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回族的21个冷知识,你知道多少?
1. 回族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但许多人并不知道其历史和传统。
2. 回族的祖先是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他们在唐朝时期开始迁入中国。
3. 回族人非常重视宗教信仰,其中伊斯兰教是其主要信仰,但也有部分回族人信仰佛教和道教。
4. 回族的饮食文化非常独特,其中包括著名的牛羊肉清真食品和各种面点小吃。
5. 回族的传统服饰为长袍、马褂、头巾和缠头,这些服饰不仅舒适而且具有文化特色。
6. 回族的婚礼习俗非常繁琐,一般需要进行三天,其中第一天是红媒拜亲,第二天是娶亲,第三天是送亲。
7. 回族人非常重视教育,在过去,他们常常将孩子送到清真寺接受经堂教育,现在则有许多现代化的教育机构可供选择。
8. 回族的语言为汉语,但也有一些常用的阿拉伯语词汇,例如“阿拉”、“哈里”、“嘛尼嘛”等。
9. 回族人的姓名往往采用父子连名的方式,即父亲的名字后面加上一个字或一个词根,以表示父子之间的关系。
10. 回族人在历史上曾经历过多次大迁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闯关东”和“走西口”。
11.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回族人最为重视开斋节和古尔邦节。
12. 回族人的传统文化还包括音乐、舞蹈、绘画和手工艺等方面,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宁夏的“花儿”。
13. 回族人非常注重卫生和环境保护,在他们的清真寺中,往往会有专门的净身池和沐浴房。
14. 回族人的丧葬习俗为土葬,且非常重视葬礼的仪式和礼仪。
15. 回族人曾经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商人之一,他们经营着各种生意,尤其是茶叶、药材和丝绸等商品。
16. 在中国的领导下,回族人民积极参加了革命斗争,并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17. 回族文化中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传说和故事,这些故事多与爱情、正义、善良和爱国主义有关。
18. 回族的传统医学为“汉回医”,它是汲取了中医、藏医、蒙医等各民族医药精华的医学体系。
19. 回族人的主要聚居地为宁夏、甘肃、青海和新疆等地区,此外在全国各地也有广泛分布。
20. 在中国的体育事业中,回族运动员也屡创佳绩,如著名的篮球运动员姚明就是回族人。
21. 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回族人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来源:营口春秋
营口地区的回族
作者 方芝
营口地区回族人是清代从山东、河北等地陆续迁入的。清雍正元年(1723年),河北石家庄地区马姓、杨姓回族人迁入盖平县万福庄(今盖州市万福镇万福村)定居。清乾隆初年,岳钟琪率军征战青海时,回族从军人数很多。凯旋回师后,受皇帝旨意,其军士散居大清起家的辽沈之地,其中挟带一些回民。当时落脚到海城的回民中有马姓、戴姓家庭,转而到营口县(今大石桥市)虎獐屯(今虎庄镇)定居。清乾隆五年(1740年),山东济南的马姓、肖姓、哈姓回族人迁入盖州城落户。乾隆十五年(1750年),河北青县马姓、金姓回族人迁入熊岳定居。
18世纪末已有回族人迁入今营口市区。1861年营口开港后,商务日趋繁忙,各地商贾云集,大量外省民众来营口寻觅生计,其中来自河北、山东、京津地区的回族人,多数定居于营口,也有移居到营口周边的小城镇,其中有哈姓、回姓、赵姓回族家庭落户营口县(今大石桥市)汤池。清同治九年(1870年),由山东、河北等地逃荒来的移民中,有杨姓、刘姓、王姓回族人落户于大石桥。
1900年,从河北沧州等地调来大批民工修建东清铁路(中长铁路),民工中白姓、韩姓、张姓、尹姓、王姓、穆姓、郑姓等18户回族人家定居大石桥。1880年至1910年间,是回族人迁入营口地区的高峰,多数来自河北的青县、盐山、孟村、黄骅、南皮、大厂、大名、沧州、安国、易县、徐水、保定、河间、献县、泊头、辛集、山海关,北京的通县、密云,天津的芦台、武清,山东的青州、德州,河南的开封,安徽的凤阳,以及辽宁的朝阳、凌源、锦州、北镇、田庄台、海城、牛庄等地。后至建国初期,也有零星的外地回族人迁入营口地区。回族人在营口大地生息繁衍,人口不断增加,成为营口地区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
回族人的分布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绝大多数居于城镇,且围寺而居。营口市内回族人多分布于西市区双庙子街。营口县(今大石桥市)回族分布在大石桥南街、虎庄、汤池。盖县(今盖州市)回族分布于盖州城南关、万福镇万福村。鲅鱼圈回族区分布在熊岳南关。
回族是个喜爱文化艺术的民族。早在期间,营口市内回族群众就在年节之际办会。舞龙队耍二龙戏珠,活灵活现。双狮舞,备受观者青睐。高跷队,技艺高超。许多回民酷爱京剧,常常三五成群地凑在一起,打鼓板拉胡琴,生旦净末丑各显其能,其中不乏演唱纯熟的京戏票友。回族通用汉语汉字,但回族内部交流中也使用阿拉伯语、波斯语中的一些词汇,或汉语、阿拉伯语、波斯语的混合语(后来只限于部分年龄较大的回民使用)。
营口回族民间体育活动丰富多彩。习武是回族人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耍刀舞枪、打拳摔跤、举石墩石锁以及扔沙袋等众多项目都曾成为时尚。
营口市绝大多数回族人家的宅门上方粘贴“嘟哇一”,意思是真主赐给安宁,这是回族家庭的重要标志。20世纪70年代以前,“嘟哇一”是在长约1尺、宽约半尺的大红纸上书写阿拉伯文字,内容为:“我们的信仰是伊斯兰”、“真主赐给全家吉祥”等话语。每年除夕都更新一次。20世纪80年代后,纸“嘟哇一”逐渐被绿地白字或红地白字的搪瓷“嘟哇一”代替,更加美观,经久耐用。回族人经营的饭店、食品店、牛羊肉铺,也有“嘟哇一”,以表明“清真”。 回族是个讲究清洁卫生的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沐浴的习惯。特别是过宗教生活、“发送”亡人、做祭日、封斋开斋、婚嫁、屠宰等,事先必须沐浴。沐浴可在清真寺或家中进行。洗浴周身的为“务斯里”(大净),只洗手、脸等为“阿布代斯”(小净)。无论大小净,洗浴都有一定的程序。
营口回族长期与当地各兄弟民族杂居,在服饰上己无大差异。只有少数穆斯林作礼拜时戴白色或黑色平顶无沿帽,妇女进清真寺不着短衣,少数人带面纱。
