予忖度之。”按:“忖度”之“度”今读duó,在平水韵里属入声“十药”,故此处可与“疑猜”相对。

③鹊喜对蛩(qióng)哀:鹊喜:民间传说鹊能报喜,故又称鹊为“喜鹊”。蛩哀:蟋蟀鸣于秋季,其声哀切,故古人常将其与哀伤、孤寂、落寞的情绪相连。如唐秦韬玉《长安书怀》:“长有归心悬马首,可堪无寐枕蛩声。”蛩,蟋蟀。

④金花报:古代科举考试后公布考中进士者的姓名时常贴以金花,故后世以“金花报”或“金花帖”代指进士榜单。另,古中状元者寄家信报喜的帖子,也称“金花报”。南宋洪迈《容斋续笔·金花帖子》:“唐进士登科,有金花帖子……以素绫为轴,贴以金花。”南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二:“国初,循唐制,进士登第者,主文以黄花笺,长五寸许,阔半之,书其姓名,花押其下,护以大帖,又书姓名于帖面,而谓之牓帖,当时称为金花帖子。”

⑤玉镜台:玉制的镜台,此指东晋温峤娶其姑之女,以玉镜台为聘之事。事见《世说新语·假谲》:“温公(即温峤)丧妇,从姑(即姑姑)刘氏,家值乱离散,唯有一女,甚有姿慧,姑以属公觅婚。公密有自婚意,答云:‘佳婿难得,但如峤比云何?’姑云:‘丧败之余,乞粗存活,便足慰吾余年,何敢希(希望)汝比?’却后(过后)少日,公报姑云:‘已觅得婚处,门地粗可,婿身名宦,尽不减峤。’因下玉镜台一枚。姑大喜。既婚,交礼,女以手披纱扇,抚掌大笑曰:‘我固疑是老奴,果如所卜!’玉镜台,是公为刘越石长史,北征刘聪所得。”意为东晋温峤北征刘聪,获玉镜台一枚。从姑有女,嘱代觅婿,温有自婚意,说:“佳婿难得,和我一样的行不行?”姑言:“战乱之际,只要能粗略生活,就足以安慰我的晚年了,哪还敢希求像你这样的女婿。”过了几日,温峤告诉姑母已觅得佳婿,并送了玉镜台作为聘礼。等到结婚,行了交拜礼以后,新娘用手拨开纱扇,拍手大笑说:“我本来就疑心是你这个老家伙,果然不出所料。”后遂以“玉镜台”作为婚娶聘礼的代称。

⑥倒斝(jiǎ)对衔杯:倒斝:倒酒。斝,古代一种圆口三足的酒器。北宋王圭《和永叔思白兔戏答公仪忆鹤杂言》:“玉山沧海莫放翻然归,纤腰绿鬓何妨为君倒金斝。”衔杯:口含酒杯,指饮酒。南北朝何逊《赠韦记室黯别诗》:“促膝今何在,衔杯谁复同。”

⑦石磴(dèng):石台阶。南朝梁萧统《开善寺》:“牵萝下石磴,攀桂陟松梁。”

⑧“雪满山中”句:与下句俱出明高启《梅花》:“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高士卧:典出西晋周斐《汝南先贤传》:“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巡视),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躺着不动)。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求人,向人求食)。’令以为贤,举为孝廉也。”

⑨“月明林下”句:事见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东坡五》引唐柳宗元《龙城录》云:“隋开皇中,赵师雄迁罗浮(今广东惠州市博罗县,境内有罗浮山)。一日天寒,日暮,于松竹林间见美人,淡妆素服出游。时已昏黑,残雪末消,月色微明,师雄与语,言极清丽,芳香袭人,因与之叩酒家共饮。少顷,一绿衣童来歌舞,师雄醉寝,但觉风寒袭人。久之,东方已白,起视,乃在梅花树下,上有翠羽,啾嘈(形容鸟的鸣声喧杂细碎)相顾,月落参横(参星横斜,指夜深),但惆怅而已。”按:高启之诗,本咏梅花,此句又用与梅花相关的典故,可谓贴切至极。

