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东部战区权威发布
投稿邮箱:dbzqxcj@163
监制 | 张春晖
编审 | 王国庆、谷任红
主编 | 陆雄飞
实习编辑 | 任晓军
刊期:3327 期
东部战区权威发布
投稿邮箱:dbzqxcj@163
监制 | 张春晖
编审 | 王国庆、谷任红
主编 | 陆雄飞
实习编辑 | 任晓军
刊期:3327 期
寒冷的风,肆意的摧残着枝头仅剩的最后一抹残叶,被撩起的落叶携带着灰尘飞舞着,旋转着,即是萧瑟也是伤!
“叶子的离开,是风的无情?还是树的不挽留?”记得初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大概是很多年前了,不管是风还是树,叶子的离开,只是完成了她短暂的路程,因为四季轮回,又会有嫩绿的叶子陪伴着大树,不管叶子是被风吹落还是自己离开,对于大树来说叶子就是身上的衣服,穿久了总想着换新的!这样想,还唯美伤感吗?皇上后宫佳丽三千,换了一茬又一茬,皇上还是皇上,那些佳丽熬成婆,只闻新人笑不闻旧人哭,所以很多时候别问谁有情谁无情,想的开完美的过完你的一生,想不开就是你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人生短短几十年,睡觉之前好好想想,人生除了生死,都是小事,再折腾折腾,你还有多少光阴??
定风波,唐代教坊曲。
据说,曲名来源于两首敦煌曲子词。两词为武将与儒士回答,定风波以喻平定社会,词风豪健,为此调之始词。
定风波最经典的词,当属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旷达超脱的胸襟,赋予定风波无限的豪气。
除了苏轼的《定风波》,史上还有许多优秀的《定风波》词,诗词君介绍十首,看有你喜欢的没?
最旷达的《定风波》: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是苏轼的旷达之作。
一个春日,苏轼与友人出游,突然下起雨来,他人都很慌乱,唯有苏轼,从容不迫。
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全词体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脱之道,篇幅虽短,但意境深邃,内蕴丰富,诠释着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现着作者的精神追求。
最萧索的《定风波》:渡口双双飞白鸟,烟袅,芦花深处隐渔歌。《定风波·江水沉沉帆影过》
五代·阎选
江水沉沉帆影过,游鱼到晚透寒波。
渡口双双飞白鸟,烟袅,芦花深处隐渔歌。
扁舟短棹归兰浦,人去,萧萧竹径透青莎。
深夜无风新雨歇,凉月,露迎珠颗入圆荷。
江水深沉,船帆的影子在江面上划过。水中的鱼从早到晚在寒冷的江波中游动,渡口那边飞起了成双成对的白鸟。云烟四处缭绕,渔人唱着渔歌在芦苇丛的深处隐去。
用短桨划着小船回到长着兰草的水边,人就这样离去了。小路上的竹林被风吹得不断作响,路上长满了青色的莎草。到了深夜,风停了,雨也停了。月亮照在寒冷的天上,露珠一颗颗滚入荷叶里面。
这首词着意描绘了萧索的秋景。通过景物描写,委婉含蓄地流露了词人的无限感怀。
最活泼的《定风波》:邻舍女郎相借问,音信,教人羞道未还家。《定风波·暖日闲窗映碧纱》
五代·欧阳炯
暖日闲窗映碧纱,小池春水浸晴霞。
数树海棠红欲尽,争忍,玉闺深掩过年华。
独凭绣床方寸乱,肠断,泪珠穿破脸边花。
邻舍女郎相借问,音信,教人羞道未还家。
这首词写春日闺情。笔意活泼,情趣盎然,带有浓厚的民歌色彩,深得水穷云起之妙。这首词的语言也不若作者其他作品那样秾艳。
风和日暖,春意阑珊,白云匆匆过,人立碧窗前。池水浸染着空中的霞光,几株海棠绿阴阴,树上瘦花无几,地上却残红堆满。思妇看到窗外的残春光景,由于孤寂而闲得发愁。
邻家姐妹相慰问:“玉郎可安好?”怎回答?羞涩道:“归期遥遥,天涯良人未还家!”
