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配对 > 血型配对

浚仪(浚仪怎么读)

时间:2023-10-12 21:36:01 作者:未及挽留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安徽省一个县,人口超120万,1965年才建县!

安徽省,简称“皖”,省会合肥。清朝康熙年间,安徽因江南省东西分置而建省,得名于“安庆府”与“徽州府”之首字。在地理位置上,安徽省东邻江苏、浙江,西连湖北、河南、南毗江西,北与山东接壤。作为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安徽省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截至2018年底,安徽省下辖16个省辖市,7个县级市,54个县,44个市辖区。其中,就利辛县来说,人口超120万,隶属于地级亳州市。1965年5月1日,利辛县正式成立,因县城居于利辛集而得名。

首先,利辛县隶属于安徽省亳州市。在地理位置上,利辛县位于亳州市南部,北邻涡阳县,东靠蒙城县,南至淮南市的凤台县、阜阳市的颍上县,西接阜阳市的颍东区和太和县。就利辛县的历史来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该地区属楚国的疆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县制下,今安徽省利辛县一带分属汝阴、下蔡县地。汉朝建立后,设立城父、山桑县,今亳州市利辛县一带遂分属汝阴、下蔡、城父、山桑地。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鼎立,该地区成为曹魏的疆域。晋朝时期,该地区仍分属汝阴、下蔡、城父、山桑地。

南北朝时期,南宋将城父县并入浚仪、北魏于山桑县地设立涡阳县,今利辛县一带遂分属汝阴、下蔡、浚仪、涡阳县地。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再次设立城父、山桑县,该地区分属汝阴、下蔡、城父、山桑县地。公元742年,唐玄宗李隆基这位皇帝在位时,改山桑县为蒙城县,今利辛县一带分属汝阴、下蔡、城父、蒙城县地。由此,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因为建县较晚,所以该地区的建制和归属变化较大。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废城父县入亳州,废下蔡县入寿州,今利辛县一带遂分属亳、颍、寿州和蒙城县。

最后,公元1733年,清朝雍正皇帝在位时,设立凤台县。公元1735年,清朝设立阜阳县;同治三年(1864年),析阜阳、蒙城、亳州、宿州地设立涡阳县,今利辛县一带遂分属阜、涡、蒙、凤4县地。1965年5月1日,利辛县正式成立;因县城居于利辛集而得名。利辛县城介于黄寨和小黄庄之间,旧时地势低洼,人称“黄湖”;古老的西淝河是利辛的母亲河。因此,利辛又别称“黄湖”和“西淝河故道”。由此,对于利辛县这一建制来说,始于1965年,只有50多年的历史。2000年,成立亳州地级市,利辛划归亳州市管辖。截至2018年底,利辛县总面积达1950平方千米,总人口约为124万人。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下你的观点,让我们一起讨论。

文/情怀历史

规划开发汴河应尊重开封古都历史

作者 (开封) 韩鹏

近日,在网上看了开封古都城内汴河规划图,联想多年来开封古城发展战略定位与古城规划开发的实际情况,总有一种“风马牛不相及”的感觉。

图为北宋开封城内汴河示意图。

不知不觉中,开封古都战略发展定位成了一种和者概寡的“阳春白雪”,在具体的规划落实中,却变成了无处不在的“下里巴人”。发展战略定位,在规划开发中得不到真正贯彻落实的问题,虽然早有表现,但在这次州桥和汴河规划开发中,表现的却更有特点而已。

对此,谈一些浅薄的看法。

一、开封历史文化古都应该尊重客观历史。

开封是中国最早的五大古都之一。开封之所以能成为中国的大古都,是因为开封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失去历史文化,开封大古都就名存实亡了。

因此,开封应该比一般城市更加尊重自己古都的历史文化。而尊重开封历史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在保护、修复、开发历史文化古城时,要符合开封的历史、地理和文化传承,不背离古都开封真实的客观历史。

失去了对开封历史、地理的基本依托,开封古都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毫无传承和弘扬开封真实的历史意义可言了。

对于一些历史文化浅薄的城市而言,为了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可以无中生有,借历史文化之名而发展。但对于资源厚重、丰富的开封历史文化名都而言,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必须依托真实的历史文化,才能真正做到发掘、传承和弘扬开封历史文化。

这不仅是开封尊重历史、文化自信的表现,也是开封作为中国大古都立身处世的根本所在。所以,尊重古都历史,应成为开封古都文化保护、规划和开发的一条基本原则,不应背离。

二、开封古都保护开发必须符合文化主题定位。

开封市委、市政府对开封历史文化古城发展的战略定位,是打造宋代历史文化名都。至少在古城范围之内,开封历史文化的主体已经定位是宋文化,或者说是以宋文化为文化主体,兼顾现有历史文化遗产的宋代历史文化名都。

这其中包含多种含义:

一是开封历史文化古城,是以北宋时期的文化历史为基本定位和支撑的,打造宋文化名都必须以宋代历史文化为基本前提。而不是喊着打造宋代历史文化名都,却做着挖着假御河,毁了真文庙,掏空真城墙,拆了古街坊一类的事。

