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中华,山高水长,浩浩张姓,族史辉煌。始祖挥公,英武非常,轩辕嫡后,帝胄世昌。其父玄嚣,封邑青阳,清河之滨,滋润成长。”每年的中华张姓祭祖节,来自世界各地的张氏族人都要集聚位于清河县青阳新区的华夏张氏祖庭前,齐声高唱《挥公颂》,表达对张姓始祖挥公的景仰与赞颂,启迪后代子孙不忘先祖的恩德和教诲。“天下张氏出清河”这句萦绕在全球张姓子孙耳边的谆谆叮咛,成为亿万张姓族人慎终追远的千年弦歌。人之形骸,不管迁徙流离何方,而心灵总要回溯母本,精神终须归结本原。作为跨越千年的泱泱大族、散居四海的煌煌大姓,清河永远是他们魂牵梦萦的精神圣地、千秋故园。
弓定天下 封邑青阳
在五千多年前,蒙昧初开的上古时期,轩辕部落首领黄帝为了统一中原,与九黎族的首领蚩尤展开了一场生死决战。黄帝虽有雄才大略,怎奈蚩尤兄弟八十一人个个本领非凡,勇猛无比。黄帝对蚩尤征战八次,杀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死伤无数,仍然不分胜负。为此,黄帝整天愁眉不展,却也无计可施。
看到这种情况,黄帝与妃子彤鱼氏所生的第五个儿子挥很为父亲担忧,自幼聪颖的挥决心找到破敌之策。一天晚上,喜欢研究天象的挥独自一人来到战场上,仰望着群星满天的夜空,希望能从遥远而神秘的黑夜里得到启示。可是,夜空深邃而静谧,沉默不语。就在挥要失望的时候,一颗流星自弧矢九星间飞速划过,这匆匆的一瞬却让聪敏的挥灵光一闪,他立即详细地研究了弧矢九星的排列,然后折枝仿形弯条成弓,削竹木为矢,制皮为弦,完成了一项人类战争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发明——弓矢。挥的这项发明,立刻在黄帝部落里引起了一场使用工具的革命,弓箭那无与伦比的先进性使它得到了部落族人的赞赏和仿制。黄帝遂任命挥带领部族专门制造弓箭。不长时间,所有的黄帝部落都配备了弓箭。黄帝以此为武器发起了第九次对蚩尤的决战,最终逼使蚩尤逃遁入海而诛之,其他部落纷纷归顺,黄帝从而确立了天下诸部落联盟盟主的地位,轩辕黄帝被拥戴为天子,平定了天下。
西方一位著名哲学家在评价弓箭的发明时说:“弓箭对于蒙昧时代,正如铁剑对于野蛮时代和火器对于文明时代一样,乃是决定性的武器。”弓箭堪称是火器诞生之前,人手的最伟大的一次延长。
在黄帝登上中原盟主宝座之后,考虑到挥发明弓箭对平定天下所具有的重大决定意义,黄帝对挥大加封赏,封挥为专门制造弓的官叫“弓正”,也称“弓长”,又将官名合二为一赐他“张”姓。从此,黄帝血脉中一个伟大的姓氏诞生了。在人类的发展史上,黄帝25位子嗣中得姓氏者14人,唯独张氏历史渊源构成了迥异于其他姓氏的人文品位。挥得姓后与其子孙世世代代居于青阳(即今天的清河县)。在这片水草丰美、泉水甘甜的土地上,挥公及其后裔安居射猎,繁衍生息,凝聚了华夏张氏的血脉渊源。
“弓力千钧东风劲,长空万里北斗明。”这是镌刻于世界各地的张氏宗祠的一副楹联。这简单的14个字昭示了5000多年前张氏始祖挥公与弓箭、北斗星的悠远往事。挥公开创了几千年冷兵器时代的文明,凝聚了上古先民的智慧和勇于开拓、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推动清河这片土地告别了蒙昧蛮荒,迎来了远古时期的人文曙光。
四海迁播 百代柱石
千百年来,张姓子孙背负着长弓的族徽,以清河祖源地为中心四海迁播,向着文明的晨曦跋涉。在历史的苍茫烟雨中,他们秉承挥公勇于开拓、自强不息的精神,执着追寻先贤的足迹,以剽悍骁勇的庞大阵容,让肌肤的纹理在华夏版图上浸润纵深,以赫赫累累的历史彪炳,成为国家倚为柱石的望族大姓。
