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隋大业五年(公元609年)的一天,隋汾源良公姬威在下朝回家的路上。看着下山的太阳,姬威不由得再次想起了自己最初的那个英明决定。自己本来是太子杨勇的亲信,但在发现杨勇斗不过杨广后,果断投靠杨广,并暗中监视杨勇,最后协助杨广扳倒杨勇。
《隋唐英雄传》姬威
凭借这一功劳,自己步步高升,姬家也进一步发展壮大。想到这里,姬威会心一笑,对自己当初的决定还是很满意。这时,家丁来报,说自己喜得一位孙女,姬威更加高兴了。
然而,此时的姬威一定不会想到,自己这位刚出生的孙女将来的人生要比他精彩多了。
姬小姐最开始的名字已经不知道了,“揔持”是她晚年另起的一个名字。作为姬家的小公举,姬小姐生下来就是享福的,哪怕就是隋末天下大乱,皇帝都换了好几个,然而对于她们家来说啥事儿也没有。
就这样,姬小姐没心没肺的度过了自己的童年。眨眼睛,姬小姐十四岁了,到了该出嫁的年龄了,遵循贵族之间通婚的传统,姬家的长辈千挑万选,给她选中了李渊的外甥,时任太子左千牛、上大将军的李义余。就这样,姬小姐成为了李夫人。
结婚不久后,李夫人就生了一个儿子,叫做李家福。看上去李夫人接下来的生活就是好好的相夫教子,一步步变成李老夫人,在给自己的儿孙安排婚事就可以了。然而,一个人的命运呀,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的。虽然我们李夫人是个娴静的性子,但是架不住摊上了个能作的公公。
李夫人的公公是谁呢?不是别人,正是李渊正妻窦皇后的表弟——义安王李孝常。
这个李孝常和自己的姐夫李渊的关系是相当的好,好到什么地步呢,好到他可以和皇帝姐夫坐一起,这在古代可是个无上的光荣。但是李孝常“同塌而坐”的待遇还没享受够呢,自己的姐夫就被自己的二侄子世民给逼的退位,顺带还把自己的大侄子承乾和四侄子元吉给“送走”了,并且这个二侄子即位不久就把自己的一个儿子给处决了。
就这样,新仇加旧恨,李孝常决定起兵造反,可惜他忘了自己的二侄子就是靠造反起家的,他的造反刚一冒头就被李世民一锅给端了,自己不仅被杀还带着李夫人的丈夫一起走了。
李夫人公公的造反不仅是其成为了寡妇,还让她变成了罪臣家属。要知道在唐朝,罪臣的家属都要没入后宫的,比如我们熟悉的上官婉儿就是这么进宫的,李夫人也不例外,李家被抄家,自己也被没入后宫成为了宫女。
唐 宫女 壁画
就这样,我们姬小姐由李夫人变成了宫女姬氏,似乎姬宫女的一生都要在宫墙内孤独的度过了。然而,天无绝人之路,姬宫女一生中最大的转折要来了。
贞元二年(公元628年)六月,唐太宗的第九子,长孙皇后的第三子李治出生了。按照皇族的传统,需要在后宫宫女(这里的宫女主要是指因罪沒入宮掖的官宦人家的妇女)中挑选新皇子的保母。
这时,幸运女神终于再次垂青我们姬宫女了,她被选为了李治的保母。对了,在这里要指出的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朝的君主出于对太后干政与外戚干政的防范,奉行“子贵母死”的立储政策,年幼的皇子一旦被立为太子,其生母立即被处死,皇子则由保母抚养。
这一政策固然有效的防范了太后干政,但却形成了尊崇保母,保母干政的独特现象。帝王和后妃的保母常被封为国、郡夫人,甚至还有被封为太后的。
唐朝建立之后,也继承了北朝的这一风俗,对皇帝、亲王、公主、后妃的保母都多加尊崇。无独有偶,姬宫女也因李治保母这一身份,被唐太宗封为荥阳郡三品夫人。就这样,姬小姐又由姬宫女变成了郡夫人。
在养育李治的过程中,姬夫人可谓是与李治形成了深厚的情谊。李治的生母长孙皇后贞观十年便去世了,那时李治才仅仅九岁,正是缺乏亲情关怀的时候,可他的两个亲哥哥李承乾与李泰已经成年,并且为了太子之位你争我夺,根本不会管自己的小弟弟。这段时间对于九岁的李治来说无疑是一段十分阴暗的时期,而陪他度过这一时期的不是别人,就是他的保母姬夫人。
之后,姬夫人又陪着李治一同经历了贞观后期的太子之争。可以说,姬夫人是李治在宫内最亲近的人之一。
