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韩剧总是情情爱爱。
而现在的韩剧则越来越疯批。
尤其是最近几年的关键词几乎都是复仇,而且是「女性复仇」。
复仇是永远的母题,韩剧从爱情为主到现在各种题材百花齐放,真是让人羡慕。
《黑暗荣耀》是向校园霸凌复仇,《小小姐们》是向阶级壁垒复仇,而最近一部新出的剧更是杀疯了。
则是向男、妈宝男、软饭男等一切吸食女性血肉的恶魔复仇,也是向以貌取人的社会观念复仇。
画风极其暗黑,疯批,刺激,炸裂。
甚至一直在反转,剧情惊讶到嘴巴就没有闭上过
一口气刷完,看完人都是麻的。
它就是Netflix最新上线的19禁韩剧——
《假面女王》
究竟有多刺激呢?
不少人说,看着不像是电视剧,仿佛在看电影一般,有朴赞郁的感觉。
一时间,还以为朴赞郁开始拍电视剧了。
故事的女主人公名叫金貌美,可是她长得一点也不貌美。
她喜欢唱歌跳舞,幻想着长大可以当大明星,享受着聚光灯带来的耀眼光芒。
然而,就连自己的母亲都吐槽貌美的外貌:
你这种长相还想当歌手,做梦去吧!
她一直很疑惑,为什么妈妈长的那么漂亮,自己却这么丑。
她以为自己慢慢长大,这种嘲讽,讥笑就会减少,不,变得更糟糕了。
初中的她,满怀希望站在台上表演时,却被台下的同学起哄:哇,你真丑。
就这样,她从小就一直生活在外貌丑陋的焦虑之中,尽管想过与众不同的生活,可是最后还是沦为平庸大众。
她每天白天机械式的去写字楼上班。
晚上,她则穿着性感的衣服,戴着面具,当起了性感女主播。
她火辣的身材,娇媚的声音,令无数宅男为之心动,纷纷送上礼物。
这个面具不仅是她的遮丑面具,也是她彻底释放自己,展现自己魅力的道具。
只有带上面具 ,她才能在这虚幻的网络世界上获得不少虚荣感。
就这样,她日复一日的重复着这样的双面生活。
白天当毫无存在感的乖乖女,晚上则是魅惑无数宅男们的妖艳女王。
她以为这个秘密无人得知,然而,却被公司的同事给识破了。
他叫朱五南,同样也是个对外貌感到自卑,毫无存在感的人物,从小身材矮胖的他就受到其他孩子嘲笑,贬低。
上了中学后懦弱的他更是被其他人欺凌,慢慢的他开始害怕别人的目光,把自己隐藏起来独处,在公司同样也是一个透明人。
并开始害怕跟女性有眼神接触。
但他有一个不同寻常的特长,那就是记忆力特别好,当同事金貌美交给他文件时,他注意到了她美甲和手腕两侧相同位置的黑痣,与他每天晚上都看的主播假面女郎居然一模一样,就连痣长得位置都一样。
从那一刻开始,他知道金貌美就是自己的女神,他开始密切关注她的一举一动。
而金貌美却丝毫没有察觉到有人发现自己的真实身份,她的目光则一直聚焦在自己上司朴部长身上。
她一直暗恋着朴部长,当朴部长当众呵斥办公室最貌美如花的女职工时,她暗自窃喜,原来朴部长是不看重外貌的,对待所有人一视同仁。
她甚至在下班的时候还安慰那个女同事:
朴部长骂你的事,别放心上,他工作起来就是这样的人。
随后,她发现自己的手机落在办公室忘了拿了,于是赶紧跑上去拿手机,而就在这时,她居然发现朴部长也返回办公室,她就默默的跟在他身后·····
紧接着,她就看到了令人吃惊的一幕,原来朴部长和那个漂亮的女同事在行苟且之事·····
她直接崩溃大哭,觉得一直以来支撑自己的支柱坍塌了,她开始疯狂饮酒,随后做尽各种疯批,怪异的事情,甚至直播·······
等她第二天早上酒醒之后,才发现由于昨晚的疯狂举动,自己的直播间已经被封禁了。
更惨的是,她走在街上还被粉丝给认了出来,不料对方只是想睡她,但是却包装成一幅真心喜欢她,不在乎外貌的假象。
男粉丝将一切意图都在网上发布,正好被朱五南看到,于是朱五南千方百计的想要阻止,可他根本联系不到金貌美。
