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手相命理

相火是什么意思(君火相火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3-10-02 05:30:09 作者:陪你演戏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天养生尤其应注意补阴,预防上火

冬天来了,天气寒冷,很多人喜欢吃热性的食物来驱寒,但专家表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天养生尤其应注意补阴,预防上火。

上火的表现不仅仅是嘴角发红、发炎、嘴唇干裂。南宁市中医医院内科主任医师谭凯文介绍,冬季人体阳气收敛,因过于辛热的饮食以及干燥暖和的室内环境更易导致人体器官上火。人体的五脏六腑都有可能上火,但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可以防治冬季上火。

如果你记忆力下降……

可能肾上火了

紧急指数:★★★★★

如果你早泄、痛经、记忆力下降……那么你的肾上火了。谭凯文介绍,冬主肾,冬季最容易上火的器官就是肾。而俗话说,“阴虚生内火,阳虚生外寒。”谭凯文介绍,肾阴虚者即生肾火,又称“相火”“命门之火”,常常表现为头晕眼花、记忆力下降、腰膝酸软、全身乏力、盗汗、烦热等等阴虚火旺的表现。

对策:多吃黑色滋阴补肾

六味地黄丸和左归丸都是滋阴补肾的良药,如果出现肾阴虚的症状就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对症治疗。而平时在生活中,应多吃补阴食物,比如在水里生长的食物以及黑色食物,如,鸭肉、鱼、芝麻、黑米、木耳、冬虫夏草、芋头、红薯、枸杞子、生地等等有助于滋阴补肾。

如果你口舌生疮……

可能胃上火了

紧急指数:★★★★

嘴角红了,发炎了,干裂了,口舌生疮了,口臭了,更加偏爱冷饮了,便秘了,那你的胃可能上火了。一年四季中,人体最容易上火的器官就是胃,这与人的饮食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也与人的情绪有关。过于辛辣、温热的食物,过于激动的情绪都会导致胃上火。

“在阴阳五行中,肝属木,脾胃属土,木克土,因此肝气常犯胃。”过于激动的情绪,长期抑郁的心理对人的脾胃有很多不利之处,不利于人体消化吸收,严重者不仅会引起胃上火还容易导致胃病。

对策:防胃火 火锅选清热泻火食物

虽然很容易上火,但是冬天市民热爱的饮食中总不能少了火锅、烧烤等食物。怎么办?有讲究的吃火锅也可以避免上火。首先,可用石膏、水豆腐、马蹄等清热泻火的食物做火锅底料,有助于降火。

石膏物美价廉,它是一种矿物质,不容易融化,也是一味中药,用于火气重、高烧患者,有止渴生津、清热泻火的作用。其次,火锅不要趁热吃。吃热烫食物,更容易上火,因此不应吃热烫的火锅。大多数年轻人、大多数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体内的阳气更为充足,更容易上火。因此这类人群更加需要注意。

辣椒、烧烤、火锅等驱寒食物是直接导致胃上火的关键因素。因此不宜天天吃,不宜长期吃。同时,如果胃上火了,可以喝点罗汉果茶,也可以起到降火的作用。

如果你易怒……

可能是肝上火了

紧急指数:★★★★

别人一句话,你会怒得直跺脚,你偶尔还会头痛眩晕,还会口苦咽干、两胁胀痛,其实这也是上火的表现,可能是你的肝上火了。

对策:多喝菊花水疏肝理气

肝火旺盛者,要注意休息,防止过度疲劳。平时可多饮菊花茶,加少许冰糖,有清肝明目之功效。另取川贝母加冰糖、清水适量炖服能降肝火,以及雷公藤茶,也可服用龙胆泻肝汤、知柏地黄丸等等。

适当参加体育运动,多吃水果蔬菜也有助于调节情绪,当然适当制怒更是关键。

如果你是干咳……

可能是肺上火了

紧急指数:★★★★★

冬天干燥,加湿器也不管用了,老人小孩每天总是少不了干咳、口干,想喝水的症状。那么有可能是肺上火了。肺属五行中之金,火克金,故肺怕火。当外感温热之邪或风寒犯肺均可化热,出现口干、咳嗽等肺热之症。

对策:多饮金银花茶多吃梨

肺上火,就需要立即降火,肺火引起的干咳等肺热之症需要及时治疗,容易引发肺炎、肺结核等病情。因此,需要患者提高警惕。

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润肺去燥等功能,适宜于冬季发热和有内热的病人食用。尤其对肺热咳嗽、小儿风热、咽干喉痛较为适宜。

如果你舌尖很红……

可能是心上火了

紧急指数:★★★★

舌尖很红,失眠、多梦,多动心烦、急躁不安……你可能是心上火了。心与小肠相表里,心脏在中医五行中属火,掌管血脉运行。心火上炎则表现为口舌糜烂、生疮、舌尖红、多动心烦、急躁不安等。

对策:多喝温开水,保持好心态

莲子心或栀子(去皮),等加冰糖适量,水煎当茶饮。防止心火需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加减衣物要寒热适度,多吃蔬菜水果,少食辛辣之物,多运动,多饮水,最好是温开水。

天气寒冷的时候,很多人喜欢吃辣椒来驱寒,但是专家提醒,辛辣食物不宜多吃,容易引起胃火上炎。

关于上火的几个问答

一问: 降火的药物所有人都能吃吗?

