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排盘 > 星盘查询

李黄(李黄两姓怎么取名字好听)

时间:2023-10-01 07:17:42 作者:无药可救 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古代志怪故事之332(李黄,出自唐代传奇)

唐朝元和二年,陇西人李黄,是盐铁使李逊的侄儿,因官员的调动选拔,趁着闲遐来到长安的东市,看见一牛车,几个女仆在车中买东西。李黄偷看车里,见一白衣女子,柔婉美好有绝代的美色。李黄询问,侍女说:“娘子孀居,是袁氏的女儿,李家的媳妇,现在身上穿的就是李家的丧服,脱下丧服可内心仍存悲哀,这就是买这些东西的原因。”

又询问:“能再嫁人吗?”

笑着说:“不知道。”

李黄标出价钱,卖给她们各种色彩鲜艳质精美的丝织品。女仆传出话来:“暂且拿钱买下这些东西,请跟我们到庄严寺左侧的住宅中,再还钱不骗你。”

李黄很高兴,此时天色已晚,就跟着牛车而行,深夜才走到住处。牛车进入中门,白衣美女一人下车,仆人用帷布遮着簇拥她一起进屋。李黄下了马,一会儿见一个仆人拿着椅子出来,说:“请坐一会儿。”

坐下后,仆人说:“今夜你怎能从容地带钱回去呢?不然,你在这有客店吗?请先回客店,明早再来也不晚。”

李黄说:“你们没有还钱的意思,我在这也没找到客店,为什么如此拒绝我呢?”

仆人进去,又出来说:“如果没找到客店,在这里又怎么不行呢。但不要因我们的疏漏而责备。”

一会儿,仆人又说:“委屈你了。”

李黄整理衣服后走进去,看见一个黑衣服的老女人站在院子里。见面后说:“我是白衣女郎的姨。”

到厅堂之中坐下不久,白衣女郎出来了,白色的裙子鲜亮发光,洁白润泽的皮肤象皎洁的月亮,谈吐优雅,与神仙一样。简略地说些殷勤应酬的话,突然进去了,她姨坐着感谢道:“蒙你的好意卖给我们彩色的丝织品,连日来买的都不如这些,然而却占用了你很多钱,这使我深感惭愧。”

李黄说:“那些彩绸粗糙不好,不足以给美女做衣服等东西。怎敢定价呢?”

回答道:“她孤陋寡闻,不配给你做妻妾,我家很穷有三十千钱的债务。你假如不嫌弃我们,她愿意侍奉你。”

李黄很高兴,在侍女的身边叩拜,点头想得到她。李黄有个店铺,就在附近,就派仆人取来三十千钱,一会儿就送来了。堂屋西面房门“哗”地一声开了,吃的都准备好了,都在西间屋里,她姨请李黄入坐。四下打量,屋里光明艳丽。白衣女郎马上来到,让李黄给她姨行礼后坐定。六七个仆人把饭食安排好,饭后,又欢畅地喝起酒来,一住三天,喝酒玩乐到了极点。第四天,她姨说:“你暂且回家,恐怕尚书大人怪罪迟归,以后再来有什么难的呢?”

李黄也想回家,遵命拜别后而回。

上马后仆人觉得李黄的身上有股异样的腥臊气。回到家,问:“到哪去了?这么多天不见。”

他答非所问敷衍过去。就觉得头晕目眩,让人铺被睡觉了。先是妻子郑氏在他的身旁说:“你调官的事已经办成,昨天拜官,没找到你,二哥替你拜官,已经办完了。”

李黄说了些惭愧敬佩的话。一会儿,郑氏的哥哥来了,责问他前几天到哪里去了。李黄这时已经逐渐觉得精神恍惚,语无伦次,对妻子说:“我起不来了。”

嘴里说着,就觉得被里的身子逐渐地变没了,揭开被子一看,一滩水而已,只有头还在。家里人非常惊慌害怕,叫来跟李黄出去的仆人详细考问。仆人把事情经过说了。

等到去寻找那所旧住宅,原是空园子,有一棵皂荚树,树上有十五千钱,树下有十五千钱,其它的什么也没有。询问在那住的人,说:“常常有条巨大的白蛇在树下,再没别的东西了。

