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父亲
有时沉稳,有时严肃
有时随和,有时可爱
父爱像一座山
虽然静默无声
却永远是你坚强的倚靠
而你
是他这辈子最完美的礼物
是他从不掩饰的人生骄傲
致每一份无坚不摧、无所不在、
无与伦比的父爱!
我父亲手很巧
而且总是活得很有兴致
我父亲手很巧,而且总是活得很有兴致。他会做各种玩意……
清明节前,他糊风筝。有一年糊了一只蜈蚣,是绢糊的,他用药店里称麝香用的小戥子约蜈蚣两边的鸡毛,——鸡毛必须一样重,否则上天就会打滚。
他放这只蜈蚣不是用的一般线,是胡琴的老弦。我们那里用老弦放风筝的,家父实为第一人(用老弦放风筝,风筝可以笔直地飞上去,没有“肚子”)。
他带了几个孩子在麦田里放风筝,在碧绿的麦垄间奔跑呼叫。我想念我的父亲(我现在还常常梦见他),想念我的童年,虽然我现在是七十二岁,皤然一老了。
夏天,他给我们糊养金铃子的盒子。他用钻石刀把玻璃裁成一小块一小块,再合拢,接缝处用皮纸糨糊固定,再加两道细蜡笺条,成了一只船、一座小亭子、一个八角玲珑玻璃球,里面养着金铃子。
隔着玻璃,可以看到金铃子在里面爬,吃切成小块的梨,张开翅膀“叫”。
节选自汪曾祺《我的父亲》
我身上的江湖义气
是父亲的遗传
从火车站到渡口约5公里,拉一趟挣8毛钱,每天两趟,四个来回,可以得一块六……还要扣去刮风下雨的损失。最重要的是不能生病。点心和午饭都是最低限度的体力补充,须知他每天拉数百斤重物,步行20公里,又有多年胃病史……
一分钱磨盘大的父亲,在火车站看到一位中年教师,拎件半新的绒衣向路人求抵押九块钱。说丢了火车票,急于回老家探母病。父亲拍出十块钱,用清秀的隶书写下自己的姓名地址,说:\"钱借你,方便时还我,这也是血汗钱。穿上衣服吧,天冷。\"那人不久即把钱邮来,同时还有一包裹,是上品红菰和笋干。
我身上那么一点江湖义气,可以说是父亲的遗传。
节选自舒婷《很是惭愧,父亲》
他总为我们着想
至于自己很少注意
这是典型的父亲的个性,他是不论什么事总是先为我们着想,至于他自己,倒是很少注意。
我记得在很小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到凤山去开会,开完会他到市场去吃了一碗肉羹,觉得是很少吃到的美味,他马上想到我们,先到市场去买了一个新锅,买一大锅肉羹回家。当时的交通不发达,车子颠踬得厉害,回到家时肉羹已冷,且溢出了许多,我们吃的时候已经没有父亲所形容的那种美味。可是我吃肉羹时心血沸腾,特别感到那肉羹是人生难得,因为那里面有父亲的爱。
节选自林清玄《期待父亲的笑》
不管它们多么动人
也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
除夕夜,父亲总能让我提上一盏称心如意的灯。没有月亮的除夕里,这盏灯就是月亮了。我怀揣着一盒火柴提着灯走东家串西家,每到一家都将灯吹灭,听人家夸几句这灯看着有多好,然后再心满意足地擦根火柴点燃灯去另一家。每每转回到家里时,蜡烛烧得只剩下一汪油了。
那时父亲会笑吟吟地问:“把那些光全折腾没了吧?”