答 :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火分为虚火和实火,还要看病人是肝火旺还是肺火旺或者别的类型,所以药物不要随便吃,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二问:水果也分寒热性?

答 :是的。吃水果也要引起注意,有的水果属于热性水果,比如荔枝、橘子、菠萝、桂圆、石榴等。食品中的葱、姜、蒜、辣椒、酒、辣椒、胡椒、花椒、熏蒸食品等都是容易上火的。

三问:上火了喝凉茶是否有用?

答 :茶一般都是喝绿茶和红茶。绿茶是凉的,有清火的作用。红茶是温的,不主张有上火体质的人饮用。另外除了茶以外还有很多简便易行的祛火方法比如喝绿豆汤就很好。具体喝哪一种茶要根据自身的体质来决定,如果是虚寒体质的人一般不容易上火,喝红茶就会起到保健作用。如果特别容易上火的人可以喝一些绿茶。

中医六气中为何会有君火和相火?

问:中医六气中为何会有君火和相火?

答:中医六气中没有君火和相火之说和理论。

认识解释什么君火?相火?

需了解中医之气特性概念和区别联系内容,以及什么是六气?什么是六淫,才能正确理解君火与相火。

为什么中医六气中没有君火和相火之说和理论,是因为,先从六气、六淫的内容说明说起。

1.六气:风、寒、暑、湿、燥、火,为自然环境之性。

六淫:六气入侵身体而发病称六淫。

所以中医六气不包括君火与相火含义与内容的。

那君火与相火内容意义从属于什么?

2.中医之君火与相火是生理功能性本质性,它与中医六气概念功能存在着巨大差别。

中医君火与相火是自然生气之气,而六气是自然界正常之气,六淫为病气为异常之邪气。

因而

君火、相火是生理之气。

六气是正常自然气。

3.火者程度能量轻重分温和热,热者过度严重不利生命的功能性。

火者功能和分类,中医分生理之火(少火)和病理之火。君火相火都是生理之火(少火)。

君、相之别。

国家因素特色上,君为主、王,相为助、辅。《黄帝内经》:心为君主之官,心为五脏六腑大主。

4.君火与相火为正常生命温热之气,但功能性和作用来源关系之间不同。

相火:持续性稳定为阴之火,来源由五脏六腑等组织形神,有称相火寄藏于肝肾主司生殖,因肝肾位于下焦为相。

君火:刺激反应较强为阳火,来源主要是心脏心经属性发展,因心位在上焦为君。

5.君火、相火,六气、六淫,都是中医哲学上的特色理论定义定性内容。相火和君火均属于少火,为生命内生之火和生理之火。

当然《素问·天元纪大论》:“君火以明,相火以位”。

6.如果说中医六气中为何会有君火和相火,那一定指中医哲学的五运六气学说属性了。

不能简称“中医六气中”这特色内容因素了,因为这样理解认识是不够中医生命具体所指的特色文化知识了。

万物以阴阳论,生命以形神述,生理基础从气血津液或精气神血定。

哲学上,火者像日月有阴阳,(阴阳二者各自都可以再分阴阳)。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之论,应是:君火在上为大主从明,相火在下为助势位从辅。

原创作品 作者罗占光。

程知论相火

相火专以少阳三焦得名,谓心火君主之官,不用事,而三焦代之行事,犹相也。包络居内,与之相配,故膻中臣使之官,昔人亦谓之相火,然三焦之为阳火;包络之为阴火,则有别矣。

相火之名,其见于《经》,惟《天元纪》曰“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盖为天之六气,言非为人之藏府言也。然人身与天地相应,故少阳亦得以相火名焉。其在天者,风以动之,署以蒸之,湿以润之,燥以干之,寒以坚之,而又有相火以温之。人身得天地之气,故藏府皆有厥阴、少阴、太阴,阳明、太阳、少阳之目也。经络之行于上下者不同,故六气在人,又有手足经之别也。然手少阳为相火,则足少阳亦当为相火;足厥阴为风木,则手厥阴亦当为风木。而后人以足少阳配足厥阴为风木,以手厥阴配手少阳为相火者,以足厥阴、足少阳皆风木之行于上,手厥阴、手少阳皆雷火之动于下者也。所谓雷风相搏也。《内典》曰:龙雷之火,得湿愈炽。故昔人有升阳益火之论。

