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张姓,人口数量在中国高居第三(前两个是王姓、李姓),多达9540万人(2018年统计)。
在中国历史上,张姓可以说是最神秘的一个姓氏。张姓里并没出过正统的皇帝,但对历史的影响却是最大的。在两千多年里,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很多关键事件,都是张姓人物作为主导,或开辟历史,或力挽狂澜。然而,张姓的起源却是一个谜团,似乎是在西周后期突然出现的。
蜀汉大将张飞
几十次影响中国历史走向
张姓,之所以被认为非常神秘,就是因为他们往往在关键时间点上,担当引导历史发展的主导人物。因此有玩笑说,“张家人”是开办时间管理局的,局长就是玉皇大帝(也姓张),副局长是道教的张天师。
我们列举下例子看一看,这些历史史实可说非常令人难忘:
第一,结束春秋时代的“三家分晋”事件,幕后关键主导者是赵襄子的第一谋士张孟谈。
张孟谈,被认为是晋国大夫张孟的后人。正是在他的谋略指导下,赵氏果断坚守晋阳,并由张孟谈潜入敌营,说服魏氏、韩氏倒戈一击,消灭了不可一世的智伯。
第二,为秦国平定六国,制定连横策略,是张仪。
第三,为建立汉朝,运筹帷幄立下策定之功的,是张良。
第四,开通西域,打通东西方经济文化联系的,是张骞。
第五,创立天师道,成为中国道教文化始祖的,是天师张道陵。
第六,制造地动仪,写下《伤寒杂病论》的,是张衡和张仲景。
张骞出使西域
第七,引发东汉灭亡的,是太平道创始人和黄巾起义领袖张角。
第八,东汉末年每一个大势力,必有姓张的名将或名臣辅佐,曹操有张辽、张郃,刘备有张飞,孙权有张昭,袁术有张勋,刘表有张允,刘璋有张任。
第九,西晋短暂的治世中,最重要的名臣是张华。
第十,唐朝最有名的宰相,有张柬之、张九龄。
第十一,安史之乱,死守睢阳保护南方不受侵害,有张巡。
第十二,唐朝末期,领导河西走廊十三州起义归唐,有张义潮。
第十三,辅佐西夏建国,为李元昊出谋划策的,是张元。
第十四,南宋灭亡一战,灭宋的是张弘范,为大宋战至最后一刻的是张世杰
………………
历史上类似的例子,其实远不只这些。张姓,可以说风云人物辈出,在中国历史上发挥出了非常不一般的作用。
周宣王卿士张仲
张姓,是西周后期突然出现的吗?
关于张姓的起源,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有说法称,张姓源自于黄帝之孙“张挥”,但这个已被确认是后世杜撰。一般来说,把始祖定为黄帝的某个子孙,基本都是不可靠的。黄帝的历史本身不可考,所有将祖先攀附于黄帝身上的家谱,大多是明清时代的虚构。
但是,张姓的来源在史书上还是有不少线索的。不过,张姓人物的最早记录,似乎是西周后期突然出现的。
张姓第一位出现的人物,是《诗经》记载的西周后期周宣王的卿士张仲。《诗经·小雅·六月》:饮御诸友,炰鳖脍鲤,侯谁在矣,张仲孝友。
这里谈到的张仲,是周宣王中兴功臣尹吉甫的一位朋友,也是辅佐周宣王的大臣。但是,张仲的记录仅限于此,张仲,也是有史可考的张姓公认始祖。到了春秋时代,晋国有大夫张孟、张趯、张骼等人,史书才有了比较详细的人物事迹。
但是,张仲真的是张姓第一人吗?根据考古发现,张姓的真正起源,可能比张仲早得多。
商周时代的武士
首先,有一个关键依据是通过考古研究才发现的。那就是“张”姓在春秋之前,并不是写作“张”,而是“长”。
证据就是一组出土的战国兵器:1971年,河南省新郑的郑韩故城出土了一批韩国铜兵器,其中两件铜戈铭文分别为:
“四年郑命:韩囗,司寇长朱,武库工师:囗囗,冶尹皮攴造”;
“五年郑命韩囗,司寇张朱,右库工师:春高,冶尹:濡造”
由此可见,张字和长字在战国以前互为通假,张姓本来应该称为“长”姓。这样一来,我们再重新审视考古发现,就能找到很多“长”姓的起源线索。
长子口青铜器
张姓的源流:长子国与长狄