解放前,营口市回族人严守本民族内通婚的习俗。回族姑娘嫁给非回族青年,视为叛教。回族青年娶外族姑娘,其女嫁娶前要在阿訇的主持下举行“洗回回”的仪式,立志一生遵守伊斯兰教的教规。回族提倡一夫一妻制。回族允许青年男女自由恋爱,自主婚姻大事。由于营口回族人口较少且居住分散,许多是经人介绍后才成亲的。婚礼前,择“主麻日”(星期五)男方请阿訇到家念“念经”,阿訇为之写“依扎布”(阿拉伯语,意为证婚),并宣读证婚词。男女双方要当众人面前回答是否愿意结为夫妻。尔后,众人贺喜,主人家设宴招待。解放后,营口市回族青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处理婚姻问题。阿訇要在男女青年取得合法的婚姻登记书之后,才为其主持证婚仪式。异族间的通婚亦不少见。
回族实行土葬,主张从俭速葬,入土为安。回族家有人病危,要请阿訇或回族德高望重的长者为其念“讨白”(即忏悔词),向“真主”检讨一生的罪过。回族人把人死了称为“无常”,将尸体称为“买依台”(阿拉伯语)。人死后,要被移到“水流子”(比人体稍大的四周有沿的木板)上。出殡称为“发送”,可在家中或移“买依台”到清真寺进行。“发送”时,首先在阿訇和长者的主持下,为亡人沐浴,浴后为其穿上用36尺白色棉线布裁剪缝制而成的“可凡”。“可凡”分内衣、外套、长衫、头帽等,男3件,女5件。穿后,将“买依台”移至公用的“经匣”内。“经匣”有上下两部分,下部是长近2米、宽约60厘米的长型木板,外包一层镀锌薄板,上部是一长方体木盖,外层涂绿色,前端有用阿拉伯文书写的“独唾依”(赞颂真主的话语)。随后,阿訇率众“乡佬”(信仰虔诚的回族老人)和经过沐浴的亡人家属亲友,围站在“经匣”四周传香(传递点燃的香支),并为亡人站“则拿在”。礼毕,“经匣”移入公用的棺罩内,由众亲友抬往墓地。按回族人的旧习俗,妇女不得随去墓地。墓深约2米,四壁砌砖或用“塔巴”(像无底的棺木),坟坑内壁用白布写成《古兰经》文挂于四周,称为“围坑”。将亡人安放于墓中后,进行最后一次“闪面”(揭开盖在亡人脸上的白布单,让亲友与其告别),盖棺板、填土,将地面上的坟头作成类似金字塔形。亡人头东脚西,朝着伊斯兰圣地麦加的方向。亡者家属要为其作“七日”、“四十日”、“百日”和“周年”等祭祀活动。届时,请阿訇和众亲友,由阿訇等人诵读《古兰经》,以表纪念。三周年为大祭。 回族有许多禁忌。最突出的是禁食猪肉,禁食自死畜禽,禁食一切动物的血,禁食长相凶狠有獠牙的野生动物,禁食不分蹄夹、不反刍的骡、马、驴大牲畜及猫、狗等家畜,禁食非卵生的鱼类和形体丑陋的畸形鱼种,以及贝类、龟类等等。可食牛、羊、驼、鹿、狍、兔等,但必须经过清真寺的“四掌教”(屠宰师)诵念“台恩迷”屠宰。回族不仅不吃猪肉,而且不碰、不养猪。回族穆斯林是忌酒的。《古兰经》认为饮酒与“包含着大罪”,属“秽行”之列,要戒除。虔诚的穆斯林家庭设宴不备酒。对吸烟无明文规定,但伊斯兰教逊尼派(本地均属此派)均不准吸烟。凡进入清真寺、聚礼及参加回族人的葬礼等,一律禁止吸烟。“油香”是回族人最具有民族特色的食品。“油香”是用发酵的面粉炸制而成的大圆形油饼,约半尺径。每逢开斋节或婚娶、生育、亡人、大灾过后、遇大喜之事等,都要炸“油香”,分发给亲朋好友,成为感情联系的方式,也是表达家中发生什么事情的信息。回族人喝茶的习惯历史久远。凡办喜事、丧事都离不开茶。宴请亲友、接待宾客皆以茶相敬,成为家中待人接物的礼节。营口回族人最喜爱的是茉莉花茶。
历史上,回族全民信仰伊斯兰教。回族婴儿出生不久,家长要到清真寺请阿訇起“经名”(取阿拉伯人的名字),一生恪守伊斯兰教规。建国后,党和政府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营口市大多数回族人保留着伊斯兰信仰。今天,营口地区的回族人民,同全市人民一道,为建设美好繁荣的营口而努力奋斗。 (审稿:营口市伊斯兰教协会负责人张强)
少数民族的女星总是给人特别抢眼的印象,
比如迪丽热巴、古力娜扎、哈妮克孜这些充满异域风情的面孔都很惊艳。
除了上述的几位动人的维族姑娘,圈中还有不少颜值超高的回族女星是你意想不到的。
她们有的是童星出道有的则是舞姿卓越,
接下来就看一看回族女星们各自有着怎样的魅力吧?
01、刘诗诗刘诗诗出生在北京的一个回族家庭,她身上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高贵气质,
从小学习芭蕾舞从而练就了迷人的身体线条和典雅长相。
不少人喜欢她在《仙剑奇侠传3》中的“龙葵”扮相,
像个娇俏活泼的精灵和她的外形形成了一种反差,
虽说剧里的女演员造型各有千秋,但能凭借角色走到观众面前靠的绝非是运气。
走红后的她成了公司力捧的女演员,
为了帮她扩大知名度量身打造了一部清宫穿越剧《步步惊心》,
剧中饰演的“若曦”收获了颇高的人气,同时也收获了自己的另一半可谓是好事成双。
曾被粉丝形容是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傲然盛放在混杂纷乱的娱乐圈,
她的路人缘是最让很多同行女演员羡慕的,毕竟不是谁都有这样的标签。
在事业上升期选择结婚后拍的作品并不多,
今年搭档倪妮出演《流金岁月》算是产后复出的力作。
剧中饰演的“蒋南孙”是个家境优渥的女孩,没有吃过太多苦头,
这点和刘诗诗的个人经历很相似。
她从出道就被老板蔡艺侬保护得很好,
胡歌作为元老特意和她搭戏,这样的待遇让不少人眼红。
但观众对她的演技讨论颇多,评价褒贬不一甚至被吐槽是毫无长进,有被倪妮碾压的势头。
刘诗诗却对外界的声音看得很开,属于好坏评价照单全收的类型,
粉丝希望她的事业能更上一层楼,
毕竟现在的市场不太明朗,女演员之间的竞争只会更激烈。
02、蒋欣蒋欣从9岁拍戏至今已有30多部电视剧作品上映,
她的长相比较偏向汉族人,可实际她是出生在新疆的回族人,
长大之后来到河南求学并没有长期呆在老家生活。
很多人对她的印象停留在《甄嬛传》中嚣张跋扈的“华妃娘娘”,
在这部剧中她的装扮和形象魅惑力十足,风头和展现力一点不比孙俪少。
从她嘴里说出的台词“见人就是矫情”成了火爆网络用语,
看来刁蛮傲娇的妃子着实让人印象深刻。
作为回民很多人不吃猪肉而演员在拍戏时需要真吃,这也把她给难住了。
当年拍摄《天龙八部》时需要演绎一段被段誉关起来的窘迫情节,
要在牢里品尝美味佳肴,剧组不知道蒋欣是回民准备的道具是红烧肉。
这让她难以下咽,但为了不耽误进度就这样硬着头皮狼吞虎咽拍完,
当即坐在地上头也不抬地偷偷抹眼泪。
剧组人员得知情况后来到跟前赔礼道歉,她解释说是心里过意不去,
并没有和工作人员计较这件事,看来演员的敬业程度不止是说说而已。
今年她在新剧《小舍得》中饰演“田雨岚”一角,
戏里和宋佳搭档的对手戏引起全民讨论,剧中两人作为妯娌关系言语上的交锋可不少,
这两位演员都是性格耿直的人拍摄对手戏时火药味十足让观众快速入戏。
03、马思纯马思纯也是一位回族女孩,家境优渥的她从小过着不愁吃穿的生活,
区别与其它女演员的是她自带光环,作为蒋雯丽的侄女影视资源肯定不缺乏。
16岁时被作家饶雪漫聘请当过书模,之后拍摄苏有朋导演的电影《左耳》,
片中饰演的“黎吧啦”获得很多年轻人的追捧。
之后凭靠电影《七月与安生》拿下金马影后的荣誉也算是人生赢家,
但围绕她身上的标签总有“关系户”、“身材管理”这样的字眼。
有段时间被拍到的都是身材发福的模样,这对于纸片人横行的演艺圈来说还是挺受热议的,
毕竟年轻的女演员都以自律来标榜自己,发福这件事对她而言或许是情绪抑郁所致,
就像她在《吐槽大会》在说得“我不想当一个女明星被身材左右,”
观众听了觉得她是在为自己找借口,至于为何瘦不下来有网友分析是幸福肥,
难道是被男友张哲轩宠上天了吗?
