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荟萃蓉城精品剧目展演活动暨第三届天府戏剧季正在火热进行,承办方四川世纪星辰连日来将传统戏曲请进成都高校,让更多的年轻一代认识、了解传统戏曲文化。
昆曲走进成都列五中学
11月3日,浙江昆剧团国家二级演员曾杰、胡娉两位昆曲表演艺术家走进成都市文化艺术学校、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成都列五中学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专题分享会——昆曲专场”活动,带领学生们了解昆曲,体验昆曲,也让成都的学生们爱上了昆曲。曾杰、胡娉以《西园记》《牡丹亭》两部经典剧目为例,结合“王者荣耀”手游角色,生动形象地为师生讲解昆曲的艺术特色,让他们进一步认识传统戏曲,对传统戏曲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昆曲走进四川艺术职业学院
昆曲走进成都市文化艺术学校
11月5日,第24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演员、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艺术指导孔爱萍,第24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演员、上海昆剧团当家闺门旦沈昳丽,文化部第十届“文华表演奖”演员杨崑走进了成都理工大学的校园,担任分享会嘉宾。
上昆、浙昆、苏昆三团联动出演昆曲《牡丹亭》,三位“杜丽娘”饰演者与到场师生面对面交流戏曲艺术,品读昆曲之美。分享会上,国家级戏曲演员通过现场普及戏曲传统知识、解说戏曲内涵、经典唱段演绎等形式,让成都的学生们深感传统戏曲的魅力。
为了让师生们进一步感受戏曲艺术,他们还通过现场戏曲念白教学、身段教学、答疑解惑等环节,让现场观众亲身感受戏曲文化。
昆曲走进成都理工大学
11月10日,梅花奖、文华奖得主、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杨俊,与国家二级演员曹祝来来到四川音乐学院,与川音师生分享传统戏曲之美。
分享会现场,杨俊向同学们详细地介绍了黄梅戏的艺术特色,并结合自身演艺经验浅谈传统黄梅戏与流行元素的碰撞,引起川音师生对黄梅戏戏曲艺术的无限向往。杨俊、曹祝来还现场展示了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女驸马》经典唱段,全场观众大饱耳福,掌声不断。川音师生积极参与互动,现场拜师学艺,向杨俊学习了《女驸马》唱段与身段,活动现场热闹纷呈。
黄梅戏走进四川音乐学院
第三届天府戏剧季将持续致力于发展和弘扬传统文化,在全成都范围内开展越剧专场等分享会,让传统戏曲走进校园、走进社会,让更多人认识并了解传统戏曲。
红星新闻记者 任宏伟 图据受访者
编辑 李洁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继去年的“国风新弹”音乐会之后,这次十畝依然联合大理哆莱咪音乐中心,从艺术的维度审视生活,以音乐为媒介,开启了一场特别暖心的“琵琶风”,为美好生活增添新的韵味。
琵琶,弹拨乐器首座。因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器乐文化被世人所熟知、喜爱。推手为“批”、引手为“把”,两个在琴弦上最基本的弹奏状态经过千年的衍进如今发展为几十种丰富的技法。大弦嘈嘈、小弦切切、春江月夜、金戈铁马……这些弦上的技法和声响也缔造了琵琶的器乐地位。来自中央音乐学院的琵琶教师齐洁,精选数首琵琶经典作品,邀您一起聆听玉盘落珍珠似的旋律。
曲目安排上既有琵琶的传统作品、经典曲目,又有耳熟能详的现代旋律的融入,艺术家们重新编曲再创作后,给这些作品注入全新的生命力。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我们将在10月16日
(周六 19:30)
在大理十畝大美中心小剧场
和大家准时见面
主办:十畝·大理生活
协办:大理哆莱咪音乐中心
新媒体支持:大理融媒体中心、春城晚报
100元:票价预售
120元 : 现场售票
线上购票二维码:
购票热线:13099855507
取票说明:
长按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店购票
请准确填写电话号码
购买成功之后
工作人员将与您短信确认并做登记
音乐会当天,凭电话号码到大理十畝大美艺术中心小剧场取票揭开
温馨提示:门票一经售出,概不退换。观赏音乐会请提前10分钟进入会场,进入会场后,观众请将手机调至静音状态,自觉保持场内安静,本场演出非儿童场,若带儿童入场需遵守音乐会礼仪,感谢您的配合。
演出嘉宾
齐洁
中央音乐学院琵琶教师;
2013年获中央音乐学院琵琶硕士学位;
师从著名琵琶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郝贻教授。