三焦居外,为气为阳,从丙火也;包络居内,为血为阴,从丁火也。凡自劳力辛苦及感冒而得者皆为伤其阳火;凡自劳心思虑及淫欲而得者皆为伤其阴火,阳火易治,阴火难治。

以补中益气汤治火者,治其阳火虚劳也;以八味丸治火者,治其阴火之亏失也。若阳火有余,则折之以寒凉,温补不可也;阴火有余,则宜益之以滋补,寒凉不可也。故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为火有余者言也;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为火不足者言也。彼以桂附、栀柏,千古聚讼,其亦未审于有余不足之分乎?

《经》曰:君火以名,相火以位。谓至尊无为,惟正火之名,相宣君令,盖臣位之宜也。天以相火为六气之一位,人以相火为生气之原。所谓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而丹溪诸贤,乃谓相火为元气之贼,夫谓人以劳伤贼其相火则可,谓相火为原气之贼不可也。

肾与膀胱,水也;心与小肠,火也;包络与三焦亦火也。所谓人身有两火无两水也。然病邪所加,凡十二藏府,皆得以火名之,如肝曰肝火;肺曰肺火之类,岂人身复有十二火耶?然三焦之火,游行五藏六府,凡十二藏之火,皆三焦火也。

网络图片

出自《医经理解》

小满到,吃青梅,敛精气,平肝火,安心神

小满,生长之后,丰盈之前,小得盈满即为小满。此时大地升腾着一股生长之气,小麦生长,籽粒变得日渐丰实;青梅生长,让果子更加圆润饱满……人是如此,仍然有充足的空间不断向上“生长”。

所以这15天其实是我们体内阳气最充沛的时候,因为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能量到了顶点,就意味着开始要衰减。

小满时,不需再过多对外索求,不求大满。反而应该沉淀下来,敛藏精气,安静成长。

小满时节,迎来了又干又燥的新格局

从小满到大暑这60多天时间,我们进入了丁酉年的三之气。主气少阳相火,客气阳明燥金。相火主要是指胆火,阳明燥金,说明最近天气又干又燥。

“火”是事物生长和变化的动力,有了充足的火,万物才能正常完成生化和收藏。所以对于阳虚,怕冷,体内寒湿比较重的朋友来说,今年夏天是呵护身体的好机会。

而对于其他朋友来说,胆火过旺加上又热又燥的天气,会给身体带来不少麻烦:

1.胆火过旺,会连带着肝火也很旺,因为肝胆相表里。因此可能会出现失眠、月经延迟、月经量减少,眼睛发红等情况。

2.肝火过旺,脾胃就会比较虚弱,因为肝木克脾土。容易出现呕吐、反酸、吃不下饭的情况。

3.天气燥热,邪热便会上扰心神,让人感觉到烦心或者心痛。

尤其要注意给自己清清肝火,照顾一下脾胃了。

嘘字呼吸法,祛肝之邪热

《遵生八笺》记载了很多呼吸吐纳的方法,来修养内脏,排出身体内的浊气。想要祛肝内的邪热,可以用嘘字呼吸法。

《秘诀》曰:“嘘以治肝,要两目睁开为之,口吐鼻取,不使耳闻。”

具体的方法是:保持双眼睁开,用鼻子吸一口长气,口念“嘘”字将气慢慢呼出,如此连续呼吸20~30遍。这种呼吸法可以祛肝之邪热,也能改善眼睛发红发痒的情况。不过,这些症状消失后,就不要再用这个呼吸法了,以免做过多损伤肝气。

人在心情极度烦躁的时候,会借由深呼吸来让自己保持冷静。其实我们在做“嘘”这个动作时,也是一样。每一次轻轻吐气,便是把肝中的郁气给排了出去,慢慢地,烦躁的心情就会变得宁静。

青梅,酸之正味。能平肝火,安心神

初夏除了温热的风,还有可爱的小果子。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初夏的果子大多都带有酸味或涩味,比如青梅、樱桃、枇杷等。这些果子是植物最有营养的部分,精华内敛,能帮助身体吸收和储存营养,保护精气不外泄。所以古人在小满的时候,多食用这些小果子,能敛藏好身体内的精气,专注生长。而这其中,又以青梅的酸味最正。

“卉木皆感春气而生,独梅开以冬,葢东方动以风,风生木,故曲直作酸,则酸者木之性,惟梅之味最酸,乃得气之正。”