1997年,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发掘出了著名的“长子口”墓,这一发现在当时震惊了国内学者。
长子口墓出土了大量西周时代的青铜礼器,其中54件有铭文,其中39器铭文带“长子口”字样。这说明,墓主本人叫做“长子口”。长,是墓主的氏名或国名,子是爵位,口为名。这也就是说,河南鹿邑曾经有一个叫做“长国”的西周子爵诸侯国。很有可能,这个就是周宣王卿士张仲所属的封国。
此外,在湖北黄陂鲁台山M30曾出土一件圆鼎,铭文“长子狗乍父乙尊彝”,该墓年代为康王晚期或昭王。这也是长国存在的一个证据。
长子狗铜鼎
不仅是西周,甲骨文三期卡辞中出现有“其又长子唯龟至王受又”的记载。这说的是,商代也有一个名为“长”的方国,这个长国要定期向商王贡龟。
同时,地名也是重要的历史证据。春秋战国的三晋地区有长子、长社、长治、长平等地,春秋史书里还出现过长丘,这些都可能与长姓或长国有关。
另外,春秋时代还出现过一个奇怪的狄人部落——长狄,这个长狄曾经对齐国、宋国、晋国、卫国都造成了严重威胁,甚至灭亡邢国,攻破卫国。在《左传》中有记载称:“宋武公之世,鄋瞒伐宋……以败狄于长丘,获长狄缘斯”。长狄位于长丘一带,再将各方线索统统联系起来,我们可以认为,长狄就是“长姓之狄”,或者干脆就是“张姓之狄”。
最有意思的是,长狄的地盘,正是张姓公认的祖源地——河北清河县,即“天下张姓出清河”。
据记载,公元前661年,狄人破邢,次年,狄人灭卫。而今天的清河县,正在邢台市(古邢国所在地)辖区内,位于邢国都城以东不过二百里,位于卫国都城东北不过四百里。清河县,正是长狄的大本营。
由此可见,春秋时代的长狄,很可能是西周灭亡后产生的,是长国开始“不服王化”,走上戎狄化的一个产物。这个情况非常类似楚国,楚国被称为荆蛮,而长国就被称为长狄。事实上,无论是楚国还是长国,都是华夏文明的分支,并非外来的民族。
周平王东迁
重新梳理后的张姓起源
我们通过研究史书,再加上考古发现,就可以总结出张姓的真正来源:
张姓,至少在商代就已经出现,是位于中原的诸多方国之一。在西周时期,张姓是长国国君的氏名,被周王册封为子爵,地望在河南、山西或河北一带,甚至有可能长国不止一个。长国在周宣王时期,涌现了张仲、张象这样的名臣。
但是周幽王后期,太子宜臼(周平王)引来申国、犬戎等势力,杀死幽王推翻了西周,造成天下大乱,国有二王(周平王、周携王并立)。在此时,长国很可能处于反东周阵营(支持周携王)一方被诬蔑为戎狄,或者本国统治阶层崩溃导致了戎狄化。
在此后的春秋历史中,长狄作为参与混战的一员,逐步被别国兼并,长姓家族也逐步分散融入各国,并涌现出了一批卓越人物——晋国的张孟、张趯、张骼,宋国的张匄,以及赵氏军师张孟谈等人,从此张姓开始发扬光大。
由于张姓的兴起远早于春秋,所以在张孟等人在晋国出名的时候,张姓以长国、长狄为基础早已经在北方开枝散叶,所以才能够在今天成为中国第三大姓氏。(作者:陶慕剑)
张姓,人口数量在中国高居第三(前两个是王姓、李姓),多达9540万人(2018年统计)。
在中国历史上,张姓可以说是最神秘的一个姓氏。张姓里并没出过正统的皇帝,但对历史的影响却是最大的。在两千多年里,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很多关键事件,都是张姓人物作为主导,或开辟历史,或力挽狂澜。然而,张姓的起源却是一个谜团,似乎是在西周后期突然出现的。
蜀汉大将张飞
几十次影响中国历史走向
张姓,之所以被认为非常神秘,就是因为他们往往在关键时间点上,担当引导历史发展的主导人物。因此有玩笑说,“张家人”是开办时间管理局的,局长就是玉皇大帝(也姓张),副局长是道教的张天师。
我们列举下例子看一看,这些历史史实可说非常令人难忘:
第一,结束春秋时代的“三家分晋”事件,幕后关键主导者是赵襄子的第一谋士张孟谈。
张孟谈,被认为是晋国大夫张孟的后人。正是在他的谋略指导下,赵氏果断坚守晋阳,并由张孟谈潜入敌营,说服魏氏、韩氏倒戈一击,消灭了不可一世的智伯。
