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天秤座

靳博(靳博文)

时间:2023-10-04 17:28:23 作者:误到人间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海河观津丨百万候鸟来“息”,它们为何偏爱北大港?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天津频道

视频加载中...

秋日的天津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天高云阔,众鸟云集。

盐碱滩涂上,热烈如火的碱蓬草自由飘洒在水陆之间,鲜艳欲滴,蔚为壮观。

九河下梢天津卫,湿地资源颇丰富。根据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天津各类湿地总面积29.56万公顷,陆域湿地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7.1%,滨海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类型俱全。

作为天津市面积最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也是全球8条候鸟迁徙路线之一——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的重要“驿站”,每年过境北大港湿地的候鸟高达100万只以上。

“现在湿地正在进入候鸟迁徙高峰期。”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管委会副主任尚成海边介绍,边拿起望远镜眺望远处,只见水面上,两只黑色天鹅正在游玩嬉戏。

尚成海说,近5年来,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有水湿地面积明显增加,生态系统、生态功能稳定向好,保护动物种群及栖息地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升,生产经营活动全部退出,湿地保护修复成效显著。北大港湿地被列入《中国重要湿地名录》和《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成为“美丽滨城”的重要生态名片。

为了保护候鸟迁徙安全,北大港湿地实施了“人防+技防”的工作机制。在候鸟迁徙高峰期,专业人员会开展24小时巡护;此外,管委会还在湿地布设了80处高清监控点位,全覆盖、无死角监测重点区域。为了提高社会对候鸟保护参与度和保护区工作的知晓度,北大港湿地采取“政府+民间”的管理模式,邀请志愿者协会、驻保护区企业多次参与巡护、宣传、保育放流等活动,取得了保护区管理“1+1>2”的良好效果。同时监督指导各有关街镇落实属地责任,确保重要节点候鸟安全过境和保护区长期稳定。

东方白鹳,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对栖息迁徙地有着非常苛刻的环境要求,2018年,曾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

“候鸟迁徙,有其特有的规律,在我国,东方白鹳一般的迁徙驿站在东北地区,并在那里繁殖。”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野生动物保护科工作人员孙洪义说。

但让孙洪义惊喜的是,从2016年开始,他通过监控摄像头观测到,东方白鹳竟在北大港湿地繁殖了。叼树枝、筑巢、孵化……“就像东方白鹳给我们开了一场直播一样!”孙洪义说,2016年至今,他们已经观测到60对东方白鹳在北大港湿地筑巢,繁殖出的幼鸟约有60多只。“这从侧面证明,北大港湿地的水环境、生物多样性都有了显著改善。”

据监测,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内鸟类由2017年的249种增加到目前的281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增加了25种,每年过境鸟类数量达到上百万只,增加了近40万只。东方白鹳单日记录的最大数量为1347只。

统筹:乔杨 武少民

采写:靳博 龚相娟 李家鼎

照片来源:滨海新区委宣传部 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视频拍摄:崔新耀

视频制作:李家鼎

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当前,我们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必须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此,迫切需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本报记者赴天津、山东、江苏、湖北、广东等地,采访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探索新举措。

——编者

天津职教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赛事落地工坊“出海”

本报记者朱虹靳博

氧气顶底复吹转炉炼钢项目、铜火法冶炼项目、冶金设备检修项目……前不久,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属冶炼与设备检修赛项在天津工业职业学院开赛,来自20个省份的60位参赛选手同台竞技。

作为赛项的同期活动,参赛选手和指导教师共聚天津工业职业学院软技能研究与实践中心,进行师生“混合式”软技能教学体验。“这次项目体验活动非常特殊,没想到课程形式可以这么多样!”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参赛指导教师吕翔说。“赛事是对职业教育水平、学生专业技能的综合检验,可以与教育教学互相促进,让成果落在实处。”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通信技术系教师叶婧雯感叹道。