因为古人认为,一般果树在春天开花,而梅在冬天开花,到初夏果实成熟时,已经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春天,得到了“春之全气”,所以梅子的味道特别酸,气也特别足。

酸属阴,专入肝胆,能补肝血,平息肝火,疏散肝胆湿热。中医中说道“肝欲急,酸以柔之。”像是今年这个胆火肝火皆旺的夏季,就很适合吃一些青梅。

另外如果夏天心火过旺,手心手脚会发热,经常失眠、做梦,睡不好觉,也可以适当吃一些青梅,把心阴养足了,自然就不怕心火过旺了。

不过注意,酸养心阴,不养心阳,心阳不振,感觉心胸憋闷、心悸不宁的人,不要吃太多啦。

青梅+紫苏,是古人公认的黄金搭配

紫苏和青梅的搭配,是一对黄金组合,自古便有之。

''三伏取熟梅捣烂,不见水,不加盐,晒十日。去核及皮,加紫苏,再晒十日收贮。用时或盐或糖,代醋亦精'' ——清代医家顾仲《养小录》

古书当中并没有详细记载如此搭配的原因,我后来也尝试过用青梅搭配其他的食物,但都没有紫苏好。猜想紫苏性味辛温,可以中和梅子的酸性,搭起来吃不那么伤胃。

另外夏天的时候,由于贪图凉爽,古人会衣着薄衫,在院中乘凉,难免会招惹风寒。紫苏叶能降气平喘,祛痰止咳,对于风寒感冒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而对于经常吹空调的我们来说,把紫苏和青梅放在一起吃,便更有必要了。

为这个夏天,做一瓶紫苏青梅酱

青梅虽有诸多好处,但因为酸味太正,吃多了容易伤胃。最好的办法就是能加上红糖的甘甜,制成酸甜口感的青梅酱。

酸味属木,甜味属土,木和土是相克的关系。酸味和甜味放在一起,能抑制彼此的偏性,比较平和,适宜常吃。这样,酸味生津止渴,能化解甜味的滋腻;甜味补益中气,又能缓解酸味的收缩之性,是再适合不过的了。

食材:青梅2000g / 红糖500g / 冰糖1000g / 紫苏1g / 盐适量

做法步骤:

1、将青梅用清水清洗,用刀在青梅上轻轻划一小口,放入盆中加入清水漫过青梅,放盐浸泡2个小时,这样可以去除青梅的苦涩味。

2、将泡好的青梅去核,放入锅中,不加水开大火熬煮,熬沸之后转小火,直到果肉成绵软的糊状,再加入红糖、冰糖、紫苏,一起小火熬煮大概30-40分钟。

3.冰糖的甜度太高,全加一种的话会甜的发腻,淹没了青梅的酸。红糖甜度不高并自带甘蔗的清香,和冰糖混合加入,让青梅酱的味道更柔和,既不会甜的发腻,也不会太酸。恰到好处的融合了酸甜两味。

4、熬煮到青梅酱开始变黏稠就可以关火啦,趁热装入玻璃罐中,盖上盖子,倒扣放置至冷却,放入冰箱冷藏。

熬酱的时候,到处都弥漫着青梅的香气,咕噜噜的气泡好像让夏日也沸腾了起来。做好之后,可以涂抹在面包上,也可以浸泡在苏打水中,每天打开玻璃瓶,舀一小勺来吃,就像是开启了初夏般青涩纯美的味道。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引火归元”辨析

一 命门相火学说是引火归原的理论基础。

引火归元,也称引火归原,又名导龙入海,是治疗元阳浮越,肾火上升的方法。引火归原的“火”,又称“相火”、“命门之火”、“龙雷之火”、 “浮阳”、“浮火”等。.

“相火”一词源于《内经》,有“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素间·天元纪大论》)之

说.君火居于上焦,主宰全身,相火居于下焦,温养脏腑,以潜藏守伏为宜.君火和相火

在人体内,一主后天,一主先天,各安其位,共同维持机体的正常活动.命门相火与心之君

火相通,君火为神用,相火为根本,君火是由相火派生的。

刘河间首创命门相火之论“左肾属水,右肾属火,游行于三焦,兴衰之道由此也。故七节之之旁.中有小心,是言命门相火也”。

张子和则称相火为龙雷之火,“夫君火者,犹人火也,相火者,犹龙火也。人火焚木其势缓,龙火焚木其势速”。

朱丹溪承袭刘河间、张子和、李东垣诸家之学,著“相火论”,提出相火既为肝肾两脏专司,复分属于心包络、膀胱、三焦、胆等诸脏腑的观点,后世言相火者,大都以丹溪之说为其理论基础。不过,丹溪既言“人非此火,不能有生”,又说:“相火元气之贼”.前者言其常,后者言其变。相火虽一,常变迥异,丹溪均称相火,给人以概念混淆不清之感。