第二,为秦国平定六国,制定连横策略,是张仪。
第三,为建立汉朝,运筹帷幄立下策定之功的,是张良。
第四,开通西域,打通东西方经济文化联系的,是张骞。
第五,创立天师道,成为中国道教文化始祖的,是天师张道陵。
第六,制造地动仪,写下《伤寒杂病论》的,是张衡和张仲景。
张骞出使西域
第七,引发东汉灭亡的,是太平道创始人和黄巾起义领袖张角。
第八,东汉末年每一个大势力,必有姓张的名将或名臣辅佐,曹操有张辽、张郃,刘备有张飞,孙权有张昭,袁术有张勋,刘表有张允,刘璋有张任。
第九,西晋短暂的治世中,最重要的名臣是张华。
第十,唐朝最有名的宰相,有张柬之、张九龄。
第十一,安史之乱,死守睢阳保护南方不受侵害,有张巡。
第十二,唐朝末期,领导河西走廊十三州起义归唐,有张义潮。
第十三,辅佐西夏建国,为李元昊出谋划策的,是张元。
第十四,南宋灭亡一战,灭宋的是张弘范,为大宋战至最后一刻的是张世杰
………………
历史上类似的例子,其实远不只这些。张姓,可以说风云人物辈出,在中国历史上发挥出了非常不一般的作用。
周宣王卿士张仲
张姓,是西周后期突然出现的吗?
关于张姓的起源,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有说法称,张姓源自于黄帝之孙“张挥”,但这个已被确认是后世杜撰。一般来说,把始祖定为黄帝的某个子孙,基本都是不可靠的。黄帝的历史本身不可考,所有将祖先攀附于黄帝身上的家谱,大多是明清时代的虚构。
但是,张姓的来源在史书上还是有不少线索的。不过,张姓人物的最早记录,似乎是西周后期突然出现的。
张姓第一位出现的人物,是《诗经》记载的西周后期周宣王的卿士张仲。《诗经·小雅·六月》:饮御诸友,炰鳖脍鲤,侯谁在矣,张仲孝友。
这里谈到的张仲,是周宣王中兴功臣尹吉甫的一位朋友,也是辅佐周宣王的大臣。但是,张仲的记录仅限于此,张仲,也是有史可考的张姓公认始祖。到了春秋时代,晋国有大夫张孟、张趯、张骼等人,史书才有了比较详细的人物事迹。
但是,张仲真的是张姓第一人吗?根据考古发现,张姓的真正起源,可能比张仲早得多。
商周时代的武士
首先,有一个关键依据是通过考古研究才发现的。那就是“张”姓在春秋之前,并不是写作“张”,而是“长”。
证据就是一组出土的战国兵器:1971年,河南省新郑的郑韩故城出土了一批韩国铜兵器,其中两件铜戈铭文分别为:
“四年郑命:韩囗,司寇长朱,武库工师:囗囗,冶尹皮攴造”;
“五年郑命韩囗,司寇张朱,右库工师:春高,冶尹:濡造”
由此可见,张字和长字在战国以前互为通假,张姓本来应该称为“长”姓。这样一来,我们再重新审视考古发现,就能找到很多“长”姓的起源线索。
长子口青铜器
张姓的源流:长子国与长狄
1997年,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发掘出了著名的“长子口”墓,这一发现在当时震惊了国内学者。
长子口墓出土了大量西周时代的青铜礼器,其中54件有铭文,其中39器铭文带“长子口”字样。这说明,墓主本人叫做“长子口”。长,是墓主的氏名或国名,子是爵位,口为名。这也就是说,河南鹿邑曾经有一个叫做“长国”的西周子爵诸侯国。很有可能,这个就是周宣王卿士张仲所属的封国。
此外,在湖北黄陂鲁台山M30曾出土一件圆鼎,铭文“长子狗乍父乙尊彝”,该墓年代为康王晚期或昭王。这也是长国存在的一个证据。
长子狗铜鼎
不仅是西周,甲骨文三期卡辞中出现有“其又长子唯龟至王受又”的记载。这说的是,商代也有一个名为“长”的方国,这个长国要定期向商王贡龟。
同时,地名也是重要的历史证据。春秋战国的三晋地区有长子、长社、长治、长平等地,春秋史书里还出现过长丘,这些都可能与长姓或长国有关。
另外,春秋时代还出现过一个奇怪的狄人部落——长狄,这个长狄曾经对齐国、宋国、晋国、卫国都造成了严重威胁,甚至灭亡邢国,攻破卫国。在《左传》中有记载称:“宋武公之世,鄋瞒伐宋……以败狄于长丘,获长狄缘斯”。长狄位于长丘一带,再将各方线索统统联系起来,我们可以认为,长狄就是“长姓之狄”,或者干脆就是“张姓之狄”。
