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论语﹒泰伯第八》记载,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这个孟敬子是鲁国的大夫,姬姓,名捷,死后谥为“敬”,世人称为“孟敬子”。他是鲁国孟孙氏第11代宗主,按理应叫孟孙捷,却为何世称仲孙捷呢?孟孙氏和仲孙氏是什么关系?
仲孙捷是鲁桓公之子庆父的后裔。庆父是鲁桓公姬允之子,鲁庄公异母弟,姬姓,名庆父,字仲,鲁国上卿。鲁桓公生老大子同、老二庆父、老三叔牙、老四也是老小季友。子同即鲁庄公,生子斑。鲁庄公病危时向叔牙询问继承君位者,叔牙举荐庆公,季友则表示誓死支持子斑。为了除掉异己,季友派人毒死了叔牙,迎立子斑即位。但他这一行为遭到了庆父的反对。十月己未,庆父派人刺杀了子斑,季友被迫逃亡,庆父立庄公另一子启,是为鲁闵公。第二年八月,在鲁闵公的请求和齐国的支持下,季友返国。鲁闵公二年,庆父派人刺杀了闵公。季友趁乱,领着鲁庄公之子姬申逃到邾国,发出文告声讨庆父,要求国人杀死庆父,拥立姬申,是为僖公。国人响应,庆父畏惧,逃亡莒国,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即源于此。
姬申得立,季友用贿赂求莒送归庆父,庆父在归国途中自杀。这时任鲁相的季友,让庆父的儿子公孙敖继承庆父的禄位。季友立庆父后代为孟孙氏。这是因为在鲁桓公的庶子里面,庆父是老大。这也是季友对庆父的一种讥诮,意思是你就甭和大哥子同一起排行了,你当老大好了。因为庆父字仲,他的后裔应为仲孙氏,让他们谮越为老大,故称孟孙氏。
在春秋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氏的重要由来就是以祖父(大父、王父是一个意思)的名或者字为氏,所以到了到了庆父的第三代孟献子时,就改称仲孙氏。但世人并不买帐,仍然以孟孙氏相称这一族。但孟献子辅佐鲁君,对内对抗强悍霸道的叔孙侨如,对外联合诸侯,朝晋暮楚,纵横捭阖,为孟孙氏家族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者。而他的儿子孟庄子主张孝道,《论语·子张》记载,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孟庄子延用了他父亲孟献子确立的军赋办法,使鲁国走向了短暂的强盛。自此以后,孟孙氏改称为仲孙氏亦为社接受。但孟孙氏宗主这名为季友借国君之名所封,后代再也无法更改。到了孟孙氏第十一代宗主孟敬子后,继承者史书不载,或继承者功绩不彰,以至无闻,孟孙氏遂演绎为孟氏了。
由此可见,庆父后裔称孟孙氏是一种蔑称,称仲孙氏是一种褒称。庆父因一人之病祸延子孙,但后世子孙很努力,硬是扭转了家族的不利开局,特别是到了孟轲,更是练成了圣人。所以无论是人生还是家族也,开局不利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后天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终会出人头地。
在孔子的时代,鲁国已经被“三桓”瓜分。所谓“三桓”就是指季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大家族,他们是鲁桓公的三个儿子的后代。
拜孔子为师的这位就是孟孙家族的家主孟懿子。
孟懿子,姬姓,鲁国孟孙氏第9代宗主,本姓仲孙,也称孟孙,名何忌,世称仲孙何忌,谥号懿,因此后人称之为孟懿子。他还是“亚圣”孟子的六世祖。
在鲁国的贵族圈子里,孔子的出身算是很低的。出身高贵的鲁国第三大权臣仲孙何忌为什么要拜出身很低的孔子为师呢?
一、时代背景。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礼崩乐坏”的程度已经很深了,很多社会规则已经被彻底打破。如果在西周时期,孔子是没有机会开办私学,并招收贱民为弟子的。
周朝的各诸侯国都有公立的贵族学校,专门教授贵族子弟周礼。春秋末期,大部分诸侯国的公立学校已经衰落了,大家都重视实际利益,对周礼的重视程度大大降低。以至于连鲁国上卿孟僖子这样的顶级贵族都不懂周礼了。
有这样的时代背景,出身高的人拜出身低的人为老师也就不算太奇怪了。
二、孟僖子的遗命。孟僖子一辈子不学无术,贪玩,事业上毫无建树,混吃等死,死后得到“僖”这样的谥号。临死的时候,孟僖子却不希望俩儿子也像自己这样没出息,就对儿子说,我死后你们俩一定要拜孔子为师,认真学习周礼,别像我一样,出访郑国和楚国时,连周礼都不懂,丢人丢到国外去了。
当时,仲孙何忌、南宫敬叔只有十岁出头,自己也做不了主。管家遵从孟僖子的遗命让他俩拜孔子为师了。
三、仲孙何忌、南宫敬叔的母亲也是贱民出身。孟僖子这个人有钱有势,妻妾成群,但只有女儿,没有儿子。没儿子就没有继承人,这让孟僖子一直很烦恼。
鲁昭公11年,孟僖子去外国访问,路过一个叫泉丘的地方,跟当地一位民女有过一次“亲密接触”,过后就把这事忘了。
没想到这位民女特别聪明,当她打听到孟僖子没有儿子之后,就和自己的闺蜜一起找到孟僖子,说自己做了一个梦,梦见了孟孙家的祖庙,这是上天给的启示,自己和闺蜜一定能给孟僖子生个儿子。如果生不出儿子,也决不赖在孟孙家,自己会卷铺盖卷走人。
孟僖子一想反正自己稳赚不赔,就把俩人找地方安顿下来。结果,泉丘女果真给孟僖子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就是仲孙何忌和南宫敬叔。母凭子贵,泉丘女和闺蜜也凭此荣升夫人,实现了阶层跨越。
仲孙何忌和孔子的母亲都是民女出身,自然不会太在意孔子的出身问题。
四、孔子的私立学校在鲁国已经有了很大的名气、影响。孔子二十多岁就开始收徒弟,后来开办私学。这在当时是开风气之先,再加上孔子确实有真才实学,从孔子这里毕业之后找工作特别容易。因此,孔子的学生越来越多,名气越来越大。
孔子的学校就算是鲁国最有实力的名牌学校了,连孟孙氏这样的大贵族也不得不屈尊向孔子学习。
五、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孟孙家的老部下。孔子的祖先孔防叔从宋国逃到鲁国时,可能就是被孟孙氏所收留、重用。
叔梁纥曾多次跟随孟孙氏的家主出征周边国家,还长期在孟孙氏的封地上担任地方官陬邑大夫。
孟孙氏的旁支阳虎对孔子的身世底细了解的很清楚。
这都说明孔子的家族和孟孙氏的关系很紧密,是世交和上下级的关系。因此,孔子办学有了名气,孟孙家让孔子来家里当家庭教师也顺理成章。
不管怎么说,仲孙何忌和南宫敬叔兄弟俩拜孔子为师算是孔子一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是孔子第一次与鲁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团产生联系。孔子后来能当大司寇跟这也有一定的关系。
大家也可以说一下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