张景岳则发展了丹溪相火论,谓“相火当在命门”与“命门居两肾之中,即人身之太极,由太极以生两仪,而水火俱焉,消长系焉,故为受生之初,为性命之根本”,“命门之火.谓之元气;命门之水,谓之元精,五液充,则形体赖而强壮,五气治,则营卫赖以和调。此命门之水火,即十二脏之化源”。总之,丹溪集相火学说之大成,著《相火论》,奠定了后世相火学说的基础,完成了命门相火的理论体系。

相火系于命仃,命门居于两肾之中。肾藏真阴而离真阳,为水火之脏,阴阳之宅.若肾

的阴阳水火平衡失调,就会出现阴虚阳浮,失约之火上升,或阴寒内盛,无根之火外越的火

不归元的病理状态。

综上所述,命门相火学说是引火归原的理论基础。.

二 火不归元的证候

所以广义的火不归元有阴虚和阳虚之别。张景岳指出:“虚火之病源有二,盖一曰阴虚者能发热,此以真阴亏损,水不制火也。二曰阳虚者亦能发热,此以元阳败竭,火不归元也,此病原之二也”。

1阴虚之火,临床主要表现为腰酸疲乏,头晕耳鸣,遗精早泄,口干咽痛,两颧潮红,或面目升火,五心烦热,午后潮热,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等。系肾阴亏损,虚火上炎所致。

2 阳虚火浮,所谓“阳虚者亦能发热,此以元阳败竭,火不归原也”。在临床上呈现出两组相反的症状:一是肾阳虚,是疾病的本质:面色白光白或黧黑,腰膝酸软,形寒肢冷,尤以下肢为甚,神疲乏力,男子阳痿、早泄、精冷,女子宫寒不孕,减退,或见便泄稀溏,五更泄泻,或小便频数、清长,夜尿多,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尺部尤甚等症状,如果临床上单纯出现上述症状,阳虚的辨证并不为难;二是虚火,是疾病的假象,如《景岳全书·火证》所云:“寒从中生,则阳气无所依附而泻散于外,即是虚火,假热之谓也”。

临床上一般分为三种,即有戴阳和格阳、失位之分。

戴阳指虚阳上越,虚火上冲,症状偏于头面五官局部诸疾,以口舌生疮、牙痛齿浮、喉痹喉痛、头痛眩晕、口渴咽燥等症为主。如张景岳所云“一曰阳戴于上而见头面咽喉之间者,此其上虽热而下则寒,所谓无根之火也”。

格阳指虚阳外越,症状偏于全身,以发热、发斑、面赤、肿块、汗出等症状多见。即“阳浮于外而发于皮肤肌肉者,此其外虽热而内真寒,所谓格阳之火也”。临床上虽然常表现为寒热错杂,但仔细鉴别还是容易区分的,如发热或自觉发热,反欲盖衣被,触之胸腹无灼热;面色浮红如妆,非满面通红;神智躁扰不宁,疲乏无力;口渴但不欲饮或喜热饮;咽痛而不红肿;脉浮大或数,按之无力;便秘而便质不燥,或下利清谷;小便清长或尿少水肿,舌淡,苔白等。

另外阳虚火浮还有陷于下者,见小便热、痛或拘急、大便窘迫不畅等,即所谓失位之火。如张景岳所云“陷于下而见便溺二阴之间者,此其下虽热而中则寒,所谓失位之火也。”

狭义的火不归元范围是单指阳虚浮火的证候。

现代老中医李可先生总结龙雷之火(阳虚浮火)鉴别要点有五:①双膝独冷,上下温度如常,独膝盖部其冷如冰;②来势暴急跋扈,如迅雷闪电,顷刻生变;③随阴阳盛衰之年节律、日节律演变,天人相应现象最著,如冬至阳生则病,春令阳升转重,夏至阴生渐缓,日出病作,日中病甚,日落病缓,入夜自愈;④热势轰轰,或由脚底,或由脐下,上攻头面,误用苦寒直折则危;⑤不渴尿多,渴喜热饮。其经验可供我们临床参照[1]。除李可先生归纳五条外,有学者认为所见脉象必按之无力或空虚,或寸浮尺弱,是谓无根之脉,为龙火不藏或虚阳浮越之象;脉形或大或芤,大是散漫之象,芤同无根之义;亦有脉细者,亦按之无力,乃阴阳两虚之象,多见于素体阴虚,阴虚及阳者。

