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林小北的屋子,点击右上方“关注”,持续为你分享【自我提升】+【成长干货】+【自媒体写作】内容。
写在前面:拎得清有多重要?
它有一个反义词,叫拎不清。
拎不清常常有这几个特征:①遇事没有自己的主见②过分干涉别人的生活③对家人冷漠,对外人热络④感情里恋爱脑⑤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⑥平平无奇却自高自大⑦做事情不懂轻重缓急。
拎不清的人,做人做事没有条理,弄不清楚时势,而拎得清的人,明白自己是谁,想要的是什么,也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总是能弄得清楚时势。
二十几岁的年纪,越来越想做一个拎得清的人,无论颜值如何、才华高低,拎得清的人总能把生活过得游刃有余、自由洒脱,这也是我一直所向往的生活。
想要做一个拎得清的人,建议从这8个方面开始:
1.拎得清自己的角色找准自己的角色位置很重要,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但我们同样一生也在扮演着多种角色,只有把角色做好了才能让生活幸福许多。
★在不同的场合里,面对不同身份的人,我们要明白自己应该说什么样的话,明自自己应该做什么样的事。
★要永远记得自己的主次角色,拎得清主次,才能摸得透位置,做好自己生命的主角,拎清自己生命路过的次角,别人的生活也是如此。
2.拎得清身边的关系很多时候的不快乐,大多数都来自于身边的人,只有拎得清与身边人的关系,才不会费时间消耗自己。
★对待家人尝试理解,无论原生家庭如何,给童年和性格造成了多大的影响,长大以后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去改变自己和影响他们。
★对待朋友保持界限,即使关系再亲密,也不做越界的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不指手画脚朋友的人生,同时坦然面对朋友的离开。
★对待同事礼貌来往,该帮忙的时候帮忙,该拒绝的时候礼貌拒绝,不因目光给同事太高的期待,职场中要先做好自己本分的事情。
3.拎得清自己的感情西塞罗:“青年对于爱情要提得起,要放得下,才是一个智者。”
爱情里感性和理性都要兼备,不恋爱脑把爱情当成生活的全部,珍惜每一段来之不易的感情。
★如果对方要离开,不死缠烂打潇洒转身,拎清自己去遇见更值得的人。
★可以把爱情当依靠,但不能把爱情当依附,比起一段感情,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前途,无论现在的感情再好,当遇到有关前途的问题都不要为了对方放弃。
4.拎得清自己的情绪正确拎得清自己的情绪,是一个成年人必须具备的,谁都有情绪不好的时候,不管是自己还是他人,不要让自己一直处于负面的情绪中。
★情绪上头时,学会让自己冷静下来,先解决应该要解决的问题,再去寻找发泄的方式,实在控制不住情绪,就先发泄出来,但事后该处理的问题依然要解决。
★情绪不对时,更重要的是不要让身边无辜的人受伤,冰冷的语言和行为,亲近的人会懂得理解和包容你,但并不代表就应该要受你的脾气。
5.拎得清他人的评价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不同人的不同评价,有的人就是喜欢你,会友好的对你提出建议,有的人就是讨厌你,会恶意的对你挑剔诋毁。
★拥有一套评价过滤系统,筛选出有价值和无价值的评价,只接受有用的,不内耗没有用的,让自己在拎得清评价的过程中,不断学着包容和接纳。
★不要过分在意别人口中的评价,评价不等于就是事实,别人永远不比你自己更了解自己,太在乎评价只会让自己活得很累,只管做好自己,剩下的交给时间。
6.拎得清自己的欲望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明白自己应该要付出哪些努力,明白自己的欲望需要延迟满足才会获得,明白欲望本身是会膨胀,需要时刻保持清醒。
★正视自己的欲望不容易,需要先花时间去找到自己的欲望,需要用心思考欲望在不在自己的承受范围内,需要耐心等待欲望的结果。
★要想实现自己的欲望,就要有不怕试错的时间成本和勇气,拎清自己的欲望后,就放手去做,无法重来的一生,尽量不让自己后悔。
7.拎得清自己的实力成长的过程中,不要高估自己的实力,也不要低估自己的实力,拎得清自己实际的力量,不盲目自信、或是自卑软弱,才能走得更快更远。
★提升自己的实力,把自己像一家公司一样经营,专注于80%的能力、人脉、资源,剩下20%的运气交给时间。
★关于人脉和资源,认识的人多不等于就是人脉,想要的资源也需要用同样的价值去交换,只有自身强大起来,不怕时间晚,该来的总会来。
8.拎得清什么重要/不重要明白什么是对自己最重要的,并付出相应的时间和精力去做事,在这个过程中努力付出不等于收获,但长期深耕正确的事一定会有复利。
★不执着过去发生的事,也不计划未来太远的事,专注于每天做好应该要做的事,每隔一段时间回头看看,有没有偏离原本预期的目标。
★重要的人一定是高能量的,重要的事一定是能让自己变好的,要及时把握重要的人,及时抓紧可遇不可求的机会。
以上是小北整理的<从这8个方面开始,做一个拎得清的人>,看完觉得对你有用,希望你能花0.01秒点个赞鸭~谢谢你~
往期干货内容:1.做个不合群的人,人生到底有多爽
2.24岁才知道,直面野心的人生真的很爽
3. 做一个“不好惹”的人,人生到底有多爽?