她主演的电视剧《你是我的城池营垒》上半年开播后迎来超高的话题度,
剧中搭档小生白敬亭来了段特警和医生的甜蜜故事,
外科医生“米佧”在抢劫事件中遇到特警队长“邢克垒”一见倾心,
这样的情节改编自真实的人物,两人能演绎社会人物那热度是反增不减的。
04、马雅舒马雅舒出生在美丽的云南,作为回族人刚出道时浑身流露着清秀的气质,
从小学京剧长大从中国戏曲学院毕业后意外成了演员。
有人天生就适合走抛头露面这条路子,
她凭借俏丽的外形接演了首部作品《北京小妞》逐渐走入观众视野。
随后又出演《西游记后传》中的“白莲花”渐渐有了名气,
虽然她的皮肤不是最白皙的但她的气质却很独特。
饰演的女主角戏份能够撑起收视率对她的事业发展是有利的,
当《谁知女人心》、《天龙八部》这样的作品相继播出后,
马雅舒的名字被越来越多的人记住,演技也受到导演于荣光的认可。
但围绕她的争议却是和吴奇隆有关,
他们在2001年相识后谈了5年的恋爱,关系稳定时才选择步入婚姻,
可这段轰轰烈烈的感情却在2009年宣告结束也是让人唏嘘不已。
当她在访谈中谈及前夫时评价是:两个人缺少了为对方付出的感情,聚少离多也没孩子,不适合就重新寻找幸福没有错。
这样魅力女星怎会不招人疼爱,离婚后的她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任丈夫罗伯特,
两人婚后生下一双儿女,这段婚姻相较于上一段就恩爱多了。
她曾带着丈夫参加综艺《妈妈是超人》的录制,
观众在节目中看到她为家庭耗费心血付出的那一面,女人本弱为母则刚。
05、李兰迪李兰迪也是妥妥的童星一枚,10岁时就在电影《爱你输给了谁》中崭露头角。
这个出生在北京的女孩和刘诗诗一样都是回民,而且两人都是唐人旗下的艺人,
85后和95后的女演员自然是经常被拿出来作比较。
其实李兰迪的戏龄不比“国民闺女”关晓彤差,
她很早就搭档过谢霆锋、刘德华这样的一线大咖拍摄电影了,
只是关晓彤更具知名度和热度。
而她最受瞩目的作品还是《你好,旧时光》,
剧中活泼开朗、思维跳跃的女主“余周周“收获了大量好评。
这部戏是她大受好评的作品,也是成功转型成为青春少女的角色。
上一部受到关注的还是2015年拍摄的《中国式关系》,
在剧中搭档陈建斌饰演乖巧的“女儿”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但她曾经一度发福明显,被观众吐槽是“发面馒头”这对年轻的小花来说影响还是挺大的。
这个年龄阶段属于婴儿肥的时期,对于上镜而言观众对女演员的要求还是很严格的,
李兰迪这几年的作品有好有坏,总体来说还是有很大的上升空间的,
只要体型控制好就是很好的开端。
06、金晨金晨有个响亮的绰号叫“大喜”,她是体态优美的“北舞校花”也是位回族姑娘,
跳舞对她来说是刻在骨髓里的事业,单看她的外貌属于甜美不失活力的类型。
自从去年在《乘风破浪的姐姐》中展示出轻快绚丽的舞姿后,
赢得了一大波迷弟的目光。
就连导师黄晓明看了也会目瞪口呆,这样的女孩想不火都难。
别看如今风姿卓越,其实她的演艺之路走得并没有师姐刘诗诗那样顺利,
毕业后拍摄《七种武器之孔雀翎》成为出道作品,
几年之后在网剧《无心法师》中出演“李月牙”才让人勉强记住长相,
之后的几年里作品寥寥无几,影视资源没有跟上。
而那会最首热议的是被拍到和邓伦手拉手漫步街头的画面,让两位演员的绯闻不胫而走,
之后邓伦的事业发展越来越好甩出金晨一大截,两人之间的故事也不了了之,
当金晨再次出现在荧幕前时带来作品《秦时明月》却被质疑脸部变化太多让人认不出。
不过她本人曾解释“嘴歪”从小就存在,并没有整容这样的说法,
现在这个时代当个美人就注定要面对各种言语。
今年她在冯小刚执导的电视剧《北辙南辕》中饰演海归“戴小雨”,
作为剧中的高质量女性她的造型大多是都市感的摩登形象给人很干练的感觉。
这部剧是导演时隔多年首次执导力作,
尽管评分不高但剧中的女演员们却成了讨论的中心。
07、于明加于明加有着御姐的气质和高挑的身材,
这个出生在吉林的北方姑娘也是回族人。
熟悉她的朋友应该看过她演的电视剧《手机》,这部戏里有王志文和陈道明的身影,
从2009年开播以来观众的评分依然很高,也捧红了很多实力派的演员。
她通过这部戏成功踏入演艺圈,出道至今拍摄的作品多达几十部。
早年拍摄的《金婚》就是很经典的作品,
戏里搭档张国立和蒋雯丽等众多演员上演家庭伦理剧,
她饰演的“佟多多”任性傲娇让很多观众气得牙痒痒,不过她本人看着却很温柔优雅。
于明加的父亲是公务员,母亲同样出生书香门第,
这也造就了她大气端庄的女性形象。
她的择偶标准也很简单,并没有找同行而是选择嫁给家人认可的圈外人,
和胡俊在2011年结婚后,夫妻俩生下两个可爱的女儿,
如今生活依旧很幸福,俨然一副小女人的模样。
少数民族女星在圈中有很多,不过有的是比较幸运有个美满家庭,
有的或许仍然在摸爬滚打,不管是哪种结局只要问心无愧就好。
本文素材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娱乐圈中的女明星各自独具特色,有的拥有甜美容颜,有的身材火辣,还有的性格直率,而还有一些则以精湛的演技著称。今天,让我们一同探讨娱乐圈中来自回族的女星,她们无论是在外貌、演技还是气质方面都堪称出类拔萃。让我们看看这些才女中,你最欣赏哪一位?