姬夫人的墓志也记录了这段时期姬揔持的功劳,称她“夙著阿保之勤,早申推導之惠”;“播勤勞於椒掖,揚保傅於蘭闈。朕爰自眇年,夙資匡導”。翻译过来就是在夸姬夫人在照看李治时尽心尽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到了贞观十七年,李治被立为太子。贞观十九年二月,唐太宗御驾亲征,讨伐高丽,下令太子于定州监国。在李治监国的这段时期,姬夫人也一直陪伴着他,并且还协助太子李治管理太宗后宫事务,毕竟李治作为太子还是不太好插手父皇后宫的(当然,武则天例外)。
《宫女图》,永泰公主李仙蕙墓壁画
并且姬夫人还曾率领太宗后宫嫔妃,前往辽东前线觐见,史称“往者文帝亲揔元戎,自临王险,使领贵人,度辽远觐”。太宗征高丽还朝后,为了表彰姬夫人的功劳,将其“迁一品夫人”。
高宗继位后,又特封姬夫人为“周国一品夫人”。这里大家要注意一下姬夫人的封号哦,这个封号差一点就成了姬夫人的致命伤。
但是这时,姬夫人可能觉得在后宫待的心都累了,想退休养老了,就上书高宗,希望高宗收回册封。高宗驳回了她的请求,并为此再次下诏,让姬夫人必须接受封号。就这样,在高宗的坚持下,姬揔持被晋封为“周国一品夫人”。
永徽二年(公元651年),已在感业寺出家为尼的武则天再次入宫,并迅速地改变了高宗后宫的形势。面对武则天越来越大的权势,姬夫人坚持“小心驶得万年船”的信条,“審慎自中,謹密形外”。
二圣像
显庆元年,武则天之父武士彟被朝廷追封为周国公,姬夫人得知后顿时发现自己的封号就是个坑,赶紧上书“表请改封”,结果再次遭到高宗的拒绝。之后,武则天的外甥贺兰敏之袭爵周国公,姬夫人又再次上书要求改封号,结果又被拒绝了。
但是,从这两次上书请求改封便可以看出姬夫人一直在避免引起武则天的猜忌。总的来说,姬夫人由于一直在避免和武则天发生冲突,所以她与武则天的关系似乎还是不错的。
显庆二年,高宗巡幸洛阳,姬夫人从驾。结果其母李氏在长安病重,姬夫人得知消息后“表奏西还”,高宗为此特意下令许其“乘传入京,星驰奔赴”。
其母李氏病逝后,高宗担心姬夫人过于悲伤,又专门下旨进行安慰,还劝姬夫人吃肉,并允许姬揔持百日之后再来东都,当地官员也要准备好姬夫人路上需要的东西。
麟德二年,姬揔持病重并于六月三十日死于家中。在其病中,“中使朝夕间来,其日令甄福赐药”。
其去世后,不仅高宗送来了“御所制诗及手敕一卷,焚于灵前”,还专门颁布旨意为姬夫人大办葬礼,使其极尽哀荣。除此之外,皇太子(中宗)、沛王(睿宗)、荣国夫人(武则天母)、城阳公主、纪国太妃等,“咸皆祭赠”。并且对于姬揔持临去世时所提出的关于丧事和葬地的要求,高宗都“敕许依遗旨,将终属累,令早还京”。
姬揔持墓志铭拓片
纵观姬夫人的一生,可以看出,其主要的事迹都集中在其为高宗保母时期,这也表明了唐朝作为北朝的继承者,在宫中仍存在着保姆干政的现象。
但是,姬夫人的聪明之处就在于其未与武则天发生冲突,从而得以平安的度过一生,并且死后极尽哀荣。
与她形成鲜明对比的便是唐高宗的另一位保母——薛氏了,薛氏最后被驱逐出宫,软禁于静安宫,关于薛氏的问题我们下次再说。
这里还要指出的一点便是姬夫人之所以未与武则天发生冲突很有可能是因为其晚年笃信佛教,“揔持”便是一个充满佛教意味的名字,史料也称其“性好坟籍,心专内典,舍大或之驰骛,出长罗而解脱。”
莫高窟供养人壁画
参考文献:《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
附:姬揔持墓志
END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喜欢本文/作者,文末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
END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鲁智深:最关心妇女的人成了佛
名妓从良后,嫁给了哪些“老实”人?
