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身上的骨头,很少有人谈起,但是在相学之中,人身上的骨头也暗含一个人的各种运势,今天就跟小编一起,看看身上有哪5根骨头的人天生富贵,能够出将入相、财权两旺。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1、身上有“后枕骨”
在传统的文化之中,我们常常听说这样一个词语叫做“天生反骨”,但是如果这个“反骨”长在后脑勺就是富贵之贵,也就是俗话说的:“头无异骨,难成贵相。”所谓后枕骨就是后脑勺显露的骨头,有这种骨相的人天生不拘于形式,有自己想法,比付诸于行动,因此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必成富贵之人。
2、身上有“将军骨”
所谓将军贵,在相学之中就是眼角的上方到耳朵的上方露出的骨头,位于一个人的天仓所在的地方。如果这个地方的骨头隆起,并且十分的坚硬,就是将军骨。有这这种骨相的人,有勇有谋,一身是胆,从军的话定时将军之才。如果自己的创业的话,这种骨相的人身边能够聚集一大批人,抓住时机的话能够创立一番伟业。
3、身上有“驿马骨”
所谓驿马骨就是指颧骨(眼眶下方的骨头)到耳朵前面的骨头,如果这地方的骨头圆润丰隆,那么就是大富大贵之相。有这种骨头的人,各种运势非常好,尤其是事业运势非常出色。如果从政,能够位极人臣,受人敬仰,如果从商,能够家财万贯,真正的权财两旺之人,富贵无比。
4、身上有“伏羲骨”
在相学之中,所谓伏羲骨就是鼻子的根部到脑袋顶部的骨头,如果这个地方的骨头隆起,看着十分的丰满,就是大吉之相。这种骨相的人天生带着使命而来,能够有一番大作为,从政科可成为一方诸侯,从商亦可呼风唤雨。
5、身上有“天成骨”
在相学之中,人的前额骨,也就是俗称的脑门,就是天成骨。如果一个人的脑门比较大但是不显得十分突兀,这种骨相大吉之相。有这种骨相的人,能够名利双收,既能获得显赫的名声,又能赚的万贯家财,同时还能旺自己的父母。
各位读者,你身上是否有这5种富贵之骨,欢迎留言与我互动。
或许,你在几个月之前读到过这么一条科学新闻:手机看多了,头上会长角!
已经低头玩了两个小时手机的你,可能会在诧异之余点进这条新闻。一张研究者的X光片跃然眼前,头骨后面千真万确地多了一块骨头,就像是角一般凸出。国内报道的时候,还会将它与“脑后有反骨”联系起来,颇有点“科学证明了俗语”的味道。你看完之后,若有所思,又摸了摸自己的后脑勺。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件事儿的来龙去脉。
(剧透:别担心了,你不会长角的。)
图 | Scientific Report
文|李子李子短信
“注意啦!注意啦!看手机看多了,脑袋后面可能会长角!”