作者介绍:林小北,98年自由写作者,一枚普通且热爱生活的巨蟹座女孩。长期分享【自我提升+成长干货+自媒体写作】。目标有了,剩下的就是每天努力鸭~
“喂,你是什么垃圾?”
据说这是来自上海人民的灵魂拷问。
新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已于7月1日全面实施,要求上海市民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
如果现在你身处上海,做到“不随地丢垃圾”已经不够了,还得把垃圾分门别类地进行投放。
来看看具体要求:
是不是已经晕了?
网络上的段子手也没闲着,发明出一新词儿:拎得清。
这原来是江浙一带的方言,形容一个人脑子灵光、做事有分寸。但现在被网友用来调侃“手里拎着垃圾能分清的上海人”。
如果上海人(包括在上海的外地游客)对垃圾“拎不清”,政府执法部门将开出罚单:个人混投垃圾,最高可罚200元;单位混装混运,最高则可罚5万元。就问你方不方?
来,赶紧学一波英语压压惊。
垃圾分类主要包括:
记住这四类垃圾的英文说法:
Hazardous Waste
有害垃圾
Recyclable Waste
可回收垃圾
Household Food Waste
湿垃圾(厨余垃圾)
Residual Waste
干垃圾
这里你肯定注意到一个问题,垃圾不是garbage吗,怎么官方用的是waste?
下面就简单说说garbage和waste的区别。
首先,garbage和rubbish意思是一样的。在北美(美国、加拿大),人们习惯用garbage,而英国人习惯用rubbish表示垃圾。
根据牛津词典的释义,garbage主要指类似food、paper这样的有机废料,包括厨房的剩菜剩饭等。
再看看waste:
Waste指人们“不再需要、并丢弃的materials”,materials(材料)一词的范畴就比较广了,可以指任何被丢弃的东西。
上海市推行的“垃圾分类条例”,涉及一切被丢弃的东西,所以用waste更为合适。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值得跟大家探讨。
有人一想到“垃圾分类”,就会想到classification或者sorting(分类)。
但waste classification或sorting(一般都用waste sorting),是指把垃圾按照element(元素)进行分类,比如分成纸张、玻璃、塑料、纺织品、木制品、皮革橡胶、废旧金属……
而上海市推行的垃圾分类没有那么细,只是对垃圾进行“干湿分类”,并没有要求市民把垃圾根据其质地进行分类,所以笔者建议翻译为waste segregation(垃圾分离)更为准确,欢迎大家探讨。
维基百科把waste segregation定义为dividing waste into dry and wet(把垃圾干湿分类)。
其实,实施垃圾分类回收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制造垃圾是人类最擅长的事儿之一,每天都有大量的餐巾纸、塑料袋、快递盒被丢弃,并在自然界中积累,我们必须找到一个和垃圾和平共处的办法,而垃圾分类无疑是提高垃圾处理效率的必由之路。
本文已获授权,如需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来源:微信公众号“侃英语” 编辑:yaning)
来源:微信公众号“侃英语”
文 / 木星
电视剧《开封府传奇》里,有一段关于“公平”的辩论。
江湖侠客展昭为了帮助灾民,打劫了城里的富户,被包拯抓进县衙,于是有了下面的对话。
展昭:“我们这些人劫富济贫,除暴安良,都是为了公平。”
包拯:“安分守己,勤勤恳恳、省吃俭用攒下家业的大户人家,被你们劫了富济了贫,对他们来说公平吗?如果公平,那天下就不该有勤劳节俭,人人都该过苦日子,本官为了放灾民一条活路,放他们进城,但他们抢店劫舍,这是暴民,你们江湖这个时候该除那个暴,该安哪个良?”