⑩“绿柳沿堤”二句:指北宋元祐年间苏轼出守杭州,令人疏浚西湖,并沿堤种植花柳,人号苏公堤之事。事见《宋史·河渠志·东南诸水下》:“轼既开湖,因积葑草(一种水生植物,又称‘芜菁’‘蔓菁’。葑,读fēng)为堤,相去数里,横跨南、北两山,夹道植柳,林希(人名,时任知府)榜曰‘苏公堤 ’,行人便之,因为轼立祠堤上。”

⑪“碧桃满观(guàn)”二句:典出唐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又名《玄都观桃花》):“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刘禹锡从朗州被召回京。他去玄都观观赏桃花时,写下此诗。同年,刘禹锡又因触怒权贵,被贬连州。十四年后,他重被召还,再游玄都观,写下另一篇《再游玄都观》的诗。诗云:“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诗前有序云:“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木。是岁,出牧连州,寻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指《玄都观桃花》)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于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指玄都观),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时大和二年三月。”观:道教的庙宇称为“观”,此指玄都观,唐朝著名的道观,以遍植桃花而闻名。

【译文】

忠与信相对,广博与完备相对。忖度与疑猜相对。香烟消散与烛光暗淡相对,鹊报喜与蛩哀鸣相对。“金花报”代表金榜题名与“玉镜台”代表婚娶聘礼相对。倒酒与含杯相对。岩石顶上老树横斜,石台阶上青苔覆盖。大雪满山时,高士袁安在家中独卧;明月映照下,梅花仙子自林间走来。西湖堤上遍布绿柳,它们都是苏轼出守杭州时栽种的;玄都观里尽是碧桃,它们都是刘禹锡离开京城后栽种的。

【译者简介】

车其磊 作家、学者、特约撰稿人。已出版原创作品《请问,这里是江湖吗?》《未老白发诗》和译注作品《王国维词评注》《父子宰相家训译注》《文心雕龙译注》《声律启蒙译注》《笠翁对韵译注》。

编辑/章雪芳 审核/小楼听雨 校对/冯 晓

每日一字:琰

若论中国古代的女文学家,蔡琰当在其列。蔡琰字文姬,是东汉大文学家蔡邕之女。她博学有才辩,且妙于音律。在汉末董卓之乱时为南匈奴所获,在南匈奴十二年,后被曹操赎回。她曾奉命忆补其父散佚典籍,文无遗漏。她曾作《悲愤诗》两首,一首为五言体,为感伤乱离、追怀悲愤之作,相传《胡笳十八拍》亦为所作。

中国人爱玉,既喜爱玉的温润,也喜爱玉所象征的美好品德。琰即为美玉的一种,故常用于人名之中,以寄托美好期望。琰字从玉炎声,《说文解字》言“琰,璧上起美色也”,严格意义来说,琰是圭的一种,指上端斜削成尖锐的形状的圭。

古籍中常用“琬琰”指美玉,如《楚辞·远游》中说“吸飞泉之微液兮,怀琬琰之华英。”琬也是圭的一种,两者皆为玉名,古人常用玉之美好比喻人之美德,因此琬琰也就用来比喻品德或文辞之美,《楚辞·七谏》言“厌白玉以为面兮,怀琬琰以为心。”即是在说自己施行清白,心面若玉。《抱朴子·任命》言“崇琬琰于怀抱之内,吐琳瑯於毛墨之端。”是说内心崇敬美好的品德,笔端挥洒出优美的诗文。

中国古代对于玉器是极其看重的,而圭是西周玉器六瑞之一,琰又是圭的一种,所以认识琰,必然先要认识圭。《说文解字》言“圭,瑞玉也,上圜下方”,圜,古通圆,许慎所理解的圭,应当是下部为方形上部为圆形的玉器。又说“剡上为圭,半圭为璋”。剡是削尖的意思,又有锐利的意思,与琰相近,有的时候也会写成琰。而根据汉代画像石和碑刻上的有关图形,圭应该是一种扁状的玉器,其底部侧边与底边交接成直角或近似直角,底部与中间整体呈长方形或近似长方形,上部两侧边斜削而上,至顶端成一个尖锐的锋,有的时候也这个锋变成了圆形的(也就是许慎所理解的圭了)。