两人这时已经去开房了,在最后一刻,貌美不从,没想到男粉丝直接羞辱她面容丑陋,还玩欲擒故纵。
两人直接扭打在一起,貌美更是一气之下犯下了致命失误。
而就在这时,朱五南正好赶到,当他看到这情况,立刻让金貌美离开,自己来收拾这残局。
就在他准备分尸的时候,没想到男粉丝居然没死,但此时朱五南被吓的立马给其补刀,就这样,他彻底死了。
剧情从这便开始魔幻起来了。
当金貌美与朱五南再次相见的时候,貌美也不禁怀疑了起来,他怎么会知道自己的联系方式,原来,朱五南就是之前给自己发邮件威胁的人。
从这一刻起,她对他也产生了恨,还没等朱五南反应过来之际,金貌美就已经把他反杀了。
掀开面具,她的脸上全是绷带。
是的,她去做了整容,重新换了新的身份,顶着绝美的面貌 ,继续唱歌,跳舞。
你以为故事要结束了吗?
不,刺激的才刚刚开始,用网友的话来说,全员恶人,让人看得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接下来的剧情仿佛开了挂的一般,肆意,朱五南的母亲廉惠兰女士开启了她的复仇模式。
而金貌美则怀孕生下了女儿,开启了保护女儿的责任。
所有人只有一个目标,复仇。
看到最后,竟然有种类似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那种血腥爽感。
看完我竟无语凝噎,被震撼到了。
但又感叹,怎么会有如此合理又如此非人的剧情。
只能说,这部剧群像戏做的很好,只觉得他们都是可怜人,既荒诞又真实,病态的社会,每个人都变态的各有千秋。
她们到底有多变态,疯批,还得靠你们自己去剧中寻找。
人睡觉的时候都会做梦,这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而关于梦,一般情况下可以分为正常的梦、美梦和噩梦三种类型。
然而,噩梦往往被人们所不喜欢。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噩梦被视为不祥的征兆,有些人甚至认为这种梦会成为现实并带来灾祸。
特别是当梦到死人时,人们总是担心会发生不好的事情。那么,我们为什么做梦的时候会梦到死人呢?这样的梦到底是好是坏?知道以下几点,你就会明白了。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就是在白天过于思考某个事情时,晚上就会梦到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就好比考试的学生们,考完试后,很多学子晚上会梦到自己的考试成绩。这是正常现象。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晚上梦到死人的原因就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尤其是当一个人的至亲过世几天内,他们常常在梦中梦到逝去的亲人。
但大家要记住,这并不代表梦见已故亲人是什么不吉祥的征兆,这只是因为思念之情过于浓烈而产生的一种梦境而已。
害怕有些人之所以做噩梦,是因为害怕引发的。比如,当某些人看恐怖电影时,由于害怕,就可能会梦到死人的场景。
另外,一些人可能因为做了一些亏心事,感到后怕,所以晚上也会做一些噩梦,其中可能会梦到死人。
以杀人为例,有些人杀人后经常会梦到受害者来索命。由于一个人在白天过度思考一些问题,晚上自然而然会梦到相关内容。
所以大人们一定要严加管控孩子看一些恐怖的影视剧,以免对孩子的神经产生不好的影响。
孤独当一个人感到孤独时,身边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这时,他们会想念已故的亲人,希望能与他们倾诉一番。