曾获“龙音杯”、“楚汉杯”全国琵琶大赛金奖;“文华杯”艺术院校奖民族器乐大赛银奖;台北市民族器乐大赛铜奖;“青乐杯”琵琶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2013年至今,齐洁曾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香港荃湾大会堂、北京繁星戏剧村、北京正乙祠古戏楼、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音乐厅、阿尔巴尼亚地拉那大学音乐厅、法国昂热音乐学院音乐厅、深圳艺校音乐厅、郑州西亚斯音乐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举办琵琶专场音乐会和讲座交流,并多次受邀参与“地拉那云主题国际艺术节”、“中国民族音乐节”、“北京现代音乐节”、“马来西亚当代音乐节”等活动,并出演独奏、重奏作品。除此之外,多次出访丹麦皇家音乐学院、西贝柳斯音乐学院、马尔默音乐学院、卑尔根大学、乌克兰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进行器乐演奏访问。
2013年出版传统琵琶独奏音乐会现场专辑《汪派琵琶李廷松演奏谱齐洁独奏音乐会》、2018年出版《松鼠琵琶大师》少儿琵琶读物、2021年出版琵琶独奏唱片《千章扫》。
刘畅
中央音乐学院吉他专业在读本科,师从陈志教授,在校期间跟随许拓老师、杨杰老师、陈川老师学习。2010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开始吉他专业学习。曾获德国塞戈维亚国际古典吉他大赛第一名、美国GFA国际古典吉他大赛第一名,镇江可尔达米拉国际古典吉他大赛第一名。2018年成功在郑州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多次受邀出访旧金山音乐学院、参演上海阿尔达米拉古典吉他艺术节、黄河国际古典吉他艺术节,并在国家大剧院参加西班牙吉他大师佩佩罗梅罗大师班,得到认可与好评。
琵琶:胡娉婷
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保送硕士研究生在读,2009考入武汉音乐学院附中主修琵琶专业,先后师从周红教授、陈琳老师、周谦副教授。2015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琵琶专业,师从齐洁老师、郝贻凡教授。2019年在中央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成功举办独奏音乐会。曾获首届全国“小金钟”奖琵琶大赛少年专业组“入围奖“;香港青乐杯青少年国际民族器乐比赛荣获“金奖”;“青乐杯”日本国际琵琶比赛获专业青年A组金奖第一名;2019年入围CCTV民族器乐大赛决赛。
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先后师从中央音乐学院青年教师齐洁,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郝贻凡教授,中央音乐学院吴琼副教授。2016年起随中国广播乐团大阮首席孙铮先生学习大阮。曾获“辽源杯”、“青乐杯”国际琵琶大赛优秀奖、重奏组金奖;“青乐杯”国际琵琶大赛铜奖。
曾随中央音乐学院弹拨乐团参加文华奖第六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2018年参加中央音乐学院圣风室内乐团并参加专场音乐会。在校期间多次随中国少年民族管弦乐团、中央音乐学院民族乐团在中山音乐堂、钓鱼台、国家大剧院进行演出,广受好评。
演出节目
1.《霸王卸甲》
演奏:齐洁 古曲 林石城 演奏谱
传统琵琶音乐中最为脍炙人口。论音乐,它气势恢宏、一气呵成,对古战场备战、厮杀、楚霸王与虞姬的生离死别等场面的描写似乎让它具备永不落伍、震撼任何时代听者心灵的姿态。论技术,当代无数作曲家被琵琶“音效”所启发的灵感,大多可溯源至此曲中的演奏技法。所谓经典,大多如此······
2.《塞上曲》
演奏:齐洁 古曲 李廷松 整理
这是一首传统琵琶文曲。作品以宫廷女性的生活和情感为题材,刻画了生活在宫中的女性压抑的、向往自由的复杂情绪。
3.《七个瞬间的随想曲》——为琵琶与吉他而作
演奏:琵琶/齐洁 吉他/范世龙 刘畅 曲
很多美好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生活环境的改变,这首呈现中西文化交融的作品就是如此。作者在丹麦工作期间有感于异国风情,写下一段又一段美好的旋律,像是纪录作者心境的一帧帧画面。心随境转,是人之常情也是音乐家探索世界的心路历程。
4、《童年》
演奏:齐洁 刘德海 曲
琵琶曲《童年》是刘德海作品集《人生篇》中最富有儿童气息的作品。通过巧妙的转调、节奏的变化、变音的运用等手法,刘德海将中国的戏曲音乐和民间音乐的素材扩展为一首完整的、具有独特韵味和童年情趣的琵琶曲,并使这首作品不仅带有欢快、轻盈的特质,还具有淡淡的异国风情。
5.《飞花点翠》
演奏:齐洁 古曲 曹安和 演奏谱
《飞花点翠》是崇明派的代表曲目。乐谱最早出现见于江阴旧抄本,题曰“十二文板”。其清新雅致、秀丽闲适的格调,简约纯净的技法突出了琵琶文曲乃至中国文人音乐的艺术特色。
6.《品》 ——为三件弹拨乐器而作
演奏:琵琶1/齐洁 琵琶2/胡娉婷 大阮/刘畅 李博禅 曲
作品通过和声和调性不断游移、节奏的多变及音乐风格的转换在三件弹拨乐器上展现出“点”与“线”两种声音形态的美。单字一个“品”,其中的含义是极其丰富的。它既是一种物质性的存在,是民族弹拨乐器上的弦枕木的总称,也是一种精神性的传承,代表着口传心授这一学习过程中的“传”与“承”。此外,它还是品格、品味、品德的简称。
一场极致的音乐会能够带给你的
除了听觉和视觉上的双重体验
也能够洗涤你久经浮尘的心灵
10月16日诚邀您的到来!