“全给丢在路上了。”我说,“剩下最亮的光赶紧提回家来了。”
“还真顾家啊。”父亲打趣着我去看那盏灯。那汪蜡烛油上斜着一束蓬勃芬芳的光,的确是亮丽之极。
过年要让家里里外外都是光明。所以不仅我手中有灯,院子里也是有灯的。无论是高出屋脊的红灯还是安闲地坐在低处的冰灯,都让人觉得温暖。但不管它们多么动人,也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
节选自迟子建《灯祭》
我比年少时更需要一个父亲
我比年少时更需要一个父亲,他住在我隔壁,夜里我听他打呼噜,很费劲地喘气。看他弓腰推门进来,一脸皱纹,眼皮耷拉,张开剩下两颗牙齿的嘴,对我说一句话。我们在一张餐桌上吃饭,他坐上席,我在他旁边,看着他颤巍巍伸出一只青筋暴露的手,已经抓不住什么,又抖抖地勉力去抓住。听他咳嗽,大口喘气——这就是数年之后的我自己。
一个父亲,把全部的老年展示给儿子。一如我把整个童年、青年带回到他眼前。
我在世间待得太久了。谁拍打过我头上的土,谁会像擦拭尘埃一样,拭去我的年龄、皱纹,认出最初的模样。当我淹没在熙攘人群中,谁会在身后喊一声:呔,儿子。我回过头,看见我童年时的父亲,我满含热泪,一步步向他走去……
节选自刘亮程《先父》
我们怕虽怕
却和父亲很亲近
我父亲凝重有威,我们孩子都怕他,尽管他从不打骂。如果我们不乖,父亲只会叫急,喊母亲把淘气的孩子提溜出去训斥。锺书初见我父亲也有点怕,后来他对我说:“爸爸是‘望之俨然,即之也温’。”我们怕虽怕,却和父亲很亲近。他喜欢饭后孩子围绕着一起吃点甜食,常要母亲买点好吃的东西“放放焰口”。
父亲根本没有积累家产的观念,身外之物,人得人失,也不值得挂念。他反对置买家产,不仅是图省事,还有一套原则:对本人来说,经营家产耗费精力,甚至把自己降为家产的奴隶;对子女来说,家产是个大害。他常说,某家少爷假如没有家产,可以有所作为,可现成“吃家当”,使他不图上进。他明明白白地说过:“我没有遗产给子女,我只教育他们能够自立。”
节选自杨绛《回忆我的父亲》
他心里有满满的爱,却总是说不出
从小到大,他是你的避风港
从今往后,愿你能成为他的依靠
就像当初
他带着你走出人生第一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风筝飞满天
作者:海韵 主播:飘飞小红叶
小时候做得最多的梦,就是梦见自己长了一双翅膀,在天空中飞来飞去,许多在地上行走时绝对无法得到的感觉,在梦中得到了,许多在地上行走时绝对不可能到达的地方,在梦中也同样到达了。
读了许多年书后才知道,其实这种梦想并不独特,当真是不唯我有,君亦如斯。就拿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魔,抑或阿拉伯神话中的飞毯来说,不是很轻易就可看到那种想飞的梦的影子么?及至如今的飞机运输、火箭航天,那简直就是人类一个共同之梦的凸现、物化了。
风筝起源于中国,在我国历史时空中已经飘舞了2000多年。追寻风筝的起源,可上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出于战争的需要,风筝被发明了出来,不过那时候风筝有着另外一个名字“木鸢”,它以鸟为形,以木为料,可以在空中飞行。
据《韩非子外储说左》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一日而败”,意思是墨子制作了一只木鸢,三年才做成,结果飞了一天就坏了,这是人类最早风筝的起源。后来,鲁班采用竹子作为材质,制作出来的风筝可在天空中持续飞行三天。
谈古论今,说起离我们生活最近的想飞的梦的再现,其实还是风筝。从古至今,无论高高在上的宫廷还是普普通通的民间,放风筝都堪称一项受人喜爱的运动。或绢或帛或纸不同,或竹或木或秸杆相异,人们都要选择把自己喜爱的形象制成风筝。材料不同当然要视其富有或贫穷的程度,但那快乐却是相同的。
郊野空地、平川滩涂,无疑都是放风筝的极好场所。凭借融融的春风,将风筝徐徐放飞天空,丝线抽动,栩栩如生的风筝便高高低低布满了天空。
在中国古代,风筝作为一种通讯和侦查工具应用于战争中,并且可以携带火药,作为进攻的武器。相传,楚汉争霸中,张良曾坐在一个风筝中,飞向楚军上空,并在风筝上唱着引起楚人思乡的民歌,唱的项羽的士兵全无斗志,最终项羽大败。
在北方放风筝,其实是人们从蛰居了整整一个冬天的室内开始走向户外的一个分界,走出来,改变一下头顶的天空,呼吸着土地泛起的清新,体验初春给身体带来的奇妙变化,追忆一种类似童年的欢乐,那该是一种多么愉悦的享受呢?