比如,父母通常是孩子的倾诉对象。当父母去世后,孩子就失去了倾诉的对象。因此,在生活中,当孩子遇到困难或不顺心的事情时,在孤独的时候,他们很容易想到已去世的亲人。
他们会在梦中和已故的亲人诉说着自己的遭遇和不幸,这样的梦可以说是好梦。毕竟,这样可以释放出自己的压力。
遗憾亲人在世时,我们与他们之间的感情是非常丰满和真挚的,温暖了我们曾经的时光。正如那句俗话所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亲人离开时,我们心中感到痛苦和不舍。然而面对亲人的离世,我们也常常感到遗憾。
在亲人在世时,我们常常觉得时间还很长,于是整天忙于自己的事情,忘了陪伴和给予关爱。
等到亲人离世,我们的遗憾就一直存在于心里,想要弥补却已经无法实现,想要告诉他们内心的爱却无人诉说。
因此,我们只能将这份遗憾深深藏在心底,不愿再提及。
然而,白天我们通常会忙于各种事务而不会想到这些。但在晚上入睡时,大脑进入最放松的状态,埋藏在内心最深处的情感也会悄然涌现。
沉浸在悲痛中已逝的亲人已经离开了,如果一个人因为梦而日复一日地追悔故人,导致情绪低落和悲伤,那就会陷入“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恶性循环中。
死亡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让过去就过去吧,那些温暖和幸福的瞬间已足够,亡者也不愿看到因为一个梦而消沉。他们只希望你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此,振作起来,过好自己的生活吧。
特殊日子也可能梦到逝去的亲人一些特殊的日子,例如已故亲人的生日、忌日、清明节、中元节等等,为什么会梦到已故的亲人呢?
我认为主要是因为对亲情的思念所致。毕竟,在人生中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亲人了。父母、子女、夫妻、兄弟姐妹等,在亲人关系中,父母和子女所占的地位最重要。
因此,当家中的长辈去世后,对于后辈们来说,一段时间的思念是必然的,有些人甚至需要几年才能走出来。
因此,也许是在特殊的日子里,看到物品或想到了故人的重要时刻,每当这些特殊的日子到来,我们就可能在梦中见到已逝的亲人和朋友。
梦见已故的亲人到底是好是坏,答案在于你内心的选择。如果你相信这是一个好梦,那么它就是好梦。但要记住,梦见已故的亲人是非常正常的,没有人能说这件事不让人留下遗憾。
如果梦见已故的亲人,只是因为你内心深处还没有忘记他们。事实上,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被遗忘,不是吗?
#秋日生活打卡季#
一部电影开机前,导演突然对剧本失去了兴趣,怎么办?
临时起意,推翻重写。
结果,在一轮极限操作下,他们花了7天完成定稿剧本,十几天之后,便以全新的故事和阵容开始了拍摄。
它骂影评人。
骂编剧、导演、制片人,骂遍了所有人。
最终,2021年,平遥国际影展,它一举夺得最佳导演殊荣,并在同年,入围戛纳,受到了影迷的一致好评,豆瓣开分8.3(如今7.5)。
但票房呢?
上映5天,仅仅242万,如今排片也只剩下了0.8%,身处下线边缘:
永安镇故事集
导演魏书钧,最让人期待华语新导演之一,至今每一部作品都入围戛纳。
主演杨子姗、黄米依,以及,本片的编剧,康春雷(没错,他演自己)。
海报里打出了试图拉拢所有影迷和观众的口号:“为华语电影提一杯”,“好笑得不像文艺片”。
看起来是老少咸宜?