阿拉伯史番外 | 伊斯兰教派知多少?
知道点儿新故事了吗?知道你就点个赞告诉我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隋大业五年(公元609年)的一天,隋汾源良公姬威在下朝回家的路上。看着下山的太阳,姬威不由得再次想起了自己最初的那个英明决定。自己本来是太子杨勇的亲信,但在发现杨勇斗不过杨广后,果断投靠杨广,并暗中监视杨勇,最后协助杨广扳倒杨勇。
《隋唐英雄传》姬威
凭借这一功劳,自己步步高升,姬家也进一步发展壮大。想到这里,姬威会心一笑,对自己当初的决定还是很满意。这时,家丁来报,说自己喜得一位孙女,姬威更加高兴了。
然而,此时的姬威一定不会想到,自己这位刚出生的孙女将来的人生要比他精彩多了。
姬小姐最开始的名字已经不知道了,“揔持”是她晚年另起的一个名字。作为姬家的小公举,姬小姐生下来就是享福的,哪怕就是隋末天下大乱,皇帝都换了好几个,然而对于她们家来说啥事儿也没有。
就这样,姬小姐没心没肺的度过了自己的童年。眨眼睛,姬小姐十四岁了,到了该出嫁的年龄了,遵循贵族之间通婚的传统,姬家的长辈千挑万选,给她选中了李渊的外甥,时任太子左千牛、上大将军的李义余。就这样,姬小姐成为了李夫人。
结婚不久后,李夫人就生了一个儿子,叫做李家福。看上去李夫人接下来的生活就是好好的相夫教子,一步步变成李老夫人,在给自己的儿孙安排婚事就可以了。然而,一个人的命运呀,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的。虽然我们李夫人是个娴静的性子,但是架不住摊上了个能作的公公。
李夫人的公公是谁呢?不是别人,正是李渊正妻窦皇后的表弟——义安王李孝常。
这个李孝常和自己的姐夫李渊的关系是相当的好,好到什么地步呢,好到他可以和皇帝姐夫坐一起,这在古代可是个无上的光荣。但是李孝常“同塌而坐”的待遇还没享受够呢,自己的姐夫就被自己的二侄子世民给逼的退位,顺带还把自己的大侄子承乾和四侄子元吉给“送走”了,并且这个二侄子即位不久就把自己的一个儿子给处决了。
就这样,新仇加旧恨,李孝常决定起兵造反,可惜他忘了自己的二侄子就是靠造反起家的,他的造反刚一冒头就被李世民一锅给端了,自己不仅被杀还带着李夫人的丈夫一起走了。
李夫人公公的造反不仅是其成为了寡妇,还让她变成了罪臣家属。要知道在唐朝,罪臣的家属都要没入后宫的,比如我们熟悉的上官婉儿就是这么进宫的,李夫人也不例外,李家被抄家,自己也被没入后宫成为了宫女。
唐 宫女 壁画
就这样,我们姬小姐由李夫人变成了宫女姬氏,似乎姬宫女的一生都要在宫墙内孤独的度过了。然而,天无绝人之路,姬宫女一生中最大的转折要来了。
贞元二年(公元628年)六月,唐太宗的第九子,长孙皇后的第三子李治出生了。按照皇族的传统,需要在后宫宫女(这里的宫女主要是指因罪沒入宮掖的官宦人家的妇女)中挑选新皇子的保母。
这时,幸运女神终于再次垂青我们姬宫女了,她被选为了李治的保母。对了,在这里要指出的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朝的君主出于对太后干政与外戚干政的防范,奉行“子贵母死”的立储政策,年幼的皇子一旦被立为太子,其生母立即被处死,皇子则由保母抚养。