展昭语塞。
世人的同理心,常被当下生活状态的好坏所支配。
做人做事,须得认清真相而非纠缠表相,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从根源上了解问题,解决问题。
这才是真正的公平与善良。
随着阅历的增加,最佩服一种人:不固执,不急躁,凡事自有判断力。
真正的强者,从来都不畏浮云遮望眼。
01不困于固有认知
有一则寓言故事:
一头驴追着一根胡萝卜奋力向前走,但是怎么也吃不到。
原来,驴主人骑在驴背上用线控制胡萝卜,以驱使驴推磨。
驴循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固有认知,自顾走着,忘了抬头看一看是何缘故,所以只能做个糊涂虫。
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糊涂虫。
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准则,忽视现实情况,为难了别人,也为难了自己。
《宋史·赵普列传》里讲:“事不凝滞,理贵变通。”
懂得随时随事变通,更新看问题的角度和能力,是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里, 主角伊桑非常淘气,逃学、打架、捉弄巷子里的狗,成绩倒数,是个十足的问题儿童。
伊桑的父母经常为他的捣蛋行为头疼不已,最后只得将伊桑送进寄宿学校。
寄宿学校的代课老师尼克,发现伊桑的作业里,文字和字母的拼写顺序反了,相似的单词拼写错误,再结合伊桑平日里的表现,判断伊桑患有“阅读障碍症”。
对症下药,尼克老师在课堂上用镜子反射原理辅助伊桑认字,鼓励伊桑动手做实验,发掘伊桑的绘画天赋。
最终伊桑在尼克老师的引导下,由问题儿童变成了天才画家,和家人重修旧好。
其实,伊桑的父母很爱伊桑,只是他们以自己生活认知来判断伊桑的行为,导致关爱错位,对伊桑而言是痛苦的负担。
幸运的是,有尼克这样的老师从细节中发现问题根源,对症下药,才让伊桑的生活充满阳光。
《盐铁论》有言:“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很喜欢知乎上的一句话:“下围棋的人,每一步有每一步的走法,乃至最终决定胜负的形式都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
人生亦如此,每一步有每一步的天地乾坤。
02凡事不轻易下结论
《论衡》里讲:“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
凡是结论,皆要有所依据,妄下论断,往往激起不必要的矛盾。
聪明人,从来都不以眼前所见随意论是非、定结论。
几年前,我老家修建高速公路,有几位修路工人租住在我老家的房子。
一次回家,撞见两人正在争辩饮食卫生问题。
大意是,焊工李师傅去路口餐厅吃饭时,看见老板把客人没吃完的菜端进厨房,疑心老板把剩菜加工重新端出来卖,心里膈应,所以和领导申请换一家合作餐厅。
领导薛工劝他说:“你没在后厨亲眼看到,不能就这样给别人下结论,我会去店里调查清楚,你先不许张扬出去。”
薛工到店里问及此事,老板赶紧解释:“剩菜倒掉可惜,就拿回后厨打包带给租住在我家的那些工人吃了,他们伙食条件不好,我没有收钱,一时好心,没想到带来一场误会。”
薛工离开餐厅,又托人向住在餐饮店老板家的工人求证此事不假。
回去后,薛工说:“这家店卫生没有问题,以后我们和这家餐厅常年合作。”
对于薛工的信任,店老板也感动不已,更加用心的准备工人们的饭菜。
《远大前程》里说:“凡事不能只看表面,要有凭有据才能作准。为人处世,这是一条金科玉律。”
表面易见,真相难求,凡事下结论前,一定要多思、多想、多求证。
如此,才能抓住真相,减少人与人的误会,把自己置于可靠的位置。
03“判断力”是一个人了不起的才华
作家林清玄,曾邀请在百货公司工作的朋友吃番薯稀饭。
朋友断然拒绝:“从小就是吃番薯稀饭长大的,十八岁那一年我坐火车离开彰化家乡,在北上的火车上我对天发誓:这一辈子我宁可饿死,也不会再吃番薯稀饭了。”
就这样,这位朋友二十多年没有吃过一口番薯。
对此,林先生表示:“在贫困岁月里抚养我们长大的番薯是无罪的啊。”
童年时期的贫困乃是物资匮乏所致,不是番薯所致,只因番薯是日日可吃到的东西,而被当作贫困的象征,确实有些委屈。
然而,很多人又何尝不是如此,遇事不深思,凭感觉划分是非对错。
作家王小波说:“认真地思索,真诚地明辩是非,有这种态度,大概就算善良吧。”
判断力反映的是一个人的能力、品德、和价值观。
认真的人,能客观辨别原委,正确处理问题,赢得尊重;反之,判断错位,只会把事情越弄越糟。
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大连老人未出示健康码乘地铁被拒”事件,就隐藏着许多无判断能力的人。
地铁员工大声的要求老人出示健康码,却判断不出老人不是不愿意出示健康码,而是根本不知道健康码为何物。
当这段争论的视频刚出现在网上的时候,不明事理的网友,又为老人附加“豪横老人”的恶意标签,却不愿意深想一层,那一代人不擅使用智能手机。
若不是大连地铁集团清醒的认知该事件的本质,向社会公示细节原委,老人或许还要遭受网络暴力,声名不保。
凡事要认真观察,客观判断,不可一刀切,也不可人云亦云。
要知道,明辨是非对错的能力,才是运筹人生的资本。
04唐代高僧怀海禅师所撰《敕修清观》里:“木鱼,相传云,鱼昼夜常醒,刻木像形击之,所以警昏情也。”
寺里的木鱼昼夜常醒,用以警示僧众昼夜不忘修行。
俗世中的人,又何尝不需要昼夜清醒来修炼自己与世界相处的能力。
岁月消长,我们终会知道不以固有眼光看事是成熟,凡事不轻易下结论是宽仁,保持客观判断能力是智慧。
责任编辑x圆滚滚 值班编辑x拧发条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