于明加
谈及于明加这个名字,或许有些人并不甚熟悉。近年来,她的作品较为稀少,但她一直以来的出色演技仍备受观众赞誉。于明加出生于吉林长春,是一名回族女孩。自幼热爱舞蹈的她,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本科班,可谓是一位有着坚实戏剧背景的演员。
她的代表作品众多,包括《手机》、《极品大作战》、《信者无敌》、《老婆大人是80后》等,都是备受推崇的经典影视作品。于明加不仅颜值出众、身材高挑,而且气质出众,演技亦是相当出色,赢得了众多观众的喜爱。她被尊称为“气质女神”,因为她的容貌十分大气,给人一种高贵典雅的印象,充满魅力。
尽管于明加一直专注于演艺事业,但她直到遇见了自己的丈夫才迈入婚姻殿堂。尽管丈夫是圈外人,但他拥有非凡的才华。两人相识后不久便坠入爱河,走进婚姻的殿堂。如今,于明加已经过了40岁,依然美丽如昔,保持着优雅的气质和令人艳羡的身材。她常常参加普拉提运动,不仅有助于塑造身材,还提高了免疫力,减少了疾病的风险。
金晨
金晨今年备受关注,她的甜美外貌、精致五官、高挑身材和清新气质都使她成为典型的东方美人。尽管她之前的演艺生涯发展一直不温不火,但近年来她的知名度逐渐攀升。
金晨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民族舞专业,她拥有丰富的舞蹈背景。在舞台上,她展现了出色的舞技和舞台魅力。她也曾参加舞蹈节目《舞动奇迹》第三季,并获得总决赛冠军。
金晨的古装形象非常出色,她在《女医明妃传》中的表现备受观众喜爱,她的眼睛透露出灵气,使她成为剧中的一大亮点。在《无心法师》中,她的表演也令人印象深刻,她成功地将角色塑造得生动可爱。金晨的身材和时尚穿搭风格也备受称赞,她的气质既清新甜美又不失优雅。
不仅如此,金晨的性格开朗活泼,她热爱旅行、健身和美食,生活中展现出阳光的一面。她在演艺事业中具备很大的潜力,可以清纯、妩媚、性感多样化,期待她未来更多的精彩表现。
蒋欣
蒋欣在河南郑州长大,自幼就展现出对表演的浓厚兴趣和天赋。她在九岁时出演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部电视剧《坠子皇后》,获得了广泛赞誉,被誉为河南童星。
蒋欣的回族背景或许不太显著,但她独特的美丽令人难以忘怀。她出生在新疆乌鲁木齐,自幼就展现出对唱歌和舞蹈的热爱,父母为了培养她的艺术天赋,送她去学习舞蹈。
蒋欣的丰腴美丽是非常适合穿旗袍的,因为她本身就具备古典美。她的魅力穿越时空,她穿上旗袍的时候,仿佛是走出画中的古典女子。
尽管蒋欣的身材丰腴,但她在娱乐
娱乐圈中的女明星各有千秋,她们的魅力在于各自的特点和独特之处。今天,我们聚焦于娱乐圈中那些来自回族的女星,她们不仅以出众的外貌和才艺著称,还有着与众不同的背景和故事,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并欣赏她们。
于明加:回族女神的婚姻幸福与事业辉煌
于明加,一个名字或许在娱乐圈不太为人熟知,但她的影视作品和演技却一直备受观众认可。作为一位回族女孩,她在娱乐圈中拥有着自己独特的光芒。
与大部分娱乐圈女星不同的是,于明加并没有频繁露面,近年来很少再有新作品问世。然而,她的演技却一直是业内口碑的保证。出生于吉林长春,于明加从小就热爱舞蹈,她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本科班,是一位科班出身的演员。
她的代表作品包括《手机》、《极品大作战》、《信者无敌》和《老婆大人是80后》等,这些影视作品都是非常经典的。于明加不仅拥有出众的颜值和高挑的身材,她的气质和演技也广受观众喜爱。她被称为“气质女神”,因为她的长相非常大气,给人一种高贵典雅的感觉。
虽然于明加一度沉迷于演戏,但直到遇到了自己的丈夫,她的生活才迎来了新的转机。她的丈夫虽然是圈外人,但却非常有才华。两人相识之后迅速坠入爱河,并步入婚姻的殿堂。婚后,于明加在家相夫教子,过着幸福的生活,还育有两个可爱的女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回族的“回”字,是沿用伊斯兰教在中国的旧称“回回教”中的“回”,回字“大口里有小口”,取该字意在告诫人们要言行一致,而且这与伊斯兰教的信仰——“口舌承认,心里诚信(穆罕默德奉安拉之命的宣教)”是相符合。所以从文字的演化上讲,回族的“回”在意思上其范围缩小了。
隋唐时期的胡人、蕃客、胡商,实际主要是指来自波斯和中亚地区的人群(可参见《太平广记》等唐代的记载),这些胡人有侨居也有定居,定居所住的地方叫“蕃坊”,这就是回族习惯把聚居地称为“回坊”的来由。侨居的则来往于丝绸之路和香料之路从事商业活动,从事经商的胡人蕃客,会选择寒冷季节到来前赶回去,气候转暖时再回来。回族民间有说法认为,这是被汉语人群称做“回”或“回回”的原因。国内史学界则多认为是“回回”是“回纥”、“回鹘”的异写或音转。唐代的在华胡人中,还有波斯和中亚小国的一些王族和平民,他们是为躲避阿拉伯人的侵略,逃亡而来。《四夷馆考》中说到:“回回在西域,地与天方国邻”。
元代之前,“回纥”、“回鹘”和“回回”,这三个词在的汉语文献中没有明确的界限,几乎是同义词,在不同作者的汉文史籍中通常是交替混用,所指囊括了西域、漠北胡人直至中亚和波斯一带人群,用回回一词称呼来自回鹘地带还往西的人则显得更多一些。宋元时期,分布在中东部的回回(粟特、犹太、波斯等胡商成分较多)以及部分回纥、回鹘被称为回回人;而分布在漠北一带的部分回鹘、回纥或回回,则联合当地一些民族西迁后形成畏吾儿,还有的发展成为塔吉克、乌兹别克等西域民族。此际,胡人、回鹘、回纥这类称谓,在史书记载中基本消失。“回回”一词明朗起来,在官方的诏谕和汉文记载中凡涉及到民族的一般为“蒙古、畏兀儿、回回、也里可温、河西、契丹、女真、汉人”这类字样。
元代“回回”在官方或汉语史籍中除了指已经定居在中国境内的回回人外,通常也指的是比“畏吾儿”更西的人群,也就是“葱岭以西、黑海以东”——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伊朗、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阿塞拜疆以及哈萨克斯坦、伊拉克、土耳其和高加索部分地区。宋元以至明清期间,除了明代的撒拉等族外,凡是从这一地区入华的商人、工匠、军士、学者等几乎都自然的归入回回人里。历史长河中,这一地带分分合合,时而统一为一个国家,时而为诸多小国,虽然不同国家不同族群在语言和文化的细部上存有差异,但整个文化面貌和人种上则大体一致,也都有禁食猪肉等古老的西域民族传统。
明代,“回回”和“色目人”在汉文记载中并用,如《大明律》有关律条正文下面的纂注中,通常有“色目即回回”的释文。但也有使用“回辉”的现象,如呼和浩特清真寺清真寺内存有“洪武皇帝御制回辉教百字”碑。“杭郡重修礼拜寺记”也有“回辉氏”一语。明万历四十一年的北京牛街礼拜寺“敕赐礼拜寺记”碑中,回族自称为“回回”,这是目前为止回族人以回回自称的最早证据。实际回回做为自称的年代比这早得多,只是由于相关历史文物、记载被毁坏和篡改掉了,也和各代封建统治者的文字狱有直接的关系。
回族一词做为民族称谓,目前有据可查的是出现在清乾隆时代。乾隆《重修肃州新志》卷三十“西陲纪略”叙述哈密人口向肃州地方的迁徙时写道:“哈密夷人于故明时徙居肃州卫东关乡居住者三族。曰维吾儿族,其人与汉俗微同;曰哈喇布族,其人与夷同;曰白面回回,则回族也。今皆男耕女织,为边氓矣。士商营伍,咸有其人”。再往后的年代,“回族”做为民族称谓使用越来越普遍,仅在官方记载中的例子就不胜牧举。
日前,东南大学发布新生大数据,2023级新生中名为“畅”“子涵”“宇轩”的同学均超过10个。每到开学季,新生中一些高频的、特别的名字总能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一起来看看南京这届小学生有哪些特别的名字吧。
佴、笪、鲜、宰……
这些姓氏你听过吗?