在历史潮流的推动下,起源于清河的张氏后裔躲战乱,避兵燹,出于幽谷,迁于乔木,随光阴流转不断迁播。更有一些族人漂洋过海,足迹遍及寰宇。据记载,先秦时期张姓就从清河开始向各诸侯国迁徙,秦汉时代的天灾人祸造成的流民大潮,又推动了张姓先民迁徙的步伐。此后,张氏又经历了西汉末年王莽当政新朝、东晋至南北朝、北宋末年金兵南下等三个历史时期的大迁移,挥公子孙从而遍布全国,成为人口逾亿的巨族大姓。
作为祖源的清河张氏更是历代多显宦名流,英杰志士。张挥之十一世孙张单,在任“火正”之职时,发明了“造灶”,使人类生活有了用“灶”烹饪食物的飞跃,张单也成了至今人们供奉的“灶君公”。春秋战国时期,张挥后人张侯等人仕晋为大夫,晋遂在清河所在的东阳之地赐张氏以封地并建张城。西汉时硕儒张禹得贯长卿之授而精通《左传》之学;三国时博士张揖,著作有《广雅》10卷、《埤苍》3卷、《古今字著》3卷等。留侯张良的子孙屡任清河郡太守,张衡且就其始祖青阳事迹做出考证,要求朝廷确认。张岱为奉祖祀则又把家自河内回迁到了清河。
北魏时,籍贯清河的儒将张彝战功卓著,历官至侍中。后因遭人谤而贬官,除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张彝患偏风而至手脚不便,养病期间“辄和访旧书,窃观国史”,并据以“谨编丹青,以标睿范”,著成“起元疱栖,终于晋末”的《历帝图》五卷。同时,他还将奉命于齐鲁梁宋民间采风所得诗歌汇编成册,共计七卷。据《魏书》记载,张彝曾祖张幸曾招引河东民千余家至清河(冀州),积三十年后析别至数万户,从而使冀州成为北魏孝文帝时的第一大州。张彝祖父张准之、父张灵真俱仕北魏,其长子张始均曾改陈寿《三国志》之《魏志》为编年体,广益异闻为30卷,并著有《冠带录》和文赋数十篇。始均子张嵩、张晏,仲瑀子张台并为北魏显官。
此外,自北魏至北周,清河张氏名重史册者还有张谠一门、张烈一门,以及大天文学家张子信、大数学家张丘建等。另据《陈书》记载,出仕南陈的张讥一门、张正见一门也是清河张传人。唐朝时期,清河张氏再次显赫于世。据《旧唐书》《新唐书》记载,唐高宗时为相的张文瓘,武则天时为相的张锡都是清河张氏。张文瓘之兄张文琮历官至户部侍郎,出为建州刺史,著有文集20卷。张文瓘的从父弟张文收善音律之学,为协律郎,创《景云河清乐》,该乐又名燕乐,奏之管弦,为大唐国乐之首,有元会第一奏之称。张文瓘共四子,即张潜、张沛、张洽、张涉,潜官至魏州刺史,沛官至同州刺史,洽官至卫慰卿,涉官至殿中监,因其父子兄弟五人皆至三品官而有“万石张家”之称。张文琮共二子,即张戬、张锡。张戬官至江州刺史,著有《丧仪纂要》7卷。张锡曾辅武则天为相。此外,唐代著名诗人张祜、张玭、张众甫、张固等也都是清河张氏子孙。众多成就非凡的张氏英才犹如群星璀璨,照亮了清河人文历史的天空。
“参天之木必怀其根,甘甜之水必怀其源。”清河以甘泉之地养育了张姓的世代子孙,后世张氏族裔修续祖谱多以“清河堂”冠名,清河成为张氏第一郡望。战国时期纵横家张仪仕秦为相,“坟茔诸处,立庙清河”,建立了张氏祠堂,供张氏族人祭拜瞻仰。唐高宗乾封元年唐高宗命大臣甄别确定全国十大姓作为“国柱”,清河张氏位列第一,被定为“乙门”,排在“国柱”之首。宪宗元和年间林宝撰《姓纂》,列出43个张姓郡望,清河仍排在首位。北宋祥符年间,陈彭年奉诏修《广韵》列有14个张姓郡望,清河仍列第一位。天下之姓张者,共出清河一脉已经成为全球张氏后裔的共识。
慎终追远 念兹在兹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手足情亲,血浓于水,树高千尺,根脉不断。每当日暮乡关,猎猎旗帜由北辰影移南天,一声古谣令天下张姓族人哽咽动容。常年漂泊,千年期盼,无论要走多远,天下张姓的子民依然要穿越千山万水,揣着敬畏的战栗踏上蓄蕴离恨乡愁的母土,回归镌刻桑麻记忆的田园。