这园子的主人说是姓袁,也可能是用空园当作自己的姓。”

还有一种说法,元和年间,凤翔节度使李听的侄儿李琯,担任金吾参军,从永宁里出去游历,到安化门外,遇见一辆车子。全都用银子装饰,特别地鲜艳华丽,白牛驾车,跟着两个女仆,都骑白马,衣服也都是白的,而且仪容姿态温柔妩媚。李琯是贵族子弟,不知检点约束,就跟着那车。黄昏时,两个女仆说:“你是个贵人,所见的没有不是天生丽质的,我们都是些低贱的人,又粗俗丑陋,不敢接受你的深情厚意,但车里幸亏有美女,你可要留心呀。”

李琯恳求女仆,她们骑马跟在车旁。笑着回答:“你只要跟着,不要离开就行了,我刚才已经说了。”

李琯跟着,闻到车中的奇异的香味飘满大路。

黄昏时,到了奉诚园,两个女仆说:“娘子在此东边住,现在先走了,你先在这逗留一会儿,我们就出来迎接你。”

车子进门后,李琯就停在路边。好久,见一个女仆出来向他招手。李琯下马进院,坐在厅里,闻到名贵的香气扑鼻,好象不是人世间能有的。李琯就让跟随的人马到安邑里寄宿。黄昏后,才见一女子穿着白衣服,年龄有十六七岁,姿色艳丽象神仙。李琯内心欢喜不能言表,所以就留宿在此。到天亮出门时,人马已在门外等候,就告别回家去了。才到家,便觉得脑袋疼痛,越来越厉害。到了九点来钟,脑袋裂开死了。家人询问奴仆,昨夜所到的地方,仆人都讲了,说:“公子闻到了奇香,我们闻到的是蛇的臊味使人不敢接近。”

全家人又恨又怕,急忙命令仆人,到昨天夜里去过的地方,再察看一下。只见枯死的槐树里,有大蛇盘旋屈曲的痕迹。就伐倒了那棵树,挖掘,没找到大蛇,只有几条小蛇,都是白的。全杀了才回来。

琼州探源之姓氏篇——海南王氏——王氏文化

王氏在百家姓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人口繁盛,家族众多。历史上王氏的郡望多达二十五个。在海南,王姓分布最为集中的是在海口、琼海、文昌与定安,属于海南姓氏中人数最多之一的一个大姓。在今年,由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发布的对全国户籍人口的统计数字显示来看,王姓成为中国第一大姓,首次超过了李姓的“统治”地位。        发源于山西大槐树,再迁福建 渡琼王氏根植中原   从“琼崖史志”的记载来看,   三国时有几万户迁居海南,东晋时移居海南的人口达10万户之多。晋室南渡,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自中原向南方的移民高潮,位置偏远的海南受到其余波影响,仍然有不少人随机向岛内迁徙。

       到后周末期,从中原避难的的王、陈、张等十二姓多在海南岛西北黄沙港(今儋州后水弯西部海岸)上岸,以种甘蔗为生,但人数无法考证。

元代蒙古统治者当时曾在全国实行强制性移民,其方式就是屯兵屯田,海南岛同样成为这种方式的实行地区。

当时在海南设置的屯田万户府,主要分布在岛北部。

据《元史》记载,到至元三十(1293年),当时在海南屯兵落籍的就有1.3万人,屯户0.65万人。

元军屯民屯田促进了海南汉族居民人数的增加,元天历二年(1342年)海南有军屯民屯人数166257人,92244户。

     

   史书记载,海南王氏来自福建。

即海南王姓有三个公迁琼传衍生代:

本家是从福建迁来海南的,而福建王姓的真正发源地在山西大槐树,因此凡是从福建迁来海南的王族厅堂都贴?穴挂?雪有“三槐堂”。

     据说:

王姓以周朝的太子晋(即王子乔)为始组。

王子乔是公元前571年即位的周灵王的太子,名晋,字子乔,称为太子晋,本姓姬。

     太子晋的儿子宗敬任司徒官职,他看到周室衰微,天下大乱,辞官避居太原,人们仍旧称呼他一家为王家。

因此,他以“王”为姓,成为太原王氏始祖,而尊称太子晋为系姓始祖。

  