佴辰安、笪雁兮、鲜翰柠……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一年级新生名字中,这些姓氏你听说过吗?记者了解到,佴姓源于黄帝后裔商汤。晋代以后,佴氏很少见。家族现在关于姓氏称谓多念“nai”音,也有部分念“nie”、“ni”、“mi”,不可读作ěr。佴辰安同学是一(2)班的新生,金中河西分校一年级年级主任余洁跟孩子妈妈确认,孩子妈妈说有人姓nai,他们家念 mi ,跟大米的米同音。“我以为读nai,原来姓 mi,孤陋寡闻了!”余老师笑着说。
笪雁兮的姓氏读音为Dá。记者在网上查询资料了解到,笪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96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300位以外,全国笪姓人口在10万左右。
鲜翰柠的姓氏也很罕见。鲜翰柠的妈妈告诉记者,孩子爸爸是重庆人,当地这个姓氏还比较多,南京这个姓氏确实比较少,自己也是遇到孩子爸爸以后才知道有这个姓。“我姓韩,跟翰谐音,鲜翰柠就是想把我们两个人的名字都体现在里面。我是镇江人,我和孩子爸爸在南京相识、恋爱、结婚,南京的简称是宁,五行缺木,所以最后就用了柠檬的柠,翰柠跟翰林院的翰林读音很近,希望孩子能够饱读诗书,名字寄予了我们对孩子美好的期望。”
南外仙林分校一名一年级新生叫宰州易。“宰”这个姓氏也很稀有,网上资料显示,“宰”姓源于官位,出自殷商王朝官吏宰,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南京市长江路小学有一名学生叫哈言麾,回族人。哈言麾这个名字的灵感源于韩愈的散文,其中有一句“纂辞奋笔,涣若不思;公牒盈前,笑语指麾”。孩子的爸爸一直从事国防建设工作,希望孩子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豁达面对未来,努力学习,报效国家,实现民族复兴。
意趣天成
“田有米”名字点赞率很高
汪怿俽(xīn)、王偲(sī)衎(kàn )、王云翯(hè)……新学期,老师点名最头疼的可能是一些生僻字了,为了避免尴尬,老师们通常都要查字典,提前做好功课。
名字中有一些谐音梗,往往更容易让人记住。比如南外仙林分校有一位学生叫“芮智”,金中河西分校有学生叫“周沫”“黄和”。
金中河西分校还有一个点赞率很高的名字叫“田有米”。田有米爸爸告诉记者,孩子是2017年生的,属相是鸡,就希望孩子长大了不一定大福大贵,只希望他衣食无忧。正好自己姓田,田里有稻米,所以就给孩子取名叫“田有米 ”。“有跟酉谐音,酉可以表示十二生肖中的‘鸡’,米这个字很方正,很稳,希望孩子长大了能够生活安稳。总之,我们取名字是希望朝着通俗易懂的方向,不希望用一些生僻拗口的字,显得自己很有文化。”
什么样的名字最容易让老师记住?
简单的、谐音的、姓氏特别的……
什么样名字更容易让老师记住,让同学们印象深刻呢?金中河西分校一年级年级主任余洁告诉记者,首先,如果是不常见的姓氏,老师一下子就能记住了,比如姓“鲜”。再者,名字特别简单的,反而容易记住,如“一兮”“正一”“可一”“一丁”;第三种,有的孩子名字有谐音,也方便记住,如“周沫”“黄和”。第四种,有生僻字的,老师也会提前做功课,自然印象比较深。还有的,不属于以上四种,但是名字结合姓氏,意趣天成,让人难忘,比如“田有米”。
“当然,名字只是一个符号,要想记住名字,更要和鲜活可爱的小朋友联系在一起,开学后,老师会给小朋友准备好姓名牌,通过反复对照记忆的方法,将名字和形象对应起来。”余洁说,如何尽快记住小朋友的名字,老师也有一些小妙招。第一种妙招是“呼应与反差”,比如有的小朋友叫“安妮”,一听就是乖乖巧巧的女孩,再看看小朋友也是如此,自然记住了;有的小朋友叫“文”,但他本人却是活泼好动,老师也会记住。第二种妙招是“讲述来历”,请小朋友自我介绍的时候,说说为什么起这个名字,知道来龙去脉,自然了然于心。第三种妙招是“名字游戏”,开展类似“萝卜蹲”的游戏,让小朋友自报家门,多玩几次,连小朋友也都互相记住了。第四种小妙招是“联想与想象”,老师观察到小朋友身上的优点或亮点,自己将孩子的名字与这些特质“脑补”在一起。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校对 盛媛媛
文//拜啸霖
图//作者/网络
拜氏七世祖拜住丞相夫人——妥妥徽的家世,有的人说是丞相之女,有的人说是太府卿之女,扑朔迷离,众说纷纭。
本文从《元史》《史集》《永乐大典》及相关典籍史料的点滴信息中,抽丝剥茧,理清脉络。
文章较长,本期刊出第二部分,敬请耐心阅读,欢迎批评指正、探讨交流。
【阅读前文,请点击链接 : 元代中兴右丞相拜住夫人妥妥徽的家世考(一)】
四、关于秃鲁不花家系的盛衰背景考证秃鲁不花的父叔辈及其家族成员,以善于驯养鹰隼,成为成吉思汗也可怯薛军中的“昔宝赤”,负责为蒙古大汗驯养鹰隼,掌管鹰坊庶务,扈从大汗外出狩猎,参与行猎。
作为西域灭乞里台部落的只儿哈郎家族,既不是汗室近戚,也不是开国勋臣,以昔宝赤身份进入怯薛军,担任大汗的近侍,是其家族赖以起家的台阶,也是蝉联近臣身份的护身符。其实不仅仅灭乞里台氏的只儿哈郎家族如此,元代诸多的蒙古、色目家族,大多都是通过世代执役的怯薛,以“大根角”赢得更多的晋升机遇,谋取、维持家族的政治地位。
虽然只儿哈郎家族最初是以“昔宝赤”身份进入怯薛军,依靠执役怯薛而起家的,但其家族成员并未满足于内廷幸臣的虚荣,而是具有强烈的建功立业愿望。其家族成员的崭露头角,是在至元二十四年(1287)元世祖忽必烈平定东部诸王“乃颜叛乱”中,相关的记载有三个:
一是关于只儿哈郎的兄长纳里忽。《马可波罗游记》记载,东部诸王乃颜反叛后,忽必烈亲帅数十万大军平叛,怯薛精锐随征,其中不乏养鹰人和侍卫。纳里忽时为昔宝赤之长,又曾随侍忽必烈汗前往上都,也扈从亲征。
二是关于只儿哈郎的弟弟只儿哈忽(亦对音译作只儿塔忽)。《贺胜神道碑》记载,平叛的决定性战役“撒儿都鲁决战”时,只儿哈忽承担近身护卫忽必烈汗的重任,“上(忽必烈)坐武帐,流矢及其前,内外严备”,只儿哈忽“仗剑立辕门,自诸侯王大臣非召不得辄入”。
三是关于只儿哈郎的儿子秃鲁不花。许有壬奉敕撰写的《永平王秃鲁不花赠谥制》记载,(秃鲁不花)“东藩扈战,骏功已效于妙龄”。“东藩扈战”,即指其扈从忽必烈汗平定乃颜叛乱;“骏功已效于妙龄”,意即年轻的秃鲁不花,在平定叛乱中已立战功。
乃颜叛乱平定后,元世祖忽必烈大规模奖赏和晋升有功将士,只儿哈郎作为家族代表,被授以昭武大将军、太仆卿。
东部诸王乃颜叛乱平定后,窝阔台、察合台系的西北诸王海都、都哇又发动叛乱,诸多勋臣、诸王、武将或出镇岭北,或参与平叛。只儿哈郎的儿子秃鲁不花参加了平叛,《永平王秃鲁不花赠谥制》记载:
“蠢兹朔漠之震惊,敢烦天讨,允矣天庭之练习,实在戎行。破勍敌而言旋,辞厚赏而弗受。”