这一政策固然有效的防范了太后干政,但却形成了尊崇保母,保母干政的独特现象。帝王和后妃的保母常被封为国、郡夫人,甚至还有被封为太后的。
唐朝建立之后,也继承了北朝的这一风俗,对皇帝、亲王、公主、后妃的保母都多加尊崇。无独有偶,姬宫女也因李治保母这一身份,被唐太宗封为荥阳郡三品夫人。就这样,姬小姐又由姬宫女变成了郡夫人。
在养育李治的过程中,姬夫人可谓是与李治形成了深厚的情谊。李治的生母长孙皇后贞观十年便去世了,那时李治才仅仅九岁,正是缺乏亲情关怀的时候,可他的两个亲哥哥李承乾与李泰已经成年,并且为了太子之位你争我夺,根本不会管自己的小弟弟。这段时间对于九岁的李治来说无疑是一段十分阴暗的时期,而陪他度过这一时期的不是别人,就是他的保母姬夫人。
之后,姬夫人又陪着李治一同经历了贞观后期的太子之争。可以说,姬夫人是李治在宫内最亲近的人之一。
姬夫人的墓志也记录了这段时期姬揔持的功劳,称她“夙著阿保之勤,早申推導之惠”;“播勤勞於椒掖,揚保傅於蘭闈。朕爰自眇年,夙資匡導”。翻译过来就是在夸姬夫人在照看李治时尽心尽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到了贞观十七年,李治被立为太子。贞观十九年二月,唐太宗御驾亲征,讨伐高丽,下令太子于定州监国。在李治监国的这段时期,姬夫人也一直陪伴着他,并且还协助太子李治管理太宗后宫事务,毕竟李治作为太子还是不太好插手父皇后宫的(当然,武则天例外)。
《宫女图》,永泰公主李仙蕙墓壁画
并且姬夫人还曾率领太宗后宫嫔妃,前往辽东前线觐见,史称“往者文帝亲揔元戎,自临王险,使领贵人,度辽远觐”。太宗征高丽还朝后,为了表彰姬夫人的功劳,将其“迁一品夫人”。
高宗继位后,又特封姬夫人为“周国一品夫人”。这里大家要注意一下姬夫人的封号哦,这个封号差一点就成了姬夫人的致命伤。
但是这时,姬夫人可能觉得在后宫待的心都累了,想退休养老了,就上书高宗,希望高宗收回册封。高宗驳回了她的请求,并为此再次下诏,让姬夫人必须接受封号。就这样,在高宗的坚持下,姬揔持被晋封为“周国一品夫人”。
永徽二年(公元651年),已在感业寺出家为尼的武则天再次入宫,并迅速地改变了高宗后宫的形势。面对武则天越来越大的权势,姬夫人坚持“小心驶得万年船”的信条,“審慎自中,謹密形外”。
二圣像
显庆元年,武则天之父武士彟被朝廷追封为周国公,姬夫人得知后顿时发现自己的封号就是个坑,赶紧上书“表请改封”,结果再次遭到高宗的拒绝。之后,武则天的外甥贺兰敏之袭爵周国公,姬夫人又再次上书要求改封号,结果又被拒绝了。
但是,从这两次上书请求改封便可以看出姬夫人一直在避免引起武则天的猜忌。总的来说,姬夫人由于一直在避免和武则天发生冲突,所以她与武则天的关系似乎还是不错的。
显庆二年,高宗巡幸洛阳,姬夫人从驾。结果其母李氏在长安病重,姬夫人得知消息后“表奏西还”,高宗为此特意下令许其“乘传入京,星驰奔赴”。
其母李氏病逝后,高宗担心姬夫人过于悲伤,又专门下旨进行安慰,还劝姬夫人吃肉,并允许姬揔持百日之后再来东都,当地官员也要准备好姬夫人路上需要的东西。