但。
Sir看完后却觉得。
这样的电影,遇到这样的口碑与票房落差。
似乎,也是无可奈何。
01
生活在围城
简单来说,《永安镇故事集》就是一部关于“拍电影”的电影,讲述一个剧组来到一个叫做永安镇的小镇上拍电影,所遇到的人和事。
影片分为三段。
而第一段,Sir觉得,大概就是魏书钧改的原剧本里的故事:一个饭馆老板娘忍受不了一成不变的生活,想要逃。
只是不同的是。
让她出逃的理由,是因为剧组的到来。
老板娘叫小顾(黄米依 饰)。
她的生活,由这些“一成不变”构成:小孩没有尽头的哭声,不停涨奶的胸部,每天都在洗刷的吸奶器。
但是,她始终有个跳出现状的梦。
这段故事一开始,就有这样一个镜头,当她抱着孩子去菜市场,一簇鲜艳的红气球,漂移在菜市场的顶端。
那像是和艺术有关的梦,在远离生活的中空,被天花板抵着,又被地面牵着,怎么都飞不出去。
于是上一个场景里,小顾还努力让自己生活的颜色不那么单调,她去做指甲。
但下一场景。
公婆就催她过来剁鱼,指责她,搞那个指甲还怎么干活。
直到,她遇到了一个声称“为华语电影”的剧组。
电影真的能改变人的生活吗?
小顾觉得,有可能。
她被推荐在摄影棚摆出种种演员的姿势,于是全力以赴。
即便只是一个服装的替身。
她对着镜子搬出“大明星”的模样,墨镜,红唇,大波浪。
即便还是80年代的审美。
但。
突然的现实打断了她的幻想,一声婴儿啼哭,一次涨奶痛感,时时刻刻地提醒着她,其实,她不属于那个爱丽丝的“仙境”。
理所当然。
她的梦还是破灭了。
大明星真女主陈晨(杨子姗 饰)来了,小顾被先前献殷勤的摄影师狠狠推到一边,所有人都在看着她,让她给大明星示范怎么剁鱼。
公婆让她做的事,电影梦也让她做,原来,他们都没有两样。
她只能带着所有的情绪,一刀、一刀剁着鱼。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可能是这部电影最触目惊心的场景,它其实是在告诉我们,电影解决不了任何现实问题,困境中的人也无法真的逃离。
所以永安镇本身。
其实就是生活困境的外化。
在这个叫做《独自等待》的篇章里,它是那间必定会接手的小饭馆。
在几十年不变的桌桌椅椅间,闹腾的孩子、焦头烂额的中青年、晒太阳的老人。
三代人走着圈儿,就这样走完了一生。
02
受困的众人
当然,如果按照这个路子拍下去,《永安镇故事集》大概率会拍成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
但同时,也会更少人关注。
魏书钧的聪明之处在于,他随即调转镜头,把目光放在大明星陈晨身上,拍摄了第二段故事,《看上去很美》,并问:出走是不是可以解决问题?
这变成了第一个故事的倒影。
明星返乡,在很多人眼里可谓风光无限,但陈晨呢?
一个词:“受困”。
她出场就在豪华的封闭的汽车里,一进酒店,就被旋转门困住了。
去见老同学。
结果老同学变成了大老板,一次私人宴席,全程都在听着不切实际的东湖旅游区大饼。
去见亲戚。
不但要求她用他的房子拍摄,还非要让她内推自己的小侄子上戏。
去见初恋。
最终也图穷匕见:让她把自己的儿子塞进剧组。
就像影片的一个镜头。
欢迎回乡的舞龙舞狮场景,陈晨心里不接受,敲锣打鼓的声音先出,镜头在她脸上停了好一会儿,才反打到舞狮的队伍上。
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不理解,互相隔绝,才是造成“受困”的根源。
但仅仅是讽刺所谓的“大众”吗?
还有“精英”。
于是第三段故事,魏书钧把镜头又转向了剧组,拍了段《冥王星时刻》。
眼见着就要开机,剧本改不出来,怎么办?
导演和编剧:
在每个实地布景中游走,但是他们又是最不接生活气的人,张口闭口都是“改造世界,宣教太重,情感表达”。
像两只斗角的公羊,你骂我太“烂俗”,我骂你太“矫情”。
制片人:
莫名其妙all in被抬到了悬崖上。
流量明星:
已经开始去聋哑学校体验生活给自己打造人设了。
而影评人:
满口就是“性别意识,影史留名,社会议题”。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影迷觉得这部电影“过瘾”的原因,魏书钧用大量的台词、大量的文科黑话,大量的所谓艺术,讽刺了一整个电影圈。
让许多影迷发出了爆笑。
没错。
在这一段故事里我们确实看到大量的导演个人观察,而且相比于前两段来说,这一部分的内容更激烈,很容易调动起影迷的情绪。
但,这样“仅限影迷”的设计。
究竟是“天才”的灵感,还是某种“画地为牢”?