在认识了圭的形状之后,再去看看圭的作用和种类。圭在古代主要的作用,一是当做礼天地四方以及祭祀祖先鬼神的祭器,一是象征身份的瑞器,一是用作盟誓之质,还可以用来观测时间、丈量土地,等等。而用作不同的功能时,所使用的圭不同的。根据史书的记载,圭有大圭、命圭等多种种类,因为大致形状基本固定,其定名主要与其形状的小差异、颜色、质地、尺寸、长短有关。

那么回过头来看琰。我们一开始说,琰是上端斜削成尖锐的形状的圭,相比一般的圭,琰是在圭的顶部削尖,更为尖锐锋利。据《周礼·典瑞》说,“琰圭,以易行,以除慝。”郑司农曰:“琰圭有锋芒,伤害征伐诛讨之象,故以易行除慝。易恶行令为善者,以此圭责让喻告之也。”琰圭是“王使之瑞节”,瑞节即玉节,指古代朝聘时用作凭信的玉制符节。古代将琰圭作为征讨不义的符信,诸侯有不义者,王便命使持琰圭之节执之。

那么总是和琰并称的琬呢?“琬圭,以治德,以结好”。琬,犹圆也,琬圭是一种上端比较圆的、没有棱角锋芒的圭,所以说它“治德”“结好”。所以这样来看琬琰两者的区别,在于有没有锋芒。而将两者并称,是因为他们都是王使之瑞节,都在征恶辟邪、互结友好之中发挥着作用,无论是否有锋芒,其用意都在于让人们去掉不好的行为、做一些好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玉圭的名称在演变之中,逐渐成为美玉的代称,而不再专指某一种。千年的玉文化根植于中华民族之中,而人们喜爱玉,更喜爱玉所代表的的高尚情操。因此人们在使用的时候,也更多的是借助其美玉的内涵与品德的比喻,希望以玉为名,能拥有如玉一般高洁、晶莹、温润的品格。琰是如此,琬、环、珍、琼、瑶、琳、琅等等,都是如此。

以玉为名,怀玉在心。(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施希茜)

古代“六器”和“六瑞”之玉圭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玉圭是一种上首略宽,底下略窄的长方扁体,据其上首形制不同而有平首圭、尖首圭以及圭、豌圭等之分。玉圭的形制,许多人认为是从石斧转变而的。一般平首圭出现的时代较早,大部分在西汉以前,尖首圭出现时代较晚。台北故官博物院器专家认为,尖首生是从玉衡变阴来《周礼·大宗伯》记载:“以围作六瑞,以等邦倒,王执镇主,公执相圭,候执信圭,伯执躬生,”《周礼·考工记》记载:“镇影,尺有二寸,天子等之命事九寸,谓之相圭,公守之:命圭七寸,渭之信圭,侯守之:命事五,渊之躬务圭,伯守之天子生中必”这四种玉圭都是乎首圭,除了以尺寸长细不同以分尊期之外,无形制与纹饰之区别,唯一不同的是:天子所轨行的镇主,孔在中奥,不是在近下端之处,与其他三圭不同。

“六瑞”作为贵族身份(天子公爵候爵伯爵、,子爵,男爵)的凭证,严格的等级名位之别不能随便僭。

琰圭形状是左右突出两角,中都微凹,显得两角有核锋芒,具有征伐、诛讨之象,其可能来源于一种兵器或农具。碗圭的形状可能仿照石器中的一种圆角斧。豌圭的用途是治德和结好,寓意一种和平的事,自然要有一种表现和平气氛的形式,而圆角斧的四角处圆浑无锋芒,取这种形状来做和平使者的信物较为适合。据《周代礼》记载,琰圭与琬圭用作符节。诸候有了过失时,帝王派人前去传达王命,对其加以处罚时,这个被派去的使者,要拿一个琰圭,作为奉帝王之命而去的凭证;反之,诸侯有了善行(或功劳),帝王嘉奖他,被派去传达王命的使者要拿一个琬生。

有学者认为,《周现礼》中记载的豌圭与琰圭的使用,并未见其他历史文献的印证,故址存疑。圭除了单独使用之外,古文献中还有圭璧合用的记载。《周礼·考工记·玉人》:“圭璧五寸,以祀日月星辰。”在出土资料中,偶巷尔也见到圭璧合体的器形,证明古代存在这种现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