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吉日 > 搬家吉日

弹棉花什么意思(一起弹棉花什么意思)

时间:2023-09-30 22:32:43 作者:浮生若梦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弹棉花:70、80后最深刻的童年记忆,90、00后却都没见过

引言

说起“弹棉花”三个字,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人知道是什么意思。80后的人,可能还会依稀记得,90后受电影的影响,也或许知道一些,但对00后而言,弹棉花无疑是一个从来都没有听过的词汇。

但对于上一代人70后,以及70后之前的那些人而言,弹棉花几乎是每一个人最深刻的童年记忆。弹棉花仿佛魔术一般,让所有的小孩都为之着迷。

弹棉花记忆

笔者对弹棉花最深刻的记忆,是冯小刚导演的喜剧电影《举起手来》。电影中的日本军官酷爱收集中国乐器,阴差阳错之下误把弹棉花弓,当做是中国乐器,并要求弹棉花师傅老幺为其表演节目。

为了活命,老幺现场编了一首《弹棉花曲》唱给日本人听,本以为大祸临头,却不曾想《弹棉花曲》深受日本人喜爱,演唱完后,日本人纷纷鼓掌叫好。

《弹棉花曲》是这样唱的:“弹棉花啊,弹棉花,半斤棉弹成八两八呦,旧棉花弹成了新棉花呦,弹好了棉被那个姑娘要出嫁呦,哎呦勒呦勒,哎呦勒呦勒......”这个《弹棉花曲》的旋律,优美而动听,笔者虽然只听过一遍,而且时隔多年,但至今依然可以准确的哼唱出来。

弹棉花释义

弹棉花是一门古老的手艺,在民间又被称为弹棉絮、弹花、弹棉等等,弹棉花的匠人也被称之为弹棉郎。弹棉花顾名思义,它是跟棉花有关,弹是个动词,弹的目的就是让棉花变得更为松软。

在过去,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是很高,棉被、棉衣都是自己做,棉被盖的时间长了,就不松软也不保暖了,棉衣穿的时间长了,也走形不好看了,于是就要再做新的。

这时候,棉被和棉衣里的旧棉花,就要被重新利用了,已经变的硬邦邦的旧棉花,就要经过弹棉花这道工序,重新变回松软状态,这就是弹棉花。

因为有市场需求,所以弹棉花也成了过去的一种职业,有的弹棉郎因生活所迫,而去全国各地弹棉花,农忙时回家种地,农闲时就背着工具外出赚钱。基本上在所有的北方村镇里,都能见到操着一口外地口音的弹棉郎。

弹棉花工具

弹棉花的工具由三部分组成,支撑杆、弹弓、弹花锤和磨盘。从形状上来看,也确实挺像是乐器的,也难怪日本军官认错。

支撑杆是用来支撑弹弓的,是一条竹竿加一根绳子,竹竿会垂直绑在弹棉郎的腰上,头上面的一头拴着绳子,绳子的另一头拴着弹弓,这样弹棉郎就可以用腰部力量来支撑弹弓了。

弹弓的形状类似锯子,一边是木制的呈弯曲状的支撑轴,另一边是系在弯曲轴两端的弦,支撑轴一般都是用普通的木头做成,弦是用牛筋做成。弹弓通过弦的震动,将棉花弹至松软。具体操作方法如图:

弹花锤就是一个木槌,是用来击打弹弓的工具,弹弓震动需要借助外力,弹花锤就是弹弓的动力来源,弹棉郎一下又一下的用弹花锤击打弹弓,弹弓也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在击打的过程中,弹弓也会发出蹦蹦蹦的声音,敲的有节奏了,这个声音也是很好听的。

磨盘是一个木制圆盘,表面光滑,背面有把手,是整理棉花的一个工具,弹好的棉花会变得非常松软,不易用手打理,磨盘因表面光滑不沾棉花,所以打理起来会比较方便。

弹棉花流程

1、登记棉花重量

弹棉郎来到村子里做活,会有不少人拿出家中的旧棉花让他们弹,为了不把乡亲们的棉花搞混淆,弹棉郎都会先用秤称一下棉花的重量,然后根据棉花的状态商量好价格,最后将棉花斤数和姓名记在单子上。