麟德二年,姬揔持病重并于六月三十日死于家中。在其病中,“中使朝夕间来,其日令甄福赐药”。
其去世后,不仅高宗送来了“御所制诗及手敕一卷,焚于灵前”,还专门颁布旨意为姬夫人大办葬礼,使其极尽哀荣。除此之外,皇太子(中宗)、沛王(睿宗)、荣国夫人(武则天母)、城阳公主、纪国太妃等,“咸皆祭赠”。并且对于姬揔持临去世时所提出的关于丧事和葬地的要求,高宗都“敕许依遗旨,将终属累,令早还京”。
姬揔持墓志铭拓片
纵观姬夫人的一生,可以看出,其主要的事迹都集中在其为高宗保母时期,这也表明了唐朝作为北朝的继承者,在宫中仍存在着保姆干政的现象。
但是,姬夫人的聪明之处就在于其未与武则天发生冲突,从而得以平安的度过一生,并且死后极尽哀荣。
与她形成鲜明对比的便是唐高宗的另一位保母——薛氏了,薛氏最后被驱逐出宫,软禁于静安宫,关于薛氏的问题我们下次再说。
这里还要指出的一点便是姬夫人之所以未与武则天发生冲突很有可能是因为其晚年笃信佛教,“揔持”便是一个充满佛教意味的名字,史料也称其“性好坟籍,心专内典,舍大或之驰骛,出长罗而解脱。”
莫高窟供养人壁画
参考文献:《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
附:姬揔持墓志
END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喜欢本文/作者,文末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
END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鲁智深:最关心妇女的人成了佛
名妓从良后,嫁给了哪些“老实”人?
阿拉伯史番外 | 伊斯兰教派知多少?
知道点儿新故事了吗?知道你就点个赞告诉我
在古时,若是女子不喜丈夫纳妾,一定会被人送一顶“妒妇”的帽子。当年,李世民要赐给房玄龄一美女,不仅被房先生断然拒绝了,还引出了“吃醋”的典故。
并且,在《朝野佥载》中更是说了这样一个故事:房先生病重时,就对卢氏说,“你还年轻,若是我不行了,就改嫁吧”。卢氏闻言,哭着并取一刀,剜了自己的一只眼睛,以此来明志。后来,房先生“宠之弥厚”,他不是怕老婆,而是深深感动于卢氏对自己的那份爱恋。
其实,这样的爱情故事前朝也有,那就是杨坚和独孤氏。
都知道,杨坚的五个儿子均为独孤皇后所生。她十四岁嫁于杨坚,是北周卫公独孤信的女儿。当时,独孤信可是厉害人物,很有政治手腕,所以,培养的女儿都很优秀。后来,杨坚能取代北周,独孤皇后也是立了大功的。
此外,这位皇后非常支持丈夫的事业,她会私下遣宦官去打听杨坚上朝都说了些什么。之后,等丈夫下朝,她会婉言的说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因此,杨坚在很多时候,都会采纳她的意见。可能,独孤皇后的这种行为在很多人看来,就是干政。
但客观来说,她只是将国家之事真正当成了杨家的事,所以,才会倾力而为。若是她也如吕氏或者武氏那般,对权力有想法,那么,她一定会倚重娘家人。但事实上,她对于自家亲戚相当严格,表弟崔长仁奸女,杨坚本想轻判,但她却是坚持按律令处以死刑。