最有意思的是,长狄的地盘,正是张姓公认的祖源地——河北清河县,即“天下张姓出清河”。
据记载,公元前661年,狄人破邢,次年,狄人灭卫。而今天的清河县,正在邢台市(古邢国所在地)辖区内,位于邢国都城以东不过二百里,位于卫国都城东北不过四百里。清河县,正是长狄的大本营。
由此可见,春秋时代的长狄,很可能是西周灭亡后产生的,是长国开始“不服王化”,走上戎狄化的一个产物。这个情况非常类似楚国,楚国被称为荆蛮,而长国就被称为长狄。事实上,无论是楚国还是长国,都是华夏文明的分支,并非外来的民族。
周平王东迁
重新梳理后的张姓起源
我们通过研究史书,再加上考古发现,就可以总结出张姓的真正来源:
张姓,至少在商代就已经出现,是位于中原的诸多方国之一。在西周时期,张姓是长国国君的氏名,被周王册封为子爵,地望在河南、山西或河北一带,甚至有可能长国不止一个。长国在周宣王时期,涌现了张仲、张象这样的名臣。
但是周幽王后期,太子宜臼(周平王)引来申国、犬戎等势力,杀死幽王推翻了西周,造成天下大乱,国有二王(周平王、周携王并立)。在此时,长国很可能处于反东周阵营(支持周携王)一方被诬蔑为戎狄,或者本国统治阶层崩溃导致了戎狄化。
在此后的春秋历史中,长狄作为参与混战的一员,逐步被别国兼并,长姓家族也逐步分散融入各国,并涌现出了一批卓越人物——晋国的张孟、张趯、张骼,宋国的张匄,以及赵氏军师张孟谈等人,从此张姓开始发扬光大。
由于张姓的兴起远早于春秋,所以在张孟等人在晋国出名的时候,张姓以长国、长狄为基础早已经在北方开枝散叶,所以才能够在今天成为中国第三大姓氏。(作者:陶慕剑)
张姓,人口数量在中国高居第三(前两个是王姓、李姓),多达9540万人(2018年统计)。
在中国历史上,张姓可以说是最神秘的一个姓氏。张姓里并没出过正统的皇帝,但对历史的影响却是最大的。在两千多年里,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很多关键事件,都是张姓人物作为主导,或开辟历史,或力挽狂澜。然而,张姓的起源却是一个谜团,似乎是在西周后期突然出现的。
蜀汉大将张飞
几十次影响中国历史走向
张姓,之所以被认为非常神秘,就是因为他们往往在关键时间点上,担当引导历史发展的主导人物。因此有玩笑说,“张家人”是开办时间管理局的,局长就是玉皇大帝(也姓张),副局长是道教的张天师。
我们列举下例子看一看,这些历史史实可说非常令人难忘:
第一,结束春秋时代的“三家分晋”事件,幕后关键主导者是赵襄子的第一谋士张孟谈。
张孟谈,被认为是晋国大夫张孟的后人。正是在他的谋略指导下,赵氏果断坚守晋阳,并由张孟谈潜入敌营,说服魏氏、韩氏倒戈一击,消灭了不可一世的智伯。
第二,为秦国平定六国,制定连横策略,是张仪。
第三,为建立汉朝,运筹帷幄立下策定之功的,是张良。
第四,开通西域,打通东西方经济文化联系的,是张骞。
第五,创立天师道,成为中国道教文化始祖的,是天师张道陵。
第六,制造地动仪,写下《伤寒杂病论》的,是张衡和张仲景。
张骞出使西域
第七,引发东汉灭亡的,是太平道创始人和黄巾起义领袖张角。
第八,东汉末年每一个大势力,必有姓张的名将或名臣辅佐,曹操有张辽、张郃,刘备有张飞,孙权有张昭,袁术有张勋,刘表有张允,刘璋有张任。
第九,西晋短暂的治世中,最重要的名臣是张华。
第十,唐朝最有名的宰相,有张柬之、张九龄。
第十一,安史之乱,死守睢阳保护南方不受侵害,有张巡。
第十二,唐朝末期,领导河西走廊十三州起义归唐,有张义潮。
第十三,辅佐西夏建国,为李元昊出谋划策的,是张元。
第十四,南宋灭亡一战,灭宋的是张弘范,为大宋战至最后一刻的是张世杰
………………
历史上类似的例子,其实远不只这些。张姓,可以说风云人物辈出,在中国历史上发挥出了非常不一般的作用。
周宣王卿士张仲
张姓,是西周后期突然出现的吗?