意即来自朔漠的,不烦劳大汗亲征,请允许皇子、诸王们实际历练历练,实实在在地感受一下兵戎行伍。秃鲁不花跟随诸王(或为潜邸时的元成宗,或为潜邸时的元武宗海山)出征,因为破强敌立功旋即返回,武宗欲给其重赏,秃鲁不花辞而不受。
此时,秃鲁不花的伯父纳里忽,曾奉诏到岭北抚恤和赈济诸王牙忽都(托雷庶子拔绰之孙,父薛必烈杰儿)和大将朵儿朵哈所部。
《元史》记载,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海都所部进犯漠北,诸王牙忽都和大将朵儿朵哈奉命迎战,诸王牙忽都的“妻帑辎重”被叛军掳掠,仅余数骑奔还。为了安抚打了败仗的诸王、将领,元世祖忽必烈派遣纳里忽出使岭北,“往锡命其部属同时被剽掠者”,对诸王牙忽都的部众进行了抚恤和赈济。
参与平定东部诸王乃颜叛乱、出镇西北参与平定诸王之乱崭露头角后,在元世祖忽必烈末年至元成宗铁穆尔初年,只儿哈郎家族在元代政坛迎来一个辉煌时期:只儿哈郎主要在“振肃台纲”的御史台任御史大夫,只儿哈忽任主掌站赤的通政院任院使(1297—1299年)。
《永乐大典·经世大典·站赤》记载:
“(至元二十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丞相桑哥等奏:“只儿哈忽言 ‘前年秋,以忙吉儿秃之扫里牧地给佃,岁赋粟麦四百二十石。今彼处站赤人马阙乏粮斛,请以所赋地租与之。’”
桑哥丞相,忽必烈时期的“理财派”代表人物,时任尚书省丞相;忙吉儿秃(蒙语对音译词,意为有细野葱之地),是大都、上都的驿站。此处记载的是时为通政院任院使的只儿哈忽,因驿站的贫困站户缺粮无法自给,向尚书省告赈,请求将驿站所属牧地的地租发放给站户。除此之外,《永乐大典·经世大典·站赤》中还记载了通政院使只儿哈忽“分拣避役站赤和完善乘驿制度”之事。
《史集·忽必烈合罕纪》记载:
“(只儿哈郎)兄弟掌脱脱禾孙及格秃孙‘底万',以所知之一切上闻,并(负责)逮捕”。
记载所涉及的两个“底万”,均为蒙古语对音译词,含义相当于汉语的“部”。
“脱脱禾孙”,元代主要负责维护驿站的交通秩序,“脱脱禾孙底万”,意即朝廷掌管驿站事务的部门——通政院;
“格秃孙”,蒙古语对音译词,意为“密探、秘密警察”,“格秃孙底万”,意即“掌纠察百官善恶、政治得失”的部门——御史台。
从以上信息可知,只儿哈郎兄弟以昔宝赤怯薛身份在内廷中备受宠信,又在平定东部、西北诸王叛乱中建立功勋,到元世祖忽必烈后期,已跻身于大元朝廷统治者的上层。其政治地位之高,从《史集》中将只儿哈郎兄弟三人全部列入忽必烈合罕的“大异密”(阿拉伯语,亦译作艾米儿,本意为侍卫、随从;蒙元时期特指大汗的亲信或蒙古汗国的亲信藩臣)之中可窥一斑。
《元典章·刑部·禁休杀母羊》中关于“给贫困怯薛歹分配母羊”的记载,从小事也印证了只儿哈郎家族在世祖忽必烈后期的地位之高。原文如下:
“至元三十年十二月,中书省先传奉圣旨:‘今后母羊休杀者。有呵,官司买了,散与怯薛歹,交孳生者。’么道,圣旨有来……‘这里的,用课程钱小母羊买要了,月赤察儿、只儿哈郎根底分付者。穷暴的根底与。'么道,圣旨了也。”
从文中的“月赤察儿、只儿哈郎根底分付者”记载可知,忽必烈汗的圣旨中,月赤察儿、只儿哈郎两个人负责掌管给穷困怯薛歹分配母羊。月赤察儿, “四杰之一”博尔忽的曾孙,袭领第四怯薛长,是卓有威望、门第高贵的蒙古贵族之一,时任执掌军权的知枢密院事。只儿哈郎作为西域灭乞里台氏色目人,能与之相提并论,足证其家族此时地位之显赫。
只儿哈郎家族作为给大汗驯养鹰隼的昔宝赤怯薛,何以获得如此高的地位?”
在蒙古人的意识里,狩猎在政治、文化、生活中,占据非同一般的地位——“国朝大事,曰征伐,曰搜狩,曰宴飨,三者而已”。
因为狩猎是除了上战场,蒙古男子展示“男儿三艺”中的骑马、射箭的重要场所,而且狩猎还是蒙古大汗、将领、军士习练“斡腹战略”的练兵场。
《史集·成吉思汗纪》记载,某次成吉思汗曾向部属发问:“何为男子汉最大的快乐?”博尔术、孛罗忽勒及忽必来的儿子们齐声回答:“放鹰行猎,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在众多狩猎方式之中,最为蒙古权贵所热衷的是——放鹰行猎。而放鹰行猎的核心,显然是鹰隼和驯养鹰隼的昔宝赤,因此世袭昔宝赤者在蒙元宫廷里的地位也随之提高,易获得皇帝的宠任,世袭贵显绵延。
除了世袭鹰夫长之职,在平定诸王叛乱中的建功,只儿哈郎家族的兴盛,其核心因素还是其家族在元成宗铁穆尔继承汗位中的拥立之功。
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正月,元世祖忽必烈去世。尽管忽必烈生前已选定真金太子的第三子铁穆尔嗣位,但仍有少数宗王意图拥戴真金太子的长子晋王甘麻剌。双方三个多月争执不下,最终握有漠北军权的铁穆尔,在母亲阔阔真的斡旋之下,依靠伯颜等顾命大臣的支持,夺取了皇位,是为元成宗。在这一争取皇位的过程中,只儿哈郎、纳里忽兄弟是铁穆尔坚定的拥立者,成为拥戴新皇的有功之臣。
《史集·铁穆尔合罕纪》记载,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四月,诸王、勋贵齐聚上都召开忽里台大会,选举汗位继位者,参加大会的“大异密”(亲信大臣或亲信藩臣)有:
“伯颜丞相、月赤察儿那颜、土土哈、月吕鲁、完泽丞相、阿勒敦丞相、答失蛮、只儿哈郎、纳里忽、唐兀惕人暗伯、阿必失合家的巴乌儿合、塔塔儿部的忽秃忽丞相,把带家的哈剌哈孙答剌罕丞相。”
在这一份13人“大异密”名单中,有灭南宋的伯颜丞相,有“四杰之一”博尔忽的曾孙月赤察儿,有钦察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土土哈……只儿哈郎、纳里忽兄弟赫然在列。
元成宗铁穆尔登上皇位后,只儿哈郎接掌御史大夫(1295—1300年),其弟弟只儿哈忽官拜知枢密院事(1303—1307年),其家族走向权力的高峰,不仅在朝廷政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以 “孛斡勒”(心腹家臣)的身份,在处理皇室内部矛盾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史集·铁穆尔合罕纪》记载了只儿哈郎兄弟奉谕处理皇室矛盾的两件事——
一件事是奉谕弹压安西王阿难答。阿难答是忽必烈三子忙哥剌的儿子,其父在与真金争夺太子之位失败后郁闷而死,其本人也暗蓄争取大位的野心,不仅本人虔信伊斯兰教,还意图把其所辖的16万蒙古军队、属民变成穆斯林,元成宗特穆尔对这位堂兄大为不满,曾数次派遣只儿哈郎、只儿哈忽兄弟前去向阿难答施压。但由于阿难答从小寄养在“木苏蛮”家庭,信仰坚定且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弹压并未奏效。
