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唐朝以后,称皇帝的文学侍从官为“翰林”。明清两代,翰林从进士中选拔。有一位讲解经书,常常令雍正皇帝“动容听之”的陇上翰林。雍正皇帝赞其:持重老成,并且要求其他讲官“皆当效法”。离京出外任官,雍正皇帝曰:人品端方,朕信得过。此人就是官至朝议大夫兼翰林院侍读学士陇上伏羌县进士巩建丰。
巩建丰,字文在,一字子文,号渭川,别号介亭,晚年自称朱圉山人。清朝伏羌县东川巩家石滩人,生于清朝康熙12年{公元1673年}。明兖别架龙光曾孙,死后朝廷追赠文林郎,日讲起居注,翰林院检讨。
巩建丰“幼年聪慧,谦虚好学”,七岁能诗,未满十岁能文,二十一岁入秀才,多次参加乡试不第后,一边发奋读书,一边在县城柳湖开馆授徒。
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康熙七十大寿,特设“万岁摁科”。你届四十的巩建丰参加陕甘乡试,主考官余长策对其十分赏识,赞其曰:有儒者气象。中举人后,赴北京参加会试和殿试,两试皆中,赐进士后,因其德才兼优,又擅长诗文与书法,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入庶常馆深造经史,诗词和满文翻译。三年散馆{相当于现在结业},授翰林院检讨,不久又升编修。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巩建丰丁母忧归故里守孝,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归京,适逢庚子顺天乡试,任主考官。次年又任京城会试考官。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公元1723年清世宗继位。改为雍正。巩建丰以翰林院编修兼日讲起居注,每日为皇帝讲解经史,记录言行,后升詹事府右春房庶子{正五品}兼右中允,常记注,纂修之事。他常“挟一匣肩与中,朝夕自随。其所记录,虽子弟及门,秘不以示。”雍正皇帝对他十分赏识,每一次差事,必有赐物,一次在为雍正讲解《大学,明新至善》章,雍正“动容听之”,并赐貂皮,茶叶,笔墨等物。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重阳节,雍正召集群臣和翰林院诸官,赐宴席与乾清宫,命吟诗作对,巩建丰以:佳时之日换轩楹,句呈览,“上为之色”。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巩建丰主持四川乡试。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冬,授任云南提督学政。临行前,雍正赐巩建丰笔墨个一匣。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巩建丰任满回京,升朝议大夫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学管撰著记载之事,同年又授任殿试读卷官。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巩建丰面对当时康熙朝臣多遭贬斥之境况,萌生退意,以年近花甲头晕目眩为由多次奏请归田,雍正再三挽留,巩建丰洒泪陈情,才蒙恩准。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传说雍正为巩建丰设宴饯行,命其以“十口心思,思父思母思妻子”对下联,巩建丰随即以“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答对,构思奇妙,天衣无缝。归里第四年,雍正暴亡,乾隆即为,多次召巩建丰进京任职,均被其婉言谢绝。
辞官故里后巩建丰以教学著书为务,以灌园吟诗作对为快乐,安度晚年,在县文庙建东西两坊,教授学生数百人,还常常应邀到秦州书院讲学。他曾描述自己晚年的读书生活:归里后,每于睱于焚香展书,凝神静考,求古圣贤所能得力处,然后始悟。在其《闲居吟》在云:一卧陇山甘退老,不妨学作灌园师。
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巩建丰卒与故里伏羌县,享年七十有五,安葬于县城旗鼓山祖茔。