这个研究来自澳大利亚阳光海岸大学的一个医生,David Shahar。他在过去20年从医的经历中,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在后脑勺窝里、颈子上面的地方,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凸起。这玩意儿,学名为“枕外隆凸”(external occipital protuberance)。他发现了这个现象之后,和同事一起“看了各个年龄的1千2百多张X光片”,发现在18-30岁的人种,这块小骨头出现的频率“异常高”。最大的一个枕外隆突案例,“角”甚至凸出来了接近3厘米。
Shahar 医生将这个现象归结于年轻人使用手机和其它电子产品的习惯。他认为,长期的“坏姿势”(Poor posture)让骨头被迫增生,去平衡颈部肌肉和韧带受到的压力。一个成年人头部的重量大约为4.5千克,我们的颈部的确每天都受着不小的压力,因为这个习惯而影响到骨头的发育,似乎也是十分说得通的事情。
并且,电子产品让我们身体失调也不是一次两次了——用久了鼠标害的筋膜炎就是一例。
David Shahar,他自己自称 Dr. Posture | researchgate
这个研究一开始发在了《自然》(Nature)旗下的《科学报道》(Scientifc Report)上,此刊虽算不上顶刊,发文数量巨大时有“灌水”,但也算是知名期刊了。这个事情,也被许多国内外知名媒体报道过,包括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等大媒体;BBC 甚至以这个研究为引子,写了一篇深度报道,讲了人类的习惯与人体构造的相互影响,读了之后也是大长见识。“我们的骨头的可塑性十分强,”BBC 在那篇文章里写道,“虽然我们每个人的骨头架子都由我们的 DNA 所决定,然而它们却也为每个人量身定制,以适应每个人生活中独特的压力。”相关的研究,甚至催生了一个新的学科,叫骨骼档案学(osteobiography)。
至于各类小报,中外估计都一个样,为了这个有点奇怪的研究结果而手舞足蹈。澳大利亚新闻网(news.au)最先开始用“长角”(horn)一词。而类似于太阳报(The Sun)这样的英国小报则是一贯大惊小怪的调调——“妈呀手机!(HELL PHONE)研究者发现数十个千禧一代因为看多了手机,头上长角啦!“
图 | The Sun
然而,这个研究本身却有不少蹊跷的地方。首先,这些X光片都来自 Shahar 医生自己的脊柱按摩诊所,也就是说,来这儿看病的人,多多少少都有点毛病——样本一开始就有偏差了。
然后,判定长出枕骨隆突(原 paper 根本没说“长角”,毕竟动物的角和骨骼的成分根本不同)的标准在10mm,只要超过这个值,就在数据中算作是阳性,而不一定真的长“出来”了那个东西,文中配图里的案例其实非常极端。研究者把这些X光片按年龄和性别分了组,发现年轻人当中长出枕骨隆突的人要多一点点:35%的30岁以下的年轻男性有这个隆突,而在30-50岁的观察者中,此比例不到15%。
在论文的讨论环节,作者“推测”,年轻人长出这个东西,“可能与手机使用有关”。然而,这个纯观察归纳的研究论文,并没有调查每个人使用了多长时间手机,或者平时生活习惯如何,家庭病史如何等等,所有的变量就只是年龄、性别、长没长“角”,而且还对“长角”一事的判定十分模糊。
另外,给X光片进行测量的人也没有双盲。换句话说,如果他心里对结果早有预期,那么手抖给年轻的X光片测长一点的情况就会变多。
由此可见,这个研究本身就问题重重。
图 | lucidchart
而当新闻突然开始铺天盖地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对这个看起来有点怪异的研究发出了疑问。除了质疑这篇文章本身的因果链条不足和推测过于武断之外,也有人从专业角度出来拍砖。
威斯康辛大学考古人类学教授 John Hawks 写了一篇文章,质疑了这个研究本身的充分性和必要性。枕骨隆突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而且在男性中的发生率比女性更多;在考古人类学中,判定一个骨骼的性别,枕骨隆突也在考虑的因素之中。的确,在 Shahar “长角”文章的综述中,说男性长枕骨隆突的几率是女性的5倍多;但他们自己的数据中,年轻女性的“长角”样本却大于男性,若不是样本有问题,那也是前后矛盾了。