最通俗的《定风波》: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定风波·自春来》
宋·柳永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此词为代言体,以思妇的口吻诉说内心的痛苦,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歌妓们的深怜痛惜之情。
上阙写刚起床的思妇,重以景衬情,描写人物的外表现;下阙表现思妇的心理,深入到理想情趣,写内心的悔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全词语言大胆坦率,浅俗直露,直写歌妓们的闺房生活,冲破了当时蕴藉典雅的词风,成为柳词中“俚词”的代表作。
最达观的《定风波》: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定风波·重阳》
宋·苏轼
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
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
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
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九月,重阳节到来,苏轼与徐君猷等客人登高赏菊,饮酒赋诗。
上片,描叙登高赏菊,饮酒言欢的情景。下片,写以酒助兴,饮酒抒情。全词,以景入情,即景生情。显示了苏轼对世事、人生短暂的恬淡达观的胸襟。
最奋发的《定风波》: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
宋·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
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
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这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贬谪黔州期间创作的一首词。
此词主要通过对重阳节的描述,抒发了一种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的乐观奋发精神,显示了作者身处逆境而宠辱不惊的旷达胸襟。
全词铸词造句新警生动,用典自然贴切,其豪迈之气动人心魄。
最伤感的《定风波》: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定风波·暮春漫兴》
宋·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
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
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此词为辛弃疾被罢官之后闲居带湖时所作。
闲居带湖,心情落寞,以至于看到春风吹掉了花瓣,燕子飞于春风之中这样的春景,在诗人眼里也满是萧条。
春归无迹,但飞燕却于来时夕阳中相见,则于迷惘惆怅间,掠过一缕欣慰情思。
最自得的《定风波》:一叶舟中吟复醉,云水。此时方识自由身。《定风波·志在烟霞慕隐沦》
五代·李珣
志在烟霞慕隐沦,功成归看五湖春。
一叶舟中吟复醉,云水。此时方识自由身。
花岛为邻鸥作侣,深处。经年不见市朝人。
已得希夷微妙旨,潜喜。荷衣蕙带绝纤尘。
前蜀灭亡后,词人向往着自在的江湖生活。
这首词上阕通过描写烟霞、云水等意象,借用范蠡的典故表露了自己国亡不仕、归隐山水、五湖看春、不思尘世之志。下阕写词人设想隐逸湖中,泛舟自适。
以无人居住的花岛为邻,与鸥鸟为伴,洗却尘世的烦恼,极赞隐士生涯的神秘高洁,流露出一种自得其乐的心情。
最爽朗的《定风波》:但使情亲千里近,须信。无情对面是山河。《定风波·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
宋·辛弃疾
听我尊前醉后歌,人生无奈别离何。
但使情亲千里近,须信。无情对面是山河。
寄语石头城下水。居士,而今浑不怕风波。
借使未如鸥鸟伴;经惯,也应学得老渔蓑。
此词作于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时作者闲居带湖(今江西省上饶市城外),友人范廓之将游建康,建康在长江边上,是抗金前线,作者感慨万端,在席间作此词送别。
上片写送别,概括出友谊不受空间限制的道理,赋予了作品以更广泛的社会意义。下片寄语建康故人,而今归退田园,当略无宦海风波之虞,表达了自己安贫乐道的理想。
此词写送行而不流于感伤,用语明快爽朗,开人心胸,写法开门见山,点明离宴,似悲实旷。
最治愈的《定风波》: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宋·苏轼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王定国是苏轼的朋友,受到“乌台诗案”的牵连,王定国被贬岭南,其间,只有侍女寓娘不离不弃,甘苦与共。
当两人终于北归时,与苏轼饮宴,苏轼问寓娘:岭南应该很苦吧。寓娘笑着回答:此心安处是吾乡。十分动容。
这首词中以明洁流畅的语言,歌颂柔奴身处逆境而安之若素的可贵品格,抒发了作者在政治逆境中随遇而安、无往不快的旷达襟怀。