火不归元会伴有“气不归元”和“水不归元”。

“气不归元”的临床症候特征是:喘气从脐下逆奔而上,哮喘汗多不收,虚里其应动衣。呢逆声长大从丹田出。气呛作咳,或冲气逆上,咳不得卧等诸种气上逆的表现,脉两寸虽浮大而双尺按之如无。气不归元多为上盛下虚、下虚上竭或上假热下真寒等复杂危重证,辨证为肾属水肺主气,气为水母。肾虚不纳气,宗气上泄为咳喘。治法毋徒从事于肺,当纳气归元,或壮水之主,或益火之原,推补阴配阳为是。

“水不归元” 的临床症候特征是:头晕仆地、痰诞上涌而咳吐不止、或头面肢体浮肿、中焦痞满、六脉洪数而虚、或洪大重按全无。其病机为命门火衰,脾土虚寒、阳虚不能制水,水邪泛滥而生。治疗当温补脾肾、运化水湿。

三 引火归元理法方药的沿革

关于疾病的论治,《素问·至真要大论》日:“微者逆之,甚者从之”,“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多从少观其事也”,“热因热用”,“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当疾病发展到危重复杂的特殊阶段,表现为证候与疾病的性质不相符合出现假象时,往往采用从治法、反治法。引火归元法即渊源于《内经》的从治法。也就是说在《内经》阴阳五行学说、水火论、从治法的基.础上孕育产生发展了引火归元法。

《伤寒杂病论》根据人体感受寒邪损阳伤正的病因病机,在六经辨证论治中按照寒化,热化、阴盛阳虚、阴虚阳盛造成相火离源外越的不同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辨证论治,创制了一系列相应的引火归元方药。如少阴篇治疗少阴寒化,阴盛格阳,水寒逼龙外越者的白通加猪胆汁汤;治疗下利清谷,里寒外热的通脉四逆汤证;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的麻黄附子细辛汤;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次死的吴茱萸汤等。少阴热化,真阴亏损,孤阳失片,水涸龙飞者如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的黄连阿胶汤。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猪肤汤。厥阴篇中治疗上热下寒、寒热错杂、消渴、气上撞心的乌梅汤,太阳篇的理中汤等等。太阳巧治不如法、汗下太过,失治误治亦可穷必及肾,花伤肾与命门中真阴真阳,导致相火离元外越。如太病发汗太过遂漏不止欲亡阳的挂枝加附子场。69条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的获等四逆汤。82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的真武汤。112条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的佳枝去芍药加蜀漆牡妨龙骨救逆汤。117条治疗奔豚气的桂枝加桂汤等。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篇390条吐下巳断,汗出而厥的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另外治疗阴阳易的烧挥散,《金匮要略》中治疗消渴的肾气丸和治疗虚劳病的小建中汤等。对此,《伤寒杂病论》虽未明言引火归元,实则却开辟了后世引火归元的先河。

接受《易经》哲学思想的渗透和《内经》、《伤寒杂病论》客观真理的启迪,唐代王冰取类比象首发龙火学说。宋金元时期刘完素、朱丹溪、王好古,明清张景岳、赵献可、张锡钝等医家努力逐步形成发展了火不归元学说及引火归元法。后世医家化裁运用仲景方药治疗火不归元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和危急重证积累了丰富宝贵的经验。

易水学派所倡导的引气血水火以归脏腑之原这一类具有中医功能调节特色的疗法,认为其中气不归原、水不归原、火不归原均与肾的元阴元阳亏虚密切相关. 治疗上强调调补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是引归法的核心。引火归原是运用最为普遍的一种。它见于《医贯》、《景岳全书》、《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医学心悟》、《血证论》、《医学衷中参西录》等医著中。清·程钟龄在《医学心悟》中概括了引火归原方剂配伍的特点:“当用辛热杂于壮水药中导之下行,所谓导龙入海引火归原。”提出两大特点:一是大量的壮水药。二是少量的引火归原药。属于这类的引火归原方剂有《景岳全书》新方八阵的镇阴煎、陈士铎《辨证奇闻》的引火汤、费伯雄《医醇剩义》的潜龙汤可为规范。

张景岳提出了阳虚发热的治疗原则和经验:“若以阳虚发热,则治益宜火,益火之法,只宜温热,大忌清凉。第温热之效速,每于一二剂间,便可奏效……治宜温补血气,其热自退,宜理阴煎、右归饮、理中丸、大补元煎、六味回阳饮之类主之。此所谓益火之源也,又曰温能除大热也。”赵养葵说得最为明确,他说:“火可以水折,惟水中之火不可以水折,故必择其同气招引归宇,则火始不上浮而下降矣。”