而且,Hawks 表示,不少考古人类学研究也分析了相关的骨成型案例。关系到颈和背的运动其实非常多,不仅仅只有持续低头看手机这一项;而与枕外隆突相关的运动特征,还有大量的点头、仰头、转头等,比如从事编织的群体,或者大量使用前身负重的群体等等(比如把娃挂在前面)。看手机有可能吗?或许有——但是,没有实锤。
显然,Shahar 的研究,并没有把实锤拿出来。
图 | pixabay
而更让人觉得蹊跷的,是 Shahar 的背景。虽然他在论文中并未声称本研究有任何利益关联(即利益冲突,Conflict of Interest,COI),但是,在石英杂志(Quartz)的调查中,他们发现 Shahar 除了行医以外,还有一个副业,那就是卖枕头。
他自创了一个叫 Dr. Posture(姿势博士)的品牌,在卖一种胸枕的同时,号称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训练,外加把背部垫在这种枕头上睡觉,就能矫正脖子前倾的坏姿势。在商品网页上,他不厌其烦地强调着“姿势”的重要性,和他在论文里面的调子颇有几分相似。
顺便说,这枕头也不便宜,要195刀。
这对于学术研究来说,是非常巨大的利益关联了。在这个问题曝光之后,华盛顿邮报迅速修改了他们的报道,在后面附上了相关信息,且调整了报道的话术。而 Shahar 接受了许多媒体的采访,声称这项研究即使有一些限制,总体还是有意义的。他会对论文做出“微小的修改”(Minor Correction),但大致结论并不会改变(Stand by his research)。
不过看客们至此也就基本明白怎么回事儿了。
图 | pixabay
整件事在最近划上了句号。Scientifc Report 在经过了几个月的调查之后,要求作者撤回并对这篇文章进行修改后才可发表。而修改后的文章,也将确定性的语句删掉、改成了推断性的语句,并陈述了样本的偏差问题。文章最后也加上了相关的 COI 信息。
不过,这篇文章依然非常嘴硬地表示,坏姿势和手持电子产品使用的问题需要得到重视,毕竟在他们的观察中,年轻人的确是肩背和脊柱相关问题的高发人群。
只是,可能看过这个报道的大部分吃瓜群众,可能除了记住“手机+长角”之外,根本就不会看到撤回修改这回事儿。大部分媒体把水泼出去之后,也懒得回来再修改。所以,你现在一搜“手机+长角”(cellphone horn),跳出来的大部分报道依旧还是原版。就连BBC那篇长报道也字句没动,只在最后添了一行字:“长角”相关研究有问题,详情请见另外一篇报道,blabla。
这篇文章是科学研究吗?当然是,而且也没有明显的不规范(除了 COI 那个部分以外),最后也没有完全撤稿、演变成学术丑闻。热衷于搞大新闻的媒体,可能会把小保方晴子、韩春雨这样的“问题研究”扒个底掉,但对于这个小风波,可能最多也是撇撇嘴就过去了。
图 | pixabay
但这篇文章是高质量的科学研究吗?当然不是。稍微内行一点的人,都能用肉眼看出来问题。但问题就在于,从媒体到一般读者,对“科学研究”的层次和纠错机制缺乏认知;媒体报道只要讲了“科学研究证明”,就仿佛是白底黑字的宣言一般。
然而,就算是科学研究,也有小样本的探究型研究,定性的描述型研究,综述型研究,大样本调查,元分析,等等不同类型的研究,各种研究对于结论的确凿性天差地别。当今的科学研究专业性极高,许多领域都是小碎步前进,有的时候发个 paper 可能也只是抛个砖,实验需要同行重复、结论需要后人进一步验证甚至推翻……这些复杂的层次,媒体和读者没有兴趣也没有精力去追究。
而在科学共同体的工作机制下,也难免出现漏网之鱼。毕竟,看得不严的审稿人是人,想要多灌点水早点毕业的苦逼 PhD 学生是人,看领域大佬脸色说话的期刊编辑也是人。这并不是一个严密运转的机器,而是一个充满了权力博弈、不可测因素和人情世故的网络。再加上总想搞个大新闻的新闻官,想赚点击的媒体,或者是拿了钱的利益团体和社会运动组织等等,最后的产品,并不如人们想象一般纯净无暇。
这一切最后呈现出的面貌,就是各说各话。新闻媒体里充斥的大量研究结果,特别是与营养学、心理学相关的研究,都存在着样本量不足、可重复性差的特征。而如果一篇报道并不对原理和背景加以阐述,仅仅陈述单个研究的结果,即使没有“误读”或者“标题党”,也会让人冒问号——今天吃鸡蛋有害,明天吃鸡蛋有益,我到底该听谁的?