2、摊开毡状棉花

登记好的棉花,第一步就要把它拿出来,摊开、抖碎,有的棉花用的时间长了,变成了毛毡一样的形状,这类棉花处理起来就比较麻烦了,弹棉郎会随身带有小钉耙,遇到这种棉花就用钉耙把它抓碎。

3、抽打棉花碎片

撕碎的棉花铺在草席上,在弹之前需要清除棉花里的灰尘,弹棉郎用一根小竹条,用力的抽打草席上的棉花碎,一股股的灰尘就会从旧棉花里迸发出来,随着灰尘出来的还有霉味、尿骚味儿等各种呛鼻子的味道。

4、弹棉花

经过第一轮的抽打,旧棉花已经变得蓬松许多,灰尘也除去了大半,接下来就是用弹弓,将棉花弹的更蓬松一些。弹棉花不是体力活,它是个技巧活,所以技艺高的弹棉郎往往可以把棉花弹的更为松软。

5、铺平整胎

经过弹棉郎的努力,旧棉花变的像新棉花一样松软,这时候他就会根据客户的要求,将弹好的棉花进行整胎,按照客户提供的尺寸,用网线将棉花网成棉被形状。在这个过程中,把棉花铺均匀是最难的一点。

弹棉花历史

弹棉花的历史,大致可以追溯到元朝时期,元朝农学家、机械学家王祯,就曾在《农书》中记载过农器纩絮门。

在旧时,姑娘出嫁是要缝棉被的,有钱人家会用新棉花来做,没钱的人家只能用旧棉花做,但无论新棉花还是旧棉花,都是需要弹的,新棉花里面有棉花籽,需要通过这个方法去籽,旧棉花是需要弹干净、弹蓬松。

所以,民间一直有弹棉花这个职业,元朝、明朝、清朝一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民间一直都有弹棉郎。

再后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弹棉花的机器被生产出来,一代、二代、三代、逐渐进步,机器弹出来的棉花,比手工的更干净、更蓬松,甚至连旧衣服都能扔进机器里面,弹出各种颜色的棉絮。随着机器的不断产出,手工弹棉花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当中。

结语

近几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被子、棉衣也都不再需要自己制作,大家都是从商场购买。在被子方面,又开始流行蚕丝被、太空被、羽绒被等,棉被逐渐也用的少了,在棉衣方面,也都是羊绒、鸭绒等新型材料,现在几乎没人再穿厚重的棉衣了。

对于00后而言,他们从一出生就用上了新材料的被子和棉衣,连棉花都没怎么见过,就更别说弹棉花了。

弹棉花在中国传承了有500多年了,现在虽然淘汰,但作为历史,也是非常值得年轻人去了解的。这些老物件,一定会给你带来一种别样的感受。

天气寒冷!“弹棉花”生意红火

最近几天,天气阴冷,不少市民忙着添置冬被或翻新旧棉被。在枫泾镇兴塔兴福利路238号,“弹棉花”生意红火。“现在是棉被需求旺季,最近一天至少要做20床被子,忙不过来。”店主潘师傅说。

走进店内,2台机床占据了大部分空间,潘师傅正准备赶制新的棉被。“第一道工序是把棉絮放入梳棉机器,使棉絮变得蓬松。”潘师傅一边制作一边向记者介绍道。随后,蓬松的棉花被放置到操作台上。“在加网纱前,被子四条边、四个角的棉花要少一些,方便后面压成型。”潘师傅描述了制作棉被过程中的要点和难点。不到30分钟,一条崭新的棉被制作完成了。

“天冷了,我过来把用了10年的老棉被翻新一下。”居住在新黎村的沈老伯告诉记者,自己是这里的老顾客了,以前每年都喜欢把自己种的棉花拿来这里加工,后来不种棉花了,就直接用店里的新疆棉花制作成暖暖的冬被。

据潘师傅介绍,通常入冬前后是最忙碌的时候,以前手工弹速度比较慢,现在基本都是机器,速度快,而且出来的棉絮更加蓬松、厚实,回头客也越来越多。

为了满足周边居民的需求,潘师傅更新了棉被的外形和品种,不仅制作单一的网纱棉被,还可根据居民需求选择不同的面料。

通讯员 | 朱丽燕

摄影 | 唐杰峰

编辑 | 杨丽(见习)

责编 | 陈薇婷

26年前的国产喜剧巅峰,黄宏一曲《弹棉花》封神,至今无法超越

正在网上冲浪的朋友,不知道你听过多少神曲?