陈士铎所用引火汤原用于咽喉肿痛属阴蛾者。据陈士铎《辨证奇闻》卷三“咽喉门”载:“此火因水亏,火无可藏,上冲咽喉。宜大补肾水,加补火,以引火归藏,上热自愈”。陈士铎的另一著作《洞天奥旨》卷十“喉闭蛾疮”亦指出:“引火汤治阴证双蛾、单蛾喉痹等证……一剂火下归,二剂痊愈……已破、未破俱可用,不必用针、吹药点治之也。”有考据表明,陈士铎得到了傅山的传授,故又称本方为傅山引火汤。《疡医大全》卷十七中亦收录引火汤,用治阴虚乳蛾,较前方多天门冬一两。

现代名老中医李可对引火汤的应用经验可谓登峰造极,《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中,对该方应用尤多,用于肾水不足、火不归元所致鼻衄、倒经、舌衄、口疮、舌疮、乳衄、血崩、头痛以及卒中前兆、三叉神经痛、红斑狼疮、白塞氏病、干燥综合征等诸多病证。

四 常用方药析义:

1 四逆汤(《伤寒论》):四逆汤是治疗阴寒内盛,格阳于外,虚阳外越,真寒假热证的代表方剂,阴寒内盛,真阳衰微,非纯阳之品,不足以破阴气而振阳气,故姜附在所必用.附子辛甘大热“峻补元阳,阳微欲绝者,回生起死,非此不为功”。干姜辛热专散里寒,助附子以通经散寒,大有回阳之力。“附子以走下,干姜以守中,有姜无附,难收斩将夺旗之功,有附无姜,难取坚壁不动之效”.故姜附并用,温阳救逆,摄纳无根之火。凡用纯热寒之药,必用甘草以缓其势,所以方中又用炙甘草,一以调中补虚,一以缓姜附之燥烈.附子之热,干姜之辛,甘草之甘,合为回阳救逆之要方,可挽垂绝之阳以引火归原。

2)通脉四逆汤(《伤寒论》):四逆汤治真寒假热证之轻者。若病势严重,出现典型阴盛格阳证,又当用通脉四逆汤治之。本方与四逆汤同治真寒假热之证.但较四逆汤证更为深重,以里寒外热,身反不恶寒为特征。生气已离,危在顷刻,恐四逆汤不足以救欲脱之元阳,故取其方而易其法,加重姜附用量,制大其服,以速破在内之阴寒,急回外越之浮阳。

3白通汤(《伤寒论》):阴盛于内,格阳于上之戴阳证,又当用白通汤。本方即四逆汤去甘草加葱白而成。姜附辛热,破阴回阳。但阴阳格拒,姜附之性,虽能益阳,不能通阳,必用通阳之品,通其阳而阴自消。葱白辛温,专主发散,以通上下之阳气。故加葱白宣通上下.一以温之,令阳气得入,一可发之,令阴气易散,而解阴阳格拒之势。阴寒重证,驱寒宜速,姜附辛烈,取其骤发.恐甘草缓姜附之性,故舍甘草而不用。如是,阴阳相通,寒去阳回,火自归原。

4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本方是在滋阴降火地的六味黄丸的基础上加入桂附以温补肾阳而引火归原。“肾气丸纳桂、附于滋阴剂中十倍之一,意不在补火,而在微微生火,即生肾气也。……虚火不归其原者,亦纳之而归封蛰之本矣”。相火系于命门,火无所附,龙雷不能攀其身而出于上,且火从肾出,为水中之火。火可以水折,水中之火不可以水折。“故惟八味丸桂附与相火同气,直入肾中,据其窟宅而招之,同气相求,相火安得不引之而归原”。但是“附桂八味丸为治命肾裹寒之正药,亦导龙入海之妙法。然虚阳上浮,火无所附者,必于脉象细参.或脉洪大而重按甚弱,或寸关洪大而两尺独虚细者宜之,否则抱薪救火,必成燎原之势央”。

5 镇阴煎(《景岳全书》):“阴虚于下,格阳于上……速宜用此,使孤阳有归”。方中用熟地大滋肾阴,填精补髓,壮水之主,以护封蛰之本。泽泻能“泻肾邪,养五脏益气力,起阴气,补虚损”。“用补药必兼泻邪,邪去则补药得力,一开一合,此乃玄妙”。故义用泽泻泄肾浊,以疏水道之,滞,寓泻于补,补而不滞。牛膝,走而能补,性善下行,“走十二经络,助一身元气”,二补髓填精益阴”,“并能引其浮越之火下行”。所以,配牛膝,一以助熟地补肾益阴,一以弓l火下行而归原。炙甘草益气健脾,加附子、肉桂温肾助阳,引火归原.既有熟地、牛膝、泽泻、炙甘草滋补肾阴,又有桂附引浮阳以归肾,使阴平阳秘,虚阳不再飞越。