为慰藉张氏祖先的英灵和意志,响应海内外广大张氏后裔心怀故土、想回“老家”省亲的心愿,世界张氏总会发动全球张氏族人捐资4000多万元,在清河县城西部复建了华夏张氏祖庭。历经9个多月的建设,在海内外张氏族人殷切期盼的目光中,华夏张氏祖庭于2009年5月正式落成。祖庭气势恢宏、古朴庄重,仿照四五千年以前黄帝时期的祭祀建筑形式,以黄河流域原始社会的酋长金字塔状建筑为原型,以上古“明堂”为意象,以“亚”字型布局为基础,配以独特的牌坊、汉白玉挥公雕像、祭祀广场、门阙、望楼等,达到了古朴、宏大、庄严、神圣的历史场景感和纪念性效果,使现代与远古形成一种跨越时空的交融,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氏族纪念圣地。其中挥公享堂四周流水环绕,古朴的建筑与清水碧波交相辉映,壕堑拱围的远古意象浑然毕现,彰显了中国传统文明所谓“智者乐水”的人文思想。挥公大殿上部开一圈侧向采光天窗,来自深邃天宇的自然之光辉映着大堂中央的挥公巨型雕像,神圣、庄严的氛围令瞻仰者神情凝重、沉思肃立,“慎终追远、尊祖敬宗、寻源思进”的文化情怀自然涌动。通过对远逝的历史记忆与现代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华夏张氏祖庭让上下五千年张氏族人辉煌的历程澎然再现。
2009年5月28日,清河的大地充盈着一种肃穆,那是张姓子孙对祖先的追思与怀念;还充盈着一种温暖,那是张氏后裔之间的融融亲情。这一天,因为一个共同的姓氏,来自世界各地的三千多名海内外张氏族人,操着不同的口音,带着同样虔诚的心情,不远万里,风尘仆仆地来到清河追思怀远,缅怀祖德,其中海外后裔逾千,不乏社会名流、企业精英及华团领袖,创造了清河一次聚会海外来人之最。在清河“老家”,同样的姓氏,血浓于水的亲情让他们执手相望,叙不尽绵绵宗亲情谊。在新落成的华夏张氏祖庭前,他们集体肃立,用一杯薄酒,几柱清香,释放漂泊多年的乡愁,并透过文化长流,超越时空,联系故土,缅怀先祖,既寄托了对先祖的景仰,也延续了跨越时空的血脉,使宗族亲情在追根溯源中生生不息。经过数千年的苦苦追寻,人口过亿的全球张氏族人的精神在兹寄托,漂泊多年的情怀在此安放。相信始祖挥公在天有灵,也会深深感到千年游离终有归宿的安慰。
而此后,华夏张氏祖庭影响日隆,海角天涯之八方宗亲逐流溯源虔心而来,聚首祖荫灵根之下,沐浴乡风,追思源本,于发迹之地共议腾达,借以宏兴家事,和睦宗族,手足团结,血亲融爱。按照世界张氏总会第三届第四次理事会会议上的决定,每年的四月、五月为“中华张氏祭祖月”,每年的五月二十八日为“中华张氏祭祖节”,两项活动地点均定在清河县。届时,张氏后裔将穿越千山万水,齐聚在挥公享堂的精神基座之下,瞻沐先祖威仪,铭记祖训关于伦理、道义、和睦的谆谆叮咛,让情感在哲学的沉思与诗意的激扬中飞升。
“张姓源远兮,清河流长;始祖挥公兮,英武非常;清河之滨兮,滋润成长;主祀弧星兮,卫国安邦;用于战事兮,拓土开疆;挥公功德兮,万古流芳………”这是张氏后裔在华夏祖庭挥公墓前宣读的祭文。几千年的陈因,几千年的传承扬沥。挥公曾经仰望过的璀璨星河早已褪色到历史的深处,而在古老的清河大地上依然跃动着华夏张氏生生不息的英武身影,激荡着足音厚重的历史回响。
(燕赵都市报记者 张会武 通讯员 裴海潮 文/图)
张姓,人口数量在中国高居第三(前两个是王姓、李姓),多达9540万人(2018年统计)。
在中国历史上,张姓可以说是最神秘的一个姓氏。张姓里并没出过正统的皇帝,但对历史的影响却是最大的。在两千多年里,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很多关键事件,都是张姓人物作为主导,或开辟历史,或力挽狂澜。然而,张姓的起源却是一个谜团,似乎是在西周后期突然出现的。