作为当代流行文化的代表,几乎每年都有那么几首红遍大街小巷的神曲。

尤其是近些年短视频平台的火爆,各类神曲走红出圈的频率也越来越密集。

在已经似乎很遥远的彩铃时代,雪村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杨臣刚的《老鼠爱大米》、庞龙的《两只蝴蝶》,成为初代神曲的代表;

后来,神曲进入百花齐放的时代,以凤凰传奇为代表,还有慕容晓晓的《爱情买卖》,或是鸟叔的《江南style》、筷子兄弟的《小苹果》等等,真正开始了国民级的神曲时代。

再往后,神曲的迭代更新变得越来越频繁,很多歌曲可以一夜爆红,却也能够在爆红之后迅速淹没在潮水当中,比如:庞麦郎的《我是滑板鞋》、喊麦界代表的《一人我饮酒醉》,短视频平台爆红的《学猫叫》,以及代表东北文艺复兴的《野狼disco》。

时代终会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自然也会有新的神曲出现。

心理学领域将“被旋律”的现象称为“耳虫效应”(Earworms Effect)。准确地讲,它描述了一段旋律在人脑中循环播放且无法控制的情形,这些旋律会在人脑内成为一种恒久的听觉记忆,以至于时隔多年再听到那首歌,可能仍会感觉一股来自DNA的震动。

比如:最近迷影君就经常在弹幕网站上看到将一部国产老电影中的插曲《弹棉花之歌》进行鬼畜的恶搞视频,其中的歌词只有短短四句,但旋律却朗朗上口:

弹棉花啊弹棉花,

一斤棉花弹出八两八,

旧棉花弹弹出新棉花,

弹好了棉被姑娘就要出嫁……

很多网友被这首歌所,只要看到这几句歌词就能唱出来,以至于不少评论称:

也许是中国最早的影视神曲,听上两遍就能循环一天!

而这首歌正是出自一部经典的国产喜剧《巧奔妙逃》,时至今日该片依旧被认为是国产最好的抗战题材喜剧片,比后来潘长江主演的《举起手来》要早了8年,至今在豆瓣上保持着8.1的高分,并好于88%的喜剧片。

本期「被遗忘的国产类型片」,让我们来重温这部26年前的经典喜剧——

《巧奔妙逃》

影片拍摄于1995年,由峨影厂出品。

不少观众将此片,视为潘长江出演的另一部同类型的抗战喜剧《绝境逢生》的续集,因为两部影片都有老戏骨魏宗万参演,而且都采用了著名喜剧笑星做主角,题材也都是抗日喜剧,但其实二者之间并无关联。

《巧奔妙逃》拍摄于1995年,比《绝境逢生》晚一年,或许也是因为影片的创作者受到了《绝境逢生》的启发,而这两部电影又共同受到了经典法国二战喜剧《虎口脱险》的影响。

影片的主演是东北籍笑星黄宏,八十年代末,黄宏开始成为小品喜剧演员,并因此登上春晚舞台,创作出了《超生游击队》、《打扑克》等脍炙人口的小品。1995年,黄宏受邀参演了这部《巧奔妙逃》,首次以主演身份出演电影。

除了黄宏之外,片中还汇聚了“司马懿”魏宗万、“三德子”赵亮、国家一级演员徐玉琨等实力派阵容,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片中饰演日本军官佐佐木的是实力派演员孙敏,曾经获得过金鸡奖、飞天奖,他同时也是本片的导演。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日军为追查受伤的八路军交通员展开大举搜捕。

这名交通员自知难以逃脱追捕,于是情急之下,只好将手里的一份重要情报,装有日军战略进攻图的油布包塞进弟弟二柱的手中,嘱咐他一定要送到火车站接应的同志手里。

交通员告诉了弟弟接头暗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可弟弟二柱读书不多,情急之下,将联络暗号错记成:山清水秀找八路。