一件事是奉谕迎接归降朝廷的叛王药木忽儿。元贞二年(1296年)秋,叛王药木忽儿(阿里不哥长子)、兀鲁思不花(蒙哥汗第四子昔里吉之子)、叛将朵儿朵哈,脱离窝阔台系叛王海都,率众归降朝廷,朝廷诏令宗王阿只吉(窝阔台孙)前去迎接,成宗派遣只儿哈忽随同,以防诡诈。
由这两件事,可知元成宗铁穆尔对于只儿哈郎家族信任程度之深。
政治路线的“优劣好坏”不是一成不变的,此时的优势,可能就是他日的劣势,甚至是索命的那根绳索——只儿哈郎家族的盛衰,也印证了这个不变的政治逻辑。
大德十一年(1307年)年正月,元成宗铁穆尔驾崩,因德寿太子早夭,未及确定继承人,朝廷爆发了“争夺皇位”危机——
元成宗遗孀卜鲁罕皇后和左丞相阿忽台等人,企图援立安西王阿难答继位;
右丞相哈剌哈孙答剌罕等人,则属意于皇侄海山和爱育黎拔力八达二人之间的某一位继位。
两派针锋相对,最终爱育黎拔力八达在哈剌哈孙的策应下发动宫廷,卜鲁罕皇后、阿难答党争夺皇位失败,海山继位,是为元武宗。
在此次中,忠诚于元武宗的只儿哈郎家族也牵连其中,政治上遭受打击——时任知枢密院事的只儿哈忽,因政治立场问题,险遭杀身之祸。对于此事,《元史·康里脱脱传》记载:
“知枢密院只儿哈忽,在潜邸时尝有不逊语,将置于法,(康里)脱脱谏曰:‘陛下(武宗)新正位,大信未立而辄行诛戮,知者以为彼自有罪,不知者以为报仇,恐人人自危。况只儿哈忽习于先朝典故,今固不可少也。'乃宥之。”
元武宗为何要处死元成宗朝的知枢密院事只儿哈忽,文中以“只儿哈忽在潜邸时尝有不逊语”搪塞。对于后面的隐情,《元史·李孟传》揭示的更为明确:
“成宗崩,安西王阿难答谋继大统,成后为之主,丞相、枢密同声附和。”
此处提及的“附和”皇后卜鲁罕、安西王阿难答者,“丞相”,显然是指左丞相阿忽台;“枢密”,显然指时任知枢密院事的只儿哈忽、塔剌海和塔鲁忽台三人中的某一人。
元武宗海山即位后,塔剌海先后出任中书省左、右丞相,位极人臣;塔鲁忽台也受重用,是新皇即位后告祭“郊社”(南郊和社稷)的主办人,至大元年(1308年)五月又遥授左丞相。
三人中唯有只儿哈忽险遭不测,一切不言自明:只儿哈忽不受元武宗海山待见,甚至仇视的根本原因,是其在帝位争夺中的政治立场。后来即便有康里脱脱等人解释、求情,只儿哈忽虽免一死,但其仕途却因党附“对立派”的政治污点而终结。
只儿哈郎家族遭此“政治劫难”后,弟弟只儿哈忽遭黜,儿子秃鲁不花不幸又在至大元年(1308年)病逝,兄长纳里忽也已过世……从元武宗海山至大年间到泰定帝也孙铁木尔年间,只儿哈郎家族与元世祖忽必烈时期到元成宗铁穆尔时期的地位、影响、荣耀相比,一落千丈,寂寂无声。
有道是“否极泰来”,二十年后(1328年)只儿哈郎家族在又一次的宫廷——“两都之战”中,找准了自己的位置,站到了政治的风口上。
只儿哈郎的孙子咬住哥,在“天历之变”成为大都方的坚定支持者,为元文宗图帖睦尔夺取皇位立下不朽功勋。
《元史》记载,咬住哥所立战功,与“两都之战”中的重要战役——“红桥之战”有关。
天历元年(1328年)九月,枢密院使燕铁木儿统兵在今北京昌平西南12里处的红桥,大败梁王王禅、阿剌帖木儿等人所率领的上都军。此战使元文宗转危为安,是大都方彻底打败上都方的关键性一战,只儿哈郎家族世领的西域卫亲军在此战中战功卓著。
数年后,元文宗“以旌其天历初红桥战功”为名,为西域卫副都指挥使钦察加封了功臣名号。西域卫副手立功受赏与“红桥之战”有关,时任西域卫达鲁花赤的咬住哥,封赐奖赏擢升自不必少。
关于咬住哥参与“天历之变”的动机,一方面源于其父秃鲁不花曾追随元武宗海山镇戍漠北、备受武宗拔擢和宠遇,有忠心报答于武宗后人的感恩心理;另一方面自己的姐夫拜住丞相殉难于“南坡之变”,也使他们家族在朝中失去强援而没落,而这一切的背后,是泰定帝也孙铁木尔暗中勾结铁失等16人逆臣贼子南坡弑逆,有给姐夫拜住丞相血仇的心理。
元文宗时期,作为“天历之变”功臣的咬住哥,在群臣之中享有特殊地位,元文宗图帖睦尔即位后,对于拜住丞相次子因讶纳硕里宠爱有加,为其赐名笃麟铁穆尔,赐汉字号明良,诏令有司归还元英宗所赐拜住丞相的平江万亩膏腴食邑封地……除了其父拜住丞相、其国王木华黎后裔因素之外,也不排除与笃麟铁穆尔的舅舅咬住哥当时的影响有关。
元惠宗妥懁帖睦尔即位后,秃鲁不花之子咬住哥,依旧受到朝廷重用。
其父秃鲁不花、其母大都格去世多年后获得朝廷的追赠,大概率也是在咬住哥兴盛时期的事儿。
对于咬住哥在元文宗、元惠宗两朝的兴盛,许有壬奉敕撰写《上柱国秃鲁不花追封永平王谥惠穆制》中赞曰“生子方隆于柄用”。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七月二十八日,元惠宗妥懁帖睦尔自元大都北遁后,只儿哈郎家族消失在大元的历史迷雾中,不知所踪。
五、关于灭乞里台氏的考证关于拜住丞相夫人妥妥徽家族所属的灭乞里台氏,其源头是西域的一个部落。关于该部落的研究,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认为,灭乞里台氏是蔑儿乞部落的异译。当代学者张晓慧根据《史集·部族志·蔑儿乞部》的记载:“部分蒙古人把蔑儿乞惕(Mirkīt)又叫做蔑克里惕(Mikrīt),但两者的含义一样。”认为元代史料中的“灭乞里”(Mekrid)是“蔑儿乞”(Merkid)辅音倒置后的异译。该说的立论前提是“词首辅音倒置”,但这种现象是普遍还是个例,仍待探讨。
第二种说法认为,灭乞里台氏和《史集》里的Mikrin相同。拉施特《史集》记载:“Bikrīn部落,他们又称Mikrīn,他们的营地(原文为maqām,地方、地点之意)在畏兀儿斯坦地区(vilāyat-iŪyghūrstān)的群山之中。”《史集·部族志·篾儿乞部》更明确地说:“Bikrīn部也叫Mikrīn。”该说立论的基础,是“蒙古、突厥语中b和m发音相混”“蒙古语中b和m发音经常互换”“蒙古语、突厥语中缺乏唇鼻音m,将m发音为b或p”“与省略末尾n发音相反,13世纪的蒙古人,有时也会在以元音收尾的部族名称之后,在词末尾音节加上辅音n”“元代蒙古语中,部族名称末尾的辅音n并不稳定,省略或添加n都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该说争论也比较多,没有统一的认识。
第三种说法认为,灭乞里台氏与蔑儿乞部落不是一个部族。和田清认为拉斯特《史集》记载的“Mikrīn/Bikrīn”部落,是汉文典籍里记载的灭乞里台部落,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唐会要》《旧唐书》中记载的“墨离军”,与《契丹国志》记载的“鳖古里”、《北使记》记载的“磨可里”、《明实录》记载的“麦克零”“乜克力”,是同一个部族,长期生息于今新疆哈密北山一带,而蔑儿乞部主要游牧于阿拉坦山(金山,即今阿尔泰山)以北的蒙古高原地区,故而灭乞里与蒙古高原上的蔑儿乞并非同一部族。
对于以上三种观点,笔者认同第三种。