据介绍,天津多年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承办国赛赛项数全国第一,探索“以赛促学、促教、促改、促建”的教学改革路径,形成了“大赛—职教改革示范区—人才培养”的模式。近年来,天津各类职业教育学校根据赛项内容新增和调整专业(点)113个,结合技术标准开发课程1542门、教材813种。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白海力介绍,作为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天津职业教育坚持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形成了有效的实践模式。其中,“鲁班工坊”就是天津市原创并率先主导推动实施的职业教育国际知名品牌,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助推器,承担着推广中国装备、传播中国技术、推行中国标准、展示中国成果的重要作用。

占地980平方米,建有电气电子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3个专业,配有7个实验、实训室,203台套价值600多万元的专业及教学辅助设备,开发10个双语教学资源库……这是由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和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在尼日利亚阿布贾大学建设的“鲁班工坊”。去年底的“云揭牌”仪式上,阿布贾大学校长表示,“鲁班工坊”将为尼日利亚教育、前沿技术和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目前,天津已经在泰国、英国、葡萄牙、南非等17个国家建成18个“鲁班工坊”,涉及自动化、新能源、机械等12类46个专业,向合作国家提供学历教育和技术技能培训,实现国际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下一步,天津职业教育将坚持天津改革发展特色,以职业教育产城教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对接产业高端转型升级,打造城市文化和人文交流品牌,为全国其他地区探索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与模式。”白海力说。

山东建立职教高考制度

高考“双轨制”成长“立交桥”

本报记者吴月

646分!6月底,查询到自己参加职教高考的成绩,山东省齐河县职业中专电工电子专业毕业生周吉发十分激动。“在今年4月的技能考试中,我获得了高分,5月的知识考试我发挥也不错,希望能进入理想的大学读书!”

今年从东营市垦利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毕业的巴世豪已被山东交通学院录取,对未来学习充满期待。他曾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二等奖,按照山东省的政策,在职教高考中免考专业知识和技能。

与周吉发、巴世豪一样,今年,山东省有17万名学生报名参加职教高考。山东省教育厅厅长邓云锋介绍,为解决技术技能人才学业成长路径不畅、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吸引更多青少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山东建立了“文化素质 职业技能”职教高考制度。职教高考重点面向中职学生,由省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录取。其中,职业技能测试采取实际操作形式。

“职教高考打破了职业教育向上不能贯通的‘天花板’,初步实现了中职、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贯通,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了进一步深造的机会,改变了职业教育局限在专科以下层次的局面,也适应了产业升级的迫切需要。”山东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处长王志刚说。

青岛电子学校毕业生高斌对此深有感触。“我不仅圆了自己的本科梦,还考上了研究生!”5年前,高斌通过职教高考被济宁学院的本科录取,前不久,他又收到一个好消息:在研究生考试中,被北京邮电大学录取!“进入大学后,我发现了自己的优势,就是已经在中职学过了很多专业课,这为我打下了坚实基础。非常感谢母校!”高斌说。

职业学校学生发展有了更大空间,随之而来的是职业教育吸引力明显增强,过去“职校只能招收低分生”的难题开始逐步得到破解。“职教高考让中职学校开始成为梧桐树,吸引越来越多学生报考。”青岛电子学校校长崔西展说,“中职学校一样是年轻人青春起航的地方!”

山东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山东省初步构建起职业教育、普通教育并行的高考“双轨道”,基本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人才成长“立交桥”基础框架,一定程度上为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拓宽了学业晋升、技术技能提升的渠道,为学生依照兴趣和禀赋进行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起成长阶梯。

江苏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本报记者姚雪青

进入三年级,不少人正忙于找工作,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窦思羽已手握3家公司的录用通知书,“我在学校就掌握了企业生产的全周期技术,还获得省级大赛二等奖”。

近年来,江苏职业教育积极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新机制,推进“引企入校”“办校进厂”等深度校企合作模式,吸引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全过程,每年“订单培养”规模占招生总量的20%左右。

“职业教育最忌脱离实际,人才培养要围绕市场教、跟着项目学。”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有关负责人王晓勇告诉记者,学校为教学量身打造生产线,设备更新紧跟行业发展,生产教学围绕项目展开,实现了教师、教材、教法“三教融合”,也破解了职业教育长期存在的教学与需求“两张皮”问题。