二是宋代历史文化名都,是以宋都城市规制、宋代思想文化、宋代建筑风貌等来展现的。不是喊着打造宋文化名都,却开着元代的门、挖着明代的湖,拓宽清代的路,跑着现代的车。这些都毫无宋都城市框架和古人营都的宋文化传承可言。

三是打造宋文化名都不是打造新宋文化名都,而是打造宋代历史文化名都;不是主观新创新宋历史文化,而是传承和弘扬宋代历史文化;不是以金、元、明、清代城市框架打造宋文化名都,而是以宋代历史文化打造宋文化名都。

开封市委、市政府这些大的发展战略定位,如不能得到认真、具体的遵守和执行,开封宋代历史文化名都会打造成什么混乱的样子,不能不令人担忧。

三、汴河是开封城市历史文化的源头。

图为现在规划中开封古城内州桥西部新汴河走向图

“开封”之名,来源于春秋时期的“启封”文化,地址在今祥符区朱仙镇古城之地,它不是现在开封城文化的基因所在。

现在的“开封”之地,春秋时期称“仪”邑,西汉时期称“浚仪”。浚仪之“浚”,是指“浚水”,也称“浚仪渠”,开封古城内有汴河之上、州桥西部的“浚仪桥”为凭证。

浚水,也称汴渠、汴河、汴水,正是现在开封简称“汴”的历史、地理和文化源头。

汴水

汴水的历史文化,可追溯华夏民族文化、文明的起源之始。它是伏羲出生的“灉(汴)沮(睢)会同”的“雷泽”之水;是伏羲肇始华夏源头文化“河图洛书”的“荥(汴)河”之水;是大禹人工开发四方四渎的“大运(汴)河”中枢之水;是流经上古中国、天地之中的中央“黄沟”之水;是战国魏国惠王开发鸿沟、促进大梁强盛之水,也是古人把夏代以来的大运河、鸿沟、浪荡渠、浚仪渠、汳水之滨的开封,称作“汴城”“汴都”“汴梁”的汴水。

自上古时期以来,华夏民族最早产生、繁衍和发展于黄河下游的九州、中国、中原、汴河流域。

汴河文化产生的时间,早于西汉时期才出现的黄河文化,是华夏民族名副其实的天汉水和母亲河,也是开封人民当之无愧的天汉水和母亲河。所以,自唐始开封人便把汴河圈建在汴州城内,汴河之桥,取名“州桥”;北宋时期,又因称汴河为“天汉”,汴河上的“州桥”也称为“天汉桥”。

所有这些,都体现着中国人、开封人对汴河历史、地理和文化尊重、自豪与传承。尤其北宋的《清明上河图》,把“汴河”比作“上河”“祭河”“兴盛”“清明”的象征,将汴河历史文化提升到了上古时期“龙马负图、天降祥符”的高度,北宋开封的“祥符年号”“祥符县”“龙图阁”“龙图学士”文化也随之而生。

有如此重要历史文化地位的“汴河”,是开封乃至中国文化、华夏文明的重要地标和人文符号,已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忘中国创世初心、树立中国文化自信自豪感的代表性象征,也理应受到现封人的尊重和保护。尊重古都开封城内“汴河”的历史、流经故道、所处位置,也成为发掘、传承和弘扬汴河历史文化的应有之义,更是尊重、保护和开发汴河历史文化的必然选择。

无论从敬畏历史、传承文化、树立自信,还是从打造宋都风貌、保护现有古街、弘扬宋文化等角度而言,开封所规划开发的汴河都应该是符合历史地理传承的真汴河,而不应该是毫无历史依据、背离人文地理传承、主观臆造的新汴河、假汴河。

四、几点建议与对策:

(一)开封古都规划,应该坚持市委、市政府打造宋代历史文化名都的主体文化定位,不应该背离这一战略定位,另搞一套。

(二)开封无钱时,可把古都内汴河古河道勘探出来,制定开发红线,留下今后开发的空间。同时,建立古汴河、古宋桥的地理标志,让世人了解宋都汴河古河道走向情况。

(三)开封有钱时,可根据汴河古河道勘探情况,保护性开发汴河故道,以传承真实的汴河历史文化。

(四)现有宋都古城规划,应该跳出现有古城内明清代留下的河湖框架布局,逐步保护性开发宋都古城内河道框架布局,真正让市委、市政府打造宋代历史文化名都的战略目标落到实处。

如果市委、市政府现有定位有争议或错误,应该统一认识,或修改发展战略。

如继续坚持现有发展战略不变,就应该坚决贯彻落实,不能三心二意,挂打造宋代历史文化名都之名,行开发明清代古城及河湖框架布局之实。

(五)新的汴河州桥西部规划,背离宋都汴河的真实地理历史,且会造成对古城内少数仅存古街道(如小纸坊街)格局破坏,不符合中国古都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原则,应该修改。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