就像“定风波”这个名字一样,人生处处都有波涛,该面对时,勇敢面对,波涛过去之后,又是一片晴天。
只愿你的人生,没有风波,只有风景。
笔真是一个奇妙的物件。笔种文思,笔淌情流。笔下,自有千年光阴,自有红尘万里,自有文韬武略,自有声色犬马。下笔筑疆域,下笔探江湖,下笔留风月,下笔刻灵魂。走笔龙蛇,妙笔生花。我在笔下,我在下笔。
即使提笔抒怀,纵是无法收纳世间风景。偶遇风物景象,也是惜墨如金,写一点心情给别人,留一些清欢给自己。头顶有星子,脚下有旅途,只把步履放在山水间,只把灵魂置于飘泊里。愿提笔指出世象千百种,愿心事放飞千百里。
一窗花影,一人案前,意到笔随,皆是心情。把缘分坐在字里,把未来坐在字里,寄给十里秋风,寄给五色秋水。提笔带走念,提笔带走情,一字字,一行行,沿着心路而去。走一笔山水,描一幅风月,就这样把心情写美,就这样把光阴写老。
时光笔,或描春或描秋,或写悲或写喜,从幼稚写到成熟,从困顿写到醒悟,精彩着生活的精彩,幸福着生活的幸福,感动着生活的感动。在业已风化的时光里,我读懂了生活的隐秘真谛,期待着生命的再次澎湃。
事情就是这样:安静了就简单了,简单了就无求了。有了时间,看看书、写写字,把所思所想写成随笔,给自己看,给知音看,也不失为一件快事。那些沾染了精气神的文字,在心里游走,在世上游走,向着光阴袒露真诚,向着世间传播善良,向着生命展示美好。
我的笔一直走,尤其是无人的夜里,从暗走到明,从笔走到心。笔尖在重复,心思不重复,我用笔把埋在心底的东西挖出来,那些闪亮的东西是我喜欢的种子,曾教我独识真义,独善其身。我的笔盼着懂我之人出现,或者于街角,或者于溪头。天色开始发亮了,我收起笔,站起身,去迎接东方最早的晨曦。
四周墨黑,一纸泛白。我的笔随着心走,看我的山水,看我的人物,在狭窄的光阴中苏醒复活。窗外有琴声飞舞,窗里有诗意旋转。纸上容下了我的许多年,笔尖在来来回回,心情却闲闲散散,一吐一纳中收藏了我全部的寄托。
二月可以下笔了。柳条生翠,草色泛青,此时下笔已有丝丝绿意飘浮在字里行间。就从喜欢的词语入手,迎春色,追春光,去探一场丽丽景,去逢一个丽丽人。我的笔每天向着早春靠近,把每一个字写暖,把每一朵花写活。我会写给一座最安静的空山,写给一片最蓬勃的草木,写给一段最素朴的日常。
像血一样燃烧着行走,带着几丝忧郁,带着一些迷茫。笔迹是心底飞出的闪电,有时很沉重,有时又很轻盈。笔迹其实意味着一种表情。急促的呼吸,急促的脚步,流利着,蜿蜒着,一蹴而就,一笔天成。我需要烈酒,也需要清茶,在某个深夜,在某个清晨。我的笔迹不会排山倒海,倒像多缕云雾到处飘游。
但愿写出来的字都有湿润的样子,从纸上向世间流淌,从笔下向心间流淌。我的笔一会儿仰望,一会儿俯瞰,又或者一会儿拐弯,于高低曲折处勾勒出明亮的溪流、暗淡的滩涂,还有一群飞起的水鸟。冲和着,淡泊着,似烟水,像清墨。如水一般的文字是宁静端然的文字,不见喧嚣,不见浮奢,波及空灵,润及芳华。
笔耕不辍,终是趣事。写点风月,写点花草,写点忧伤,写点欢喜。我在文字里看见了你,更看见了自己。就这样写吧,写到步履蹒跚,写到意兴阑珊。我相信,那些在笔下流出的字眼,终究会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发出一阵阵的微光。
写下数百万字都已随水流远,我才知道自己耽溺于文字已经很久了。落笔像落花,落花付流水,流水早已看不见,我却还在这里,还在这里为自己的黄粱梦雕琢每一个字。用文字列阵,看文字起舞,嗅文字发香,随那些不起眼的文字去向温柔的远方。夜深落闲笔,月影抒闲情,烟霞时光,空山世界,我写着有,亦写着无--
已到小雪时节,自古以来,雪都是文人墨客笔下吟咏的对象,历代文人为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咏雪诗章。小雪时节,读10首咏雪古诗词,绝美之至!
咏雪
南北朝-吴均
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
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
不见杨柳春,徒见桂枝白。
零泪无人道,相思空何益。
咏雪
唐-董思恭
天山飞雪度,言是落花朝。
惜哉不我与,萧索从风飘。
鲜洁凌纨素,纷糅下枝条。
良时竟何在,坐见容华销。
咏雪
宋-张栻
兀坐竹舆穿涧壑,仰看石径接烟霞。
是间故有春消息,散作千林琼玉花。
次韵史才孺咏雪
宋-郭印
怪得天飞雪,寒成晓不同。
练光铺迥野,玉屑下长空。
片片梅花雨,团团柳絮风。
人间呈瑞应,还喜兆年丰。
咏雪
宋-辛弃疾
书窗夜生白,城角晓增悲。
未奏蔡州捷,且歌梁苑诗。
餐毡怀雁使,无酒羡羔儿。
农事勤忧国,明年喜可知。
次韵徐何慊咏雪
宋-陈著
冯夷翦水暗中央,映带同云浅与黄。
旋积层寒消宿瘴,平铺一白洗时妆。
行仙休羡王恭兴,僵叟应关洛令肠。
不觉喜吟丰岁瑞,方知知是为民忙。
江城子-咏雪
清-王夫之
依依欲待人帘栊。怕回风。怨回风。
一霎惊飞、吹过小桥东。
梅信未来枫叶尽,谁款款,与从容。
前溪流水忒匆匆。拚孤踪。碧波溶。
冷淡魂消、旧恨有无中。
不似柳绵归计晚,人只解,惜残红。
小重山-咏雪
清-张振
旋扑珠廉过粉墙。萧萧窗外响、绕兰房。
银铺满地玉为堂。楼上望、闲立画阑旁。
风急舞偏忙。故穿庭树上、试口妆。
晚来飞絮更颠狂。寒逾重、轻片湿衣裳。
忆江南-咏雪
清-文廷式
天欲暮,旋觉白光寒。
银阙半空俄隐现,琼林万树各飞翻。
何处是三山。
行且止,茸帽据征鞍。
任是梅花开遍也,不曾春梦落人间。
诗思已阑珊。
咏雪
近现代-费墨娟
迷离絮影漫乾坤,顷刻朱门转玉门。
万里河山同一色,那分白日与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