不只是学生成长在一线企业中、真实项目里,江苏许多职业学校就“生长”在产业园区中、产业链条上,让“人才地图”和“产业地图”同频绘制。放眼全省,13个设区市中有9个建有职教园区,60%以上的县级职教中心易地新建到产业园区,与产业园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成长;15个职教集团立项成为国家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

“常州根据城市产业和区域发展需求,构建起与区域产业体系匹配紧密、结构合理的职教布局,打造了智能化钣金制造等19个市级以上职教集团。”常州市教育局高职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职教园区内,校企双方按照“政府主导、产教融合、资源共享、协同育人”的理念,共同参与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互惠共赢,形成了紧密型共生关系。

“我们要继续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职业教育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江苏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说。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工匠精神行稳致远

本报记者张烁

拿到第一个月工资单,看着上面的“6300元”,武汉职业技术学院2020届毕业生冉钦按捺不住激动。“我从小最大的梦想就是走出大山,学到真本事!”来自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一个小山村的冉钦,如今已是国企专业技术人员。

“我校多措并举,让毕业生在‘好就业’基础上‘就好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长期稳定在96%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超过97%。”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校长李洪渠介绍。

来到职业院校的学生,普遍有“落榜”心态,怎么办?武汉职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建立起“学生关爱体系”,并通过“人人成才计划”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上进心。“我从小学到中学,总得不到别人的认可。现在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电信学院学生小王,已是班里的优等生,还加入校长牵头的学习型社团“爱学社”。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郭沙介绍,“人人成才计划”年均发布学生素质拓展活动1500余项,每年遴选学生群星100名、各类先进标兵50余人,年均获得省、国家级荣誉80余项,“人人实践、人人成长、人人成才”在校园里蔚然成风。

“职业院校的学生不仅要有过硬的技能,还要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样才能行稳致远。”李洪渠说。听“匠心中国”系列讲座、参加“匠心中国”故事大会、在“技能大师工作室”与高级技师面对面……是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心头之好。与中国航空发动机装配首席技师李志强、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技师魏红权开展同台装配、研磨机械后,机电专业的学生自发组织了“从大国工匠身上学什么”主题班会。

截至目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2021届毕业生已大部分实现就业。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通信技术专业2021届毕业生张森选择了到西部去,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学校培养我掌握了扎实的通信工程知识,在西部一定有用武之地!”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产业前沿企业需要

本报记者丁雅诵

“以前给大企业投简历,大多石沉大海,直到学校与华为联手,引入工程师认证。当我通过了华为路由交换技术资深工程师认证后,多家企业向我发出邀请。”毕业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徐剑波,目前从事认证培训工作。

徐剑波是深职院—华为培养信息通信技术技能人才“课证共生共长”模式的受益者。近年来,深职院聚焦区域发展、产业变革,努力求解校企深度协同育人这一课题。学校党委书记杨欣斌介绍,学校推动专业群“联姻”行业领军企业,通过共同建设特色产业学院、共同建设高水平专业、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等,合力探索适合国情的“双元育人模式”。

“其实很早之前,我们就要求每名学生都考一个跟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但不少毕业生反映,应聘时企业对他们的职业资格证看都不看。”2006年,深职院副校长马晓明时任学校通信工程系主任,他还记得,当时用于无线通信终端维修资格证书考试的一款手机,竟是企业两年前就已经停产的机型。“这也是深职院谋求转型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的毕业生,已无法满足产业对人才的深层次需求。”马晓明说。

于是,深职院开始筹划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将产业行业最新技术标准、岗位需求、发展趋势,作为人才培养的指南。以信息通信技术为例,按照华为认证标准,深职院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几乎将所有的专业课程都推翻重建,同时引入工业级实训环境,让学生们进入到真正的企业运行环境。

深职院与华为的合作是学校深耕产教融合的一个缩影。目前,学校联合多家企业,已建成特色产业学院12所。“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学校实施动态人才培养方案,一年一小改,三年一大改,确保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融入课程。”校长许建领表示,只有将人才培养的“锚”定在产业最前沿、定在企业最需要的地方,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

图片说明:

图①: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高铁乘务专业的学生在练习服务礼仪。

刘继东摄(人民视觉)