巩建丰字文在,号渭川,别号介亭又朱圉山人(1673-1748年),甘谷县巩家石滩人,四十岁中举,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联捷进士。累官翰林院侍读学士。乡试屡同考官。雍正二年(1724年)主持四川乡试,雍正四提点顺天武围副主考,后出为云南学政,迁侍读学士。
(题字:溥杰,清未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之胞弟)
还乡后,捐金修文庙,建东西两坊教学,学子数百人,远近学者尊为“关西师表”。著有《朱圉山人集》、《伏羌县志》各十二卷。
(照片提供:巩师)
唐朝以后,称皇帝的文学侍从官为“翰林”。明清两代,翰林从进士中选拔。在清代,有一位讲解经书,令雍正皇帝常“动容听之”的陇上翰林。他从侍翰林院,雍正皇帝赞其“持重老成”,要求其他讲官“皆当效法”;离京出任外官,雍正谓其“人品端方,朕信得过”。此人就是官至朝仪大夫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的陇上进士巩建丰。
巩建丰,字文在,一字子文,号渭川,别号介亭,晚年自称朱山人。清代伏羌东川巩家石滩(今甘肃省甘谷县六峰乡石滩村)人。生于清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明究别驾龙光曾孙”,死后朝廷追赠文林郎、日讲起居注、翰林院检讨。
巩建丰“幼年颖悟,廉诚好学”,七岁能诗,未满十岁能文,二十一岁入浮(当时称考取秀才为“入泮”)。多次参加乡试不第后,一边发愤读书,一边在县城仰湖之滨开馆授徒。
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熙七十大寿,特设“万岁恩科”。年届四十的巩建丰参加陕甘乡试,主考官余长策对其十分赏识,赞其文“有儒者气象”。中举人后,赴北京会试和殿试,两试皆中,赐进士后,因其德才兼优,又擅长诗文与书法,选为庶吉士,入庶常馆深造经史、诗词和满文翻译。三年散馆(“散馆”相当于现代的“结业”),授翰林院检讨,不久又升编修。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巩建丰丁母忧归故里服阙。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归京,适逢庚子顺天乡试,任同考官。次年,又任京城会试的同考官。
公元1723年,清世宗胤祯即位。改元雍正。巩建丰以翰林院编修兼日讲起居注,每日为皇帝讲解经史,记录言行,后升任詹事府右春坊庶子(正五品)兼右中允,常记注、纂修之事。他常“挟一匣肩舆中,朝夕自随。其所记录,虽子弟及门,秘不以示。”雍正帝对他十分赏识,“每蒙差使,赐物累累。”一次他为雍正讲解《大学·明新至善》章,雍正“动容听之”,并赐貂皮、茶叶和笔墨等物。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重阳,雍正召集群臣和翰林院诸官,赐宴乾清宫,命作诗吟和。巩以“佳时之日换轩楹”句呈览,“上为之色”。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巩建丰主持四川乡试。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冬,授任云南省提督学政。临行时,雍正赐他笔墨各一匣。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巩建丰云南任满返京,升朝仪大夫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学管撰著记载之事,同年又授任殿试读卷官。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他面对当时康熙的朝臣多遭贬斥的境况,萌生退意,以年近花甲头晕目眩为由多次奏请归田事亲。雍正挽留再三,巩建丰洒泪陈情,才蒙恩准。传说雍正设宴饯行时,命其以“十口心思,思父思母思妻子”对下联,他随即以“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答对,构思奇妙,天衣无缝。归里的第四年,雍正暴亡,乾隆即位。朝廷多次诏他回京,均被婉言谢绝。