     王宗敬的十八代孙王翦、儿子王贲、孙子王离,祖孙三代都是秦国大将。

秦二世胡亥继位,陈胜、吴广揭竿起义,刘邦、项羽起兵响应,王离率军在巨鹿与项羽作战,战败自杀。

王离的长子王元为避战乱,迁往山东琅琊,成为“王氏琅琊祖”。

  

     琼崖王氏的开基始祖王悦,名居正,字习之,他来自太原王氏,官至兵部侍郎、龙图阁直学士,因主张抗金,收复失地而遭主和派宰相秦桧迫害,于宋高宗绍兴廿一年(公元1151年)被贬到海南,任琼州府同知护理太守,不久即病逝。

  

     此后,他的子孙在海南繁衍,王悦即成为渡琼开基始祖。

琼崖王氏祠崇祀的祖先有太子晋、晋朝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以及渡琼始祖王悦。

   古乡古色的博泰村里王氏宗祠历经300年风雨

     在海口新坡镇博泰村、十公园村,定安定城镇山椒村、城镇春内村、雷鸣镇龙梅村、岭口镇九锡山村等村庄,基本上整个村庄都是姓王。

据悉,在五指山、琼海、定安、屯昌、澄迈等市县,整个村庄青一色都是王姓的村庄有很多。

     在海口新坡镇博泰村就建有一座非常壮观的王氏宗祠。

博泰村是个非常有特色的村庄:

村里的庭院大都是用火山石围起来的?熏村里有一条石头铺成的小道直通到王氏宗祠。

王氏宗祠是座用火山石围起来的四合院,雄伟的大门,很是气派,庭院中央有一棵百年的参天大树,如此根深叶茂的百年古树,似乎在象征着王姓祖孙世代繁衍以及昌盛。

     在博泰村的王氏宗祠里供奉着很多位祖先的牌位,这里边不乏一些优秀的人物,但因年代已久,大部分村民已无法一一道出。

只告知记者在他们的印象中祖上出了不少才子,即使是现在他们村也有不少大学生。

据该村干部王乾礼向记者介绍,该村王氏宗祠目前在海南省各王氏宗祠中是最为雄伟的宗祠之一。

延续至今,他们已经是生活在博泰村的第19代传人了。

     古乡古色的博泰村,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王氏憨厚淳朴的子孙。

据已有近百岁的博泰村老人王文礼说,在300年前左右,该村就开始建王氏宗祠,这几百年来,拆了又建,建了又拆,经过多年来的风风雨雨,王氏宗祠至今还是保留了下来。

     究竟何年何月何时博泰姓氏(王氏)村庄就住着王姓?熏并从哪迁来?

村中的老人告诉记者,目前已无法考证。

但是王文礼老大爷说,在海南,只要是王姓村庄,解放前村中王氏基本都是不通婚。

解放后,人的观念渐渐有所改变,才开始出现了村中或村与村的王姓相互通婚。

而王老的说法最终得到大家的认可。

   海口王氏名家一门多英杰

     在海口三亚街王树藩宅里居住的王克慎一家可称为海口“王氏名家”之一。

王克慎的王氏家世曾经是海口人的骄傲。

       从王树藩的孙辈王克慎(69岁)提供的资料来看:

三亚街的王树藩一门的始祖王克慎是福建甫田人,明朝嘉靖二十四年从内地迁到海口,在新埠岛白沙村桥旁入籍,即现在的三亚街。

王克慎说,王树藩宅里所居住的王家在清代曾经很有名望。

他是迁居海口三亚街的王氏第十七代孙。

      

   王树藩是王泰来第14代孙,是清代举人,生有8个儿子5个女儿,曾任广东茂名府教谕。

王树藩父子在清代名噪一时。

大儿子王鸿庞清宣统三年毕业于广东高等警察学校,早期追随加入同盟会,长期担任国会参议员职务,62岁时在广州湾赤坎埠客寓病故。

      

   资料里记载,王树藩的四子王鸿饶辛亥年毕业于广东高州崇实中学校,癸丑年于广东陆军速成学校炮兵科毕业,转送琼崖警备队第三营十一连任第一排长,巳未年被选为广东第二届省议会会员。