关于张姓的起源,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有说法称,张姓源自于黄帝之孙“张挥”,但这个已被确认是后世杜撰。一般来说,把始祖定为黄帝的某个子孙,基本都是不可靠的。黄帝的历史本身不可考,所有将祖先攀附于黄帝身上的家谱,大多是明清时代的虚构。
但是,张姓的来源在史书上还是有不少线索的。不过,张姓人物的最早记录,似乎是西周后期突然出现的。
张姓第一位出现的人物,是《诗经》记载的西周后期周宣王的卿士张仲。《诗经·小雅·六月》:饮御诸友,炰鳖脍鲤,侯谁在矣,张仲孝友。
这里谈到的张仲,是周宣王中兴功臣尹吉甫的一位朋友,也是辅佐周宣王的大臣。但是,张仲的记录仅限于此,张仲,也是有史可考的张姓公认始祖。到了春秋时代,晋国有大夫张孟、张趯、张骼等人,史书才有了比较详细的人物事迹。
但是,张仲真的是张姓第一人吗?根据考古发现,张姓的真正起源,可能比张仲早得多。
商周时代的武士
首先,有一个关键依据是通过考古研究才发现的。那就是“张”姓在春秋之前,并不是写作“张”,而是“长”。
证据就是一组出土的战国兵器:1971年,河南省新郑的郑韩故城出土了一批韩国铜兵器,其中两件铜戈铭文分别为:
“四年郑命:韩囗,司寇长朱,武库工师:囗囗,冶尹皮攴造”;
“五年郑命韩囗,司寇张朱,右库工师:春高,冶尹:濡造”
由此可见,张字和长字在战国以前互为通假,张姓本来应该称为“长”姓。这样一来,我们再重新审视考古发现,就能找到很多“长”姓的起源线索。
长子口青铜器
张姓的源流:长子国与长狄
1997年,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发掘出了著名的“长子口”墓,这一发现在当时震惊了国内学者。
长子口墓出土了大量西周时代的青铜礼器,其中54件有铭文,其中39器铭文带“长子口”字样。这说明,墓主本人叫做“长子口”。长,是墓主的氏名或国名,子是爵位,口为名。这也就是说,河南鹿邑曾经有一个叫做“长国”的西周子爵诸侯国。很有可能,这个就是周宣王卿士张仲所属的封国。
此外,在湖北黄陂鲁台山M30曾出土一件圆鼎,铭文“长子狗乍父乙尊彝”,该墓年代为康王晚期或昭王。这也是长国存在的一个证据。
长子狗铜鼎
不仅是西周,甲骨文三期卡辞中出现有“其又长子唯龟至王受又”的记载。这说的是,商代也有一个名为“长”的方国,这个长国要定期向商王贡龟。
同时,地名也是重要的历史证据。春秋战国的三晋地区有长子、长社、长治、长平等地,春秋史书里还出现过长丘,这些都可能与长姓或长国有关。
另外,春秋时代还出现过一个奇怪的狄人部落——长狄,这个长狄曾经对齐国、宋国、晋国、卫国都造成了严重威胁,甚至灭亡邢国,攻破卫国。在《左传》中有记载称:“宋武公之世,鄋瞒伐宋……以败狄于长丘,获长狄缘斯”。长狄位于长丘一带,再将各方线索统统联系起来,我们可以认为,长狄就是“长姓之狄”,或者干脆就是“张姓之狄”。
最有意思的是,长狄的地盘,正是张姓公认的祖源地——河北清河县,即“天下张姓出清河”。
据记载,公元前661年,狄人破邢,次年,狄人灭卫。而今天的清河县,正在邢台市(古邢国所在地)辖区内,位于邢国都城以东不过二百里,位于卫国都城东北不过四百里。清河县,正是长狄的大本营。
由此可见,春秋时代的长狄,很可能是西周灭亡后产生的,是长国开始“不服王化”,走上戎狄化的一个产物。这个情况非常类似楚国,楚国被称为荆蛮,而长国就被称为长狄。事实上,无论是楚国还是长国,都是华夏文明的分支,并非外来的民族。
周平王东迁
重新梳理后的张姓起源
我们通过研究史书,再加上考古发现,就可以总结出张姓的真正来源:
张姓,至少在商代就已经出现,是位于中原的诸多方国之一。在西周时期,张姓是长国国君的氏名,被周王册封为子爵,地望在河南、山西或河北一带,甚至有可能长国不止一个。长国在周宣王时期,涌现了张仲、张象这样的名臣。
但是周幽王后期,太子宜臼(周平王)引来申国、犬戎等势力,杀死幽王推翻了西周,造成天下大乱,国有二王(周平王、周携王并立)。在此时,长国很可能处于反东周阵营(支持周携王)一方被诬蔑为戎狄,或者本国统治阶层崩溃导致了戎狄化。