根据史籍所载,杨坚独宠这位皇后,是因为独孤氏管着他,不让他和别的女子有关系。
曾经,杨坚发过誓,说:“我自己的子女都必须是独孤氏所生。”不过,再来看看杨坚说的另一句话:“我对于只有五个儿子非但不遗憾还相当得意。”因为,在他看来,那些立幼废嫡的事情,往往都是由于君王“嬖爱”。而他的儿子都是一个母亲生的,因此,他认为这种事情不会在杨家发生。
按照惯例,他们的大儿子杨勇被立为太子。其实,这位儿子的个性脾气都很不错,就是生活作风不似这夫妻俩。杨坚不喜欢铺张浪费,而独孤氏对于儿子冷落正妻偏爱姬妾也很不喜欢。于是,她不仅不爱搭理这个儿子,还对杨坚说了些不利于杨勇的话。
其实,独孤氏的这番做法放于现在来看相当有高度。但皇帝的家事不同于普通人,若他不能做出表率,那这天下就会跟着学样,风气坏了的国家还有前途吗?杨坚很同意这个道理。本来,对这个儿子还挺看重,一直当接班人培养。可后来,杨坚在独孤氏的影响下,也对杨勇也生出了一些不满。
独孤氏的五个儿子,其实个个都不差,尤其老二杨广特有心机,他很清楚爹娘的喜好。
于是,在夫妻相处之道上,他便和萧氏甜甜蜜蜜。事实上,杨广也很喜欢萧氏,只是做不到独宠她。不过,这已经将他的哥哥给比下去了。后人说杨广能当上太子,完全是因为投合独孤氏的脾气。这其实有点偏颇,如果,杨勇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杨坚也不会那么坚定的废了这个儿子。
有一年冬至,百官照例去太子宫中称贺,杨勇受贺的礼制却是超出了规定。独孤氏知道后很是不满,就要杨坚好好教育下儿子,这其实,是一个母亲对儿子的正确关爱方式。后来,杨勇的正妃病故,独孤氏才有了废黜儿子的想法。
因为,在她看来,儿媳年纪轻轻就没了,可见儿子的不上心,没准就是蓄意谋害。
杨广是有夺嫡想法的,于是,他广结人缘。当时,独孤皇后派来探视他的使臣,不论对方身份如何,他和萧氏都重礼相待。此外,他先后结交了杨约、杨素兄弟俩,取得了他们的支持,同时,还买通了东宫幸臣姬威等人。最后,让杨坚下定决心废杨勇。
当时,外廷内廷都夸杨广,独孤氏也看好他,只是杨坚还在犹豫之中。杨广在返回江都(扬州)前去和独孤后拜别,就提到杨勇猜忌他,想害他。当时,杨广说的那个惨,说:“自己远在外藩,不像哥哥在父母膝下尽孝,父母肯定会偏向他。如果哪一天说了自己的坏话,没准就会被父皇赐死,可怜自己都不知道原因。”所以,他担心今日一别,没准就是跟父母的最后一次见面。
随后,这番话让独孤氏联想到了杨勇亡妻一事,便越发觉得大儿子不堪重用。于是,杨广就顺利的当上了太子。其实,杨坚宠独孤氏,一是和独孤氏独立的个性有关,二是她一直用自己的力量帮助着杨坚,杨坚对她的宠爱中更多的还是敬重。
只是在这几个儿子中,只有杨广看的最明白。
然而,在杨广称帝后,却暴露出了自己的本性。不管是后宫佳丽还是奢侈用度,都达到了一个新高度,真是让人刮目相看。最终,在杨广的挥霍下,隋朝走向了灭亡的深渊。如果独孤皇后泉下有知,可能会怀疑自己的决定,当初那个听话的儿子怎么变成了这样呀?