蜀汉大将张飞
几十次影响中国历史走向
张姓,之所以被认为非常神秘,就是因为他们往往在关键时间点上,担当引导历史发展的主导人物。因此有玩笑说,“张家人”是开办时间管理局的,局长就是玉皇大帝(也姓张),副局长是道教的张天师。
我们列举下例子看一看,这些历史史实可说非常令人难忘:
第一,结束春秋时代的“三家分晋”事件,幕后关键主导者是赵襄子的第一谋士张孟谈。
张孟谈,被认为是晋国大夫张孟的后人。正是在他的谋略指导下,赵氏果断坚守晋阳,并由张孟谈潜入敌营,说服魏氏、韩氏倒戈一击,消灭了不可一世的智伯。
第二,为秦国平定六国,制定连横策略,是张仪。
第三,为建立汉朝,运筹帷幄立下策定之功的,是张良。
第四,开通西域,打通东西方经济文化联系的,是张骞。
第五,创立天师道,成为中国道教文化始祖的,是天师张道陵。
第六,制造地动仪,写下《伤寒杂病论》的,是张衡和张仲景。
张骞出使西域
第七,引发东汉灭亡的,是太平道创始人和黄巾起义领袖张角。
第八,东汉末年每一个大势力,必有姓张的名将或名臣辅佐,曹操有张辽、张郃,刘备有张飞,孙权有张昭,袁术有张勋,刘表有张允,刘璋有张任。
第九,西晋短暂的治世中,最重要的名臣是张华。
第十,唐朝最有名的宰相,有张柬之、张九龄。
第十一,安史之乱,死守睢阳保护南方不受侵害,有张巡。
第十二,唐朝末期,领导河西走廊十三州起义归唐,有张义潮。
第十三,辅佐西夏建国,为李元昊出谋划策的,是张元。
第十四,南宋灭亡一战,灭宋的是张弘范,为大宋战至最后一刻的是张世杰
………………
历史上类似的例子,其实远不只这些。张姓,可以说风云人物辈出,在中国历史上发挥出了非常不一般的作用。
周宣王卿士张仲
张姓,是西周后期突然出现的吗?
关于张姓的起源,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有说法称,张姓源自于黄帝之孙“张挥”,但这个已被确认是后世杜撰。一般来说,把始祖定为黄帝的某个子孙,基本都是不可靠的。黄帝的历史本身不可考,所有将祖先攀附于黄帝身上的家谱,大多是明清时代的虚构。
但是,张姓的来源在史书上还是有不少线索的。不过,张姓人物的最早记录,似乎是西周后期突然出现的。
张姓第一位出现的人物,是《诗经》记载的西周后期周宣王的卿士张仲。《诗经·小雅·六月》:饮御诸友,炰鳖脍鲤,侯谁在矣,张仲孝友。
这里谈到的张仲,是周宣王中兴功臣尹吉甫的一位朋友,也是辅佐周宣王的大臣。但是,张仲的记录仅限于此,张仲,也是有史可考的张姓公认始祖。到了春秋时代,晋国有大夫张孟、张趯、张骼等人,史书才有了比较详细的人物事迹。
但是,张仲真的是张姓第一人吗?根据考古发现,张姓的真正起源,可能比张仲早得多。
商周时代的武士
首先,有一个关键依据是通过考古研究才发现的。那就是“张”姓在春秋之前,并不是写作“张”,而是“长”。
证据就是一组出土的战国兵器:1971年,河南省新郑的郑韩故城出土了一批韩国铜兵器,其中两件铜戈铭文分别为:
“四年郑命:韩囗,司寇长朱,武库工师:囗囗,冶尹皮攴造”;
“五年郑命韩囗,司寇张朱,右库工师:春高,冶尹:濡造”
由此可见,张字和长字在战国以前互为通假,张姓本来应该称为“长”姓。这样一来,我们再重新审视考古发现,就能找到很多“长”姓的起源线索。
长子口青铜器
张姓的源流:长子国与长狄
1997年,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发掘出了著名的“长子口”墓,这一发现在当时震惊了国内学者。