日本侵琼前夕,王鸿饶担任那大团管区司令兼第二统辖区正副指挥。

1926年1月王鸿饶率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九旅自广东雷州半岛从海南儋县登陆,征讨海南军阀邓本殷部,月底平定琼崖。

1942年,王鸿饶率部队在保亭抗战牺牲,葬于保亭县属禄马村,年仅52岁。

     七子王涛上世纪二十年代赴法国勤工俭学,周恩来和邓颖超为其学长、学姐。

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长期在教育界供职。

   解密海南“王”姓为何多

     “王”姓在历史上长期以来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姓氏,在海南更是这样,“王”姓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至11.65%,是海南省的第一大姓氏。

“王”姓在海南的分布较均匀,在每一个市县中均为主要的姓氏之一。

     为什么海南会有这么多“王”姓?

省统计局分析认为,一是受大陆人口迁移的影响;

早期在北方发展繁衍,而渐迁往江南、入闽,后来王姓人口主要向东南沿海迁移,包括迁移到台湾岛和海南岛。

     二是世居的少数民族多“王”姓;

世居的少数民族主要是黎族和苗族,近代“王”姓在黎族苗族人口中本来就是最多的姓氏之一。

调查中还发现一种有趣的说法:

解放前,少数民族小孩子一般由父母为他命名,长大后或结婚后,可继续使用自己原来的名字,也可以再任意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包括姓氏。

少数民族的姓氏观念较淡薄,随了当地的大姓望族也是常有的,因此,黎族苗族人口中“王”姓较多。

少数民族多“王”姓的另一个原因是,解放后政府为了帮助黎族苗族人民结束散居深山穷谷、刀耕火种的生活状况,大量安排少数民族人口从深山移居至平地生产和生活。

这些移居的人口在同时进行的户籍登记中,有不少人申报随了当时少数民族较为显赫的“王”姓。

     王氏起源

     记者查阅大量资料后,发现王姓的源头众多,并且说法不一。

但目前关于王姓来源说法最集中的有以下三种:

     1、出自于子姓。

比干是商王太丁的次子,为子姓,因苦心劝谏昏君殷纣王而被剖心致死。

因为干本为王族,子孙改姓为王;

     2、来源于姬姓,为周文王之后。

后来衍化为三支王姓族派:

一支是周文王第十五子的后裔,因本来是王族,所以他们以“王”为姓。

另一支是东周灵王太子晋的后裔,因直谏被废为庶民,世人称为“王家”,于是以王为姓。

还有一支出自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魏国被秦国灭掉后,无忌之孙卑子逃往泰山,后被汉高帝刘邦封为兰陵侯,当时人们因为其出身王族,被称为“王家”,后来卑子的后代也以“王”为姓;

     3、出自于田姓,为齐王田和的后代,舜的后裔妫满被周武王封于陈,避难逃到齐国,传至公子完,改姓田;

其裔孙田和取代姜姓的统治地位成为齐国国君,史称“田氏代齐”。

齐被秦灭后,田氏子孙被废为庶民,但齐人仍称其为“王家”,后人遂以“王”为姓。

     迁徙与分布

     从迁徒与分布的角度来看,王姓在我国主要有5种。

1、王姓最早主要在北方发展繁衍。

战国时周灵王的后裔为了避秦乱,迁于琅玡(今山东省胶南市琅玡镇境内)。

河内王氏起先为太原人,世居祁县,后迁至平州(今河北省卢龙县),又迁至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

2、西汉期间,河内王氏徙居霸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遂为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3、西晋末,王氏开始迁往江南;

唐僖宗时,河南固始人审知入闽,被封为闽王,同时还有王氏迁居今四川、安徽、江西等地;

4、北宋末年,有大量王姓族人迁入今浙江、江苏一带;

宋末元初,居住在在今福建的一支王氏进入台湾;

5、明清期间,王氏开始移居海外,主哟啊分布在欧美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

     全省前20个姓氏排名 王陈符列前三

     从2000年的统计来来看,全省前20个常用姓氏为:

王陈符李、黄林吴张、刘郑、何曾黎梁、许邢苏冯。

具体市县的王姓排名的位置如下:

     海口市:

陈王吴李 定安县:

王陈吴莫 三亚市:

陈董林李 五指山:

王黄陈李

     琼海市:

王陈李黄 儋州市:

符李陈王 琼山区:

陈吴王林 文昌市:

符陈林韩

     万宁市:

陈黄李王 东方市:

符王张陈 屯昌县:

王陈林李 澄迈县:

王李陈曾

     临高县:

王陈符林 白沙县:

符王刘陈 昌江县:

符陈王刘 乐东县:

陈邢林刘

     陵水县:

黄陈王胡 保亭县:

黄王陈林 琼中县:

王陈黄李

     明朝进士 王弘诲

       王弘诲,字绍传,人称“忠铭先生”。

明朝进士,教育家。

海南定安人。

嘉靖四十年(1561?雪,19岁的王弘诲便考取乡试第一名(解元)。

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他考中进士,时年23岁。

  

     万历四年?穴1576?雪季节,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临高知县杨址带着数百名儒生渡海赴雷州,准备参加一年一度的岁试,不料船至中游遇到狂风巨浪,连同县令在内全部葬身琼州海峡。

   为此,王弘诲上书朝廷希望朝廷能在海南单独设立院试、乡试考场。

此举得到万历皇帝允准。

      史料记载,

   在明代有个宰相十分专权,王弘诲便写了《火树篇》和《春雪歌》来讽刺他,遭到该宰相打击和压制达14年之久。

直到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那名宰相死后,他才得到解脱,并开始从政坛,并先后担任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部侍郎、礼部右侍郎等职务。

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王弘诲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这是他的政治巅峰期。

  

      王弘诲生前,琼州学子已在定安县城建生祠祀之,死后,百姓为之罢市。

朝廷追赠太子少保。

作为明末的一位文化高官,王弘诲著有多部著作。

暴徒“天眼”背后的魅影

日前,在港警新闻发布会上,调查科行动组警司邹旺忠表示,在近期的活动中,有人涉嫌在背后使用非法无线电广播,发放警方布防的信息。警方经调查及情报搜集,锁定操纵非法无线电平台的5名(3男2女)骨干成员,他们涉嫌协助暴动、干犯电讯条例等。

据了解,针对该团伙企图利用非法无线电台在元旦游行期间充当暴徒“天眼”的重要动向,警方1日中午12时45分采取行动,实施统一收网,以协助暴动罪及违反电讯条例,在湾仔跑马地、秀茂坪、尖沙嘴,拘捕3男2女,年龄介乎25至68岁。香港警方表示,根据电讯条例,高频率或高功率电讯器材的用家及发布者需要领牌,否则即属违法,为暴徒提供通信支援,涉嫌协助暴徒的罪行,一经定罪最高可判监10年。香港警方称,所有涉案无线电器材已作进一步检验,目前调查行动仍在持续中,不排除会有更多人被捕。

此外,警方在其中一名33岁被捕人士住所,检获可以发射铁珠的气枪,4把斧头,7把刀,2件避弹衣及伸缩棍。警方不排除对象用于暴力活动,因此警方以藏有攻击性武器、藏有仿制枪械再加以拘捕。不排除有更多人被捕。

在查获犯罪工具的同时,警方也充分掌握了该团伙利用非法无线电台发布警方布防位置等信息,以协助暴徒冲击警方防线,逃避警方追捕的情况。据悉,部分“乱港分子”在游行集会现场使用409兆赫的无线电对讲机进行通讯联络,该群体使用409兆赫的免牌照无线电对讲机的主要原因是不必向香港政府申请牌照亦无须缴交任何月费或年费即可使用。

在游行集会中,该团伙利用电报频道#walkie talkie现场消息频道#发消息称:“所有哨兵共享频道,通讯频道:409.825(085.4Hz),409通讯频道:7*7,409频道不设广播,只供现场通讯之用,因为409为民用频道或者会有干扰,敬请留意。”“对讲机对话请简洁、清晰,如有任何查询入@gp问@wearehongkongppl。”“现场会有其它手足收听你们每个人的现场信息,对所有人都非常重要。”