二柱冒险将受伤的交通员藏了起来,自己则孤身逃走,引开了正在追捕的日军。

日军没抓到人,司令官丰田大队长很生气,便将抓捕任务交给了手下的佐佐木小队长。

佐佐木在参军前是个音乐老师,他是一位资深的音乐爱好者,来到中国后,便一门心思放在搜罗中国乐器上。

丰田队长十分看重这次任务,于是严令佐佐木千万不能因为爱好而耽误正事,便威逼他交出了身上携带的所有乐器。

日军根据情报,推测八路会在火车站接头,于是当地的汉奸组织头目,便找到了男主角秦贵,让他伪装成接头人去火车站接头,想要暗中截取日军的战略进攻图。

秦贵虽然身在曹营,但骨子里并不坏,只是有些胆小怕事,因而被迫加入了汉奸组织,但也没有做过什么坏事。

对于组织的任务,秦贵不敢接,可他刚刚新婚不久,还有个漂亮的老婆阿英天天被无良的组织头目给惦记着。头目甚至直接威胁她,如果秦贵不答应,他的妻子阿英就要保不住了!

逼于无奈,秦贵只好接下任务,临走前不放心妻子,便交给妻子一本女人防身秘笈。

书中最重要的一招:握紧右拳猛挥手,打在下巴耳根间。

妻子阿英拿丈夫秦贵练了练手,果然将丈夫打倒在地,秦贵这才放心出门执行任务。

来到火车站,秦贵嘴里叨念着暗号,可转悠半天仍一无所获,愣是没找到接头人。

与此同时,在当地的茶馆里,农民顺子和老幺叔侄俩正式登场。

顺子和老幺以走街串巷给人弹棉花为生,俩人都是活宝,没事就爱拌嘴互怼,而且叔侄俩虽然没啥本事,但却有一腔热血,总是念叨着想找八路军大部队,一起投身抗日战场。

这天顺子和老幺来到茶馆,遇到了擅长的说书人。

说书人不仅舌灿莲花,而且了得,尤其擅长模仿的声音,简直栩栩如生。

说书人正在台上表演绝技,没想到茶馆外真的传来了枪声,是日军在追捕逃亡的二柱。

茶馆内,顺子、老幺靠着弹棉花的大弓和榔头,硬是将两名日本兵给打倒在地;

二柱被日军打伤,便将油布包交给说书人,让他记住暗号并去火车站替自己接头。

三人甩脱日军的追捕,但混乱中,老幺随身携带的弹棉花用的大弓却落在日军手里,

带队的佐佐木队长没见过弹棉花,便误以为这大弓是一种传统乐器。

话分两头,说书人带着顺子、老幺来到火车站,打算找到接头人。

而秦贵恰好也在寻找接头人,虽然暗号没完全对上,但却引起附近的特务的注意。

几人拉扯中,被日军发现,引来追捕,

路上老幺见秦贵带着枪,并认定他是汉奸,两人就此杠上,

明明炸弹就在身后要爆炸了,可顺子却还揪着秦贵的耳朵,不肯撒手。

关键时刻说书人使出自己的,以声音模仿枪炮声,扰乱追兵注意力,

好不容易捡到一把枪,可几人都不会用,只能像扔摔炮一样,将枪往地上扔来触发子弹,荒诞的是,如此瞎蒙,居然还一枪一个准。

一番追逐过后,顺子与其他人失散,

老幺和秦贵他们则逃进附近的一农家大院,被迫躲进了地窖。

可没想到,日军追来并在大院安营扎寨,让他们被困在下面。

好在秦贵脑子活络,设法偷来三套日军服装,本打算找机会溜走,

没想到正赶上日军全体集合,三人困在村里无法逃走。

偏偏在此时,老幺注意到日军拿着自己的大弓,一时不慎暴露了身份,被日军发现,

幸好说书人再次施展模仿空袭,三人才趁乱逃出了大院。

说书人和顺子他们本以为逃出生天,没想到秦贵却顺手偷了一把枪,并用枪威胁说书人交出油布包,并将他们押至一大庙前,欲暂时关押起来自己好脱身。

没料到,佐佐木的人很快追到附近的庙里,说书人和老幺被抓,只有顺子只身逃脱。

佐佐木一直对那把大弓乐器很感兴趣,又从秦贵口中得知,老幺是大弓的主人,还谎称大弓名叫“单弦琴”,因此认定老幺他们是音乐家,提出让他们拿着大弓演奏一曲,换取活命的机会。

于是,本片的名场面就来了!