在此后的春秋历史中,长狄作为参与混战的一员,逐步被别国兼并,长姓家族也逐步分散融入各国,并涌现出了一批卓越人物——晋国的张孟、张趯、张骼,宋国的张匄,以及赵氏军师张孟谈等人,从此张姓开始发扬光大。
由于张姓的兴起远早于春秋,所以在张孟等人在晋国出名的时候,张姓以长国、长狄为基础早已经在北方开枝散叶,所以才能够在今天成为中国第三大姓氏。(作者:陶慕剑)
中国科学院遗传方面的学者,根据国际上公认的有关姓氏频率研究方法,研究发现在宋朝、元朝、明朝时期,王姓占总人口比例一直位居第一,是货真价实的第一大姓,宋朝时王姓总人口大约590万占比7.7%,明朝时大约620万占比6.7%。
如果说对古代王姓人口推算,可能还存在一些误差的话,那么现代人口普查就彻底揭开了真相,截至2018年底调查显示王姓人口已达到1.015亿人,为全国第一大姓,其中山东居住了王姓总人口的10.5%,为王姓第一大省。
我们都知道,在漫长的封建时代,由于皇族对宗族的分封,以及皇帝不时的赐姓,往往会让当时的“国姓”人口数量膨胀,比如刘姓、李姓、朱姓等人口数量众多就与汉唐明王朝有不小的关系,如今李姓人口过亿是第二大姓氏,刘姓人口超过5000万是第四大姓,朱姓人口超过1200万是第13大姓。但历史上王姓存在一些地方,却一直没有出现全国性的,为何在近千年时间内长期名列前茅,乃至位居第一?
中国姓氏文化源远流长,主要分为两类:其一大部分姓氏源于地名,比如姬姓源于姬水,姜姓源于姜水,齐姓源于齐地,陈、蔡、赵等都源于地名;其二一些姓氏源于官职,最广为人知的是司马姓,而王姓与之一样,只不过源于“国王”这个职位。因此在百家姓中,王姓可谓是最为荣耀、最为特别,却也是最为悲催的一个姓氏。
王字历史悠久,目前可以追溯到商代,甲骨文中有王字,但还未用作姓氏,而是代表人间之主。甲骨文中的王字(见下图),像倒着的斧钺之形,而斧钺是杀戮的凶器,因此王字就非常形象地反映了王权。但值得深思的是,这一件斧钺是倒着的,而不是竖着,或许寓意王权不能轻易动用,一旦动用就是流血漂杵伏尸百万。
甲骨文中的“王”,都是指帝国最高统治者,没有其他含义,商朝帝王是“生前为王,死后称帝”。西周到春秋中期前,唯有周天子才能合法地称王,楚人“不服周”私自称王不合法,没有得到周天子与诸侯的认同。总之,在春秋中期之前“王”是一个非常尊贵的称呼,是人间之主的代称,非最高统治者不能用,但春秋晚期到战国时期,中国社会进一步礼崩乐坏,诸侯纷纷开始称王,“王”的地位开始下降,称号开始贬值,于是历史上第一个王姓出现了。
春秋晚期,周灵王长子叫太子晋,又被称为“王子晋”,因为直谏而被贬为平民。不过,王子晋之子宗敬还在朝中做官,担任司徒这一重要职务。所谓司徒,西周金文中写作“司土”,《周礼》中解释司土职务是“掌建邦之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以佐王安扰邦国”,也就是掌管土地,人民及教化之事,因此司徒位高权重。当时,人们由于宗敬是王族后代,又位高权重,于是称之为“王家”,后来这支族人就以王为氏。鲜为人知的是,这一支王姓族人非常厉害,秦朝名将王翦、王贲、王离都是其后代,秦末战乱时又分别迁徙到山东琅琊、山西太原,后来形成了“琅琊王氏”与“太原王氏”,这两支王氏族人一直活跃于汉唐时期,东晋时期甚至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在当时政坛上影响力非常大,其中大书法家王羲之属于琅琊王氏。
不过,关于王姓起源还有一种说法,即东周之初周平王去世后,因为太子早夭,本该由嫡长孙姬赤继位,但姬赤的胞弟姬林夺取了王位,史称周桓王,于是姬赤就亡命外逃到晋国。由于姬赤本来该是一位王者,所以外逃之后就以王为氏,唐朝王颜的《王卓神道碑》记载:“卓,河东猗氏人也,子孙因王显姓,始自四十一代祖周平王孙赤(姬赤)。”一直到唐朝,这支姬姓王氏族人一直生活在山西临猗一带,因此又被称之为“临猗王氏”。