辞官归故里后,巩建丰以教学著书为务,以灌园吟诗为乐,度过了晚年。他在县文庙(今甘谷县南街小学)建东西两坊,教授生徒数百人,还常应邀到秦州书院讲学。他曾描述自己晚年的读书生活:“泊归后,每于暇于焚香展书,凝神静虑,求古圣贤所能得力处,然后始悟。”其在《闲居吟》中云:“一卧陇山甘退老,不妨学作灌园师。”
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巩建丰卒于故里,享年七十有五,安葬于县城旗鼓山祖茔。
巩建丰自幼好学,至老手不释卷,他常说:“一息尚存,此志不能少懈。”对读书学习,巩建丰主张静心潜修。他在《朱園山人文集·自叙》中提出读书不能“拘牵章句”,“当萃其精华,略其糟粕”,“自成一家之言”,反对当时“剿袭恶滥,庸俗卑靡”之风。他告诫说:“欲向上达,先戒下流”、“毋浪饮酒,勿乐佚游”、鼓励他们“苦中得甘”、“达材可以升堂”。归梓里后,读教著之余,常提壶酒,携二三小童,散步于山田水洼间,吟诗作对。其有诗云:“傍午倦来闲散步,柳林深处听鸣禽。”
巩建丰认为,学问者,学于己问于人也。“问”必须做到“审问之”;“善学者之于文,不以根深奇奥为工,而以见理明透为尚。”他强调,做学问不仅要有诚实的态度,而且要有恒心和吃苦精神。其在《劝学恒言》中云:
学道原从笃志求,莫道世味扰潜修。
经书尽有无穷味,童子下帷目不游。
他说:“古人言,能吃菜根则百事可作,非谓专吃菜根,盖言能受苦者也。”他常以“吃菜根”励志苦学,认为“学问不日进则日退”。
巩建丰一生大半精力和时间直接或间接从事教育活动。在教育思想上,他崇尚程朱理学,常以“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自勉。他说:“学人以诗鸣世,不如以文,文所以载道也;以文鸣世,不如以道,道所以躬行也。”他强调“德行居四科之首”,为师的首要任务是使受业者懂得事和学会怎样做人,使其明辨义利,以天下为己任,以修身养性为根本,读书励志,奉法守礼,造益于世。他指出,为师者如果只教学生以获取功名利禄为要,那是不足取的。他说:“今教者以讲书启其聪明,以作文发其心思,虽有英俊子弟,不过侥幸功名而已,未见器才之大成者。”他主张,“师者要以义理养其根本,以经史畅其枝干。”
巩建丰主张因材施教。他说:“圣人之量天地,贤人之量江河湖海,中人以下或沟或渔或洽或川。识有深浅,量有大小,不能强而同也。”如果“能因其气禀清浊、材质刚柔而变化之,则愚可聪,弱可强”。巩建丰不仅如是说,更是身体力行,对那些“糯栎庸材”也能“多方造就”,使其各有所成。对“士之寒而才者助之训之”。李因培(原名李天培,历任资政大夫、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山东提督学政)是在其援助下成长起来的学者之一。李因培家境贫寒却很有才气,巩建丰在云南主试中发现后,为其助资择师。完成学业,巩改其名为因培。
巩建丰弟子甚多,“受业门人数百”,有少数人成了颇有成就的学者。李因培、李南晖和胡钱是其最有影响的弟子。
巩建丰一生著述甚丰。著有《日省录》、《归田集》、《滇南采风集》、《就正篇》、《一轩小草并清吟》和《静虚南北览胜》等。后由其弟子李南晖(甘肃通渭人,曾任四川威远知县)整理,编为《朱山人集》十二卷。另有《伏羌志》十二卷。
他幼年丧父,“事母至孝”。清贫饱经风霜的生活和书香门弟的熏陶,炼就了他同情百姓疾苦的品格。他一生写了许多反映人民生活艰辛的诗。在《老农叹》中写道:“老农何吁叹?叹为难度生”;“聊以充构腹,朝夕拌菜羹。”《观稼》中以“汗雨挥来浃背红”和“一任成珠流及課”与“摇扇王孙”对比,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八四评价巩建丰:诗文简易,无擅胜之处,亦无驳之处。李因培在《朱山人集序》中评其师诗文,谓“(诗文)平实淡简。”以上评说,可谓贴切。
巩建丰为官多年,一心为朝廷效命,为百姓尽力。云南地处边睡,为少数民族聚居地,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他不畏条件艰苦,任内足迹遍及云南各地。鼓励各地兴办学校,并选拔品行高尚、学识渊博的人充当教师。到任第二年,亲自起草制定了《滇南课士条约》,规定了童生必须遵循的品行规范。要他们“敦伦修行,尚志立品,务实力学,尊师择友”,“文务醇正,勿伤大雅风范;品尚直方,毋近末俗诡过”,做到端方正直,勤学慎思,切忌沾染各种恶习。在科试中他以身作则,整饬士习,严格科试制度,革除了以往科试中存在的弊端,不遗余力地选拔人才。他十分注重移风易俗,大力倡导朴素节俭之风,反对大肆操办婚丧事的陋习。严禁童生饮酒,一旦发现有“稍近华靡,不安朴素者”,辄“严加训诲,委曲开引”。他除弊兴利,持衡取士,使云南“文风渐伸”,并造就了一批人才。离任之日,云南学子迤逦送巩建丰至贵州边界,并架设云梯在澜仓江畔百丈悬崖上镌“巩太宗师”四字。他作诗话别,表达了依恋不舍的心情和对云南士子的厚望。他的《滇南别意》是这样写的:
三年校士遍渚州,欲别临歧复逗留。
桃李迎风诸庇荫,鲲鹏击水待遨游。
去思漫看荒郊碣,来慕空传往日讴。
万里归途从此去,华山昆海怅悠悠。
离任后,他兴学取士和移风化俗的义举在云南广为传颂,“辙迹所至,(滇)人皆争乐道之”。他的同榜进士滇人张汉(官至侍御史)在《介亭巩先生七十大寿序》中云:“先生督学吾滇南,登明选公,人至今传颂,吾家子弟亦被教泽。”
巩建丰性甘淡泊,一生勤奋俭朴,谦诚恭行,至老不渝。龙沙万学士承仓赞其“性明而修,行完,言而饮人以和,与人并立而使人如春风动物”。他入仕三十余年,勤政廉洁,受人敬仰。他的弟子和时人评价他“平生主敬存诚,嗜学笃行……意趣淡远,一时朝野土大夫皆景慕之”。担任考官,选才独具卓见,所取学士后多成名成才,时人称其为“当代伯乐”。滇人张汉为他撰联:“吾道南时,士望于今仰北斗;美人西去,群情未许卧东山。”
、董晓明文;
王小军编辑配图
临洮县隶属于甘肃省定西市,是黄河古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素有“彩陶之乡”、“文化县”之称。十八年(1929年),改狄道县为临洮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西部,近年来,临洮相继荣获“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华诗词之乡”、“中国花木之乡”、“中国花卉之乡”、“全国双拥模范县”等殊荣。全县总面积2851平方公里,人口52万。
四、礼县
礼县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县名源于地名"李店"。 地处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市北部,东邻天水秦州区、西和县,西接宕昌、岷县,南连陇南市武都区,北与武山、甘谷县接壤。有甘肃秦文化博物馆、秦第一陵园--西垂陵园、祁山等景点。面积4299.92平方公里,人口56万。
三、会宁
1
1
2
3
4
会宁县,隶属于甘肃省白银市,位于甘肃省中部,白银市南端。境内有汉、回、东乡、撒拉等7个民族分布。会宁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军事重地,素有"秦陇锁钥"之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胜利会师,会宁由此闻名中外。 会宁是西北教育名县,有"西北高考状元县"和"博士之乡"的称号。会宁县总面积6439平方公里,人口58万。
二、秦安
秦安县隶属甘肃省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北部,属陇中南部温带半温润气候,秦安县属陇中黄土高原西部梁峁沟壑区,山多川少,是甘肃省十八个干旱县之一。截至2015年,秦安县已发现仰韶、马家窑、齐家文化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72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即大地湾、兴国寺、文庙大成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5处。面积1601平方千米,人口60万。
一、甘谷
甘谷县是甘肃省天水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甘肃东部,天水西北部,渭河流域。甘谷县历史悠久,讫今已有2708年的历史,是人文始祖伏羲氏、孔子七十二贤人之一石作蜀、蜀汉大将军姜维、清初翰林院侍读学士巩建丰等名人先贤的生息之地。甘谷县先后被誉为:辣椒之乡,苹果之乡,武术之乡,建筑劳务县基地,花卉生产示范基地,开心果引进繁育示范基地,科技工作先进县,。面积1572.6平方公里,人口64万。