图②:安徽省淮南市职业教育中心的学生展示中餐热菜作品。

陈彬摄(人民视觉)

图③:四川宜宾三江新区国家级智能终端产业示范基地,职业院校学生比赛工业机器人装调与应用。

兰锋摄(人民视觉)

图④:安徽亳州中药科技学校实训基地,老师讲解静脉输液知识。

刘勤利摄(人民视觉)

图⑤:江西赣州第一职业学校校外实践基地实训车间,来自企业的指导教师为学生授课。

胡江涛摄(人民视觉)

版式设计:张芳曼

《 人民日报 》( 2021年07月25日 05 版)

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当前,我们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必须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此,迫切需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本报记者赴天津、山东、江苏、湖北、广东等地,采访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探索新举措。

——编者

天津职教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赛事落地工坊“出海”

本报记者朱虹靳博

氧气顶底复吹转炉炼钢项目、铜火法冶炼项目、冶金设备检修项目……前不久,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属冶炼与设备检修赛项在天津工业职业学院开赛,来自20个省份的60位参赛选手同台竞技。

作为赛项的同期活动,参赛选手和指导教师共聚天津工业职业学院软技能研究与实践中心,进行师生“混合式”软技能教学体验。“这次项目体验活动非常特殊,没想到课程形式可以这么多样!”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参赛指导教师吕翔说。“赛事是对职业教育水平、学生专业技能的综合检验,可以与教育教学互相促进,让成果落在实处。”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通信技术系教师叶婧雯感叹道。

据介绍,天津多年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承办国赛赛项数全国第一,探索“以赛促学、促教、促改、促建”的教学改革路径,形成了“大赛—职教改革示范区—人才培养”的模式。近年来,天津各类职业教育学校根据赛项内容新增和调整专业(点)113个,结合技术标准开发课程1542门、教材813种。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白海力介绍,作为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天津职业教育坚持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形成了有效的实践模式。其中,“鲁班工坊”就是天津市原创并率先主导推动实施的职业教育国际知名品牌,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助推器,承担着推广中国装备、传播中国技术、推行中国标准、展示中国成果的重要作用。

占地980平方米,建有电气电子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3个专业,配有7个实验、实训室,203台套价值600多万元的专业及教学辅助设备,开发10个双语教学资源库……这是由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和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在尼日利亚阿布贾大学建设的“鲁班工坊”。去年底的“云揭牌”仪式上,阿布贾大学校长表示,“鲁班工坊”将为尼日利亚教育、前沿技术和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目前,天津已经在泰国、英国、葡萄牙、南非等17个国家建成18个“鲁班工坊”,涉及自动化、新能源、机械等12类46个专业,向合作国家提供学历教育和技术技能培训,实现国际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下一步,天津职业教育将坚持天津改革发展特色,以职业教育产城教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对接产业高端转型升级,打造城市文化和人文交流品牌,为全国其他地区探索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与模式。”白海力说。

山东建立职教高考制度

高考“双轨制”成长“立交桥”

本报记者吴月

646分!6月底,查询到自己参加职教高考的成绩,山东省齐河县职业中专电工电子专业毕业生周吉发十分激动。“在今年4月的技能考试中,我获得了高分,5月的知识考试我发挥也不错,希望能进入理想的大学读书!”

今年从东营市垦利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毕业的巴世豪已被山东交通学院录取,对未来学习充满期待。他曾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二等奖,按照山东省的政策,在职教高考中免考专业知识和技能。

与周吉发、巴世豪一样,今年,山东省有17万名学生报名参加职教高考。山东省教育厅厅长邓云锋介绍,为解决技术技能人才学业成长路径不畅、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吸引更多青少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山东建立了“文化素质 职业技能”职教高考制度。职教高考重点面向中职学生,由省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录取。其中,职业技能测试采取实际操作形式。

“职教高考打破了职业教育向上不能贯通的‘天花板’,初步实现了中职、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贯通,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了进一步深造的机会,改变了职业教育局限在专科以下层次的局面,也适应了产业升级的迫切需要。”山东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处长王志刚说。