一池清莲十畝间,一曲琵琶沁心人
SHIMU
十月已至,秋意正盛
而我们的美好生活也随着四季轮转
焕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芒
十畝不止于生活理想
还有温情与关怀
来源:“十畝MuMu”公众号
编辑:陈琳玲
值周:张辉 胡亚玲
主编:李胜
《红酒白鱼暮归》
先秦萌芽期
汉朝起步期
隋唐兴旺期
宋元清雅期
明清变迁期
没落期
现代复苏期
今天更新的是中国花道历史的第三篇,隋唐兴旺期。
对于这个兴盛时期的人们而言,无论贵贱,花就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赏花,插花也是常态。
其实在贞观之治前,隋朝的经济要比初唐时期高很多,人文美学在这个时期是非常鼎盛繁荣的,这也是在插花史上迎来最兴旺的开始。
原始插花只是用水养在器皿中,这种行为表现出人们只是希望花卉能长久,并没有产生什么插花意境美。隋唐时期的人们精神层面达到了很高的艺术造诣,也因文人雅士们为寻求精神上的寄托与安慰,或虔诚于宗教,或隐居于山野,其文艺思想表现出超脱世俗,追求怡然自得的境界。
《杏园》
唐代·杜牧
夜有微雨洗芳尘,
公子骅骝步贻匀,
莫怪杏园憔悴去,
满城多少插花人。
花事的空前繁盛同样也在预示着繁荣鼎盛的时期,经济繁荣,文化艺术飞跃发展,对于这个包容、自信又勇于表现的朝代来说,上至宫廷贵胄,下至寻常百姓,对鲜花是空前的热情,更是爱牡丹爱到痴迷,堪称万人空巷去看花。
唐代盛产诗人,也盛产鲜花,爱花,唐人便爱到骨子里去。当时的观花盛况,白乐天说:"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万人空巷的花朝节
五代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初有木芍药植于沉香亭前,其花一日忽开,一枝两头,朝则深红,午则深碧,暮则深黄,夜则粉白,昼夜之内,香艳各异。"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这种爱花的美学,在这个时期发挥得淋漓尽致。
当然,这并代表着他们只爱牡丹,无视其他花的美好。有诗云:"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春天来临时,相约踏春赏花,三月三上巳节的盛况。文人对花木普遍赋予了个性与含意,花事活动已突破以往佛前供花的主要形式。
上至宫廷,中有文僧,下至民间,无不表现出尚花的风气,以至于出现了花师、卖花人这样的职业人士,以及长安花市、洛阳花市。花事活动频繁也引发了花学专著的相继问世,有罗虬《花九锡》、诸葛颖《种植法》、王方庆《园庭草木疏》、李德裕《平泉花木记》、贾耽《百花谱》等。
《今年花胜去年红》
除寺庙里供佛的插花外,宫廷和民间插花也是极为盛行的,唐朝的时候就出现了院体花、写景花、隆盛理念花等类型。宫廷有精致的瓶花、缸花,民间也有极其热闹的春盘。盛唐时期是我们所能想象到万人空巷只为看花的那种场景,也只有那样的盛世才能让所有人爱花爱得如痴如醉。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少有的有关于花道仪式的著作,罗虬的《花九锡》。
九锡是什么,九锡就是是古代帝王尊礼大臣所赐的九种器物,为尊重、庄严的象征。
那花九锡的意思就是赠予插花的九种美好,从而去增加了花的华美气息,深化了插花文化的内涵,增添插花乐趣。
该书借用古代帝王礼遇臣子的九大项礼物,套用在当时宫廷中插制国花牡丹时应遵守的九项礼遇原则和程序,将其视为至高无上,不容擅动的庄严仪式,就像帝王赐给有功之诸侯大臣的九种礼物一样,表明当时宫廷插花的豪华和排场。
所谓《花九锡》:
1、重顶惟;
2、金错刀;
3、甘泉;
4、玉缸;
5、雕文台座;
6、画图;
7、翻曲;
8、美醑;
9、新诗。
翻译过来就是:
1、重顶惟,用来挡风遮雨的帷慢,也就是营造插花的环境美;
2、金错刀,用来修剪枝叶的剪刀;
3、甘泉,用来浸养枝叶,养护的泉水;
4、玉缸,这里指的是缸,是指用来插花的花器,也可以选择其他花器;
5、雕文台座,用以放置插花花器的台座;
6、画图,非常好了解,就是描绘插花的图画;