03
艺术?一脚飞踹
毫无疑问,对于一个对电影圈没什么兴趣的观众来说,《永安镇故事集》的观感是一路向下的。
第一段里,我们看到了现实,心惊肉跳。
第二段里,我们看到了倒影,略显文艺。
第三段里,我们却听两个人全程在争论到底什么是电影,试想,普通观众谁会在意这些?
也难怪。
电影推出,在大众范围里毫无水花。
就像影片的结尾,“导演”和“编剧”争不下去了,忽然因为一句“马拉多纳死了”而拉回了现实,达成了和解,这种“形而上”的矛盾处理方式,必然不会被多数人接受。
但。
作为一个影迷,Sir却觉得,最终落点落在了“电影”上面,却有一种很珍贵的表达。
我们讨论“电影反映现实”太久了。
可又曾想过,也许,那些口口声声过度追求艺术反映的人,反而损害了生活的真实?
比如第一段故事中。
明明最适合的女主角就在身边,却被摄影师一手推开给离生活最远的大明星让位。
第二段,导演拉着陈晨去堪景,残破的烂尾楼光线四窜,井中是一滩脏污的死水,那面眺望远处新区的观景墙,只是复刻了《风柜来的人》的“宽银幕电影”。
枯燥、静止和老套,所谓的好电影不过也是在重复。
到了第三个故事,编剧要“真实”,导演要“飞踹”,但真实的饭店完全却被塑料布包裹了起来,他们的确是离生活越来越远了。
艺术?
现实?
最近的地方,我们往往视而不见。
于是最终,电影的最后一幕,三个故事汇于一处。
鞭炮轰鸣,春雷一脸生不如死,陈晨和蜡像一起摆出赞,老板娘在侧边入境。
《永安镇故事集》开拍了。
但他们其实什么都没有改变,他们只是为了拍而拍。
是的。
对于现实来说,电影其实是无力的。
就像在《永安镇故事集》的路演上,贾樟柯导演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
电影工作者是非常无能的、软弱的,但是又挣扎着用表达来表达尊严的一群人,我们解决不了任何现实的问题,我们存在的价值跟我们存在的证明就只有拍电影。
你说悲观也好,丧气也罢。
现实的情况就是,换成任何一个真正想创作艺术的电影剧组过来,都无法改变这个小镇,改变老板娘的命运,更无法改变更大的现实困境。
“永安镇里什么都不会发生”。
但。
我们为什么还需要艺术?需要做梦?需要出走?
因为艺术可以对抗生活的枯燥,但同样,它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过度追求艺术终究一场空。
但它是创作者时刻敲响的警钟,也是创作者的必经之路。
所以。
即便在大众范围里不会带来什么样的反响,但Sir依然想把这部电影推荐给大家。
不是笼统的“为了华语电影”。
而是对影迷来说。
只有这样的电影越来越多地拍下去,我们才能等到属于自己“电影时刻”到来的那一天。
是私心。
也是愿景。
就像影片开头提出的那个问题:困在小镇里的老板娘出走,是为了钱?还是因为女性意识的觉醒?