青岛电子学校毕业生高斌对此深有感触。“我不仅圆了自己的本科梦,还考上了研究生!”5年前,高斌通过职教高考被济宁学院的本科录取,前不久,他又收到一个好消息:在研究生考试中,被北京邮电大学录取!“进入大学后,我发现了自己的优势,就是已经在中职学过了很多专业课,这为我打下了坚实基础。非常感谢母校!”高斌说。

职业学校学生发展有了更大空间,随之而来的是职业教育吸引力明显增强,过去“职校只能招收低分生”的难题开始逐步得到破解。“职教高考让中职学校开始成为梧桐树,吸引越来越多学生报考。”青岛电子学校校长崔西展说,“中职学校一样是年轻人青春起航的地方!”

山东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山东省初步构建起职业教育、普通教育并行的高考“双轨道”,基本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人才成长“立交桥”基础框架,一定程度上为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拓宽了学业晋升、技术技能提升的渠道,为学生依照兴趣和禀赋进行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起成长阶梯。

江苏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本报记者姚雪青

进入三年级,不少人正忙于找工作,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窦思羽已手握3家公司的录用通知书,“我在学校就掌握了企业生产的全周期技术,还获得省级大赛二等奖”。

近年来,江苏职业教育积极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新机制,推进“引企入校”“办校进厂”等深度校企合作模式,吸引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全过程,每年“订单培养”规模占招生总量的20%左右。

“职业教育最忌脱离实际,人才培养要围绕市场教、跟着项目学。”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有关负责人王晓勇告诉记者,学校为教学量身打造生产线,设备更新紧跟行业发展,生产教学围绕项目展开,实现了教师、教材、教法“三教融合”,也破解了职业教育长期存在的教学与需求“两张皮”问题。

不只是学生成长在一线企业中、真实项目里,江苏许多职业学校就“生长”在产业园区中、产业链条上,让“人才地图”和“产业地图”同频绘制。放眼全省,13个设区市中有9个建有职教园区,60%以上的县级职教中心易地新建到产业园区,与产业园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成长;15个职教集团立项成为国家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

“常州根据城市产业和区域发展需求,构建起与区域产业体系匹配紧密、结构合理的职教布局,打造了智能化钣金制造等19个市级以上职教集团。”常州市教育局高职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职教园区内,校企双方按照“政府主导、产教融合、资源共享、协同育人”的理念,共同参与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互惠共赢,形成了紧密型共生关系。

“我们要继续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职业教育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江苏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说。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工匠精神行稳致远

本报记者张烁

拿到第一个月工资单,看着上面的“6300元”,武汉职业技术学院2020届毕业生冉钦按捺不住激动。“我从小最大的梦想就是走出大山,学到真本事!”来自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一个小山村的冉钦,如今已是国企专业技术人员。

“我校多措并举,让毕业生在‘好就业’基础上‘就好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长期稳定在96%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超过97%。”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校长李洪渠介绍。

来到职业院校的学生,普遍有“落榜”心态,怎么办?武汉职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建立起“学生关爱体系”,并通过“人人成才计划”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上进心。“我从小学到中学,总得不到别人的认可。现在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电信学院学生小王,已是班里的优等生,还加入校长牵头的学习型社团“爱学社”。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郭沙介绍,“人人成才计划”年均发布学生素质拓展活动1500余项,每年遴选学生群星100名、各类先进标兵50余人,年均获得省、国家级荣誉80余项,“人人实践、人人成长、人人成才”在校园里蔚然成风。

“职业院校的学生不仅要有过硬的技能,还要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样才能行稳致远。”李洪渠说。听“匠心中国”系列讲座、参加“匠心中国”故事大会、在“技能大师工作室”与高级技师面对面……是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心头之好。与中国航空发动机装配首席技师李志强、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技师魏红权开展同台装配、研磨机械后,机电专业的学生自发组织了“从大国工匠身上学什么”主题班会。

截至目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2021届毕业生已大部分实现就业。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通信技术专业2021届毕业生张森选择了到西部去,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学校培养我掌握了扎实的通信工程知识,在西部一定有用武之地!”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产业前沿企业需要