数年前我曾到山东潍坊,在潍河滩上,与成千上万不同年龄、不同国籍的人一起,观赏一次风筝盛会。灰蒙蒙的土地上,传说中的巨龙腾空而起,自然界的性灵次第摇曳,超现代的抽象凌风飞舞……一种源于土地深处,又分明超乎土地之上的现实与梦境的展现,给我们囿于常规的想象开拓着多么大的空间?特定的场合、特定的时刻,是梦,非梦,使人忘情,令人沉醉。
想一想,城市的柏油路面走得多了、厌了,刻板的生活过得累了、烦了,改善一下我们的生存状态,改变一下我们的生活方式,就像风筝一样,任性地忘掉一次走来走去的日子,那该是人生中一次多么有意义的经历?
美丽、飘逸的风筝,无数文人墨客留下关于风筝的诗句:唐代高骈诗曰:“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宋代陆游诗曰:“ 江北江南低鹞齐,线长线短回高低。”元代马臻诗曰:“豪家游赏占头船,趁得风轻放纸鸢。”明代徐谓诗曰:“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孔尚任诗曰:“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
风筝象征着孩子的童真,天真和美好,风筝的寓意是吉祥,它比喻一个人的健康长寿,同时也祝愿自己的家人能够健康幸福的生活。
END
作者简介
海韵,现已退休,曾在报社从事编辑记者工作三十多年,在市级以上的报纸、杂志、电视台和电台发表各种体裁作品四千多篇(首)。
主播简介
飘飞小红叶:本名肖婧,中学教师。热爱生活和朗读,愿意用声音呈现出不一样的世界。
责编:麦子
音审:夏木
编辑:子涵
平台声明:本文由作者授权独家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版权声明:文中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散文长廊230】海韵『风筝飞满天』主播|飘飞小红叶
看到一个文章的标题“一根风筝线,不仅赔了六万,最后还丢了性命”。
春季温暖,万物复苏,人们都喜欢外出活动,踏青逛公园放风筝。大部分的人因为平常工作的关系,都不会远离市区,去郊野公园的人也都是住在附近的比较多。
现在的天气温度都非常适宜放风筝。之前在码字的时候还写过,《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 胡赛尼人生第一部小说,讲述了两个阿富汗少年关于友谊、亲情、背叛、救赎的故事。在小说里阿富汗有非常让当地人兴奋热爱的风筝节,认为是当上男子汉的一种标准。
风筝线经常会在手里划上道道伤口,鲜血淋漓,但是孩子们依然兴奋潇洒不已,追逐将对方的风筝进行拼杀,用自己的风筝靠精湛的技艺和勇气,将对方的风筝线划断,并进行追逐将被打败的一方的风筝追回,最为战利品将会是给孩子最大的礼物。
现在的风筝的样式、材质都有很多,风筝线的材料也是各式各样。小时候常听父亲讲,说起来做风筝,爷爷那绝对是一把好手,做的风筝放飞到空中,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
那时候的风筝大部分的材料都是最薄的纸和最为支架龙骨的竹签,放风筝的线倒是有很多种,有塑料的钓鱼线、也有用来缝补衣服的细棉线,不像现在还有可以用的钓鱼线,连线轴的样式都各式各样,非常好看。
上小学的时候,只要一到春节,得空就到学校旁边的防水大堤上去放风筝,大堤上面的障碍物特别的少,没有各种电线,没有各种树木。而且高度高,视野也非常的好,阳光明媚,草长莺飞,呼吸的空气都是暖暖和和的。
大堤下面的柳树(垂杨柳)在微风的荡漾下,甩出一阵阵飞絮,在空中、在风中、在我们的四周随意飘曳。
大堤上的草都是绿油油的,上面点缀着金黄色的小蒲公英花、野草莓花、说不清楚的大叶野菜,也能看见的牛粪上面长的格外茂盛的草,因为营养丰富,草长的高度要高出其他的一大部分。
有时候梦里的场景经常在这条有长有大的河堤上,这条河堤路表面铺满了鹅暖石,也方便走货车。