或者换句话说,无法呈现科学研究的机理和面貌,不去“打开黑盒子”的报道,根本就不是“科学”的——科学从来不是一个只陈述结果的东西,而是不断批判进展的过程。
图 | pixabay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最近发表的一篇评论便深入探讨了这个问题:如何将科学研究“可靠性”的“信号”充足地呈现出来(Signal Trustworthiness),不仅给同行看,也方便媒体和政策制定者。其中包括强调证据的价值(样本数量、质量,如何使用),提升报道透明度,强调自我纠错和重复性问题,注意偏差,以及保持批评文化(a culture of critique)等。来自宾大传播系的凯瑟琳·杰米森(Kathleen Jamieson)呼吁,在研究进行和发表的时候就建立一个展示可靠性信号的机制,而不是一味要求媒体和公众拿着放大镜去艰深的 paper 里找。
那么有了这么多东西,人们还爱看吗?其实,公众也不会满足只有一个结论的科学。宾大传播学院2019年一项调查显示,有68%的受访者都表示,希望看到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数据,而63%希望研究者公布利益联系。
或许,这个“长角”的闹剧对大家而言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事儿,人人都知道做低头族的健康隐患。但以后,若有更多的人给我们打开高冷科学的“黑盒子”,大众对于科学本身的认知,也会有所改观吧。
作为一个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者,我的工作之一,就是去打开这个“黑盒子”。
最近读的一本书,叫「Damned Lie and Statistics」(该死的谎言与数据),这是一本经典的“打开黑盒子”的书——研究中的数据,与媒体解读的数据之间,究竟有哪些差异?这与调查数据的产生、“如何产生”以及“为何产生”有着重要的联系。如果你不想被统计局忽悠,我强烈推荐你阅读这本书。(可惜还暂时没有中文版。)
希望大家都可以做个明眼人——当然,我更希望的是,在这个社会。即使并不是明眼人,也不会总掉坑里。
参考来源
[1] Retraction Watch, Text neck’ — aka ‘horns’ — paper earns corrections. /d/file/gt/2023-09/ca2efm0ifyh
[2] \"Signaling the trustworthiness of science,\" by Kathleen Hall Jamieson, Marcia McNutt, Veronique Kiermer, and Richard Sever, PNAS 09/23/2019.
[3] John Hawks, Are Millennials Really Growing Horns From Using Their Phones? https://elementaldium/are-millennials-really-growing-horns-from-using-their-phones-2b7bd6162938
[4] Katherine Ellen Foley, The researcher behind the smartphone “horns” study sells posture pillows. https://qz/1649011/researcher-behind-smartphone-horns-study-sells-posture-pillows/
文中提到的新闻:
http://www.bbc/future/story/20190610-how-modern-life-is-transforming-the-human-skeleton
https://wwwinsider/horns-from-cell-phones-study-flaws-2019-6
https://www.thesun.uk/news/9341200/millennials-horns-skulls-smartphones/