参考资料:
【《隋书·帝纪一·高祖上》、《隋书·卷三十六·列传第一》、《资治通鉴·隋纪》】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隋大业五年(公元609年)的一天,隋汾源良公姬威在下朝回家的路上。看着下山的太阳,姬威不由得再次想起了自己最初的那个英明决定。自己本来是太子杨勇的亲信,但在发现杨勇斗不过杨广后,果断投靠杨广,并暗中监视杨勇,最后协助杨广扳倒杨勇。
《隋唐英雄传》姬威
凭借这一功劳,自己步步高升,姬家也进一步发展壮大。想到这里,姬威会心一笑,对自己当初的决定还是很满意。这时,家丁来报,说自己喜得一位孙女,姬威更加高兴了。
然而,此时的姬威一定不会想到,自己这位刚出生的孙女将来的人生要比他精彩多了。
姬小姐最开始的名字已经不知道了,“揔持”是她晚年另起的一个名字。作为姬家的小公举,姬小姐生下来就是享福的,哪怕就是隋末天下大乱,皇帝都换了好几个,然而对于她们家来说啥事儿也没有。
就这样,姬小姐没心没肺的度过了自己的童年。眨眼睛,姬小姐十四岁了,到了该出嫁的年龄了,遵循贵族之间通婚的传统,姬家的长辈千挑万选,给她选中了李渊的外甥,时任太子左千牛、上大将军的李义余。就这样,姬小姐成为了李夫人。
结婚不久后,李夫人就生了一个儿子,叫做李家福。看上去李夫人接下来的生活就是好好的相夫教子,一步步变成李老夫人,在给自己的儿孙安排婚事就可以了。然而,一个人的命运呀,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的。虽然我们李夫人是个娴静的性子,但是架不住摊上了个能作的公公。
李夫人的公公是谁呢?不是别人,正是李渊正妻窦皇后的表弟——义安王李孝常。
这个李孝常和自己的姐夫李渊的关系是相当的好,好到什么地步呢,好到他可以和皇帝姐夫坐一起,这在古代可是个无上的光荣。但是李孝常“同塌而坐”的待遇还没享受够呢,自己的姐夫就被自己的二侄子世民给逼的退位,顺带还把自己的大侄子承乾和四侄子元吉给“送走”了,并且这个二侄子即位不久就把自己的一个儿子给处决了。
就这样,新仇加旧恨,李孝常决定起兵造反,可惜他忘了自己的二侄子就是靠造反起家的,他的造反刚一冒头就被李世民一锅给端了,自己不仅被杀还带着李夫人的丈夫一起走了。
李夫人公公的造反不仅是其成为了寡妇,还让她变成了罪臣家属。要知道在唐朝,罪臣的家属都要没入后宫的,比如我们熟悉的上官婉儿就是这么进宫的,李夫人也不例外,李家被抄家,自己也被没入后宫成为了宫女。
唐 宫女 壁画
就这样,我们姬小姐由李夫人变成了宫女姬氏,似乎姬宫女的一生都要在宫墙内孤独的度过了。然而,天无绝人之路,姬宫女一生中最大的转折要来了。
贞元二年(公元628年)六月,唐太宗的第九子,长孙皇后的第三子李治出生了。按照皇族的传统,需要在后宫宫女(这里的宫女主要是指因罪沒入宮掖的官宦人家的妇女)中挑选新皇子的保母。
这时,幸运女神终于再次垂青我们姬宫女了,她被选为了李治的保母。对了,在这里要指出的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朝的君主出于对太后干政与外戚干政的防范,奉行“子贵母死”的立储政策,年幼的皇子一旦被立为太子,其生母立即被处死,皇子则由保母抚养。
这一政策固然有效的防范了太后干政,但却形成了尊崇保母,保母干政的独特现象。帝王和后妃的保母常被封为国、郡夫人,甚至还有被封为太后的。
唐朝建立之后,也继承了北朝的这一风俗,对皇帝、亲王、公主、后妃的保母都多加尊崇。无独有偶,姬宫女也因李治保母这一身份,被唐太宗封为荥阳郡三品夫人。就这样,姬小姐又由姬宫女变成了郡夫人。
在养育李治的过程中,姬夫人可谓是与李治形成了深厚的情谊。李治的生母长孙皇后贞观十年便去世了,那时李治才仅仅九岁,正是缺乏亲情关怀的时候,可他的两个亲哥哥李承乾与李泰已经成年,并且为了太子之位你争我夺,根本不会管自己的小弟弟。这段时间对于九岁的李治来说无疑是一段十分阴暗的时期,而陪他度过这一时期的不是别人,就是他的保母姬夫人。
之后,姬夫人又陪着李治一同经历了贞观后期的太子之争。可以说,姬夫人是李治在宫内最亲近的人之一。