为了活命,老幺与说书人临时编了一首《弹棉花之歌》,

而秦贵则在一旁翻译,称老幺唱的是一首情歌,献给一首姓谭叫棉花的姑娘。

佐佐木听完秦贵的忽悠觉得歌曲非常浪漫,而老幺他们的歌声也因此大受日本兵的欢迎。

恰在此时,秦贵的妻子阿英听到丈夫的歌声,也来到了庙里,这让日军误以为歌声真的可以唤来“花姑娘”,于是便开始集体大合唱。

秦贵趁机偷偷将油布包塞给了阿英,谎称放走一个花姑娘,会引来更多花姑娘。

然而日军的歌声没有引来花姑娘,却引来了当地拿着棍棒的乡民,冲进庙里与日军展开混战。

原来,是之前逃走的顺子,找来了乡民营救老幺和说书人。

日军大乱,秦贵本想逃走,却意外发现掉落在地上的油布包,只好捡起藏在身上,

混乱中,秦贵被队长佐佐木抓住,只得跟着其他日本兵一起回到县城。

结果,秦贵身份暴露,油布包也被搜走,

秦贵趁佐佐木不防,夺路而逃,回到了自己的家。

恰好,说书人、老幺、顺子他们为了找丢失的油布包,也来到了秦贵的家。

双方再次碰面,秦贵被视为汉奸,可他却声称油布包已经落到佐佐木的手里,

然而意外的是,妻子阿英却从怀里掏出另一个布包,这才是真正的战略进攻图。

情报保住了,众人正高兴时,二柱和八路军联络员也找到了他们,暗号这才对上,

而秦贵也弃恶从善,主动交出了情报,洗清了汉奸身份。

至于佐佐木上交的另一份油布包,其实装的不过是一份唱本而已。

滑稽的是,作为乐迷的佐佐木到最后一刻,仍旧不忘对音乐的着迷……

电影的故事到此戛然而止。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部《巧奔妙逃》依旧不失为一部妙趣横生的喜剧电影。据编剧傅保中自述,影片的剧本早在1990年就创作完成,最初是想交给八一厂拍摄,但因题材不够严肃而最终转到峨影厂,最终在1995年才拍摄完成。

电影的情节荒诞中带着戏剧性,故事开篇就设置了最大的悬念——敌我双方对战略图的争夺,由此设置了多组不同的人马,老幺顺子棉花叔侄二人组是一条线,秦贵是另一条线,两条线因情报图在火车站相遇又因逃命和说书人相遇。

之后顺子和老乡们汇合,剩下三人被围追堵截发现地窖得以顺利避险,后又为情报图落在地窖需要重新返回鬼子营地埋下伏笔。重新返回巧拿情报图又虎口脱险,最终靠伪装逃出生天。两条线时而交汇时而分开,剧情走向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情节荒诞鬼马但却非常接地气。

电影在喜剧包袱的构建上颇为出色,比如:作为搞笑搭档的朴实农民叔侄顺子和老幺,两人之间老侄少叔的关系就非常具有喜感,秦贵这个“半路汉奸”的角色,在黄宏的演绎下更是非常出彩,一方面谎言巧语胆小怕事,但对于自己的娇妻却能真情流露,尤其在片中的那首主题曲《弹棉花》中也得到了了完美展现。

就连作为反派的日本军官佐佐木,也有很深刻的人性刻画,他对音乐的痴迷有一定的象征意味,暗示了战争可以扭曲人性,却无法阻拦人们对毕生所追求的理想的热忱。

这也是本片能够打动观众的根本原因,片中的主角并非大英雄,也没有太高大上的情操和理想,说到底不过是一帮战争年代里挣扎求生的小人物,让人笑过之后又充满唏嘘。

好的喜剧一定是雅俗共赏的,而《巧奔妙逃》无疑就是这样一部优秀的国产喜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