https://www.washingtonpost/nation/2019/06/20/horns-are-growing-young-peoples-skulls-phone-use-is-blame-research-suggests/
「李子的人间博物馆」
关注科学、技术、社会与人
佐治亚理工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 PhD 在读
果壳特邀主笔
微信 museumofus
微博@李子李子短信
图 | knowyourmeme
魏延,字文长,三国时期蜀汉阵营中地位仅次于关羽、张飞、马超和黄忠的武将,刘备攻下汉中之后,被刘备委以重任,坐镇汉中。
魏延是蜀汉后期的支柱,他坐镇汉中十年,抵御了曹魏无数次进攻,始终不曾让曹魏大军踏入汉中一步。
魏延除了治军之外,作战也十分英勇,可以说在五虎上将全部离世之后,魏延便是蜀汉最强的战将。
而关于魏延,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魏延提出的子午谷之谋了。
子午谷之谋指的是魏延领五千兵马走子午谷,突袭长安,配合诸葛亮祁山的兵马,一举夺下魏国的雍凉二州。
在历史上,诸葛亮否决了魏延的子午谷之谋,因为诸葛亮不愿意冒险,诸葛亮认为唯有稳扎稳打,先占据凉州之后,与凉州的羌氐结盟,才能对付得了魏国,至于魏延提出的子午谷之谋,就算成功抵达长安,也不一定能够攻下长安,一旦曹魏驻扎在洛阳的兵马赶到,魏延便会腹背受敌,难以逃脱,所以才会否决了魏延的提议。
那么,子午谷之谋,究竟有没有成功的机会呢?答案是有,虽然子午谷崎岖难行,但蜀汉兵马本就擅长山地作战,这一点,难不倒魏延,而当时曹魏在长安的兵马并不多,曹魏的兵马主要集结在凉州,试图将诸葛亮的兵马堵在汉中,只要魏延能够成功抵达长安,至少有一半的机会能够夺下长安,当时曹魏内部并不稳定,一旦得知长安丢失,徐扬必乱,到时候,曹魏都未必能够集结兵马去收复长安。
可惜的是,诸葛亮当时初掌大权,不愿意冒险,而是选择相对稳妥的走祁山道入凉州。
事实证明,诸葛亮六出祁山,全部无功而返,空耗钱粮兵马,继承诸葛亮遗志的姜维,终其一生,也没能再夺得魏国一寸土地,反而因为姜维更改了魏延的汉中战略,最终导致了蜀汉的覆灭。
可以说,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虽然冒险,但打仗哪有不冒险的,只要有三成几率,便值得一试,打仗,想要以正胜,除非你的实力远远强于对手,可很明显,当时蜀汉的实力是要弱于曹魏的,想要打败魏国,也只能选择用奇谋,可怜魏延一代名将,最后却屈死在丞相府一个家奴手中,更是被灭三族,虽然最后刘禅替魏延平反,可当时魏延子嗣已经全部死于杨仪之手,平反又有何用。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2319-英联邦前途未卜
作者:小米桶
校稿:朝乾 / 编辑:蛾
在凄冷的雨夜,一代女主撒手人寰,而她拼尽全力所维护的古老帝国,因柱石的坍塌也再次面对风雨飘摇。革命之云翻涌着,民众高呼着“结束帝制、走向共和”的口号,欲将一个延续千年的王朝推进历史。
“去特么的帝国主义,废除君主制!”
(图:thenationalot)▼
这一幕,可曾有些相识。我们总说历史和现今都有惊人的相似。慈禧死后,大清三年后亡。那么英女王死后,英联邦又将何去何从?
如今的英联邦内部,大有风雨欲来之势
(英联邦国家,横屏)▼
三王之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从去世到下葬,总共经过了十几天的时间。这段时间内,她的棺椁还大费周章,花费数天时间才运回伦敦,又停灵4天才下葬。期间的媒体直播,都是英国名嘴们一边盯着棺椁,一边闲聊她的生前。
问汝平生功业,维持国体算一桩(图:Flickr)▼
伊丽莎白二世确实是一位百年不遇的长寿君主,她能稳定发挥70年,也确实帮助英国社会度过许多动荡。让世人几乎忘记,过去的君王若不尽责任,也有会被炒鱿鱼的时候。上一个灰溜溜卸任的国王,正是伊丽莎白二世的大伯父——爱德华八世。
奈何,这爱德华八世是一个情种(图:wiki)▼
1936年1月20日,英王乔治五世驾崩,长子爱德华八世即位。那时的英国,刚刚度过最鼎盛的时代,开始快速衰落。
民众本来期待新上任的爱德华八世能够重振国力,没想到的是,爱德华八世即位后就和美国名流辛普森夫人爱的轰轰烈烈,爱美人不爱江山,引发了英国社会的反感和政坛的危机,最后只得黯然结束了326天的统治,于1936年12月10日退位。