除了这两支王氏之外,先秦时期还有四支王氏非常出名:一是战国魏无忌之孙魏卑子,汉初时被封于兰陵郡,因为是王族后代,又被时人称为“王家”,后来就以王为姓,这一支被称之为“兰陵王氏”;二是战国时期周王室为东周国和西周国,其中西周桓公是西周国的首任国君,秦国灭亡西周国后,他的子孙外逃,根据其王族身份而改为王姓,形成了“王城王氏”;三是商朝王族比干后代,后来以王为姓,形成了“汲郡王氏”;四是秦朝灭掉齐国后,齐王后裔田义为了躲避仇家,就改姓王氏,史称“元城王氏(大宗)”,王莽就出自这一支。
先秦时期,王姓来源比较单一,都是标标准准的王族后代。但在汉朝之后,王姓来源相对比较复杂,不过主要还是曾经的王族或皇族后代。
王莽篡汉自立时,曾经易水河畔风萧萧的太子丹,他的玄孙叫姬嘉,想方设法变着花样拍王莽马屁,深得王莽宠信,于是就赐给他王姓,最终形成了“北京王氏”,后来由此分出蓟县王氏(小宗)等。
除了太子丹后代,还有金国完颜氏后代、宋朝赵氏后代、元代成吉思汗后代、明朝朱元璋后代、清朝爱新觉罗氏等,在国破家亡之后,或是出于“改姓自保”,或是“不忘皇族身份”等,于是其中不少人纷纷以王为姓。
还有一种就比较复杂了,古代中国边疆土司林立,他们在各自范围内称王称霸,中央朝廷实施的是羁縻政策,但朝廷并不愿意“国中之国”的土司存在,于是唐宋元明清一直都有推行改土归流,于是很多失去权力的土司就改为王姓。可以说,多数的少数民族都有王姓,分布范围极其广泛,如今也很难确认其姓氏源头。
《通志·氏族略四》记载:“王氏,天子之裔也,所出不一。有姬姓之王、有妫姓之王、有子姓之王、有虏姓之王。”因此,王姓来源极其广泛,血缘上关系不太大,这是王姓人口众多的一个重要基础。但来源多不代表发展好,为何王姓人口还能在近千年时间内长期名列前茅,乃至位居第一?
首先,与其他姓氏不同,每一支王姓的始祖都来历不凡,都有一定的见识,为后来的王姓族人奠定发展的基础,于是在各地形成了不少庞大的王氏家族,比如太原王氏、琅琊王氏、临猗王氏、兰陵王氏等等,依托这些王姓大家族,王姓族人才更容易开枝散叶。
其次,王姓虽然没有建立过大一统王朝,却建立过不少地方,比如王莽新朝、赵汉、齐、燕、郑、赵、前蜀、北平、闽、蜀、安阳等。除此之外,历史上王姓一共出了151位宰相,其他历史名人数不胜数。
第三,秦汉时期王姓主要活跃在华北,发展十分迅猛,但在五胡乱华后,王姓开始向全国其他省份蔓延。比如五代十国时期,河南固始人王审知南迁福建,建立闽国,成为五代十国之一,是福建王姓的总开山祖,史称开闽王氏,明朝时期这支王姓进入台湾地区,遂改称“闽台王氏”。
总而言之,百家姓中的王姓,可以说是最特殊、最荣耀的一个姓氏,但也是最悲催的一个姓氏,既可以说是无冕之王,也代表着国破家亡的无奈。如今,西方不少人得意于他们的贵族血统,前些年还有一些爱新觉罗氏自诩是贵族后代,但他们的历史在王姓面前却是不值一提。
好多粉丝要求出一期张氏的历史渊源,张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虽然在百家姓中位列第24位,但张姓人口在中国姓氏中排在第3位,共有8750.2万人,占中国人口总数的6.83%。
张氏——主管弓箭
一、张姓的由来
张姓源出于姬姓,黄帝第五子挥,因发明弓箭,赐姓挥公姓张,封地清河(今河北清河),是为清河张氏,民间有“天下张姓出清河”的说法。再说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他的后代以其字命氏,也称张氏。
黄帝第五子挥
二、张姓名人
张姓历史名人不胜枚举,仅中国古代十四圣,张姓就独占四圣,成百姓之首。张氏人才之多,略举如下:
战国纵横家张仪、汉初谋圣张良、两次出使西域的张骞、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书法家张芝、三国大将张飞、张辽、张郃、唐代诗人张九龄、张继、张说、张籍、书法家草圣张旭、清明上河图绘制者张择端、道教首领张三丰等等,由于张姓名人之多,在此无法一一列举!