都不是。
或许,她只是为了走而走。
毕竟继续走下去,才是我们摆脱生活困境的唯一方式。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就是涂怡乐
提到“噩梦”这个词,很多人都应该有各种感触。不知是否发现,即使已记不清曾做噩梦的具体内容,可那种做噩梦时的感觉却忘不掉。
噩梦惊醒
这是因为根本就没有忘记。只是对于这些让我们感觉不好的画面记忆,不愿意再想起,埋藏起来了而已。这些噩梦藏在身体里,其实是一直在告诉我们身体的各种信息。只是自己不愿意去理解或者没有去理会,而使其久久都不消失,情况严重则会不断的重复出现。
‘梦’本无好坏之分,只在于我们是否愿意接受它出现的形式,而对其划分了好坏。其实不论是好梦还是噩梦,都是我们无形的信使。
每到夜晚,在我们安详休息时,所有的器官都放慢了节奏,而我们的大脑,却从不停歇的审查着我们的身体状况,整理着我们内心深处的所有信息。一旦发现问题就会及时给我们传信通报,这个尽职尽责的传信使就是‘梦’。它会以各种形式的梦境来告知我们,现在身体与内心的状况与问题。
既然不被常人所接受的噩梦也是传信使,那就把所谓的好梦先放在一边。单独谈谈这噩梦到底给我们传达些什么信息。
‘噩梦’就是泛指一切可怕的梦。这种梦对人的刺激是很大的。做这样的梦通常也都是被吓醒,而醒来后还能清晰的记得内容。有时甚至还身不由己的久久不能醒来,那种难受与害怕很难用语言来形容。最后几经周折才能慢慢醒来,醒后一身冷汗,心有余悸。
孩子的噩梦
这样的噩梦比较容易出现的是儿童、年轻人和女性,这三类人群。
儿童容易出现噩梦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大脑未发育完整和因年龄原因而对事物认知不够,不能正确把握人事物之间的关系。或许同学、家人的一句戏言,就变成了他挥之不去的噩梦。如果是婴儿,也许一个无意间逗笑的表情,也会成为他夜惊的原因。
对于女性来说,容易出现噩梦的原因是女性的生理和心理的缘故,更易把日常生活中的焦虑情绪带入梦中,而且对噩梦的感觉也更为强烈。
最后对于年轻人(这里的年轻人男女通用)来说,一般是20-35岁的人群。因为这个阶段的人不论学习、工作、感情等都处于发展初期,也就是压力最大的时候。就最容易造成噩梦的困扰。
女人的噩梦
综合以上这些容易出现噩梦人群的描述,可以对噩梦的产生进行一个分类。其一就是因身体的某些未察觉的病灶。其二则是因心理原因造成。这些原因其实就是噩梦给我们所传达的信息。如果我们没有及时的去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就可能重复出现噩梦的状态。
这状态就是我们听说过的或者经历过的,一个噩梦几天、几个月甚至连续几年的出现。这个时候问题已经很严重了。所以我们应该在刚出现时,就及时了解情况并解决才是最好的办法。
至于如何才能知道自己的噩梦到底反应着什么问题,这个一句两句还真说不清楚。因为每个人的认知与状况都不尽相同。没有一个完全标准去衡量,每个人的噩梦所代表的意义。这里就不去一一列举了。
消除噩梦的最好办法,就是针对自己现实的情况,合理的去解决。不论是身体造成的,还是心理造成的。都需要找到造成噩梦的根源才能更好应对。从而针对根源找到办法,就是解梦。
梦
‘解梦’其实也就是了解自己、认知自己、最后面对自己。这样的话,说起来似乎很容易,理解起来也都明白,而做起来......!
当我们不论是什么方面出现问题的时候,即使心理咨询师、玄学大师、领域专家也都是通过我们出现的问题、我们的描述、才了解了我们。而后才指引我们,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这也就是说,没有谁能比自己更了解自己。然而为什么日常中,却觉得不了解自己,不能认知自己,不知道自己问题所在。
其实仅仅是不愿意面对!不愿意面对感觉不好的,带来伤害的;不愿意面对自己的现在与将来......。而有意或无意的找着各种理由去回避、逃避。甚至宁愿去对照一些范本似的吉凶来安慰自己,也不愿意去寻找自己本就熟悉的根源问题。
说到底,噩梦没有那么可怕,它只是我们忠实的传信使,指引我们发现自己的问题!关键是我们自己,能不能正确打开这封未开启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