若为爱情故,王位便可抛(图:wiki)▼
鉴于爱德华八世没有子嗣,其弟乔治六世12月11日登基,伊丽莎白成为王储。
因此,1936年也成了少见的“三王轮替之年”。英国国王不能娶离婚的女子,这在现代视角看起来当然是匪夷所思。不过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英国君主的言行,若是不符合当时社会的主流标准,也会面临出局的一天。
父兄的王位,辗转传给了乔治六世(图:wiki)▼
这位任性大伯父的短暂统治,几乎对英国王室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给伊丽莎白二世非常大的影响。她从此恪守谨言慎行的准则,让自己成为“政治不粘锅”,避免引发任何不利于王室延续的冲突。这一信念,她确实成功的坚守了一生。
从伊丽莎白戴上王冠的那一刻起
履行王权赋予的职责,便成为她的首要任务
(图:电视剧《王冠》)▼
伊丽莎白二世加冕礼(图:Flickr)▼
一位英国电视台的名嘴,就在直播伊丽莎白二世移灵的路途中,反复强调,即便是反王室的人,都会因为伊丽莎白二世的人格魅力而爱戴她。
1952年伊丽莎白二世登基时,英国是什么样子?那时,人们在重建因战争而堆满瓦砾的城市,艾伦·图灵正因他的同性恋倾向而被定罪,英国社会对有色人种的歧视甚高,许多公共场所禁止有色人种进入。
而2022年,伊丽莎白二世去世时,一个离过婚的女性可以成为英国王后,伊丽莎白的王族堂弟已公开出柜,觅得佳婿共度人生。少数族裔空前活跃,甚至进入内阁身负重任。
比如前财政大臣里希·苏纳克(左一),就是印度裔
(图:Flickr)▼
这段时代的进步,因伊丽莎白二世运气很好的长寿,让时代被倒影成了她的脸孔,两者就一同被浪漫化成“伊丽莎白的光辉时代”。
九十六载人生路,从少女到白头
她和她所象征的时代,成为历史▼
天时加地利,伊丽莎白二世也很努力。因此,反英国王室的声浪,虽说从未间断过,但是声浪始终都没有太高。
墙倒众人推伊丽莎白二世稳定而和善的面孔,掩盖了英联邦下的暗潮汹涌。1931年成立,成员遍布五大洲的英联邦,地理上占地球面积的四分之一,涵盖了世界上近三分之一的人口。
以英联邦形式尽量保留曾经英国的共主地位
确实是非常聪明的做法▼
各国大都是被大英帝国纳入旗下的殖民地,引入英语为官方语言和君主立宪政体,因此即便是跨越不同文化与种族,彼此尚可柔性合作,名义上推举英国王室为联邦元首,实际事务还是由轮值的秘书长管理。
英联邦举行会议(图:commonwealth)▼
成员国原本都要奉英国君主为国家元首。1949年,英联邦于经历一次重要的去殖民化。重新洗牌后,现在56个成员国中,逐渐瓦解至只有15个国家还尊奉英国君主。其中有5个国家,文莱、汤加、斯威士兰、莱索托和马来西亚有自己的君主。其余36个国家则全部都采取共和制。
除了马来西亚,剩下的四个国家都很小▼
英联邦中许多国家,都与过去的大英帝国,有百年殖民统治的怨恨。56国联邦本来就是用铁血枪炮强绑在一起,如今不少成员已宣称共和,国力不强也未跳出小圈子,还要依靠英国的余威来照顾,因此常被反对者讽刺为“后殖民地俱乐部”。
为了照顾这些随时会翻脸的友邦,英国王室每年都要花费巨资去巡访,努力展现亲民的姿态,用高频率的出镜,增加在这些国家的印象分。
然而,结果却常常适得其反……
(图:twitter @nicolehondo)▼
既然是以最黑暗、最压迫的过往作为连结纽带,借着伊丽莎白二世的离世,这段血腥历史就被重新唤醒。
非洲的人民可不开心了。上世纪50年代,为结束英国在肯亚的殖民统治而举事的“茅茅起义”,遭到英国政府的镇压。肯亚委员会调查,茅茅起义中,约有9万人被杀害,16万遭到非人道迫害。
伪装得再好,真面目还是殖民帝国
(抓捕拘禁一条龙,图:twitter @HistoryKE)▼
上世纪60年代,尼日利亚发生了比夫拉战争。尼日利亚政府收到英国及前苏联等国外援武器,虽赢得了内战,却造成百万人面临饥荒等严重恶果。
还有南非曾经赠送给英国王室的,世界上最大的钻石“库里南”。这颗价值4亿美元的钻石,现在正镶嵌在英国王室的权杖上,另外一颗“库里南二号”则闪耀在王冠上。这些钻石在伊丽莎白二世的葬礼上熠熠生辉,而看在南非人民眼里却非常刺眼。
英国殖民者欠被殖民地人民的,何止几块宝石?