7、翻曲,演绎插花的乐曲;
8、美醑,赏花饮酒那自是美事一桩;
9、新诗,为插花作诗以咏颂。
这九项原则对插花放置的场所、剪截工具、供养水质、陈设的环境等都作了严格的规定,并咏诗、作歌、谱曲、饮酒,尽兴欣赏,追求视觉、味觉和听觉多层次的艺术享受。
而我们现在学习花艺,尽可能去做到这九样,那么对于插花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行为,而是享受并觉知的行为,在九项中,表现出来的就是把我们的心放进了当下,更为插花增添了一种仪式感。
《花九锡》不但是我国插花历史上最早的插花专著,同时还清晰地反映了隋唐时期插花艺术发展之迅速。在这个阶段,插花的技艺有了很高程度的造诣。
《人好花堪笑》
如果说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自由开放的朝代,那对于一个"花的民族"而言,这一定是一个无拘无束热爱自由,歌颂花之美,也是一个人文美学鼎盛的最美好时期。
爱花者看花,可以从中看见人间百态、自然万象。
簪花仕女图
隋唐时期,日本使者几度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渡海来华学习,政治制度、佛法、文学、艺术、建筑等等,并带回了大量的文物。日本唐风盛行,几乎到了全面唐化的程度。
插花随着佛教文化一同带到了日本,从此中国传统插花在日本开始发扬光大,日本花道源自中国的佛前供花是毋庸置疑的。
这里虽然能看出日本对中国的学习能力是极强的,并且能一直流传下来。但对于显示中国的大国气象所表达出来的缸花、隆盛理念花并没有太过传承,恰恰缸花才是中国人骨子里那种磅礴气象的集大成者。
唐朝后期虽然战火不断,但艺术却并没有丢失或落后。可以说,当时的文艺进入到了鼎盛时期,唐代后期至五代十国时期的文人雅士多避乱隐居,那么在这样的时期里,插花自然也成为他们宣泄情感的工具。
《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些有着浓厚文艺气息的人们,在突破了牡丹花为主和讲究排场的风格后,选择了不拘一格就地取材,山花野草,枝蔓藤条均可使用。这就便形成追求自然情趣和清新自如的自由花风格。
插花器具也由铜或瓷的盘盆容器,扩展到竹筒、漆器。而且插花作品不一定要摆放在桌子上,出现了壁挂,吊挂,还出现了一个叫占景盘的插花器具,正是现在所流行的剑山前身。
《清异录·器物》中就有记载::"郭江州有巧思,多创物,见遗占景盘,铜为之,花唇平底,深四寸许,底上出细筒殆数十。每用时,满添清水,择繁花插筒中,可留十馀日不衰。"
占景盘
郭江舟(909—960年),后周人,对插花颇有见地,发明占景盘,即在盘内平底上铸上若干个细长的铜筒,用时逐个添满清水,将花材成束地分插在细筒内。
占景盘的发明不仅可使花材站立起来易于造型,增强空间感,而且分束插制利于空气流通,可延长花材寿命,东方式插花常用的剑山就是由此产生灵感而发明的。
古人使用圆形的陶盆以象征广大的池塘或湖潟,盆内安置陶树、陶楼、陶鸭,以此手法象征大地蕴藏无限的生机。
古人的智慧真是无穷矣!
插花史上的兴旺期是用文字也表述不完的,文人雅士们以山水花草为友,吟诗作画,痴迷于花事活动,插花成为他们的最大趣事,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插花诗和画。
由此便产生了文人插花的意境美,文人雅士将花及盛放的器皿都赋予内涵和品味,形成独具诗情画意的意境美,为发展成一门生活艺术的奠定了基础。
这自然是日后宋朝出现最浪漫的四艺,插花、点茶、焚香、挂画,它们离我们已经很远了,是时候让它们回到我们身边,让繁荣的时代来临得更浪漫更优美一些。
日常除了花道,对香道也颇有几分研究
花妙在精神,精神人莫造,寓意于物者,自得之。
我是胡娉玮,一个花道师,中国花道·感花印心流派传承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芸芸众生之其中一人。
本文文字与图片皆为原创,喜爱的朋友可以关注我,感恩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