来源:魅力金城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唐朝以后,称皇帝的文学侍从官为“翰林”。明清两代,翰林从进士中选拔。有一位讲解经书,常常令雍正皇帝“动容听之”的陇上翰林。雍正皇帝赞其:持重老成,并且要求其他讲官“皆当效法”。离京出外任官,雍正皇帝曰:人品端方,朕信得过。此人就是官至朝议大夫兼翰林院侍读学士陇上伏羌县进士巩建丰。
巩建丰,字文在,一字子文,号渭川,别号介亭,晚年自称朱圉山人。清朝伏羌县东川巩家石滩人,生于清朝康熙12年{公元1673年}。明兖别架龙光曾孙,死后朝廷追赠文林郎,日讲起居注,翰林院检讨。
巩建丰“幼年聪慧,谦虚好学”,七岁能诗,未满十岁能文,二十一岁入秀才,多次参加乡试不第后,一边发奋读书,一边在县城柳湖开馆授徒。
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康熙七十大寿,特设“万岁摁科”。你届四十的巩建丰参加陕甘乡试,主考官余长策对其十分赏识,赞其曰:有儒者气象。中举人后,赴北京参加会试和殿试,两试皆中,赐进士后,因其德才兼优,又擅长诗文与书法,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入庶常馆深造经史,诗词和满文翻译。三年散馆{相当于现在结业},授翰林院检讨,不久又升编修。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巩建丰丁母忧归故里守孝,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归京,适逢庚子顺天乡试,任主考官。次年又任京城会试考官。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公元1723年清世宗继位。改为雍正。巩建丰以翰林院编修兼日讲起居注,每日为皇帝讲解经史,记录言行,后升詹事府右春房庶子{正五品}兼右中允,常记注,纂修之事。他常“挟一匣肩与中,朝夕自随。其所记录,虽子弟及门,秘不以示。”雍正皇帝对他十分赏识,每一次差事,必有赐物,一次在为雍正讲解《大学,明新至善》章,雍正“动容听之”,并赐貂皮,茶叶,笔墨等物。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重阳节,雍正召集群臣和翰林院诸官,赐宴席与乾清宫,命吟诗作对,巩建丰以:佳时之日换轩楹,句呈览,“上为之色”。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巩建丰主持四川乡试。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冬,授任云南提督学政。临行前,雍正赐巩建丰笔墨个一匣。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巩建丰任满回京,升朝议大夫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学管撰著记载之事,同年又授任殿试读卷官。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巩建丰面对当时康熙朝臣多遭贬斥之境况,萌生退意,以年近花甲头晕目眩为由多次奏请归田,雍正再三挽留,巩建丰洒泪陈情,才蒙恩准。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传说雍正为巩建丰设宴饯行,命其以“十口心思,思父思母思妻子”对下联,巩建丰随即以“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答对,构思奇妙,天衣无缝。归里第四年,雍正暴亡,乾隆即为,多次召巩建丰进京任职,均被其婉言谢绝。
辞官故里后巩建丰以教学著书为务,以灌园吟诗作对为快乐,安度晚年,在县文庙建东西两坊,教授学生数百人,还常常应邀到秦州书院讲学。他曾描述自己晚年的读书生活:归里后,每于睱于焚香展书,凝神静考,求古圣贤所能得力处,然后始悟。在其《闲居吟》在云:一卧陇山甘退老,不妨学作灌园师。
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巩建丰卒与故里伏羌县,享年七十有五,安葬于县城旗鼓山祖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