(图:Flickr)▼
1956年的塞浦路斯紧急状态、1967年的亚丁危机,都是在伊丽莎白二世在位时发生的殖民。
加勒比海国家也有话说。岛国巴巴多斯开了第一枪,2021年正式宣布废除英国王室在该国的元首地位。安提瓜和巴布达,则将于三年后表示公投,要持续推动共和制。
巴巴多斯领导人梅森就此事发表讲话(图:wiki)▼
伯利兹、牙买加、格林纳达和巴哈马也连续跟进,不但表示未来会废除君主制,并要求英国为过去的殖民统治道歉赔偿。
加勒比海这几个国家虽小,但是这一次五、六个国家都想跳船,反映出英联邦已无力照顾加勒比海地区。
自己日子都难过,顾不上一帮小老弟了▼
就连大国也看不下去。印度人民刚刚庆祝了自家摆脱英国殖民统治75周年,一听到伊丽莎白二世去世,旋即就有呼声,要求英国王室归还原产自印度的钻石“光明之山”,现在这颗钻石正被镶嵌在王室皇冠之上。
不要说归还,真品连看都不给看(图:wiki)▼
新西兰总理阿尔登在伊丽莎白二世去世后,表示未来新西兰会向共和制迈进。而澳大利亚则是早就露出反骨,声言有计划脱离英联邦,实现真正的独立自主是早晚的事。
除了这些天涯海角的国家,比邻而居的北爱尔兰,也有和的势力在积极推动改制。就连英国内部的苏格兰,也掀起脱离声浪,公投时间就定在明年。
如果没了苏格兰和北爱,也没资格叫联合王国了▼
这树倒猢狲散的局面,才是伊丽莎白二世留给后世最大的考验。
走向共和的时机“不管查尔斯三世是谁的国王,他不是我的国王”。如今的英联邦中,大家窃窃私语流出内心话,本来英联邦元首,就不应该是个世袭的位置。
伊丽莎白二世凭借她尽责的表现,成功地压制了共和派长达70年。而现在查尔斯三世得以继续坐在联邦首脑的位置上,还是她在世时力争,让各国政府给她面子才换来的。
面子都是老娘挣来的,跟自己无关(图:Flickr)▼
如今,共和派暂时的偃旗息鼓,也是看在伊丽莎白二世刚刚入土为安,多数国民尚在哀悼期,此时此刻闹起事来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时机什么时候会来?且看英国经济和国际形势,这两把高悬在英国新政府和新君主头上的利剑。
英国面临的问题不会因旧王已逝而消失
新王和新首相要应对的难题不少(图:壹图网)▼
第一危机当属现在英国的经济衰退,让其余本想背靠资深发达国家好乘凉的小国,必须另觅依靠。英国国力的衰退不是空穴来风,通货膨胀压力前所未见,又有俄乌战争引发的能源危机,更有脱欧后的未知变数。
而后来居上的印度,很快,可能就是明年,便会取代英国大哥的位置,成为英联邦第一经济体,加拿大也紧随其后。这也使得未来非洲与加勒比海两个区域的经济整合,英国也会越来越没有插手的能力。
这回,印度人民将迎来扬眉吐气的一天
(图:shutterstock)▼
第二就是当查尔斯三世表现不佳,就会沦为别国跳船的借口。英联邦的维系之一,本来依靠的就是上一代人对于英国文化和历史的遗念,这些羁绊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世代的更替会渐渐消失。
如今,代替英国君主巡视加勒比海地区的王子公主们,遇到的不再是谄媚的欢迎队伍,而是如影随形的抗议。要求英国为过去的殖民道歉赔偿。
此一时,彼一时,出来混,总要还的
(图:twitter @JamaicaObserver)▼
因此,查尔斯三世必须比他母亲做的更多更好,去修复英国殖民统治对别国造成的情感伤害。如果他不是一个称职的表率,连英国人自己都看不下去,又何德何能,赖在英联邦中充当首脑?
两把利剑,或许是经济主导权易手,或许是英王人设崩塌,无论哪一个先斩下来,都会把英联邦推向更危险的漩涡。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shutterstock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