姬夫人的墓志也记录了这段时期姬揔持的功劳,称她“夙著阿保之勤,早申推導之惠”;“播勤勞於椒掖,揚保傅於蘭闈。朕爰自眇年,夙資匡導”。翻译过来就是在夸姬夫人在照看李治时尽心尽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到了贞观十七年,李治被立为太子。贞观十九年二月,唐太宗御驾亲征,讨伐高丽,下令太子于定州监国。在李治监国的这段时期,姬夫人也一直陪伴着他,并且还协助太子李治管理太宗后宫事务,毕竟李治作为太子还是不太好插手父皇后宫的(当然,武则天例外)。
《宫女图》,永泰公主李仙蕙墓壁画
并且姬夫人还曾率领太宗后宫嫔妃,前往辽东前线觐见,史称“往者文帝亲揔元戎,自临王险,使领贵人,度辽远觐”。太宗征高丽还朝后,为了表彰姬夫人的功劳,将其“迁一品夫人”。
高宗继位后,又特封姬夫人为“周国一品夫人”。这里大家要注意一下姬夫人的封号哦,这个封号差一点就成了姬夫人的致命伤。
但是这时,姬夫人可能觉得在后宫待的心都累了,想退休养老了,就上书高宗,希望高宗收回册封。高宗驳回了她的请求,并为此再次下诏,让姬夫人必须接受封号。就这样,在高宗的坚持下,姬揔持被晋封为“周国一品夫人”。
永徽二年(公元651年),已在感业寺出家为尼的武则天再次入宫,并迅速地改变了高宗后宫的形势。面对武则天越来越大的权势,姬夫人坚持“小心驶得万年船”的信条,“審慎自中,謹密形外”。
二圣像
显庆元年,武则天之父武士彟被朝廷追封为周国公,姬夫人得知后顿时发现自己的封号就是个坑,赶紧上书“表请改封”,结果再次遭到高宗的拒绝。之后,武则天的外甥贺兰敏之袭爵周国公,姬夫人又再次上书要求改封号,结果又被拒绝了。
但是,从这两次上书请求改封便可以看出姬夫人一直在避免引起武则天的猜忌。总的来说,姬夫人由于一直在避免和武则天发生冲突,所以她与武则天的关系似乎还是不错的。
显庆二年,高宗巡幸洛阳,姬夫人从驾。结果其母李氏在长安病重,姬夫人得知消息后“表奏西还”,高宗为此特意下令许其“乘传入京,星驰奔赴”。
其母李氏病逝后,高宗担心姬夫人过于悲伤,又专门下旨进行安慰,还劝姬夫人吃肉,并允许姬揔持百日之后再来东都,当地官员也要准备好姬夫人路上需要的东西。
麟德二年,姬揔持病重并于六月三十日死于家中。在其病中,“中使朝夕间来,其日令甄福赐药”。
其去世后,不仅高宗送来了“御所制诗及手敕一卷,焚于灵前”,还专门颁布旨意为姬夫人大办葬礼,使其极尽哀荣。除此之外,皇太子(中宗)、沛王(睿宗)、荣国夫人(武则天母)、城阳公主、纪国太妃等,“咸皆祭赠”。并且对于姬揔持临去世时所提出的关于丧事和葬地的要求,高宗都“敕许依遗旨,将终属累,令早还京”。
姬揔持墓志铭拓片
纵观姬夫人的一生,可以看出,其主要的事迹都集中在其为高宗保母时期,这也表明了唐朝作为北朝的继承者,在宫中仍存在着保姆干政的现象。
但是,姬夫人的聪明之处就在于其未与武则天发生冲突,从而得以平安的度过一生,并且死后极尽哀荣。
与她形成鲜明对比的便是唐高宗的另一位保母——薛氏了,薛氏最后被驱逐出宫,软禁于静安宫,关于薛氏的问题我们下次再说。
这里还要指出的一点便是姬夫人之所以未与武则天发生冲突很有可能是因为其晚年笃信佛教,“揔持”便是一个充满佛教意味的名字,史料也称其“性好坟籍,心专内典,舍大或之驰骛,出长罗而解脱。”
莫高窟供养人壁画
参考文献:《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
附:姬揔持墓志
END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喜欢本文/作者,文末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
END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鲁智深:最关心妇女的人成了佛
名妓从良后,嫁给了哪些“老实”人?
阿拉伯史番外 | 伊斯兰教派知多少?
知道点儿新故事了吗?知道你就点个赞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