6潜龙汤(《医醇剩义》):本方为真阴不足,阳无所附,火不归原而设,龟板纯阴,气味厚浊,专入肾脏,有滋阴潜阳之功。“病系肾水虚,致相火无依,非此气柔贞静者,不能息其炎上之火”.故方中以龟板为主,配生地、玄参、龙齿、人参、蛤粉补肾滋阴,益气养血,合知母、黄柏滋阴降火。佐龙骨摄纳潜阳,导龙入海,加肉桂火归,

7引火汤(《辨证奇闻》)::方用熟地为君补水,麦、味为佐滋肺,金水相资,水足制火;加入巴戟之温润,则水火既济;水下趋,火不得不随,增茯苓前导,则水火同趋,共安肾宫,用巴戟“取其引火,又足补水,肾中无干燥之虞,咽喉有清肃之益,此巴戟所以胜附、桂也。”现代中医李可临床应用时还常加天冬与麦冬同用,取其滋肾力胜。对虚阳浮越乃至阳气欲脱之病患,加山茱萸、生龙骨、生牡蛎,取张锡纯来复汤之法。加肉桂以助引火归元。另喜用砂仁,该药入脾、胃、肾经,一可醒脾调胃,引火下行需赖脾胃为之斡旋;二可下气,引诸药归元。

五 应用体会

笔者统计文献发现:目前用引火归元法治疗的病证广泛用于内科、外科、五官科和妇科。包括眩晕、视弱、耳聋、牙痛、齿衄、目痛、口疮、口糜、舌疮、痤疮、耳鼻肿痛、狐惑、失眠、发热、消渴、水肿、瘾闭、腰痛、血证、咳喘、惊悸等多种病症。

在临床治疗实践中,本人有几点体会与同行探讨,也望专家指正。

1 温阳和滋阴结合配伍的必要性。

阳虚浮火在温阳治疗时务必配伍使用滋阴药物,因为有了滋阴潜纳之品如熟地、山萸肉、白芍、麦冬、天冬等,附子、干姜、肉桂等温阳猛将才可安居于下,如奔腾骏马不脱缰绳,才能达到使浮火归元的目的,这在引火汤中已有体现。

阴虚火浮者治疗需要加用少量补阳药物,因为肾水需要阳气少火的升腾才可上济克制心火、平息肝火等上焦之火,我们并不需要像金匮肾气丸那样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用附桂峻烈之品而使方剂之性变为温阳,而只需加用少量巴戟天、肉苁蓉、桑寄生等温和柔润之品1-2味,效果比单纯应用滋阴药物更为理想,这也是我在临床中的体会,请同行和专家借鉴雅正。

2莫忘厚土敛火。

厚土敛火的提法首见于尤在径《静香楼医案》:“中气虚寒,得冷则泻,而又火升齿蛆,古人所谓胸中聚集之残火,腹内积久之沉寒也。此当温补中气,体土厚而火自敛”。所谓腹内积久之沉寒,皆由脾胃阳虚所致,胸中聚集之残火,亦因土伤而起。

因为肾与脾密切相关,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木,后天之本的脾要靠先天之木的肾来抚育,先天之本的肾要靠后天之木的脾来供养,二者相互依赖而存在且相互化生。

正因为命火生脾土,命火衰微,脾阳必弱,故肾阳虚亏证的病机大都包含着太阴脾脏虚寒在内,脾虚不运、阴津不能上达,心火易亢,且升清降浊失常,浊气郁滞而发热。也正因此,《伤寒论》中的温壮肾阳的主方四逆汤也能温壮脾阳,它不仅是少阴病的主方,在太阴病中也明确地指出:“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说:“若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则脾胃乃伤……既脾胃气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尤氏之说概指此言。

而肾阴虚也往往伴有脾胃阴虚,亦可导致内热。《薛氏医案、明医杂著、医论》中说。“一肺脾阴虚发热,是阴血自伤,不能制火,阳气升腾而为内热。乃阳旺也。”。

中土不足有脾胃阳虚和脾胃阴虚之不同,故厚土之法又有甘温以助脾胃之阳,甘温以助脾胃之阳,如理中、四君之类;甘淡以补脾阴,甘凉以补胃阴之别,如扁豆、山药、玉竹之属,甘凉以补胃阴,以益胃汤为代表。

3 肾阳微虚者亦有浮火。

阳虚浮火的涵义一般指肾阳严重的虚亏才会出现,但我在临床上发现,许多肾阳微虚甚至有一些只是有阳虚体质倾向的患者同样也会火不归元有而生浮火,表现出失眠、咽喉痛、口疮、痤疮等症状。这样的患者治疗时不必用附子、但可以用肉桂微量和干姜、巴戟天等配伍其他相关药物以温阳潜纳浮火。我们不能拘泥于戴阳和格阳之类危重证候。

(参考文献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