谋圣张良
三、张姓的分布
张姓同样遍布全国,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南、山东、河北、四川四省,大约占张姓总人口的36%,其次分布于江苏、湖北、辽宁、广东、安徽、黑龙江,这六省又集中了28%。河南居住了张姓总人口的10.4%,为当今的张姓第一大省,占全省总人口的9.5%。
四、张氏祖地
张氏祖地说法不一,主要说法有三种
挥公:河北清河。清河郡是张氏祖居之地,历来人多势众。从十六国北朝直至隋唐,以东武城(今河北故城县南部)张氏最为显赫。2008年6月24日,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海内外的张氏子孙,不远千里来到中华张氏起源地——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祭拜他们的始祖挥公。
清河祖地
台骀:山西太原。台骀为挥公的孙子,山西太原昌宁公祠是文献记载中张氏最早的“祖庙”,是为祭祀张氏的先祖 (一世祖挥、二世祖昧、三世祖台骀)而建造的,殿内塑像仍存,高约3米。据考证,是张氏三世祖台骀公像。始祖挥公像和二世祖昧公像早已荡然无存,但有关张氏始祖的遗迹和三世祖台骀的历史功绩却彪炳千秋。
太原祖庙
张氏总会:河南濮阳。濮阳县建有挥公陵园和张挥公园,以纪念张氏始祖,国学大师张岱年题词:“濮阳本颛顼故都,今为中州胜地。张氏源出濮阳,历代名贤辈出。”在濮阳张姓研究会及世界其他地方张氏组织的倡导下,世界张氏总会第二届恳亲大会和张姓始祖挥公受封得姓纪念大会于2005年4月27日至30日在濮阳召开,有来自海内外31个国家和地区的张氏代表1300多人和来自中央、省市新闻单位、专家学者、地方政府的领导参加,汇集在濮阳,来到张氏发源地,进行寻根联谊、考察合作活动。
挥公陵园
五、张姓皇帝
都说张姓无皇帝,源自于一个传说:{传说当年姜子牙奉命封神。他也有私心,想把玉皇大帝之位留给自己,故在册封诸神时,故意将此位空出。而当年的玉皇大帝时为一小神仙。他赶到姜子牙封神处,发现有一位子空着,故走上前去:“此位何人?”姜子牙看了他一眼说:“有人!”玉帝因为年青,还有点腼腆,想:“他没说是我啊,可能同名吧!”转身到处看看,回到神坛前,看此位仍然空着。就又去问姜子牙:“此位何人?”姜子牙忙着应付众神仙,没回头就“有人!”玉帝得到肯定,扭身坐上此座,就成为众神仙之首:玉皇大帝。而姜子牙忙完赐封,想起领袖之位,刚想上坐,看到一相貌端庄、气势轩昂的青年已端坐其上。此时把个姜子牙急得,上前试问:“你为何人?为何坐上此位?”只见玉帝微微一笑,轻轻回到:“我问了两次,你都说‘是有人’!而我刚好姓张,名有人”。姜子牙气得咬牙说道:“从今往后,张姓弟子永世不得称帝!”}当然,这只是民间传说。
其实,张姓是有皇帝的,十六国期间张寔建立前凉,占领甘肃、新疆及内蒙古、青海各一部分,传8位帝王,历时共60年。另有金山国皇帝张奉承(唐末地方,在河西沙洲,今甘肃部分地区),大楚皇帝张邦昌(北宋末年在东京,今河南开封称楚帝),汉兴皇帝张致(金朝时自立为帝)、大西皇帝张献忠(崇祯年间进兵四川,在成都建都称帝)。
前凉皇帝张寔
几千年的酝酿发酵,几千年的传承,张氏文化如历久弥笃的老酒,正在清河散发出更加诱人的醇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