长子口墓出土了大量西周时代的青铜礼器,其中54件有铭文,其中39器铭文带“长子口”字样。这说明,墓主本人叫做“长子口”。长,是墓主的氏名或国名,子是爵位,口为名。这也就是说,河南鹿邑曾经有一个叫做“长国”的西周子爵诸侯国。很有可能,这个就是周宣王卿士张仲所属的封国。
此外,在湖北黄陂鲁台山M30曾出土一件圆鼎,铭文“长子狗乍父乙尊彝”,该墓年代为康王晚期或昭王。这也是长国存在的一个证据。
长子狗铜鼎
不仅是西周,甲骨文三期卡辞中出现有“其又长子唯龟至王受又”的记载。这说的是,商代也有一个名为“长”的方国,这个长国要定期向商王贡龟。
同时,地名也是重要的历史证据。春秋战国的三晋地区有长子、长社、长治、长平等地,春秋史书里还出现过长丘,这些都可能与长姓或长国有关。
另外,春秋时代还出现过一个奇怪的狄人部落——长狄,这个长狄曾经对齐国、宋国、晋国、卫国都造成了严重威胁,甚至灭亡邢国,攻破卫国。在《左传》中有记载称:“宋武公之世,鄋瞒伐宋……以败狄于长丘,获长狄缘斯”。长狄位于长丘一带,再将各方线索统统联系起来,我们可以认为,长狄就是“长姓之狄”,或者干脆就是“张姓之狄”。
最有意思的是,长狄的地盘,正是张姓公认的祖源地——河北清河县,即“天下张姓出清河”。
据记载,公元前661年,狄人破邢,次年,狄人灭卫。而今天的清河县,正在邢台市(古邢国所在地)辖区内,位于邢国都城以东不过二百里,位于卫国都城东北不过四百里。清河县,正是长狄的大本营。
由此可见,春秋时代的长狄,很可能是西周灭亡后产生的,是长国开始“不服王化”,走上戎狄化的一个产物。这个情况非常类似楚国,楚国被称为荆蛮,而长国就被称为长狄。事实上,无论是楚国还是长国,都是华夏文明的分支,并非外来的民族。
周平王东迁
重新梳理后的张姓起源
我们通过研究史书,再加上考古发现,就可以总结出张姓的真正来源:
张姓,至少在商代就已经出现,是位于中原的诸多方国之一。在西周时期,张姓是长国国君的氏名,被周王册封为子爵,地望在河南、山西或河北一带,甚至有可能长国不止一个。长国在周宣王时期,涌现了张仲、张象这样的名臣。
但是周幽王后期,太子宜臼(周平王)引来申国、犬戎等势力,杀死幽王推翻了西周,造成天下大乱,国有二王(周平王、周携王并立)。在此时,长国很可能处于反东周阵营(支持周携王)一方被诬蔑为戎狄,或者本国统治阶层崩溃导致了戎狄化。
在此后的春秋历史中,长狄作为参与混战的一员,逐步被别国兼并,长姓家族也逐步分散融入各国,并涌现出了一批卓越人物——晋国的张孟、张趯、张骼,宋国的张匄,以及赵氏军师张孟谈等人,从此张姓开始发扬光大。
由于张姓的兴起远早于春秋,所以在张孟等人在晋国出名的时候,张姓以长国、长狄为基础早已经在北方开枝散叶,所以才能够在今天成为中国第三大姓氏。(作者:陶慕剑)
张字在现在指的是一个姓氏,但是张姓是如何产生的,你们知道吗?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张姓的来历,姓张的朋友们,可以进行收藏,咱们接着往下看!
张姓的主流来源于姬姓,姬姓就是黄帝部族姓氏里面,最大的一个姓。
相传黄帝有一个孙子他叫挥,指挥的挥,他被封为弓正,专门管造弓箭,
他也兼职星官,管天文,张在28星宿里面是其中一个,它的形状一共是6颗星,所以《老子》里面说:“天之道犹张弓也“。
挥这个人,就是最早用“张”字做姓氏的人。张挥:我们可以说他是“张”姓的始祖。
张姓最早的活动地点在河北的清河,还有河南的濮阳一带,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张姓的两大支。
春秋时期张氏世世代代是晋国的贵族,最有名的是张候,张老,张候也是被很多张姓的后裔奉为为先祖。
今天关于张字来历分享就到这儿,张姓朋友们,对于自己的姓氏来历你们了解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