本报记者丁雅诵

“以前给大企业投简历,大多石沉大海,直到学校与华为联手,引入工程师认证。当我通过了华为路由交换技术资深工程师认证后,多家企业向我发出邀请。”毕业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徐剑波,目前从事认证培训工作。

徐剑波是深职院—华为培养信息通信技术技能人才“课证共生共长”模式的受益者。近年来,深职院聚焦区域发展、产业变革,努力求解校企深度协同育人这一课题。学校党委书记杨欣斌介绍,学校推动专业群“联姻”行业领军企业,通过共同建设特色产业学院、共同建设高水平专业、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等,合力探索适合国情的“双元育人模式”。

“其实很早之前,我们就要求每名学生都考一个跟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但不少毕业生反映,应聘时企业对他们的职业资格证看都不看。”2006年,深职院副校长马晓明时任学校通信工程系主任,他还记得,当时用于无线通信终端维修资格证书考试的一款手机,竟是企业两年前就已经停产的机型。“这也是深职院谋求转型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的毕业生,已无法满足产业对人才的深层次需求。”马晓明说。

于是,深职院开始筹划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将产业行业最新技术标准、岗位需求、发展趋势,作为人才培养的指南。以信息通信技术为例,按照华为认证标准,深职院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几乎将所有的专业课程都推翻重建,同时引入工业级实训环境,让学生们进入到真正的企业运行环境。

深职院与华为的合作是学校深耕产教融合的一个缩影。目前,学校联合多家企业,已建成特色产业学院12所。“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学校实施动态人才培养方案,一年一小改,三年一大改,确保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融入课程。”校长许建领表示,只有将人才培养的“锚”定在产业最前沿、定在企业最需要的地方,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

图片说明:

图①: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高铁乘务专业的学生在练习服务礼仪。

刘继东摄(人民视觉)

图②:安徽省淮南市职业教育中心的学生展示中餐热菜作品。

陈彬摄(人民视觉)

图③:四川宜宾三江新区国家级智能终端产业示范基地,职业院校学生比赛工业机器人装调与应用。

兰锋摄(人民视觉)

图④:安徽亳州中药科技学校实训基地,老师讲解静脉输液知识。

刘勤利摄(人民视觉)

图⑤:江西赣州第一职业学校校外实践基地实训车间,来自企业的指导教师为学生授课。

胡江涛摄(人民视觉)

版式设计:张芳曼

《 人民日报 》( 2021年07月25日 05 版)

瞄准工业发展新方向 打造低碳循环经济体 新型产业链成为新绛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来源:运城新闻网

本报讯 隆冬季节,山西高义钢铁有限公司1×1680m3炼铁高炉产能置换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该项目是对高义钢铁最早建设投运的2×630m3高炉进行减量置换,总投资12.6亿元。置换后的新高炉全部采用先进生产工艺,不仅可以将原先的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排放量降低50%,投产达效后还将形成年产烧结矿356万吨、铁水144万吨和处理钢渣45万吨的生产规模。项目2019年8月开工以来,高义钢铁已将原来18个月的工期减少到13个月,现在项目土建已全部结束,80%设备进入安装调试阶段。

近年来,新绛县瞄准工业发展新方向,强势补链、延链,加快打造低碳循环经济体,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2020年以来,该县鼓励支持高义钢铁、至信宝能等一批排头兵企业迈出转型发展的关键一步。新绛经济技术开发区围绕煤焦铁上下游延链、补链、强链,实施传统产业技改转型升级项目24个,重点谋划建设电商产业园、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健康医疗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4个“园中园”项目。

截至目前,新绛县共谋划项目427个,储备项目112个,实施项目67个,总投资127亿元。从汾河城区段综合治理PPP项目加快建设,到12个技改项目顺利推进,再到省级设施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精心打造,一系列重点项目快速推进,开启了推动新绛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航程。

新绛县工信局局长张芮说:“我们大力发展钢铁、焦化、绿色建材、煤化工等绿色传统产业、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从焦煤企业到钢铁制造、从水泥熟料到水泥制品、从化工初级产品到精细化工,我们全力以赴打造低碳循环经济体,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卫世新 靳博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