在梦里经常梦见步行、骑自行车、开车来回经过这样的大堤,有两次竟然梦见是坐火车在大堤上的斜坡上都有铁轨,火车在轨道上行驶,而且走过一截没有铁轨的路的时候,还能靠火车自己的轮子继续往前行驶,直到重新开到火车轨道上。
风筝,基本上都是我们自己动手做的,有的是提前做好了带到放风筝的现场,有的是做好基本的样子,然后在大堤上选好自己的放的位置,然后开始用早已选择好的纸张进行折叠,折叠成帽子的形状,两边口上连上绳线,用浆糊将帽子后端用一定长度的纸尾巴粘贴好。
这样一个简单的风筝就做好了。最后连接上线轴。
有时候线轴是一块长条木板,也时候也可以用瓦楞纸板做代替。风筝的确需要两个人配合,尤其是这样的纸风筝,本身因为纸的问题,整体重量就不轻,需要放上去也是需要技术难题的。
我基本上都是属于放风筝的门外汉,一直到现在我都不是特别会把风筝能飞上去,成规律的在空中飘浮。
据说只有当放飞的风筝成规律上下游动的时候,才算是把风筝放好了。 技术差的、绳子不结实的,非常容易飞到河堤下的柳树林子里面去,基本上是拿不回来的,幸好都是自己做的,飞的也不会特别的心疼。
风筝是现在最好娱乐方式,但也是安全从自己警醒。
已经记不清从多少岁开始又是多少岁结束的那个满天白色风筝的梦境。
在我还小的时候,我们所玩的玩具全是自己或家里人做的。在我的记忆里哥哥做了一个用他的作业本加米饭糊的风筝,等腰三角形的头,长方形的身子,还拖着两条长条形的尾巴。风筝线是从烂毛衣上拆下来的一段一段打着结的毛线。这是个从来没飞上过天空的风筝,不管我和哥哥怎么努力跑就是飞不起来[捂脸][捂脸]。
可能是白日里总想让风筝飞上天,在睌上的梦里便出现了满满一天空的风筝。在灰蒙蒙的空中一个又一个风筝紧紧的挨在一起,每个风筝垂下来一条白色的线。我用手一拉一个风筝便掉下来了。
事情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我做了拉下风筝的梦后的第二天我们一个生产队的一个老人去世了。我并没放在心上!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我对风筝已经没那么执着了。我又梦见灰蒙蒙的天空,满天的白色风筝。我伸岀手抓住一条线,又伸岀另一只手抓住了另一条线。两个风筝一前一后的掉下来。
第二天,我隔壁的邻居老太太去世了。我当时并没有把梦与这件事相联系。可过了几天另一个邻居老爷爷也去世了。我开始自我猜测怀疑。
这仅仅是猜测怀疑,后面发生的事则让我感到恐惧。
那天的梦里并不是灰蒙蒙的天空而是下午的样子,我在院子的台阶上玩,从远处飞过来一个风筝,我立马拿抓爬子,把它往下按,离地大约还有十多厘米的样子,风筝怱然向斜上方飞走了。当时我还有点遗憾,想着自己的玩具飞走了。
可是过了几天,我的母亲生病了,叫了医生来也看不好。一天晚上下着大雨她昏迷不醒,又停了电,我爸爸跑岀去叫医生,哥哥还在上晚自习没回来。她怱然醒了,直直的盯着我凶凶的问:“你是哪个?”我心里一咯噔,“妈妈是我啊,幺妹儿。”她还是直直的盯着我,我很害怕,但还是鼓起勇气问她要不要吃糖?她没回我,我就剥开糖纸把糖放进她嘴里,她嘎吱嘎吱的嚼着一颗接一颗。眼看着一大袋硬糖只剩下一小半了,我说不吃了啊,不剥了哦。她也不说话也不点头或摇头。我走到煤油灯前站着,焦急的等着我爸爸,希望他能快点回来。
忽然我妈对我凶:“你看你一下子吃那么多糖,那么好吃不知道留点以后吃。”听到她凶我,我反而松了一口气,也没那么害怕了。我小声说不是我吃的,是她吃的。可她不信我还说我吃了还冤枉她,她从床上猛地爬起来抓着我就打。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她终于好了!
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敢做关于风筝的梦,一旦梦到,我便强迫自己醒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