因为第一种是基于“词首辅音倒置”,不具有普遍性,第二种是基于发音含混或替代,争议性极大,第三种基于史料记载和部落生息地域,再则从只儿哈郎家族世袭蒙古汗廷“昔宝赤之长”的职业特长,也可印证其部族生息于今天新疆哈密、巴里坤的可能性,至今这一地区仍保留有驯养鹰隼的习俗。
六、结语本文通过《永乐大典》《元史》《史集》以及元代历史人物的“神道碑”碑文中零星记载的分析,基本厘清了拜住丞相夫人妥妥徽的家世,主要有以下信息:
㈠拜住丞相夫人妥妥徽的父亲秃鲁不花,灭乞里台氏,出生年月不详,早年袭领西域卫达鲁花赤,随元世祖忽必烈平定东部诸王叛乱中建立战功,追随元武宗海山镇戍漠北氏建立功业,备受器重;武宗至大元年(1308年),授开府仪同三司、丰国公,遥授平章政事,行太府院使、西域亲军都指挥使,佩虎符,寻又特授左丞相、行知枢密院事,官至从一品,当年不幸以疾早逝;元文宗时期,追封永平王,谥惠穆。许有壬《至正集》收录有《永平王秃鲁不花赠谥制》。
㈡拜住丞相夫人妥妥徽的母亲大都格,族属不详,出生年月不详,元文宗时期,制赠永平王太夫人。许有壬《至正集》收录有《永平王太夫人加封制》。
㈢拜住丞相夫人妥妥徽的弟弟咬住哥,灭乞里台氏,出生年月不详,授嘉议大夫、袭西域亲军都指挥使司达鲁花赤;皇庆二年(1313年),进通议大夫;至治三年(1323年),改授正议大夫、同知典瑞院使兼前职。天历元年(1328年)秋九月,有战功。二年(1329年),授云需总管府达鲁花赤,官至正三品。
㈣拜住丞相夫人妥妥徽的祖父只儿哈郎,灭乞里台氏,出生年月不详,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授昭武大将军、太仆卿;元贞元年(1295年),进阶资德大夫;是年立西域司,改授资德大夫、御史大夫、太仆卿、西域亲军都指挥使司达鲁花赤,佩虎符,寻进荣禄大夫,官至从一品。大德四年(1300年)以疾卒。
㈤只儿哈郎家族显耀于元世祖忽必烈、元成宗铁穆尔时期,其兄长纳里忽曾任太府卿,官至正二品;其弟只儿哈忽曾任知枢密院事,官至从一品,因牵连进元成宗铁穆尔之后的“皇位之争”,遭罢黜。
㈥只儿哈郎家族,以驯养鹰隼者的身份,成为昔宝赤怯薛一员,昔宝赤鹰坊之长,跻身蒙古大汗内廷近侍,先在内廷太府卿任职,后进入外廷任职,参与朝政。
㈦只儿哈郎家族属色目人,其所属部落为灭乞里台氏,该部落最早生息繁衍的地域位于今天新疆的哈密、巴里坤一带,是西域古老的部落,以善于驯养鹰隼而名,蒙古“西征”时归附,成为也可怯薛军中的昔宝赤(驯养鹰隼者)。
【本文源自《拜氏历史文化研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参考文献:
元,虞集,《道园学古录》,四部丛刊初编本(电子书)
元,姚燧,《牧庵集》,四部丛刊初编本(电子书)
元,黄溍,《金华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本(电子书)
元,黄溍,王颋点校,《黄溍全集》,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3
元,许有壬,《至正集》,四部丛刊初编本(电子书)
意大利,马可波罗,冯承钧译,《马可波罗行纪》,商务印书馆,1936年
波斯,拉施特,《史集》,商务印书馆汉译本,1986 年版
马长寿《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记录之大荔县调查记录》,《陕西文史资料》,1993年第二十六集,
明,宋濂,王祎《元史》,中华书局,1976 年版
明,解缙,姚广孝等《永乐大典》,电子书;
,柯劭忞,《新元史》,上海古籍出版社有限公司,2018.03.01
《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台湾景印元刊本(电子书)
谢咏梅,《蒙元时期札剌亦儿部研究》,辽宁民族出版社,2012
回族的21个冷知识,你知道多少?
1. 回族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但许多人并不知道其历史和传统。
2. 回族的祖先是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他们在唐朝时期开始迁入中国。
3. 回族人非常重视宗教信仰,其中伊斯兰教是其主要信仰,但也有部分回族人信仰佛教和道教。
4. 回族的饮食文化非常独特,其中包括著名的牛羊肉清真食品和各种面点小吃。
5. 回族的传统服饰为长袍、马褂、头巾和缠头,这些服饰不仅舒适而且具有文化特色。
6. 回族的婚礼习俗非常繁琐,一般需要进行三天,其中第一天是红媒拜亲,第二天是娶亲,第三天是送亲。
7. 回族人非常重视教育,在过去,他们常常将孩子送到清真寺接受经堂教育,现在则有许多现代化的教育机构可供选择。
8. 回族的语言为汉语,但也有一些常用的阿拉伯语词汇,例如“阿拉”、“哈里”、“嘛尼嘛”等。
9. 回族人的姓名往往采用父子连名的方式,即父亲的名字后面加上一个字或一个词根,以表示父子之间的关系。
10. 回族人在历史上曾经历过多次大迁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闯关东”和“走西口”。
11.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回族人最为重视开斋节和古尔邦节。
12. 回族人的传统文化还包括音乐、舞蹈、绘画和手工艺等方面,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宁夏的“花儿”。
13. 回族人非常注重卫生和环境保护,在他们的清真寺中,往往会有专门的净身池和沐浴房。
14. 回族人的丧葬习俗为土葬,且非常重视葬礼的仪式和礼仪。
15. 回族人曾经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商人之一,他们经营着各种生意,尤其是茶叶、药材和丝绸等商品。
16. 在中国的领导下,回族人民积极参加了革命斗争,并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17. 回族文化中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传说和故事,这些故事多与爱情、正义、善良和爱国主义有关。
18. 回族的传统医学为“汉回医”,它是汲取了中医、藏医、蒙医等各民族医药精华的医学体系。
19. 回族人的主要聚居地为宁夏、甘肃、青海和新疆等地区,此外在全国各地也有广泛分布。
20. 在中国的体育事业中,回族运动员也屡创佳绩,如著名的篮球运动员姚明就是回族人。
21. 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回族人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