据了解,该团伙为加强非法无线电台的覆盖范围,需要在高点安装中转机。警方在跑马地渣甸山检获相信由该团伙非法安装的无线电中转机。怀疑该团伙曾于10月1日、10月31日及11月17日的活动中,提供警方布防信息,包括防线位置等。警方还在行动中检获9部怀疑非法高频无线电对讲机,相信用作售卖或提供年轻人参与非法行动。

目前该团伙的2名核心成员已被网友曝光,他们是:余敬邦和陈良新,被网友们戏谑为“不敬业”和“没良心”

下面就让有理哥揭开这两人的丑恶嘴脸:

陈良新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黄丝,除了利用自己的无线电技能给暴徒通风报信外,还经常在社交平台上疯狂抹黑香港警队,将警方的合法行动指责为滥权执法,要受到国际审判……简直荒谬至极!

除了擅长颠倒黑白外,陈良新观察事物的角度也非常“独特”。

这是一个非常普通的电视采访,在评论区人们都在评论新闻中的内容,而陈良新的评论亮了。

这么个淫心烂仔,可想而知在平日里的道德水平是个什么样子。

如果说陈良新是个烂仔,那么余敬邦就是一个狗腿子。他是“电讯盈科”和“香港电台”的职员,真是人以类聚物以群分。“电讯盈科”的背后是“李黄瓜”的商业帝国,而“李黄瓜”在整个修例风波中的所做所为,从黑衣暴徒对他的“表白”:“诚哥❤我爱你!”可见一斑。

再说“香港电台”,就是个“吃奶骂娘的白眼狼”。“香港电台”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辖下的部门,是香港广播史上首家广播机构,同时是香港唯一的公共广播机构。

根据港台网页上的介绍,就指该台是“政府部门”,一直采用独立自主的编采方针营运,作为政府以公帑营运的机构,理应以支持政府、唱好政府为主导,积极传播特区政府的施政声音,成为特区政府与民众沟通的桥梁。但是,“香港电台”却屡屡离经叛道,多年来,该台的记者、电视节目及电台经常出现批评政府施政失误的言论,其节目非常偏颇,节目从选材到嘉宾无不倾向泛营,为反对派鸣锣开道,多次抹黑政府和警队,成为“吃奶骂娘的白眼狼”!

“香港电台”的抹黑手法总结起来也不外乎“颠倒黑白、夸大事实、淡化暴力、抹黑警员、美化暴徒、引人遐想”等几种套路。看得多了,也就不足为奇了……多行不义必自毙,“香港电台”的倒行逆施,引起了爱国爱港市民的强烈不满,他们发起了“万人包围香港电台”运动,抗议其节目偏颇 , 报道严重失衡,政治化倾向性严重。

“香港电台”的种种泛黄表现,不仅被广大香港市民声讨,也引起了立议员的“点名批评”。上周六(12月28日)香港专业媒体人屈颖妍对受伤警员进行了采访。该警员忆述执勤当日“被镪水弹袭击”,其伤势“达至化学品三级烧伤”、“送院时被暴徒阻路”等情况。看完报道后,香港立议员何君尧深受触动,并于1月2日去信广播处长梁家荣,建议“香港电台”应以此节目作为写照,“在此关键时刻,与警察同行”、“止暴制乱”及“尽早将黑色暴力驱除”。何君尧又于信中指出,“香港电台”作为政府唯一的公营广播机构,每年开支高达10多亿元公帑,必须履行公营电台宣传政府政策的应有职责,向社会发出正确的讯息及发挥正能量。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该团伙利用科技手段泄露警方布防情况,企图协助暴徒逃脱警方的打击,再加上其背后裸的港独言论和背景,让人们清楚地认识到黄丝们“英勇”表现的背后隐藏着多少险恶与不堪。

但俗话说的好: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那些使用上高科技的黄丝们,自以为有财阀和黄媒做后盾,再配以非法无线电台加持,妄图和警方展开一场猫鼠游戏,真是可笑之极。据悉,警方对该团伙骨干成员进行拘捕后,对暴徒们的现场指挥系统造成了巨大打击。讲真,他们那点科技含量还不够用手机叫个外卖的。在此,有理哥劝上一句,在如来佛祖面前,猴子还是收起金箍棒吧。

来源 有理儿有面微信公众号

流程编辑 王梦莹

热门推荐